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四章 实干兴校--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

  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2013年8月27日)

  同志们:

  7月22日至23日,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南昌召开。会上,强卫书记代表省委作了重要讲话,全面回顾了新世纪以来江西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江西当前所处的发展阶段,提出了江西从现在到2020年特别是今后几年发展的大政方针。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代表省委全面总结上半年经济工作,深入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具体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朱虹副省长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分析了江西教育发展的成绩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具体要求。会议结束后,学校召开党委会及时传达了会议精神,明确要在这次集中学习期间安排专题学习。

  下面,就如何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特别是如何将学习领会强卫书记讲话精神实质化为推动学院事业加快发展的动力,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

  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是我省处于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人心、规划未来、再谋发展的重要会议。强卫书记在继承历届省委好思路、好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全省上下进一步理清思路、创新举措、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明确了江西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会议总结了“新世纪以来,江西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江西的总体发展态势,做出江西“正处在加速发展的爬坡期,全面小康的攻坚期,生态建设的提升期”的新判断。就我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朱虹副省长在小组讨论会上分析指出,总体上看,我省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还不强、平台还不多、能力还不足。江西高等教育还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吸引本地优质生源就读的比例不高。二是“人才流血”现象比较突出,优秀中学毕业生都跑到发达地区去读书、谋发展,导致穷地方帮富地方培养人才。三是一些科研项目“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不切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二是提出了江西发展的十六字方针,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对我们聚焦发展、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具有指导意义。会议做出的产业升级、构筑绿色产业体系、推进昌九一体化、提升民生幸福指数、崇尚实干等重大决策部署,传递了省委坚定不移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和促改革、惠民生、优作风的坚强决心。

  三是表明了推进两大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的决心。会议明确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两大战略将由省委书记、省长亲自牵头抓,对在新起点上推进两大国家战略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8月12日,省委分别下文成立江西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调整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昌九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名称及成员名单,由省委书记强卫和省委副书记、省长鹿心社分别担任组长,全部省委常委及副省长担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保厅、省教育厅、南昌市、赣州市、九江市等40余家厅局单位及相关地市为成员,办公室均设在省发改委,标志着我省吹响了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两大国家发展战略的嘹亮号角。

  四是发出了要用“钉钉子”精神抓好工作落实的号召。会议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提出了全省人民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实干”理念和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总之,会议站位高、立意深,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针对性、指导性强,为我省下一阶段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确立了行动纲领,发布了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甩开膀子干出全面小康”的“实干”宣言,充分体现了人民的立场,充分体现了实干的作风,充分体现了清廉的要求,充分体现了我们党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决心勇气。

  二、要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7月25日,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周泽民同志在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上明确要求,各单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的决策部署上来,在大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核心是发展,关键是实干。我们作为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院校,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应当找到发挥更大作用的切入点,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多种途径,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与地方发展战略中去。

  一是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做出新贡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之所以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首当其冲的就是其承纳江西境内五大江河来水的“一湖清水”。鄱阳湖号称“长江之肾”,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江西人民的母亲湖。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是国家赋予江西人民的重大责任,更是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重点所在。作为一所水利院校,我们理应肩负起研究好这“一湖清水”的责任和重担。要坚持面向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现实需求,优化资源,凝聚队伍,去探究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根本性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在研究和解决这些根本性问题的过程中,走出一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路。我们既要围绕鄱阳湖区域地理及资源环境特点,积极开展湖区水文资源、水利信息、湿地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研究,在保护“一湖清水”中发挥更大作用,更要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开工建设,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科技信息和技术服务,要在水利枢纽工程核心技术突破方面争取更多项目、输送更多人才、提供更多支持。

  二是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做出新贡献。赣南等原中央苏区主要包括赣州18个县(市、区),吉安、抚州部分县等地。该区域多为山区,生产条件差,突出表现为水利设施薄弱,工程性缺水严重,加快推进水利工程建设、改善生态环境的愿望相比其他区域更为迫切,这为我们策应原中央苏区水利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契机。尤其是赣江、抚河、东江源头均在原中央苏区,如何保护江西三江源头,建设良好生态,是水利院校值得探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另外一方面,原中央苏区水库众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库不仅具有防洪、灌溉、发电等功能,辐射的经济效益也日趋显著,如何管理好、维护好水库资源,发挥水库的综合效益,将库区打造成水利风景区、生态宜居区和休闲旅游胜地,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将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推进城乡一体化、打造生态型城镇、建设和谐秀美乡村带来重要机遇。学院要充分发挥人才、科技、平台等优势,积极为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尤其是水利现代化事业搞好服务,支持老区经济发展,推进库区综合开发利用,努力填补“山区”、“库区”教学科研领域的空白点,抢占项目服务的制高点,使我院成为苏区振兴发展的“智库”、“科技库”和“人才库”。同时,要进一步突出对原中央苏区核心地带赣南地区的对接与服务,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1)深入研究毛泽东同志关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思想,这是毛泽东同志在1934年瑞金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上首次提出来的;(2)深入挖掘瑞金沙洲坝“红井”文化,弘扬“感恩”精神;(3)深入探索原中央苏区瑞金第一个犁牛合作社等农民合作文化,创新组织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的体制机制;(4)以赣南水系流域为主要依据,提出赣州分设瑞京市的研究报告;(5)成立原中央苏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院;(6)组建赣粤运河科考队,申报国家相关科研项目。

  三是为南昌打造“中国水都”做出新贡献。2012年南昌市提出要用五年时间打造“鄱湖明珠中国水都”,这是南昌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打造带动全省发展核心增长极,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重要举措。南昌水资源非常丰富,水域面积占市域面积的29.78%,水面面积占城区面积的27.3%,在全国省会以上城市中名列第一。瑶湖是我国第二大城市内陆天然湖泊,仅次于武汉东湖。南工位于瑶湖之畔,又是水利院校,在水上旅游研究与开发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学科优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亲水、戏水、游水、玩水的爱好越来越浓厚。根据国际旅游组织权威统计,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水上旅游将逐步发展,而江西2012年人均GDP是4570美元,从这个意义讲,江西水上旅游已经步入起步期,发展水上旅游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必将大有可为。我们作为水利院校,又开设了旅游专业,有着先进的水利教学科研设施和深厚的水文化底蕴,理应为江西水上旅游做出示范,主动引领江西水上旅游发展,为推进全省水上旅游做出应有贡献。

  四是为国家经济社会和水利现代化事业做出新贡献。“水生万物”,一物一业、一业一行,行会就是University(大学),一校多学科、一学科多专业。“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因势利导,润物无声,“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我”,水用于灌溉是农业、用于车间是工业、用于消费是经济、用于战争是军事,水可为人类推进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生态文明进程提供强大动力。水利院校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1)坚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上有新思路。水利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近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发展形势总体看好,但农田水利建设历史欠账多、薄弱环节多、积累矛盾多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并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我们要在国家新一轮农田水利大建设中把握机会、做出贡献,尤其要在“加快城乡一体化”这一“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上找准定位、发挥作用,为国家创造性解决“三农”问题上提供更多的决策咨询和人才支撑。(2)坚持水利在国民经济的基础地位上有新举措。水利包括防洪、灌溉、水电、水运、水土保持、城市和工业供水、乡镇供水、水利渔业、河口治理与海涂围垦、污水处理等,水利产业是一个包括多种生产活动的综合经济体,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要根据国民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主动适应国民经济对水利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以服务水利主导产业和主要发展领域为重点,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攻关,鼓励科技人员强化基础科学研究、以重大实际问题为主攻方向,加强应用和开发研究,切实提高服务国民经济建设的能力和水平。(3)坚持水利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有新作为。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力争在水利现代化顶层设计中有声音,在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中有项目,在水利前沿科学研究中有成果,在保障人民用水安全上有贡献,努力在推进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更大作为。

  三、要用“钉钉子”精神把学院各项工作做好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办学影响日趋攀升,办学规模创历史新高,各项事业发展继续保持强劲态势。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学院发展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办学特色特而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当前学院正处于深化内涵建设的关键期、提升办学层次的攻坚期、扩大社会影响的机遇期,今后几年,必须发扬“钉钉子”精神,强化内涵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加快改革创新,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奋力迈出“提升内涵、拓展外联、实干兴校、进位赶超”的坚实步伐,努力推动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以提升内涵为主线,大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内涵提升是高校提升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高校内涵提升根本在于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目标是协调发展培育人才,它涵盖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和校园环境等诸多内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就我们学院而言,当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办学层次要上台阶。要切实优化办学层次,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提高本科生教育质量,逐步压缩专科生规模,尤其要扎实做好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的各项工作,适时启动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单位申报工作。要坚持水利水电学科特色不动摇,办强办优水利水电学科专业,这是我们办学实力和层次提升的根本所在。要进一步强化“大水利”概念,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做强“水工程”、做优“水环境”、做实“水经济”、做特“水文化”,为继续保持水利行业领先地位和显著优势、推动学院办学层次上台阶奠定基础。

  二是实验条件要上水平。实验条件是衡量一所学校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一流的实验条件才能吸引高质量的生源、聚集高水平师资、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把实践教学放在与理论教学同等的地位来看待,在政策措施、人才保障、经费投入、组织实施等方面予以支持,切实保证实验教学在教学体系中主体地位与作用。要紧密围绕学校学科、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盘活现有实验室资源,做到物尽所用、用有所报;要按照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设计理念和建设标准,尽快将工程实训中心建设好,把一流的教学科研设备购置好、摆上去、用起来,努力将工程实训中心打造成我院人才培养的核心平台、展示办学实力的重要窗口、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基地。

  三是人才引进要有突破。要突出高端引进、以用为本,扩大人才总量与优化人才结构并举,下大力解决好当前学院高端人才和重点学科重点领域人才严重不足的“不够用”问题、人才与学院事业发展需求相脱节的“不适用”问题、有些人才不能发挥作用的“不能用”问题。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思路,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创新人才引进方式,以更优惠的政策吸纳人才,以更有效的需求引进人才,千方百计扩大人才选用“半径”,不拘一格,广揽人才。坚持引才和引智并举,采取项目引进、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柔性引进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重点引进学院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急需的一流人才。

  四是人才培养要提质量。要更加深入思考从“量”到“质”的转变,进一步研究教学方式、方法,解决教学改革中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教育近乎农业生产,绝非工业生产。工业生产是把原料经过设计好的工艺流程,做成合乎标准的成品。农业生产可不然,种下去的种子是有生命的,它们得自己长,人们所能做的是给它们适当的条件,包括温度、湿度、阳光、水分、肥料等等,帮助它们好好成长,以期获得好的收成。”这就是“培养”的真正含义,即按照人才成长的规律进行教育,而不是去“制造”或者“塑造”。“如果把学生当作工业原料,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硬要把他们制造成一色一样的成品,那肯定是要失败的。”要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趋向,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着力培养既有深厚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

  五是科学研究要出成果。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校的办学特色以及学科专业优势,建立以服务需求和提升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科技评价和科技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的原始创新能力、关键共性技术的有效供给能力、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的能力,实现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快落地,力争产出一批在区域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切实加强社会科学研究,鼓励和支持社科项目申报,努力实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共同繁荣。

  六是水文化建设要出亮点。依托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水文化研究中心,进一步凝练和升华人类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水文化内涵,切实加强水道、水智、水德、水缘、水赋的研究,着力提高水文化的影响力;加快推进校内水文化广场和六干渠文化建设,加强“渠”文化研究,增强水文化品牌的活力、实力和竞争力,力争将我院打造成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水文化教育基地。

  七是校园绿化要创一流。要按照“数字化、花园式、生态型”校园建设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大力推进校园净化、美化、绿化、亮化、文化的“五化”建设,特别是要抓好校园绿化工作。要像“建大楼、引大师”一样,栽好管好大树,按照校园绿化规划总体布局,“既不乱栽、又要栽乱”,创造一流的校园生态环境,将南工打造成全省高校大树较多、名贵树种较全、林木覆盖率较高的“绿色水库”。

  (二)以拓展外联为重点,着力优化发展新环境

  现代大学是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综合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一所大学再大,内部资源总是有限的,而与外界合作可调动起无限的社会资源为我所用,开放办学已成为构建高水平大学的必然趋势,拓展外联成为高校加快发展的共同选择。只有在大力加强内涵建设的同时,不断拓展对外联系,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寻求广泛深度合作,才能为学校营造更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一是校湖连通。要抓住省委实施旅游强省战略、打造水上旅游产业园区、实现景湖连通的重大机遇,按照“以水为脉、文化奠基、一坝领先、多极并起”的总体思路,将瑶湖校区东面围墙外500余亩(包含陆地面积300余亩、水域面积200余亩)的区域,打造成集三峡大坝景观、文化展示、休闲旅游、文艺演出、教学训练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水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实现学院与瑶湖的立体化连通,为南昌打造中国水都和高新区建设瑶湖科技城点缀添花。

  二是校企合作。着力推进与葛洲坝集团公司合作建设三峡大坝微缩景观、中国水文化博物馆、国际水文化研究中心、露天游泳场和世界水城等,构建人才培养交流平台、科研与学术交流平台、服务合作交流平台、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尽快启动合作共建水文化长廊等重点项目,全力推动双方合作取得实质进展。同时,加强与中能建、中电建和中铁建等国字号企业、上市公司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构建校企合作的生动机制,与企业实现合作共赢。

  三是校军联盟。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结束的第一天,武警水电指挥部岳曦司令莅临我院指导工作,双方就战略合作的具体内容深入交换了意见。岳司令表示,武警水电部队将像当年建新校区和三峡大坝一样支持学校院建设和发展,为学院实现校湖连通创造便利条件,提高直招士官培养的质量,扩大直招士官的招生规模;要积极探索与武警水电部队建立联合培养国防生的有效途径,为国防建设和水利现代化事业培养更多有用人才。

  四是校司联系。加强与国家部委各司局的联系,积极承接各司局的发展项目和教育培训任务,进一步扩大学院在国家部委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认真做好与国家水利部防汛抗旱指挥部联合开设应急管理培训班、与农业部对外经济研究中心及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联合组建原中央苏区城乡一体化研究院、科技部高新司支持我院建设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等项目的推进工作。

  五是校校联姻。要充分把握国家振兴中西部教育的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江西省与武汉大学省校合作框架协议下,加强与武汉大学的深度合作。加大与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三峡大学等兄弟院校在水利人才培养、师资交流和协作科技攻关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力度。

  六是校院联合。加强与北京水科院、南京水科院、江西水科院、江西水保院、中国社科院、江西科学院、江西社科院、江西农科院和江西林科院等“九院”的联合,借力“九院”科研与人才优势,提升学院办学实力。

  七是校地共建。在与南昌市、赣州市、资溪县、万年县等市(县)的战略合作框架下,本着“战略统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发展共赢”的原则,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特别要在科研创新、新技术应用与推广、优秀人才交流与培养等方面开展全面、务实和深度的合作,争取各级政府更多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着力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和贡献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八是国际交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宽广深邃的视野,积极学习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积极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尤其要将工科国际合作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寻求与国际一流工科大学的深度合作。要在办好现有中外合作项目的同时,引进境外优秀教材,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外教来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加大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合作设立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积极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国际化视野。

  (三)以实干兴校为抓手,努力营造干事创业新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强卫同志要求“实干兴赣”。对我们而言,就是“实干兴校”。学院要在新的起点上获得新突破,实现科学发展,唯有真抓实干。

  一要营造实干兴校的浓厚氛围。要坚决革除小成即满、安于现状的僵化思想,努力营造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干事氛围;坚决革除惧怕困难、怕担风险的畏难思想,努力营造知难而进、敢为人先的创业氛围;坚决革除眼界狭小、无视差距的落后思想,努力营造放眼未来、勇攀新高的实干氛围,让一切干事创业的激情充分迸发,让一切真抓实干的活力充分涌流。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雷厉风行、说到做到的实干作风,在全院形成一种“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和“支持干正事、鼓励干成事、帮助干好事”的浓厚氛围。

  二要树立实干兴校的正确导向。我们讲实干,就是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就是真想、真干、真作为,就是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就是为学校做事情、为师生谋利益。学院要坚持唯实、崇尚实干,以工作比水平、用实绩论英雄,紧密结合职务职称评聘、工作考核奖惩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科学研究评价体系的完善,形成正确的导向,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使干事创业的人受尊敬、能重用、有奔头,让吃苦的吃香、优秀的优先、实干的得实惠,让那些对工作有激情、对师生有感情、对发展有贡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鼓励大家多干师生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利长远的事,在干事创业中发现、培养和检验人才,使用干部,“让有为者有位”。

  三要建立健全实干兴校的工作体制机制。要建立健全“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层级管理-目标落实”的工作体制,建立和完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问责机制、督导机制等工作运行机制,健全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强化人才资源优化配置,严格落实责任,明确工作要求,从严监督管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狠抓工作执行力。要靠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激发干部“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工作热情,强化干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执行力。要按照省委强卫书记的要求,努力争当好干部、选拔任用好干部、教育培养好干部,为建设新型水利大学建设一支善于谋划、敢于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四)奋力实现进位赶超,迈上建成新型水利大学新征程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南昌工程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水利大学,发展速度有目共睹,社会影响日趋凸显,学院事业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理应有更高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但受制于江西经济发展水平和学校基础薄弱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与南昌大学等省内高校比较,我们学院在发展速度与规模等方面排位靠后;在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等方面,与全国一些地方工科院校的差距较大;与原水利部所属的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等高校的实力差距更不容忽视。我们要学习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升格为大学的成功经验,奋力实现学院各项发展指标的进位赶超,尽快实现研究生学位授予权零的突破,办学声誉方面尽快迈入全省高校的第一方阵,综合实力保持全国地方工科院校的领先水平,努力建设适应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需要的新型水利大学。

  一是研究生学位授予权实现零的突破。要用三年左右的时间,积极争取提前完成试点工作,通过项目验收;要着力培育几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尽快获批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硕士培养试点期间,力争研究生在校人数超过1000人;抓住机遇,夯实基础,创造条件努力实现拥有博士培养资格。

  二是办学声誉迈入全省高校第一方阵。以崇高的事业和远大的理想激励和鞭策全体师生员工,努力形成干部乐业、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浓郁氛围。努力实现就业率的提升,力争三年内实现5个以上一本专业,争取更多优质生源质量,在保持常规就业率高位水平的基础上,力争本科就业率进入省内本科院校第一集团;努力实现升学率的提升,鼓励和引导更多优秀本科继续考研深造,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使学校考研升学率提高一倍以上,达到20%左右。努力实现社会贡献率的提升,培养更多优秀校友、行业精英和社会翘楚,争取更多校友捐资回报母校,吸引更多媒体关注、报道学院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实现社会影响力的提升。

  三是教学科研项目总量翻两番。努力实现省级以上教改课题、质量工程项目、科技计划项目、高校科技落地计划和基金项目等在总量上翻两番;争取国家基金项目在当前每年10项左右的基础上实现翻番,每年获批20项以上;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力争核心期刊学术论文年发篇以上,其中被SCI等三大检索论文数量不少于300篇;力争在横向课题研究和社会服务项目总量上实现翻番;努力实现年科研合同经费比“十一五”末翻两番,达到5000万元以上。

  四是行业院校实力紧跟前三名。水利行业院校中河海大学优势特色明显,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和三峡大学紧随其后,三所水利院校均有博士点,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学院要在全国水利院校中有影响力,在办学特色和综合实力方面,必须紧跟这三所水利院校。要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力争“十二五”末博士数量超过200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超过40%,打造10支高水平省级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建设20支院级学科团队、教学团队,柔性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领军人才、专家学者超过100人;着力建设一批在区域经济社会和水利行业有一定影响力的科研平台,实现省级以上科研平台保持每年1-2个的速度递增,力争“十二五”末省级科研平台达到6个;着力培育1-2个特色优势学科群,力争省级重点学科达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特色学科在全国学科排位中有位置;着力提升学院在水利行业和国家重点项目中的影响力,坚持每年承接水利部公益项目1项以上,争取在国家“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有突破。

  五是核心竞争力关键指标实现四大突破。“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在省级以上教学科研平台有新突破,至少获批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水利部重点实验室),努力将工程实训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积极争取在创新平台及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新突破,至少获批1个省级以上协同创新中心,力争学院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积极争取在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上有新突破,力争再获批1个国家特色专业,努力实现国家级精品课程零的突破;积极争取在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奖励上有新突破,“十二五”期间,力争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争取获得省级科技一等奖,努力突破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六是着力培育和创建五星级大学。中国校友会网大学排行榜是目前最具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中国大学排行榜品牌。近年来,中国校友会网以大学的人才与科研产出的质量为基准,以星级代表不同水平的大学,对我国海峡两岸四地大学的办学成就与办学水平进行分级评价,评价共分为8个星级,最高为8星级,最低为1星级。我们基于对未来高校实力评价机制的分析和学院发展方向的研判,在学院现有发展基础上,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一流大学的支持,我们完全可以把建设中国一流大学作为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努力将南昌工程学院建设成为中国五星级大学。

  同志们,崇高的事业激励着我们,远大的目标招引着我们。让我们在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会精神指引下,以已有成就为坚实路基,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把全部精力用在“实干兴校”上,把全部心思用在学院的改革、建设和发展上,奋力开创学院事业发展的新的更大辉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