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章 勇于探索,推陈出新

  庐陵文化的开放性同样表面在儒释道和谐共处、相互促进上。中华文明几千年源远流长,不但从未中断消亡,反而历久弥新,其中最为关键者,就是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影响与相互融合,这种积极的影响和融合,不仅表现在正面的相辅相成,还表现在相互的冲突与碰撞。“不打不相识”的共生发展局面,呈现中华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外来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存在相互冲突、相互融合的复杂关系中。唐宋以后渐渐形成了“三教合一”的思潮。这种现象在庐陵地区同样表现得非常突出。

  自古就有“名山幽古寺,钟声伴书读”的佳句流传,它说明了佛教和文化的联系。青原山,不仅是禅宗圣地,我国南方主要佛场之一,禅宗祖庭,曹洞、云门、法眼三派发祥地,人称“禅宗青原派系”,同时也是一座文化名山。《青原山志》记载:“七祖开辟一隅,现为海客游览观赏之区,名士聚集研学之所。屋宇骈列万众辐辏,寝城中国文化动脉之基。”

  佛教经典中有丰富的逻辑学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对文学、艺术、哲学都产生过较大影响,反之,文人志士的到来又促进了佛教的传播,两者互相影响,共同发展,丰富了文化的内涵。净居寺的两边厢房被辟为青原书院,这是吉州郡较早的书院之一,也是江西著名的书院,与白鹿洞书院齐名、鹅湖书院、白鹭洲书院。文天祥、胡铨、杨万里、刘辰翁、解缙等历史名人曾先后在此或求学,或讲学授业,或退隐此间著书立说。宋代以后,理学盛行,禅学的哲学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青原书院与白鹭洲书院成为吉州理学的两大论坛。把佛教和理学联在一起是青原山的一大特点。净居寺出了不少佛坛大师,其中药地大师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术家方以智(1611-1671),他博览群书,通晓天文、地理、历史、物理、生物、医学等多种学问,对音韵学尤为精通,而且特别重视自然科学。他住持青原时期,与庐陵学子广泛交流,儒释道在他身上得到神奇统一,青原禅风大振,又掀起了一个高潮。

  儒释道和谐共处,互为促进还典型地体现在庐陵另一座宗教名山--安福武功山。道教先于佛教进入武功山,早在三国赤乌元年,著名道教学者葛玄就入山炼丹,吸引了各方信徒。葛玄的孙子葛洪亦是著名道教学者、医学家,也带着众弟子前来武功山修炼,邑人在武功山金顶筑室立像祀之,这就是武功山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葛仙坛。

  佛教进入武功山,始于南朝梁末,虽晚于道教传入,但也由于统治者的提倡和青原禅宗的影响,发展的相当快。在武功山上,表现出佛道双立,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特点。

  唐宋时期,为武功山佛道共同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当时山南山北建有大大小小的寺观30余所。道教方面,始建于晋的冲仙观,规模宏大。南宋嘉泰年间,山北又建了罗仙观,山南则有纪念葛仙祖孙的“小桃源”,它们与山顶的葛仙观一起,为当时武功山地区著名的道观,也是当时四方诸郡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的圣地。宋徽宗、理宗亲加封赏,更使武功山名扬天下。佛教方面,唐代贞观年间,山北就建起了永福院、清凉院、妙智院、蒙泉寺、玉皇山等五座规模较大寺院,拥有寺僧近四百人,禅风佛韵,远播湖广。在此基础上,唐代乾符年间,山北又兴建了大通院、永宁院、胜果院、妙胜院四座大寺院。武功山区,这时也成为名动四方的佛教圣地。

  到了明代,武功山上已是“僧道各半”。观尚存,而塔林遍布山上。九龙山胜佛禅林名闻遐迩。

  除佛道双立外,进入宋代以后,安福佛教日益与儒教融合。宋元年进士、著名文学家刘弇,曾就读于宝云寺。吉水大诗人杨万里游学安福期间曾多次到待度寺参研。明嘉靖间,理学名士邹守益、刘阳、刘邦采、王时槐、刘元卿等人经常聚讲于武功山境内著名庵寺,广交名寺僧侣,共研禅理心学,使安福佛学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文人骚客,达官显贵来武功山览胜探寺,寻道访仙者也络绎不绝。陶渊明、黄庭坚、杨万里、邹守益、文天祥、罗洪先、徐霞客等在这里留下了优美的诗文。道、释、儒三教合流演绎,使这座名山成为多教派、多坛宇、多神祇融和共处的神山仙境。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