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文明太后

  因祸得福

  冯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县)人,生于长安。祖父冯文通原是北燕国君冯跋的小弟,在冯跋死后继承帝位,父亲冯朗原为北燕的广平公,因母亲王氏被废,于北魏延和元年(432)与胞弟冯邈逃奔辽西,劝说大哥冯崇一起投奔北魏。冯崇被北魏封为辽西王,冯朗后来做上了秦、雍二州刺史,西郡公。

  冯朗在北魏犯了死罪被杀,他的女儿冯氏便随着姑姑冯昭仪来到北魏后宫,相依为命。姑姑冯昭仪是在北魏延和三年(434)由冯文通主动送给北魏世祖表示停战言和的,冯昭仪于是承担了教育她的重担。冯氏天姿聪颖,勤奋好学,几年后,她学到了不少知识,说起话来总是温文尔雅,做起事来总是符合礼仪,加上少女特有的光彩,很快就成了后宫中引人注目的人物。深受太子拓跋浚的钟爱。北魏兴安元年(452),拓跋浚当了皇帝,冯氏被封为贵人,太安二年(456)又被立为皇后,即文明皇后。

  冯氏在皇后的宝座上坐了几年,刚尝到了当皇后的荣耀显贵,可是到了北魏和平六年(465)五月癸卯这天,26岁的拓跋濬不幸病死,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举国沉浸于无限悲痛之中。按照北魏的惯例,国丧三天之后,要把死者生前所用过的衣服器物全部烧毁,文武大臣及中宫都要以嚎啕大哭来表示对死者的哀掉。当宦官举着火把,将堆积如山的衣物点燃时,已哭成泪人的冯皇后扑进烈火之中,可见她对文成帝的爱情之深。待周围的人把她救起时,她已昏迷不醒,被抬回宫中,经御医紧急抢救才保住了生命。几天之后,年仅12岁的太子拓跋弘继承帝位,是为北魏献文帝,冯皇后被尊称为皇太后。

  亲整朝纲

  当时,侍中、车骑大将军乙浑因献文帝年幼可欺,乘机盗用献文帝诏令,肆无忌惮地诛杀异己,建立个人独裁政治,先后把尚书杨保年、平阳公贾爱仁、南阳公张天度、平原王陆丽、司卫监穆多侯全部杀掉。面对政治危机,年幼的献文帝一筹莫展,只好在文明太后面前哭泣。文明太后开始对乙浑疯狂残杀大臣也十分害怕,不敢公开得罪乙浑,只好将他封为丞相,以此求得自己和献文帝的人身安全。但是,乙浑随着自己独裁地位的逐步稳定,野心越来越大,并不满足于自己的实际权力,准备发动政变,夺取帝位。残酷的现实使文明太后认清了乙浑的真实目的,不斗争、不放手一搏就是死路一条。她便丢掉幻想,命令元丕、元贺、牛益得等人率领军队,前往乙浑府将乙浑杀掉。文明太后鉴于紧张局势,宣布临朝听政,全权处理一切政务。不久,文明太后感到事务太多,即使自己再生出三头六臂也无法干完,于是又把中书令高允、中书侍郎高闾和贾秀三人叫到宫中,协助她处理政务。

  一年之后,献文帝的儿子拓跋宏降临人间,给当奶奶的文明太后带来了无比喜悦。文明太后突然宣布还政于献文帝,不再过问任何政事,专心致志地抚养拓跋宏。实际上,权力欲极强的文明太后不是真心实意地把大权交给献文帝,只不过是由前台暂时退到后台,文明太后怕献文帝不完全听她的指挥,便将自己的哥哥冯熙提拔成太傅,随时监督献文帝。

  虎毒食子

  献文帝刚亲政时,有很多事情都不敢做主,事事均向文明太后禀报,得到文明太后的许可后才去做。文明太后对献文帝较为满意和放心,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献文帝对她的专权越来越反感,不仅不听她的话,有时还故意找借口与她闹别扭。皇兴四年(470)十月,献文帝借故把文明太后的面首李奕和李奕的哥哥李敷杀掉。这下可捅了蚂蜂窝。文明太后闻讯后,就如同一头被激怒的狮子,大骂献文帝,扬言不废掉献文帝誓不罢休。

  献文帝遭到痛骂之后,心里很难受。本以为乘自己风华正茂之年,应大干一番事业,留名于青史,可现在受制于太后,任凭自己有天大本事也施展不开,弄不好还要丢掉脑袋,何苦来呢!对黄老之学、佛经义理很感兴趣的献文帝看破了红尘,决定把帝位让出。但献文帝不甘心拱手让太后掌握大权,便很动了一番脑筋:决定将帝位让给叔父拓跋子推,这样就可以限制太后。

  最初,文明太后听说献文帝准备让位,以为是让给太子,心中暗喜,一个5岁的娃娃总比18岁的小伙子更好控制。但她得知献文帝是要让位给拓跋子推,心里又急又恼,怕献文帝的想法变成事实。献文帝于皇兴五年(471)八月的一天,把大臣们召集起来讨论让位事宜。结果使他大失所望,大臣们一致反对将帝位让给拓跋子推,意见是将帝位传给太子拓跋宏。直到这时,文明太后才放下心来,又可以专权了。同年丙午这天,年仅五岁的拓跋宏登上了皇帝宝座。

  一次,文明太后被一场揪人心弦、催人泪下的哭声搅起了恐惧的波澜。文明太后对拓跋宏的哭声听得多了,对他的哭相看得多了,习以为常。但此次哭声却过分凄惨了。身为父亲的献文帝问儿子为什么要哭,拓跋宏说:“对已故亲人的感伤程度太严重了。”文明太后心中不禁一怔,突然想到显祖身上长脓包时,拓跋宏用嘴给他吸脓的往事。文明太后越想越怕:这孩子确实精明过人,小小年纪竟能说出这般话!如此聪明早熟,将来如何驾驭?必制之方能安心。一个冰天雪地的日子,文明太后便把拓跋宏骗到一间屋子里,可怜的小皇帝被文明太后脱得只剩下一件单衣,然后文明太后就狠心地将他锁在里面,三天三夜不给饭吃,企图磨掉他身上的棱角。残酷折磨并没有使拓跋宏向奶奶苦苦求饶,只是使他变得更加聪明,从此沉默寡语。文明太后还不甘心,又准备废掉拓跋宏,让他的弟弟拓跋禧继承帝位,在元丕、穆泰、李冲等重臣的反复劝阻下,才不得不打消了这一念头。从这次事件中,拓跋宏学会了保护自己,躲在书斋里刻苦读书,手不释卷。文明太后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对拓跋宏的戒心渐渐消失了。

  文明太后为能随意摆布小皇帝而很高兴,可当了太上皇的献文帝却不甘寂寞。延兴三年(473)十一月,献文帝南下视察,路过怀州时,薛虎子求见,要求恢复被文明太后罢免的枋头镇将的官职,献文帝当即恢复了他的官职。文明太后虽对此极其恼怒,但她努力克制自己,等待时机。观望了三年后,文明太后认为良机已到。到承明元年(476)初夏,她列出了献文帝的重大活动,第一类是:延兴二年(472)二月,显祖戎装出城,在北郊指挥各位将领反击柔然进攻;同年十一月,他又骑上战马,亲自讨伐柔然,一直打到漠南,把柔然赶出几千里外。次年十月,显祖一度打算南征刘宋;第二类是:延兴四年(474)二月,献文帝南下视察,次年十月,又在北郊举行阅兵仪式。文明太后认为反击柔然、南下视察,对提高国威很有利,可也抬高了献文帝本人的身价;再说,他常指挥军队,不是成心要操纵军权吗?一旦让他操纵了军权,自己的后果将不堪设想。第三类是:延兴二年(472),颁布诏令,让工商杂伎全部务农,禁止滥杀牲畜,保护农业生产,还严格考核官吏,明确指出:对那些克己奉公、廉洁公正的牧守可以长期任用,对那些成绩显著的官员晋升一级,对那些贪婪残暴、榨取民脂民膏的官员严惩不贷。第四类是:延兴四年六月,再次命令:处理一切案件都应按法律程序办事,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条文为准绳,用刑应当慎重,尤其用重刑更要慎之又慎。文明太后想,这是献文帝在收买人心,如果任其继续活动,献文帝极有可能东山再起。经过这样的分析,文明太后心中产生了一种被押赴刑场的感觉,她绞尽脑汁,策划对付献文帝的计策。最后,文明太后决心铲除后患,杀掉献文帝。六月辛未这天,文明太后派心腹害死了献文帝,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因此,后世的史家只能对此事作出如下推测:将他毒死;在禁中埋伏壮士,乘他朝拜之机将他暗杀。

  献文帝的死,引起了很多人对冯太后的不满。兰台御史张求见冯太后杀戮无辜,对献文帝的死因产生了怀疑,便联络献文帝生前的亲信,及京城中忠于献文帝的将士,策划一场政变,废掉文明太后,并杀之。他们商议乘天宫寺一年一度的大法会,设下埋伏,乘文明太后进香拜佛之机,将她囚禁,命她归政于孝文帝。但事情很快败露了,文明太后派人拘捕了张求诸人,并杀死与此案有牵连的几千人。为稳定政局,文明太后再次临朝听政。

  大权独揽

  文明太后诡秘地毒死了献文帝后,虽暂时解除了对她权势的威胁,但她的神经并没有松弛下来,再次临朝听政激起了她独揽大权、镇压政敌的欲望。文明太后将政敌分为两类:一类是献文帝的同党,另一类是孝文帝母亲一家的势力。文明太后权衡了这两方面势力对自己的威胁程度,决定先拿献文帝的同党开刀。

  献文帝派的代表人物是侍中、镇南大将军李訢。文明太后对李訢心中也有几分怯意。她深知李曾负责过选举工作,有一定的士人基础,对他的处理稍不谨慎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惹出麻烦。

  然而,机会来了。正当文明太后一筹莫展时,宦官赵黑、卢奴令范标帮了她大忙。赵黑在与李訢共同负责选部时,曾被李排挤,由尚书降为一个看门的门夫。赵黑随时准备报仇,献文帝死了,赵黑认为机会来了。他向文明太后哭诉李訢的专权罪行,并愿为太后干掉李效犬马之力。范标是个两面派人物,与李訢原是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自然掌握了李的不少材料。范标揣摸文明太后准备收拾李訢,便主动向文明太后诬陷李企图外逃。太后明知范标的话是迎合她的心意胡编乱造出来的不实之辞,但也如获至宝,将范标夸奖一番,并一再威胁他不准改口,然后马上派人到徐州通知李訢速回京师。

  太和元年(477)十月的一天,文明太后将李訢召进宫,逼他交代所谓企图外逃的罪行。李訢被太后的话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承认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文明太后没容李訢辩解几句,就向宦官使了个眼色,范标就被宦官引到太后跟前。范标向太后行过礼,将背得滚瓜烂熟的所谓证词复述了一遍。这个意外的证词如同五雷轰顶,把李訢气得晕头转向,他没想到自己推心置腹的朋友出卖了自己!李訢瞪大眼睛,气愤地说:“既然你都诬陷我,我还有什么好说的呢!”然后将一口浓痰吐到了范标的脸上,悲伤地说:“都怪我认错了人,悔之晚矣!”

  文明太后见范标很尴尬,便朝他挥挥手,示意他暂时退出殿堂,然后问李訢还有什么需要交代,李訢扬了一下头,没有表示。文明太后一声令下,卫兵手脚十分麻利地将他捆绑了起来,拖出殿堂。几天后,文明太后又下令:立即处决李訢和他的两个儿子李和、李令度。几天之后,文明太后又把与李訢关系不错的许多人一同杀掉。

  消灭了献文帝的同党后,文明太后把斗争矛头指向了拓跋宏母亲李氏一家。

  拓跋宏生母李氏是南郡王李惠的长女,18岁那年被选入东宫,献文帝即位后被封为贵人,天安二年(467)生下皇子拓跋宏。两年之后,在拓跋宏被议定立为太子后,文明太后带着痛苦的表情对李夫人说:“孩子,你也知道,我们老祖宗为了避免中原王朝母后干政和外戚专权的祸害,早在代北的时候就立下了一条规矩,凡是后宫生下的皇子如果被立为太子,他的亲生母亲就要被赐死。我知道你还年轻,很爱孩子,但老祖宗的规矩不能更改啊!”李夫人无法抗拒这条极其残忍的规矩,只好含恨结束年轻的生命。但李夫人的父亲李惠和李惠的弟弟李初、李乐,李惠的堂弟李凤以及李夫人的几个兄弟,在拓跋宏继承帝位后,很有势力,时刻准备操纵拓跋宏。李惠本人就很有作为,在任秦州、益州、雍州、青州刺史时政绩不错,断案如神,很受官员和百姓的尊敬和爱戴。李惠的存在,对文明太后是极大的威胁。文明太后也深知处理外戚要有合情合理的借口,要给他们定一个大臣们能够理解的罪名。一天,文明太后从一位回朝的大将那里得到了启发,决定诬陷李惠准备外逃刘宋王朝,给他定下叛国罪名。有了这个罪名,就会让他掉了脑袋。太和二年(478)十二月癸巳这天,文明太后以叛国罪名将李惠一家送上了断头台。

  广蓄面首

  按说,文明太后在清除了异己之后,应精神振奋,心情舒畅,可她仍感到忧郁寡欢,无精打采。她年轻守寡,正是青春年华的大好时光,文成帝去世时她才24岁。她想永远操纵大权,也想满足生理需要,于是开始为自己寻找面首。

  她首先找到的是王叡。王叡字洛诚,自称太原晋阳人,祖先在西晋八王之乱时迁到姑臧(今甘肃武威)。父亲王桥,通晓天文历法,在北魏平定凉州后到了平城。王叡从小跟父亲学习算命占卜,被当时还是太子的恭宗发现,提拔为太卜中散。文明太后再次临朝听政后,见王叡身材魁伟、仪表堂堂,便以找他算卦为名,把他召进后宫,使他落入圈套,成为自己的面首。从此以后,文明太后按时和他同床共枕,寻欢作乐。文明太后对王叡是很优厚的,先他升为给事中,又提拔他为吏部尚书,赐爵太原公,允许他参议国家军政大事。太和四年(480),又把他提升为中书令、镇东大将军,封爵中山王。王叡的两个女儿出嫁时,均按照公主、王女的礼仪,接受大臣们的恭贺。文明太后把王叡的女儿当作自己的女儿看待,亲自到太华殿接见她们。当她们出嫁时,文明太后亲自送她们到半路。这种场面惊动了平城的千家万户,被人们称为天子、太后出嫁女儿。王叡对太后感恩不尽,愿为她赴汤蹈火,献出微薄之躯。为掩人耳目,文明太后总是在和王叡进行一番男悦女欢之后,开出一张物品清单,在夜深人静时命宦官悄悄地把物品拉到王叡家中。就这样,文明太后很快就让王叡当上了大富翁。

  李冲是文明太后的另一个面首和私党。李冲字思顺,敦煌公李宝的儿子。李冲与王叡的阳刚恰好相反,他是一个深沉而又工于心计的书生。文明太后为了对他带来的温情、慰藉和欢乐表示感谢,一个月之内就对他赏赐了几千万,使家境贫寒的李冲在短时间内也成了一位富翁。不过,李冲并不是一个贪财人,他把这些财物大多送给了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有时还分一些给乡村的贫民百姓。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文明太后和王叡、李冲的风流事再隐秘,也还是传到大臣们的耳中,宦官给他们送东西时的行踪再诡秘,也会让人知道。文明太后怕的是德高望重的元丕和游明根等人对她的行为说长道短。为了堵住他们的嘴,在给王叡、李冲财物时,也少不了给元丕和游明根一份;给王叡建造一座豪华的住宅时,也没忘了给元丕建造一座。新宅落成时,她还率领文武大臣前去剪彩,并暗中塞给元丕一颗金印。为了皆大欢喜,文明太后提笔撰写了一首《劝戒歌辞》送给大臣。在大臣们的一片喝采声中,她感情冲动地说:“臣哉邻哉,邻哉臣哉;君臣和睦,天下太平。”“君臣和睦”实际上是要求大臣们团结在她的周围。

  文明太后在与面首打得火热的同时,又在宦官当中培植自己的心腹,发展自己的私党。于是她便把在宦宫中精心选择的赵黑、剧鹏、李丰、张祐、王遇、抱嶷、蔡承祖、李坚等人作为她的私党。

  文明太后有了关心和保护她的面首,又有了效忠于她的宦官心腹,还有听她摆布的小皇帝,她当然无所顾忌,一手遮天。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政权的稳固,文明太后很有自知之明,她明白早晚有一天,她也会像普通人一样离开人世,于是,她时常考虑为自己选择一块比较中意的地盘作为自己的阴宅。一日,文明太后游性大发,在文武大臣的簇拥下到了方山。她站在山顶,略带感伤地对大家说;“我死以后,你们把我安葬在这里就行了。”聪明的小皇帝拓跋宏一回到平城就下令为她在方山建造陵墓,在陵墓的南部建永固石室。太和五年(481)开始动工,太和八年(484)全部竣工。

  文明太后知道,在她离世以后,冯家的显贵地位必然跌落。文明太后焦虑之中想出了一条妙计:把侄女召进后宫,在适当时机立为皇后,继续保持冯家的权贵地位和冯氏政权的连续性。可是她的两个侄女很令她失望,其中一个入宫不久就染病死亡,另一个也因身体欠佳,只好皈依佛门。不过,文明太后的心血没有白费。她死后,她的另一个侄女和当尼姑的侄女都先后当了皇后。遗憾的是,她们都没有像她那样时刻为冯家着想,更没有她那般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结果姊妹之间发生内讧,自取灭亡。

  改革政治

  鲜卑族入主中原后,本身带有许多落后的习俗和制度。文明太后作为一个汉族女子,虽进了北魏后宫,对那些落后的制度是看不惯的。然而,在没有实权的情况下,她也无可奈何。当她毒死献文帝,再次临朝后,就萌发了一种变革的念头。承明元年(476),她先作了一次尝试。这年二月,有关方面的官员要求对管理太庙内献文帝神主的执事官赐给爵位。按照先例,这些官员的要求合情合理,可文明太后却板起面孔对他们说:“今后讨论任何事情都应依照‘古典正言’,不准遵循什么先例!”大臣们听后无言以对。这次尝试的成功,令她充满信心,开始精心设计全面改革方案。

  北魏几乎各级官吏都截留国家赋税,中饱私囊,有的竟和商贾互相勾结,利用征收租调之机,向老百姓百般勒索,大发不义之财。文明太后临朝听政后,对这些现象了如指掌。按汉制来说,对做官的应该发给俸禄,可北魏初期百官都没有俸禄。这些问题在战争频繁的北魏初期较容易解决,战争结束后按功劳大小和品爵高低分配战利品就能基本满足他们的要求。但是,到太延五年(439)拓跋焘统一北方,战争日益减少,靠掠夺很难满足需要了,而大部分官员便大肆贪污公物,血腥榨取民脂民膏,致使民不聊生,怨声载道。文明太后觉得最好的办法是给百官一定的俸禄,如果他们有了俸禄,一般就不会再贪污了,也不会变换手法向百姓勒索了。文明太后还认为,对那些贪婪成性、恶习不改的人,必须严惩;只有严惩,才能保证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于是便在太和八年(484)开始实行班禄,给了俸禄后,如果再有贪赃枉法者,只要够了一匹就要处死。条例颁布后,文明太后对四十多位利欲熏心以身试法的官员判处了死刑。拔跋宏也积极配合奶奶的行动,亲自审问大贪污犯秦益二州刺史李洪之。

  文明太后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看到了北魏另一些严峻问题。当时,豪强兼并了山林沼泽,而贫民百姓无地可耕,致使大量土地得不到开发和利用,豪强地主则成了与国家争夺劳动力的强大势力和武装反抗中央的独立王国。在这种情况下,北魏经常出现贫民百姓因争夺土地而发生争斗和无法维持生计而武装暴动的反抗事件。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文明太后认为只有推行均田制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只有建立三长制才能保证均田制的顺利推行。这时,由李冲出谋划策,提出了改变“宗主督护”制度建立“三长制”的具体方案。“三长制”建立后,国家可以有组织地搜刮隐漏户口,扩大编户齐民,顺利推行均田制。随着“三长制”的建立,地方隐漏户口被查出,文明太后又全面推行均田制。文明太后考虑到当时普遍实行休耕法,有的需要两年或三年轮种,因而授田数量相应增加一倍或两倍。文明太后把这部分土地叫做倍田。受田的良民到了不能劳动或者死亡时,要把土地交还给国家,如果失去奴婢和牛也要交还其所受土地。奴婢也可以按规定得到如数桑田。这些桑田必须在三年之内种完,如果到期种不完,国家则要索回。土地不足之处,桑田包括在倍田数中。所有的桑田都是“世业田”,可以世代相传,不必交还国家,不够规定数额的可以买够规定数额,超过规定数额的可以卖掉超额的那部分。对那些伤残老少寡妇需要照顾,11岁以上和癃者授给一半土地,70岁以上的老人不必交还所授土地,没有改嫁的寡妇不仅授给妇田,而且还免征课税。她还根据全国人口密度不一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狭乡”和“宽乡”的具体政策。文明太后进一步考虑到,罪犯和绝户人家的土地先收为公田,将来作为授受之用,然后按照宗法统或者送给他们的亲人,或者借给他们的亲人。增加了人口后,按照先贫后富的原则授给他们土地。各级官吏是文明太后统治全国的大小支柱,太后当然不会亏待他们,规定按官职高低分给公田:刺史15顷,太守10顷,治中、别驾各8顷,县令、郡丞各6顷。官田不得买卖,否则将依法惩处。

  惩治贪官

  自从临朝听政以来,文明太后对宗室子弟严格要求,太和九年(485),她将拓跋宏的弟弟拔跋禧封为咸阳王、拓跋斡封为河南王、拓跋羽封为文陵王、拓跋雍封为颍川王、拓跋勰封为始平王、拔跋详封为北海王,下令建立学馆,给他们提供系统学习的环境。文明太后还把她亲自撰写的从各个方面为北魏宗室子弟制定做人处事准则的三百多章(劝戒歌)分发给他们,让他们反复学习,自觉遵守。

  作为太后孙子辈的诸王一般能够接受她的思想,遵照她的教导,可作为与她同辈的诸王就不同了。怀朔镇将汝阴王拓跋天赐和长安镇将雍州刺史南安惠王拓跋桢都是文明太后丈夫文成皇帝的弟兄,在文明太后临朝听政时掌握一定权力。他们以老资格自居,对文明太后的话置若罔闻,贪赃枉法。文明太后对他们毫不客气,于太和十三年(489)把他们捉拿归案。有些大臣到太后面前为二王说情。文明太后厉声问道:“依你们之见,我是赦免二王毁掉国家的法律,还是大义灭亲维护法律的尊严呢?”大臣们跪到地下,异口同声地说:“二王是景穆皇帝的儿子,无论如何也应赦免。”文明太后摇摇头,宣布休会。

  大臣们退出皇信堂后,文明太后陷入了极其矛盾之中。她想到统治北魏皇帝需要这些文武大臣们的鼎力相助,不可轻易得罪,而如不严惩二王,必然滋长腐败势力,引起下层的普遍不满,给社会增加不稳因素。次日清晨,文明太后决定采取折衷方法,既照顾宗室和大臣的情绪,又教训二王,便通过孝文帝颁布了一份诏书:“二王虽然犯下了十恶不赦的罪行,但太皇太后念他们是高宗的兄弟,况且南安王又是远近闻名的孝子,免他们一死,只罢免他们的官爵,禁锢终生。”过了几天,文明太后了解到中散闾文祖在到长安调查南安王犯罪事实时,曾接受南安王的贿赂,为他掩盖罪行,便对大臣们气愤地说:“闾文祖以前经常自吹如何清廉,没想到他竟敢做这种知法犯法的勾当。由此看来,知人知面难知心啊!”说完,下令立即罢免闾文祖。

  文明太后对二王都如此严惩,对其他贪官污吏就更不手软了。太和三年(479),她得知秦州刺史尉洛侯、雍州刺史宜都王目辰和长安镇将陈提等人贪污不法时,立即派人调查他们的罪行。在基本弄清他们的犯罪事实后,下令处决洛侯、目辰,发配陈提,然后通过孝文帝将一千多名只对小贪污犯吹毛求疵而对大贪污犯不管不闻的侯官全部撤换。此后,不少贪官污吏被迫收敛起他们的罪恶手脚。

  文明太后幼年时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亲眼看到平民百姓的生活是多么凄苦。在她临朝听政后,了解到平民百姓是那么地纯朴,只要谁同情他们,那怕仅说上几句同情的话,他们就对谁感恩戴德,顶礼膜拜。由此,文明太后经常给贫民百姓一些实惠,对他们不同程度地表示同情。在均田过程中,她特意对老、少、残疾人、没有改嫁的寡妇作了颇有人情味政策优惠。十一年(487)从春到夏,整个北魏统治的地方,种植物大都枯死,又发生了瘟疫,夏种无法进行,颗粒无收,庶民活活饿死。文明太后立即召集内外大臣献计献策。太和三年七月己丑,文明太后命令有关单位派专人编造户籍,分配去留名额,并通知各地三长,对前去就食的人一律赡养。同年不久,又停止制作绵绸绫罗,还把御府中十分之八的衣服珍宝、太官杂器、太仆乘具、内库弓箭刀钤以及一大半的外府衣物、缯布、丝纺分发给百司、工商皂隶、六镇戍兵和兴棍、寡妇、孤儿、孤独老人、贫民和残疾人。文明太后的一系列举措收到了效果。

  文明太后发现,长期生活在她身边的内侍人员对她谨小慎微,胆战心惊。她明白,这些人之所以怕她,全是她平时对他们言辞过于严厉的缘故。文明太后以为,自己并没捞到什么好处,他们内心的牢骚也是很大的,只是不敢公开发作而已。如果再让他们整天提心吊胆,长此以往或许会让人利用,其后果也是不堪设想的。不如对他们和颜悦色,既可以显示自己大度,又可以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忠实走狗。此后,文明太后在她的内侍人员面前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

  太和十四年(490),文明太后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病床上,文明太后对一直守侯在她身边的孝文帝说:“生前我始终为国家为百姓着想,没做任何愧心事,死后也要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所以,我的丧事务必从俭办理。”同年九月,文明太后告离人间,时年49岁,谥号文明太皇太后。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