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90章 寿诞(4)

  13.鹤、龟、松。我国民俗信仰中认为:鹤是仅次于凤凰的鸟,民间也因而将鹤称为“一品鸟”,被推崇为“羽族之长”。在传说中云鹤其寿无量,与龟一样,被视为长寿之王。龟也因其长寿被人们用来作为长寿的象征。龟因何入选在长寿吉祥物之列,一则因其长寿,另则,龟在我国民俗中被认为属于“四大灵物”之一。又因其是北极大帝的化身,所以入选在长寿象征物之列,这应该是自然的入选方法。但因龟有纵其妻女与蛇交配的传说,故而,陕北民俗中一般不用龟来作为长寿的吉祥物,而仅用松鹤,即以“松鹤延年图”作为长寿的吉祥物。松,终年常青,能抗严寒,有着极强的生命力,树龄可达千年以上,故被用来作为长寿的代表。又因松为“木”、“公”之合,公即公卿,所以历代文人墨客常将松树誉为“大夫”,给它加上了高风亮节的品格。这样一来,松就更受到人们的尊崇和敬仰,因此,松鹤是人们极为喜爱的长寿象征。由松鹤搭配的吉祥物,其叫法很多,如:“松鹤长寿”、“鹤寿松龄”、“松鹤延年”、“松鹤遐龄”等。鹤与龟搭配在一起的叫法有“龟龄鹤寿”、“龟鹤齐龄”、“龟鹤延年”等。如果画图是由众仙仰望寿星跨鹤而组合成的吉祥图,被叫做“群仙献寿图”。画有鹤、鹿和梧桐、椿树的祝寿图,又被叫做“六合同春图”。所谓“六合”,指的是东、南、西、北和天地。六合指的是天地世界,世间的一切地方。整个构图的思想理念就是天地四方都来祝寿。如果有鹤立石上的画面,则被称做“一品当朝”。“一品”,指的是鹤,因民间称鹤为一品鸟。当朝则有多种说法。岩石是海边之物,海是有潮汐的,潮即“朝”,当潮,即“当朝”。其画图是鹤立岩石之上,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品鸟当立朝上,但其寓意则是一品当朝,即当朝的一品官员。另有说法是唯有皇家天下才坚如岩石,立于岩石上。就是立于当朝,所以将此图称做一品当朝。

  14.五瑞图。五瑞图是由“椿树”、“萱草”、“芝兰”、“磐石”和“竹”组合而成。

  椿树是传说中的树,出自《庄子》一书,寿命很长,八千年为春,八千年为秋,被人们看做是长寿的象征。萱草是忘忧草,能使人忘去许多忧愁,后人以萱草比做母亲。芝兰是一种可以栽种在庭阶的植物,人们之所以要将其种栽在庭阶,就是以此来比喻子孙是养于家中而不是野生的,是为了说明子孙是自己亲生的。磐石,是一种又扁又厚的大石头,它在地上屹然不动,古人有“君子为磐石,妾当为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的诗句。后人在这一诗句的影响下,就以磐石来表示稳固,又以磐石坚硬而长久不坏,所以又有“寿石”的雅号。人们也就将磐石视为了“长寿”的象征。竹子象征平安。竹子象征平安不是因竹子的外观而言,而是因古人用竹子制成纸张,可以给家人写信以报平安,所以有“竹报平安”的说法,后人就根据这一说法,常常在信笺上印上竹子的枝叶,以代表“平安”二安。

  五瑞图不仅是寿礼上经常使用的祝寿图,而且在春节期间,人们在家中悬挂五瑞图,也是很吉利的。从五瑞之说,可以被解释为:这家人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长寿无忧,子孙昌盛,基业稳固,四季平安,万事如意。因此,我国民间也常将五瑞图当做家庭吉祥物,以此求得五瑞的庇护。

  15.“寿”字吉祥物。寿字无论从其繁体字还是简体字的字形来看,它的造字内涵很难搞清,只能认做是表明人的寿命,寿字是一个文字符号。但在民俗运用过程中,使这一汉字符号远远超出了它的汉字使用功能,字义也不断地延伸和丰富。时至今日,寿的字体还在不断地变化着,使之图案化、艺术化,使寿字在表达“寿”的意境上呈现出多元化。比如,以单一寿字来表意的,就是表明一个“寿”的内容。如果将其书写成长形寿字,就称为“长寿”;如果书写成圆的就叫做“圆寿”;如果以寿的数量而言,有“五福捧寿”、“百寿图”、“双百寿图”等。寿字图是吉祥的,在日常生活中到处可以见到。家具、衣物、被子、枕头以及农村的坑围子、房子椽头等,该有的地方一定要有。也由此可见,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是多么强烈。信仰寿的另一目的是人们希望用这一吉祥符号来保佑自己。因为人们的俗信认为,人既然能长寿,就是寿有着保护作用。

  16.其他吉祥物品。寿联,寿联是用于贺寿的对联,主要写一些吉祥平安、长寿不老之类的句子。月季,因四季开花,连绵不断,民间将其称做“四季花”或“长春花”,故而民间将月季运用到民俗中来,就有了“长寿”的含义。将月季配以花瓶,称之为“四季平安”。用玻璃框装上一个“寿”字或“寿比南山”的剪纸,叫做“寿屏”。

  除了以上寿礼吉祥物外,还可以在寿礼所用的装饰、家具等上面绘上图画或雕刻成有一定寓意的图案,来表示吉祥长寿。如“长春白头图”,就是一只白头翁站在“寿石”之上或者月季花中。“万代长春图”就是在“万”字周围绣上一些月季花朵。“群仙拱寿”是在寿石旁边画上水仙。水仙有“仙”字,石就是寿的象征,水仙拱石,就是群仙拱寿的意思。“富贵白头图”,是由白头翁与牡丹组成的画面。“白头同春”是两只白头翁一只站在梧桐树上,一只站在椿树上,即为白头同春。这一吉祥物常被用于新婚夫妇或老年夫妇的诞辰礼俗中。“福禄双全图”是由蝙蝠和梅花鹿组成的画面。“百龄食禄”是一只梅花鹿在柏树下食草的画图,以柏树之柏寓“百”,以鹿食草寓“食禄”,故名。“椿萱并寿”是子女为父母共同祝寿的礼品,是由椿树和萱草组成的画面。“万年如意”是由万年青与灵芝组成的画面。灵芝在民俗中也叫“如意”,所以名万年如意。天地长春是由天竹、南瓜和长春花组成。天竹表天,南瓜表地,长春花即月季花,故名天地长春。这也是子女送给父母双寿的礼品。天表父、地表母,是子女祝愿父母长寿之意。也可以用在父母一个人的寿礼上,其义就是祝愿老人长寿,如同天地长久。

  在以上众多的寿图中,民俗中经常用到的是“耄耋图”。图中是一只猫在山石之下翘首仰望,山石的上方会有一只美丽的蝴蝶在展翅飞翔。有时再加上寿石与菊花,就凑成了“寿居耄耋”的画图,以此来讨祝老人长寿的口彩。

  年寿用语释义

  人的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的称谓,也有其相应的来历,这是我国传统文化对人生的精辟概括与总结。

  一、总角,是指人的童年时代。在古代,幼儿把头发扎成一对像牛角般的小髻,人们就把这对小髻称为“总角”。这一说法和习俗出自《诗经·齐风·甫田》,其中云:“总角卯兮。”角,就是小髻,卯是指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这在我国旧年画或古典戏曲中的小孩形象中是经常见到的。因此,后人把总角就作为童年时代的代称。

  二、垂髫,指的也是童年时代。我国古代的儿童一般不戴帽子,头发是朝下垂着的,因此,后人以“垂髫”泛指童年。此说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其中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三、豆蔻,女子在十三岁时被称为豆蔻少女。这一称谓出自杜牧的《赠别》一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四、及笄,是指女子十五岁的年龄。笄是我国古代妇女盘头时所用的簪子。及笄,是指女子到十五岁的时候,把头发簪起来,向人们表示她已到了成年。女子十五成年的说法出自《礼记·内则》,其中云:“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五、破瓜。我国古代文人把“瓜”字拆开后,即成为两个“八”字,二八就是十六,因此,古人又把十六岁的女子称为“破瓜”之年。

  六、束发。是我国古时青少年时期男子的标志,因此也是男青少年的代称。束发是将头发束扎并盘于头顶,故称束发。束发是男子十五岁的礼仪。《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冠礼是我国古时汉民族男子在成年礼时所举行的礼仪。年届二十岁方行此仪。加冠礼仪是戴上成人所用的帽子,表示已经成年。

  成年礼也叫“成丁礼”,是我国古代男女青年在成年时所举行的礼仪。成年礼的宗旨是通过此礼仪向青年传授生产技能,讲述知识和应当遵守的风俗习惯。“成丁礼”始于新石器时代,有些民族将“成丁礼”称做“穿裤子礼”、“穿裙子礼”。

  七、弱冠。我国古代时期,男子到了二十岁时要举行“成年礼”。成年礼的主要标志是“束发戴冠”,以此来表示已经成年。《礼记·曲礼上》中云:“二十曰弱冠”。西晋左思的《咏史》诗云“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因此,二十岁的男子也被称做“弱冠”。

  八、而立。孔子在《论语·为政》中云:“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此说是人的三十岁年龄被称为“而立”之年。

  九、不惑。《论语·为政》中云:“四十而不惑。”其意是,人到了四十岁以后,社会经验就丰富了,凡是遇到任何事情,都能独立地进行思考与判断,来辨别是非曲直,不再被困惑。后人因此将四十岁的人称为“不惑”之年。

  十、强仕。《礼记·曲礼上》中云:“四十曰强曰仕。”是说,男子到了四十岁,智虑和力气都很强盛,并可以出于仕途了。因此,四十亦可称做“强仕”。

  十一、天命。《论语·为政》中云:“五十而知天命。”其意为人到了五十岁就可以算天。知天命或算天是指可以预测到事物的某些发展方向,并作出相应的判断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十二、艾。《礼记·曲礼上》曰:“五十曰艾。”孔颖达对此的注疏是:“发苍白如艾也。”就是说,人到了五十,头发就苍白如艾的颜色。因此也将五十称做“艾”。

  十三、花甲。花甲是我国古代星象学中天干与地支的排列组合形式,六十年为一个轮回周期。后人也就将六十岁称为“花甲”之年。

  十四、耳顺。《论语·为政》中云:“六十而耳顺。”其实,人到了六十岁以后,耳的听力已逐渐开始衰退,人们企盼着这一生理现象到来的迟一些,就称之为“耳顺”,是一种祝愿心理。

  十五、耆。《礼记·曲礼上》曰:“六十曰耆,指使。”

  十六、古稀。出自杜甫的《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十七、耄耋。耄耋是指年纪在八九十岁的老人。《礼记·曲礼上》云:“八十、九十曰耄。”《诗经·秦风·东邻》云:“逝者其耋。”毛传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世将八十、九十岁的老人称为耄耋老人。”

  十八、期颐。期颐是指百岁老人。《礼记·曲礼上》云:“百年曰期顺。”“期”是需要的意思。“颐”是调养、照顾的意思。期颐的意思就是百岁老人是需要他的子孙后代对他进行调养和照顾的。宋代苏轼的《次韵子由三首》云:“到处不妨闲卜筑,流年自可数期颐。”

  十九、悬弧之辰。是专指男子的生日。在古代诞辰礼俗中,如果生了男孩,就在门的左侧挂一张弓弧。后世就将生男孩称为“悬弧”。因此,男子的生日也就被称为“悬弧之辰”。

  二十、华诞。华诞是指生日,华是指光辉、光彩,诞是指生日。华诞是对人生日的一种美称。

  二十一、悬帨之辰,是专指女子的生日。古代诞辰礼俗中,如果生了女孩,就在门右侧挂一幅巾或一块帨。后世之人就将生女称为“悬帨”,她的生日也就称为“悬帨之辰”了。

  二十二、弄璋。是专指男孩的诞生。璋是一种玉器,为古代王侯所佩用。《诗经·小雅·斯干》中云:“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其意思是,希望所生男子,将来也能佩戴玉饰,成为王侯。因此,后世称生男为“弄璋”。

  二十三、弄瓦,是指女孩的诞生。瓦是一种纺锤,是妇女用来纺织的工具。《诗经·小雅·斯干》中云:“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禓,载弄之瓦。”意思就是希望所生的女子将来能够胜任女工。后世人就将生女孩称之为“弄瓦”。

  寿诞被人们看得很重,寿礼,尤其是大寿礼仪,人们也办得很隆重。但在传统的寿礼习俗中,人们从不言寿,这大概是因为过大寿之后人们的年代就更没有多少了。所以人们忌讳言寿。

  陕北民间寿诞礼俗

  在陕北民间习俗中,“寿”有着严格的限制,不能随便言“寿”。只能将那些六十岁以上的人的诞辰称为寿,其他的则只称“晬”、“生”,这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叫法有一些区别。根据这些习俗,陕北民间的寿诞习俗主要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诞生开始,到十二岁为止。这一时期被称为“生”和“晬”的阶段。“生”是诞生的那天,“晬”本指“百晬”和“周晬”,但陕北民间一直将十二岁之前孩子的生日都称为“过晬”。这是一种特别关爱、特别呵护的反映,这一时期的孩子确实从父母那里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但也有称“过生”的。所谓“生”,就是“生长”过程,它包含了“生”和“长”两个方面,“生”是诞,长需要呵护。在十二岁之前的诞辰礼俗中尤以满月礼和完生礼最为隆重,受到父母、家人及至亲们的关注,在庆贺这两个礼俗时,礼仪讲究也多,而且复杂。

  第二阶段是从十三岁开始,到结婚以前。十二岁完生以后,人就完成了民俗意义上的“生长”阶段,开始走向民俗意义的成长阶段。从民俗意义上讲,十二岁时,人的三魂七魄齐备,就是一个“完全”的人了,所以,人的“生长”停止,从而走向“成长”,每年的生日亦被称做“过生”,而不用“晬”的称谓了。在这一阶段,相对“生”的阶段来说,受到父母的呵护和关爱要相对少一些,更多的则是要受到父母及尊长们的教诲、教化。他们的指望就是让孩子长大以后光耀门庭,传宗接代。

  第三阶段是在人的婚娶以后。陕北民间一般是在结婚的当年或第二年由岳父母为女儿、女婿操办寿诞礼仪。但陕北民间不将其称为“寿”,仍然称“生”,即“生日”。为什么要在当年举行这一礼仪,因为有的婚娶是在前半年办理的,女儿或女婿的生日在婚后不久,所以有当年举行此仪俗的。如果在婚娶之后生日已过,就在第二年举行此仪。这一礼俗在陕北民间被称为“知生”、“值生”或“执生”。所谓“知生”是因岳父母恐婿家不知道自己女儿的生日,在生日前的一两天来到婿家操办女儿的生日礼仪,以此方法告知亲家自己女儿生日的具体时间,同时也从亲家处得晓女婿生日的具体时间。其实,这是一种礼仪形式,在旧的婚娶礼俗中批八字的时候就已知道了,之所以要“知生”就是为了表达岳父母对女儿、女婿的关爱之情。所谓“值生”就是“轮值”的意思。女儿在家时,其生日是由父母操办的,嫁到婆家以后就由婆家为其将来的生日进行操办,这是一个“轮值”的转换过程,“执生”就是在轮值后的具体掌管。这种习俗的产生,与我国传统的“成年礼”有一定的关联。古礼中,男子二十弱冠成年,女子十五及笄成年。女子十五岁以后嫁到婆家还是个孩子。我国民俗中的亲情关系讲究的是父母特别重视孩子的生日,女儿虽已出嫁,但在父母眼里仍然是个孩子,所以对他们的生日仍然是重视的。此俗就形成了。

  “知生”时,岳父母所带礼物一般是两瓶酒、四斤肉以及糕、面等。酒是祝愿小两口天长地久,面是祝愿小两口长寿,糕是祝愿他们能步步高,肉是祝他们富贵绵长。要为女儿治办一套新衣服,是为了表示女儿有了依靠,让小两口将来相依相靠。在女婿生日时,岳父母亦要带以上礼物,以表祝贺。“值生”以后,如果没有分家,公婆每年都要为媳妇“过生日”,在生儿育女以后,可以与老人分家,分家后的生日就由自己过了。这些生日都是“小生日”,不请客,不祝贺,在自己家里办一桌较小的家宴权作对生日的祝贺,有的人家因家境不好,只有将面条作为生日食品亦可,但大都要吃糕,以求吉利。

  第四阶段是从六十岁以后开始,有贺六十、贺七十、庆八十、做米寿等不同的做寿方式。这些生日就不是自己操办了,而是由儿女们出面办理,因年龄的不同,其规格与礼仪也大有不同之处。六十岁生日仍然是以家宴为主,但较之以往生日的家宴则要丰盛得多。一般不邀请客人,只是自己家人、兄弟姊妹等参加。七十岁生日与六十岁生日基本相同,但可以邀请一些至亲和至友参加。有至亲至友参加者,寿筵要大一些。

  八十岁生日是人生值得庆贺的大事,所以,陕北民间将八十岁生日称做“庆八十”。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是以往任何寿礼都没有过的。要搭寿堂,雇请鼓乐,发出请柬邀亲各方人士参加,主家要准备纪念品,等等。

  八十岁庆寿以后不再举行寿礼活动。到了八十八岁时,又要做大寿,这次大寿被称做“米寿”。所谓“米寿”,是指“米”字是由上面一个倒“八”字和下面一个“八”字与中间的“十”字组成而言,将其拆开后,就是八十八的数字,与八十八岁生日相合,故名“米寿”。之所以要做八十八岁大寿,一则要避九和十,到了八十九和九十岁是不能做寿的,另则,八十八与米相合,我国旧俗中有“添粮补寿”的俗信,所添之粮就是米,米能补寿,在八十八岁时做寿,求的就是为老人添寿。还有将八十八岁生日称做“弥寿”的,弥寿就是弥补寿数的意思,是从“添米补寿”衍化来的。取其米能补寿的俗信来为老人弥补上寿数,使其长寿。米寿的寿礼规格在陕北民间是最高规格的。较之“庆八十”还要大,为世人所羡慕和景仰。在陕北民间常有××人家给老人做过米寿的传颂。无论是“庆八十”也好,还是做“米寿”也好,邻里村人都可以去为老人祝寿。一些过往客人和行乞人等,都可以去吃寿宴,有的甚至将邻村人都邀请来参加庆典。

  米寿以后,就不再有寿礼活动了,一直到老死为止。这一习俗主要是源于避九和避十。八十八岁以后是八十九、九十。九十岁以后,年年有九,所以就不做了,即便是到了一百岁或者一百岁以后,也不做寿了。百岁和百岁以后不做寿的原因是源于我国古代尊卑长幼的传统观念。传统理念认为,皇帝称“万岁”,诸侯称“千岁”,知县大人才能称“百岁”,平民百姓则是不能超越百岁的,如果言称自己是百岁之人,就有越礼之嫌。其实,这一俗信到未可全信,试从操办大的寿礼所需经费来看,也是不小的一笔开支,刚刚过了“庆八十”、“庆米寿”的寿诞,还有一个经济承受能力的问题。另则,人过九十,越不想死去,所以就忌讳起死来,过寿就说明又老了一年,死期也就更近了一年。其实,这是一种心态反映。在这种心态状况下,陕北民间的一些百岁老人自始至终都不肯说出自己的实际年龄,今年问他多大岁数,他说九十九岁,明年问他还是这个数字,他可以将九十九说到老死。

  人过大寿是喜事,尤其是“庆八十”、“做米寿”,更是令人羡慕的大事。在这种寿礼上,有各方面的人士前来祝贺道喜,其中也少不了那些说喜的人。他们在寿礼活动中的祝词很优美,比拟也很生动。

  寿星今日过大寿,福寿双全世少有。

  我来祝寿庆大寿,添福添禄又添寿。

  五彩寿堂如宫院,金碧辉煌有气派。

  大红寿字贴正中,麻姑献寿挂上面。

  南极仙翁悬堂上,八洞神仙挂两边。

  鹤立松枝长寿图,大海兀石万寿图。

  高山苍松上寿图,万年青花万寿图。

  寿烛高插在寿台,寿桃几个献仙寿。

  寿糕保佑步步高,寿面祈来长寿福。

  寿联句句华辞章,寿幛字字吉祥语。

  字画尽是长寿图,寿礼都是福如海。

  寿翁高坐在上席,寿婆陪坐在身边。

  阴阳合德能长寿,夫唱妇和能益寿。

  孝男孝女贺大寿,亲戚朋友祝高寿。

  唱寿歌,颂寿序,堂上堂下赞福寿。

  曲曲都是长寿歌,字字都是福寿词。

  祝罢寿,受过礼,寿翁堂前走几走。

  童颜鹤发容光焕,上寿能到九十九。

  说罢寿庆说寿像,水有源头树有根。

  长寿本是修来的,常施恩德积攒的。

  寿翁前世是善人,善人自有善因果。

  今世又是恩德人,恩德于世能延寿。

  怜悯穷人添了寿,帮助众人增了寿。

  信奉佛事赐来寿,勤节持家益了寿。

  一心向善修来寿,积了阴德加了寿。

  敬奉天地保佑寿,孝敬老人能长寿。

  做了好事能福寿,多行善事能增寿。

  寿翁行善天照应,恩德封荫多子孙。

  子孝媳贤世少有,人口兴旺大家族。

  儿孙绕膝满堂红,一代更比一代强。

  子辈个个前程好,孙辈前程美如锦。

  子媳婿辈办贺寿,世人感恩来祝寿。

  喜登高寿望期颐,祝寿绵绵天地佑。

  明年我还来祝寿,年年祝寿年年寿。

  送上一副祝寿联,祝寿无边在其中。

  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水长流。

  陕北民间还有“做冥寿”的习俗。做冥寿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诞辰寿。就是人死去以后,到了八十诞辰或九十诞辰、一百诞辰时做寿。是人在这些寿诞之前就死去了,后人在他们的诞辰达到这一年龄时为其做寿,是一种诞辰纪念活动。另一种是忌日寿,就是在人死后的第十年的忌日时为其做寿,是一种哀思的纪念礼仪。无论是诞辰寿,还是忌日寿,只做一次。做这样的寿礼活动比较简单,只是到坟地进行祭奠后,回家治办寿宴,亲人们吃一顿完事。不邀请客人。有的将娘家人或一些至亲们邀请来参加活动。由于此仪是“寿”的礼仪范畴,所以只穿吉服。

  下册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