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十一章 一代画才徐悲鸿

  徐悲鸿是中国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画马。

  1895年7月19日,徐悲鸿出生在江苏省宜兴县的一座滨河小镇上。

  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自幼喜爱绘画,靠自学成为当地知名的画师。除了绘画外,他还擅长书法、篆刻、诗文。他一生鄙薄功名,不求闻达。徐悲鸿六岁开始跟随父亲读书,但父亲却不允许他学画。有一次,徐悲鸿求一个人画了一只老虎,他拿回家悄悄地照着临摹,不料被父亲发现了。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你应当好好用功读书,要想成为一名画家,首先要有渊博的学识,要养成勤奋读书的习惯。”

  在父亲的指导下,他9岁就读完了“四书”、“五经”。这时父亲才开始教他每天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画。吴文如是清末著名的插图画家,能在尺幅之间描绘亭台楼阁、虫鱼鸟兽、奇花异卉乃至千军万马。

  有时,父亲带着他沿河边散步,引导他欣赏和观察大自然,还经常教他写生,画父母、兄弟、邻人、乞丐……但当时,百姓民不聊生,一个画家是很难依靠画画维持生活或找到职业的。因此,父亲对他学习画画并不抱有多大希望。

  幼年时徐悲鸿的家乡连降暴雨,庄稼悉遭吞噬,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所以年仅十三岁的徐悲鸿不得不随父到异乡卖画。三年后,因父身染重病回到家乡,作为长子的他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不久,父亲在贫病中去世,而家里却连安葬费都没有。徐悲鸿不得不含泪向亲戚借贷,十九岁的他过早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人世的无常。为了养家,他不顾辛劳,同时兼任三所学校的美术教员,仍是薪水菲薄,难以度日,不得不离开家乡到上海去寻找出路。但因年纪尚幼,因此屡屡碰壁。在盘缠用光的情况下,流落街头,在极度失望中,回到了家乡。但在家乡依旧无法糊口,再次赴沪,到商务印书馆求职,本来已答应让他为教科书画插图,可第二天却又拒绝了他。刚燃起的希望之火又被浇灭,徐悲鸿踉踉跄跄地跑到黄浦江畔,望着滚滚的江水,绝望地在岸边徘徊着,内心进行着激烈的斗争:是纵身一跃,从此万事皆休,还是继续在苦难人间挣扎,与命运搏斗……

  就在他彷徨之时,一只大手牢牢抓住了他的肩膀,这个人就是在徐悲鸿生命关键时刻出现的挚友黄警顽。

  善良的黄警顽十分同情朋友的遭遇,尽管他只是一个月收入十几元的穷职员,然而他还是爽快地收留了徐悲鸿。两个人挤在一张床上睡觉,合盖一条又破又薄的棉被,吃饭两个人也在一起,这让徐悲鸿非常感动,打心眼里感谢这位好朋友。这期间,他每天都去书店或图书馆看书,系统地学习美术知识。他还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不但深受启发和教益,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不向贫困低头,不向邪恶势力屈服,刻苦学习,发奋成才的信念。

  不久,黄警顽为徐悲鸿找到了一份绘制武术挂图《谭腿图说》的差使。徐悲鸿晚上设计勾画草图,白天修改,足足干了半个多月,才完成了这100多幅挂图。这套挂图不久即由中华图书馆出版发行了。徐悲鸿第一次拿到了30块大洋的稿酬。

  有了这笔收入,生活暂时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徐悲鸿没了后顾之忧,学习更加刻苦了。一个星期天的晚上,他去拜访上海有名的油画家周湘。徐悲鸿坦诚而直率地向周湘先生谈到自己想学习西画,把西画的创作技法运用到中国画之中,以丰富中国画的表现力的想法。他的这些独到的见解得到周湘的重视。徐悲鸿也为自己能结识这样一位画家而感到高兴。第二次去拜访周先生时,他带去几幅自己创作的中国画和西洋画请周先生指教。周先生看完作品,非常高兴地对他说:“你在表现手法上已经具备了成功的条件,只要刻苦努力,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出息的画家。”

  同时,周先生也直率地指出了徐悲鸿作品中的一些缺点。他还拿出自己珍藏多年的一些名画让徐悲鸿欣赏,仔细地给徐悲鸿讲述西洋画的历史和欧洲的各个绘画流派。这使徐悲鸿大开眼界,受益匪浅。

  因为工作尚未落实,前途尚难预测,徐悲鸿决意到文化古都北京去闯荡一番。临行前,他精心画了一幅奔马图,准备托来上海洽谈生意的宜兴同乡唐先生带回去,以酬谢曾经热心帮助过自己的乡亲。在唐先生住的旅馆里,徐悲鸿碰上了富商黄震之。黄震之无意中拿起徐悲鸿带来的奔马图,立刻被深深吸引了。他惊奇地说:“画得好,这幅画看似漫不经心,一挥而蹴,实则构图巧妙,章法细密,立意新奇。只是这位徐悲鸿先生现在何处?我在上海算得上是比较富有的收藏家,怎么从未听说过这位画家?”

  当他听说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小伙子就是徐悲鸿时,感到十分惊讶。他得知徐悲鸿在上海的处境后,十分同情,热情挽留徐悲鸿继续留在上海,衣食住行全部由他解决。

  1916年,徐悲鸿生活安定了下来,住在“哈同花园”。在这里他结识了端庄大方、颇有才学的蒋碧薇。徐悲鸿对她心生爱慕,蒋碧蔽也心似于这位年轻人,为他的才华所动容。可是她早就和苏州的查家订有婚约,毁婚又十分不易,因此徐悲鸿不得不带着她远走高飞。1917年,这对热恋中的情人登上了开往日本的海轮,在那里,他们开始了共同的生活。

  一年后徐悲鸿回国。经康有为介绍,他来到了向往已久的古都北京。祖国古老灿烂的文化,使他开阔了眼界,汲取了营养。他通过游览名胜古迹,画出了不少山水人物画卷,并借此机会畅谈理想,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1920年,徐悲鸿考进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开始了留学生活。在法国,徐悲鸿亲眼目睹了卢浮宫里珍藏的艺术瑰宝,里面有“维纳斯”的雕像,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和公元前2世纪的石雕“胜利女神”。在这些艺术珍品面前,他流连忘返,赞叹不已,同时也使他的艺术创作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1927年,徐悲鸿结束留学生涯回到上海,成为当时美术界最有影响的人物。他的绘画取法西方古典写实主义,大力倡导用“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他总结出“新七法”,强调“尽精微,致广大”,“惟妙惟肖”,“直接师法造化”。特别是他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论,借助他在教育界的权威地位,在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效果。这宣布了从顾恺之到任伯年1000多年间勾线填色彩这种绘画形式的大体结束和一代新形式国画绘画法的诞生。他的写实主张和从苏联引进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并为一体,成为20世纪最大的主流画派,其影响之大是不可否认的。通过在国外举行的1年零7个月的“中国近代绘画展”的巡回展览,破除了西方人轻视中国文化艺术的偏见,在世界艺坛上为祖国文化树立了威信。

  抗战期间,徐悲鸿时刻心系祖国安危,多次用绘画表达一腔爱国热血。他创作了巨幅油画《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歌颂了战士们威武不能屈的民族精神,鼓舞人民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斗争。1932年1月28日,日本轰炸上海,驻沪十九路军英勇抗战,徐悲鸿激情满怀,作国画《雄鸡》,落款“雄鸡一唱天下白”,来鼓舞士气。

  徐悲鸿还热心帮助后进,著名的画家蒋兆和、吴作人、王临乙、吕斯百、傅抱石都得到过他的教导。他支持进步学生运动,当年中央大学学生团体“野马社”处在极端困难时期,他亲自画了一幅四蹄奔腾的野马图,送给该社,并在画上亲题“直须此世非长夜,漠漠穷荒有尽头”的诗句,鼓励学生坚持斗争和树立必胜的信念。

  1946年,因兴趣爱好、人生观等方面的诸多不同,徐悲鸿与蒋碧薇离婚。同年,与自己的学生廖静文结婚。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徐悲鸿担任了中央美术学院院长。1951年,因劳累过度,他患脑溢血住院4个月。

  1953年,徐悲鸿病逝于北京医院。周恩来、郭沫若前往吊唁。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