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五节 开天辟地——邓春兰首破大学女禁

  这张照片左数第五位女士,名叫邓春兰。

  1919年7月,正值兰州风轻气爽的初夏,亘古不息的黄河穿城而过,河水澎湃。25日,年轻女子邓春兰内心波澜起伏,此日天刚放亮,她便和5名同伴乘羊皮筏子从兰州出发了。羊皮筏子在浪尖上轻盈起伏,划着优美的弧线,到了宁夏中卫,6名女子又改乘木船至包头,再改坐牛车至丰镇换乘火车沿京绥线而行。8月27日,历时32天,这几个被国人认为从不毛之地的甘肃来的姑娘,抵达了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北京。

  兰州女子邓春兰赴京求学石破天惊,令国人震撼。

  五四前夕,在封建余孽厚重的兰州,男尊女卑之风尚无多大改变。勤恳蒙昧的兰州女性囿于小家之中,懵懵懂懂地听着窗外的风声雨声。邓春兰在当时的兰州甚至中国,无疑是一朵怒放的刀戟之花,它穿云破雾、璀璨夺目。她的所做所为开天辟地,令人感念至今。

  胡适先生曾提出大学开放女禁的三部曲,即聘用有学问的女性当教授,大学招收女生和研究女学制。1919年12月,即将赴法勤工俭学的向警予致信好友:“女子解放的声浪一天高似一天,但仔细研究……归根结底的希望仍离不脱教育。男女共学是求男女平等之要点,又是提高女子学识能力,催促社会文化进步的惟一妙法。”鲁迅先生以笔为刀,犀利地剖割着旧制度留在女性精神里的痼疾,大声疾呼女子觉醒……很多仁人志士都在关注着妇女的命运、妇女的解放、妇女的改革。

  邓春兰,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地冲破了厚重腐旧的大学女禁的帷幔。

  1898年7月3日,邓春兰出生于甘肃循化(今属青海),正如她的名字,她像春天破土而出的剑兰,执着而又坚毅。幸运的邓春兰从小在开明生动的空气中成长,和身边的女孩相比,她没有受到缠足陋习的摧残;7岁时,进入小学接受教育,在她就读的学校只有她和她的两个姐姐三个女生。后来她又转入在兰州的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在师范学习期间,思想活跃的邓春兰接触了不少新鲜事物和进步书刊,她了解到,自辛亥革命以后,蔡元培等人曾多次提出男女教育平等的主张,但由于反动政府的腐败和封建势力的阻挠,这一主张一直未能实现。

  1919年春天,21岁的邓春兰师范毕业,因为不能继续升学深感苦闷。是年3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在一次讲演中,再次呼吁男女教育平等,邓春兰读到这篇文章后深受鼓舞。五四运动爆发了,5月19日,热血沸腾的邓春兰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写了题为《春兰上蔡校长书》的一封信,在信中她高声呼吁:

  盖职业、政权、一切平等,不惟提高吾女界人格,亦合乎人道主义。……且女子无能力何堪任事?是故万事平等,俱应以教育平等为基础。……春兰拟代吾女界要求先生,于此中学添设女子班,升至大学预科,即实行男女同班……以为全国女子开一个先例。

  这番金石之声,穿云裂石,在上世纪军阀当道的中国,无异于夜空里的霹雳。

  1919年6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破例来甘肃招考女生,邓春兰毅然报名,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7月25日,邓春兰和同时被录取的其他5名同学赴京求学。起程之初,邓春兰写了一封《报界诸先生转全国女子中学毕业及高等小学毕业诸位同志书》寄至北京,再次呼吁女同胞为解除大学女禁奋起抗争,疾呼:“依赖他人提倡,何如出于自身之奋斗?”

  就在邓春兰等人赴京的途中,北京上海的许多报刊发表了邓春兰的呼吁书及致蔡元培校长的信。

  北京《晨报》率先于8月3日刊登了《邓春兰女士来书请大学解除女禁》。

  8月8日,上海《国民日报》以《邓春兰女士男女同校书》为题将邓春兰的呼吁公布于报端。许多大报相继转载,男女同校等问题的讨论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少年世界》、《少年中国》等刊物还为此出了“妇女号”专刊,开展男女教育平等、妇女解放及婚姻家庭等问题的讨论。《新青年》也就妇女解放问题发表了征稿启事。邓春兰成了万众瞩目的女性。对于由此引发的妇女解放等问题的讨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也纷纷发表文章表示支持。后来邓春兰也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积极参加讨论,赢得了很高的评价。

  32天的长途颠簸,邓春兰未感到丝毫疲顿。到京后,她立即进入北京女子师范补习班就读。

  1919年年底,蔡元培复主北大,深为邓春兰等人坚忍不拔的求学精神所感动,明确表示:“北京大学明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生,尽可投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

  1920年2月,北京大学招收了邓春兰、王兰、奚浈等9名女生入学,她们是我国历史上男女合校后的第一批女大学生,邓春兰被分在哲学系。在北京大学的带头下,全国各高等院校也纷纷效法,陆续解除女禁。就这样,沿袭了几千年的“男女有别”的大学女禁,在“五四”运动的冲击下,在邓春兰的首起奋争下被打破了。

  1918年7月,鲁迅先生在《我之节烈观》一文中为中国女子们恳切地呐喊: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自己和别人,都纯洁聪明勇猛向上。要除去虚伪的脸谱。要除去世上害己害人的昏迷和强暴。

  我们追悼了过去的人,还要发愿:要除去于人生毫无意义的苦痛。要除去制造并赏玩别人苦痛的昏迷和强暴。我们还要发愿:要人类都受正当的幸福。

  1920年,邓春兰通过自己的抗争,获得了正当的幸福,从此,在中国的大学校园里,女性沉着坚毅的身影开始和男性比肩而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