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章 韩信是谋反死的吗

  中国历史的天窗韩信是淮阴人,就是现在江苏省淮安市。他年少时父母双亡,家道贫寒,经常东一口西一口的在邻居家混饭吃,时间长了,邻居们都有些厌烦,慢慢的就不再接济他,韩信自己无田无地,又没有过活的本事,只好跑到当地的一个亭长家里继续蹭饭,这位亭长和韩信原本有些交情,又见他可怜,于是在开始的时候还是尽心竭力的招待他,可是几个月一过,亭长吝啬的妻子首先对韩信受不了了,于是便有意把每天吃饭的时间提前,结果等韩信踏着饭点来到时候已经没饭可吃了。韩信是个聪明人,看到这种情形,马上意识到亭长夫妇的想法,所以以后就不再去亭长家中讨食了。

  为了生活下去,韩信又到当地的淮水钓鱼,但是水平有限,鱼儿常年不上钩,搞的韩信常常只能拿着钓竿饿肚子,这时,有一位靠洗衣为生的老太太看韩信实在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一连几十天,每天如此,韩信于是深受感动,向这个老太太表示:“我一定要重重报答您”。可是老太太却严肃地告诉他说:“你是男子汉大丈夫,不能自己养活自己,我看你可怜才给你饭吃,谁还希望你报答我!”这些话让韩信深感惭愧,于是立志要做出一番事业来。

  由于生长在秦朝末年,正是兵戈四起的年代,为了能够更好的施展自己的抱负,韩信在读书的同时也练些武艺,以期望将来可以以此从军拜将。虽然韩信武艺比较平常,可是出于练武的习惯,所以韩信在上街时也常常身配宝剑,没想到这也引起淮阴城内一个少年的反感。这个少年平常就很瞧不惯韩信带剑出行这种做派,于是找了个机会在闹市里拦住韩信,当着众人的面对韩信说:“你要是有胆量,就拔剑刺我;如果是懦夫,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旁边的人都知道这是故意找茬羞辱韩信,于是都停下来看韩信会怎么办。结果韩信还真给这个小伙面子,在考虑了一会后,就一言不发从那人的裤裆下钻过去了。当时在场的人于是哄然大笑,纷纷认为韩信是胆小怕死、没有勇气的人。

  公元前209年,韩信投身项梁抗秦的楚军。在项梁战死后,又跟随后来成为西楚霸王的项羽,但未受项羽重用,只是充当一名执戟卫士。韩信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但均不被采纳,这使得韩信非常郁闷,感觉可能在项羽手下不会有出头之日,于是就在项羽分封诸侯之后,投奔了汉王刘邦。

  韩信刚到汉军之时,由于没什么名气,只当了一名小官,后来还和一些同僚一起犯了法,被押赴刑场斩首,监斩官是刘邦的心腹大将夏侯婴,当与韩信一起犯罪的十三个人相继被斩之后,韩信恰巧发现夏侯婴在注意他,于是马上大声的对他喊道:“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听到韩信的喊声很惊讶,又看韩信身材高大,相貌堂堂,就私自把他放了,随后又同韩信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在谈话之后,夏侯婴马上认为韩信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迅速向刘邦推荐了他。可惜刘邦并不这么认为,只是碍于老朋友夏侯婴的面子,就随便封韩信当了个治粟都尉,就是个管粮食的官职。

  韩信在当上治粟都尉之后,由于隶属关系,经常要和替刘邦掌管后勤的相国萧何打交道,在经过几次交谈后,萧何非常惊异韩信的才华,就再度向刘邦推荐了韩信,不过这次刘邦还是没有起用韩信,仍然坚持让韩信继续当那个不咸不淡的治粟都尉。韩信见屡次有人推荐,刘邦仍然不肯重用,非常灰心,认为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决意离汉营而去,在逃到寒溪时,因溪水大涨,耽搁了一会,结果被闻讯飞马赶来的丞相萧何追上,这就是“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典故。随后,追回韩信的萧何再次向刘邦推荐了韩信,并表示,如果还想东归争天下的话,就必须用韩信,而且得重用,要拜为大将统率全军才行。刘邦听到这番话后确实半信半疑,但是想想萧相国忠心耿耿,劳苦功高,而且素有伯乐之称,所以就答应萧何的请求,并命人搭筑高台,择吉日举行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统率全军。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对韩信的军事才能仍然抱有相当的怀疑,于是他向韩信问计,韩信倒是很爽快,他首先反问刘邦:“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刘邦沉默良久,表示“不如也”。其实这是废话,项羽武艺高强、力能举鼎,基本属于打遍天下无敌手一类的人物,巨鹿破章邯一战,更是勇冠三军、威震天下。而刘邦不过亭长出身,估计武艺充其量也就跟个猎户相仿,跟项羽自是没法相比,鸿门宴上,更是被项羽逼得走投无路,落得个脱席潜逃,差点把命都丢了。

  看到刘邦能够欣然承认自己和项羽的差距,韩信这才为刘邦指出项羽的不足,树立汉王的信心,并提出了著名的《汉中策》。《史记》记载了这一对话过程,当时韩信就对刘邦侃侃而谈:“项王喑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诸侯之见项王迁逐义帝置江南,亦皆归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於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所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矣,所杀亡不可胜计,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馀万,唯独邯、欣、翳得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也。大王之入武关,秋豪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於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韩信的话很中肯,特别是他明确指出了当时项羽放弃关中建都彭城这一重大战略错误,同时告诫刘邦,章邯等三位降将镇守关中,实不足虑,相反这正是汉军北进关中,建立霸业的良机。

  刘邦在听取韩信的这一番话后,茅塞顿开,大喜过望,于是马上让韩信组织人马收复三秦。韩信也真没让刘邦失望,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开始在楚汉战场上迅速崭露头角。“明修栈道、暗渡陈仓”,韩大将军仗打的漂亮,在陈仓、壤乡接连重创章邯的秦军。不过章邯毕竟是一代名将,他迅速退守自己的都城废丘,并派儿子章平伙同塞王司马欣的援军在漆地进行了果断的反击,差点击溃进攻的汉军曹参所部,幸亏韩信派遣的援军周勃及时赶到,稳定了战局并击败了章平,随后,韩信乘胜追击,在包围废丘的同时,指挥汉军攻克了栎阳、咸阳、上郡,击杀章平,迫降了司马欣和董翳,顺利地平定了关中大部分地区。

  由于当时项羽所率的楚军主力远在山东和齐国的田横激战,而且项羽对刘邦和韩信的实力严重估计不足,没能及时从齐地抽身,致使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摆在了刘邦的面前,就是项羽的大本营彭城防卫空虚。

  刘邦抓住了这一有利战机,留下了韩信继续围困废丘的章邯军,自己则在公元前205年3月率汉军主力东出函谷关,接连迫降西魏王魏豹和殷王司马卬,随后拜魏豹为大将,率诸侯联军56万,在4月南渡黄河,一举袭占了项羽的都城彭城。

  但是战场就是瞬息万变的,任何一方的疏忽大意都会遭至灾难性的后果,项羽就是这样丢了彭城,而刘邦在胜利后也犯了同一个错误。

  刘邦占领了彭城后,自以为大功告成,于是跑到项羽的宫殿内开始大肆享乐,天天歌舞相伴,酒宴不断。而此时项羽则忧心如焚,他迅速做出了一个大胆但是非常正确的决策,以3万精骑奔袭汉军。这3万部队是楚军的绝对主力,全是骑兵,可以说是精锐中的精锐,战斗力极强。随后的彭城之战是一场绝对经典的闪电战,项羽率领着3万大军自鲁南向彭城奔袭,先在瑕丘把樊哙打的一败涂地,随后又乘夜对萧邑的汉军发动突然袭击,并乘胜追杀至彭城,与仓皇应战的汉军刘邦主力展开决战,结果楚军以一当十,勇猛异常,大败汉军主力,斩杀汉军10余万人,成功夺回彭城。随后楚军乘胜追击,充分发挥骑兵速度快,冲击力强的优点,在宿县彻底歼灭重新集结的汉军残部,又斩杀汉军10余万。如果不是后来天降大风,飞沙走石,导致楚军一度视线不清,恐怕后来的大汉天子刘邦在宿县就被干掉了。

  刘邦借着大风,带着10多个骑兵从宿县战场狼狈逃窜,不过楚军的追击还没有完,刘邦还得跑,就这样一路狂奔到了荥阳,总算遇上韩信的援军,这才稳住了阵脚,不过刘邦的岳父以及老婆吕后都被项羽抓去了。韩信统率的援军的出现非常重要,正是由于他率部击败了追击的楚军,守住了荥阳,稳定了汉军的战线,否则估计项羽就已经直取关中了。

  在成功的解救了刘邦后,韩信又统兵继续围攻章邯死守的废丘,这个章邯,还真是对守城很有心得,区区一个废丘城,他在韩信面前守了10个月,难怪当年他在定陶的守卫战中能够击杀项羽的叔父项梁。不过废丘毕竟是孤城一座,6月,刘邦、韩信派樊哙掘开了渭水,灌开了废丘城,顽强抵抗的章邯见大势已去,自刎而亡。至此,韩信指挥的关中战役全面结束,汉军稳定了关中地区,并控制了战略要地荥阳,同项羽的楚军在荥阳、成皋地区展开了拉锯战。

  自从刘邦得到增援后,他亲率汉军主力,在张良、陈平、夏侯婴、周勃、樊哙的辅佐下和项羽在荥阳、成皋地区展开反复的争夺战。仗一打就是两年半,期间刘邦基本采取守势,被项羽打得毫无脾气,中间有一次还差点被项羽生擒。不过刘邦倒是韧劲十足,屡败屡战,将楚军主力牢牢地拖在了这一地区,随后又在张良、陈平的建议下,派遣谋士开始在项羽阵营中四处煽风点火,极尽挑拨离间之能事,先是说服九江王英布叛楚归汉,让楚军跟英布激战了7个月,随后又离间了项羽和谋士范增以及大将钟离眛的关系,导致楚军内部大量的非作战消耗。而项羽由于勇武过人、自视太高,加上在正面战场百战百胜,所以对自己内部的人员分化没能有效察觉,导致楚军主力在平叛和与汉军作战之间来回奔走,被迫陷于缠斗。

  不过如果仗要是这么打下去,项羽虽说不能迅速击溃汉军,但是估计也会牢牢占据战略主动,大获全胜是迟早的事情。因为在正面作战中,这位西楚霸王和他的精锐骑兵无人能敌,所到之处,汉军将领基本都是采用闭门死守的策略,而且就这样,还经常守不住,让项羽打得稀里哗啦的。

  不过韩信此时在北方的作战完全改变了这一态势,他在这一段时间几乎席卷了整个黄河以北,魏、代、赵、燕、齐等项羽阵营的附属诸侯国被他全盘拿下,捎带手还把赶来增援的楚军精锐龙且所部20万人也全歼在潍水河畔。这位得志青年在经过平定三秦的崭露头角之后正式开始大展身手,接连不断率部打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而且还治军有方,增兵有术,自己的部队非但没什么消耗,相反越打越多,从开始的三万来人居然发展到后来的几十万众。

  韩信的这一辉煌历程是从公元前205年8月开始的,当时,曾经负责指挥汉军攻取彭城的西魏王魏豹因对刘邦不满,叛汉降楚,并且对前来劝说的汉谋士郦食其表示:“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魏豹的反叛使正在荥阳同项羽作战的汉军主力侧翼遭受重大威胁,为挽回局面,保证主力作战安全,刘邦拜韩信为左丞相,统率曹参、灌婴和汉军3万人攻击魏豹。

  韩信接受命令后,审时度势,声东击西,先是在黄河西岸的临晋渡口调集大批船只,准备佯渡,诱使魏豹率西魏军主力屯兵于蒲坂,防止汉军渡河。随后韩信亲率汉军主力秘密移至夏阳,用木头和陶瓮扎成木筏,突然渡过黄河,随后奔袭西魏战略要地安邑,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夏县。魏豹得知安邑遭到汉军主力攻击的消息后,大惊失色,迅速和部将柏直、项它率西魏军主力自蒲坂回救安邑,结果在安邑西南被韩信指挥以逸待劳的汉军伏击,西魏军遭到惨败,魏豹率领残部东走曲阳、东垣,又被随后赶至的汉军追上,兵败被擒。至此,韩信仅率3万多汉军迅捷、轻松地平定了河东地区,解除了荥阳汉军主力的侧翼威胁。

  韩信在消灭了魏豹的西魏军后,并没有就此收手,而是利用平定河东的大好形势,向刘邦提出“请兵三万人,愿以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粮道”的战略规划。这是非常有远见的一个作战规划,而且事后证明,也是十分成功的一个战略规划,正是由于韩信成功地完成了这一作战规划,使得楚汉战争的全部进程从根本上得以改变,刘邦集团转弱为强,由守转攻,重新夺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公元前205年9月,韩信在得到刘邦许可后,率领常山王张耳以及曹参、灌婴等将领,引军5万向代王陈余和赵王赵歇发动进攻。韩信先是率部在邬地击败了代军一部,随后又攻克了阏与城,俘获了代国丞相夏说,平定了代地。在经过破魏灭代的作战后,韩信的部众增长很快,而且作战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此时,刘邦注意到了这一情况,为了缓解荥阳汉军连败带来的兵员不足,他派使臣从韩信部队抽调了大批精锐,补充荥阳前线。

  韩信在被刘邦抽调兵力之后,并没有借口兵力不足停止对北方诸侯国的攻击,他继续率领剩余的数万兵力,仍然用张耳、曹参、灌婴等为副将,出兵河北,准备经过井陉口进攻赵国。

  此时,担任代王而且兼任赵国宰相的陈余为了阻止韩信的进攻,集结了近20万的大军屯驻于井陉口,他的谋士李左车向他提了一个建议:“闻汉将韩信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新喋血阏与,今乃辅以张耳,议欲下赵,此乘胜而去国远斗,其锋不可当。臣闻千里粮,士有饥色,樵苏後爨,师不宿饱。今井陉之道,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行数百里,其势粮食必在其後。原足下假臣奇兵三万人,从间道绝其辎重;足下深沟高垒,坚营勿与战。彼前不得斗,退不得还,吾奇兵绝其後,使野无所掠,不至十日,而两将之头可致於戏下。原君留意臣之计。否,必为二子所禽矣。”这是一个非常正确的建议,如果陈余采用了这个建议,坚守井陉,由李左车率领精骑斩断汉军的粮道,恐怕韩信的确很难取胜,因为韩信统领的汉军在人数乃至质量上都逊色于赵军,而且粮草也少,作战时间不能持久。身为汉军统帅的韩信也想到了这一点,他也确实害怕赵军采取这样的战术,所以率领汉军迟迟不肯前进,生怕被赵军抄了后路,这和前几次破魏灭代,迅猛奔袭的打法简直是天壤之别。

  可惜陈余书生意气,很有当年宋襄公只讲仁义,胡乱指挥的风采,居然表示“义兵不用诈谋奇计”,真是不知道他对孙武留下的“兵者,诡道也”是如何理解的。陈余还告诉李左车:“吾闻兵法十则围之,倍则战。今韩信兵号数万,其实不过数千。能千里而袭我,亦已罢极。今如此避而不击,後有大者,何以加之!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意思是他比韩信人多,直接打群架优势明显,而且这样痛快,也不被其他山头的老大轻视,笑他没胆。

  韩信倒是不怕被人笑话,他原本就钻过泼皮的裤裆,面皮已经磨炼出来了。本来嘛,打仗这种生死攸关的事情,当然是什么招都得使,你要对敌人讲仁义,就等死算了。当韩信派人打听到陈余不用李左车的计策后,大喜过望,迅速进兵井陉口,同时马上派部将率轻骑两千,每人打一面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附近埋伏,随后主力部队背水结阵,邀击赵军。

  陈余这个书呆子对韩信的背水阵感到难以理解,他的部将也都讥笑韩信不会用兵,于是在汉军先锋向赵军大营逼近时,倾巢而出,想一战歼灭汉军。韩信看到诱敌的目的已经达到,就佯装战败,率领先头部队往河边跑,退入背水阵中,沿途还把物资仍的到处都是。赵军士卒看到这些物资后,纷纷哄抢,导致阵形混乱,等当赵军掩杀到背水阵前时,韩信统率汉军突然发动反攻,双方在河边以主力展开决战,此时汉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拼死力战,赵军力不能支,开始向大营方向退却,不想韩信派遣的伏兵已经袭占了赵军大营,还把红旗插的到处都是。看到大营丢失的赵军士卒士气全无,纷纷传言赵王已经被汉军捉住,并开始溃逃,而此时汉军乘赵军指挥混乱,士卒四方奔走之际,前后夹攻,大败赵军,一战就把赵军主力歼灭大半。随后韩信乘胜追击,在河北高邑附近再度击败赵国残余部队,并斩杀赵相陈余,俘虏了赵王歇。

  韩信的背水一战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历来为后世所推崇,韩信是这样解释为什么看起来违背兵法的背水结阵却能取胜的原因的:“此在兵法,顾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谓‘驱市人而战之’,其势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为战;今予之生地,皆走,宁尚可得而用之乎!”意思就是我军兵少,战斗力不强,只能把士卒放入绝境,激发他们求生的本能,奋勇作战,做到置之死地而后生。

  韩信在平定赵国之后,马上派人寻找曾向陈余献计的李左车,并叮嘱部属,谁也不许杀害他,能够活捉到李左车的,赏千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个李先生到底没跑了,被人抓来献给韩信。韩信对广武君李左车倒是非常客气,不但不杀他,还把他像自己老师一样侍奉,同时,他还虚心向先生请教攻打燕国的策略。但是李左车表示:“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今臣败亡之虏,何足以权大事乎!”就是说自己是战败之人,怎么敢给韩将军指点呢?韩信赶忙说:“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就是说如果陈余听了先生的话,我韩信早就被先生所擒,这次确实是虚心向先生请教破燕的策略。李左车听后很受感动,说出了自己对攻燕的看法:“今将军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阏与,一举而下井陉,不终朝破赵二十万众,诛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农夫莫不辍耕释耒,褕衣甘食,倾耳以待命者。若此,将军之所长也。然而众劳卒罢,其实难用。今将军欲举倦弊之兵,顿之燕坚城之下,欲战恐久力不能拔,情见势屈,旷日粮竭,而弱燕不服,齐必距境以自强也。燕齐相持而不下,则刘项之权未有所分也。若此者,将军所短也。臣愚,窃以为亦过矣。故善用兵者不以短击长,而以长击短。”“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兵,北首燕路,而後遣辩士奉咫尺之书,暴其所长於燕,燕必不敢不听从。燕已从,使言者东告齐,齐必从风而服,虽有智者,亦不知为齐计矣。如是,则天下事皆可图也。兵固有先声而後实者,此之谓也。”

  韩信听完李左车的分析,觉得非常有道理,于是就按李先生的指点,并没有挥军攻打燕国,而是派遣使者带着书信去燕国劝降,同时,他指挥汉军在赵国境内抓紧训练,招募士卒,摆出马上就要率军攻燕的架势。李左车的这个计策非常有效,燕王看到这种情况,果然感到非常害怕,同时自忖无法与汉军争胜,所以就向韩信请降,加入了刘邦的阵营。

  燕赵的平定使楚军侧翼门户大开,项羽对此颇有顾忌,马上派遣部将率领部分部队对赵国进行骚扰,意图减少汉军侧翼的威胁,同时在荥阳主战场上加紧对刘邦的直接进攻,期望能在主战线上迅速打开突破口。

  项羽的进攻成效非常显著,刘邦在荥阳和成皋地区接连遭受惨败,又像彭城之败一样被打的落荒而逃。不过这次刘邦倒是没有向西逃窜,而是和部将夏侯婴一起带着少数残兵北渡黄河,进至修武,也就是韩信、张耳的营地附近,随后又趁着天黑,直闯韩信大营,在韩信还没睡醒之前就夺了他的兵符印信,解除了韩信和张耳对赵国地域的汉军指挥权。

  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事件,由此也可以看出刘邦对这位已经屡建奇功、名震天下的韩大将军的忌惮,刘邦在自身遭受惨败的时候,并不急于稳定汉军防线,而是直接采取这种方式直接袭夺韩信的兵权,可见当时刘邦已经对韩信动了杀机,只不过时机尚不成熟,天下未定,韩信还有利用的价值,刘邦还需要让他继续为自己服务。

  可惜韩信并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因为他属于那种有恩必报的人,这点从他后来对当年接济他的漂母的寻找和封赏可以清楚的看出。韩信对刘邦的知遇之恩始终念念不忘,所以在被刘邦夺取兵权之后,韩信更多的是从自身检讨,接受了刘邦对他没有及时南进攻击项羽的批评。当然,刘邦在对韩信的使用上还是很有手腕的的,属于打一棍子再给点糖吃,他夺取兵权之后及时安慰了韩信,接着又拜韩信做相国,统领原来他所管辖的部分汉军继续攻打齐国。

  韩信在被刘邦分兵之后,曾经发展壮大到10多万人的部属又只剩下5万多人,而他这回的对手齐王田广则兵多地广,主力部队多达20万人,韩信不得不再次面对以弱攻强、后无给养的局面。

  齐王田广在得知汉军将要攻齐的消息后,把齐军主力统一部署在山东历城一带,由相国田横进行指挥,准备伺机同汉军决战。

  就在韩信指挥汉军东进平原津的时候,突然接到探报,说刘邦已经派郦食其说服了齐王降汉,韩信于是命令部队就地驻扎,准备回撤,这时谋士蒯彻向他进言,表示“将军受诏击齐,而汉独发间使下齐,宁有诏止将军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之舌,下齐七十馀城,将军将数万众,岁馀乃下赵五十馀,为将数岁,反不如一竖儒之功乎?”这翻话激起了韩信的争胜的念头,决定继续进兵。在韩信不顾郦生继续攻齐这一问题上,《史记》只做了上述记载,可能有所片面,因为韩信作为每战必胜的卓越统帅,很有可能看到齐军因为降汉而疏于戒备的情况,这是千载难逢的一战成功的有利战机,况且齐国不同于燕国,齐国幅员辽阔,国富民强,而且与项羽的楚国接壤,一旦有所反复,汉军从北翼包围项羽的计划就难以实现,当然从后来韩信邀功请封齐王的情况看,韩信灭齐应该还有建功立业,裂土封王的个人功利目的。

  韩信利用齐军疏于戒备的有利战机,挥军突袭了历城,一下歼灭了齐军主力,使得齐王丧失了同汉军抗衡的根本,随后韩信又指挥大军直取齐国都城临淄。齐王田广见势不妙,马上煮死了前来劝降的郦食其,随后率领残兵向高密撤退,同时派人向项羽求救,希望楚军能帮助齐国解此燃眉之急。

  项羽在接到齐王的求救书信后,对韩信席卷北方,从侧翼包围楚军的策略同样感到十分惊恐,因此派出了刚刚率军击败英布的大将龙且,率领周兰、项冠等指挥20万楚军救齐。这是楚军当时除了项羽亲自指挥的成皋地区部队之外的最大的一支机动力量,是楚军的绝对主力之一,并且龙且所部跟随项羽多年,能征惯战,久经沙场,在对汉军作战时屡立战功,是项羽所倚重的嫡系部队,由此可见当时项羽对韩信这个执戟侍卫出身的大将的重视。

  龙且在接受命令后,行动迅速,很快就抢在韩信之前和齐王田广在高密会师,当然,这也是楚军骑兵机动力量强的优势所在。随后龙且马上统领齐楚联军反攻临淄,在潍水地区遇上了正准备阻击的韩信,于是,决定楚汉战争走向的一场关键性战役就此展开了。

  韩信不愧为一位千古名将,他非常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指挥汉军不仅在数量上和楚军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而且在兵员素质上,同样存在极大的差距。当时,韩信率领的汉军虽然在破齐之后有所增长,但是也没有超过10万人,而且有一半左右是新招募的士兵,而龙且统领的齐楚联军多达25万人,而且能征惯战,士气高涨。韩信于是就利用楚军倚仗人多急于决战的心态,秘密派遣部队趁着黑夜带着大量沙袋赶往潍水上游去堵塞水流,同时在天亮后利用潍水水位降低的时机,渡过潍水,向楚军进攻。龙且看到汉军来攻,马上率军出击,双方在潍水东岸展开激战。韩信看到诱敌目的已经达到,马上组织部队撤退,并且这回也不在河边反击了,而是直接涉水逃回了西岸。龙且见到汉军不堪一击,大喜过望,对部属表示“韩信胆怯了”,同时指挥大军涉水渡河,继续向撤至潍水西岸的汉军追击。

  当韩信看到龙且指挥的楚军有少部分已经渡过潍水的时候,就命令埋伏在潍水上游的部队掘开阻水的沙袋,结果湍急的河水顺流而下,水位暴涨,楚军转眼间被潍水分割在东西两岸。随后韩信率领主力汉军转身杀回,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对少部分渡过河的楚军发动了围攻,结果楚军统帅龙且被汉军曹参所部当场杀死,副将周兰则被灌婴生擒活捉。被河水阻隔的楚军东岸主力看到西岸楚军被全部歼灭后,士气全无,整个部队开始溃散,这时,韩信则统率获胜的汉军强渡潍水,随后掩杀逃窜的楚军。

  经过潍水一战,龙且的20万精锐部队遭到全歼,剩余的齐国残余部队再也无力阻止韩信的进攻,很快,齐国的剩余城池被汉军接连占领,齐王田广也在城阳地区被活捉,只有齐国宰相田横带领少数部队逃到梁国地区。至此,齐地全部被韩信指挥的汉军平定,对楚军主力项羽部队的北部包围完全形成。

  韩信在潍水作战胜利后,决定向刘邦邀功,希望能受封齐王,为此他寻找了一个理由,“齐伪诈多变,反覆之国也,南边楚,不为假王以镇之,其势不定。原为假王便。”韩信对王位的渴盼应是他人生的理想之一,也是他认为对自己成就的一种肯定,是多年努力所应得到的硕果。平心而论,就韩信所建立的功业来看,封一个齐王真不算什么,因为他一个人几乎为刘邦打下了半壁多江山。不过刘邦可不这么看,他内心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将领充满着恐惧,因为韩信几乎是无敌的,像这样的人一旦反叛自己,那他刘邦想必以后就寝食难安了。同时,刘邦认为韩信请功的时候也不对,因为现在他正被项羽在成皋打的焦头烂额,韩信非但没有主动前来帮助自己,反而邀功称王,简直是在仗着有兵,威胁领导。因此刘邦在看到韩信的来信后,勃然大怒,表示:“吾困於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这时,谋臣张良和陈平赶忙踩刘邦的脚,同时低声对刘邦说:“眼下这种情况,根本没办法阻止韩信称王,还不如顺势封了他,到能使他尽心竭力为汉室出力。”刘邦马上恍然大悟,接口说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就这样,韩信齐王的待遇就被定下来了。

  韩信受封齐王后,并没有认识到这是刘邦的权宜之计,相反对刘邦感恩戴德,在自己功成名就之后,更加努力的招募士卒,训练新兵,为破楚做着积极的准备。

  项羽对韩信歼灭龙且20万楚军感到非常吃惊,这使得一向对游说不大感兴趣的西楚霸王被迫派出盱眙人武涉去劝说韩信叛汉连楚、拥兵自立,这位武涉先生非常能说,而且言辞忠恳、切中要害,他清楚的向韩信指出刘邦这个人根本不可信,而且始终对韩信抱有戒心,韩信之所以现在还没有被刘邦加害,全因为项羽尚存。武涉的劝说确实说对了刘邦的想法,只不过韩信始终是个知恩图报的君子,他对武涉的说法嗤之以鼻,严词拒绝,表示:“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亲信我,我倍之不祥,虽死不易。幸为信谢项王!”韩信对刘邦的忠心从话语中可见一斑,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刘邦这种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统治者对任何有可能威胁到他统治地位的人是决不可能放过的。

  武涉对韩信的劝说没有成功,他只能悻悻离去。不过又有一个叫蒯彻的齐国人不信邪,继续跑来劝说韩信自立称王。这回的劝说言辞就更加精辟了,而且还为韩信举了很多例子。蒯彻对韩信说:“天下初发难也,俊雄豪桀建号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雾集,鱼鳞櫜,熛至风起。当此之时,忧在亡秦而已。今楚汉分争,使天下无罪之人肝胆涂地,父子暴骸骨於中野,不可胜数。楚人起彭城,转斗逐北,至於荥阳,乘利席卷,威震天下。然兵困於京、索之间,迫西山而不能进者,三年於此矣。汉王将数十万之众,距巩、雒,阻山河之险,一日数战,无尺寸之功,折北不救,败荥阳,伤成皋,遂走宛、叶之间,此所谓智勇俱困者也。夫锐气挫於险塞,而粮食竭於内府,百姓罢极怨望,容容无所倚。以臣料之,其势非天下之贤圣固不能息天下之祸。当今两主之命县於足下。足下为汉则汉胜,与楚则楚胜。臣原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参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夫以足下之贤圣,有甲兵之众,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而制其後,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割大弱强,以立诸侯,诸侯已立,天下服听而归德於齐。案齐之故,有胶、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之君王相率而朝於齐矣。盖闻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原足下孰虑之。”听到蒯彻的这翻话,韩信仍然不为所动,他对蒯彻表示:“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蒯彻见韩信对刘邦忠心耿耿,马上指出韩信所托非人,以韩信立下的赫赫战功,刘邦根本不可能容忍韩信全身而退。他表示:“足下自以为善汉王,欲建万世之业,臣窃以为误矣。始常山王、成安君为布衣时,相与为刎颈之交,後争张、陈泽之事,二人相怨。常山王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於汉王。汉王借兵而东下,杀成安君泜水之南,头足异处,卒为天下笑。此二人相与,天下至也。然而卒相禽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难测也。今足下欲行忠信以交於汉王,必不能固於二君之相与也,而事多大於张、陈泽。故臣以为足下必汉王之不危己,亦误矣。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句践,立功成名而身死亡。野兽已尽而猎狗亨。夫以交友言之,则不如张耳之与成安君者也;以忠信言之,则不过大夫种、范蠡之於句践也。此二人者,足以观矣。原足下深虑之。且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臣请言大王功略:足下涉西河,虏魏王,禽夏说,引兵下井陉,诛成安君,徇赵,胁燕,定齐,南摧楚人之兵二十万,东杀龙且,西乡以报,此所谓功无二於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今足下戴震主之威,挟不赏之功,归楚,楚人不信;归汉,汉人震恐:足下欲持是安归乎?夫势在人臣之位而有震主之威,名高天下,窃为足下危之。”蒯彻这次的话语确实有些打动了韩信,毕竟韩信也不想落个兔死狗烹的下场,不过思虑良久,最终韩信还是认为这些辩士只不过“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固执地认为刘邦不会加害他的,于是他最终还是拒绝了蒯彻的建议。这位蒯先生看到一片好心被当做驴肝肺,很觉寒心,同时非常害怕以后刘邦对韩信下毒手时会牵连到他,于是就此开始装疯卖傻,希望能逃脱灾祸。

  公元前202年9月,刘邦撕毁了和项羽签订的鸿沟议和协议,率领汉军乘楚军撤军途中麻痹松懈同时给养奇缺的机会发动了进攻。项羽对刘邦这种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做法非常愤怒,亲自率领季布、钟离眛等将领,指挥楚军对追击而来的汉军发动了猛烈的反攻,刘邦的部队又一次被打的溃不成军,被迫在固陵一带修筑壁垒,固守待援。

  刘邦这次清楚地认识到,如果没有韩信和彭越的部队的配合,击败项羽根本就是痴人说梦,于是他听从张良的计划,迅速派人告知韩信、彭越他们各自王位的封地范围,同时命令他们出兵伐楚。

  韩信在得到刘邦给他的齐国封地后,对刘邦更加感恩戴德了,他亲自指挥已经发展成为多达30万的大军挥师南下,在九里山一带大败楚军侧翼部队,随后又命部将灌婴率军攻取了项羽的都城彭城,俘获了楚国的重臣项它。

  项羽在韩信和彭越的部队加入战局后,无法抵挡汉军众多优势兵力的进攻,只能自彭城率领军政官吏和辎重物资向东南方向撤退。11月,当楚军退至垓下时,项羽和部属季布、钟离眛等都认为此处地形险要,可以坚守,于是楚军就在垓下地区构筑营垒,准备与汉军在此决战。

  而此时汉军刘邦、韩信、彭越、英布所部共计50多万人也齐集垓下地区,至此,一场决定楚汉战争胜负的决战就此展开了。

  在汉军各路兵力会师后,刘邦任命韩信为最高统帅,直接指挥汉军各部。韩信则根据楚军困兽犹斗、冲击力强的特点为汉军制定了一个大纵深的攻击计划,其部署如下:韩信的齐军主力30万人为第一梯队,其中孔熙率军为左翼,陈贺为右翼,韩信自率主力自中路进攻;刘邦的汉军主力10万人为第二梯队;周勃、柴将军率部为第三梯队。而楚军方面则由霸王项羽担任最高统帅,季布、钟离眛为副将,率楚军主力部队10万坚守垓下,伺机反击。至此,韩信、项羽这两位楚汉战争中的叱咤风云的不败之将开始了他们正面的直接较量,也是决定生死的一次较量。

  垓下大战开始后,韩信首先率部与楚军交战,但是并不顺利,楚军在项羽的率领下,作战非常勇猛,韩信只得率军后撤,同时诱使楚军追击,随后,孔熙、陈贺所部自左右两面投入战斗,而韩信也回军合击,双方在垓下展开大战,楚军由于人数居于劣势,又遭三面围攻,因此遭受失败,被迫退入营壁进行防守。而韩信则迅速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指挥汉军包围了楚军,同时布下十面埋伏,准备围困楚军。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基本耳熟能详了,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乌江自刎,一代人杰的西楚霸王落得个全军覆没、身首异处。

  刘邦在得知项羽突围自刎的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韩信的军营,夺了韩信的兵权,他对韩信的忌惮和不信任由此可见一斑。随后,刘邦又将韩信的齐王改为楚王,封地为淮北地区,建都于下邳。至此,韩信在齐国亲手建立的数十万大军的指挥权彻底转到了刘邦的手里。不过韩信对此并未产生太多顾虑,在项羽这个最大敌人的被消灭后,休养生息,荣归故里本就是他的心愿之一,而楚国正是韩信的家乡,能封疆于此,夫复何求。至于麾下的士兵由谁统率,韩信倒是从没在乎过,做大将的招募士卒、训练兵丁,原就是为报国安民准备的,他率的部队,从来都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而且兵权的转移,对韩信来说也不是第一次了,当年,没有他不断为刘邦在荥阳的相持战中补充兵力,这位汉高祖能不能挺到垓下决战恐怕还真是个问题。

  韩信来到自己的封地楚国后,找到了自己当年的三位故人,漂母、亭长还有侮辱自己的少年。韩信先是重赏了当年接济过自己的漂母,随后又对曾经接济过自己但不能坚持的亭长也小有赏赐,算是还清了当年欠的饭钱。而在处理那位让自己钻裤裆的少年时,韩信则显得非常大度,以德报怨,让他做楚军的一名中尉,并且解释道:“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於此。”

  虽然刘邦夺了韩信的兵权,又改封韩信为楚王,但他内心对韩信的恐惧仍然不能消除。公元前201年10月,刘邦以有人告韩信谋反为由,准备发兵攻打韩信,这时陈平赶忙劝说刘邦,认为现有将领均不是韩信对手,士卒也不如韩信的楚军勇猛,所以应该以游览楚国附近的云梦为借口,诱使韩信前来拜见,到时候顺便拿下就行了。刘邦听从了陈平的建议,南游云梦,并派人通知韩信前来陪王伴驾。韩信在接到消息后,确实对刘邦的真实意图有些怀疑,同时也了解到有人因为他收留了当年的项羽部将钟离眛而去告发他,不过韩信还是念及旧恩,不忍反汉,同时认为刘邦不会这样对待他这位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将。于是韩信逼死了钟离眛,然后来到陈这个地方来拜见刘邦。结果一见面,就被刘邦当场拿下,捆到了洛阳,韩信至此才明白刘邦的为人,感叹到:“‘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烹!”

  在韩信被押解到京师后,刘邦因为韩信谋反的证据并不十分充分,同时也不敢随便滥杀功臣,怕引起众怒,就贬韩信为淮阴侯,但让他必须留在京师,以便随时监视。韩信因此郁郁寡欢,整日称病不朝。据说就在这段日子里,由于不能打仗,韩信还发明了流传几千年的益智玩具——中国象棋,棋盘上的那个“楚河汉界”四个字就是佐证。不过即便这样,不问朝政、专心娱乐的韩信还是没能逃脱刘家的毒手,公元前197年,就是被贬淮阴侯4年后,刘邦的老婆,心狠手黑的吕后到底是找了个理由把他杀害了。

  韩信死了,一个优秀青年就这样被一个叫吕后的女人给“喀喳”了。几十年后,一个叫司马迁的史官用这样的笔墨记述了他的死亡经历:“陈豨拜为钜鹿守,辞於淮阴侯。淮阴侯挈其手,辟左右与之步於庭,仰天叹曰:‘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豨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陈豨素知其能也,信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其舍人得罪於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於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豨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绐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錘室。信方斩,曰:‘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由于这位司马先生为人公正,下笔从不妄言,而且名气又大。于是,韩信又被盖棺定论,他是因谋反而死的,是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罪有应得。不过几十年前的事情,估计司马先生也不曾亲眼得见,怕也是从皇家史官留下的那些故纸堆里翻出来的。可是那些杀了人的刘邦和吕后又怎么可能让有利于韩信的言论流传下来,自然是人云亦云,圣上所云极是了。

  韩信如果地下有知,看到司马先生这样写,可能倒也心安,因为真的被砍死了,一切也都坦然了,什么功名利禄,什么光宗耀祖,随他去吧,杀人者给于被杀者总要定个罪名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只定个谋反罪名就算不错了,毕竟没给他弄个贪污受贿,荒淫无耻这些有损个人名节的罪过。

  不过我们倒想替韩信盘算盘算,看看杀人者留下的话语有没有破绽。

  首先韩信与陈豨手拉手屏弃左右的交谈未来谋反事宜的这些话究竟是怎么留下来的,如此机密的大事,韩信和陈豨想必不会到处向人炫耀,而韩信被诓入宫,旋即被斩,只留下“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这么一句,连申诉的话都没有,想必也不会有空向刽子手诉说当年谋反的往事。至于陈豨则是被刘邦一路追杀,在灵丘被周勃所斩,估计也来不及细说从头。既然两位当事人都不曾诉说,但后世又记述的如此有板有眼,则自然应该在当时他们谈话的庭院内安装了摄录像设备,所以才能出色地完成这样准确的记录,看来刘邦当年的监控实力的确不可小视。其次,《史记》记述“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豨报。”对于一名百战百胜的千古统帅韩信来说,居然要部署已定,待豨报,这就更难理解了,长安到代郡相隔数千里,不知韩信等待陈豨遥远的指挥干什么,谋反这种事,既然已经通知家臣,恐怕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而韩先生居然有时间做下来喝口水,唱唱歌,听听戏,然后等待家人报告,这的确让人难以理解,当然,如果韩信是个拿着水果刀抢银行的蠢贼倒也有这可能,不过偏生这个小子一生又都没有败过。再者,当年韩信手握重兵,位居齐王,在蒯通的晓以利害下都未曾谋反,现在居然要靠几个家臣在刘邦、吕后的眼皮底下长安造反,估计韩将军怕是被陈豨灌了迷魂汤了,再不就是多年郁闷,喝的有点多,方才出此下策。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陈豨也不像是能和韩信品头论足,称兄道弟的同类,韩信平生眼高于顶,周勃、曹参之流他都看不上,怎么可能为个陈豨冒此大险。

  唉,还能说些什么呢,壮哉韩信,悲哉韩信!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