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三节 峙峪文化

  峙峪文化,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1963年发现于山西省朔县城西北峙峪村附近。同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发掘。该文化以细小石制品为主要特征。地质时代属晚更新世,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年代为距今28945±1370和28135±1330年。

  峙峪文化的石制品,共发现两万余件。原料取自当地砂砾层中,有脉石英、石英岩、硅质灰岩、燧石和火成岩等。石核中常见有两极石核和多面石核;石片分一般锤击石片、两极石片和小长石叶。峙峪人既沿用北京人文化的某些传统技术,如用砸击法生产两极石核、两极石片,还掌握了较进步的制作技术,如能用间接法打制小石叶。石器主要是小型的,大型石器极少,砍砸工具罕见。小型石器通常修制规整,以尖状器、雕刻器和刮削器数量为多。刮削器形制复杂,有圆头、盘状、双边刃和单边刃等类型。其他如扇形石核、斧形小石刀和石镞,制作十分精致,虽然数量不多,但在研究细石器工艺的发生上具有重要意义。石镞的出现,表明当时人们已掌握了弓箭,狩猎技术获得了长足发展。斧形小石刀的原料为半透明水晶,弧形刃口宽约3厘米,两平肩之间有短柄状突出,当是复合工具的刃部,镶嵌在骨木把上使用,它显示了峙峪文化的进步性质。在出土的文化遗物中有一件由一面穿孔而成的石墨装饰品。此外,还发现一件骨制尖状器和一些具有刻划痕迹的骨片。峙峪是中国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这类骨片最多的一处。与文化遗物一起,出土了一块晚期智人的枕骨化石。自然环境峙峪动物群中有蹄类所占比例最大,种类上占70%,数量占95%以上,包括典型的草原动物普氏野马、野驴、普氏原羚、鹅喉羚、诺氏驼等。也有适于森林草原环境的马鹿,或生活于灌木草原的河套大角鹿,此外还有鸵鸟等。动物群中,缺少典型的戈壁环境的种类和南方成员,推知峙峪人生活时期当地为草原地带,有的地方夹杂着灌木林。总的来说年平均气温较现在为低且干旱。在动物化石中,普氏野马和野驴最多,两者应是峙峪人狩猎的主要对象。当时人们已知根据兽类的生存情况,较集中地捕获一、两种动物,这反映了劳动技能的改进和狩猎水平的提高。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