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附录 汤用彤学术行年简表

  1893年8月4日(农历六月二十三日)

  生于甘肃渭源。行三。“幼承庭训,早览乙部”,“稍长,寄心于玄远之学,居恒爱读内典”。

  祖籍湖北黄梅。父霖,字雨三,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署渭源。戊戌卸任,先后在兰州、北京设教馆,舌耕为业。汤氏随父辗转渭源、兰州、北京,受教于膝下,接受严格的传统教育,亦承乾嘉汉学风流文采。

  1911年春

  由北京顺天学堂考入清华学堂,借新式教育而窥西方科学思想。

  梁漱溟乃其顺天学友,在清华,吴宓等与之最为友善。

  1917年

  毕业于清华,同时考取官费留美,因眼疾未能成行,留校任《清华周刊》主编,并教授国文。同年赴美,就读于汉姆莱大学,主修社会学、政治学。

  先后发表《理学谵言》等文章,宣扬理学救国,介绍西方科学知识。

  1918年

  转哈佛大学研究院,以新人文主义者白璧德为师,主攻哲学及梵文、巴利文。接受了白氏“同情加选择”的新人文主义。

  与吴宓、陈寅恪有“哈佛三杰”之称。192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并载誉归国。因吴宓之邀,任东南大学教授、哲学系主任。

  讲授中国佛教史、印度思想史。课闲,至支那内学院听欧阳渐讲习法相唯识学,与蒙文通、熊十力同为听友。还兼任内院研究部导师。

  发表《评近人文化之研究》,《学衡》十二期全文转载。揭时学之浅、隘,提出“文化之研究乃真理之讨论”,研究者自应统计全局,广搜精求,平情立言。

  1923年

  发表《叔本华之天才主义》、《释迦时代之外道》。翻译英国学者《亚里士多德哲学大纲》、《希腊之宗教》并在《学衡》上发表,译介西方哲学和宗教。

  1924年

  《学衡》二十六、三十期分别刊载《佛教上座部九心轮略释》、《印度哲学之起源》。

  1926-1927年

  任天津南开大学哲学系教授。

  1927年夏

  返南京,任中央大学(原东南大学)哲学系教授、主任。

  1928年

  《内学》载《南传念安般经解释》。与胡适讨论禅宗史研究。

  1930年

  以特聘教授名义被延请至北大哲学系任教授。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已完成,有《印度思想史》讲稿十四章(在北大授课时改为十二章),同时开始转向魏晋玄学研究。在京居南池子,与钱穆、梁漱溟、熊十力常相聚谈、切磋学问。钱穆对之有“与时而化”,“独立不倚,极高明而道中庸”之誉。《读慧皎〈高僧传〉札记》发表于《史学杂志》。

  1931年

  《唐贤首国师墨宝跋》、《矢吹庆辉〈三阶教之研究〉》、《摄山之三论宗史略考》、《唐太宗与佛教》相继发表。

  1932-1933年

  《竺道生与涅槃学》、《释道安时代之般若学述略》发表。

  1934年

  指导王维成完成《老子化胡说考证》。评《唐中期净土教》于《大公报》面世。

  1935年

  兼北大哲学系主任及文科研究所主任。

  1936年

  哲学年会报告《汉魏佛教两大系统》、《关于〈肇论〉》于《哲学评论》摘要刊登。

  美国哈佛大学亚洲研究学刊载汤著(J。R。Ware译)The Edition of the ssǔ-shin-êrh-chang-ching。

  1937年

  随北大南迁,转道天津、上海、香港,经长沙至南岳掷钵峰。

  有《中国佛教史零篇》、《大林书评》发表。

  1938年

  转道桂林,赴云南蒙自西南联大文学院,任哲学系主任、教授。有出任文学院长的动议。《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四易其稿后在长沙发行。元旦跋识于掷钵峰下。后获重庆政府学术奖。

  1939-1942年

  执教于昆明西南联大,兼北大文科研究所主任。先后开设印度哲学史、欧洲大陆理性主义以及魏晋玄学等课程。全面开展魏晋玄学研究。

  《读刘劭〈人物志〉》、《魏晋玄学两篇》、《王弼大衍义略释》公开发表。

  1943年

  《文化思想之冲突与调和》发表于《学术季刊》第一卷第二期。依据文化人类学批评派之学说,阐述文化移植过程中的冲突与调和,表明他“志古之道”的真实意图在于证明古今并陈、中西互补、因革损益的文化转化观念。

  在西南联大演讲《隋唐佛学之特点》,进一步阐述因革推移、悉由渐进的文化转化思想。

  1945年

  《印度哲学史略》由重庆独立出版社出版。

  1946年

  随校北返北大,仍任哲学系主任并兼文学院院长。为哲学系开设魏晋玄学、英国经验主义、欧洲大陆理性主义、印度哲学史等课程。

  《谢灵运〈辨宗论〉书后》在天津发表。

  1947年

  当选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员,兼历史研究所北京办事处主任。

  赴美加利福尼亚大学讲学。哈佛大学亚洲研究学报发表Wang Pis new interpretation of the I ching and lun-yǖ。

  1948年

  谢绝哥伦比亚大学邀请,于秋天返回国土。

  1949年

  新中国成立后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任,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1951年

  改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分管基建、财务。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考古专门委员,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以后又出任全国政协常委。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54年

  患脑溢血,近一月不省人事,经治疗逐渐康复。

  1955年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上、下册由中华书局重印发行。

  1957年

  《魏晋玄学论稿》由人民出版社印行。此乃1938-1947年十年间先后发表的七篇文章及两篇玄学文稿汇集而成。

  1960年

  《印度哲学史略》由中华书局重印发行。

  1961年

  病后有《康复札记四则》及关于印度医学、佛书音义两篇发表于《新建设》、《光明日报》。

  1962年

  改唐诗二句“虽将迟暮供多病,还必涓埃答圣民”,表示对人民鞠躬尽瘁之意。

  1963年

  五一节与毛泽东主席等国家领导人同在天安门城楼观礼,与毛泽东主席握手言谈。

  《魏晋玄学论稿》由中华书局再版。

  再版的《佛教史》第二次印刷。

  夏,招中国佛学史研究生。

  1964年5月1日

  因脑病复发,治疗无效而逝,终年72岁。

  《读〈道藏〉札记》刊于《历史研究》第三期。

  《隋唐佛教史稿》于1980年以后连载于《中国哲学》第三、四、六、七期。《五代宋元明佛教事略》刊登于第五期。

  1981年

  中华书局整理出版《汤用彤论著集》四种。另有三种及一部未完稿待出。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