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雄文一篇谏“逐客”

  秦王嬴政对吕不韦的愤恨,一是政治路线的不同,他们分别选择的是用严刑酷法和仁政德义来治国,这导致二人形同陌路。但更为关键的还是权力之争,新崛起(可能已经隐忍多年)的秦王要专权独断,吕不韦也不会轻易放弃权力,两人只能拼杀到底,为了自己的利就必然对别人要有所害,其他亲情在权力和利害面前也是可以弃如敝屣的。结果秦王嬴政取得了胜利,秦国政坛实现了新陈代谢。李斯原是吕不韦门下的舍人,吕不韦对他有知遇和提携之恩,并且李斯长期在丞相手下工作,两人的私人关系应该不错,所以吕不韦的葬礼上绝对少不了李斯的身影。现在逐客令一下,那些宗室贵族又趁机煽风点火,逐客的范围逐渐扩大,变成对所有的东方人一刀切,统统要离开秦国。来自楚国的李斯也不得不打点行装。但他很清楚,秦国这种褊狭短见的举动,不仅对他本人,尤其是对秦国的发展前途极其有害。于是李斯就在被驱逐的途中上书秦王,力陈“逐客”之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谏逐客书》,曾被后代的《文选》、《古文观止》等书收为典范之文。

  李斯在上书中指出:“我听说秦国要赶走所有异国之客,这是错误的决定!”接着他从秦国的发展史谈起,历数异国人对秦国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春秋时代的秦穆公,是强秦的奠基之君,他重视求取人才,从西戎迎来由余,从宛地(今河南南阳市)得到百里奚,从宋国招来蹇叔,从晋国选用丕豹和公孙支。穆公重用这五人,兼并大小国家二十个,称霸西戎,而这五人却都不是秦国人。战国中期的秦孝公,任用卫国人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移风易俗,人门繁盛,兵强国富,百姓乐于为国家所用。秦国威望大大提高,诸侯无不亲服,征楚击魏,扩地千里,至今秦国仍承用其制度,称雄于诸侯国。接着秦惠文王用魏国人张仪的计略,向东拔取三川(战国郡名,治今河南洛阳市东北,因此地有黄河、洛河、伊水之会而得名)之地,向西吞并巴蜀(巴郡和蜀郡的统称,包括今重庆市、四川省全境)之国,向北收复上郡(治今陕西榆林县东南)十五县,向南由楚国手中取得汉中(战国郡名,治今陕西汉中市东)之地六百里。张仪任相期间,秦国包抄九夷(泛指多种东夷族群),控制楚圈的首都郢(今湖北荆州市江陵县北)和重地鄢(今湖北宜城县),向东据有著名的险要之处成皋(令河南荥阳汜水镇西,一面临黄河,一面在山顶筑军事要塞),迫使别国割让肥沃膏腴之地给秦国;他又纵横捭阖,拆散了六国的反秦“合纵”之盟,使他们一个个恭敬地奉事秦国。张仪的种种功绩使秦国至今受益。到了秦昭王时,又用魏国人范雎。范雎高瞻远瞩,以计去除秦国王庭上专权的外戚亲贵大臣魏冉,驱逐了华阳君,加强了王室,削弱了私门。范雎提出的“远交近攻”之策,不断蚕食各诸侯国,奠定了秦国帝业的基础。上述四位秦国国君,都是靠任用客卿而为秦国的发展建立了功勋。由此看来,异国之来客,实在无负于秦国!假如这四位君主,也像今天这样拒绝外客而不纳,疏远才能之士而不用,那么就等于让秦国没有今天的富足实利,让秦国没有今天的强大威名了!

  李斯又说:“今天秦王到处去搜罗昆山(今新疆和田东北四百里的昆岗以出产玉石著名)之玉和随和之宝(昔日随侯路遇灵蛇口衔径寸之明珠,绝白而有光,因献随侯,号称随珠;楚国卞和得美玉治成玉璧,号称和氏璧)。秦王的身上悬垂着昂贵的明月之珠,佩带着价值连城的太阿之剑(传说楚王召欧冶子干将做钢剑三把,一为干将,二为莫邪,三为太阿),乘驾北狄引进纤离、蒲稍之类的骏马,建树起用鲜艳的风羽制成的大旗,旗帜的旁边是用灵异的鼍(音tuó)龙(即今天珍稀的扬子鳄)之皮蒙起的令鼓。这些多种多类的珍宝,没有一样是秦国所产出的,但是陛下却非常喜欢它们,甚至一刻也离不了它们,这又是为什么呢?假如一定是秦国所生出的物品才可以在秦国容身,那么夜光之玉璧就不应该作为装饰品摆设在朝堂,犀牛角和象牙做成的工艺品也不应该作为王公贵族的完好之物放在身边,郑国和卫国的美女不能再充斥后宫,骏马良骑如駃骁之类再也不会塞满秦王的外厩,江南所出产的铜和锡、西蜀所出产的丹砂和诸种红色青色的颜料也不能被秦国所利用。假如装饰后宫、充当陈列物品让人们能够开心意、悦耳目的东西都一定要出于秦国才可以的话,那么韩国宛(今河南南阳)地所产之珠做成的簪珥和齐国阿(今山东东阿)所产之锦缟制成的衣物就不会再出现在秦国,而高雅多艺、姿容优美、歌舞妙曼的赵国女伎也不会再站立在秦王身边。那么,就只能剩下敲瓦击缶、弹吹筝芋等简单乐器,并伴之以手击脚踏、大声呼叫的乐歌,这样一些所谓真正的‘秦声’了。郑国和卫国的桑问濮上之声,以及古典的韶乐、大武,本都是别国的音乐舞蹈,现今秦国为什么抛弃那种敲瓦击缶的传统,而采用郑卫的舞音呢?为什么不弹吹筝芋而取韶乐、大武呢?这还不是后者更能让人精神愉悦、更适合于美的观瞻吗?对声色珠玉等玩好之类,陛下并不因其非秦所产而摈弃,为什么偏偏对士人就‘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呢?这样做,只能说明秦王重声色珠玉而轻视人才,这决不是想要‘跨海内、制诸侯’的君主所应采取的态度!”

  最后,李斯正面陈述自己的论点。他指出:地广者粮多,国大者人众,兵强者士勇。泰山再大也不抛弃细小的土壤,所以能成就其宏大;河海再深也不拒绝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其深远;成就天下王业的圣人,绝对不会不接纳众多的普通人,所以才能使其仁德光耀千古,为万人敬仰。要建帝业的君主,就必须要有泰山和河海一样的博大胸襟。地不论四方,民不论本国异圜,都必须广为容纳,这样他才能长久拥有最多最好的资源,天帝鬼神都会为他降福,这就是过去的五帝三王(五帝是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和虞舜,三王是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武王)之所以无敌于天下的原因呀。而秦国今天抛弃黔首,无异于给我们的敌国以资助;秦国今天逐出宾客,无异于给周围的诸侯供给人才。由此使得天下的士人退出关中,像裹足一样再也不敢向西进入秦国,这不正是给敌寇送上兵器,给强盗献上粮草,帮敌人的大忙吗!把天下的智谋之士推给敌国,使天下的民众为敌国所用,这对秦国来说不是太危险了吗?其实,正像异国的物产虽然不出产于秦,却可以为秦国所用一样,异国的士人能忠于秦国的还是很多的。如果把他们统统推给敌国,使亲者痛而仇者快,不但会造成秦国的人才危机。而且又为自己多树怨敌,这样一来想要使国家没有危险,就再也不可能了。

  这就是李斯著名的《谏逐客书》。这篇上书环环相扣,一气呵成,鞭辟入里,文质俱佳,具有极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不愧为上乘佳作。秦王嬴政读后,立刻改变主意,取消了逐客令。这时李斯已经向东走到了骊山附近的骊邑,也被秦王嬴政派人追回,并让他官复原职。

  秦国重用异国客卿的政策,既是传统的,又是独异于关东六国的,即所谓“唯秦不用同姓”。历史证明,这种用人政策每每使得雄才大略的秦国国君能够不拘一格,广罗人才,以为我所用,从而保证了对内治理和对外战略的成功。这一政策对秦国可持续地发展强大,产生了重大影响。而逐客之举,明显的将是一次可能产生严重恶果的决策失误。李斯的直言进谏,不仅使秦国保持了这种正确政策的连续性。使秦王嬴政周围聚集起一大批当时第一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加速了秦统一的进程,而且也最终奠定了李斯在秦国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快,李斯便被任命为主管司法的廷尉,成为秦国的重要卿土之一,进入了核心决策层。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