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节 以德兼以武,桓公始称霸

  管仲深知,想使齐国称霸于天下,外交策略是非常重要的。况且齐桓公在这方面已有深刻的教训,这就是齐桓公不听管仲的劝告所造成的连续两次伐鲁的失败。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前684)春,因为去年鲁国伐齐纳公子纠,齐桓公急于出这口气,打算对鲁国进行报复。事前他征求管仲的意见。管仲说:“不可。身为国君,不应勤于用兵,不应记恨一时之辱,否则将会危及国家的安全。”齐桓公不听,于是出兵伐鲁。鲁国以平民曹刿(音guì)为将军,曹刿提出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作战理论,趁着齐国士兵精疲力竭之时突然发动猛烈攻击,结果齐军在长勺(鲁地,在今山东莱芜市东北)被鲁军打得大败。同年夏,因为鲁国侵宋,齐桓公不服,又联合宋国打鲁国。结果鲁国听从大夫公子偃的建议先在乘丘(鲁地,在今山东兖州县附近)击败宋军,造成对齐军不利的形势,迫使齐桓公不战而退了。这两次挫折,使齐桓公有所反省。管仲是个重视礼仪的人,他提出“四维(礼、义、廉、耻)张则君令行”,相反,四维不张,国家就会灭亡。因此管仲又向桓公进献了一套亲四邻,广结交,以德服天下的外交策略。

  管仲对齐桓公说:“图霸业不致力于德,而致力于兵,必然会给齐国造成危险和灾难。现在外交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使邻国都能亲信齐目。”桓公问:“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管仲说:“重新审查齐国的疆界,把侵占邻国的土地都还给他们,明确地标出与邻国的边界,并且决不因此而索求或接受邻国的财物。相反,我们应该准备好丰厚的礼物,派使者去聘问诸侯国,这样就可以安定四邻,使邻国亲信我们了。”齐桓公采纳了管仲的意见,返还原来齐国所侵占的鲁国棠、潜二邑,卫国的台、原、姑、漆里四邑,燕国的柴犬、吠狗二邑。

  管仲不仅任人唯贤,而且知人善任。他建议齐桓公选派使者常驻诸侯国以交好。如派遣见闻广博、好学又谦逊的公子举驻守以注重礼仪而闻名的鲁国,派遣为人机灵的卫国公子开方驻守卫国,派遣廉洁但善于辞令的曹孙宿驻守楚国,另外还派遣商荣驻宋,郾尚驻燕,审友驻晋。

  管仲还建议齐桓公在与诸侯国的交往中,采取“轻其币而重其礼”的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如果有诸侯国派使者来访,用弱马或犬羊做礼物,齐国一定用良马相酬报;如果诸侯的使者用布帛或鹿皮做礼物,齐国一定用纹锦或虎豹皮相酬报。有些小国、穷国的使者,还常常空囊而来,满载而归。这种做法,使齐国深得许多诸侯国,特别是小国的尊敬和信任。

  管仲还主张积极发展与诸侯国的经济交往,将齐国的鱼、盐销往内地各诸侯国,同时允许各诸侯国的商人到齐国经商:开放关卡,实行“关市讥而不征”的政策,即对各国来齐国经商的人,只检杏察是否有非法行为,而不征收关税和市场税。这些做法,既促进了齐国的经济发展,又有利于内地诸侯国,因此各国都赞扬齐国宽厚,愿意同齐国交往。这样,经济上的开放,又迎得了政治上的信任,提高了齐国的声誉和威望。

  对一些小国,管仲采取以计谋智取,而不以武力强夺,避免齐国失德于天下。齐桓公曾想征服小国鲁梁,向管仲问计。管仲说:“鲁梁人擅长织绨,您带头穿上用绨做的衣服,并让您身边的人都穿上这种衣服,然后齐国人就会因您的爱好而喜欢穿绨。另外您要下令禁止齐国的人民织绨,这样齐国必然会依赖鲁梁的绨。那么,鲁梁人就会忙于织绨而无暇顾及农业生产了。”齐桓公答应之后,又听从管仲的建议专门穿着绨制的衣服到更接近鲁梁的泰山之南转悠了十天。管仲也告诉鲁梁的商人说:“你为我运来千匹的绨,我就给你三百斤黄金,如果能运来一万匹,我就给你三千斤黄金。”鲁梁国君看到这样不用向人民征税,国家的财用也可以充足,就下令全国的人民开始织绨。过了一段时间,管仲对齐桓公说:“我们可以攻下鲁梁了。”桓公问为什么,管仲说:“您现在要改穿帛制的衣服,并禁止齐国所有的人穿绨,然后下令关闭我们的城门,以断绝与鲁梁的商业流通。”桓公照着管仲的话去做了。过了几个月,管仲派人到鲁梁去,发现鲁梁城中道路拥挤,行人只能缓步而行,人们都因为没有粮食吃而饿得面黄肌瘦,连抬脚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更别提缴纳赋税了。鲁梁国君急忙下令让全国人民停止织绨,开始种粮,但因错过了农时而一无所获。鲁梁的粮食一行卖到百钱,但齐国的粮食才卖十钱!因此鲁梁有十分之六的人都归附到了齐国,而三年之后,鲁梁的国君也归顺齐国了。

  管仲用了上述同样的方法,使得盛产紫色颜料的莱罔和莒国也归附了齐国。

  管仲在为齐桓公制定以德服天下的外交策略的同时,也清醒地看到,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现实的利害冲突所造成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足异常激烈而又错综复杂的。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也因此而呈现出反复无常的势态:今日友好,明日又反目;今日是盟友,明日又成仇敌。而强凌弱,大欺小,尚权诈,轻信义,更是普遍现象。因此管仲认为,齐国处在这样一种时代环境中,要想称霸诸侯,光靠德义,“钧(均)之以爱,致之以利,结之以信”,还是不够的,还必须“示之以武”。管仲为齐桓公建立三军,目的也正在此。所以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历史,同时也就是一部武力征伐史。

  前面说过,周庄王十三年(前684)齐桓公曾两次伐鲁失利,但到这年冬天,齐国经过一番整顿治理,国力恢复之后,又开始对外用兵。不过这次用兵的目标不是鲁国而是谭国(齐国西北边的一个小国,在今山东章丘县西)。因为齐桓公当年出奔莒国时,曾路经谭国,谭君对他很不礼貌。齐桓公回国即位后,诸侯国都来庆贺,谭国又不来。小小的谭国居然敢对齐国如此不恭,何以服天下!所以管仲与齐桓公策划了这次军事行动,把谭国灭了,潭君逃亡到莒国去了。但据说齐桓公“伐谭而不有”,即只是征服它,并不贪其地而占有它,这就达到了使许多小国对齐国“信其仁而畏其武”的目的。这大概是管仲“示之以武”的策略的一个典型范例吧。

  齐桓公即位的第四年(前682),宋国发生争夺君位的内乱。原因在于公元前684年齐和宋联合攻鲁,但是宋国首先遭到突袭,大将南宫长万被俘,在宋国的请求下南宫长万才得以回国。一次,宋闵公与南宫长万打猎时,闵公的言辞激怒了南宫长万,长万在第二年杀死了宋闵公,另立宋闵公的叔伯兄弟公子游为国君。但宋人不服,杀了公子游,立闵公的亲弟弟公子御说为国君,这就是宋桓公。公子御说虽已即位,但是地位很不稳固,一直也没有得到诸侯的承认,随时都有被推翻的危险。恰在此时,周庄王驾崩,周僖王登位。于是,管仲建议齐桓公派隰朋到周朝去,一方面是恭贺周僖王登基,另一方面则是请周天子下旨,以齐国为主,大会诸侯,将宋桓公的君位安定下来,以此作为齐国称霸的契机。公元前681年春,齐桓公邀集宋、陈、蔡、邾等国在北杏(齐地,在今山东东阿县北)会盟,平定了宋国的内乱。这次会盟还征召了一个叫遂的小国(在今山东肥城县南),但遂不知什么原因没有到会。同年夏,齐桓公便借诸侯的兵把遂灭了,并且派兵到遂国去驻守。齐国灭遂。其实是杀鸡给猴看,目的在给鲁国一点厉害瞧瞧。因为遂是鲁的北边邻国,齐灭遂。就直接威胁到鲁。当时鲁国在齐国的邻圈中是最强的,义曾两次打败齐国,对齐国从来不太服气,因此鲁国是当时齐国通向霸主道路的主要障碍。但由于齐桓公在管仲的策划下一一方面努力与鲁修好,返还以前所侵占的鲁国的土地,与鲁国关系有所改善;现在义通过灭遂示之以武,给予一定的军事压力;加上鲁国看到许多诸侯国都归附了齐国,感到寡不敌众,所以齐灭谭后,鲁国也就主动与齐修好。

  齐桓公五年(前681),齐桓公与鲁庄公在柯地盟会。将盟之际,曹刿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说:“马上退还侵占我们鲁国的土地!”齐桓公当时迫于无奈答应退还,曹刿扔下匕首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双方订立了盟约。桓公回来后想背弃盟约并想杀死曹刿,管仲进谏说:“如果被劫持时答应了别人的要求,然后义背弃诺言并杀掉了别人人,这只是自己的一时快意而已,却丧失了诸侯对齐国的信任,也就失去了天下人对您的支持,不能这样做。”于是齐桓公把曹刿三次战败所丢失的全部土地都还给了鲁中国。诸侯听说这件事情后,都认为齐国守信而愿意归附齐国。这是齐桓公实现霸业的关键一步,也是管仲以德兼以武的策略的一次重大胜利。

  周僖王二年(前680),郑国的国君为了巩固自己在国内的统治地位,也主动与齐交好,以结为自已的外援。于是齐桓公于同年冬邀集宋、卫、郑三国在鄄(音juān,—卫地,在今山东鄄城县西北)会盟,周天子也派单伯参加了这次盟会。第二年,即齐桓公即位的第七年(前679),齐、宋、陈、卫、郑五闫又在鄄地重新会盟了一次,在这次盟会上齐桓公订立了“田租百取五,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母(毋)乏耕织之器”的盟约,这显然是齐桓公为了齐国工商业的发展所制定的低关税政策,各国都不太同意这个约定,但是出于对齐国的畏惧,也只好同意。正是在这次盟会上,齐桓公开始登上了霸主的宝座。同年夏,鲁庄公夫人哀姜也到齐国结好。到这时可以说,黄河下游的鲁、郑、宋、卫四大国都已顺服齐国了。

  齐桓公称霸,说明管仲所制定的内政和外交策略,都获得了巨大成功。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