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武则天

  生当富贵

  贞观四年,曾做过隋朝资官令和唐初火井令而后隐居民间的星象家四川成都人袁天纲,来到利州武都督家。武都督即武士矱并州文水人,贞观元年十二月被派往利州出任都督,职责主要是扫除前任都督义安郡王李孝常阴谋叛乱被诛以后的余党。袁天纲是星相家,极善看相。袁天纲先看都督夫人杨氏,说:“夫人骨法,必生贵子。”武都督便把两个儿子元庆、元爽叫出来。袁天纲一看就说:“此二子皆保家之主,官可至三品。”都督又把女儿、后为韩国夫人的武则天的姐姐叫出来。袁天纲说:“此女当大贵,然不利其夫。”

  到这时,都督武士矱、杨氏和袁天纲都有点儿迷惑,杨氏骨相上不是当生贵子么?怎么只是这些?想必还有什么?这个时候,乳母走出来,怀中抱着一个孩子,穿着男孩的衣服。袁天纲举目一看,心中一紧,忙说:“此郎君,神色爽澈,不可易知,试令行看?”乳母放下孩子,让他行步床前。袁天纲一看之下,不禁大惊,说:“此郎君,龙睛凤颈,贵人之极也!”再转身观视,更加惊诧,“必若是女,实不可窥测,后当为天下之主矣!”这孩子便是武则天。

  后世流传有《李淳风袁大纲推背图》。其中,关于武则天的图谶如下:

  日月当空,照临天下。

  扑朔迷离,不文亦武。

  参遍空王色相空,一朝重入帝王宫。

  遗枝拔尽根犹在,喔喔晨鸠孰是谁?

  其中暗示武则天当为天下之主。不善诗文,却以武幸。并说以后剪除李氏子孙,但留有根脉,还会复生。这部《推背图》的许多图谶是被历史所验证的。但问题是,这是李淳风或袁天纲抑或两人合作的原作?还是后人假借他们的名字而造出的赝品?这些暂不去理会。不过,袁天纲知识渊博,预知未来,确实在当时是声震朝野,神乎其神的。他在九成宫拜见太宗时,替许多大臣看过相,无一不验证。太宗的宠臣高士廉当堂问他,想做何官?他说,他不能做官,他的命当在当年四月将尽。百官无不惊骇。果然,袁天纲于当年四月故世。

  再说武则天,她似乎真是圣人之资,一出生便搅得天地不宁。贞观初年,民间流传一本秘记,内称“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本秘记暗中流播,被京城太史局采集,不久,便报告给太宗李世民。李世民君临天下,文才武略,不可一世。可是,李世民听到这个秘记的奏报,不禁大为惊骇,惶惶不安。李世民是信奉这个的。他四岁时,曾有一位相士到岐州李家,替他看相,说他“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为此,李渊替他取名叫李世民。如今,竟说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不能不叫他大为紧张。可事实上,这女主武王武则天,正是因太宗而发迹的,历唐三世之后,进而得有天下的!

  入宫受逐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十三年,太宗颁诏,“内职有阙,选良家有才行者充”。十四年,才名远播的湖州女才子徐惠入宫,选为才人。十五年,太宗听说武士镬的女儿很美,便召入后宫。这年武氏年14岁。后宫美女如云,武氏入宫,美艳处没有什么特别。太宗得知她叫武明空,觉得名字不好,便赐名武媚,此后就没再理会。武媚便派充侍女尚农。

  武媚有胆有识,工于心计。她十四岁临入宫前,母亲杨氏恸哭悲泣,与她相别,她却从容自如,说道:“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母亲惊诧不已。入宫以后,武媚的心机与胆识,在三物降烈马一事中表现无遗,她也因此闻名宫中,著于青史。此事史书有这样出记载:“昔太宗有马肥逸,无人能驭。武为宫女,进言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鞭之不服贝挝其首,挝之不服则断其喉。”

  武媚非凡的胆识,引起了太宗的注意,随即召幸,封为才人。才人是后宫中三夫人、九嫔以下二十七世妇中品级最低的一类,职在“掌叙燕寝理丝枲以岁献功”。封为才人以后,一冷就是几年,太宗没再理会她。太宗自识甚高,英明神武,不可一世,他喜欢的女人自然不会是豪爽、勇武一类。他喜欢儒雅、文弱的女子,喜欢温情似水、柔婉娇媚一类。因此,才女徐惠擅宠,武氏充其量就赐名武媚。不过,三物降服烈马一事,引起了另一个人的注意,他便是身心文弱的太子李治。李治是在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以后立为太子的,因为文弱,因而对同龄的武媚由崇敬而着迷。

  贞观二十二年夏天,太白星昼见。太宗李世民找来太史令李淳风,问这是何象。李淳风答说:“女主昌。”一直对“女主武王”耿耿于怀的李世民又紧张起来,惶惑地说:“秘记所云,信有之乎?”李淳风答道:“臣据名胜推算,其兆已成。然其人已生在陛下宫中。从今以后,不过三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唐氏子孙殆尽!”李世民一身冷汗,恨恨地说:“疑似者,尽杀之,如何?”李淳风答:“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理。王者不死,徒多杀恐枉及无辜。且据上象,今已成,复在宫内,已是陛下眷属。更三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虽受终易姓,其于陛下子孙,或不甚损。今若杀之,即为复生少壮。严重毒杀之,立仇若如此,即杀戮陛下子孙,必无遗类矣!”李世民善之而止。

  李世民当然不会善罢甘休。可是,又不能疑似者全杀,那就杀得太多了。那杀谁呢?左武卫将军李君羡,是武安人,排行为五,小名五娘,讨伐过刘武周,封武连县公,守卫玄武门。这一大溜,犯武字讳真是太多了!太宗认准他是所谓的女主武王,便先把他贬谪华州刺史,随即令御史条奏,称他阴谋造反,当即把他杀掉。这是一点题外话。

  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太宗李世民病逝,享年51岁。太子李治即位,为唐第三代皇帝唐高宗。按照宫中惯例,新皇即位,先皇后宫中除四夫人、九嫔以外,其下的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女一体送往感业寺为尼。于是,一大队宫嫔美女,穿着黑色的丧服,踏上了通往感业寺的道路。她们一个个垂头丧气,为自己凄凄的命运悲哀,因为,她们走向的是没有一线希望的活坟墓。武媚也置身在这黑色的队列之中,时年仅仅21岁,青春正茂。她的心中也是一片萧瑟,万般沉重。

  秋色笼罩了长安。感业寺浑厚沉重的钟声在古城中回荡。落叶萧萧。女尼们静坐在寺中,心如死水,生命在无边的寂寞中已渐渐麻木。只有武媚是个例外,她满怀幽怨,人在感业寺中,心却时不时地飞往太宗别庙。

  感业寺地处长安县城朱雀门外西大街第四坊,即安业坊东南角。此处原为隋申国公李穆的别墅,李穆死后,其妻将此地改普修善僧寺。西二街第四坊是崇德坊,有济度尼寺。为济度太宗的妇御为尼,唐室将崇德坊的济度尼寺迁往修善僧寺,而将原济度尼寺改称太宗别庙,原来的修善僧寺自此就被取消。崇德坊在西、安业坊在东,两坊左右为邻,中间是一条南北向的长街。高宗李治上香太宗别庙,一定会顺道感业寺,看望武媚娘。这便是她的一线希望。

  借势回宫

  永徽元年五月,太宗的周年忌。高宗李治到太宗别庙上香。然后,李治果然驾临感业寺,与先皇太宗才人武媚娘相拥而泣。这一慕感人的场面很快传遍京师。高宗王皇后知道得更快,也更为详细。王皇后满怀酸楚,但同时又心中暗喜,生出一计:“何不利用武媚娘来打击正得宠争位的萧淑妃呢?”

  王皇后是并州祁地人,是魏尚书左仆射王思政的孙女,出身于名门望族。王家与李唐皇室世代姻亲,唐高祖李渊的妹妹同安公主嫁王家任隋州刺史的王裕,王皇后是同安公主的孙女。史称“从祖母同安长公主以后(王皇后)婉淑,白太宗以为晋王妃”。就是说,同安公主看到美貌、聪明的王氏可爱,便告诉侄儿李世民,收纳王氏为晋王李治的王妃。晋王李治继太子李承乾为太子以后,王氏就升为太子妃,生活在东宫。

  东宫的内官有妃、良娣、宝林三级,还有诸多宫女。贞观十七年李治做了太子,王氏为太子妃,受到李治的宠爱。同时,宫人刘氏、郑氏、杨氏等也时见爱幸。贞观十七年,生燕王李忠。次年,郑氏生原王李孝。再次年,杨氏生泽王李上金。太子妃王氏一直没有生育,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但可幸的是,刘氏、郑氏、杨氏三人都是宫人,没有什么名号。最让王氏心惊的是,贞观二十二年,萧良娣生下了许王李素节。良娣仅在太子妃之下,萧氏又明艳美丽,皇子极聪明可人。最要命的是,刘、郑、杨三人并不得宠,而萧良娣一跃而为仅次于皇后的萧淑妃。这样,拥有贵子的美艳动人的萧淑妃便成了王皇后的最大威胁,也是她一直无法排谴的一块心病。感业寺天子与女尼相拥,无疑是情深似海,不然不会冒此天下之大不韪。果然如此,引武媚与萧妃抗衡,自己坐收渔利,不是于皇上、于武媚、于自己三全其美?又打击了萧妃?

  王皇后的如意算盘打得心满意足,然而事实上,最后最称意的是武媚,而最惨最失意的是王皇后。萧淑妃也是惨不忍睹,死于非命,宗族悉流。就在高宗与武媚相拥而泣的几天以后,武媚只在感业寺呆了十个月,便被王皇后神秘地接回宫中。李治得讯后大喜,宠幸武媚,日夜求欢,宠冠后宫。萧淑妃只有伤心落泪。

  武媚回宫以后,对王皇后万分感激,但不过是权宜之计。史书记载说:“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于帝。故进为昭仪。”武媚下辞降体于王皇后,事奉恭谨,知道王皇后可被利用,于她有所求。天性憨厚的王皇后哪里晓其个里,不仅不加防范,反而多方赞誉,使她轻易地进封昭仪。萧淑妃是被压下去了,可是王皇后却不知道,她避开了一条狼,却引进了一只虎,最后她只能是自食其果。

  后位之争

  武媚封昭仪时已替李治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是皇五子李弘,生于永徽三年。一个是皇六子李贤,生于永徽五年。李贤生下以后,她便被封为昭仪。昭仪是九嫔中的第一位,在后宫中仅次于皇后、贵妃。当时,只有皇后,因而武昭仪便居于第二位。当武媚继续受宠、两位皇子绕膝嬉戏时,王皇后这才惊醒过来:萧淑妃已经完全打下去了,没有什么威胁,真正要命的威胁是来自令皇上迷恋的武昭仪。王皇后于是又和萧淑妃结成了联盟。

  然而,王皇后、萧淑妃哪里是武昭仪的对手?武昭仪虽然年轻,但在太宗的后宫中已经历了八年的磨练,目睹了后宫的一切,结识了许多密友。加上由于太宗独宠女诗人才子李惠,逼使武氏苦修经史,明了了许多历史故事。这样,一个太宗时代的才人,有如许的种种经历,怎么会不比生长在太子宫中的王氏、萧氏老练得多?也厉害得多?

  王皇后认为是她使武氏改变命运的,因而,武氏理当要感恩戴德,在她面前俯首贴耳。武氏为此也曾有一阵心力交瘁,为自己何去何从而心力交瘁,不胜痛苦。常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王皇后这恩德似海,又该如何才能报答呢?但可怖的事实是,自己在宫中受宠,危机四伏,一旦发生一点微小的变故,便会性命堪虞。自己如何才能巩固地位、确保恩宠?惟一之途便是取皇后之位而代之,进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武昭仪顾不了报恩报德的那一套了,她只想着无毒不丈夫,只想着妇人之仁成就不了大事。而高宗李治天性仁厚,极少主见,易受他人影响和操纵,这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高宗对武昭仪宠爱不衰,并恩及武氏家族。他封武氏死去的父亲为太原郡公,母亲杨氏为太原郡君,并在长安城内赐给府邸一区,供武氏一家受用,其他人等也一一授予官职。武昭仪一方面用媚术继续迷惑李治,使他不能自拔,一方面暗结宫中上下人等,密察王、萧两人的行动,并巧妙地将王、萧两人对她的怨愤以至谩骂告诉李治。于是,高宗李治渐渐对王皇后不满。

  不久,武氏生下了一个女儿、女儿长得白胖美丽,极得李治的喜爱。这个时候朝野已差不多都知道,王皇后的被废势在必然,只是迟早而已,而武氏弄死自己的女儿嫁罪于王皇后,便使王皇后的坐废成为现实。这一场由后宫波及朝廷,牵涉后宫后族、嫔妃、宫女和朝廷众多重臣的重大变故,真是血雨腥风、触目惊心,而这一切又都是武昭仪从容不迫地一手导演的。她是这场凶斗中的惟一受益者和胜利者。

  废黜王皇后是由王皇后的母亲柳氏引发的。柳氏目睹着武氏擅宠、皇后受到冷落,便从旁帮助女儿,用厌胜术诅咒武媚。行厌胜术是宫中的大忌。武昭议及时侦知这一情况,果断地奏报高宗。于是,柳氏被逐出后宫,不许再来;中书令柳爽被贬为荣州刺史。这样,王皇后被废而立武昭仪为皇后便甚嚣尘上,朝廷因此而分为两派。

  一派是朝廷元老,反对废掉王皇后而立武昭仪。他们是以朝廷元老重臣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来济、裴行俭等为代表,并得门阀大族的全力支持,史称关陇集团,维护正宗的李唐王朝。一派是新兴的寒门才俊,痛恨等级森严的门阀势力,支持勇武无畏的武昭仪立为皇后,他们主要以李义府、许敬宗、袁公瑜、崔义玄等为代表,遍得寒门士子的支持,史称山东集团,渴求权力、名位的再划分。

  反对立武昭仪为皇后的朝廷元老们认为王氏为皇后如同江山交付李治一样,是先皇的遗托,他们作为辅命大臣负有坚决维护的职责。而武昭仪曾是先皇的后宫眷属,新皇临幸先皇的宫人已属过分,怎么能将先皇的才人又堂而皇之地立为皇后呢?这是伦理所不能容。况且皇后母仪天下,没有重大过失不能无端坐废。另外,还有一个不能公开陈辩的理由便是太宗一直耿耿于怀的所谓秘记,“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而此时看来,这武王会不会就是武昭仪?重臣们知悉内幕者无不惶惶然。

  赞成立武昭仪为皇后的寒门士子派,是由中书舍人王德俭而起的。王德俭揣知高宗要立武氏为皇后,便转告李义府等,一体叩阁上表,请立武昭仪为皇后。武昭仪顺势拉拢这群血气方刚的寒门士子,日后在武氏周围形成了一个寒门学士集团,就是由这群人马构成的。

  两班人马势均力敌,各不相让,高宗有些为难。实际上,要废王立武,最关键的是反对派的四人:太尉长孙无忌、右仆射褚遂良、侍中来济、中书令韩瑗。于是,高宗李治和武昭仪决定试探试探,笼络首要人物长孙无忌,看是否奏效。李治和武昭仪先到长孙无忌家看视;并送去大量的礼物、珍宝,共计十车,又封长孙无忌宠姬的三子为朝散大夫。酒酣耳热,李治暗示,皇后没有生子,天性不仁,为人忌,想废后而立昭仪。长孙无忌故意顾左右而言他,不予回答。结果,自然是不欢而散。

  武昭仪亲手弄死女儿一幕,史家记得很清楚。“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媚,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人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久之,欲进号宸妃,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言:妃嫔有数,今别立号,不可。昭仪乃诬后与母厌胜帝挟前憾,实其言,将遂废之。”

  长孙无忌等不想妥协。高宗李治和武昭仪骑虎难下,便只好摊牌。反武派的长安令裴行俭贬逐,拥武派的中书舍人李义府升为中书侍郎,参与朝政。李治在内殿召见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李四位元老。褚遂良临行时说:“今日之召,多为中宫。上意既决,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杀元舅功臣之名。遂良起于草庐,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且受顾托,不以死争,何以见先帝?”真是委曲求全,仁至义尽,连死也要给皇上面子。

  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忐宁奉召入殿,李称病不至。李治说:“武昭仪有子,欲立为后,何如?”褚遂良应声回答:“皇后名家子,先帝为陛下娶之,临崩执陛下手谓臣曰:朕佳儿佳妇,今以付卿,非有大故,不可废也。”高宗李治半天说不出话来。先皇的遗音在耳,当然不宜当着辅臣出言不逊。

  第二天,李治又召元老商谈,褚遂良说:“陛下必欲易后,请择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经事先帝,众所共知,万代后谓陛下为如何?臣今忤陛下意,罪当死!”说着,褚遂良致笏殿阶,叩头流血说:“还陛下笏,乞放归田里。”这是当堂以辞官谏阻。高宗当然心头火起,不禁勃然大怒,吩咐将他拖下去。长孙无忌赶忙进奏:“遂良先朝顾命,有罪不可加刑。”武昭仪躲在帘后恨恨地说:“何不扑杀此僚!”

  朝廷气氛骤变。韩瑗立即上疏:“妲己倾殷,褒姒灭周。不用臣言,恐庙不血食。”来济也奏:“王者立后,上法乾坤,必择礼教名家。汉成以婢为后,卒使社稷倾沦。”

  保王派与保武派双方争辩得不可开交,精兵强将一一亮相。奇怪的是,元老派中只有李始终一言不发,李治觉得有些蹊跷,便召见寻问。李回答说:“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李治惊诧之下,立即恍然大悟。武昭仪也一时茅塞顿开,马上吩咐许敬宗对外放话:“田舍翁多收十斛麦,尚欲易妇,况天子立一后,何预诸人事而妄生异议?”

  形势急转直下。褚遂良贬逐京师,发往潭州。接着,李治下诏,以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谋杀武昭仪女婴,女婴后追封为安定公主),废为庶人。拥武派乘机纷纷上表,请求立武氏为后。于是,李治颁下诏书:

  武氏……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往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侍从。弗离朝夕。宫壶之内,恒臬饬躬。嫔嫱之间,未尝忏旨。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群,可立为皇后。

  永徽六年十一月,高宗李治临朝,命李、于志宁为册立皇后正、副使,奉玺绶进武昭仪为皇后。百官群僚、四夷酋长朝贺皇后于肃义门,三呼皇后千岁。内外命妇入谒。历史上百官、命妇朝见皇后,自此而始。次年正月,太子李忠被废,封梁王,武氏的长子李弘被册为太子。至此,武则天由才人而昭仪而皇后,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一切目的均已达到。武皇后满足了么?她会适可而止么?

  武氏弄权

  武则天被立为皇后以后,权位日渐巩固。对此,宋欧阳修有这样的记载:“后见宗庙,再赠士矱至司徒,爵周国公,谥忠孝,配食高祖庙。母杨氏,再封代国夫人,家食魏千户。后乃将《外戚诫》献诸朝,解释讥譟。于是,逐无忌、遂良,踵死徙,宠煽赫然。后城宇深,痛柔屈不耻,以就大事,帝谓能奉己,故扳公议立之。已得意,即盗威福,施无惮避,帝亦儒昏,举能钳勒,使不得专,久稍不平。”

  武则天青云直上,一步登天,同时意味着与她争宠的王氏、萧氏命运悲苦,骤然间滑向了没有光明的无底深渊。王皇后、萧淑妃坐废以后,囚禁在后宫的一所密室之中。密室四面高墙,没有门窗,只有一扇小门开了一个很小的孔,以通食器。门外有武氏派定的人看守。王氏、萧氏困在其中,昼夜不见日月,终日只有以泪洗面,互诉悲苦。

  一天,高宗李治想起了被废的王皇后和曾经忘情恩爱的萧妃,不知道她们情形如何,想去看看。内监引导着高宗,来到密室,见门禁严锢,只有一小孔进出饮食,李治不禁恻然心动,为之神伤。李治走过去,大声说:“皇后、良娣,无恙乎?今安在?”王皇后、萧淑妃听见是皇上的声音,而且就在门外,两人喜出望外,泣不成声,说:“妾等以罪弃为婢,安得尊称耶?”呜咽流涕以后,又哽咽说:“陛下幸念畴日,使妾死更生,复见日月,乞署此为回心院。”李治伤感之下,泪眼朦胧,满口答应:“朕即有处置。”

  武氏立即得到了心腹的奏报,待高宗离去,马上派人杖王皇后、萧淑妃各一百,直打得血肉模糊。然后,吩咐将二人的手脚剁去,将她们装在酒瓮中,恨恨地说:“令二妪骨醉!”几天后,两人被装在瓮中,眼睛血红,依然没死。武氏便逼高宗下诏赐死。行刑官奉旨来到囚室,宣读诏书。王皇后再拜受诏说:“陛下万年,昭仪承恩,死吾分也!”到萧淑妃前,萧淑妃听诏后破口大骂:“武氏狐媚,翻覆至此!我后为猫,使武氏为鼠,吾当扼其喉以报!”武则天得报萧妃的这些咒语,心中不免畏惧,下令六宫不许养猫。好一阵,武氏常梦见二人,披头散发,血淋淋地前来索命。武氏大为憎恶,请巫祝解谢,旋徙居蓬莱宫,但还是时或梦见二人。不久,便干脆迁住洛阳,终生不回长安。为表达自己对二人的憎恶,下令改王氏为蟒氏,萧氏为枭氏,中宗即位以后才恢复其姓。

  武则天由才人而步步上升,终至为女皇帝,不是由一个个的机遇促成的,而她是抓住了每一个机遇,不屈不挠,一直前行。她不相信什么天命,直到做了女皇帝,还不知道所谓女主武王的秘记和她自己的贵相,她只相信事在人为。大授二年,即改国号为大周。称帝的第二年,曾于贞观二十二年被李世民冤杀的李五娘家属,正式向武皇帝申冤,说当年李五娘是因为应了女主武王这个谶而被太宗误杀的,实在是替武皇帝代谶而死,死得冤枉。武则天大为奇怪,查问了这件事。女主秘记果然保存在太史令的处所,而当时和此后知道此事的也仅止太宗、李淳风和几位老臣。民间的传闻不过是风吹一阵,过后便再无人记起,武则天这时才相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了。这已有的一切,不是天意安排又是什么?武则天立即下令为李五娘平冤:“追复其官爵,以礼改葬。”

  武氏做了皇后,心满意足,并没有想到要去干政和临朝,要去做女皇帝,而是美滋滋地替李治生孩子。册为皇后次年的显庆元年(656)生儿子李显;后又生儿子李旦;一年后的麟德元年,生酷像她的太平公主。武则天自贞观二年出世,到麟德元年,正好36岁,经历如此多的变故,临事如此丰富,机遇一来,她这敢做敢为的天性,自然会脱颖而出。

  天顺人意,高宗李治有风眩病,就是偏头痛,见不得文书奏牍。显庆五年秋天,苏定方受命讨伐百济,大获全胜,奏疏贺表成山。高宗李治的风眩病暴发,头重,目不能视。于是,高宗将百司奏事的文牍奏疏,交给33岁的武皇后,由她裁夺。史称:“后性明敏,涉猎文史,处事皆称旨。”武则天便由后台被推到了前台,朝廷又是多事之秋了。

  朝臣知道了武后用事,于是纷纷依附。武则天乘机培植心腹,外倚李义府、许敬宗,一连做了几件惊人的大事:废太子李忠,改立自己的儿子李弘为太子;封死去的父亲武士矱为周国公,杀死王皇后的舅舅柳奭;诬长孙无忌与废太子谋反,拟请诛杀。高宗有些犹豫,说怎能杀对自己有恩的舅父?最后,长孙无忌被减死罪一等,贬往黔州。到黔州后,武皇后派人迫令其自杀,长孙无忌就这样不幸死去。

  武后这一系列的举动,令朝野百官无不侧目,一个个望风承旨。然而,武氏心中耿耿,老是神魂不安,时或伴有恶梦。武氏便召方士郭行真入禁中,为之蛊祝。武皇后专权弄事,自然令外朝重臣极为不快,他们结成一体,窃窃私议,准备疲后另立。在武皇后三十六岁生太平公主的那一年,由侍候前太子李忠的太监王伏胜告密,称武后召道士郭行真出入宫禁,不其厌褥。高宗得报后密令西台侍郎上宫仪查办。上官仪指武后专恣弄权,失望海内,不可以承宗庙,应当坐废。高宗早就对武氏恃宠弄权心中不满,后来发展到高宗想有所为,常为武后所制。高宗不胜其忿,也有意废掉武后。听到上官仪的奏报,高宗吩咐上官仪起草废后诏书。

  千钧一发之际,武后的心腹宫女奔告武后。武后立即赶到大殿,面见高宗,质问这一切是为什么。高宗羞缩,吞吞吐吐。武后无限委曲,声泪俱下,对高宗恩威并用。高宗哪里经得住这个?连忙为自己开脱:“是皆上官仪教我!”武后找出了祸魁,便指使许敬宗构陷上官仪。于是,王伏胜、上官仪、李忠被杀。自此以后,武氏不敢大意,常与高宗同朝听政,一个视事,一个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之闻。这样,朝廷大权尽归中宫,高宗只是拱手听命而已,天下称之为大唐二圣。

  关于这一段有史笔为证:

  初,元舅大臣怫旨,不阅岁屠覆,道路目语。及仪见诛,则政归房帷,天子拱手矣。群臣朝、四方奏章,皆曰二圣。每视朝,殿中垂帘,帝与后偶坐,生杀赏罚惟所命。当其忍断,虽甚爱,不少隐也。帝晚益病风不支,天下事一付后。后乃更为太平文洽事,大集诸儒内禁殿,撰定《烈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等,大氏千余篇。因令学士密裁可奏议,分宰朝权。

  高宗李治在位34年,后二十年几乎不裁政,全部交由武后裁夺。武后在35岁以前,替高宗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此后便开始参与政务,醉心权术。她的女儿太平公主长得宽额丰颐,不仅相貌上像武后,连性格方面的淫秽、弄权也酷肖其母。太平公主渐渐长大,在武后弄权上是一位极好的帮手,她自己也是恃宠而骄,为所欲为。她拿的文书无论怎样的不近情理,高宗总是一律签署,连看都不看。于是乎,公主Y荡风流、私授官职、卖官鬻爵,谁也不能奈何。

  武后的长子太子李弘谦谨仁厚,高宗甚爱。李弘进退有止,礼接士大夫,朝野为之瞩目。高宗卧病时,命李弘监国,百官稍觉宽慰。然而,权力欲日旺的武后惟我独尊,决不容任何人违逆旨意,侵害权位,哪怕是自己亲生儿子!太子李弘对武后处置过分的事每每善言进谏,武后渐渐不喜欢。萧淑的两个女儿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幽囚掖庭,近四十岁不嫁。太子李弘得知后,心中不忍,便向高宗请求,嫁出这两位异母姐姐。高宗同意,武后却大为不快。

  高宗病体不支,一旦驾崩,颇得人望的太子自然继承皇位,临御天下。这样,武后只能回到后宫,不能干政。这对于权力欲极旺的武后来说,无异于一死。因此,武后想像杀死她的女儿那样轻松地结束太子的小命,将亲生的太子李弘鸩杀。太子李弘死,立次子雍王李贤为太子。不久,李贤又失欢于武后,废为庶人。武后的第三子李哲被立为太子。

  武后惟己惟大,有怨必报,不讲什么手足亲情。武士矱先娶相里氏,生二子元庆、元爽。又娶杨氏,生三女:长女嫁贺兰越石,早寡,封韩国夫人;次女武则天;三女嫁郭孝慎。杨氏因武后之故,骄宠日盛,徙封荣国夫人。杨氏本是隋朝观德亲王杨雄的侄女、始安恭候杨士达的幼女,也是出自名门。然而,嫁给武士矱为元爽兄弟的继母,情形就大为不同。尤其是武士矱死后,武氏兄弟哪里把杨氏和她的三个女儿放在眼里?受尽欺侮,她们只有忍气吞声,往肚中咽泪。

  武氏平步青云,杨氏扬眉吐气,武家兄弟也一一捞到了高官美职:元庆为宗正少卿、元爽为少府少监、兄子惟良为司马少卿、兄子惟运为淄州刺史。有一天,杨氏置酒宴会武氏兄弟。酒酣耳热,杨氏对惟良说:“若等记畴日事乎?今谓何?”这是要算旧账。惟良不知身处危境,不但不跪伏谢罪,反而说道:“幸以功臣子位朝廷,晚缘戚属进,忧而不荣也。”杨氏大怒,讽武后伪为退位,宜请惟良筹外调,以示无私。

  武氏当然明白外调意味着什么。一幕幕旧仇浮现在眼前,武氏咬牙切齿。很快,惟良出任始州刺史,元庆出任龙州,元爽出任濠州。元爽不久坐事死于振州。元庆知道前途无望,到龙州后忧郁而死。韩国夫人是武后的姐姐,出入禁中,一女国殊,高宗很宠爱。韩国夫人死后,女儿封为魏国夫人,拟以备嫔职,武后不同意。武后妒忌侄女魏国夫人,恰逢封泰山,武惟良、武怀运以岳牧来集,一同从还京师。武后毒杀魏国夫人,转而归罪于惟良、怀运,一举尽杀。魏国夫人死后,其子敏之入弔,高宗哀恸,敏之哭而不答。武后怒冲冲地说:“儿疑我!”于是憎恶敏之,不久,敏之贬死。至此,至亲几乎被杀尽。

  武后对自己的父母则大不相同,母亲杨氏徙、卫二国,咸亨元年死,追封鲁国夫人,谥忠烈。诏文武九品以上百官和五等亲与外命妇赴弔,以王礼葬于咸阳,给班剑、葆仗、鼓吹。天下大旱,武后上表请求避位,百官挽留。武后旋即赠已故的父亲武士矱为太尉兼太子太师、太原郡王;母亲杨氏鲁国忠烈夫人为王妃。

  太子李弘猝死合壁宫时,时人已明白是武后所为。次子雍王李贤立为太子,心中万分忧惧。李贤为了感悟母亲,作了一首黄台瓜辞:

  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犹为可,四摘抱蔓归。

  代唐自立

  武则天为了私欲和权位,不惜四摘抱蔓归。以符骂幻术为武则天所爱的明崇俨被杀,武后怀疑是李贤所为,便使人告李贤好色,又于东宫马坊搜出数百甲胄。高宗想宽赦李贤,武后不同意,说:“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于是废为庶人,旋逼自己的这位次子自杀,立雍州牧英王李哲为太子。

  上元元年,武后进号天后,建议十二事,高宗一一采纳。不久,高宗想下诏,逊位于武后,宰相郝处俊力谏乃止。武后巩固权位的同时又不忘收买人心,即史家所称“外示宽裕,劫人心使归己”。她进奏高宗:“今群臣纳半俸、百姓计口钱,以赡边兵,恐四方妄商虚实,请一罢之。”高宗准许。群臣、百姓自然高兴。

  仪凤三年,群臣、蕃夷长朝后于光顺门。高宗头眩不能视事。侍医张文仲、秦鸣鹤说:“风上逆,砭头血可愈。”武后怒目说:“是可斩,帝体宁刺血处邪?”侍医顿首请命。高宗叹气说:“医议疾,乌有罪?且吾眩不可堪,听为之!”医一再刺,高宗说:“吾目明矣!”武后应声在帘中再拜谢,说:“天赐我师!”身负缯宝赏赐。五年后的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死,太子李哲即位,为唐中宗,武后为皇太后,总揽朝政。

  李哲即位以后,想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中书令裴炎固争。李哲大怒说:“我以天下与韦玄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一个月以后,武太后废中宗李哲,封其为庐陵王。李哲质问:“我何罪?”武太后阴冷地说:“汝欲以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于是,李哲被幽于别所。武太后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睿宗,居别殿,不得干预朝政。武后旋又幽禁李旦及诸子于宫中,不出门庭达十余年。改东都为神州,立武氏七庙。诸武用事,其内侄武承嗣为中书令,总揽朝政。

  这个时候,武太后已经60岁了,但权力稳固,可以为所欲为。武太后对于色情老当益壮,且更为强烈。早在高宗晚年卧病时,盛年的武后便勾上了太医程据,两人长期私通。程据是武后的固定情人。后来,洛阳城中出现了一个装疯卖傻的人,名叫冯小宝。他伟岸淫毒,阳具奇伟,在洛阳城中传开。高祖李渊的女儿千金公主将他迎进府第,有点儿消受不起,便讨好武则天,将他送进后宫。武则天对他十分满意,将他改名薛怀义,剃发为僧,委为白马寺主,自由出入宫禁。

  薛怀义由一介无赖突然间昂首宫中,人人对他侍奉惟谨,完全是武则天的权力和淫欲使然。在薛怀义最得宠期间,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的丈夫薛绍,以父礼事奉薛怀义。武则天的至亲、权倾朝野的武承嗣、武三思也对他毕恭毕敬。薛怀义的马匹由宫中供给,派专人负责。武则天还命薛怀义指挥数万人,建造明堂。明堂建成后,武则天封薛怀义为威卫大将军、梁国公。

  薛怀义如此自得,如此威风,朝中不少人为之垂涎欲滴,也因此知道了武则天旺盛的淫欲,从而明白了又一个讨好武则天的好途径。尚食奉御官柳模,向武则天推荐自己的儿子柳良宾,说他皮肤洁白,美须眉,伟岸壮硕,健壮无比。还有不少人自我推荐,武则天择优召幸。

  武则天喜新厌旧,渐渐对薛怀义爱弛。御医沈南取薛怀义而代之,成为武后的新欢。薛怀义失宠后,满怀怨愤,野性勃发,竟火烧明堂。武则天心中愧疚,但为了寻欢享乐,还是决意除掉薛怀义。于是,武后密诏太平公主,选一些体格健壮的女子,在殿中侍立,等薛怀义一到,便把他绑了。接着,命亲信武攸宁、宗晋卿率壮士将薛怀义击杀,然后用畚车将薛怀义的尸体载还白马寺。

  武则天又广求美男子,恣意淫乐。晚年,武则天宠幸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为张氏兄弟专设机构控鹤府,以张易之为府监,位三品。张易之小名五郎,张昌宗小名六郎,有朝臣赞誉张昌宗“六郎面似莲花”,内史杨再思更加无耻,说:“不然,乃莲花似六郎耳!”

  武则天对于男宠是很苛求的,不仅要求男性壮伟,仪容英俊,还须各方面尽善尽美。唐著名诗人宋之问,当时是一位文学侍从,长得仪表堂堂,出类拔萃,又文采出众,自觉理应为武太后的男宠。可是,武太后一直未曾垂青。宋之问不甘心,写了一首艳诗献给武后。诗的结句如下:

  明河可洁不可亲,愿得乘槎一问津。

  还将织女支机石,更访成都卖卜人。

  武后一笑置之。后来,武后当着众近臣,当面批评宋之问,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自己还不知道,有口臭的毛病。宋之问无地自容。此后,宋之问常常口含鸡舌(香植物),以解其臭。

  武太后色情和权位兼顾,还用酷吏周兴、来俊臣壮其淫威。周兴、来俊臣杀人如麻,用酷刑逼死臣民无数,朝野闻而色变。来俊臣撰《罗织经》,教人如何网罗无辜。其酷刑名目繁多,主要有死猪愁、求破家、突地吼等。废太子李贤幽囚巴州,武后派人逼令自杀。废帝李哲囚于别所,新即位的睿宗李旦惶惶终日,恳请让位于太后。于是,武则天真的即帝位,称圣母神皇,取名则天,后又改名曌,即所谓日月当空,照临天下,自称金轮皇帝,改国号为周。李旦降为太子,改姓武。

  英公李敬业和长安簿骆宾王因罪贬谪扬州。李敬业以匡复庐陵王为号召,兴兵造反。骆宾王作讨武明空檄,远近传播,纷纷响应,从反者达十余万。李敬业犯战略性错误,不直攻洛阳,反而渡江取金陵,结果兵败而死。武后此后广开告密之门。于是,四方告密者蜂拥,遭无辜屠杀者不计其数。唐宗室贵族也屠杀殆尽。

  还政李唐

  武皇帝死后,该由谁来继承皇位?是诸武还是李氏子孙?诸武当然要很好的考虑,因为,一旦李氏临政,诸武势必要被铲灭。于是,诸武联名请求,立武承嗣为太子。武后在亲子和族侄间,究竟将天下交付给谁,一时拿不定主意。武后垂问重臣。丞相狄仁杰说,皇嗣是陛下亲子,陛下临御天下,当传之子孙,岂可以侄为嗣?母子与姑侄孰亲?陛下稍加思量,不难自明。

  于是,坐贬的庐陵王李哲择日被迎回洛阳。庐陵王放逐房州十余年,时时为性命担忧,猛然间召回洛阳,见到母后,心中无限激动,只是跪伏呜咽,泣不成声。李哲回京以后,太子李旦请求让位,于是,李哲立为太子。武则天恐她死以后,唐宗室铲灭武氏,便引诸武和相王李旦、太平公主与太子一同宣誓,告天地于名堂,铭于铁卷,藏于史馆,永相和睦。事实上,这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

  神龙元年,太后81岁,老态龙钟,卧病不起,居迎仙院。宰相张柬之与崔玄建等请太子以兵入诛杀太后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羽林将军李多祚帅兵自玄武门入,斩二张于院左。太后闻变而起。桓彦范进请太后传位。太后怏怏不乐,返回而卧,不再言语。太子李哲即位,复为中宗,恢复唐国号,徙太后于上阳宫。帝率百官时诣观风殿进问起居。废奉宸府(原控鹤府)官,迁东都武氏庙于崇尊庙,更号祟恩,复唐宗庙。诸武王者降爵。武后郁郁而死,遗制称则天大圣皇太后。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