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大学社会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所在

  我国现代大学起步较晚,北京大学是具有现代意义的一所大学,从成立之初就以各种形式参与社会教育事业。五四运动时期,北京大学师生组织的平民教育讲演团,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用知识启发教育民众,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给劳苦大众。这是历史上大学开展社会教育的先河。但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受到“左”的错误的影响,“开门办学”“上山下乡”、大学停止招生等,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阻滞。后来,“关门办学”成为大学的办学理念,结果导致大学与社会脱节,大学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大学生素质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影响了大学的发展。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尤其是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大学在培养人才的同时,更注重为社会服务。校企洽谈、合作办学等一些新途径纷纷出现,大学开展社会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并予以重视。

  但是纵观目前大学参与开展社会教育的实践,大学社会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总结梳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上:缺乏社会教育理论支撑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纵观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关于大学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甚少。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国家、科技、人才、创新等方面论述大学教育理论,主要研究大学精神、大学理念、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较多;而从福利、慈善等层面论述大学社会服务的理论很少。而且对大学开展社会教育的意义、目的、现状、原则、方法、实践、途径等方面都没有深入研究,没有理论支撑。此外,对国内大学开展社会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方面,以及对国外大学社会教育的经验借鉴方面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总结性考究。因此,人们对大学能否开展社会教育、为什么开展社会教育和怎样开展社会教育认识不清,结果导致实践上缺乏动力。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并且具有理论意义的课题。

  (二)实践上:缺少社会教育指导者支持

  从大学开展社会教育角度来说,所谓的社会教育指导者应该是那些以社会教育指导为职业的专职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或兼职人员。他们是社会教育事业的参加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是联系社会的纽带,对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但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教育的实际状况,我国还没有社会教育指导者这个职业。从社会的角度看,现在的街道、社区组织的指导者,被称为社区干部或者物业管理者,而专职或是兼职的社会教育指导者的队伍还没有形成。从大学的角度看,大学也没有从事社会教育方面工作的专职人员,虽然有一些社会活动,但都是根据形势的需要而特别举办的,比如志愿者活动、支教活动以及一些公益募捐活动。因此,要想使社会教育走向制度化、组织化,使大学社会教育发展壮大,社会教育指导者的缺乏确实是一个亟待考虑的问题。

  (三)政策上:缺乏社会教育政策保障

  我国目前的社会教育工作及其管理政出多门,比如有文化部门推动的社会教育工作,社区参与的社会教育活动,青年团开展的社会教育活动等。这种现象的存在和缺乏社会教育法规、政策有关。主要表现在:其一,教育政策和法规对社会教育界定不清,没有专门的社会教育发展、管理法规条例;其二,教育行政部门基本上是在学校教育体系下架构的,没有专门负责社会教育的机构,因而教育行政部门对社会教育的管理和支持不够;其三,大学没有设立开展社会教育的计划和进度,也没有负责推广社会教育实践的专门机构,大学的科研处只是单纯负责学校科研的发展,几乎没有推广社会教育的功能。综上,缺乏社会教育政策和法规的保障,使大学开展社会教育受到一定的阻碍。

  (四)经济上:缺乏社会教育经费保障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有社会教育经费支持社会教育发展,但几次教育运动和教育改革后,社会教育事业和经费双双受挫,至今,在教育经费总额中,对社会教育的专项经费支持几乎没有。目前,我国教育经费主要是学校教育经费,而用于社会教育的经费基本上是地方行为、区域行为和团体行为,没有自己的比例,也没有固定的经费保障和来源。大学社会教育的经费,也基本上是由主管部门提供,社会教育的工作成效难以评估,也难以形成规范化、组织化、制度化。因此,大学社会教育的发展也必然受到社会教育经费短缺的限制和影响。

  (五)思想上:“关门办学”理念的桎梏

  在人们的认识中,大学的教育对象是青年学生,主要目的是培养和选拔人才,但是大学如果面向社会民众开展社会教育,貌似不务正业,也很少有人接受这一观点,即便接受,认识也存在差异。通过调研发现:有人认为大学参与社会教育会影响大学的教学质量;有人认为大学的社会教育是自找麻烦,费力不讨好;还有人认为大学社会教育弊大于利,投资高,收益少。总之,这些观念严重阻碍了大学社会教育的发展,使大学“关门办学”,追求的是规模是层次,攀比的是科研是办学是硕博点,大学的观念是办“高”、办“大”、办“全”,而把社会教育看成是低层次,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次要地位,把为民众办学看成是一种补充。所以,目前大学参与开展社会教育是极少数个例,没有形成一定的组织规模,都源于这种守旧的观念的桎梏。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