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传统文化理念的实践机制

  (一)融入传统文化理念培育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必要性

  综上所述,有着数千年传承的传统文化和道德,充盈着培养健全人格的真知灼见,可为现代高等教育中大学生人格培育工作者借鉴。当前,国家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支持孔子学院等传统文化和道德载体的建设,甚至提出文化安全的概念,强调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新的复兴的契机。有关学者多撰文探讨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中学教育阶段的落实,如何借助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元素培育大学生的优秀人格品质,也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有关学者已经系统论述了将文化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即“以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意,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之中,借此对人们进行教育,以达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传统文化理念对于当前大学生人格品质的培育,有着毋庸置疑的必要性,这主要是由新时期大学生群体成长的背景决定的,略述如下:

  1.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

  当前在校大学本科生基本上都出生在二十世纪末九十年代中期,成长在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快速繁荣,市场逐渐得到充分开发,商品琳琅满目。人们不但解决了温饱,而且切实享受着现代经济带来的成果和便利。

  在这一背景下成长的大学生,与所有年轻人一样有着鲜明的时代个性与蓬勃朝气,但也难免受到这一时期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诸如:普遍的物质主义和拜金风气盛行;衣食无忧之后节俭观念的遗失;经济复兴而产生的自由主义思潮造成的传统道德体系的崩溃;社会个体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流失;人际冷漠;沉迷网络和快餐文化、婚前同居和任意堕胎等。这一时期的大学生,在享受物质幸福的同时,也经历着思想阵痛。大学生群体中的人际交往障碍、抑郁症和其他心理疾病时有发生,而大学生自杀更是引起社会关注。

  当前时期的大学生尤其需要坚定的人格品质来承载经济社会的成果,并有效地抵御不良的社会风气。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久经考验的道德价值体系,在解决新时代社会转型时期的痼疾问题上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不应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所忽视。

  2.微信息时代的来临

  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一日千里,科技发展催生了微信息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很快从传统媒介发展为微信息传播,信息的快速传播,导致了真正的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微博、微信等信息手段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源和信息传播者,知识和信息在普通民众之间批量而快速地流动着。

  在这种信息爆炸的时代,高等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日渐多元化,获取知识的速度和效率甚至要高于教育者。手把手传授知识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冲击,传授知识远不如指点方法和提示有关知识的价值判断重要。信息爆炸一方面令人获得极大的便利,但也容易令人眼花缭乱失去正确的判断。正如《道德经》中所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而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面对五光十色的信息时代,教育者必须培育大学生保持自我本色,坚守道德和价值判断的人格品质,才能实现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目的。

  3.家庭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当代大学生多成长在独生子女家庭,比以往时代的年轻人承载了更多的家庭希望和负担。而当今社会开始凸显出比以往任何时代都严重的家庭纷争和高离婚率,据国家民政部门统计,仅2013年就有350万对夫妻离婚,比上一年度增长12.8%,离婚率连续十年呈增长趋势。可以预计,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将是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家庭纷争、家庭暴力乃至父母离婚的大学生。来自家庭关系割裂的创伤不可避免地影响着新时期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育,新时期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以极具预见性的工作策略,应对这种很快到来的社会问题。传统家道、家风的教育不仅是为了解决已然发生的问题,也是为了防止未来时期这个社会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4.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

  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传承,但到了近代,内忧外患导致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一度遭到批判和抛弃。世易时移,今日的中国政治稳定,经济开放,传统文化正处在复兴的开端,中国正在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和发达,文化产业和文化复兴,也正成为时代的主题。作为未来社会精英的大学生群体,亟须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

  (二)传统文化理念在大学生人格培育工作中的实践机制

  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而言,传统文化理念的具体实践机制将是更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对此笔者粗略地提出如下的思考和建议:

  1.在专业课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

  大学专业课程的设置虽然数目众多,但均有融入传统文化理念的可行性方式。比如在婚姻家庭法学的课程中强调婚姻家庭中的孝悌之道,阐释正确的婚姻观;在伦理学的课程中强调传统伦理的重要性;在美学的课程中揭示“充实之谓美”的传统审美观,批判唯高富帅和白富美马首是瞻的低俗化、功利化审美观;在社会学的课程中强调传统道德对社会问题的救济功能;在经济学的课程中比较“消费刺激需求”和传统文化“量入为出”节俭型经济观念等。诸如此类在相关课程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理念,必然激发大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使大学生的思想认识中充满正能量。

  2.在通识教育中设置专门课程

  具备师资的学校,可以在通识教育方面增加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课程,比如四书五经、道德经、孙子兵法、书法、中医常识、国画等,运用多元的传统文化要素,积淀大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孕育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3.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彰显传统文化理念

  大学生学生社团是高校中颇受欢迎的交际和学习平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设计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团活动,将传统文化理念融入其中,寓教于乐,润物细无声,实现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育。比如把学习传统文化和探望敬老院、捐助灾区和病患等社团公益活动结合起来,在公益活动中实践中华民族孝养老人、救助贫苦的传统道德;通过职业发展社团开拓学生的自强精神和创业能力等。

  4.开设大学生传统道德专题讲座

  学术是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和使命,学术氛围能熏陶甚至激发大学生内在的人格品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高品位的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的开展,通过系列的、不同主题的传统文化学术讲座,将大学生领入高尚思想的殿堂和智慧人生的境界。经验表明,不少大学生一生命运的转折,往往是在平常的大学生活中聆听了一堂激发灵感的课,或是听了一场振聋发聩的讲座。因此,不可忽视名师大家的传统文化讲座在培育大学生人格方面的重要作用。

  5.多元新信息技术手段的利用

  如前所述,现今世界正进入微信息时代,当今大学生生活在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具有的科技便利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提供的信息交流平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提供及时和准确的教育服务,将传统文化理念的宣传遍及QQ、微博、微信等各种渠道,让孝亲尊师、敬老爱幼、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谦下礼让、反照内省的传统道德和智慧,对大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熏陶发挥最大限度的影响,从而帮助大学生不断走向人格的完善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