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进入90的思考与感恩

  2007年我满89岁,仍勉强离京到河南、河北、山东及四川各地4次,所幸均尚平安。这一年,我国习惯为男性应庆祝90整寿(名为男庆晋,女庆满,即男子提前一年祝贺整寿),因而家人和不少旧有新朋,分别为我举办了4次90祝寿聚会。首次是我早年前在京辅导的3位硕士研究生汪苹、程言君和宋云,他们都担任着教学和科研院所的领导职务,对我这个导师的90高寿专门安排了丰盛的寿宴,组织师生全家和部分老友参加,席间还献花祝颂和录像,师生情谊热切感人。农历七月七日是我的出生日,除在京子女两家,其他余家在京至亲包括堂叔劭德夫妇,三弟耀煌及黄昀夫妇、(均北大退休教授)、侄儿余焓,都一同在家聚会后,到家居附近的海之源酒楼餐叙,并燃放乐曲礼花,分食庆寿蛋糕,家人团聚欢庆,别有一番风味。第三次主要由较熟悉的部分造纸界老朋友、老专家、企业家,地方造纸学会、协会的好友领导约40人,在北京松鹤楼饭庄组织了一次相当隆重的祝寿联谊活动,友人们在席间致贺词的有胡楠、胡宗渊、陈克复等,我深深感谢了好友们的盛情,也提到“过去是人生70古来稀,如今90不稀奇,希望大家都力争健康长寿,共同向百岁目标进军”,这引起大家的鼓掌欢笑。除不少个人送了纪念礼物外,宴会结束前,还给我抬出了一块祝贺90生日的厚重贺匾,匾上的4个大字是“厚德载物”,这四字是借用了清华大学的校训,诲人寓意很深,估计是清华校友胡楠设定的,他比我年轻20岁,因既是先后校友,又是湖南同乡,对我热情可感。参加此次聚会的老友郭兴鲁,专门为此次聚会写了《春满松鹤楼》一文,在中华纸业期刊(中国造纸协会会刊)发表,以志纪念。最后一次则是在四川都江堰开会时,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及纸和造纸编辑部同仁,包括学院肖和平院长、四川造纸学会理事长李发祥、编辑部李文定常务副主编等,共同为我在京外举办的祝寿宴会,相聚一堂,热情奔放。这一年让我对家庭、亲友和日益进步的国家社会,充满了感激的心情。

  进入出生90周年的2008年,是北京举办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能向世界显示国力的一年,也是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取得社会经济伟大成就的30周年,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我对邓小平同志开创的现代中华太平盛世,思念这位伟人拨乱反正、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人才、依靠群众和大胆摸索进取的精神与成就,对他充满了深深的感恩心情。我当前精神体力已感到极为明显的衰退,仅能勉力参加少量在京活动,阅读写作也深感力不从心,在老友们和女儿晓青的鼓励帮助下,勉力续完几年前就由女儿晓青根据平日闲谈,由她开始整理的个人回忆录。90年虽属历史长河的一瞬间,但对个人来说,却是一个漫长的岁月,我没有写日记的习惯,也很少注意保存自己的文稿与零星记事以及与亲友来往信件,大部分都凭记忆,也参考一些尚留存的部分刊物、聘书、奖状等,现在能写出来的,实际上也都是我比较难忘的小部分记忆,只能挂一漏万,甚至时间、地点、记忆不准确,也在所难免。退休后活动内容也是想到就随笔写来,比较杂乱,但大部分都与参与国内造纸事业活动有关,如果我个人的经历能为年轻一代了解我国造纸工业的发展历程,提供某些片段参考佐证,能为至亲好友们提供一些值得回忆的片段资料,那就能让我感到能在90岁时,由晓青帮助完成这本《难忘岁月》的回忆录,也就不算浪费功夫与纸笔了。

  现在社会比较安定,医疗条件也日益进步,国人平均寿命逐步提高,但能寿过90的人毕竟还占较小比例,这既与个人先天体质有关,更重要的是影响人们生活条件与精神状态的诸多后天因素。我的体质一般,父母都寿不到70,先天条件不算太好,但几十年来,学习与工作都尽心尽力,力争有所作为,也相当淡泊名利,对亲友同事们也坦诚相待,能相互支持帮助的好友很多。衡量过去,我自感对人对事并不存在问心有愧的行为,也相信社会正义始终能战胜各种邪恶,“文革”期间虽受严重迫害,自思无愧无过,坦然应对逆境,仅小感无奈而并无所忧,这使我在此盛世,更具备一个对健康非常有益的愉快心情。对我特别重要的是,我有一个非常温馨愉快的家庭,老伴刘化容比我年轻14岁,聪慧体贴,也善于持家处事,对我照顾可谓无微不至,相处50余年,一直相互关爱支持,共度欢乐,更经历了“文革”这种破坏人间情谊的考验,我的三个儿女晓青、晓丹和晓玲,青年求学期间,就都遭遇“文革”的摧残磨炼,虽然成长经历各有不同,但对父母都特别尊敬关切,尽心照顾,则并无差别,他们相互之间友爱弥深。我想,这个堪称美满的家庭是我能进入90高龄,并能享受高龄之乐必不可少的关键,也是我此刻尚能勉力完成这篇《难忘岁月》回忆录的一点动力。

  谨借此书,向关心我的所有组织和亲友汇报一生简况,并对诸多爱护支持与指导帮助,深表感激之情。

  §§读稿后记

  2002年我在美国度过50岁生日的前夕,父亲余贻骥发来一封短信,他以自身经历为训,勉励我在高教事业中继续深入社会问题的研究,探索新的课题。信中大意是:他在上大学的青年时代遇到日本侵华,国家遭受蹂躏,家人被迫离散;在他身心强健的壮年时期,虽然能尽部分心力,但国内并不健康的政治活动不断,浪费了国家与个人发展的宝贵时光,直到60岁国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他在事业上才开始依托日益昌盛的国家多尽一些心力。70岁退休后,他又为辉煌发展的中国造纸工业,愉快地奔忙了十几个春秋。他提及我和弟弟妹妹成长在国内政治运动连绵的年代里,年少时期就不得不因“文化大革命”而终止学业,使宝贵的青春在动乱中流逝十年之久。可是,比起他那一代,我们较早的赶上了国家推行实事求是的开明政策时期。虽然我已在国外奋斗了十几年,但仍然处在大有作为的人生盛期,不要就此松懈认老。

  如同信中所说,父亲在事业上与他同辈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春天来迟。幸运的是,他在国家走向昌盛的晚年,仍能较好为社会多尽心力,有所作为。邓小平时代的经济改革给中国的造纸工业带来蓬勃生机,也为父亲提供了发挥的舞台。改革初期,他已年逾六旬,但是,改革开放的政策非常重视科技与教育,这使迈入老年时期的父亲有如久旱逢甘雨,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历史时期,他作为当代中国纸业的先驱之一,面对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里,他踏遍许多省市地区进行实地调研观察、多次在国内外专业会议上学习交流讲演、在书籍刊物中发表论文、为企业的发展咨询献策、还出席高校研究生的答辩考核。在70岁退休以后,他继续不懈为造纸业做了20年的奉献。在这期间,父亲不但没有在家休息,还在继续学习前进,70岁开始学习掌握电脑的一些日常应用技术,他学习运用汉语拼音处理中文输入,但他那一代人都没有汉语拼音的基础,为了使用电脑,他不耻下问年幼的外孙女,通过反复实践自学了汉语拼音的文字输入操作,而且运用的熟练程度可同一些小他30岁的人相比。对电脑这样新事物,他是兴致勃勃地把它用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人际之间的交流。近年来,用互联网检索资料,收发信件,已经成为这位高寿老人日常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父亲的经历深长,阅历丰富。在他85岁以后,我们敦促他将自己的经历体验编写成书与后代及他人分享。这次看到他基本完成的回忆初稿,内容大部分是联系社会形势,围绕学习与工作记事展开的。如同许多事业家和科学家一样,学习与工作给父亲的生活带来了意义,离开学习与工作的生活对他来说是不可思议的。在愈加感觉耳不聪目不明的人生第90个年头,他仍然以互联网为工具,继续指导由他倡导创刊的《纸和造纸》的编辑工作。

  在我孩童时期的记忆里,父亲整日忙于他的业务工作,很少过问家事。由于经常出差,我们常有时多日都见不到他。当时父亲很少业余消遣,只是偶然见到他同邻居下盘棋,周末好友相约打次桥牌则更为稀有。他曾告诉我们,这些都是他在昆明西南联大的寒暑假期间,同学们之间较普遍的娱乐,因为既要动脑又不需花钱,而当时看一次电影的购票费,对他们也是难于承担的负担。父亲话不多,偶尔讲个故事或笑话却往往令人不断回味。特别难忘的是我在外语学院学习英语期间,他讲述的一段名人佳话。故事是这样的:满清时期,中国有位杰出的外交官,他的名字是伍廷芳。在一次外交活动中,一位美国记者向他打招呼问道:“Are?you?a?Japanese,Chinese,or?Vietnamnese?”(你是日本人或中国人还是越南人?其关键词字尾都带有“nese”)。伍大使笑答:“我是中国人。”接下来他反问这位记者:“Are?you?a?Monkey,Donkey?or?Yankee?”(你是猴子、驴子、还是北方佬呢?其关键字尾都带有“key”音作为对应。)那位记者因辨不清亚洲人之间的国别,但说起以上三个亚洲人种却因为尾音相同溜溜上口,但不甚礼貌。伍大使回问中的三个字在意思上相去甚远,却因尾音相同,问题形式类同。却表现了他的高智慧,相当使不够礼貌的对方难堪。在学习英语接触洋人期间,我常常感到国人的自卑和洋人对国人的小视,爸爸的这个故事让人听后颇有痛快之感。

  知父亲者莫过于他的夫人。母亲对父亲衣食住行上关心备至,她的体贴使父亲在晚年家庭生活过得愉快安逸。母亲既是父亲的终身伴侣,也是知音知己。她以丈夫的人品与业绩为荣,七年前,两位老人一同度过了50周年的金婚纪念日,再过三年他们的婚姻便达60周年之久,这个婚姻是幸福和谐的。母亲对父亲的理解和奉献,使他能够多年来全心扑在工作上。她深知,丈夫是以工作为乐的人。当父亲迈入80岁以后,我们姊妹常对他说不要再忙了,更要少离京外出。母亲却说,工作和外出使父亲愉快,只要体力运动不过量,参加这些活动对他的身心健康有益。

  与我同龄的朋友中,只有少数几个单亲还在,他们大多数已经失去双亲。而我的父母不仅与我们同在,并且头脑清醒,相敬相爱。老父亲现在还时常在电脑上与我书信来往,朋友和同事们对此羡慕不已。父亲这辈子基本不管家务、家居也不拘小节,母亲非但不因此烦恼,而且认为这是丈夫的可爱之处。在她的眼里,丈夫心地善良,大智若愚,是少有的人才,难得的夫君。在艰难的时候,她对父亲的支持和信任也没有动摇过。“文革”期间,父亲被人扣上反革命和美国特务等莫须有的帽子,进行批斗、抄家并剥夺了他的人身自由,搞所谓隔离审查,但母亲坚信他是清白无辜的。17岁的我对家中受到的政治冲击忧虑惶惑,希望从母亲那里得到一点保底信息,我问:“你看父亲是不是真的有问题呢?”她想了想说:“你爸爸如果是个坏人,解放前他在天津和营口造纸厂任厂长期间,怎么会把自己刚刚拿到的工资统统从衣兜里翻出来帮助家里有困难的工人呢?”母亲虽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这个事例对我这个没有政治阅历的孩子来说却是有说服力的,我那时的逻辑很简单:对劳苦人民有如此同情举动的人是不会做坏事的。

  读父亲的回忆录稿件,反映出他仍相当强健的记忆力,有些我已忘却的共同经历,他仍旧记的相当清楚。这也许要归功于他遇事高度集中的习惯:读书看报时他专心,对别人讲话时他也很认真听。父亲认为,只有把别人的意思听懂了,反馈才能得当。我对事物反应快,有时办事却很毛糙,他多次对我说:与人讨论问题,在发表议论之前,要多了解人家的想法,先把对方的意思弄明白。父亲在这方面经常以身示范。他一生从事的虽然是科技工作,在讲道理时却善于深入浅出,往往能利用所见所闻的小事,讲明人生和工作中的某些大道理。

  我上大学以前,在一本高中英语书中看到一篇有趣的故事,就请父亲听我用英文为他讲述,这样既锻炼我的发音又提高我的叙述能力。课文中的故事是,一位化学博士查尔斯把成功的原因归结到他少年时期的第一堂化学课。那天学生们盼来的是位其貌不扬的老师,他手中拿着一个装有液体的小瓶走进教室,一言不发地站在学生们面前,这位老师用一个手指蘸了蘸瓶中的液体,然后把手指放在舌尖上点了一下。这样做过之后,他面无表情的将小瓶递给最前排的一个学生说“完全照我刚才做的去做,之后依次传下。”小瓶在学生中间一一传过,每个学生舔过蘸了瓶中液体的手指,都因它的怪味作了个鬼脸。小瓶传回前后台,化学老师对全班说了以下一段话:“我很遗憾,你们之中没有一个人准确地效仿我的动作。如果想要成为化学这一行里的专家,首先要成为细微准确的观察家。”原来,化学老师放在舌尖上的手指并不是用来蘸点瓶中液体的手指。我的英文故事讲完后,父亲满意地点点头说,“听懂了,挺有意思。”事隔一个月,父亲作为轻工业部科研院领导为轻工环保所的新年庆祝会致词,当时我是所里的资料员,也坐在众人当中。父亲清了清嗓子说:我没有什么新鲜事情好讲,最近从女儿那里听到一个英文故事,就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讲完查尔斯博士的第一堂化学课经历以后,他是这样结尾的:“希望大家以这个故事为训,再新的一年里用更加认真严谨的态度从事科研工作。”他的话音落下,我在心里叫绝:好一个生动恰当的简短祝词啊!

  今年5月末我从美国回北京探亲,正值父亲赶写他的回忆录,争取7月底能向出版社交付稿件,每天在电脑键盘上敲打创作和修改他的回忆录稿件,终于在7月中旬我离京返美前完成初稿。他这部十多万字的回忆录,就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完全独自在键盘上完成的,他虽然九十高龄,但对决心完成的工作一贯表现的勤奋和毅力,似乎并没有改变,我对老父亲的作为感到骄傲与钦佩。他让我看过他的初稿后,既提修改意见,也要我为之写个“后记”。读过他的《难忘岁月》初稿,我觉得父亲对人生90年沧桑所写的回忆录,真实描绘出塑造他的环境和历史。作为女儿,我写的这篇“读稿后记”,只是想补充自己对父亲为人处世风格特点的片段记忆与朦胧勾画而已。我在大学读书时,教美国近代史课的老师是位美国的史学教授,他没有为我们选定标准的历史课本,而是向我们推荐了大量的人物传记。记得我问他为什么不采用标准的历史教科书,他反问道:“难道你在读这些传记时不觉得是在读历史吗?”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不同的色彩和基调,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小型的史诗。父亲的经历几乎覆盖了上一个世纪,他个人奋斗的历程也是中国人民在这个历史时期里经历苦辣酸甜的一面小镜,镜中主人翁的活动展开了中国近代造纸工业发展史的一个缩影。我希望父亲的这部回忆录将被读者作为历史欣赏,并与父亲一同载入中国的史册。

  余晓青

  2008年7月?写于北京

  §§附

  余贻骥大事年表

  1918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

  1930年?毕业于长沙市修业小学

  1931年?到上海进入光华大学附中

  1932年?由上海回长沙进入雅礼中学

  1934年?在长沙市参加全国首届中学生集中军训

  1936年?毕业于长沙雅礼中学

  1937年?经雅礼中学以最优毕业生保送北平燕京大学获录取北平沦陷,获燕大通知,借读长沙临时大学

  1938年?随长沙临大西迁昆明,进入西南联合大学

  1941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工程系离开昆明回湖南探亲与工作

  1942年?参加创建湖南炼油厂和湖南化工原料厂

  1943年?日军深入侵袭湖南,被迫离湘重返昆明

  1944年?考取留学美国

  1946年?毕业于美国缅因大学研究生部制浆造纸工程专业回国由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派赴辽宁制浆造纸公司

  1947年?受派担任辽纸公司营口造纸厂副厂长

  1948年?受邀赴台湾参观造纸工业被调任天津制浆造纸公司第二厂厂长

  1949年?天津解放,先后留任二厂厂长及调任公司生产部主任

  1950年?调任东北造纸公司吉林?石岘造纸厂工程师奉派到黑龙江黑河地区考察可供建设大型浆纸厂厂址

  1951年?在吉林造纸厂与刘化容结婚调任营口造纸厂主任工程师

  1952年?长女晓青诞生

  1953年?被选为辽宁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儿子晓丹诞生

  1954年?参加轻工业部造纸工作会议,获优秀技术工作奖金主编完成国内首部造纸技术工具书《制浆造纸工作者手册》(与文明工程师合作主编,由营口造纸厂负责出版)

  1955年?调任广州造纸厂任工程师

  1956年?在北京参加全国轻工业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被选为广州市河南区人代会代表及常务委员次女晓玲诞生

  1957年?调任轻工业部造纸工业局生产技术处处长

  1961年?改任造纸工业局副总工程师

  1962年?进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习

  1964年?参加中国造纸学会成立大会,被选为理事会常务理事

  1965年?参加第一轻工业部派赴嘉兴民丰造纸厂“四清”工作组负责该厂生产管理业务

  1966年?结束民丰造纸厂“四清”工作,返回北京接触文化大革命

  1968年?在第一轻工业部被点名揪斗、?抄家,关入部大楼地下室隔离审查

  1969年?被送入第一轻工业部固安五七干校劳动改造,主要担负养猪

  1973年?调离固安干校,被派到广西柳江造纸厂协助基建工作

  1975年?奉调返回北京,调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工作

  1977年?被任命为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

  1978年?被轻工业部推派参加全国科学大会,会上获一项科技成果奖

  1979年?获轻工业部先进工作者荣誉奖状随轻工业部造纸技术考察团赴瑞典芬兰考察

  1980年?受邀参加华国锋主席座谈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问题被任命为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申请并被接纳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82年?倡议创办的中国造纸科普期刊《纸和造纸》出版发行

  1983年?受聘为大连轻工业学院兼职教授

  1984年?率轻工业部考察团赴日本考察造纸工业被选为新成立的中国发明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5年?被选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环境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1986年?被选为中国轻工协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

  1987年?担任编辑部主任的首册《中国造纸年鉴1986》出版发行

  1988年?从轻工业部科学研究院退休应邀赴芬兰参加国际无废技术研讨会

  1989年?赴美国参加在北卡大学举行的国际制浆化学研讨会受聘为轻工业部技术咨询委员会委员兼副主任

  1990年?应邀访问湖北工学院并接受该院授予名誉教授的荣誉获国务院颁发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政府特别津贴及证书

  1991年?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及顾问教授

  1992年?受聘为天津轻工业学院顾问教授

  1993年?获国家首届科普工作大会颁发的先进科普工作者荣誉证书与凌霄云等共同完成的一项软课题成果获中国轻工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年?受聘为西北轻工业学院兼职教授

  1996年?担任《纸和造纸》编辑部主编

  1998年?与老伴刘化容一同赴美探亲访友

  2001年?参加昆明有关造纸会议,巡游云南重点造纸企业与景点

  2002年?参加在乌鲁木齐有关造纸会议,巡游新疆重点造纸企业与造纸原料基地及新疆甘肃两地著名景点

  2005年?参加在石家庄举行的有关造纸会议,巡游河北境内重点造纸企业及著名景点

  2006年?参加在都江堰召开的纸和造纸编辑工作会议,与编辑部工作人员及老伴一同游览了期盼多年的景点九寨沟

  2007年?经国资委轻工老干部局党委评审授予优秀党员荣誉证书业内部分专家及企业家为祝90高龄赠予“厚德载福”贺匾

  坚持以人为本,倡导尊师重教,促进行业和谐,推动科学发展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