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耳闻目睹游戈壁

  五一长假,人们都趁这个机会出去走走,到没有去过而又想去的地方看看。我和几个同事一起去了戈壁滩。

  戈壁滩去戈壁,时值阳春三月,又是春夏之交,长江以南,阳光明媚、春意盎然、万象更新,可戈壁滩却是另一种景象:寒风呼啸,树木萧萧,嫩芽待发,鸟不出窝。早上起来,冷风刺骨,黑色的砾石地上覆盖着一层厚厚的霜,放眼望去,白色茫茫,好一派北国风光。

  我们是坐火车去的,一路经武汉、西安,到兰州,坐大巴,走戈壁,游长城,登嘉峪关,游览敦煌莫高窟、玉门关,遥望阳关,听导游讲戈壁上的故事……

  汽车在浩瀚的戈壁滩柏油路上奔驰。坐在车上,我不停地向车窗外撩望,极目晴空,浩瀚无际,云山邈远,大漠苍茫……我内心不由得一阵惊叹,啊!这就是广袤而壮观的戈壁滩!

  我们的汽车渐渐地朝着戈壁滩的纵深挺进,行走千里,看不到高山,也看不到湖泊与河流,只有浅浅的沙沟和细细的小溪。这里没有泥土,没有树木,没有花草,更没有森林,只有望不到尽头的黑色砾石覆盖的碱性砂质戈壁平原。

  导游说,戈壁滩之所以是黑色的,是因为其主要成分属于风化戈壁、水成砾质戈壁和风成砾质戈壁。

  一路边走边看,导游跟我们讲了关于“黑风”的故事。这里的风就是“沙暴”。黑风起时,遮天蔽日,晴朗的大白天顿时一片漆黑,八九级的狂风裹着成千上万吨的砂粒猛扑过来,使人猝不及防。沙暴来时,轻则造成人畜伤亡,重则迫使交通、生产瘫痪。在戈壁走廊,历史上曾繁盛一时的“黑水国”,据传就是由于遭到黑风的袭击而一夜之间全城被埋,只剩下颓垣残墙半露沙滩之中让人们凭吊了。当然,这一些都是人们对黑风的听闻。很多人都希望能在平坦无垠的戈壁滩目睹那黑风的徐徐推进,不过这种机会很难碰到,因为除地理条件外,还要遇到合适的时辰,阳光照射角度和空气的透明度等因素也有影响。

  1971年,戈壁滩上曾经有过一场黑风。这是个天高气爽的下午,湛蓝的天上挂着几丝白云,一切是显得那样的宁静、安详。突然间,前方远处山背后,腾起了几块黑云,不大一会,黑云遮住了山头,搂住了山腰,眼看就要把整个山脉吞没了。有经验的人立即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黑云”,人们如惊弓之鸟,纷纷奔逃,躲避这可怕的袭击。

  当你本能地回头来看看这黑风的时候,会出乎意料地发现一种绝妙的神奇景象:一块大得无比的黑色天鹅绒帷幕拔地而起,静静地、平平整整地挂在天地之间,纹丝不动,使人仿佛突然置身于一个宽大无比的舞台边沿。舞台上的一切均被藏匿到它的幕后,一种庄严、肃穆而可怕的混合感觉油然而生。在它面前,你会感觉到天空的深邃、广大和人在宇宙中的渺小,就连脚下的地球也缩小了许多许多。周围死一般的静谧,仿佛一切生命活动已全然消失。慢慢地,你发现自己已经不得不高高地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它的帷顶,这表明它正在以肉眼所察觉不到的状态悄然向前推进着,似乎要把你推下地球这个舞台。

  当距离二百米时,才能感觉到它那推进的威力,这时它一反常态,充满生命的活力,急速地变换着自己的形象和色彩,使你惊愕不已:先是从它的深部猛然窜出堆堆沙团,如一浪压一浪的惊涛,滚滚而来,布满了整个帷幕--不,现在已经不是帷幕了,确切地说,好像高山上倾泻下来的壁立的浪峰,直向你推来。很快,由于阳光的折射,层层沙涛倏地化作了一个个五彩缤纷、光彩夺目的火球,如同核爆炸一样蠕动着、翻滚着。在这一团团灿烂的火球表面,又有无数细小的砂粒在闪烁,变换着迷人的色彩,艳红的、粉红的、玫瑰的……它转瞬即逝,晶莹透明,如无数电子围绕着核子飞着,旋转、翻滚的大色团和飞驰的小色点,相互衬托,相互辉映,好一幅童话世界般的仙境奇观!尽管这一切被死一般的沉默笼罩着,却更能让你感到它那蕴藏的强大的爆发力!

  等它极度逼近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是个瑰丽的魔怪,炫目的光彩已逐渐凝成恐怖的血红色,犹如巨大无比的血盆大口,愈变愈暗,并隐隐显出冷酷逼人的青紫色,最后是黑黑的无底洞,要将你一口吞进去的刹那,突如其来的恐怖感使你自己也不清楚是怎样扑倒在地的……总共才不过二三分钟吧,那一切美丽的幻影已不复存在,恐怖的袭击接踵而来,只听得见天塌地陷般的轰鸣、回响,地球像被一种不可知的强力撕得粉碎,被吸入无底的宇宙黑洞……

  强劲的冲击浪过去了,半小时后,漆黑中才开始慢慢呈现一种朦朦胧胧的紫红色,使你好像漂游在一种虚幻的梦境里一般。等沙尘落到一定能见度还得一二小时……

  大自然就是这样奇妙无穷,它竟然有如此恐怖的破坏力,又与那么瑰丽的景象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祁连山

  导游神奇又生动的介绍,深深地吸引着车上每一个人,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来到了嘉峪关,来到了祁连山北麓。这里山上雪线很低,储水丰富,宽阔的走廊地带,祁连山、党金山山脉消融的雪水,蜿蜒流淌,滋润着片片绿洲,肥沃的土地上牛羊成群。我们完全进入了戈壁滩的另一个世界。

  祁连山地处青海、甘肃两省之间,戈壁滩的西南面,呈西南--东北走向,全长一千多公里,宽二百至五百公里,海拔4000米以上,主峰疏勒南山的团结峰海拔5808米。戈壁滩地区的雨量很少,但这里的水源充足,其原因就是祁连山的千里积雪化成水,滋润着这块土地。这也是丝绸之路河西绿洲数千年以来“兴而不衰”,并继续扩大成片筑起绿色长城的生命线的原因。据考证,祁连山的千里雪层拥有950多亿立方米水,这些水每年约有10亿立方米流下来,形成包括赖河、党河、黑河在内的四十多条大小河流,可灌溉一千多万亩耕地。这些水未被利用的,有的潜入地下变为清泉;有的淤积成各种沼泽、池塘;有的则流入终端湖,成为湖泊或海……

  祁连山多冰川,富森林,野生动物有几十种,多为羚羊、獐、麝、野牛、鹿、雪鸡等。金属矿藏也很丰富,最为有名的是南山“雪花玉”,是制作“夜光杯”的主要原料。相传这种玉石是当年女娲补天时遗留下来的,经年累月后虽已风化,但光泽未失。用此玉雕成酒杯,斟以美酒,熠熠闪光,“夜光杯”由此得名。

  祁连山主峰终年积雪,远眺碧素分明,皑皑耀目。当地民间有“青山不老头先白”的说法。祁连山气候一日多变。时而浓云密布、倾盆大雨,时而晴朗清新。南山的奇秀姿容为历代诗人画家所赞赏。明代诗人戴弁在他的肃州八景之一的《南山积雪》诗中写道:

  酒泉城外碧云端,万叠芙蓉雪未干。

  素影欲迷银汉回,晴光不逐暖风残。

  气吞沙漠千山远,势压番戎六月寒。

  公馆日长清似水,几回吟望倚栏杆。

  第二天,我们一行人的车辆从敦煌城出来,行走在安敦公路上。导游向我们讲起了神奇的“三危佛光”。他说,今天不是时候,如果雨后黄昏,天气特别晴朗的时候,走在这里,会看到东南方向几十里以外的三危山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景象--只见这座陡然崛起劈地摩天的大山之巅,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放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犹如山脚大泉西岸莫高窟壁画中飞天身上飘舞的各色彩带,绚丽迷人。

  自古以来,三危山雨后黄昏呈现的这种奇特的景象,曾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但没有人对这种现象做出过科学的解释。唐代圣历元年(698),《李怀让初修莫高窟功德记》记载:“厥前秦建元二年,有沙门乐樽,戒行清虚,执心恬静,锡杖林支,行至此山,忽见金光,状有千佛,乃梯空摄虚造一窟龛。”很显然,乐樽和尚当时看到这幅美妙的山景后,认定三危山必是“灵岩圣地”,适合佛教徒静坐修行,广扬佛法,因而才许愿在山下大泉河西岸造就了千佛洞第一窟。

  那么,如何解释三危山雨后黄昏五彩缤纷的景象呢?要弄清这个秘密,就得了解一下古人对这座山的记述及现代科学考察的结果。

  我国最早记载山川地形的《尚书禹贡篇》中就有“窜三苗于三危”的话。可见,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据《都司志》三危条下注解:此山之“三峰耸峙如危欲堕,故云三危”,三危山也由此而得名。若登上山巅,可东望安西而尽敦煌,山川树林,尽在眼前,所以古来又有“望山”之称。清代县志将“危峰东峙”列为敦煌八景之一。古人有诗称赞:“坐镇敦煌第一山,谁移泰岳到阳关。”

  我国地质工作者考察证明,三危山纯为砂浆岩层,属玉门老年期山,海拔1846米,岩石颜色赫黑相间,且夹有一定成分的石英,山上无草木。由于山岩成分和颜色较为特殊,因而在大雨刚过,黄昏降临,空气又格外清新的情况下,经落日余晖一照,山上的各色岩石便同岩面上未干的雨水及空气中的水汽一齐反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将“夕阳西下彩霞飞”的灿烂景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本来完全是一种特殊环境和特定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古人由于受到当时生产力的局限和宗教迷信的束缚,无法从科学上解释这种自然现象,只得用“神”来解释。加之乐樽和尚为神其佛法,显示自己的虔诚,便有“忽见金光,状有千佛”的趣说了。

  我们的下一站是嘉峪关。汽车开足马力,朝着西北方向前行。一望无垠的浩瀚戈壁,色呈青黛,黑山居西,黑河临东,沼泽湖水星星点点,中间一条白带,迤逦西去。远看疑为道路,近视原是古老长城。酒泉的古长城历尽沧桑,虽已断壁残垣,甚至地面无痕,但古战场的气势依稀可见。

  我把目光投向远方,在那目尽的天边,在太阳的照射下,半空中朦朦胧胧,似云腾雾绕,我惊喜地大声叫起来:“瀚海蜃楼!”我这一叫,车上的人都一起起来看。导游说,那不是“瀚海蜃楼”,那是还没有散去的晨雾被太阳光线照射的结果,真正的“瀚海蜃楼”非常好看,便向我们介绍起“瀚海蜃楼”来。

  真正的“瀚海蜃楼”在晴朗之晨才会出现,远眺无垠的荒漠,只见滔滔海水,状似鱼鳞密织,时而波浪滚滚,汹涌澎湃,时而又如息波秋水,涟漪层层。在天地相接之处,滔滔海水(实为地气)之上的一片迷幻雾气中显出高楼大厦、亭台楼阁,甚至在五光十色的光柱之中还会显现工厂、田野、车水马龙的闹市。所有这些都若隐若现,掩映在奇光异彩之中。这就是人们经常想要见的戈壁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在夏日午时,北陌荒原,虽酷暑灼热,也可见到股股旋风,拔地而起,旋入太空,经久不散,有时停留在空中,连形状和位置都长时间不变,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沙漠奇景。

  这种景观也叫“北陌平沙”,是戈壁滩上酒泉地区八景之一。明朝人戴弁曾以此为名写了一首诗:

  北上高楼接大荒,塞原如掌黑茫茫。

  朔风怒卷黄如雾,夜月轻笼淡似霜。

  弱水西流青海远,将台南去黑山长。

  远人摇指斜阳外,蔓草含烟古战场。

  据《肃州志西隆纪要》载:在祁连山中还出现过比沙漠“海市蜃楼”更为奇特的“山市蜃楼”。

  有一个诗人亲自进山体验观察后,描绘了“山市蜃楼”的情景:“祁连六月堆晴雪,赤目当天冻云结。”“初看山市在子丑,妖氛杀气弥山川。往往西隅飞一缕,先为蛇豖后鸠质。饥鸢狗,争奔腾,狍突散复聚。”这真是一幅活生生的百兽图。就在百兽奔腾之中,“介然铁骑从东来,髀槊腰弓莫可数,指日督从戈影回,卷风直使旌旗怒,惊闻鼙鼓万马嘶,猖狂鸟兽皆擒虏”。

  在最后一次亲临观察后,这个诗人描写了山市中一片片升华的景象:

  十月使星乍西指,山市形容顿不尔。

  春树烟笼有万家,家家禾黍兼桑麻。

  又化金城数千雉,绕城五色芙蓉花。

  晴地熙熙曲阿上,散作祥光归沧蟒。

  别有余霞蟠结成,紫府仙人白鹤氅。

  东向神京拜至尊,金盘甘露擎仙掌,

  更喜新年吐庆云,玉枝轮围金柯分,

  自从元旦至元夕,碧落朝朝呈锦文,

  知是天山通帝座,纷纷瑞霭先期贺。

  关于戈壁滩的形成,导游说:戈壁,既称“瀚海戈壁”,也称“戈壁滩”或称“戈壁沙漠”,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指仅能生长稀疏而耐碱的草类及灌木,被粗砂、砾石覆盖的荒漠地形。

  大约在距今一亿三千万年以前的地质时代,戈壁滩这个地方曾经发生过剧烈的地壳运动,尔后,地壳相对稳定,经过长期的风化、流水和风蚀等外力的作用,使高地削平,低地垫高,地表逐渐趋于一致。到了距今三百万年的地质时期,这里的地势又有所上升,形成高原。由于上升速度比较缓慢,再加上这里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山崖阻隔,因此地表切割轻微,一直保持着广阔平坦的高原面孔,土壤大部分含盐碱和石灰,有机质含量低,多为荒漠、半荒漠地形。同时,祁连山和合黎山的河流运动,形成了以大片砾石为主的冲积扇。中部地带为亚砂土,地下水埋藏深度在5至10米,成为片片绿洲。下部地带的土质较黏,地下水位低,盐碱危害严重,植物稀少,草木稀散。

  戈壁滩属内蒙古的一部分,从峰峦重叠的祁连山麓,到岭岭相连的合黎山南麓,从形胜之地的嘉峪关,到山静烟沉的玉门关外,都是其范围,真是浩瀚无际,大漠邈远。

  戈壁既称“翰海”,也称“瀚海”,其意随时代而变迁。两汉六朝时是北方的海名。《史记》上说汉武帝时,霍去病击匈奴左地,出代郡塞二千余里,登临翰海而还。有人考证,既云“登临”,则是“山”而非“海”。唐代的翰海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以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元代刘郁《西使记》中所谓“瀚海”即古金山(今阿尔泰山),明代以来用“瀚海”指称戈壁沙漠。

  长期以来,瀚海戈壁上的森林以及其他植物受到了严重的摧残和破坏,随着森林的毁灭,其他植物的减少,“沙起田园没,沙进人烟退”,绿洲在无情地缩小着,人们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今天,人民从付出的代价中吸取教训,采取各种保护戈壁资源的措施,同时种植树木,改造戈壁,建设家园。戈壁如沐春风,瀚海戈壁变得越来越年轻,越来越美丽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