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鄱阳湖地区的自然环境与民间信仰的形成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吸纳了江西省97%流域面积的江河水,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五大河流汇入鄱阳湖,充沛的水量、丰富的湿地及优质的湖水,使鄱阳湖列入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和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使得鄱阳湖的区域地位异常突出。本章首先阐述鄱阳湖的历史演变与鄱阳湖区的生态环境概况,重点阐述明清祭祀政策与区域社会、自然灾害与信仰渴求及鄱阳湖地区主要神灵构成等问题。

  (一)鄱阳湖的历史演变

  对鄱阳湖的成因与演变,王育民等认为:“彭蠡(鄱阳湖)的形成,从地质学上考察,与云梦泽、洞庭湖一样,同起源于一亿年前中生代末的燕山运动,在幕阜山、九岭山与怀玉山之间,产生两条近南北向的大断裂,燕山期后,断裂之间陷落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洼地--地堑型湖盆。第三纪末期以来,湖盆曾出现过反复多次的升降变化。”黄第藩等:《长江下游三大淡水湖泊地质及其形成于发展》,《海洋与湖沼》1965年第4期。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30-131页。这是一个有价值的观点。实际上,对鄱阳湖的成因探讨,一直是学者们的关注所在。20世纪80年代,朱海虹等研究了鄱阳湖的历史演变及赣江三角洲的沉积特点,提出了长江水位顶托和梅家洲阻水成湖的新论点。朱海虹等:《鄱阳湖的形成演变与现代三角洲沉积》,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江西师范大学朱宏富教授等论述了鄱阳湖地区的自然地理特色和地质构造发展过程,指出鄱阳湖的形成主要是构造因素,尤其是一系列地震事件,加之全新世以来的海侵等作用的结果。黄旭初、朱宏富:《从构造因素讨论鄱阳湖的形成与演变》,《江西师范学院学报》1983年第1期,第124-132页。对鄱阳湖的成因探究,确非易事,鄱阳湖的形成,应是多种因素复合作用,长期发展的结果。

  历史资料表明,现代鄱阳湖大水面,是古“彭蠡”逐渐南迁扩张的结果。《禹贡》记载了“九江孔殷”、“东为彭蠡”、“彭蠡既潴、阳乌攸居”等文字,同时《周礼》等一些典籍,记载了许多湖泊、支流等。唯无“彭蠡”,这说明“禹贡彭蠡”可能是古长江的拓宽河谷。《鄱阳湖研究》编委会:《鄱阳湖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65页。《汉书地理志》:“禹贡》彭蠡泽在西。”《水经赣水注》:“其水总纳十川,同臻一渎,俱注于彭蠡也。”可见此时的彭蠡已经是一个大湖泊。

  三国时期,彭蠡又称“宫亭湖”,此为湖水扩张到星子县附近的宫亭庙而得名。《湖口县志》载:“彭蠡湖在治南,一名鄱阳湖,别名宫亭湖,自都昌土目河入境。”(清)殷礼、张兴言修,周谟等纂:《湖口县志》(同治九年刻本影印),第26页。彭蠡湖即宫亭湖的说法,可得印证。

  在唐、五代及北宋时期鄱阳湖又是如何变化的?王育民认为:“长江干支流的径流量相应增大,江水由湖口倒灌入湖,以及赣江来水的顶托,造成彭蠡的扩展。枭阳平原已完全沦为湖区。湖区的东界,已达今莲花山与波阳(鄱阳)县城之间;南界达康郎山之南德邬子寨;西界则濒临松门山与矶山一线;湖的南端并有族亭湖及日月湖两个汊湖”。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页。

  元、明两代,随着湖区继续沉降,鄱阳湖逐渐向西南方扩展,赣江三角洲前缘的矶山已“屹立鄱阳湖中”,族亭湖也并入鄱阳湖。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34页。据《明史地理志》载,“湖长三百里,亘南康、饶州、南昌、九江四府之境”,可以看出,在明朝鄱阳湖已是烟波浩渺。又朱元璋与陈友谅鄱阳湖大战,陈友谅“大作舟舰,高数丈,饰以丹漆,上下三级,级置走马棚,下设板房为蔽,置数十,其中上下人语不相闻”(清)区作霖纂修:《余干县志》,同治十一年刊本,第460-461页。如此之大舟舰能行走于鄱阳湖水面上,足见湖水之深广。到清代,民间有“沉枭阳浮都昌,沉海昏起吴城”之说,都昌和吴城的发展与鄱阳湖变迁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见。海昏县故城被日益扩张的鄱阳湖所浸没,鄱阳湖的扩展至此也达到了最高点。

  对鄱阳湖水面积的记录,《进贤县志》云:“鄱阳湖,县北一百一十里,郎禹贡彭蠡是也,隋以鄱阳山所接,故名鄱阳湖,合受上流诸水,周环数百里,东至饶州府余干县之康郎上,西至新建县首陂里,北至南康府都昌县南,南至进贤县北山。”(清)彭钟华等纂,杨松兆、孙毓秀修:《中国地方志集成进贤县志》卷二,同治九年刻本影印,第260页。此对鄱阳湖水域面积进行了大致记载。

  在论述鄱阳湖历史演变的同时,应廓清明清时期鄱阳湖地区行政的区划情况。明清江西布政司辖区与今天的江西省境基本相同,鄱阳湖全在省境以内,湖区在行政隶属上基本趋向集中。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在全国设置15个省级行政单位,统称为“两京十三布政司”。而明代江西布政使司,下设13府(南昌府、瑞州府、九江府、南康府、饶州府、广信府、建昌府、抚州府、吉安府、临江府、袁州府、赣州府、南安府)。鄱阳湖自东南向北将南康府分为东西两个板块,同样,又将九江府分为东西两个板块而南北通入长江。饶州府府治鄱阳(今鄱阳县),西濒鄱阳湖。

  清朝继承元明以来的分省建制,以省为地方上的最大行政区域,下设府、厅、州、县,构成地方上的省、府、县三级基本行政系统组织。江西省设十三府,称号同明朝时,但增直隶州一,为宁都州。而鄱阳湖区的行政区划基本相同。据有关统计,弘治年间(1488-1505),湖区各县共133万余人,到万历年间(1573-1620)下降为74万余人。从乾隆四十七年(1782)到咸丰元年(1851),江西全省人口增加了600余万,而湖区由306万增为624万,多300万人《鄱阳湖研究》编委会:《鄱阳湖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201页。大致地看,鄱阳湖地区人民的生活基本富足,但当湖区发生洪涝及其他自然灾害时,则可能陷入困境。

  通常所说的鄱阳湖地区范围是指南昌、新建、进贤、余干、鄱阳、都昌、湖口、星子、德安、永修及九江等11县市,现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所指的区域,除以上11县市以外,还增加了其外围毗邻的14个县市,共计25个县市,具体为彭泽、湖口、都昌、九江县、星子、瑞昌、德安、永修、鄱阳、乐平、万年、余干、余江、临川、东乡、抚州市、丰城、清江(樟树)、高安、安义、进贤、南昌、新建及南昌市、九江市的市区,共计面积387606km2.《鄱阳湖研究》编委会:《鄱阳湖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第15页。

  (二)鄱阳湖的自然环境

  1992年鄱阳湖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据有关资料统计,鄱阳湖流域面积为162225km2,其中157086km2位于江西省境内,占整个流域面积的96.8%;另外,江西境内的鄱阳湖流域面积占江西国土面积166947km2的94.1%。由于鄱阳湖拥有广阔的流域面积,水资源丰富和水质好,加之鄱阳湖拥有温和的气候、充足的降雨和阳光,使得该地区物种丰富,吸引着大量的珍稀水禽到此繁衍。另鄱阳湖的湿地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水资源、原料和食物,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因而其享有“大地之肾”之美誉,又素有“珍禽王国”、“候鸟天堂”之美名。鄱阳湖独特的自然环境,除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之外,还蕴藏着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江西省委、省政府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上报国家,并被国务院批准而上升为国家战略,这就充分体现了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功能价值与社会意义,同时,也体现了鄱阳湖生态区建设的经济价值与科学价值。

  在湿地方面,鄱阳湖湿地是国际上六大湿地之一,鄱阳湖湿地生态系统在流域生态系统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包括对湖泊污染物质的处理和净化、洪水的分洪和蓄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功能。吴曰友、赖格英:《鄱阳湖生态环境基本特征及近期变化趋势》,《甘肃科技》2009年第2期。在鄱阳湖湿地植被方面,鄱阳湖虽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但鄱阳湖地区森林覆盖率不高,天然森林植被主要是次生林。湖区现有宜林地5772km2,其中:林地3755km2(占65.1%),荒山荒地1505km2(占26.1%),疏林地305km2(占5.28%),灌木林地207km2(占3.6%);鄱阳湖湿地植被面积2262km2,自岸向湖心,植被呈不规则的环带状分布。黄秋萍等:《鄱阳湖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及可持续发展对策》,《江西科学》2006年第6期。随着林木采伐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鄱阳湖周边地带的林地破坏也日益严重,许多林地沦为荒地和灌木山地,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鄱阳湖区的生态环境与发展。

  在生物物种方面,鄱阳湖在我国五大淡水湖泊中生物资源最为丰富,生物量最大,生物多样性程度也最高。如鄱阳湖区的水生生物中以维管束植物较多,已查明的就有102种、鱼类有122种、哺乳动物共有52种(属国家保护的珍稀兽类:獐、大灵猫、云豹、河麋穿山甲、金猫、小灵猫等),鸟类258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9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有32种。同时,鄱阳湖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白鹤越冬地,全世界约95%的白鹤在这越冬。赵其国、黄国勤、钱海燕:《鄱阳湖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土壤学报》2007年第2期。

  在水域生态方面,鄱阳湖水域生态系统上接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下接浩瀚长江,加上整个湖区生态系统内第四系含水层地下水总储量可观,鄱阳湖水资源非常丰富。《鄱阳湖研究》编委会:《鄱阳湖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297页。据有关统计,鄱阳湖区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570毫米,雨量丰富;1~3月为280mm~370mm,占全年降水量20%左右;4~6月为580mm~870mm,占全年降水量43%~50%;7~9月为280mm~360mm,占全年降水量18%~25%;10~12月为140mm~200mm,占全年降水量10%左右。马逸麟、梅丽辉:《鄱阳湖区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3年第3期。同时,鄱阳湖入湖的水量由“五河”和“区间”径流组成。“五河”入湖水量中,以赣江比重第一,占55.0%,信江第二,占14.4%,抚河第三,占12.1%,饶河和修水分别占9.3%、9.2%。《鄱阳湖研究》编委会:《鄱阳湖研究》,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第80页。

  水量和水质是水资源的两个重要方面,在水量方面,鄱阳湖的水资源非常丰富,有地表下水,有雨季降雨,有“五河”的径流量等,鄱阳湖平均水深6米,流域面积16.2万平方公里,湖泊储水量250亿~300亿立方米,鄱阳湖湖水自湖口注入长江,水量超过黄、淮、海三河总和。王杰等主编:《长江大辞典》,武汉出版社1997年版,第63页。在水质方面,鄱阳湖水体大,换水周期也比较短,湖水自净和稀释能力强,但随着现代经济建设的深入与发展,湖区周围城市建设不断跟进及城市工业化的推进,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农业化肥、农作物农药使用等等,鄱阳湖生态环境经受着巨大的灾难,鄱阳湖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保护好这一泓清水,是时下江西人的共同责任与义务。言而总之,在全国的淡水湖泊中,鄱阳湖的水质总体上仍然属于最好的湖泊之一。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