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七节 击鼓说唱俑

  四川考古发现的汉代说书俑很多,造型也各不相同、有抱鼓站立的,有扭动身躯作说唱状的,其中1963年出于四川郫县宋家林东汉砖室墓中的说唱俑,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件。从艺术角度看,这件说唱俑是汉代雕塑作品中难得的珍品,同时,它也显示了汉代民间艺术的繁荣局面。

  说唱俑又称说书俑或侏儒俑。汉代由侏儒导引“倡优戏”,故称侏儒俑,类似现代杂技中的小丑角色。习惯上把古代乐舞、杂耍、说唱表演称之为“百戏”。百戏的兴起冲破了周礼所规定的那套所谓“礼乐”的束缚,抛弃了那僵化的庙堂歌舞,代之以新鲜活泼的民间歌舞,以及其它各种新的文艺形式,促进了民间艺术的繁荣。汉代正是百戏繁荣的时代,汉统治者设立了专门的机构,管理、收集和整理这类民间艺术,以供他们享乐。

  有关说书的记载,最早见于《墨子·耕柱篇》,在周初已有瞽人向妇女说唱诗歌之例。说书是与小说的兴起相关的,汉代的《东方朔外传》、《吴越春秋》都是成书的短篇小说集。《汉书·艺文志》称小说家为“稗官”,带有贬意,反映当时小说家地位的低下。这件说书俑是东汉时期的作品,当时正是志怪小说即将大量出现的年代。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里所说:“秦汉以来,神仙之说盛行,汉末又大畅巫风,而鬼道愈炽;会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渐见流传,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晋迄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从这位说唱人的表情,可以猜想他或许正在妙趣横生地作志怪小说的说唱呢。

  东汉时期的无名雕塑家,以其卓越的艺术技巧和现实主义的风格,把汉代说书俑的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你看他:矮胖的身材,头戴旋纽软帽,爬满皱纹的额头上饰有几点花纹,上身袒露,肌肉丰满却显松弛,下身长裤浅裆,裤筒肥大、仅露脚趾。他耸肩缩头,两手斜直微曲于腹前,左手托鼓,右手握棰作欲击状。身躯微右扭,挺胸鼓腹、双腿下蹲曲膝。面部表情尤其丰富:他头微左偏,眼睛一睁、一眯、歪嘴吐舌,传神地表现出说唱中精彩的一瞬间。无疑,他正风趣得意的说唱着一段有趣的故事。从脸上表情来看,故事正进入情节最为精彩的阶段,他右手握的鼓棰配合着说唱的节奏,正要下击。他双腿弯曲、双肩不断地耸动,以与脸部的表情相配合。他全身充满幽默风趣,谈笑自苦的神态和浓烈的戏剧性动作,真是到了“眉飞色舞,得意忘形”的境地。从表演形态看,他不仅在说,在唱,并以手击鼓来加强演唱的节奏与气氛,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滑稽可爱的说唱俑告诉我们,早在汉代的倡优戏已是有说、有唱、有表演、有伴奏的综合艺术了。不过,那时的艺术还混杂在原始宗教之中,因而恐怕还不能称“倡优戏”为艺术,或许可以说那是说唱艺术的先声或滥觞吧!

  从雕塑艺术上讲,这件说唱俑对人物形象非常成功的刻画,充分体现出汉代雕塑表现形式新鲜活泼,不拘一格、线条简练的艺术风格。

  击鼓说唱俑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