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章 吴猛与都昌道教文化

  吴柏初

  吴猛,字世云,《江西通志稿氏族志》说他祖籍河南濮阳,东晋时任西安(今江西武宁)令,家族南迁至分宁。据《中华吴氏大统宗谱》载:吴猛是中华吴氏泰伯、仲雍之后季札次子征生系,是都昌吴姓人之47世先祖,生于公元255年,河南濮阳人,后迁江西豫章(南昌)。

  少至孝,盛夏卧不驱蚊,恐蚊虫叮咬父母,元朝郭居敬将其收入《廿四孝》内“恣蚊饱血”广为流传,世人所崇。西晋惠帝朝为散骑常侍,公博学,擅长医术,济世为民,祛除瘟疫,人称神医。江州刺史瘐亮(把妹为东晋明帝皇后)病重请为医治,公见亮病重无救,不给医治料亮会加害,遂离家隐居,云游山水,求仙慕道。此中传说,公乃神仙般人物。例如诛杀海昏蛇精、力拔豫章石笱等传奇故事,民间广为流传。

  吴猛同许逊结伴同行,云游到彭蠡泽边,许逊在大矶山(今天都昌县城滨水西区)隐居修道。而吴猛在游历庐山途中遇苏耽,来到位于左蠡湖畔的旧山广福庵建立道场。据清同治版《都昌县志》记载:在东晋元帝建武年间,有名道士许逊(又名旌阳)之友苏耽(郴州人)偕吴猛(豫章人)在此(即旧山)修道炼丹,建苏吴祠,立匾额为《古颜仙》。若干年后,苏耽移居左里(蠡)与苏山交界的元辰山继续修道炼丹,道书称此地为第五十一福地,后人称此山为苏山,吴猛仍留旧山。

  晋时旧山苏吴祠,当地民众时奉两人为镇祠大仙。传说吴猛的孝心和诚心感动了天上的神仙,不惑之年神仙丁义授其仙术,有一次他回豫章,到江边时竟不要舟楫,以一把蒲扇划水而渡。公善卜八卦,明辨阴阳,德尚以道,名噪天下。且其道行深,以扇划江水,如履平地;医德高,指草为药,拯救黎民。然公道深德厚而不事王侯,此公之高节也。

  公能体恤贫贱,惩恶扬善,大得民心。是以贪仕廉,庶民乐,大有功于后世也。

  吴猛在旧山修道四十余年,成为东晋早期一代道教宗师,也是我县道教文化的开创者,蓄公之道,出乎日月之上;公之德,包乎天地之间。北宋政和年间追封公为“神烈真人”。千余年来,道冠诸公,德济天下,而成为道教之宗,良有以也,故公于旧山得道成仙。赣省域内外,无不敬仰而祀之。

  抚今追昔,浮想联翩。旧山为道教圣地,自猛公得道成仙后,此地经台、水眼犹存,惟有慧心者能识之。伟哉猛公,洵无愧于“三让”门第,至德世家之苗裔。明代杨继盛在《吴氏余宗》中称:周朝开国以后,在全国大封同姓子侄为诸侯,周成王用“文、武、德、功、忠、孝、信、义、祯、和、顺、祥”12个字,以命吴氏的宗派(即十二大宗)。其中由山西南迁的属“祯”字宗,开派始祖吴猛。

  旧山苍苍,蠡水泱泱;猛公之风,山高水长。经历千余年的沧桑,历遭劫难的“吴猛祠”现在旧貌换新颜,面貌焕然一新,朝拜者络绎不绝,香火鼎盛。特别是佛道合一,共生共荣,使当今的“凌云阁”更显其活力。赞曰:左蠡湖边仰旧山,古颜仙寺换新颜;《恣蚊饱血》声名远,佛道调和化鹤还。再赞:凌云阁上九重天,佛道修成了俗缘;自古蓬莱无觅处,康宁长寿赛神仙。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