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章 谋篇布局--在贯彻落实省委强卫书记谈话精神专题学习会上的讲话

  (2013年5月24日)

  同志们:

  为更好地将强卫书记的谈话精神学习好、理解透、贯彻实。5月14日,学院召开党委会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提出八项贯彻落实强卫书记谈话精神的措施,并在第一时间向水利部,省委、省政府领导,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厅局作了专题汇报。下面,我就如何进一步深入贯彻强卫书记谈话精神,推动下一阶段工作的落实,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省委强卫书记谈话精神的重要意义

  强卫书记的谈话精神高屋建瓴,论述精辟,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对我院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明确方向,推动学院事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三点特别突出的重大意义。

  一是提高了南工在高等教育界的战略地位。目前,社会上习惯于将中国高等院校分为“985”、“211”、重点大学、一般本科、高职民办等5个层次,南工作为2004年恢复的本科院校(原名为1958年创建的江西水利电力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在省内,一些部门和单位一看到“南昌工程”四个字,就把我们与“南昌理工学院”、“南昌工学院”、“江西工程学院”等民办学校混为一谈,看到“学院”二字就认为我们是三本、高职院校,甚至我们有些老师在对外交流印名片的时候,还要标注“原南昌水专”的字样,这对学院的声誉产生了不良影响,成为学院做大做强的制约因素之一。为了改变学院的公众形象,扩大学院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我院在高等教育界的战略地位,我大胆地向强卫书记提出了江西高等教育发展的建议。江西是农业、水利大省,资源十分丰富,但经济发展却相对滞后,教育落后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江西人民非常聪明,创造了新中国很多“第一”:“中国第一架飞机、第一辆轮式拖拉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枚海防导弹,第一包方便面,第一根火腿肠”,等等。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和高水平的教育资源,缺乏高等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制约了江西经济社会发展。要改变江西发展的落后状况,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特别是需要培育和建设“985”这样高水平的一流大学来提供智力支持。但从“985”院校的地域分布来看,江西省是华东地区唯一没有“985”院校的省份,周边的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均有“985”院校,全国已有39所“985”院校分布在绝大多数省市,江西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之一,应该有属于自己的“985”院校。从省内高校的情况来分析,南昌大学属于综合性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是师范类院校,“985”院校更多是以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为导向,更趋向于支持具有行业背景的院校,江西财经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虽然属于行业类院校,但在全国相应行业院校里排名均处于第二梯队。从水利行业院校来看,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所“985”院校,河海大学、华北水院、三峡大学虽然发展势头很好,但三所院校所在省市已经有“985”院校,从教育地域平衡的角度来分析,均不能与江西比较。综上分析,南昌工程学院地处江西省会南昌,又属于行业类院校,江西是革命老区,又没有“985”院校,等等。多重因素叠加,我觉得如果江西培育“985”院校,南昌工程学院完全可以有机会成为候选院校之一。强卫书记当场表示要考虑我的建议,我也向强卫书记勇敢地表明了决心,南工愿意接受水利部、省委省政府和江西人民的挑选,并将努力朝着这个目标和方向而奋斗。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南工拥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拥有2万多名师生员工,“拥有2000多亩的现代化校园,拥有两栋18层的高楼……”,为什么不能有所想法、有所作为?为什么不能朝着这个方向、这个梦想而努力呢?这是属于我们南工人的“中国梦”,也是江西人民的“中国梦”。这个梦注定五彩缤纷、色泽斑斓,这个梦注定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它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更为重要,比原中央苏区振兴更为迫切。我希望南工全体师生员工,特别是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朝着南工人共同的梦想和目标,为之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不辜负时代和历史赋予我们的重担和责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南工梦”的征途中奉献自己的力量。

  二是奠定了南工做大做强的理论基础。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的高等院校目前正处在一个环境激烈动荡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没有先进理论指导发展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和部署,很可能会止步不前,最终成为时代的牺牲品。强卫书记谈话通篇贯穿着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理论思维,又是一种宏伟实践。强卫书记指出,南昌工程学院是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高校,也是国家水利部与地方政府共建的三所水利院校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水利特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利工程不仅包括防洪、排水、灌溉、水力、电力、水道、给水、港工等工程,而且还应包括水土保持、环境水利、水利渔业等工程及水资源调度管理、水行政管理等非工程内容,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水利高等教育前途无量。要在国家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优化资源配置,大幅度增加投入,力争实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与渗透,综合性、创造性地解决我国水问题。

  三是为南工发展创造了优良的社会环境。省委强卫书记带头支持南昌工程学院的发展,给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好的榜样。省政府分管教育工作的朱虹副省长在收到《南昌工程学院关于贯彻落实省委强卫书记谈话精神的情况报告》之后,做出重要批示:“认真落实强卫书记指示,努力建设水利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工程大学”,许多部门和单位纷纷打来电话,表示将认真贯彻落实强卫书记的指示,支持南昌工程学院的发展。最近我带队去南昌高新区考察学习时,管委会邱向军书记表示,要向强卫书记学习,支持南工的发展,要在高新区谋篇布局中增强服务宗旨,加强基础设施投入,为高校提供一流的商业服务设施、路网体系、园林绿化和中小学教育等服务资源。我听了后深受鼓舞,表示学院将以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己任,支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要在南昌工程学院和高新区之间建立“斯坦福”和“硅谷”式的友好合作关系。

  省委、省政府支持南工的发展,社会各界关心南工的发展,这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营造了良好环境,开辟了广阔空间。有省委、省政府的指导和支持,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没有理由不发展,没有理由不强大。我们全院教职工要把强卫书记的谈话精神内化为学院发展强有力的精神动力,聚精会神搞建设,同心同力谋发展,以实际行动践行强卫书记的谈话精神,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强卫书记的关心,回报省委、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厚望。

  二、明确推动学院又好又快发展的重点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强卫书记的谈话精神和朱虹副省长的重要批示,在上次向省委、省政府领导及相关厅局汇报的全面推进八方面工作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以下六个重点:

  (一)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积极构筑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努力创建支撑学院发展的特色学科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根本和核心,是体现高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标志。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学院要不断加大学科建设力度,确保学科建设成为教学、科研的重要推动力量,为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一要坚持“突出重点、滚动发展、扬优扶新、鼓励交叉、提高水平、形成特色”的原则。要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汇集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有重点、分层次推动学科建设,努力建成一批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特色学科,逐渐形成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相结合、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促进、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相统一的学科体系。二要完善学科布局,整合学科资源。要按照申硕学科的要求进一步强化一级学科的建设,不断完善二级学科布局,形成更为完善的一级学科统辖下的二级学科群,切实发挥学科建设在学院战略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以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为依托,努力培育一批优势特色学科。要建立开放、弹性、灵活的学科组织,打破学科与学科、教学与科研相分离、各自为战的局面,发挥学科的集成优势,在一级学科、学科群或者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领域,建立跨学院、跨研究机构的学科组织,共享资源,以此推动不同学科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形成学科集约优势和有特色的自主研究开发平台,进一步提高为江西社会经济和水利行业发展服务的实力。三要加大团队建设、硬件建设与体制改革力度,为学科建设创造良好条件。要以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为根本,大力引进和培养学科建设需要的人才,不断改善学科人才队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并适应学院学科发展的高素质学科人才队伍;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教学与科研条件,为学科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支撑;要强化对学科项目的过程与目标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实现重点学科滚动建设,设立学科建设奖励基金,完善学科建设工作奖励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奖励,逐步探索和建立起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富有活力的学科管理制度。

  (二)全面实施“人才兴校”战略,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建设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要以学科建设为导向,以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为重点,以科学合理的人事管理制度为保证,努力建成一支结构合理、质量优良的教师队伍,为学院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一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要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以学科建设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培养为重点,把教师队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向重点学科、申硕学科倾斜,通过学科建设凝聚人才、培养人才;要积极拓宽聚集人才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用人方式,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继续走“专兼职并举”之路,使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一个流动有序、管理科学、人才兴旺、朝气蓬勃的新的发展阶段。二是进一步改善人才成长环境。要健全和完善教师进修、培训制度,建立教师学术休假制度,进一步加大中青年学术骨干在职攻读学位、进修或到国内外高校做访问学者的支持和选派力度;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完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学院特点的吸引、招聘、稳定和用好人才的有效运行机制,逐渐形成一整套合理、完备的教师管理、考核、晋升、聘任的制度体系,努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发挥才干的制度环境,为学院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三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建设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升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比例,优化教师结构,提升师资整体实力。要按照应用型培养的要求,加大教师工程锻炼的支持力度,切实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鼓励部分专职教师转岗担任实验教师,壮大实践教师队伍。四是切实加强教师国际交流。深入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公派出国留学、访学的政策,为教师开拓多种渠道赴境外留学、进修和访问;继续做好教师出国语言培训的各项工作,切实提高教师对外交流的能力;加大双语课程建设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增加学院双语课程的比重,使学院的人才培养逐步和发达国家的大学接轨。

  (三)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是大学工作的永恒主题,也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人才培养质量为焦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院的声誉和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常抓不懈,是学校今后的又一重点工作。要始终“咬住青山不放松”,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健全和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坚持走以改革促教学质量提升的道路。一是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立教学工作常态监控考核办法,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严把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强化学校宏观管理与指导,逐步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良性竞争的机制,稳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加强专业与课程建设。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强化国家、省、校级特色(重点)专业的建设,遴选一批有特色、办学质量高、办学前景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建设,切实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强化课程体系改革,在核心、校本课程建设上下功夫,大力加强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努力培育国家级精品课程。积极扶持教师主持或参与编写高质量的精品教材、特色教材和实验教材。三是强化教学实践环节。要继续加大投入,大幅度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制定加强学院实践育人工作办法,完善本科专业主要实习环节标准,切实强化实践教学效果,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广泛合作,力争建一批具有特色优势并适应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大型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四是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以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为基础,完善大学生科研和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创新思维,争取有更多的学生科技作品和学术论文在全国性比赛中获奖。加快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建设,多渠道筹措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鼓励和引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指导,继续保持学院就业率处于全省高校领先水平。五是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争取与更多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教育科研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互派学生、学者,互邀教师讲学,开展科研合作,交流图书、资料、教材和出版物,共同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等。积极建立与国外高校联合办学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互派留学生制度,逐年增加选送和资助在校优秀学生到国外留学的比例,努力吸引更多的国外留学生来院学习。

  (四)大力提升科研实力和学术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能量

  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着国家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坚持科研与教学协调发展的方针,遵循“营造良好气氛、精练研究方向、凝聚研究队伍、建设科研平台、提升综合科研实力”的原则,努力建设一支能支撑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高水平科研队伍。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研究中心为依托,以江西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攻方向,发挥学科特色和优势,创建若干个跨学科、跨学院的多学科科研平台。积极对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原中央苏区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选择一批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产生重大影响和重要支撑的关键技术,组织力量深入开展创新研究,实现多层次、宽领域的高水平技术跨越。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要积极整合学院科研力量,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大力扶持跨学科领域和原创性科学研究,重点培养一批高水平的科研团队,以此带动和促进学院科研工作,争取更多的、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问世。要加强与其他兄弟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横向联合研究,形成整体优势,积极申报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要加强与地方各级政府或各类企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开展有针对性的科研项目合作。三是深化学院科研体制改革,推行科研管理制度创新。要健全和完善学院科研管理体制,逐步建立有利于发挥综合优势和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有利于组织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的运行机制,使之更适应学院的科研发展。要加强科研政策引导,加大科研项目资助力度,鼓励和支持拥有开发能力的教师、科研人员从事科技开发工作。要抓好科研项目管理,确保科研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要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完善支撑学院产业发展的成果开发转化体系,采取与企业共建、共设发展研究中心等产学研联合体的方式,促进知识资本与产业资本的结合,孵化学院科研成果,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四是制定和完善相关的科研奖励措施,加大对科研资助资金的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学院科研经费的投入,加大对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探索建立教学科研工作量打通使用的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积极在全院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争取我院教师的科研成果在江西省和全国水利行业有更大的影响力。五是加强教师学术交流。加大政策倾斜和支持的力度,大力支持承办或联办学术会议,鼓励和资助教师参加高水平的学术会议,积极邀请更多著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提升学术报告的层次和水平。

  (五)大力推进“数字化、花园式、生态型”校园建设

  校园是学院精神、学术和文化的载体,是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重要基地。校园环境、校园文化氛围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学院战略目标的实现。要切实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及人文环境建设,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具有文化品位、适合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生态校园。一是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要在加快推进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上,以满足学院中长期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建成花园式、生态型校园为目标,将校园合理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不断完善各功能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为师生员工提供舒适、方便、惬意的学习、生活环境。二是加快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积极推进学院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更新与建设,大力加强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加快推进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稳步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的实施,力争建成全省领先水平的数字化校园。三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大力推进学院校园的美化、绿化和人文化的系统工程建设,使校园环境更加优美、布局更加合理、教学生活设施更加完善。同时,要加强校园文化品质建设,优化校园人文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充分发挥校园环境教育人、启迪人、感染人、引导人、塑造人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院师生生态意识与文化修养的提高。

  (六)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为特色鲜明的大学提供坚强保障

  新的时期,我们要按照“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为学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提供根本保障。一是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切实提高领导学院事业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巩固“创新争优”的理论成果,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强党建工作研究,不断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二是重视党员教育和发展工作。重视在中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把政治素质好、思想品德正、业务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吸引到党的队伍中来;积极推进组织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严格组织发展程序,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学院事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三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统筹做好发现培养、选拔任用、考核评价、监督管理、激励保障等工作,提高选人、用人的科学性;切实加强干部的能力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指导实践,打牢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使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思想力量、政策措施、实际能力和自觉行动。四是进一步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不断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加快推进适应学院发展实际的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要充分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要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参政议政的作用;要保证和落实离退休老同志的政治和生活待遇,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余热,在老有所乐的同时,积极为学院的发展建言献策,不断提高学院事业全面发展的民主管理水平。五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教育、监督机制,推动廉政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有关精神,狠抓工作作风建设,提高干部执行力,注重调查研究“接地气”,扑下身子抓落实,扎实推进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认真做好当前几项工作

  在强力推进以上重点工作的同时,切实抓好当前几项具体工作:

  一是抓好大学生文明离校工作。大学毕业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毕业生难免存在一定的心理压力,情绪上多少会有迷惘、失落等现象,这个时期他们更渴望交流和沟通。要实事求是且富于创造性地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不仅可以使毕业生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而且对促进整个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各单位要齐抓共管、综合治理;加大舆论宣传,营造文明离校氛围;加强管理,制定毕业生文明离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并认真组织实施;积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及时做好毕业生心理疏通和就业指导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展各类活动,丰富毕业生文化生活。

  二是加快推进工程实训中心建设进度。工程实训中心是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我上个星期带队到南昌高新区,与管委会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高新区表示大力支持。希望学院基建部门要及时做好衔接工作,尽早开工建设。

  三是突出抓好申硕学科建设方案的实施。在前不久学院申硕学科座谈会上,我讲了支持申硕学科建设的“三不”原则,即不讲任何理由埋头苦干、不惜一切代价支持建设、不拘一格选拔学科人才。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要尽快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积极推进申硕学科的资源整合、方向优化、队伍凝聚,加快推进申硕学科的优先发展。

  四是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要找准最合适的时机,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全力推进老校区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力争在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要抓紧做好公共租赁房交房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按照学院制定的分配方案,妥善做好公租房的分配,在政策允许情况下,合理提高利用率。要在学院财力允许的情况下,稳步提高教职工的收入。

  五是积极推进校园物态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校友力量、社会资本和政府项目等有效资源,切实加强校园物态文化建设,加快推进以环北湖文化长廊、图书馆周边景观和东湖生态园林为重点的六干渠文化景观建设,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文、生态景观精品和名品,进一步提高花园式、生态型校园的层次和水平。

  六是切实加强干部理论学习。相关职能部门要尽快提出切实可行的干部培养培训方案,着力在提高领导干部能力上下功夫,切实解决好“做什么,学什么”的问题,不断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积极借助理论学习班、网教平台等有效形式,不断拓宽渠道,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强化干部的理论学习,全面提升干部的综合素养和学院的管理水平。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有大气、做大事的决心和魄力,“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要在学习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把握方向、谋划发展、改革创新和攻克难关的能力,为将来在更大舞台、更广阔的空间施展才华储备力量。

  七是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昨天下午,我参加了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会议由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周泽民同志主持,强卫书记到会作重要讲话,对全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进行动员部署,要求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这充分体现了省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高度重视。具体的会议精神等下请校纪委书记梁钢同志进行详细传达。会后,请纪检部门认真做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尽快拿出实施意见,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

  八是认真谋划2013年暑期研讨会。我们学院历来有通过暑期研讨会来交流思想、碰撞智慧、谋划发展的良好传统,这样的形式非常好,好的传统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发扬。还有一个多月就到暑假了,希望相关部门尽早谋划,尽快提出具体研讨方案。

  还有一些我没有讲到的工作,要按照学院2013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的要求,积极推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由于时间关系,我就简单谈这几点,希望大家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