s 阅读页

第十三章 民间习俗

  民间习俗出于自然,是民众生产生活实践中直接体验和行为的积淀物,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一种心理和行为的默契。它体现了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道德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是构成民众生活文化的主体与核心。

  我国的传统民间习俗因历史久远而多样化,因民族众多而个性化,又因约定俗成而具有稳定性。

  民间习俗涉及各个领域不同层面,包括丧葬、婚姻、宗法、礼仪、节日、禁忌、风水相术、信仰崇拜、民间文学和艺术等。在这些方面,从本章介绍的婚丧宜忌、神话传说,以及民间妙法绝招中就可以体现出来。

  民间有哪些馈赠礼俗

  礼品赠答:以礼品相馈赠。平日有之,节日更甚。是亲戚朋友、邻居乡里联络感情的重要方式。结婚、探病、访友送礼品,春节送挂历、年画、贺年片,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月饼等。

  回报必厚:他人有馈赠,来日回赠时应比其原赠礼物丰厚。若来而不往,则为失礼。

  送礼不离六:大理白族地区礼俗。赠送礼品必带六字。其成因有三种说法:白族是六诏后裔,祖先每年要给大唐帝国送礼,各诏均出一份。大唐国赠礼品每为六份,各诏均得一份,故往来礼品必带六字。

  另外是取汉字“有福有禄”之义。禄与六谐音。白族自古用汉字,故视六为吉祥之意;汉语方言六与白族语言中的足够一词音相似,因此,不管你送的东西是多少,只要有六就足够了。

  送屠苏袋、同心结: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俗称小年、交年北方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俗称小年,旧时乡村医生多于此日送屠苏袋、同心结给常往来者,以联络感情。浙江一带较流行。

  送礼篮:流行于景颇族地区。礼篮由藤蔑编成,内装白水酒一筒,料酒一筒,熟鸡蛋两包,糯米饭团两包,其数皆成双。

  篮中礼物各有寓意,相传酒筒代表男女两性,水酒是女性,米酒为男性,而本意是让客人饮水酒解喝,以饮米酒驱散疲劳。糯米团意为要像糯米一样互相粘在一起,紧密结合,友好团结。鸡蛋表示纯净,祝愿客人平安健康。

  送酢包儿:流行于鄂西土家族一带。凡有喜事,土家人便设宴待客。酒席将散,主人将一碗辣椒炒猪肝摆于桌上,且给客人小块红纸数张,让其包裹炒猪肝少许带回家中给小孩吃。

  送喜果:得子后去外婆家报喜的一种做法,报喜时需备荔枝、龙眼、花生及染成红色的鸡蛋等礼物,以通知第三日洗儿。外婆家接礼后,随即备喜蛋、衣裙等物回送,所送喜蛋必须视所受之数加倍。

  赠糯米饭:表达爱情的一种方式,流行于云南苗族。姑娘若相中某一青年,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便送给男子一包糯米饭,数量越多,表示爱情越深挚。

  以信物定情:确定男女爱情关系的一种做法。男女相爱后互赠香罗帕、金戒指等物,以确定双方爱情关系。将信物退回则表示爱情的破裂。丢失信物者表示对爱情不忠。赠送信物时,通常向对方说明信物来历及与自己的特殊关系,以使对方明白其中的意义。接受信物者,以信物回赠。

  赠戒指:以信物定情的方式,戒指又称指环,多以金、银、铜为原料制成环状。环之首尾相连接,没有裂缝,意味着永久。旧时男女订婚时,男子多赠女方以戒指,或亲自置于女子手指间。

  赠红豆:以信物定情的方式,古时流行于汉族。红豆又称“相思豆”,男女相爱有时赠以红豆作为爱情信物,若各居一方,常因睹红豆而生相思之情。

  赠西兰卡普:以信物定情的方式,流行于鄂西土家族。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男女青年相亲时,若女子同意,即将精心编织的西兰卡普送与男子,男子则回赠兽皮等。

  赠花带:以信物定情的方式,流行于苗族。花带由苗族少女编织而成,其上织有蛟龙、花卉、禽鸟等图案。姑娘若爱上某一青年,便赠以花带;男方得其花带,多系于贴身衣服上,且故意露出花带穗头,表明他有了对象。

  赠对子荷包:满族以信物定情的方式。对子荷包形似心字,缀有葫芦蔓,合在一起即为一个荷包。两只完全一样的荷包,称为“对子荷包”。男女相爱后,女方即送男方荷包,姑娘自留一半,以作为确定双方关系的凭证。

  赠槟榔:海南黎族以信物定情的方式。男女青年相恋时,多隐身于槟榔林中以歌试探。若双方情投意合,即在槟榔树下互赠槟榔,以定终身。黎家人视槟榔为贵重之物,互赠槟榔标志婚后夫妇生活美满幸福。

  红纸包封:原始时代将红色与生命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崇尚红色的习俗。中国人用红纸包封有两个基本意思:一是表示吉庆、祝贺;二是表示除恶驱邪。婚嫁红包、压岁钱、寿礼、小儿周岁生日礼等场合都要用红纸包封。

  我国有哪些主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有接神、敬天、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广为流行。

  元宵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寒食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冬至后的105天或106天,在清明前一两日。因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端阳、重午、重五。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天上的织女嫁给了地上的牛郎,王母娘娘将织女抓回天庭,只许两人一年一度鹊桥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中秋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将九定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重阳时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故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唐人有“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

  除夕节: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

  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民间有哪些行业奉祀祖师

  在我国民间的各行各业中,都将本行创造发明的机智人物奉为祖师爷。

  中药行祖师李时珍、染坊业祖师葛洪、梨园祖师李隆基、茶叶业祖师陆羽、中医业祖师华佗、豆腐业祖师乐毅、铁匠业祖师李老君、火腿业祖师宗泽、造纸业祖师蔡伦、酿酒业祖师杜康、理发业祖师吕洞宾、匠业祖师泰山、裁缝业祖师轩辕氏、评话祖师柳敬亭、蚕丝业祖师缧祖、织布业祖师黄道婆、木匠业和制伞业祖师鲁班、制笔业祖师蒙恬。

  其它的还有婚姻之神是月下老人,简称月老;妇女之神是泰山娘娘,又叫碧霞元君,全称是天仙圣母碧霞元君;娃娃之神是小哪吒;小儿神是传说中孔子的老师、古代著名神童项橐;酒神是杜康;福禄欢喜是彭祖无极等。

  民间丧葬习俗包括哪些环节

  下塌:人断气时,由儿子跪在地上烧落气纸钱。人死了叫“老人了”或“过背”,“走了”,忌讳死字。女儿用白布醮水洗死者心窝和手足,叫“抹五心”。穿上寿衣寿鞋,裤带是死者有多少岁就用多少根棉纱作成,脚头点一盏清油灯,身上复盖红色寿被,左手拿桃树枝,右手拿一团饭,也有拿手巾或扇子的。

  入殓:棺底垫一层火灰。死者有多少岁就在灰上用茶杯印多少圆圈,然后铺上垫单,将尸身放其上。四周用生前旧衣填塞,盖上寿被,取下盖面纸,让死者亲属瞻仰遗容。然后闭棺。

  伴灵:又叫“伴亡”。凡亲族乡邻,俱来吊丧,至夜不去。道士作道场,于柩旁击鼓,又叫做好事。配合舞蹈,领唱神话传说,曲调多变,伴之以鼓、锣、钹、打击乐。气氛似悲怆而热烈,承袭了古代“绕尸而歌”的传统。

  跳丧:一旦哪家老人终寿,不问男女,也不问死者名望高低,抑或是往日仇家,近日冤家,皆遵照“红喜要报,白喜要赶”的俗规,不需报请,皆携酒提豚,凑钱聚米,主动赶到死者家中来,俗称“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孝女守在灵堂见来祭的人要痛哭举哀,孝子则跪在灵堂边致谢。

  打丧歌:又名唱丧堂歌。即由一人击鼓、领唱。众人相和。丧歌分歌头,歌身,送骆驼三部分。当夜幕垂临时,亡者的孝男孝女。在灵堂前摆一张方桌。桌上置酒杯,调羹、筷子、菜肴,歌师们围桌而坐,边饮边唱。

  实行殡葬改革后,除规定的十个少数民族外,所有国家干部、职工、城乡居民、农民亡故后,都必须实行火化,严禁偷埋土葬。

  民间宗法礼教侧重哪些方面

  民间宗族家法着重的方面在于尊上敬祖,重子嗣,忌乱伦,别男女,明辈分等。

  旧时,民间家规甚严。家有家长,族有族规。一家之内,总要有一个人当家做主。俗话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忌讳“一百口人乱当家”“十八口子乱当家”。通常当家做主的都是家里年长辈尊的男人,俗称当家的、掌柜的。协助家长料理家务的家庭主妇,叫内当家的、内掌柜的。

  宗族中又特别忌讳乱伦。因而有许多禁约章法。一个人在其伦类中,有其前后左右上下之关系。此即所谓五品、三纲、六亲、六纪、九族等关系,这个伦秩不可变动混淆,民间深以乱伦为忌。

  在家族中还忌讳内部闹意见,所谓“骨肉忿争”。俗说,“斗气不养家,养家不斗气”,每个家庭成员都要为家庭和睦着想,因为“和气生财”,如果整天闹意见,争争吵吵,是会遭到家运破败的报应的。

  民间禁忌涉及哪些方面

  禁忌,一方面指神圣的或者不洁的、危险的一类事物;一方面又是指言行上被禁止或者心理上被抑制的一类行为控制模式。禁忌就是神圣的、不洁的、危险的事物,以及由于人们对其所持态度而形成的某种禁制。禁忌是属于风俗习惯中的一类观念。

  按时间,可分为原始禁忌、古代禁忌、近代禁忌、现代禁忌、当代禁忌等;或者分为汉代禁忌、唐代禁忌、宋代禁忌、清代禁忌等。

  按宗教,可分为道教禁忌、佛教禁忌、伊斯兰教禁忌、基督教禁忌等。

  按民族,可分为汉族禁忌、满族禁忌、朝鲜族禁忌等。

  按行业,可分为农业禁忌、渔猎禁忌、商业禁忌、医药业禁忌等。

  还可以按年龄,按性别、按物形、按事态等形式来划分。

  禁忌的由来大体上有四个方面。一是对灵力的崇拜和畏惧;二是对欲望的克制和限定;三是对仪式的恪守和服从;四是对教训的总结和记取。

  民间禁忌的具体内容包括很多,如婚姻禁忌、饮食禁忌、颜色禁忌、生肖属相禁忌等。禁忌讳莫如深,无处不在。人的身体发肤、言谈举止、婚丧嫁娶、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无不受到它的无形制约。但是,神秘、超凡的禁忌并不是万能的,有多少禁忌,民间就能发明多少禳解的办法。

  古今起名字有哪些习惯和方法

  父母为孩子起名字,是对宝宝美好将来的企盼。古语道:“传子千金,不如授子一艺;授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可见对起名字的重视。起名字的习惯和方法很多,下面这些只是个大概,实际情况不止这些。

  以父母对孩子的希望起名,以出生的时辰、生日、季节、年月起名,以出生地起名,以祖籍所在地起名,以出生经历起名,以父母长辈的梦幻及意愿起名,以出生的重量起名,以新生儿的长相性情等特征起名。

  以排行辈起名,以历史上伟人姓名起名,以花草树木起名,以太空星座、山川湖泊、矿物起名,以父母的姓名组合起名,以父母从事的工作职业起名,以父母的年龄起名。

  以名与姓组合有意义的词起名,以姓名同音起名,以姓名合成一意起名,以谐音字起名,以译音起名,以随意巧合起名,以“抓阄”起名,以某种爱憎情感起名,以诗词典故起名,以借姓的字形起名,以颜色而起,以十二生肖而起名,以姓的重叠字起名,以五行起名,综合起名等。

  起名字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起名要特别从字义、字音、字形、习俗和避免同姓名等几个方面考虑,这是起名的一般要求与规则,为了简单明了起见,现将其概括为“起名十忌”供读者参考。

  忌同姓名:要尽量克服从众心理,绝不要赶时髦。要处心积虑,别出心裁,独树一帜。

  忌洋化:我国人要起我国人的名字。一位欧洲汉学家曾将中国人的名字与西欧人作过对比,他认为,中国人的名字与西欧人的名字相比,字义要丰富、深刻得多,字音也优美得多,字形也更富于表现力,更富于灵活多变。

  忌粗俗:名字要随人一辈子,起一个粗鲁、俗气的名字,将是一件终身遗憾的事情,应起高雅、高深一点的名字。

  忌浅露:起名字最好含蓄一点,类似于万富、伟大、雄才、豪杰等的名字就太浅露了,容易引起反感,不属好名。

  忌狂妄“为人谦虚谨慎,是中国人的美德。”一个狂妄自大的人,不管其能力如何,总是要四面受攻而处境不利的。像独尊、超人、主众、无敌之类的名字,便容易引起这方面的后果。

  忌音不雅名字读起来要响亮,要顺口,不要读起来死气沉沉,甚至拗口,尤其不要起谐音不雅的名字,例如朱石谐音猪屎,柏材谐音破财,丁会师谐音定会死等。

  忌用冷僻字:名字是与别人打交道的工具,要尽量选用众人能认能读之字,而不要选用太冷僻的字。

  忌用笔画太多的字:笔画太多的字有三个坏处,一是难写,二是难认,三是难看,写出来会成黑团团。

  忌偏旁部首同:姓名各字如果偏旁部首均同,就给人以单调、呆板的感觉,应在字形上力求生动活泼,变中生趣。

  忌轻率随意:起名不能图简单,随随便便,草率成事。起名同样是儿女终生大事的部分,必须多思多想。

  相术及其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

  相术是以人的面貌、五官、骨骼、气色、体态、手纹等推测吉凶祸福、贵贱夭寿的相面之术。推测人的气数、命运的一种迷信。通常根据人的五官、气色、骨骼、指纹等推断其寿夭、荣枯、吉凶、祸福。因以面貌为主,故又称相面。

  我国春秋时代已出现不完备的相书。汉代开始,相术成为一门有其独特理论体系的学问,同时出现了一些相书和专门从事相术活动的相士,相术开始重视相骨。《麻衣相法》全称《麻衣相法全编》,传说是宋初大相术家陈搏的师傅麻衣道者所作。

  《麻衣相法》汇集了宋以前相学的精华,建立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开创了我国相学的应用领域,并使相术在朝野广为流传。宋以后的相书很多,如《柳庄相法》《相法全编》《水镜集》《相理衡真》等不计其数,但影响最大的还是《麻衣相法》。

  风水的本质意义是什么

  风水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对人们的意识和行为有深远的影响。它既含有科学的成分,又含有迷信的成分,因此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风水理论。

  我国古代风水学的本质应该是:古代人类繁衍生息,治国安民等社会活动所形成的生存知识;研究大自然对人类作用的精深学问;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趋吉避凶的术数;流传了几千年的民俗活动;

  我国独有的以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产物;由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形成的人居环境选择优化的实用技术;由我国古人的唯物唯心学术混杂而形成的博大学派;科学与玄学相提并论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落后于现代技术的、超越于现代科学的系统理论;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

  风水有哪些流派

  在理气的方法上,大致可分成两个大的流派,下统诸多分支。直接采用八卦卦理理气的流派是卦理派,包括八宅派、玄空飞星派、奇门风水、河洛风水、大三元易理派、金锁玉关等。

  采用河图、洛书和先后天八卦的阴阳五行原理理气的流派是五行派,包括赣南杨公风水术、新三合派、命理风水、正五行风水术等。

  此外,还有形势派的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理气派的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飞星派、五行派、玄空大卦派、八卦派、九星飞泊派、奇门派、阳宅三要派、廿四山头派、星宿派、金锁玉关派,以及根据人的出生时间阐述地理环境对人产生影响的命理派等。

  传统风水核心理论是什么

  一是天地人合一理论。风水贯寄在我国传统建筑活动的各个过程。从选址规划、建筑单体、园林小品、室内外装修设计到施工营造,几乎无所不在,从现代房地产品牌策划角度,以现代居住区建筑布局进行风水规划,应首先树立几个风水观点:太极泛存观;场气万有观;场气导引观。

  太极泛存观认为,一个城市,一个村镇,一个庭院,一幢建筑、一户住宅,一个房间等都是一个太极,只是层次不同而已。住宅建筑布局,既看其自身的太极,也看建筑组群的太极,建筑群布局,应以地形方整、太极完整为宜。不宜缺残某部分建筑的位置。

  场气万有观认为,风水学的五大要素龙、穴、砂、水、向,其本质是气。物物之间存在场,气来自场。一幢建筑可以无足轻重,但如组成建筑群,场气可能剧变。

  场气导引观认为,风水之气,是宇宙场气、地球场气、地域场气、建筑组群场气、植物场气和人体场气的统一场气中的气。宇宙、地球、地域的场气,为大场气。大场气,虚处来,实处止。阳宅多选在类似盆地、半盆地中,这种地域,土肥水上,宜于民生,利于接纳大场气。

  植物、建筑、人体是小场气。小环境场气,风水学称为地气,地气高处来,低处去。然而这种场所,在一定条件下,在局部环境中又是可以经过人的智能认识加以适当导引的。

  二是看风水,即是“登山看水口,入穴看明堂”。又曰“得水为上,藏风次之”“有山无水休寻地,有水无山亦可截”。

  凡水来处谓之天门,水去处谓之地户,这也是风水术相水的基本常识,也是选地定局时要明确的首要问题。水的形态又变化万千,现将相水的详细口诀记录如下:水大不宜荡,水去不宜泻,水高不宜跌,水朝不宜冲,水近不宜割,水远不宜小,水横不宜反,水抱不宜裹,水低不宜停,水对不宜斜。

  命运能算出来吗

  算命是民间的俗称,学术上的专业称谓叫预测,研究算命的学术叫易学、也叫术数。理论核心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及八卦易经,理论系统较为复杂深奥。

  狭义的算命即是对人生辰八字的预测,广义的算命则包含紫微斗数、面相手相、八卦六爻、奇门遁甲、地理风水等。古代的占卜、筮法,均属于算命。

  算命,我国预测的历史源远流长,其起源有据可靠可追溯到最高的伏羲氏,之后周文王演八卦,则算命开始逐步得以完善。

  算命有这么几种:算命大师以正统学理来算命;以江湖术法(察言观色)来算命;以鬼道邪术来算命。

  第一种很难学到精通,因为明师、慧根、毅力、道德等,缺一则无法成就;第二种只是话术而已,谈不上准不准,当成笑话听听即可;第三种算过去的事情非常准,因为你脑袋知道的事情,对方也都知道,只要照本宣科就行,可是对于未来发生的事,则是零分,这是技术性的作弊。

  其实说到底,人们只有勤奋,才能成为人上人。我国人民只有勤奋,才能抹去“东亚病夫”的牌匾,成为响彻世界的东方巨龙!因此,通过了解命运而对命运加以改造,使算命术能够服务于国家,服务于社会,这才是算命术的关键所在。

  民间神话八仙是怎么来的

  所谓八仙,乃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

  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

  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

  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现在所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第一个是汉钟离,现掌着群仙箓;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现在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

  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铁拐李、汉钟离、监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名次序,已经与现在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接受了吴氏的说法。

  盘古开天最早记载于哪个朝代

  盘古开天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据民间神话传说古时盘古生在黑暗团中,他不能忍受黑暗,用神斧劈向四方,逐渐使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他为不使天地会重新合并,继续施展法术。

  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盘古生前完成开天辟地的伟大业绩,死后永远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宝藏,成为中华民族崇拜的英雄。

  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古小说钩沉》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女娲为什么要补天

  传说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用黄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职,子民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后来共工与颛顼争帝位,不胜而头触不周之山,导致天柱折,地维绝,四极废,九州裂,天倾西北,地陷东南,洪水泛滥,大火蔓延,人民流离失所。

  女娲看到她的子民们陷入巨大灾难之中,十分关切,决心炼石以补苍天。于是她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选择了东海之外的海上仙山即天台山。天台山是东海上五座仙山之一,五座仙山分别由神鳌用背驼着,以防沉入海底。女娲为何选择天台山呢,因为只有天台山才出产炼石用的五色土,是炼补天石的绝佳之地。

  于是,女娲在天台山顶堆巨石为炉,取五色土为料,又借来太阳神火,历时九天九夜,炼就了五色巨石36501块。然后又历时九天九夜,用36500块五彩石将天补好。剩下的一块遗留在天台山中汤谷的山顶上。

  天是补好了,可是却找不到支撑四极的柱子。要是没有柱子支撑,天就会塌下来。情急之下,女娲只好将背负天台山之神鳌的四只足砍下来支撑四极。可是天台山要是没有神鳌的负载,就会沉入海底,于是女娲将天台山移到东海之滨的琅琊,就是今天日照市涛雒镇一带。至今天台山上仍然留有女娲补天台、补天台下有被斩了足的神鳌和补天剩下的五彩石,后人称之为太阳神石。

  女娲补天之后,天地定位,洪水归道,烈火熄灭,四海宁静。人们在天台山载歌载舞,欢庆补天成功,同时在山下建立女娲庙,世代供奉,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不断。

  夸父为何要去追赶太阳

  在远古时期,任何一个部族在一个地方定居了相当长时间,其原始的,破坏性的劳动,必定会使那里的资源受到破坏并趋于枯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种选择,部族必须迁徙,移居到新的,更好的地方。夸父遇到这个问题时的决定是:向西,去太阳落下的地方,即禺谷。

  夸父作出这个决定却是正常的,因为他从靠近黄海、渤海的部族那里知道:东面,就是大海,太阳从海中升起。至于西面,尽头是禺谷,那才是太阳落下的地方。于是,夸父远征了。

  夸父逐日的故事有其极为深刻的寓意。它说明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因此可以说,夸父是我国的普罗米修斯!

  后羿是因为大地干旱才射日的吗

  后羿射日是我国古代传说,故事内容大致为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难耐高温。后羿力大无比,射掉了九个太阳,剩下现在的一个太阳,使温度适宜人们居住。

  东边的海面上,透射出五彩缤纷的朝霞,接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露出海面来了!人们看到了太阳的光辉,高兴得手舞足蹈,齐声欢呼。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方的海边升起,挂在天上,温暖着人间,禾苗得生长,万物得生存。

  后羿因为射杀太阳,拯救了万物,功劳盖世,被天帝赐封为天将。后与仙女嫦娥结为夫妻,生活得美满幸福。

  嫦娥奔月后后悔了吗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是,后羿到西王母那里去求来了长生不死之药,嫦娥却偷吃了全部的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亮上去了。嫦娥奔月以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了丈夫平日对她的好处和人世间的温情,对比月亮里的孤独,倍觉凄凉。

  《淮南子·外八篇》中说,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

  由于不忍心离开大羿,嫦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大羿团聚。《精卫填海》表现了什么主题《精卫填海》这个神话故事写炎帝的小女儿被海水淹死后,化为精卫鸟,常衔木石,投到海里,一心要把东海填平的故事。表现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和持之以恒、艰苦奋斗的精神。

  《精卫填海》是我国远古神话中最为有名,也是最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儿被东海波涛吞噬化成精卫鸟而叹息,更为精卫鸟衔运西山木石以填东海的顽强执著精神而抛洒热泪。

  后世人们也常常以“精卫填海”比喻志士仁人所从事的艰巨卓越的事业。人们同情精卫,钦佩精卫,把它叫作冤禽、誓鸟、志鸟、帝女雀,并在东海边上立了个古迹,叫作“精卫誓水处”。

  牛郎织女是凄美的爱情故事吗

  牛郎织女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作为成语可解释为:牛郎织女为神话人物,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

  南北朝时任昉的《述异记》里有这么一段:“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紝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追溯由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七夕节的过程,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查经问典,《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的诗句,这是有关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

  女娲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吗

  女娲是我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传说女娲用泥土仿照自己创造了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又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因此被传为婚姻女神。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地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祖神。

  女娲造人的神话,反映出早期人类社会的生活状况。众所周知,人类历史上存在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当时妇女在生产和生活中居于重要地位,子女只认得自己的母亲,不认得自己的父亲。女娲造人的神话不正含有母系社会的影子吗?

  女娲造人的神话,并非空穴来风的纯粹杜撰,而正是早期血缘时代之母系社会中女性占据人口生产主导地位的反映。

  大禹是用什么办法治水的

  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体现出他具有带领人民战胜困难的聪明才智;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大禹治水体现了公而忘私、把个人的一切献身于为人民造福的事业之中的崇高精神。尤其可贵的是,大禹在治水中积极组织大家去治理洪水,一心一意地降服水患,这种执著的精神,坚定的信念是伟大的,人民在大禹的领导下,齐心协力,共同战胜了灾难。这个传说正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勇敢、奉献、坚毅不屈、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民族精神。

  神农氏是农业和医药的祖师吗

  神农氏系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人民过着采集、渔猎生活,神农氏发明制作木耒、木耜,教民农业生产。反映我国原始时代由采集渔猎向农耕生产过渡的情况。又传说他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炎帝神农氏为“宣药疗疾”,救夭伤人命,使百姓益寿延年,他跋山涉水,行遍三湘大地,尝遍百草,了解百草之平毒寒温之药性。为民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他几乎嚼尝过所有植物,“一日遇七十毒”。神农在尝百草的过程中,识别了百草,发现了具有攻毒祛病、养生保健作用的中药。

  经过长期尝百草发明了药草疗疾,炎帝神农悟出了草木味苦的凉,辣的热,甜的补,酸的开胃。他教民食用不同的草药治不同的病,先民因病死亡的也少多了。为“宣药疗疾”还刻了“味尝草木作方书”。这便是人类医学科学的发端。神农亲验本草药性,是中药的重要起源。

  这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无数次的反复实践,积累下来许多药物知识,被纂刻记载下来。随着岁月的推移,积累的药物知识越来越丰富,并不断得到后人的验证,逐步以书籍的形式固定下来,这就是《神农本草经》。

  《神农本草经》成为我国最早的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后世本草著作莫不以此为宗,对中医药的发展一直产生着积极的影响,并逐步发展丰富,形成了如今世界闻名的中医药宝库。

  为什么说伏羲氏是中华人文始祖

  伏羲是我国古籍中记载的最早的王,所处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我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他又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发明了瑟,创作了《驾辨》曲子,他的活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始,也留下了大量关于伏羲的神话传说。因此,伏羲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伏羲又作宓羲、庖牺、包牺、伏戏,亦称牺皇、皇羲、太昊,史记中称伏牺。据已故考古家伏羲王献唐先生考证,他出生在阆中。伏羲聪慧过人,相传其人首蛇身,与其妹女娲成婚,生儿育女,成为人类的始祖。

  民间艺术都包括哪些方面

  民间艺术是针对学院派艺术、文人艺术的概念提出来的。广义上说,民间艺术是劳动者为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了民间工艺美术、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狭义上说,民间艺术指的是民间造型艺术,包括了民间美术和工艺美术各种表现形式。

  民间艺术的领域很宽广,而且也不乏很多绝活,像皮影、剪纸、编织、绣花、狮子舞等,都是很著名的民间艺术,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民间工艺品按照材质分类,有纸、布、竹、木、石、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制成。它们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与民俗活动密切结合,与生活密切相关。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又可以将民间艺术分为绘画类、塑作类、编织类、剪刻类、印染类等。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民间艺术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或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为生计来源的手工艺术产品。

  从生产方式看,民间艺术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的。

  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作品的题材和内容充分反映了民间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需要,造型饱满粗犷,色彩鲜明浓郁,既美观实用,又具有求吉纳祥、趋利避害的精神功能。

  民间染织绣工艺有哪些

  染织绣类的民间艺术实际上包括了印染、手工纺织、刺绣、织锦、缂丝等几大类别。

  印染是民间服饰和日常居室装饰密切相关的工艺品,主要有蜡染、扎染、蓝印花布、彩印画布等,主要用在服装、帽子、被褥、床饰、门帘、包袱布等方面,是用途非常广泛的布艺。

  刺绣则包括了四大名绣、各地民间刺绣、少数民族刺绣等。四大名绣有湘绣、苏绣、蜀绣、粤绣,各地民族民间刺绣中有代表性的包括苗绣、土族刺绣、满族枕顶绣、湖北挑花和陕西、山西、河南民间手绣。

  民间塑作工艺有哪些

  塑作类是指以捏、塑、堆、纳等方法为主制作的民间艺术品,其内容包括了泥塑、面塑、陶塑、糖塑、米粉捏制品、纸浆拍塑、琉璃和玻璃等造型艺术。

  塑作类艺术往往靠艺人以手施艺,靠手工方法造型,由于采用了与雕刻不同的创作手法,它们的艺术效果也不同。

  塑作类艺术还常结合彩绘装饰方法,在塑形后再施以彩绘,以增加艺术品的欣赏性、象征性和吉庆祥和的气氛。如泥塑中的典型作品有江苏惠山的手捏戏文、河南淮阳的泥泥狗、北京的面人汤、面人郎的作品等;纳模玩具如泥饽饽、泥玩具中的耍货阿福、凤翔泥塑、北京兔儿爷、中秋月饼、巧果、糖人等都是典型的塑作类民间艺术。

  一些民间脸谱和器物采用纸浆拍塑而成,而玻璃类、糖人等则采用吹塑方法,趁热边吹边塑形,也属于塑作类艺术。

  民间剪刻工艺有哪些

  剪刻类是指以剪、刻、凿等方法为主制作的民间艺术品类。其内容包括了剪纸、刻纸、皮影、剪贴画、刻葫芦、铁画、石刻线画、瓷刻画等。民族服饰和布艺的制作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剪裁工艺。

  这些艺术品的造型顺序往往是由大及小,所使用的材质一般具有挺阔硬朗的质地,如纸、皮、竹木、石、陶瓷、象牙等。

  剪刻中常使用的工具有剪子、刀子、凿子、錾子和一些辅助性工具,剪刻作为造型手段,擅长表现作品的细节,体现精致的技巧,如刻纸作品可以达到细如发丝,木刻达到肌理毕现、入木三分的艺术效果。

  民间雕镌工艺有哪些

  雕与镌都是指在竹木、玉石、金属等介质上面进行的刻画方式,雕镌类指采用这种方式制作的作品,如我们常见的雕版、雕漆、雕花、浮雕等,还有与塑形结合的雕塑艺术品等。

  雕和镌往往都是在硬质界面和半干状态的固态界面上进行的,而塑需要在软质材料上进行,这是雕镌和塑作不同之处。我们熟悉的这类作品包括雕花的竹笔筒、玉石首饰和摆设、金属首饰、芜湖铁画、在砖上雕刻的砖雕、石雕作品等。雕镌类作品创作中常使用刀子、凿子、钻子及一些辅助性工具。

  民间绘画工艺有哪些

  民间绘画是相对于文人画、宫廷画、宗教画和现代的学院派绘画而言的。

  人类最早的绘画是距今约万年前的原始先民创作的岩画。民间画的源头来自远古的岩画、彩陶装饰画等原始艺术。我们现在通常把古代石刻线画、宗教版画、水陆画、影像画、庙画、年画、灯屏画、建筑彩绘、扇面画、包括现代农民画、布贴画等在内的一切民间绘画形式都纳入民间绘画之中。

  民间绘画不仅是独立的观赏性的艺术,还作为环境和器物等的装饰,成为附属性的装饰绘画,如皮影、木偶、脸谱、刺绣、剪纸、建筑装饰、陶瓷装饰等就大量采用民间绘画的语言或图案、对其进行装饰。民间绘画的特点是它有着强烈的地域色彩、民族色彩,与民间习俗相结合、有着很强的程式化色彩,造型古朴、夸张,色彩鲜明,既有工笔重彩之作,也有淡雅隽秀之作。

  民间编织工艺有哪些

  我国的竹、草、藤、柳、棕麻编织工艺品像其它工艺品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考古发现证明,我国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四五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两三千年前的良渚文化时期就已有苇、竹等类的编织物。1973年至1977年在浙江余姚县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就发掘出以二经二纬法编织的苇席残片。

  1934年在浙江余杭县吴兴钱山漾良渚文化遗址发掘出二百多件竹器,上有一经一纬,二经二苇,多经多苇法编的人字及菱形花格等纹样,尤其产生了梅花眼、辫子口等较复杂的编织技法。藤至少在氏族社会时已用于编织胄和盾牌。

  柳编则在新疆曾出土的唐代线柳编长方盒中,可以了解到柳编工艺在唐以前就已很发达。葵、棕、柳、麻编织也有悠久的历史。

  草编主要产地是浙江、河南、山东、湖南、广东、广西等地。浙江慈溪长河草编历史悠久,有草编之乡的美誉。湖南以动物草编、制造金丝草帽最著名。河南草编相传由山东莱州传入河南,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山东草编主要有草辫、日用品、杂品三大类。湖南临武龙须草席,相传在唐代即有侍臣向杨贵妃进献龙须草席解热消汗。

  柳编以河南、江苏、内蒙古、河北、陕北等地为主。

  我国编织工艺品的历史得益于物产丰富,千百年来,勤劳的劳动人民为了生存,就地取材,通过不断的实践,选择利用自然界中生长的各种植物,编织出各种生活所需的器物。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对实践认识的深化,劳动人民创造出许多编织技法和原材料加工技术,并使之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在我国,从南方到北方,许多省、市、自治区都有自己特色的编织工艺品,各地的编织已由纯手工制作转向半手工、半机械化生产,新产品不断涌现,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创造技能和聪明才智。

  民间扎糊工艺有哪些

  扎糊,是指以竹、木、铁丝等为骨架,以丝绸、纸等外面,通过扎结、扣榫、糊裱等方法制作工艺品的方法,也是民间艺术中纸扎、彩灯、风筝、扇子等一类以扎糊方法制作的艺术品的总称。

  除了彩灯、风筝等自称一体的艺术品类外,扎糊一般主要指的是纸扎类的作品。广义的纸扎,包括彩门、灵棚、戏台、店铺门面装潢、匾额及人物、戏文、风筝、灯彩等项。狭义的纸扎,主要是用于祭祀及丧俗活动中的纸人、纸马、摇钱树、金山银山、牌坊、门楼、宅院、家禽等可用来焚烧的纸制品。

  民间表演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中大量的内容都是通过人的舞动、戏耍、操作、歌唱等形式来完成的,与这种表现方式有关的艺术门类都可称为表演类艺术。

  民间表演类艺术的特点是:以部分民间艺术品、器械、工具等为道具或装饰手段,突出展现人的歌舞、演奏和绝技等天赋和表演技能。如皮影戏是通过铁枝将皮影连接后,根据剧情需要,利用灯光的投射效果,舞动皮影,将影人的动态映射到银幕上,形成了一出出剧情完整、有唱、有耍、有演奏的皮影戏。

  其它还有木偶戏、杂技、歌舞、民歌演唱、民间社火、各地小戏、秧歌、锣鼓、旱船、竞技等体育项目等,都属于表演类艺术。

  认别玉器年代有何妙法

  凡玉质坚硬细腻,温润沉重,必入土久远,其性质渐渐发生变化。如何得知玉器年代?有秘术可识:

  大概入土中五百余年,玉体发松受沁;千余年则玉质似石膏,二千余年形似枯骨,三千余年烂如石灰,六千余年则不出世,早已烂化如泥了。

  三代以上旧玉,质已朽烂,玉体松脆,用指爪去掐,即可掐落,此玉通称老三代。如果是秦汉时旧玉,质地烂松,玉性未尽,只有用刀才能削落。如果是晋魏六朝旧玉,质地未变,玉性尚坚,偶有软硬相间的玉器,系南上中的古藏之物。唐宋时的旧玉,质地依然,紧硬如故性,水银也偶尔有沁入玉器之中的。

  识别古砚有哪些秘术

  怎样辨识宝砚上的鸲鹆眼?有绝技识之:黄黑相间、晶腈在内、润莹可爱,谓之活眼;四传浸渍,不堪睛明,谓“泪眼”;形体略具,内外皆白,殊无光彩,谓之死眼。三种鸲价钱眼,如何分其高下呢?有诀如下:活眼胜泪眼,泪眼胜死眼,死眼胜无眼。

  对于端砚石,魏泰说:“端溪砚石有三种,岩山、西坑、后磨。石色深紫,衬手而润,叩之清远,有清绿圆小鹦鹆眼的,是岩山石。色赤,呵之乃润,鹦鸽色紫,浸慢而大则西坑石。石色青紫,向明侧视,有碎星光点,如沙中云母,干而小润,是后磨石。”三种砚石中,以岩山为最贵。其价为:西坑砚三枚当岩山砚一枚;后磨砚三枚当西坑砚石一枚。砚石的品质大致以此为识,历来为识砚之士的秘诀。

  民间有何秘法让雄鸡生蛋

  雄鸡生蛋,南方人家以为不祥。姚元之某日去长相国家拜访,长相国手持一只鸡蛋对他说:“这是后院的雄鸡下的蛋。”姚元之惊讶不堪。

  长相国告诉他:凡雄鸡之蛋,在京城可卖钱数百,喇嘛每年供佛,必用雄鸡蛋数十枚。然而,哪来这么多雄蛋呢?办法当然是有的。将雄鸡圈入笼内,四周多放雌鸡。雄鸡急躁而不得出笼,终日腾跳,且不让它饮水,三日之内必下蛋。

  正因为有此绝技,喇嘛所用的雄鸡之蛋不必犯愁,毫无穷竭之忧。不过,凡是雄鸡蛋,大都是有青无黄。姚元之将雄鸡蛋磕破一看,果然只有蛋青而无蛋黄,方知不谬。

  斗鸡必胜有秘技吗

  番禹人酷爱斗鸡,尤其是少数民族更加喜好。番禹的鸡非常勇猛好斗,毛疏而短,头坚而小,足直而大,身疏而长,目深而皮厚,行动起来徐步盯视,刚毅而不妄动,看上去就像木鸡。

  这种鸡每斗必胜,当地人饲养鸡的方法很特别:结草为墩,使鸡立其上,则足常定而不倾;把米放在比鸡头高的地方,使鸡耸膺高啄,则弹跳高,头常坚而嘴利;割截修剪上下鸡冠,使之短而小,免受敌鸡啄咬;剪刷尾羽,使其临斗时易于盘旋;常用瓴毛揽入鸡喉,以除其口涎,掏米饲喂。此外,还常用水喷洒两腋。

  调饲有法,其目的就是使其临场死斗。胜负一见分晓,生死即可定夺。因为斗败之鸡伤元气,终身不能再斗,只能供人宰杀食用。然而常胜之鸡,亦必早衰,每斗胜一次,势必离死亡愈近。

  斗鸡是一种娱乐,也是一种赌博。观者如赌,各有招数,用金银财宝压注,注胜者赢,注败者输。

  斗鸡也有规则,一般分三场进行。第一场,斗的时间较短,此鸡失利,鸡主抱鸡稍事休息,除去口涎,给以饮水,以养其气;第二场若彼鸡失利,彼主亦抱鸡稍息养气如前;第三场,是决定两鸡胜负的最后一斗,中途不得休息,而两鸡相斗,非生即死,不得不拼搏撕杀到最后。

  开始斗鸡时,两鸡相遇,以头相对,时高时低,伺机跳起用爪袭击对方,倦则盘旋相啄,一啄到对方,则死咬不放,同时辅之以爪,能多次啄、咬、抓住敌鸡者必胜,鸡主见此,形喜于色。

  民间捕猴有什么绝技

  猴的模仿性很强。看见和尚盘腿而坐,也都围着和尚坐下,好像把和尚当作佛一样供奉。两广和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常捕猴而食。其捕捉之术是:

  在野外山石上假扮和尚,盘腿而坐,带上面罩,双手合十,有如坐禅,待猴群相悦而来,驯服地围绕假和尚或坐或戏耍,假和尚与众猴周旋调教。过一会儿,众猴皆去,唯留下一只,仍伴随假和尚坐一会儿,此时,假和尚取出暗藏之斧将其击毙,弄回去充作食物。

  过些时日,又如前法偷袭,众猴竟不会发觉。这是一种捕猴之法。还有一种是:有此地人因为猴常损害庄稼,特意把酒糟盛于盆中,放在野外猴群常出没的地方,并且削制一两尺长的木棒三五十条,散放在酒糟盆四周。

  当猴群贪吃酒糟致醉后,纷纷捡起木棒互相打斗,有头破血流者,有四肢被击折伤者,于是一起被人捕获。

  民间捕狼有什么绝技

  辽东多狼患,经常百十成群行于途中,一旦行人遇到狼群,无一幸存。当地人设陷井,置火铣,想方设法捕狼,而狼却非常狡诈,每当看见陷井就避开绕道而行,从来没有狼踩到机关而落下陷井的。

  用火铣轰狼,烟未消而狼已近,捕者反而被狼伤害。当地人也无可奈何,遇事只有众人持械结伴而行。

  据传,吉林新城人胡粢如以货郎小贩为业。宣统辛亥年冬,他自新城贩鞭炮十余万回来,时近傍晚,天色已暮,途经鸡枫山,远远看见有数十条狼从山中走出,伸舌露牙,盘踞于道。胡急忙回头反奔,群狠跟在后面追。

  胡狂奔十余里,见道旁有一庄院,双门虚掩,推门进去一看,室无居人,仅仅是一座空院,看样子好像是当地人堆放新割麦子的地方。心想,如果在此躲避,必为狼群所围困。赶紧反身出门,见门首有一麦垛,高六尺许,于是跃登其上而息,躲在上面观察狼群的动静。

  群狼随后追至此处,知道被逐者必定躲在庄院内,果然相继窜入室内。胡急忙从麦垛顶上跃下,用捆鞭炮用的绳索捆牢两扇门的门环,用手紧紧拉住不放。然后再慢慢从衣袋中取出火柴,点燃长鞭万余,由墙头掷入院内。

  群狼忽听到连珠炮声,烟法障眼,遂自相残踏撕咬。不久,数十条狼相继毙于庄院内。

  爆声完了,胡亦疲倦不堪,靠着门就睡着了。一觉醒来,天已大明,院中音无声息。开门走进一看,群狼倒毙于地,大喜,分数次运回家。

  当时狼皮价钱很贵,每一只可值十余金,胡将狼肉送人,将狼皮卖掉,成了小康人家。

  民间有什么驯象术

  在五岭以南一带,当地人会驯象。先将驯好的雌象驱入山洞,洞外沿途放一些甘蔗,当野象吃甘蔗时,放纵雌驯象进入野象群,呼雌驯象入山洞,引诱野象入洞,再用巨石堵塞洞口。

  野象甚饥,驯象人攀缘石壁上只喂雌驯象饲料,野象见雌象得食,起初很害怕,慢慢地向雌象亲近求食,人就用木棍鞭苔野象。如此反复,使象渐驯,稍驯后,则骑在象背上调教。

  驯象人正跨其颈,手拿铁钩,用以钩头:欲令象左行,钩头右侧;欲右,钩左;欲退,钩额;欲进,不钩;欲象跪伏,用钩正按其脑门;复重按之则痛而嚎叫。

  在驯象表演时,人们只见群象列队整齐,左右进退,很听指挥,却不知是用铁钩所致;只见象鸣嚎如应诺,却不知因铁钩按脑致其痛而发声。象虽然体形巨大却很怕痛,所以驯象人能用数寸长之铁钩驯之。久而久之,象也能理解人意,见乘象者来,则低头跪膝,人登其颈,则奋而起行。

  象头不能俯,颈不能回,口隐于面颊之下,而且离地较高,饮食都是靠鼻运动。鼻端深大,可以开闭,其中又有小肉夹,即使如芥子那样小的东西也可以用鼻拾起。

  象取食前,先用爪甲击落泥垢,而后用鼻卷入口中,饮水亦用鼻吸卷喷入口中。象足如柱,无指有爪甲。登高山,下峻坡,渡深水,其形臃肿,但却敏捷。当地人呼叫着驱赶象,似乎能与象说话一样。

  民间有哪些识马术

  唐代兴元朝时期,有位识马者,爱饲马,姓李名幼清。闲暇时常去马匹交易市场溜达。

  有一次,路上看到有卖马人赶着一匹剽悍的枣红马走进市场。这匹马被用粗糙的绳子交叉捆住马头,两名大力士用木棍夹叉着马腮,另外还有三四人都拿着马鞭跟在后面。

  只见此马好像要咬人,显得无法驾驭的样子。幼清快步走上前去,靠近此马仔细观察,又询问了卖主,然后对卖主说:“这匹马我要了,给你三万钱。”

  马主寻思这匹劣马哪能卖这多么钱?感到不好意思,继而聚来了很多围观的人。有人问:“先生为何肯出大价买这匹马呢?”

  幼清回答说:“此马以色骏异非凡,体骨匀称得度,毛光亮。马主却不识优劣,将其与其它跑不快的普通马混杂在一起,想必是马厩破漏,槽栈陷塌,粪秽狼藉,臭气四溢,而且洗刷不及时,草料不适,四蹄乱踏,口齿乱咬,致使志性郁塞,久无所赖,狂躁不安,继而性发,则无所不为。”

  幼清又买了一付新的缰绳和马具,轻轻地对马说话,又好像自言自语:“马儿啊,你的性格才华不为人知,我替你换上新的缰绳,把这些又脏又硬的秽杂之物统统丢弃。”

  此马随即点头摇身,幼清知马已知其意,于是牵回家中,亲自为其调理,给马沐浴剪刷,另辟一新的槽栈,喂以精饲料。数日后,此马神气有变化,过了一个月后就大不一样了。变得志性如君子,步骤如俊人,嘶如龙,颜如风,色如火,驰如箭,成了天下不可多得的一匹骏马。

  民间有驯猴术吗

  燕窝产于海岛中的悬岩峭谷,人之足力和绳竿难以触及之处,所以,采集商往往蓄养小猿猴。

  选善解人意者,做一小布袋系于猿背上,放出去让它爬树登岩,上下跳跃,尽剥燕窝,塞于袋中。猿猴采集燕窝一般三五日才能返回,苦不得食,商客将果饵先充塞布袋中,使它远出不饥。

  笨拙的猿猴出去剥取数片燕窝塞于袋中即归,回来倾倒布袋一看,燕窝很少,袋满实为果饵所占;聪明的猿猴出去后则将果饵先倾倒于山岩上较为平坦之处,待燕窝塞满布袋立即返回,再去,如此往反数次,采集得又快又好,这种猿猴很通人性,往往一只要值数百金,价值比笨者高数倍。

  冬季巧猎黄鼬有何妙法

  黄鼬俗称黄鼠狼、黄皮子,它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小型毛皮兽,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是畅销货,冬天巧猎黄鼬是生财的一条好门路。

  黄鼬主要生活在森林、坟地、河谷、灌丛、柴草垛以及仓房附近。它一般不打洞,由于以鼠类为主要食物,所以经常出入鼠洞或借住鼠洞生活。

  黄鼬的足迹呈核桃形,成对错开,前后均是五趾。公鼬足迹大,较规整,前后足迹距离四十厘米左右;母鼬足迹小,较乱,前后足迹三十厘米左右。黄鼬经常出入的洞口比较光滑,周围有绒毛和粪便。

  冬季天气寒冷,黄鼬在洞中呼吸常使洞口挂霜,霜呈块状,一触便掉。如果呈片状,不易掉,则是地气上返形成的霜。根据霜便能判别洞中是否有黄鼬。另外,如果洞口的足迹是新踩的,足迹较乱,也能说明洞中有黄鼬。

  夹猎法:将踩板夹下到洞口或黄鼬常走动的地方,等它一活动便可夹住,也可在洞或常走的道附近放上死鸡、鸭等物,在物旁下上夹子,待黄鼬来寻食时也可被夹住。

  熏洞法:发现黄鼬在洞中,可在距地表二十厘米左右深的地方,用铁钎子打两个与洞相通的洞,使洞的内空气对流,然后用铁丝将三五个干辣椒捆在一起,倒上汽油点着,扔进洞内。这时把两侧洞口堵死,拿口袋对准洞口,黄鼬被辣椒熏得受不了,跑出便钻进袋中。

  砂子灌洞法:用细砂将黄鼬洞灌满,并用泥将洞口抹死,由于天冷,洞口很快冻硬。黄鼬为了出洞,就会沿着细砂往上倒洞,砂子又细又滑,马上把刚倒过的洞填满,当黄鼬倒到洞口,洞口被封死,下面又有砂子挡路,便活活憋死在洞里,一个多礼拜可取出黄鼬。

  民间用什么方法捕捉野鳖

  捕捉野鳖的方法很多,下面这些方法都很奏效。

  直钩钓鳖:每年端午节前后,是鳖的交配盛期。母鳖食量大增,此时钓鳖,最容易上钩,将鲜猪肝切成三厘米宽、五厘米长的小块,然后在猪肝上抹些香油插入钢针,中间系一根尼龙长线,晚间放钩入水,有鳖上钩,便及时拖起尼龙线,用网兜捞鳖。

  不能把鳖拖出水面后再捕捉,以免滑钩逃脱。如果是准备捉活鳖留养,可以用竹皮扦代替钢针,捕获后,用尖嘴钳细心地把竹皮扦拔离。

  竹篓诱鳖:准备一个口小肚大、篓口安装有倒须的竹篓,在篓内放数片菜油浸泡过的猪肝或一些小鱼虾作诱饵,傍晚沉入水中。

  水下摸鳖:春末夏初,活动频繁,稍一受惊,就会钻入池底泥沙中潜伏,同时吐出一连串的水泡,这无异于给摸捕人显示了行踪。

  寻窝掏鳖:盛夏中午,气温在30度以上时,鳖在水中闷热不已,常常躲进岸边的草丛中休息。此时捉鳖,最容易得手。寻找鳖窝时,要细心观察堤坎。鳖在窝内,一般是前爪高水,后爪浸水,头颈微缩,眼睛半闭。每个鳖窝一般有一公一母,如逃走一只,它还会重返故居,第二天中午仍可到原窝捕获。

  瓮中捉鳖:夏秋季节,鳖经常在夜间上岸产卵或觅食。因此,可用广口罐或小口罐等用具,埋在河塘的排水道中间,或埋在留有鳖脚印的道上,设置陷阱进行捕捉。

  飞叉捕鳖:霜降前后,鳖陆续潜入池底泥内越冬。此时,可用小划船或大澡盆在水边巡游,一人用小竹竿拍打水面,另一人持鱼叉待投。竹竿击水,发出响声,水底潜鳖受惊,即会一口气吐出四五个水泡,用鱼叉对准冒泡处投掷,就可以戳到冬鳖。

  民间相马有什么鉴别绝招

  察躯干:从马的左侧,按髻甲、背、腰、尻、胸部、肋、膜、臁和生殖器等逐项察看。

  并举尾察看尾力、肛门和背线,同时察看左右腰角对称情况。若背腰隆起发硬,往往有不同程度的风湿症;臁部明显凹陷,说明肌肉、韧带发育不良,使役缺乏耐久力;若腹强烈卷缩,说明马吃量小、恋膘差,或者营养障碍现象。

  观察躯干时,要注意到胸部、腹部等处有无浮肿现象。先察左侧,后察右侧,并按左侧向反的顺序进行检查。

  察四肢:除察看肢势外,更要注意检查四肢有无损残,先从左前膊以下抚摸其前面,再由后检查膝、球节和健等部,然后举起前肢,检查系、蹄的下面和装蹄状态,检查前肢膝部、球节及后肢飞节、球节等。

  必须将内外、前后的轮廓进行比较检查,防止有飞节内外肿块、趾骨瘤、管骨瘤、球节软肿、球腱软肿、肘端肿、腱肥厚、裂蹄、变蹄等损征。

  察步态:牵马慢走,由其前方和侧方、后方观察其步样和运步时各部位状态,注意头颈和腰的硬软。有无跛行、变突、追突等。要求后蹄步印超过前蹄步印,这样的马体力充沛,奔跑速度快。

  另外还应注意的是:买辕马,要求温驯好使,听从命令,启动要有劲,后退,坐坡有力,全身肌肉丰满,头偏重,劲略粗,上缘稍隆起,以“木梳背”状为良,髻甲稍低倾斜,这样后肢推进力强大。

  买骑马,要求动作敏捷,外形俊美,背腰平直略短,腰肌强健,前胸不宜过宽,腹部充实有力,肢势端正,蹄质坚硬。

  买驮马,要性情温顺,踏步稳重,颈肌坚实有力,颈上缘略为隆起,髻甲略高,背腰平直而胸廓开张,四肢高长,此为良马。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