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章 坐稳“泛蓝共主。”

  均反“台独”的4位副主席

  19日下午,中国国民党十七全会举行第二次大会,大会通过日前中常会通过的十七全政策纲领。其中,政策纲领草案以“民主、和平、新希望”为总诉求,同时纳入党主席连战大陆行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达成的五项共同愿景,以及副主席江丙坤3月访问大陆与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达成的十二项共识,还有新任主席马英九的竞选政见。

  在具体政策的行动纲要中,两岸政策方面主张在“九二共识”基础上,追求两岸和平稳定关系,推动两岸共同市场,实现“三通”等。这份名为“民主、和平、新希望”的纲领共有六大项,分别为一、创造对等双赢,壮大台湾实力;二、贯彻“民主宪政”,建设法治台湾;三、创造台湾优势,振兴“国家。”

  经济;四、建构公平社会,开创人民幸福;五、促进族群和谐,建立公平社会;六、营造清新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六项政策纲领中也包括六项行动纲要。其中包括,连战和平之旅达成的“胡连会”五项共同愿景,以及马英九竞选政见,皆纳入行动纲要。在两岸关系方面,国民党表明反对“台独”,主张回归“九二共识”重启两岸会谈,并以“连胡会”五项共同愿景为基础,搁置政治争议,推动签订和平协议,致力经贸合作。

  在经济发展方面,国民党主张:循序迈向两岸共同市场,将台湾打造成自由贸易岛;持续提升产业研发创新能力;推动精致服务业,全面开放大陆人士来台观光;发展优势农业,开拓大陆市场;平衡“政府”财政收支。

  下午的大会重点讨论多项提案,其中尤以马英九所主张的《党代表直选常委》以及拥王派所主张的《党代表行使副主席同意权》最受人瞩目。除此之外,全代会还讨论了党章修正案、荣誉党主席案及决议文、通过中委会秘书长等人事案,也包括讨论中常委任期由一年改为两年及党员缴交党费案。其中,党章修正案中关于废除“排宋条款”的提案被认为是促进泛蓝合并的重大一步。

  国民党党章第四十三条规定,党员曾经受停止党权一年以上、撤销党籍、开除党籍或是注销党籍等党纪处分,不得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或是党主席。依照这个条款规定,当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的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如果因为国亲合并回到国民党,没有角逐国民党党主席的资格,这个条文也被外界称为是“排宋条款”。中常会也通过“排宋条款”修正案,取消受党纪处分者竞选中常委与党主席的限制,作为国民党敞开大门的政治号召。马英九在另一场合也表示,只要是过去离开国民党、愿意回来的党员,党内一定尽量排除障碍,让大家回来。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删除“排宋条款”,其目的就是促进泛蓝整合。

  同日,中国国民党第17次全代会行使国民党副主席同意权,表决通过吴伯雄、林澄枝、江丙坤、关中出任副主席。国民党新选出的4位副主席,各有所长但均反“台独”。

  吴伯雄的亲民形象深入人心。吴伯雄1939年6月生于桃园一个名门望族。1968年7月,在家人的鼓励下,他参选桃园县第四届省议员,顺利当选,正式进入政坛,为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2年12月,吴伯雄角逐桃园县长成功,并在工业发展、道路建设等方面颇有建树,赢得县里各界人士的称赞。当时,蒋经国大力推行本土化政策,提拔年轻有为的台籍人士进入政坛。吴伯雄任职县长没几年,就于1976年8月被调到最大的省营事业“公卖局”任局长。1984年,吴伯雄出任“内政部长”,并很快进入国民党决策核心,成为中常委,可谓扶摇直上。不料,1988年7月,吴伯雄突然接到调令,让他担任台北市长。后来披露,这一切都是“李登辉的意思”。本想辞职的吴伯雄忍着心中的不满,接受了任命。

  在市长任内,他积累了雄厚的人脉关系,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政绩确实比较出色,另一方面也与他的亲民形象不无关系。吴伯雄在公开场合出现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从来不会拒绝民众提出的握手、合影等要求。2000年11月,吴伯雄率领台湾世界客属总会代表团首次回到祖国大陆参加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多年来,他经常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关注福建家乡的发展。

  吴伯雄曾这样说道:“我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台湾领导人不敢承认自己是中国人,真是不可思议,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

  林澄枝嫁入豪门但作风低调。她是目前国民党内唯一的女副主席。她1939年2月出生在高雄县一个大户人家,24岁时嫁给台湾前“副总统”谢东闵的儿子,进入政治豪门。1989年,50岁的林澄枝得到国民党中央的赏识,开始步人政坛,仕途发展非常顺利。林澄枝之所以能在台湾政坛取得成功,主要是因为她从不与国民党内任何派系发生纠葛,凡事不出头。在担任“文建会主委”期间,她每天清晨6点起床,然后看3份报纸,重点了解外界如何评价自己的工作。如果发现有批评意见,她会马上给下属们提出来,要求改进。这种敬业精神,使她广受好评。

  2000年6月,在国民党一次会议上,有人提出希望国民党能出现一位女副主席。连战经过深思后,宣布林澄枝出任这一职务。但林澄枝还是维持一贯的低调作风,很少公开讲话或在媒体露面。连战决定卸任后,林澄枝本来要随他一起离开。不过,在马英九三番四次的挽留之下,她最终决定留下来与他一起振兴国民党。

  江丙坤擅长财经,形象不错。江丙坤今年73岁,出生于台湾南投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亲的节俭,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刻苦努力,认真负责”的性格。1960年,他考取第一届台湾“中山学术奖学金”赴日进修。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他把奖学金都留给了家人,自己半工半读获得东京大学农业经济系博士学位。1982年,江丙坤得到国民党高层的赏识,开始进入“经济部”工作,赢得了“国民党头号财经战将”的美誉。

  亚洲发生金融危机时,他以“扩大内需”来应对这场风暴,获得一定成效,使台湾经济没有受到大的冲击。就连平日里把国民党官员骂得狗血喷头的民进党“立委”,也不得不称赞他是“最负责任的公务员”。2000年国民党失去执政权,但江丙坤的上升势头并未受阻。陈水扁几度想借重江丙坤的财经特长,拉拢他“入阁”,甚至以“行政院副院长”的职位来诱惑他,都被江丙坤拒绝。2001年底,他当选“立委”,次年2月,当选“立法院副院长”。

  2003年3月,又出任国民党副主席。2005年3月,江丙坤率团到大陆访问,达成12项共识,在岛内赢得了普遍赞誉。

  关中作风豪放,人脉很广。关中出生于1940年6月,辽宁省凤城县人,满族。1949年,其父关大成带着全家随国民党赴台后,在当“立委”之余还经商,赚了不少钱,再加上关大成为人豪爽,关家自然门庭若市。耳濡目染之下,关中也非常喜欢交际。后来,关大成生意失败,关中也陷入窘境,不得不靠送报、当家教赚点学费,他也逐渐学会了内敛。大学毕业后,关中加入了国民党。此后,他远赴美国麻省佛莱彻尔国际关系研究院学习,获得外交与法律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

  1977年,关中在当时国民党组工会主任李焕的引荐下,出任青工会副主任,走上仕途,其豪放的作风展露无遗,人称“关老爷”。再加上老丈人曾任“国防部副部长”,关中在军中也有很多关系。一次,他宴请一批少壮派将领吃饭,一桌宴席上合起来竟有12颗星。1989年,关中出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兼组工会主任!,同年底因国民党在三项公职选举中失利,他辞去职务,后转任“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1992年,关中当选“立委”,1996年出任“考试院副院长”,现任“国发会”院长。

  关中始终坚持“台湾人就是中国人”,两者是一体,不应被分化。2000年国民党失去政权后,身为“考试院副院长”的关中坚决要辞职。他表示:“没什么好说的,我不会向主张‘台独’的‘总统’敬礼。”2002年,在国民党中常会上,关中力主“国民党要重建,就做一个坚持是中国人的政党”,抛弃李登辉路线。据台湾媒体报道,自1998年竞选台北“市长”到现在,马英九已与关中合作了7年。分析认为,马英九正式接任国民党主席后,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他迫切需要可以信任的副手,党性强的关中正是理想的人选之一。

  而且关中擅长组织和宣传工作,在2008年“大选”之际很可能会发挥重要作用。首度出任副主席的关中表示,党主席马英九改革理念非常强烈,更感到责任重大,需要一些资深的朋友投入。关中说,他在副主席职务上是新面孔,但在国民党里面他是老面孔,服务国民党已经28年,从“中央”到地方都服务过,未来希望对国民党、对马英九有贡献。

  马英九的党务人事案也相应出台,詹春柏、陈大代等人任要职。党务新人事方面,连战党主席任内的王金平等5位副主席,除马英九新任党主席、王金平执意离去之外,空出的2席副主席位子,一席为虚位以待王金平,另一席由现任“国发院长”关中接任,预计17届二中全会再新任一席青年团团长任副主席。除新任副主席关中外,其它新任的秘书长、副秘书长、主席办公室主任以及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过去均出身党务组织系统。新任党秘书长一如外界所料,为曾经二度辅选马英九选台北“市长”的詹春柏;二位副秘书长,一为张昌邦留任,另一席为“国发院副院长”陈大代,陈大代过去也属国民党组工会(组发会前身)体系,长期与关中一同培养辅选精英;新任党主席办公室主任为潘家森,过去在国民党省党部、基隆市党部及高雄市党部多所历练,战绩丰富。

  20日下午,选举产生了国民党新一届中央委员210名。前10名依序为卢秀燕、黄昭顺、李纪珠、许显荣、洪玉钦、连胜文、林益世、王又曾、丁守中、陈金让。11到20名依序为胡志强、王志刚、潘维刚、蒋方智怡、欧晋德、曾永权、阮刚猛、廖宛汝、李全教、蒋孝严、侯彩凤、蔡正元。本次当选的女性中央委员票数相当高,呈现“女人天下”局面,选举结果前30名中就有11位女性,果如前任党主席连战所言,“女性撑起半边天”。

  8月20日晚间20时15分,中国国民党第十七届第一任31位新任中常委终于出炉,在中央委员选举中排名第二的黄昭顺得648票登中常委榜首,前党主席连战之子连胜文得625票排名第二,成为最大“黑马”。这是国民党首次由党代表直接选举产生31名中常委。

  排位前十名的中常委有:“立委”黄昭顺、连战之子连胜文。“立委”卢秀燕、“立委”李纪珠、“立委”林益世、“立委”丁守中、“国策顾问”王又曾、复华投顾董事长王志刚、“立委”蒋孝严、台中“市长”胡志强。

  其它中常委分别是:“立委”李全教、“立委”洪玉钦、蒋经国儿媳蒋方智怡、太子汽车企业集团总经理许显荣、“立委”吴育升、前台北市“副市长”欧晋德、前“国大议长”陈金让、“立委”赖士葆、“立委”蔡正元、“立委”洪秀柱、政策会执行长曾永权、台北市“议员”林奕华、“立委”周守训、威京集团创办人沈庆京、中信金控董事长辜濂松、“立委”侯彩凤、劳工代表姚江临、“立委”朱凤芝、前“立委”杨吉雄、“立委”徐中雄、“立委”章仁香。

  连胜文在选举结果揭晓接受访问表示,对选举结果感到惊讶,感谢党代表支持,这代表国民党肯给年轻人机会,也代表他将肩负更多责任,未来他也会在中常会提供不同观点的声音。他说,他过去陪着连战走过国民党最艰辛的时刻,一路走来,他也都照着连战的指示,脚踏实地少说话,谦虚待人。连胜文强调,他曾放弃中央委员提名,当选中常委更不代表家族政治。

  中共中央和胡锦涛主席的贺电

  7月17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致电马英九,祝贺他当选为中国国民党主席,贺电全文如下:

  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马英九先生:

  值此先生当选中国国民党主席之际,谨致祝贺。由衷期望贵我两党与两岸同胞一道,继续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而努力。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

  二〇〇五年七月十七日

  7月17日下午,马英九对胡锦涛总书记的贺电发表书面谢函表示:

  “本人接任中国国民党主席之后,期盼贵我两党能依循今年四月二十九日连胡会五点共同愿景,推动两党交流,促进两岸之和平、繁荣与发展,共同为谋求两岸同胞之福祉而努力。”

  8月19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电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暨马英九主席,祝贺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贺电全文如下:

  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暨马英九主席:

  值此贵党召开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之际,谨致祝贺!

  贵我两党于今年4月共同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开启了两党交流的历史新页。由衷期望贵我双方与两岸同胞一道继续努力,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维护台海和平,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共创两岸互利双赢的新局面,造福于中华民族。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九日

  同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电贺连战荣任中国国民党荣誉党主席。

  贺电全文如下:

  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连战先生:

  值此先生荣任中国国民党荣誉党主席之际,谨致诚挚祝贺!

  先生自领导中国国民党以来,为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贡献良多。今年4月,先生率中国国民党代表团应邀来访,与我党进行交流与对话,举世瞩目。我们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以增进两岸同胞福祉为依归,推动两岸关系向着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贵我两党共同迈出的历史性的一步,已铭记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史册。衷心期望与先生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共创中华民族光明未来。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锦涛

  二〇〇五年八月十九日

  连战复电感谢胡锦涛总书记对他当选中国国民党荣誉党主席的祝贺。

  连战在复电中表示:

  “北京一会,展开两岸两党新关系之序幕,匆已四月。此期间,承先生支持,在贵我两党共同努力下,各项有利于两岸人民福祉之措施,均在陆续推动之中,已获民众高度的肯定。海峡两岸的和平稳定发展,为贵我两党的共同责任,也是先生与永平对中华民族以及两岸人民的共同使命。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已将本年四月廿九日先生与永平共同发布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列入政纲,代表本党所有同志对两岸愿景的庄严承诺。此次大会决议聘永平为荣誉党主席,承先生来电致贺,谨申谢忱。永平所念兹在兹者,不仅为中国国民党之中兴,更是两岸和平双赢的实践。在历史长河中,机遇难得。两岸领袖人物,实应本于为民谋福之宗旨,掌握此一契机,提升人民之福祉,共创中华民族之伟大复兴。永平仍将本一贯之初衷,以及对民族之责任,与先生共同努力,化愿景为真实。”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二十六日也致电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来电祝贺中国国民党第十七次党员代表大会召开表示感谢。内容如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暨胡总书记锦涛先生:

  本党第十七次代表大会开幕之日,承蒙惠电祝贺,与会全体代表、本党中央委员会及马英九主席,同表谢意。

  大会对贵我两党今年四月二十九日达成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已无异议通过列入本党政策纲领,作为今后本党两岸政策之基础与目标,已持续推动,共创台海局势之稳定,共促两岸关系之发展,共谋炎黄子孙之未来。

  面临的严峻挑战和考验

  马英九当选国民党新一任党主席,预示着国民党开始进入“马英九时代”,连战确定的大陆政策仍将得到贯彻,但泛蓝能否整合、2008年泛蓝军能否夺回执政权尚有待观察。

  一、马英九当选是其形象与实力、国民党基层党员强烈要求夺回执政权心态的必然结果。

  实力雄厚、人脉丰富的王金平发起猛烈的组织战攻势,国民党主席连战及多数中常委、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等泛蓝重要人物支持王金平,但马英九仍然高票当选,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坚强实力、清新形象和改革魄力是马英九胜选的根本因素。马英九连任二届台北市长,是国民党内唯一一位击败陈水扁的“英雄人物”,被泛蓝军称为“人气王”、“超级政治明星”和“国民党东山再起的期盼”。马英九自从政以来,形象清新,人格操守受到各界肯定,赢得多数党员、尤其是女性党员的支持。马英九承诺当选后组织青年团,任用年轻人担任国民党副主席,对年轻党员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马英九自今年宣布参选以来的民调一直领先王金平,多数泛蓝军支持者支持马英九2008年参选“总统”,就是最好的说明。

  其次,国民党基层党员强烈要求改革、夺回执政权的心态,是马英九当选的重要因素。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弊端重重,组织涣散,影响力与整体实力逐年下降。尤其是国民党连续两次在“大选”中失败,即使“连宋配。”

  也难逃失败命运。国民党基层党员期待国民党权力机构“世代交替”,渴望国民党改革,为“百年老店”展现新气象,最终在2008年东山再起,夺回执政权。马英九一贯主张国民党改革,扫除黑金,予人开拓进取的形象,给泛蓝选民以“2008年总统选举胜选”的希望,符合泛蓝选民的需要。《联合晚报》评论文章认为,夺回执政权是“泛蓝选民的钢铁意志”,马英九的魄力与形象吻合这个工具角色所应具备的条件。事实上,马英九不只在台湾北部大胜,在“本土意识”强烈的中南部也遥遥领先,甚至在王金平的老家高雄县也有3500多票的优势,充分说明在“改革、胜选”的总目标下,国民党基层党员不分地域、不分省籍支持马英九。

  再次,国民党党员结构对马英九有利。国民党约105万党员中,台湾南部党员只占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而中部、北部的党员占三分之二。更主要的是,约19万坚决反对“台独”的黄复兴党部党员被视为关键票源。

  第四,王金平形象不如马英九,“不排除‘台独’选项”的言论又得罪了深蓝选民,而他所擅长的组织战战力相当有限,是王金平败选的重要原因。

  王金平十度连任“立委”,三任“立法院长”,善于与岛内各党派、地方派系打交道,被称为“唯一一位能受连战、宋楚瑜、李登辉、陈水扁接受的政治人物”。而王金平自选战开打以来走上层路线,主打传统的组织战,依靠地方派系,给人更多的是“守成”的形象,离泛蓝选民的要求相差甚远。国民党失去政权后,不再有足够的资源供养传统组织,见风使舵的国民党地方派系不少倒向民进党。在中南部民进党执政县市,国民党地方派系更形同瓦解。

  与此同时,基层国民党员自主性迅速抬头,派系运作作用有限,不愿听命党中央的指挥棒。另一方面,王金平“成功策动”三位外省籍大老、百余名将领力挺,看好度迅速升高,激起挺马群众的危机意识。此次选举投票率是50.17%,而黄复兴党部投票率高达70%,正好说明了这一点。

  二、国民党即将进入“马英九时代”,但马英九处理党务的能力面临考验,党主席权威面临一系列挑战。

  坐拥台北“市长”的行政资源,背靠国民党机器和国民党资源,尤其是坚强的民意支持,马英九在2008年泛蓝“总统”参选人提名战中抢得先机,形同通过2008年“总统”选举党内初选。

  现阶段出于“安定”的考虑,马英九留任现任副主席,高层党务人事不会有大幅度变动,但未来势将对国民党权力结构进行重新洗牌,中常委、一级主管,都将在马英九的主导下重新任命或改选。国民党将因“世代交替”更加年轻化,以马英九为核心的权力运作核心将随之诞生。不过,马英九面临一系列挑战。除年底县市长选举泛蓝内部的协调、党产的处理、党工工资和退休党工的安置及国民党债务偿还等问题外,最主要的是如何处理与连战、宋楚瑜和王金平的关系。马英九整合泛蓝、夺回执政权的道路将非常艰辛。

  三、王、马选举心结与裂痕不可低估。党主席选举期间,王马双方阵营竞争激烈,所谓“君子之争”演变成相互揭短甚至人格攻击,王马积怨很深。

  选后,王金平对马英九避而不见,坚称“追随连战脚步担任国民党终身义工”,批评马英九的七次道歉“没有诚意”,拒绝马英九提出的“王金平担任国民党第一副主席”和“王马共治”的主张。李登辉、台联党则一再挑拨离间,煽动国民党分裂。未来王金平是积极与马英九合作,实现“王马共治”,还是消极抵制,甚至以“立法院”为核心与马英九抗衡,目前都很难说,但国民党分裂的可能性不大。王、马两人非常清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国民党前几次分裂的结果,都证明了这一点。

  四、“宋马情结”不利泛蓝整合,但马英九成为高票当选的“泛蓝主”,客观上增加了泛蓝整合的动力。宋楚瑜与国民党新当选的党主席马英九都是“外省籍的政治明星”,但“瑜亮情结”越来越重,这客观上不利于“国亲合并”工程的推动与泛蓝军的整合。早在2002年底台北“市长”选战期间,马英九婉拒宋楚瑜站台,并拒绝为亲民党议员候选人辅选,亲民党对马英九心结难解。2004年“总统”选后,马英九反对激烈的街头抗争,宋楚瑜毫不客气地批评马英九是“不坚持理想的失败主义军团”。此次国民党主席选举期间,宋楚瑜公开支持马英九的竞争对手、“立法院长”王金平,亲民党“立委。”

  甚至公开帮王金平拉票;马当选后,亲民党不但不祝贺马,反而继续与王套近乎,这加深了宋马矛盾。媒体分析,由于马英九、宋楚瑜都有意参加2008年“总统”选举,但泛蓝的搭档人选不可能是两个外省人,因而未来宋马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

  但泛蓝的整合不是以宋楚瑜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如果宋楚瑜违背客观趋势,有可能在泛蓝军中边缘化,其领导的亲民党有可能泡沫化。首先,国亲两党合并,马英九为泛蓝共主,夺回执政权,这是“泛蓝选民的钢铁意志”。宋楚瑜如果与泛蓝选民唱反调,“只能将自己及同僚一起吹落于历史的灰烬,永远蒙尘”。亲民党在5月14日举行的“任务型国代”选举中遭受重挫,当选席次甚至比台联党还少,这已经给宋楚瑜敲响了警钟。其次,宋楚瑜“省长光环”不再,对亲民党的领导权威正在削弱。周锡玮等宋楚瑜的得力干将纷纷倒向国民党,亲民党瞩意的一些县市长提名人自行与国民党提名人协商,就是最好的说明。再次,前不久通过的“修宪案”中有关单一选区两票制的内容,将进一步削弱亲民党的空间,客观上将促使泛蓝军选民向国民党靠拢。第四,民进党寄望“民亲合”,瓦解泛蓝军,实现“长期执政”。

  但今年2月“扁宋会”的背景不复存在,“民亲合”难以真正实现。不只广大泛蓝军支持者不满宋楚瑜立场游移,李登辉及其操控的台联党、岛内“台独基本教义派”也反对陈水扁与宋楚瑜合作。

  五、国民党能否展现新气象、泛蓝军2008年能否东山再起有待观察。

  马英九当选党主席,客观而言为国民党确立民主机制、脱胎换骨带来契机。

  但国民党弊端重重,积重难返,马英九能否大刀阔斧推动改革,改革措施能否有效,能否得到民众认同,目前言之过早。至于新任党主席能否带领国民党夺回执政权,更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制约。一是马英九能否化解党主席选举恩怨,能否得到各方的大力支持,实现党内团结,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是能否有效整合泛蓝军,能否以改革争取中间选民。三是马英九是否能够突破“省籍魔咒”,得到中南部民众的认同。毕竟,国民党基层党员支持马英九,不等于中南部选民、台湾选民支持马英九。四是民进党2008年“总统”参选人的实力与策略如何。“连宋配”尚且败选,未来如果出现“分裂的泛蓝军对抗团结的泛绿军”,则夺回执政权几无可能。如果泛蓝军团结一致,尚有在2008年奋力一搏、夺回政权的机会。

  六、国民党既定的大陆政策不会有大的改变。连战的“和平之旅”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岛内民众的肯定。连战与胡锦涛总书记会谈之后发布的“新闻公报”的主要内容,列入了国民党十七全大会的决议,成为国民党的政纲和政策。连战交棒后,仍将是国民党智库的董事长,还担任国民党“荣誉党主席”。另一方面,马英九选前明确承诺,未来将按照连战既定的大陆政策“走下去”,选后又希望连战“继续指导”泛蓝的整合及国民党大陆政策的推动。

  总体上看,泛蓝选民反对“台独”,要求推动两岸关系,连战在泛蓝军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和影响,仍将在“马英九时代”发挥影响。连战确立的“反对台独”、“和解与合作”的路线将成为国民党未来大陆政策的基石,马英九领导的国民党仍将是岛内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

  当然,受限于省籍和其它一些因素,马英九的大陆政策仍有一些不确定的地方。马英九将“三民主义”作为国民党的核心价值,将“民主、和平、新台湾”作为国民党的政治路线,仍抱持“反共立场”,甚至“仿效民进党的民粹手段,煽动对大陆的不满”。未来马英九出于吸引本土选票的考虑,会否刻意加大所谓“新台湾”的论述,刻意保持所谓“与大陆的安全距离”,在推动两岸关系方面步伐有多大,会否像连战一样积极主动,目前都是一个未知数。

  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意味着国民党进入了马英九时代。但马英九也面临五大考验。

  考验一:如何化解王马矛盾。国民党主席竞选过程比较激烈,给党内团结带来了负面影响。如何做好党内整合,对马英九来说是面临的第一个考验。国民党曾经因为分裂,在2000年台湾“大选”中失去了台湾主政权。现在国民党又面临团结的问题,特别是马英九与王金平的矛盾,如果团结搞不好,将影响国民党今后的发展,影响年底的县市长选举和2008年“大选”。虽然,党内矛盾出现了缓和迹象,国民党不会出现分裂,但如何整合依然需要马英九进一步拿出诚意和智能。

  考验二:如何化解党内改革阻力。马英九之所以能以高票当选,与他打出改革的旗帜有很大关系。国民党是一个有百年历史的政党,内部积累了不少问题,许多党员特别是基层党员对因循守旧的现状不满,都希望国民党进行彻底改革。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后,必须兑现他对广大党员许下的承诺,党内改革势在必行。然而,要改革就必然牵动党内利益格局的调整,会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和反制,国民党的改革之路不会平坦。因此是对马英九的严峻考验。

  国民党改革的议题很多,如干部的年轻化、党内选举制度的改革、党产处置、中央与地方党部精简等,这些问题的处理,都牵涉到利益调整和人员出路问题。但国民党只有通过改革,脱胎换骨,改变旧的制度、旧的模式、旧的面孔,树立创新的政党面貌,才能赢得广大党员和更多选民的认可,扩大选民基础,才有希望在台湾2008年“大选”中重新夺回主政权。

  考验三:如何加速泛蓝整合。马英九要在台湾政坛扩大优势,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中之一就是做好泛蓝整合或合并。这项工作必须在一两年显现大体的轮廓,否则将影响泛蓝2008年的“大选”选举。从目前来看,泛蓝政党的高层对泛蓝整合没有达成共识。然而,作为马英九来说,推动泛蓝整合或合并是必然的,因为这是泛蓝选民的期待,泛蓝如果在2008年之前不能实现有效的整合或合并,还是无望夺回主政权。因此,马英九肯定会挟持旺盛的人气推动泛蓝整合。

  泛蓝整合困难的是国亲整合。亲民党现在还是台湾“立法院”的第三大党,而宋楚瑜对自己在台湾政坛的作为心有不甘,总想找机会再试试,因此对泛蓝整合反应消极。国亲整合,需要马英九拿出智能来,采取各种办法化解因整合带来的不平衡心态。现在国民党已经着手通过修改党章,把“排宋条款”变成“迎宋条款”,新党中也有三人回到国民党参加十七全的中委和中常委角逐,形势比人强。但马英九要做好国亲整合,还需要继续做好化解与宋楚瑜心结的工作,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考验四:如何赢得年底县市长选举。年底县市长选举是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后面临的第一场硬仗,这场选举对于观察2008年“总统”选举具有指标性的意义,因此,国民党和民进党都高度重视,积极布局。2005年以来,国民党呈现上升势头,特别是连战访问大陆,马英九当选国民党主席,岛内的舆论反应良好,这种效应能否持续发酵,就看国民党能否在年底县市长选举中取得佳绩。

  台北县的选举具有指标性意义,台北县国民党已经失去16年的主政权,如果能在年底选举中重新赢回来,将预示国民党2008年将会赢得台湾的主政权。台北县的人口有360万人,占了台湾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强,是台湾的第一大县,多年来民进党在这里深耕厚植,苦心经营,因此,如果在年底县市长选举中失利,将对民进党造成严重冲击,将进一步激化民进党内的矛盾,使其元气大伤。

  考验五:需与中共增加共识。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后,一定会继承连战重视两岸关系,发展与中共对话沟通的连战路线。在这一点上,马英九不会有太大的改变,并将积极发挥连战担任国民党荣誉主席和国民党智库优势,由连战继续推动两党两岸关系的发展。连战二次访问大陆的可能性极高。马英九一时没有急着访问大陆,有他自己的考虑,现在马上就要面临年底县市长选举,不仅时间上安排有困难,而且也不会在访问大陆问题上给民进党以口实,他与连战没有竞选压力不一样,他访问大陆需要考虑的问题要多一些。他要发展与中共和大陆的关系,还要进一步加深对中共和大陆的了解,双方还需要进一步沟通,求同存异,发展共识。

  民进党进入了“战备”状态

  对国民党和国民党的支持者来说,马英九承担着艰巨的历史使命。包括国民党的改造和中兴;两岸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整合泛蓝力量,夺回“政权”。同时,马英九也带来了希望。据台湾《中国时报》20日的民意调查,国民党支持率达四成,超过民进党的三成七,远远超过亲民党及“台联党”。有四成五以上的人看好马英九,并认为他可在2008年的选举中击败民进党,让国民党重新“执政”。调查显示,民进党内只有党主席苏贞昌、“行政院长”谢长廷可与马较量,认为苏贞昌能赢的人占20%,认为谢长廷有胜算的只有17%。

  马英九的崛起引起了民进党的焦虑。到2008年,马英九在国民党内的地位无可动摇了,可民进党方面,虽然各路人马摩拳擦掌,但是一切还在未定之数,最主要的,还须看陈水扁的脸色。对于陈水扁来讲,民进党内的“总统候选人”越晚定越好,早定他就早“跛足”,因为到时候他的影响将一落千丈。

  陈水扁的接班人历来被总结为“三王一后”:今年刚辞职的前民进党主席、现任“行政院长”苏贞昌、前“行政院长”谢长廷、现任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和“副总统”吕秀莲。马英九成功树立泛蓝共主形象之后,必然会给历来明争暗斗的四人带来压力。他们这番争斗正是陈水扁所不愿意看到的。试想,陈水扁任期直至2008年,如果民进党过早定出下一任“总统候选人”,那陈水扁往哪里摆?这也就是现在陈水扁所天天担心的“跛脚”。

  “县市长”选举落败之后,民进党内要求提前明确陈水扁接班人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党内新生代代表罗文嘉虽然竞选台北县长失败,但他发起的“新民进党运动”仍然赢得众多支持,被中生代推举为党主席候选人,“逼宫”的势头相当明显。从“三王一后”的力量分布来看,真正的对峙还是应该在谢长廷和苏贞昌之间。游锡堃没有个性,不符合选举社会要求;吕秀莲公众形象欠佳,很难和马英九抗争。只有谢长廷和苏贞昌,既有地方执政经验,又有党内背景,实力足以一搏。

  其中苏贞昌的特点是冲劲十足,虽然因为“县市长”选举落败而去职,但民进党党主席本来就是一个虚职,概念和马英九的国民党主席完全不同,从62%这个仅次于马英九的民意支持度可见一斑。而谢长廷的最大问题在于素来与陈水扁不睦,本来“行政院长”这样的职务,就是费力不讨好:因为一方面要不断受到反对党主导的“立法院”杯葛,一方面是民众发泄怨气的第一落点。台湾自李登辉时代以来的历任“行政院长”,鲜有民望好的。

  谢长廷上任以来,表现尚属中规中矩,不乏与陈水扁稍稍偏离、发出自己声音的决心。但是此次被“县市长”选举殃及池鱼,卷入“内阁”改组风波。

  从陈水扁公开否认曾经挽留过他就可以看出,如果民进党一定要提前定一个接班人,陈水扁也不愿意看到谢长廷的名字。最终,谢长廷只得黯然辞职。其实,在台湾这样典型的选举社会,民进党除了要找到能在2008年和马英九匹敌的人物之外,最好提前想一想2008年的议题。届时如果依旧停留在“拿马英九的外省籍做统‘独’文章”的阶段,民进党不论派谁出来,都必败无疑。

  虽然陈水扁对马英九的就职演说评价为“不过如此”,但据台湾《联合报》报道,为应对蓝营开启“马英九时代”的新局面,绿营进入了“战备”状态。陈水扁20日夜晚在台北宾馆宴请党内高官,化解党内因接班问题造成的矛盾。有与会人士表示,为了营造“团结气势”对抗马英九,与会人士不仅难得地拼酒“搏感情”,还轮流唱歌、讲笑话,一桌十几人喝掉7瓶酒,陈水扁也干了好几杯。

  马英九与陈水扁的斗争进一步激化。由于马英九提出“连结台湾论述”,陈水扁8月25日上午提出“三个决心”供马英九参考,国民党发言人郑丽文25日提出“三要”响应陈水扁,她指出,有关一中原则,请陈水扁不要忘记他是根据“中华民国宪法”就职,遵照誓言,遵守“中华民国宪法”,回归“宪法一中”原则。马英九则以“谢谢指教”带过,并强调对于陈水扁利用媒体传话的方式将不再响应。马英九说,陈水扁透过媒体呼吁他扬弃“一中”迷思才能与台湾连结,他表示因为“宪法”本身只有一个“中华民国”,没办法扬弃,这点请陈水扁“体谅”。

  陈水扁“三个决心”是:第一、决心彻底扬弃“一个中国”的迷思,才能真正连结台湾。第二、决心积极摆脱朝野政党恶斗,才可能开创两岸和平。第三、决心诚实面对党产历史问题,才可能唤回社会公义。

  国民党提出的“三要”是:第一、要遵守“中华民国宪法”。第二、要坦承面对扁自行挑起的内部族群恶斗。第三、扁政府打压国民党处理党产,要请扁反躬自省。

  有一点我们要注意,马英九“一个中国”原则的定义仍旧和以前一样没有变化,他虽然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但他的理解和我们理解是有区别的。马英九在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表示,他对台湾主权的主张是“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但两岸在九二共识的解释上有落差,他说,大陆方面把“九二共识”认为是一个中国原则,我们接受一个中国原则,但依照‘台湾宪法’的解释,一个中国就是中华民国。大陆方面所说的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据我们的“宪法”无法承认它。他还说,两岸讨论统一时机未到,他也不会急于去大陆访问,同时马英九指出,两岸间的经贸及文化交流,并不受主权定位影响。

  此言一出,大陆民众无不瞠目。众所周知,在新近台湾蓝绿两大阵营对决的“三合一选举”中,23席县市长席位,国民党拿下14席,其它泛蓝势力拿下3席,民进党拿下6席,从结果上看,可谓是国民党大胜,马英九已然成为泛蓝新的‘共主’。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次选举将直接影响到2008年的台湾“总统”选举,这对台湾未来的政治走向和两岸关系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台湾问题又是重大的原则问题,近年来,民进党强行撼动两岸关系,企图分裂中国,其结果是引来了全体中华民族的唾弃。现在两岸关系正在逐步得到改善,台湾问题也正趋于平静,马英九何以要在一池清水中投下一粒石子?着实让人感到费解。

  其实,马英九的话是一箭三雕。在这里他巧妙地打了三张牌。

  第一张是“换位思考牌”。马英九的“一中各表”,其目的是想模糊“一个中国原则”的是非界限。他所用的依据是台“立法院”的“国家统一纲领”和“中华民国宪法”,这个纲领和“宪法”对两岸关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在“一个中国”上又存在分歧,他一再强调台湾“政权”的存在,是提醒大陆正视台湾的现状。这种逻辑思维显然是行不通的,因为无论从人口数量、土地面积、还是国际关系的地位上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更何况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在大陆,中华民族的根在大陆,历史也好,现实也好,“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存在争议,也不容许争议。而马英九却对此视而不见,仍旧抱残守缺地有针对性的“解释”“一个中国原则”,这显然是十分危险的,也是注定不现实的。

  第二张是“防范牌”。国民党为了夺取台湾“政权”,已经认识到“台独”思维的负面影响,所以在两岸关系上不断的向缓和紧张趋势方面靠拢,以便争取民意,进而摧毁民进党的“台独”大厦,从这一点上来说,是值得我们称道的,这不仅可以扩大其政治空间,而且还能使台湾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大潮中不至于被边缘化,但与此同时,马英九还在千方百计的扼守所谓的台式“民主”价值观。表面上希望加强两岸合作,但心底里又害怕大陆的统战政策进一步渗入台湾。所以他采取了和大陆玩太极推手,一方面,凭借其个人的政治文化思想,运用擅长捕捉民意的能力,成了目前台湾最具人气的政治家,使得台湾人民本无所依归的心理,逐渐归附于国民党;而另一方面又不愿直面大陆,对大陆的对台政策采取适当回避的态度。其实我们都知道,台湾的“民主”是不健康的民主,“台式民主”导致了极端化的自我中心,“立法院”打架、政府滥用职权、民意代表过度膨胀等等,这些都让我们怀疑台湾的民主到底怎么了?

  第三张是“未来牌”。马英九说两岸讨论统一时机未到,目前台海两岸之间最重要的是“加强交流、创造条件”。马英九有其个人想法,一方面他会依循连战希望与大陆交好的愿望,与连战时期相比,马英九时代的大陆政策将会更富弹性,以至于呈现一些新特点,严肃的政治问题将会采取回避方式,其宗旨是有限度的改善两岸关系,但在经贸关系上会有所发展,而且台湾经济也会越来越依赖于大陆。据统计,大陆2005年对台贸易逆差已达512亿美元,台湾企业目前在大陆的投资近1000亿美元。在经济上,台湾不敢失去大陆,这也是马英九不得不打未来牌的一个主要原因。

  有一点我们该明白,马英九公开声明自己不沾“台独”,在这种情况下还以高票当选,说明台湾的民众对台独认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高,很多人内心深处还是认为自己是中国人。但我们必须非常清楚的认识到,马英九赞成一个中国,这个中国是指“中华民国”——也就是要搞西方资产阶级的所谓民主与自由。马英九在美国留学7年,是典型的“海龟”,对美国有很深厚的感情。马英九要搞的其实就是美国的那套“民主制度”,这在中国肯定是行不通的,东欧和前苏联的剧变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和经验,资本主义在许多地方是走不通的,在落后地区,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能把经济搞上去的正确道路!

  但从马英九的话中,我们或多或少可以解读出马英九领导下的国民党在将来台湾政治社会中的一些信息,我们没必要为他一时一事的言论作出过敏反应。但有一点,我们必须保持对两岸关系的不确定性的清醒认识却是十分必要的。台湾问题是涉及到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与统一的根本利益的战略问题。在这核心问题上,中国大陆肯定不会作出任何让步。

  当然,马英九能赞成“一个中国原则”,面对国际的强权形势,面对台湾的黑金政治,能看到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抵制分裂,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不受第三者挑拨,那就是台湾的万幸,也是中华民族的万幸!

  马英九的险招和高招

  到了2005年年底,台湾各个党派都在摩拳擦掌,准备在“三合一选举”中一博。为了这场两大阵营对决的选举,马英九采取的是地毯式“游击战”,从北到南跑遍了全台所有县市,甚至为此舍弃了原来声势浩大的旅游巴士,改用机动性强的九人座吉普车。在就任党主席不足四个月的时候,县市长选举投票之前36小时,他宣布这次选举如果国民党不能过半,将请辞党主席。他将自己的前途与多数国民党县市长候选人绑在一起,成功地将其个人影响力转移到候选人身上。尤其是“不过半请辞”的策略,成功催动了政党意识不强、却对他有所期待的中间选民,瓜分了一部分对陈水扁当局失望的“浅绿选票”。同时,这也提升了泛蓝选民的凝聚力。次日,民进党主席苏贞昌也说,如果民进党执政的县市少过十席,或失去台北县,他也将辞去民进党主席,一时间,本来一场地方选举,变成了中央级的国、民两党政党对决。有人疑惑不解,马英九好不容易选上国民党党主席,并且是2008年台湾总统选举的国民党的准候选人,犯得着冒这个风险吗?

  其实,马英九这一招既是险招,也是高招:以目前台湾的选举态势而言,马英九此次以个人政治生涯作赌来催票,应有60-70%的胜算。即使国民党未能胜出,马英九被迫辞职。那么此举也有意义:1、有利于泛蓝整合。接任马英九的会是谁?不出意外应该是王金平。大家知道王马之间的误会尚未完全消除,如果王金平接任,无疑他是欠了马英九一个大大的人情,以前的芥蒂应该是一笔勾销,而且会团结得更加紧密。如果王金平任国民党主席,那么2008年泛蓝的“总统”候选人是谁,应该还是马英九,而且由于此次马英九的被迫辞职,那时泛蓝、浅绿“马迷”的投票意愿会高涨,对马英九竞选“总统”非常有利。马英九这一招,逼得泛绿不得不效仿。“自损八百,伤敌一千”,对于打击泛绿士气有利。

  一场台湾的“县市长”选举,马英九率领国民党在台湾第15届“县市长”选举中一路横扫千军,在23席中抢下14席,国民党大胜,许多县市绿地换蓝天,进而一举奠定了他的泛蓝共主地位。这场胜利,意味着国民党从此摆脱弱势地位,也意味着国民党已有机会问鼎2008年大选的胜券。“为什么要把我的政治生命投进去?很简单,我需要很大的胜利,使我取得很大的动力可以推动改革。”2005年12月5日,台湾“县市长”选举后第二天,马英九这样解释他立誓“国民党席位不过半就辞职”的原因。

  在国民党主席和台湾县市长这两场选举中,高涨的民意是马英九取胜的关键。TVBS电视台最近对台湾政治人物声望满意度的民意调查显示,马英九以80%的满意度高居榜首,然后是苏贞昌62%、王金平55%、游锡堃41%、吕秀莲33%、宋楚瑜28%、谢长廷23%、李登辉22%、陈水扁10%。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英九在声望满意度方面,除了在国民党获得97%支持、在亲民党获得89%的支持,还获得58%的民进党人支持。

  凭借高民意取得县市长选举大捷之后,马英九在党内的势力基本稳固。王金平乃至宋楚瑜的不少支持者纷纷向他示好,形势似乎一片大好。但对于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党来说,民望不错的小马哥的政治手腕,还是显得过于稚嫩青涩。用一句大陆的话来说,马英九真正的硬仗还在后面。尤其是国民党的党内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县市长选举的胜利,并不意味着国民党一举转变为一个善于选举的政党。2008年,如果仅仅依靠马英九的超高人气和民众对民进党的不满,国民党仍无绝对胜算。

  事实上,当国民党夺得三分之二“县市长”席位,取得“大胜”之后,马英九才真正开始面对“推动改革”的压力。马英九所要推动的改革,在党内,是要“确立正派、清廉、有竞争力的路线”;在整个泛蓝阵营,就是国亲两党的整合。他把国民党改革与自己的“总统”竞选之路绑在一起时,“改革成功。”

  已成为了他问鼎“总统府”的唯一选项。

  在马英九的改革计划中,首先要去除的是国民党的“黑金”形象。他用“清廉、勤政、爱民”来描述他理想中的政党伦理,而对胜选的国民党籍“县市长”们,他则叮嘱“不要让国民党好不容易擦亮的招牌蒙羞”。

  12月7日,马英九邀“县市长”当选人到国民党中央进行“廉能宣誓”。

  “县市长”当选人们在孙中山遗像前举起右手,宣誓“选举不买票,执政不贪污,问政不腐化”。国民党中央还进一步成立“廉能委员会”,对地方“县市长”实施党内监督。

  2005年8月,马英九凭借在基层民众中的人气,入主国民党。同样依仗这些来自基层的支持,马英九带领国民党,横扫台湾各县市。但是,进入到国民党改革的实质阶段,仅凭感召基层的政治魅力,马还会一帆风顺吗?

  国民党中生代代表、台中“市长”胡志强,建议国民党中央定期召开“县市长联谊研讨会”。胡志强所要求的,是国民党中央对地方施政更多的支持,而不仅仅只是“廉能”的“监督”。实在的政绩,才是国民党展现新形象、赢取民众更大的支持并进而夺回失去8年的政权的重要筹码。

  国民党改革必然要触及的,还有中高层的人事。相较于王金平,马英九在国民党中高层干部的支持面明显落了下风。而推进改革,去除“黑金”,恰恰也正要触动中高层的干部。目前国民党的高层人事的核心存在于马英九和王金平之间。两人的互动冰冻三尺,而这又会不会成为国民党改革的最大阻力呢?

  更广泛意义上的改革是整个泛蓝阵营的整合。经“县市长选举”,马英九成为“泛蓝共主”。对马英九和国民党来说,整顿已边缘化了的亲民党和新党的力量,为国民党所用,成为当然的议程,亲民党在“立法院”的32个议席足以左右议会党派政治的格局。

  亲民党在这次选举中,只争到1个县长职位,与国民党讨价还价的资本大大减少。亲民党“议员”林郁方说:“回国民党是我的权利,也是我的责任。”他的党内同志孙大干也说,如果国亲两党合并一两个月内没有结果,“到时候就看着办!”

  反对国亲两党合并声音最响的是亲民党副主席张昭雄,他放下重话:

  “国亲两党合并之日,我同时退出政坛。”宋楚瑜的态度是:“如果国亲两党真能合并,就算没有位子,从此退出江湖,我也不在乎。”

  刚当选为台北“县长”的周锡玮当年入亲民党,后来带头重回国民党,扮演了沟通国亲两党的角色。12月5日,他专程拜访宋楚瑜,而7天后马英九和宋楚瑜的会晤,可能就是他这次拜访的结果。

  12月12日晚,国民党主席马英九与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长谈了4小时。

  宋楚瑜说,他和马英九就重大问题“无话不谈”,而个人利益的问题,“一句话也不会谈”。不过,双方实际取得的共识仅是“合作”还不是“合并”。《会谈公报》说“两党目前以加强合作为优先考虑”,而会谈后,马英九甚至用上了这样的外交辞令:“希望未来类似的会谈能推进双方关系。”

  加强合作而不谈合并,台面上的理由是两党合并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尚未解决”。其实际原因,如《中国时报》指出,“宋(楚瑜)在乎的是能否维系亲民党主体性,包括未来县市长、立委提名机制建立,”而“马英九泛蓝地位渐巩固,合并并无急迫性,现阶段重点是党务改造。”

  “宋楚瑜的位置要如何处理?这是非常实质的事。”王金平直接点中另一个要害。宋楚瑜说“退出江湖也不在乎”,但他的幕僚正谈论宋楚瑜竞选下任台北市长的可能性。然而即便宋楚瑜肯屈尊,国民党还没给出一个哪怕是口头上的“支持”。有人提醒国亲两党合并要“紧事缓办”,中肯至极。

  马英九不是不知道改革的艰巨,所以他才“需要很大的胜利”,以换得推动改革的“很大的动力”,然后才能以改革的成功,换取2008年的“总统”大位。

  岛内舆论普遍认为马英九面前并非一马平川,而是道道难关的考验。

  在目前马英九就面临着四大考验:

  首先是如何处理好党内改革力度与协调好各方关系。“改革”是马英九在竞选国民党主席时高举的旗帜,但是改革必然会触动甚至颠覆党内现存权力格局和利益分配机制,可谓“说易行难”。在就职演说中,马英九提出了深化党内民主、2008年前处理完党产等七项改革设想,但要真正落实起来相当棘手,党内本身就有不少阻力。例如现在国民党每个月包括党工薪水、退休党工退休金和优惠存款补助等支出,基本开销大约要新台币2亿元(约合5000万元人民币),这样沉重的财政包袱肯定要抛掉,可是抛得不好就容易砸到“马脚”。

  党主席选举时一场激烈的“王马之争”,已使党内出现严重的裂痕。马英九如果处理不当,裂痕只会越来越大。尽管马英九选后一再放低身段,邀请王金平续任常务副主席,但王金平始终坚拒,只选择担任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以“退休”的方式摆出不合作的姿态。王金平在党内人脉广,又是现任台湾“立法院长”,而“立法院”又是在野的国民党最重要的政治舞台。若没有王金平的合作,马英九要想落实改革蓝图,可谓障碍重重。

  其次,能否整合泛蓝是对马英九的又一考验。在泛蓝整合问题上,马英九提出“先在政策、法案和选举上充分合作,逐步整合,最后达到合并的终极目标”。新党早就想并人国民党,这次更让3名党籍“立委”退党加人国民党。因此在整合上问题不大,难的是亲民党。国民党“十七全”通过取消“排宋条款”,向从国民党出走的党员敞开了回家的大门,被认为是向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释放出善意。马英九知道,只有泛蓝团结,他才有希望在2008年问鼎台湾地区领导人。但是,要想得到在国民党主席选举中公开支持王金平的宋楚瑜的合作和支持,同样是一项高难度的任务。

  第三,马英九必须在即将到来的多次岛内选举中保持较高的胜率。在2008年前,马英九需要应付好今年的台北和高雄“市长”选举以及明年的“立委”选举。场场都是恶战,没有了庞大的党产提供经费,又缺乏操盘选举的经验,马英九要想保持连胜相当困难,但至少要有较高的胜率,否则他就必须为国民党在选举中遭受重大挫败负责而引咎辞职。而如果在2006年卸任台北“市长”后,又失去党主席的舞台,马英九的政治前途将蒙上浓重的阴影。

  最后,在两岸关系上,马英九必须在所谓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马英九在当选党主席后,仍然公开支持“法轮功”活动、要求平反“六、四”事件等,摆出一副“民主斗士”的姿态。这样的姿态,与国共之间在连战访问大陆后出现的和解、合作势头是极不协调的,如果不能改变,很可能成为国共两党关系向前发展的障碍。对于马英九,人们期待他能够认清海峡两岸形势的深刻变化,扬弃过时的意识形态,正确处理两岸关系。两岸关系能否发展,对马英九是重大考验。

  尽管困难重重,但马英九就任主席后,国民党确实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例如中常会定期下乡举行;一些年轻面孔进入了中常会和中央委员行列;作为党的后备军的“青年团”正在筹建之中;马英九卖掉了国民党所属“国发院”的土地,从而为精简党工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经费等。“改变才有希望”,这是国民党在200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提出的竞选口号,也是目前党内上下一致的认识。可以预见,一心要带领国民党在2008年重新“执政”的马英九,还会对国民党进行更多更大的改变。

  国民党士气、社会支持率的上升,进一步强化了其泛蓝阵营“老大哥”的地位,也带动了泛蓝阵营的变化。目前,马英九正积极安排与宋楚瑜会面,从国亲两党接触的情况来看,“马宋会”应该会很快举行。由于大部分泛蓝支持者包括部分亲民党支持者视马英九为“中兴少主”,加之亲民党今年以来内部纷扰不断,宋楚瑜在2008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已基本“出局”,因此,“马宋会”可能会使泛蓝整合出现一些积极势头。不过,国亲两党能否真正整合,关键要看两党能否真诚合作,解决好权力和利益分配问题。

  泛蓝阵营内部的调整,正朝着声势上升的方向发展,这自然对泛绿阵营产生了强大压力。陈水扁已经连任两届,将在2008年下台。民进党内的接班人之争。本来就已在党内几个“种子选手”之间明刀暗枪地展开,马英九担任国民党主席,更加深了他们的焦虑感,也使民进党内的权力争斗更加激化。泛绿阵营内部必然要求尽快推出自己的“2008人选”来和马英九一争高低。这样的动作将使得泛绿阵营内部特别是民进党内各派政治力量产生激烈的碰撞。最终导致权力格局的重新洗牌。

  马英九坐稳“泛蓝共主。”

  马英九高票当选国民党主席后不到五个月,其首次政治“大考”即赢取佳绩。12月3日,台湾岛内“三合一”(县市长、县市议员、乡镇市长)选举结果揭晓,已在野五年的国民党大获全胜,蓝旗飘扬在整个北台湾上空。国民党在台湾“县市长”选举中大胜,巩固了马英九作为2008年蓝营“总统”候选人的不二地位。

  “大家觉得士气大振,信心起来了。”12月5日,国民党中常委、“立法委员”李纪珠在接受《财经》电话采访时,话语中仍显出相当振奋。55岁的马英九却仍旧保持着他那招牌式的冷静与清醒。“高兴一个晚上就好了,明天还要继续干活。”这是他向广大国民党员发出的信息。

  在此次岛内“县市长”、“县市议员”和“乡镇市长”选举中,国民党的胜利都超过了预期。在最为外界关注的“县市长”选举中,国民党赢得全岛23个县市中的14席,已过半数;加上其“泛蓝”盟友亲民党、新党和无党籍各得一席,蓝营总共赢得17席,远超过执政的民进党所得的6席。由此,从政治版图看,自台湾中部偏南的樟化、南投、花莲一线以北全部飘蓝,处于“泛绿”包围中的嘉义市和台岛东南的台东县,也都为“泛蓝”赢得。蓝营更保持了在连江、澎湖、金门三个外岛县的领导权。

  对于国民党来说,此役最大的现实收获,应是国民党籍候选人周锡伟赢得了台北“县长”的席位。台北县人口超过368万人,占全台湾2300万人口的六分之一,被视作岛内第一大“票仓”。民进党已经在此执政16年之久,而从国民党夺回台北县可以看出选民人心变动,对2008年岛内“大选。”

  有重要指标的意义。而宜兰县和嘉义市等民进党执政数十年的地区此次“转蓝”,还有相当强烈的心理效应。

  李纪珠说,选前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国民党在宜兰县、樟化县和嘉义市等几个县市都领先,但“看好度”却都输给民进党,“这显示选民对我们还是没有信心。”而国民党最终在这几个县市胜出,大大增强了选民和党员对国民党的信心。

  对于此次国民党大胜、民进党大败的原因,岛内外的分析家意见基本一致:陈水扁上台五年多来,政绩乏善可陈,台湾经济停滞不前。选民对只会“拼政治”、打口水战的民进党高度失望、不满,这是泛绿失宠的根本原因。而2005年下半年执政当局爆出的种种政治丑闻,更重创了民进党赖以起家的“清廉”形象。“前几年民进党执政能力低下,还可用所谓‘干净’来保留部分选民的支持。但现在他们连‘干净’也没有了,自然遭到选民抛弃。”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长孙云对《财经》说。

  在民进党牵涉的多起丑闻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高捷弊案”。2005年8月,台湾从泰国引进的修建高雄捷运(地铁)的劳工因不堪工头克扣工资、生活条件恶劣而发生骚乱,在台湾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在事后调查中发现,在弊案幕后,存有一班由政商巨头组成的“黑金集团”,被媒体和在野党陆续曝出的涉案者,包括陈水扁的心腹陈哲男、前“内政部长”余政宪、现任“行政院长”谢长廷(前高雄市长)等绿营重臣;一些调查线索甚至直指陈水扁本人。

  陈水扁政府在媒体不断深入的调查下恼羞成怒,以大力追踪报道弊案的TVBS电视台有“中资”背景为借口,始而威胁吊销其执照,继而课以百万新台币的巨额罚款,落下打压新闻自由的骂名。另外,泛绿阵营在民调一路落后的情况下,再次抛出“非常光盘”、公布国民党候选人病历等手法,亦为公众所不齿,甚至引起本阵营内部的不满。选前一天,民进党屏东县党代表黄益盟在台湾《联合报》撰文,批评民进党的“恶质”手法打选战,“足见民进党的局势堪危”。岛内不少媒体和学者在“三合一”选举之前即已指出,陈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