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白瓷龙柄鸡首壶

  白瓷是一种胎色洁白,釉色白净的瓷器。中国白瓷的出现晚于青瓷,它是在青瓷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对原料的筛选、淘洗,降低胎釉中的含铁量而烧成的。考古资料证实,白瓷出现在北朝时期。1971年河南安阳北齐武平六年(575)凉州刺史范粹墓中,首次发掘出土了北朝的白瓷碗、杯、三系罐、四系罐、长颈瓶等。这些白瓷的胎质较白、釉层薄而滋润,乳白泛青,有些积釉处尚呈青色。这批瓷器虽已具备明显的白瓷特征,但又保留着一些青瓷的遗痕,表明北朝白瓷的胎釉白度尚未达到成熟白瓷的标准,是创烧阶段的产物,称为早期白瓷。到了隋代,白瓷生产得到了发展,工艺技术不断改进,白瓷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河南、陕西、安徽等地隋墓中出土白瓷的胎、釉已少见白中闪黄或泛青的痕迹,洁白度高,色调稳定。

  隋代白瓷作品中,以1957年出土于西安郊区隋大业四年(608)李静训墓中的白瓷龙柄鸡首壶最为精美。该壶高27.4厘米,洗式口沿外撇,束腰式长颈起弦纹两道,下腹收敛,近底处又外撇成平底。壶肩一侧置昂首啼鸣的鸡首流,鸡胸上划、点羽毛、与之对称的一侧,有直体曲颈状首衔沿式龙柄。流、柄之间配置环式双耳。壶体肩腹部都划有弦纹,以片纹白釉为装饰。鸡首壶习称鸡头壶,因器身置鸡头为流而得名。鸡首壶始见于三国末年,早期者器身矮小、器肩两侧一面贴鸡头,另一面贴鸡尾,鸡头为实心,纯属装饰物。东晋时壶身变大,壶体圆胖、鸡头由装饰性变为实用性的张口、引颈、高冠的鸡首流,可以出水。短尾变成弯曲的圆股形长柄,是一种实用美观的酒器。东晋中晚期,壶的曲柄中出现了龙首柄,有的在柄上饰熊纹,还见有双鸡首流壶,新颖别致。1972年,南京东晋墓葬中出土一件青瓷鸡头壶,底部刻有“罂主姓黄名齐之”铭,说明东晋时期人们称这类器物为“罂”,即小口大腹的酒器。南朝时,鸡头壶由圆浑变为瘦高,鸡颈加长,鸡冠高耸,龙首曲柄也明显加长。这件白瓷龙柄鸡首壶,修长俏丽的型体,配置挺胸昂首的鸡首流与曲颈伏首的龙柄,一展隋代鸡首壶具有的秀丽、活跃、生动的风韵,用白釉遮体,尤显高雅之美。唐以后,鸡头壶逐渐消失。

  李静训墓出土的龙柄鸡首壶,与白瓷龙柄双身瓶及贵重的金银器、玻璃器一起,均放置在墓主人头部两侧。墓主李静训,陕西城纪人,由外祖母周皇太后养育,大业四年(608)死于汾源之宫,年方九岁。同年十二月葬于长安县休养里万善道场之内。其墓葬相当豪华、奢侈,随葬的白瓷制品十分秀巧精致,展现了隋代白瓷的烧制水平。此外,河南安阳隋开皇十五年(595)张盛墓、西安郭家滩隋大业六年(610)龙泉敦煌二郡太守姬威墓,以及安徽亳县隋大业三年(607)墓等出土的一批白瓷,制作都很精良,器型多达近十种。显然,白瓷已成为隋代上层社会喜用的器皿,从而为唐代南青北白瓷业格局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白釉龙柄鸡首壶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