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5.1 价值效应概念模型

  在前面第2-4章对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理论、发展战略比较分析、战略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本章将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及其价值效应关系入手,建立起相应的价值效应关系模型,提出研究假设,以利于更好地识别上述科学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的基本要素,使之优化组合,实现科学发展战略的价值效应。

  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措施是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的三个关键变量。

  5.1.1 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对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预期取得的主要成果的期望值。战略目标的设定,同时是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宗旨的展开和具体化,也是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在既定的战略领域展开战略活动所要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规定。经过社会各方努力,在2010—2020年,我国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力争达成以下两个主要目标:

  (1)高等教育区域特色显著

  根据欠发达地区战略环境分析及其地方高校占多数的特点,拟实施以“特色取胜”的战略,大力培育特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合理定位,从办学特色、学科特色、人才培养特色、产学研合作特色等方面,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形成各自不同的省区特色,形成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的特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具体到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笔者认为就是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统筹协调好高等教育结构,找准学校的定位,成为高等教育区域特色显著的地区,为人力资源强省和社会全面实现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专家认为,“高等教育是区域经济的重要依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区域经济离不开高等教育;同样高等教育发展也有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离不开区域经济,没有区域经济的发展,未来高等教育就没有发展的动因和条件”。[91]二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欠发达地区要想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必须加快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步伐。

  (2)分创“两个一流”

  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18个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占全国高校一半以上。总体上来说,13个省市国家部委所属高校较少,主要以地方高校为主,有的省区1所国家部委院校也没有。陕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甘肃6省有“985”高校11所,13个省区“211”高校37所。因此,中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教应实施“梯次发展”战略,分别争创一流高校、一流学科。大多数地方高校主要是争创国内一流学科,而部分“211”地方高校争创国内一流高校,少数“985”高校争创国际一流学科。部委高校、“985”院校较多的省市应争创高教强省。

  ①部分高校国内一流。在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中,遴选并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地方高校(本科和高职院校),进入国内一流高校行列。以此带动、引领欠发达地区其他地方高校的发展,从而为提高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办学效益发挥着龙头和示范作用,为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国内一流高校应是规模适度、质量优异、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实现上述战略目标,欠发达地区高校应按照统一规划、分步推进、突出重点、整体发展的原则,分阶段实施:第一阶段为基础建设阶段,主要任务是深化改革,建立严谨科学并富有活力的创新型教学和科研运行机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科研结构,重点支持若干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组织队伍,整合力量,建设一批必要的基础设施,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第二阶段为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任务是培养和凝聚一流的教学和科研人才,完善一流的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建设,建成一流的理科和工科研究基地,增强实力,稳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第三阶段是实现目标阶段,全面实现总体建设目标,建成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②部分学科国内一流。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基础性和战略性的根本建设,是高校工作的龙头和核心。欠发达地区高校在学科建设上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特色学科引导学校科学的规划发展战略,集中力量选择最能发挥本校优势、最有可能取得重大成果的一两个学科。通过办学理念等方针政策的引导,逐渐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教育学府,在培养专业性人才的同时,提升学校在某一领域内的权威性。

  5.1.2 战略任务

  战略任务是战略目标的分解,战略任务是详细的具体的目标。战略目标要通过战略任务的完成才能实现,战略任务可以分解成若干具体的子任务和更细致的任务。根据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的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全面协调发展

  ①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对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事业来说,扩大规模是发展,提高质量更是发展。没有一定的数量,就没有基本的发展;没有质量的数量,本质上毫无意义。因此,规模和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对长期矛盾,要科学辩证地认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以数量发展为基础,把不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作为发展的中心工作,通过深层次的结构调整,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实现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规模扩张、质量提升和就业压力之间的关系,抓住制约协调发展的结构性矛盾,从体制和机制入手,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辩证地统一起来,把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把在学术自由中实现发展和在服务社会中体现发展辩证地统一起来。

  ②不同类型、层次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

  学习形式是多样的,不仅包括正规学习、系统学习,也包括非正规和单项学习。大众高等教育需要给予非全时学习更多的机会[92]。当前,欠发达地区应大力倡导终身学习的观念,构建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全时学习与在职学习相结合的新型高等教育系统,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贡献。

  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从横向类别来讲,有普通高等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在办学机制上,则有公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以纵向层次来分,则有高职(大专)、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讲层次的,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也是分层次的,必须建立有层次和有区别的高等教育体系,防止和避免一哄而起、盲目攀比和争相“升格”。每一所高校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其他高校不可替代的地位,在学习其他高校的时候,不宜简单地模仿。

  欠发达地区必须坚持各类型、层次高等教育协调发展,这是由这些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高等教育资源状况决定的。高等教育的多样化“根本点在于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民办高等教育、远程高等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贴近实际的新型高等教育,提倡多元入学标准,建立多元入学体系。改变单一的高等教育体制结构、学校类型结构、层次结构、学科专业结构等,以多样化的高等教育结构来引导和满足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93]从长远看,欠发达地区必须坚持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民办高等教育、现代远程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各类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地走各类高等教育多形式、多元化、协调发展的道路。坚持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不断增强教育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更好地满足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更加广泛和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各类型、层次高校要因地、因校制宜,找准自己的发展坐标和位置,在办学类型、规模和层次等方面准确定位,突出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发展之路,力争成为同类型院校中的佼佼者。为此,应制订出一个既能反映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顺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潮流,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标准和评估标准,明确界定不同层次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学术贡献程度和社会服务方式,以及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学校的定位对其办学水平加以评定和管理,配置相应的社会资源,使得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同时向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两个方向协调发展。

  ③不同所有制高等学校的协调发展

  1952年的院系调整中,我国将所有高等学校全部改为公立。改革开放后,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必然导致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形成由政府、公民个人、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等广泛参与的办学体制。目前欠发达地区的综合实力和高等教育的现状,决定了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内也只能是分层次逐步提高的。所以,必须坚持多主体办学,以多种机制、多种模式发展高等教育。根据欠发达地区的总体经济实力、财力和其他方面的实际情况,今后在巩固、提高公办高等教育的同时,必须大胆进行办学模式的创新,特别要大力支持和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民办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促进民办与公办高等教育共同发展。

  近年来,欠发达地区民办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需要通过理论研究来廓清和指导,认真研究和论证欠发达地区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今后,在巩固、提高公办高等教育的同时,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继续大力支持、鼓励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但在发展方向和模式上必须认真论证。鉴于欠发达地区民办高校历史较短,学术积累相对不足,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公办高等教育还应继续承担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任务。

  ④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

  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我们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不平衡。随着欠发达地区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每年将有数以千万计的人转为城市人口。这些对包括高等教育在内的教育事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必须加强城乡教育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协调,统筹好城乡教育;必须根据欠发达地区的区域发展战略,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统筹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和区域内部教育的均衡发展。

  ⑤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与外在动力。对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而言,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加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适应性,不仅是自身发展壮大的手段,更是其存在的条件和根基。因此,要实现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其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的优势,坚持“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促提高”。通过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科技服务和文化引领等多种途径,全方位地参与到区域经济社会活动中,并成为其中的活跃因素和中坚力量,在服务中改善发展环境,在贡献中提高自身实力。

  (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现实发展活力和未来发展潜力。无论是政府、团体、个人无不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并把它置于地区、学校教育活动的首要位置。人才培养质量集中表现为所培养的人才能为社会所接纳,能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从宏观上看,制约区域高等教育人才质量提高的因素可以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外部因素主要包括国家、本地区的政策、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等。稳定的政治环境、发达的经济、较高的文化发展水平、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和科学管理等均有利于高等教育人才质量的提高。内部因素主要指存在于高等教育内部的各种因素,其中,教师、学生、学校管理和办学条件等方面对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影响最大,也更直接。

  (3)强化特色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从一定程度上讲,“特色”就是差异化、多样化。特色与优势是立校之本。高校必须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突出的优势,要在充分张扬个性、发挥优势的过程中提升办学水平与实力。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特色主要体现在:高校在定位与目标、大学理念、学科、课程、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校园文化等方面具有特色与优势,并能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就可以称为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特色与优势。

  ①定位的特色。科学、合理定位是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特色和优势强省建设的基本依据和必要步骤。因此,欠发达地区必须加强管理,督导各层次高校准确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与优势,以满足欠发达地区经济建设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

  ②大学理念的特色。世界上有特色并具备优势的大学,都具有鲜明独特的大学理念,这在许多大学的校训中得到集中体现。例如,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耶鲁大学的校训是“真理和光明”;斯坦福大学的校训是“让自由之风吹拂”;普林斯顿大学的校训是“为国家服务,为世界服务”。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既符合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又符合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办学实际,并有助于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③学科的特色。大学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而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基础。因此,学科对大学的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的影响。因此,要建设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特色,必须把特色与优势学科建设好,最好是建设特色与优势学科群,创造品牌,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④课程的特色。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的一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建设,也是其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特色要紧跟综合化的趋势,形成具有特色的跨学科课程。

  ⑤科研的特色。科研应与社会需求、区域实际相结合,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过程中完善自我,立足于学科的发展前沿,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交叉,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科研。

  ⑥人才培养的特色。高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特色时,应重点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相符合;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与本校的历史积淀、学科优势、校园文化相统一。

  ⑦校园文化的特色。校园文化“是在一个高校范围内,在长期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操、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校园文化往往成为高校的象征,成为高校引以为自豪的东西。因此,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在营造特色与优势的校园文化时,要因地制宜[94]。

  (4)科研与服务上水平

  社会服务是现代高等学校不可或缺的功能,高校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科技创新既是服务于社会的目标也是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提升欠发达地区高校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不仅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大学开展社会服务一般有四个方面:一是个别教师提出方案解决社区实际的问题;二是部分教师接受政府和社会委托的研究项目;三是高校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提供给社会;四是催生新产业、新社会服务项目,如新医疗服务。因此,欠发达地区高校在注重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应积极面向区域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强应用型、开发性研究,将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5.1.3 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也称战略手段,是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取的各种全局性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步骤。战略目的和战略方针是战略行动的方向、目标与纲领、准则,但还不是行动本身,只有通过战略措施,才能将其付诸实施,使其得以贯彻落实。因此,战略措施是任何一个具体战略都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战略措施是组织为保证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政策、策略、计划和方法。战略措施的制定不但要关注具体的计划、办法,更要注重体系的建立和方法的探究。战略措施的制定,一要克服多变环境中措施的条件性和局限性弱点,建立完善有利于实现成功、优化、良性循环的制度、体制、机制和管理方法;二要增强战略动态管理的措施强度,战略的整体推进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战略需要动态的调整和评审;三要对项目前期科研工作不断强化,加强调查研究工作的力度。就目前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至少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促进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

  (1)条件保障

  ①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为教育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要推进教育管理体制创新。为了加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中央、省、市三级办学,中央、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职业教育“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尤其是要把握好中央与省两级之间的“高等教育管理权限的科学划分、有效衔接与协调”关系。探索建立学校的公共治理结构,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三者间的关系。二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模式改革。针对当前欠发达地区办学体制不活、办学模式较单一的状况,加大办学体制改革力度,按照举办权与办学权分离的思路,大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办学。三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了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与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营造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需进一步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职务聘任和岗位管理为重点,推行教师职务评聘制,理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与聘任的关系,淡化“身份”评审,强化岗位聘任,试行职业校长制度等。

  ②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为保证教育投资及时、足额到位,需加大教育投入体制改革的力度,就要以立法的形式确保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健全教育拨款政策和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完善“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共同分担”的多元投资体制。拓宽经费筹措渠道是提高教育经费投入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国际高等教育投入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为此,应努力拓宽经费来源渠道,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此外,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需继续完善和落实以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与制度,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③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为教育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为保证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发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加强地方教育法规的立法工作,研究制定《民办教育条例》、《教育投入条例》、《学校收费管理办法》等地方性法规,创造教育法治环境,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支撑。同时还要加强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工作,这些有助于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有助于规范教育管理,有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2)振兴计划

  作为全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欠发达地区高校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与科技支持的任务,还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因此,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中西部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中华各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①《中西部地区高等教育振兴计划》(以下简称《振兴计划》)的重点,其一是省部共建地方高校振兴计划,其二是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计划。计划是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强建设,提升高校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使之真正成为支撑区域发展的人才摇篮和科技基地,同时带动该区域内其他地方属高校的全面发展。

  ②《振兴计划》的支持对象,应该是中西部地区现有的地方所属高校中办学历史较长、现有基础较好,通过支持有望成为该区域内地方所属高校第一梯队的学校。

  ③《振兴计划》中设立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纳入国家财政统一预算,给予地方大学生均经费配套资金。由于财力限制,在中西部地区政府下达给地方高校的生均财政拨款比较少,一般只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一半甚至更少。因此,设立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纳入国家财政一般预算,这对促进高教均衡发展很有帮助。

  (3)改革创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强调:“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包括重大项目改革试点和体制改革两个方面:

  ①重大项目改革试点。《规划纲要》中强调,重大项目改革试点工作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完善机制,组织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包括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支持民族院校建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等。同时,还要进行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试点工作。

  ②体制改革。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要实现预期的战略目标,就有必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健全鼓励、扶持、规范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发展,逐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中央和省级人民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管理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加大省级政府的统筹权限,依法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促进高校建立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方法,健全多元化的人才评价制度;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建立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长效机制。

  ③动态评估。对发展战略实施,要加强战略实施过程的动态管理,将战略制定、实施与评估有机结合,针对多变的环境条件、战略实施过程及实施计划与规划、方案、重大改革进行不断的过程总结、研究与分析评估。若有偏离方向和目标之处,要及时纠偏和调整,对符合规律或正确的我们要及时总结推广。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及时解决困难,通过改革不断优化方案、协调过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促进目标达成。

  5.1.4 战略价值效应

  (1)特色与质量水平显著提升

  ①创建一流步伐显著加大。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实施分梯次建设一流的目标,通过科学发展战略的实施而达到。以科学发展战略指导高教加快建设一流的步伐,部分高校成为引领欠发达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进步的强大支柱,使欠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和区域现代化建设事业很好地结合起来。

  ②质量水平显著提高。《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通过实施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战略,全面提高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质量目的是使高等教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创新源、成果库和人才库,使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显著提升。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志是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和大批各级各类优秀人才,能对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此,欠发达地区高校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坚持育人为本,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统筹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关系,重视人才培养各环节的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统一。

  ③特色显著增强。实施“特色取胜”战略,“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通过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欠发达地区涌现出一批特色学科和专业,涌现出多所特色高校,涌现出若干个高教特色省市。

  (2)区域服务贡献显著增强

  通过高教科学发展战略的实施,使高校大胆走出去与企业相结合,深入企业调研和学习,把科研项目理论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真正做到产学研的实质性融合,以促进区域高教与区域经济、社会高度融合,联动发展,高教对人才强省、对区域科技创新显著增强了,高教与区域的融合度也显著增强。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