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刘备白帝城托孤

  在三峡诸多景点中,白帝城算是比较突出的一个。它不仅位置险要,地处咽喉,居高临下,风景优美,更以刘备托孤的典故而名闻海内外。

  白帝城坐落于奉节县瞿塘峡口,也就是三峡的起点,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一面靠山,雄踞水陆要津,在雄伟险峻的夔门显得格外秀丽。站在白帝城向东眺望长江,两岸绝壁如削,三峡中最为险峻的瞿塘峡尽收眼底。

  白帝城是观“夔门雄”的最佳地点。绕至庙后,可见小小的草堂河,从白帝城山下入江。历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曾登白帝城,游夔门,留下大量的诗篇,故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美誉。如今白帝城内无白帝,却长祀蜀汉风流人物。庙内主殿,是一组刘备当两个儿子的面向诸葛孔明托孤的造像。造像栩栩如生,庄严肃穆,再现了刘备当年“永安托孤”的情景。

  白帝城章武三年(223)春,夷陵(今湖北宜都)之战刘备大败之后,退回永安,也就是白帝城。此战因没有听取诸葛亮的意见,蜀军损失非常严重,“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骨漂流,塞江而下”,元气大伤。刘备心里郁闷而染病,病情渐渐沉重。至夏四月,病情越发严重。刘备自知病将不起,即将离开人世,急遣使前往成都,请丞相诸葛亮星夜赶来永安宫。刘备委托诸葛,在他死后辅佐其子刘禅继续完成统一的事业。

  刘备对诸葛亮说:“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刘备哭曰:“君才十倍于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成成都之主。”说完,又请诸葛亮坐于榻上,唤鲁王刘永、梁王刘理近前,吩咐说:“尔等皆记朕言,朕亡之后,尔兄弟三人,皆以父事丞相,不可怠慢。”

  刘备这哪是托孤,简直是在交班!刘备为什么对诸葛亮相信到如此程度?是一时的感情冲动?不是。是刘备怕诸葛亮在他死后夺位,而主动相送?亦不是。其主要原因是诸葛亮的盖世之才与刘备的诚心求贤。

  刘备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二十多年转战南北。他从镇压黄巾起义时起兵,一直游荡不定。他曾担任徐州牧、豫州牧等职,手下有关羽、张飞等“熊虎之将”,也拥有过一定的实力,却因身边没有足智多谋的良臣辅佐,缺乏正确的战略方针指导,始终实力有限;加之没有根据地,所以常吃败仗。他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吕布、曹操和袁绍。袁绍被曹操击败以后,又南下投靠刘表。刘表起初很得意刘备的到来,但随着刘备羽翼逐渐丰满,刘表便暗中猜忌刘备,处处防范。刘备到荆州后,一面休养生息,一面寻找具有战略远见的安邦定国之士。在司马微、徐庶等人的竭力推荐下,刘备得知“卧龙”的大名,于是满怀真诚,不辞劳烦去找诸葛亮。为了要找到诸葛亮,刘备三到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三顾茅庐”的佳话,后人传颂千百年。

  见面后,刘备对诸葛亮直陈自己匡复汉室的忠肝热肠,虔诚地向诸葛亮请教。诸葛亮深受感动,他钦佩这位比自己年长20岁的英雄,虽然屡败而无立锥之地,却壮心不已,始终以重振社稷为己任。与这种志向相同的人合作,正是诸葛亮实现自己抱负的良机。同时,诸葛亮也久闻刘备讲仁重义的大名,知道他爱护百姓,善于体恤民众疾苦;知道他虽无盖世之才,却尊重人才、知人善任,因而麾下的谋臣猛将都甘心情愿为他卖力。刘备到荆州后,诸葛亮不但将自己深思熟虑的统一天下的战略方针和盘托出,还答应加入刘备集团,为实现共同的抱负奔走效力。

  诸葛亮的战略规划,被后人称为《隆中对》,因他隐居时住茅庐,也被称《草庐对》。《隆中对》根据当时的情况,清晰地分析天下形势,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指出刘备集团发展壮大乃至统一全国的战略计划:一是势单力弱的刘备集团,靠什么去夺取天下?人谋!诸葛亮指出,汉末天下大乱,各地军阀趁机据地称雄,割据势力多得数都数不清。这些势力或大或小,有的仅割据一郡,有的占据数郡,彼此间争城夺池,势力此消彼长。强与弱的转化,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人谋”,也就是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并在战乱中充分发挥各种客观条件的作用。

  诸葛亮以曹操和袁绍为例。袁绍占据三州,兵多将广,声名显赫。与之相比,曹操“名微而众寡”,实力小而兵力少,但曹操最终战胜了袁绍,不靠天时,靠的正是“人谋”。诸葛亮的这番分析,是针对转战半生终不得志的刘备说的。一席话,使刘备屡遭受挫折的抑郁心情顿时冰消瓦解。靠人谋能变弱为强,靠人谋能夺取天下,这对于势单力薄的刘备集团来说,无疑能起到坚定统一国家的信心、激励斗志的作用。

  二是分清敌友。诸葛亮指出,在几十年征战中崛起的曹操,地广人多,拥有百万之众,实力已非常强大,并且扶持汉献帝,动辄以汉朝的名义对天下发号施令,处于绝对有利地位。对此强敌,刘备集团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还不能与之直接交战。孙权父子三人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牢牢地控制着江东,既有险固的地形便于防御,又有江东的大族和百姓拥戴他,这支势力可以作为朋友,相互支援。

  三是要有巩固的大后方作根据地。如何发展自己?诸葛亮认为,刘备应当占据荆、益二州,发展壮大力量。他指出荆州的北面有汉水作屏障,地多人广,物产富饶,加之交通方便,四通八达,东面可以与孙权的友军相联络,西可以攻占益州。再说益州地形险要,易守难攻,加之沃野千里,物产丰富,号称“天府之国”。荆、益州的统治者刘表、刘璋又都是碌碌无为之辈,守不住疆土,有才干的人都盼望英明睿智之主去取代他们。这真是老天赐予的大好机会,是刘备集团建立根据地的最佳选择。夺取荆、益二州后,清明政治,发展经济,安抚西南的各少数民族,建成一个巩固的根据地,对外则与孙权结成盟友,待实力发展壮大了,就会有逐鹿中原、统一全国、复兴汉室之日了。

  四是对增强刘备集团实力为以后进取中原作了具体的规划。这就是等待时机,分兵两路,攻击曹军。一路由一位能征善战的大将军率领,从荆州出击,直趋宛城、洛阳,威胁曹操统治中心的要害之地;另一路大军则由刘备本人带领,从益州翻过秦岭,进攻关中曹军的后方。到那时,曹操统治区内被涂炭的百姓,必定会拥戴和支持刘备。如此发展下去,统一全国的事业必能成功,汉朝也就可以再复兴了。

  刘备听了诸葛亮的战略规划,看到了光明的前程,深受鼓舞,信心倍增。他见诸葛亮年仅27岁,却有如此的经天纬地之才,不禁敬佩万分,认定他就是辅佐自己安邦定国之人。诸葛亮也为刘备的虚心讨教、尊重自己而感动,决定诚心辅佐。于是,刘备、诸葛亮感情日渐亲密。

  多年追随刘备的大将关羽、张飞向来与刘备亲如兄弟,他们很不解刘备为什么会对这位刚接触不久的青年如此尊重、亲热,便不高兴,并说三道四。刘备劝解关、张说:“我有了诸葛亮,就好比鱼儿有了水,从此畅游无阻,谁也阻止不了我的发展壮大了。”关羽、张飞于是转变了对诸葛亮的态度。

  在《隆中对》战略规划的指导下,刘备集团迅速发展壮大。赤壁之战中联合孙权击败曹操,战后又控制荆州,西进攻占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势单力薄、无立锥之地的刘备集团由弱变强的历程,充分证明诸葛亮《隆中对》战略规划是正确的,验证了年仅27岁的诸葛亮是个旷世奇才。

  所以,刘备托孤,正是看中了诸葛亮的才能非凡、忠心耿耿。

  后来,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先帝……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对后主刘禅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这话是何等的“忠恳”,又何等的有分量啊!他说得好,做得比说得还要好。

  刘备和诸葛亮一个慧眼识人,绝对信任;一个忠贞不贰,死而后已。他们演绎了君与臣、政治家与政治家、英雄与英雄、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真正含义,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更多

编辑推荐

1实习菜谱(农家小吃)
2鉴略妥注
3鲁迅作品选
4元史演义
5道德经
6伪自由书
7北户录
8茶经
9长短经
10长生殿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传习录

    作者:【明】王守仁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传习录》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道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仁的语录和论学书信。“传习”一辞源出自《论语》中的,“传不习乎”一语。《传习录》包含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是研究王阳明思想及心学发展...

  • 邓析子

    作者:【周】邓析  

    生活休闲 【已完结】

    《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

  • 东周列国志

    作者:【明】冯梦龙  

    生活休闲 【已完结】

    《东周列国志》是明末小说家冯梦龙著作的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原版名称是《列国志传》,小说由古白话写成,主要描写了从西周宣王时期到秦始皇统一六国这五百多年的历史。作品中所叙述的五百多年之间,英雄辈出,...

  • 独异志

    作者:【唐】李亢  

    生活休闲 【已完结】

    《独异志》者,记世事之独异也。自开辟以来迄于今世之经籍,耳目可见闻,神仙鬼怪,并所摭录。然有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