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81章 同牢与合卺(4)

  见舅姑,是古代婚礼中新妇拜见公婆的仪式。新婚次日天亮,新妇要盛装拜谒公婆。拜见时,新妇要双手捧笲(盛放物品的竹器),将枣、栗献舅,取“早自谨敬”之意。腵脩(肉脯)献姑,取“断断自修”之意。然后举行新妇盥馈礼,把新妇做的盛馔献给舅姑,表示尽子媳之孝。舅姑食毕,飨新妇于堂,并盛酒给新妇,以示回敬。最后,舅姑从西阶(宾位)下堂,新妇从东阶(主位)下堂,表示新妇从此接替了舅姑的职责,来操持家务。在我国古代婚礼中,新妇只有在参拜家庙,拜见公婆以后,才能正名定分,才能算做真正的成婚。杜甫在《新婚别》中云:“暮婚晨告别,无失太匆忙……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这里所说,就是指这一新婚女子没有举行过拜谒舅姑之礼,所以,新妇的身份还未能得到确认。可见,庙见和拜公婆在古代婚礼中是多么重要。

  庙见,是古代婚礼中新妇到宗庙去参拜祖先神灵的仪式。新妇来到夫家的第二天早晨,首先是拜见公婆,如果公婆已死,则在三月以后到庙堂中去参拜祖先神灵。《仪礼·士昏礼》云:“若舅姑既殁,则妇入三月乃奠菜。”奠菜即选择吉日,用馔食祭奠公婆。《礼记·曾子问》云:“三月而庙见,称来妇也;择日而祭于祢,成妇之义也。”祢,即父死,在宗庙所立之神主牌位。汉何休注曰:“生称父,死称考,入庙称祢。”所谓“成妇之义”就是举行庙见礼后,新妇的身份才能得到确认。

  归宁,是指已嫁之女回娘家省亲。《诗·周南·葛覃》:“害浣害否,归宁父母。”《毛诗故训传》:“宁,安也,父母在,则有时归宁耳。”晋陆机《思归赋》:“冀王事之暇豫,庶归宁之有时。”按此义,归宁本指通男女而言,后则专指已嫁女子回至母家。据唐人孔颖达《五经疏》:周代制度,诸侯的夫人,如果父母健在,可以归宁,如父母已死,则禁止夫人归宁,只可派人向娘家兄弟问安。卿,大夫之妻,则无此限制。

  陕北民间其他婚俗

  裹亲布

  在订婚以后,男方要给女方一匹布,这匹布要浑头浑尾,不能剪断。但此布不能长出五丈,一般取“四丈八,两头发”、“四丈九,两头有”的吉祥数字。裹亲布的用意是厮裹之意,也就是取你好、我好、都好的意思。如果中途退婚时,必须将此布退回男方。

  全家鞋

  全家鞋是取“金家贤”之意。从订婚之后,女子就要亲自动手为男方家中所有的人做一双新鞋,到大婚第二天的拜人礼仪时,新娘亲自将鞋分送到各人手中,一则是向家人表示一下自己的手工,另则取鞋与“谐”、“贤”音近,以企过门后与家人和谐相处,贤智永睿。

  哭嫁

  陕北民间当女子在出嫁的前一天就开始低声哭泣了,第二天,当男方的迎亲队伍到来以后女子在吃过一碗离母饭,盖上盖头,准备上轿时,便放声大哭。这种哭嫁习俗是女儿用以表示对母亲的依恋不舍之情。女子哭着,由父亲、舅舅或哥哥将新娘抱上花轿后,迎亲队伍即可启程。抱上花轿的讲究是“不带娘家土”。因为旧时人们认为,“土生万物,地产黄金”,“不带娘家土”的俗信就是不要将娘家的福气和运气带走,让娘家人永远富贵,有好的运气。

  丑新娘

  据《延安府志》所载,延安一带曾经流行过丑新娘的习俗。就是在迎亲队伍中,无论送亲女客还是迎亲女客都打扮得很漂亮,但坐在花轿中的新娘却是身穿旧羊皮袄,锅底黑将脸擦得很难看,怀里搂着押轿娃娃。这种俗信认为,只有这样打扮才可以避免鬼怪对新娘的拦截。

  压箱南瓜

  是流行于榆林地区的绥德、米脂等县的习俗。当女儿出嫁时,娘家要在陪嫁箱里放两个大南瓜。这种陪嫁南瓜又被称做“云瓜”,是祝愿女儿和女婿在成婚后能够像南瓜一样,圆圆满满、甜甜蜜蜜。并取“云瓜”之“云”与“融”音近,祝愿小两口融融和睦。

  穿硬衣

  是流行于横山一带的习俗。在迎娶之日,新娘必须穿着硬衣。所谓硬衣就是红衣、红裤、红腰带和红盖头。脚上还要穿毛袜或毡袜,胸前挂着铜镜。这一习俗是源于红可以避邪,镜可以照妖。现已不见传行。

  羊进圈驴驮水

  是流行于横山一带的习俗。当花轿迎进大门以后,鼓乐齐奏“得胜回营”曲牌,这时,要有人将羊赶入圈里,有人赶着驮水的驴从大门进入院中,以此表示人财两旺。此意是新人进院又添一口,表示人旺,羊在民间被视为“财”,羊进圈即财进院,表示财旺,水在五行中的示象为旺,故将此俗称做“人财两旺”。

  抱斗坐斗

  是流行于延安一带的习俗,是在新人拜堂以后,新郎将插有天地牌位、方尺和秤的斗抱起,新娘手扶沿,一同进入洞房,将斗放在炕上,新郎揭去新娘盖头以后,二人背靠坐斗上,然后由一老成妇人为新郎新娘上头。此俗谓坐金斗,因斗中所装为小米,黄色如金,故名,以此寓意新郎新娘日后能享荣华富贵。

  镇新房

  是在花轿快要回来之前,在新房门上贴一张红纸条,上写“伏羲氏,女娲氏,镇定太岁、天狗、白虎、狐狸煞尾,一定俱行退避”。在镇新房以后,再不能有人进入房内,只有在新人入洞房时才能开启房门。

  打醋坛

  迎亲队伍回到男方大门时,由一个长者身披红布,一手挑着一页烧红的铧,一手端着一碗醋,绕着花轿顺转三圈后再逆转三圈,一边转,一边往铧上浇醋,谓之打醋坛。此俗认为,姜太公是醋坛神,一打醋坛,姜太公就会来到坛前,他来了,不要说鬼怪,就是诸神也要退避三舍,不敢侵扰新娘。

  喝爽铺酒

  这是流行在陕北各县的习俗。是在新婚的当日晚上,由迎亲和送亲女客陪新娘在洞房内饮酒喝茶,由新郎给送亲人的男宾送去酒茶,以小饮为爽,故名。又因爽是快意,新婚是人生之快事,故名爽铺酒。

  长明灯

  流行于陕北各县的习俗。长明灯也叫“长命灯”,是在洞房内点一盏灯,夜里不能吹灭,意味着夫妻二人是“长明”之人,也寓意夫妻是“长命人”,此俗与“洞房花烛”相同。

  儿女饺子

  饺子在陕北亦称做“扁食”。所以,儿女饺子也叫做“儿女扁食”。吃儿女饺子有的是在新婚夫妇就寝前由婆婆送去,有的则在凌晨时分送去。有的地方不吃儿女饺子而吃“儿女疙瘩”,此俗是婆婆盼儿媳能早生儿女。

  撂儿女馍馍

  是流行于横山一带的习俗。即新婚夫妇入睡以后,婆婆从窗户上将儿女馍馍投掷到洞房的炕上,希望能早日抱上孙子。

  挑灯拉话

  流行于陕北各县,即在洞房花烛之夜,小两口是不能入睡的,新娘要主动与新郎说话。此俗认为,如果洞房一夜无语,将来生的孩子会成为哑巴。

  结缘法

  是流行于陕北各县的习俗。在新妇迎娶回来的第二天举行拜人仪式,仪式之上新妇在新郎的陪同下,逐一相认家里人,辈分高的坐在专设的席位上,新郎斟酒,新娘奉酒,敬三杯后磕头,并将自己的女红活计赠给长辈,长辈赠以礼金。同辈则只是敬酒一揖而已,并送以礼品,受者赠以礼金相还。这一仪俗被称做“结缘法”。此俗认为:新妇刚刚过门,若有些不周全处,还希望家人多多包涵。

  参厨

  流行于陕北各县的习俗。此俗是新婚次日,新妇由女傧相引领着来到厨房,向厨师们赠以礼品,以表示对厨师的感谢。在参厨之后,婚宴才能开始。相反,在迎新娘时,新郎在新娘家也应参厨,其仪相同于新娘参厨。但后来的参厨多由男女双方的主事人完成。

  试厨

  新妇在归宁礼之后回到婆家的第二天,要亲自擀一块“杂面”,即豆面,以试厨艺水平。为什么要擀杂面,因为陕北饮食文化中,对杂面的擀制有相当的要求,要求其擀得薄如纸,切得细长如线。这一试厨一则可以看出新娘的厨房手艺,另则,全家人共同吃这种长面,一方面求将来能全家和睦,另一方面也祝愿小两口能长命百岁,福寿绵长。

  抢新房

  新娘在迎娶回来的当日,完成了必要礼仪后,进入洞房时,新郎与新娘争抢着进入洞房的习俗。此俗认为:谁先进了洞房的门,谁就能在日后“占强”。此仪在民间各有不同。有的是新郎新娘在拜堂后,新郎撒腿就跑,抢先进入洞房后脱鞋上炕,踩踏炕的四角,然后站在炕边等新娘进房。新娘来到炕前时,新郎抬起腿从新娘头上扫过,陪送的女客如果机敏,就设法让新娘躲开了去,此仪结束。还有的是新郎新娘拜堂后,新郎抢先进入洞房,将门关闭,不让新娘进来,直要等新娘在外磕头以后,才打开房门,放进新娘。陕北民间则是在迎娶当日完成了下轿等礼仪后争抢进门。抢新房是男尊女卑思想在婚礼中的反映,主要体现了大男子主义、男人要占上风的思想理念。

  跨马鞍

  跨马鞍之仪在旧时的陕北婚俗中是一项重要礼仪,现在已经见不到了。甘肃民勤的跨鞍之仪是,新娘刚刚进入院门后,立即就有人将其拦住,由众人搬来马鞍,放在地上,在“新人跨马鞍,一世保平安”的赞唱声中,新郎新娘双双从马鞍上跨过。满族的仪式是:将马鞍放在洞房的门槛上,新娘怀抱宝瓶从马鞍上跨过后进入洞房。此俗认为:新人跨过马鞍可保一生平安幸福。怀抱宝瓶是寓意可以招财进宝,发家得福。

  唱赞礼

  唱赞礼是新娘下轿以后,在一路行走的过程中,由唱赞人根据所走到的地方,唱颂不同的赞词。比如在路过厨房时,在那里已预先放了一个瓷盆、一个锅,唱赞人就会唱道:“媳妇见盆,骡马成群。”这时,新娘就应用铁勺在锅里搅一搅,作为唱赞的应对。此时,唱赞人又要唱道:“媳妇搅锅,越搅越多。”新娘进入洞房后,人们推开窗子往里撂瓦,唱赞人又要唱道:“隔窗撂瓦,明年生娃。”接着又有人撂一双筷子,唱赞人又唱道:“隔窗撂筷子,明年生太子。”进入洞房后,有人往炕洞里塞木墩子,唱赞人又唱道:“炕里塞墩子,明年抱孙子。”又有人抢炕上四角所放的核桃、枣等吉祥物,唱赞人又唱道:“七个核桃八个枣,小子多来女子少。”“吃了核桃吃了枣,两口子以后不准恼,白天恼来晚上好,恼不多时又相好。”新人互换信物(花)后,到院子向亲友行礼致谢时,唱赞人又要唱:“老外家,小外家,姑姑姨姨亲戚家,新人双双行礼啦,致谢亲友送福了。”新人向大家行礼后,唱赞人又唱道:“担水的,担炭的,烧火的,剥葱的,切菜的,捣蒜的,轧面的,剁馅的,掌勺的,端盘的,安桌的,看客的,倒茶的,端水的,提着茶壶乱窜的,新人给你们行礼了。”

  表礼

  陕北民间在婚仪中有“表礼”一项。所谓“表礼”就是向公众表示礼品。男方迎新队伍来到女方家,向女方交代礼品称做“表礼”;迎人回来后,女方家向公众出示陪嫁品称做“亮箱”。同属“表礼”之仪。

  表礼在起轿前举行,女方家设一桌酒席,但较为简单,只是为表礼所设。一般是放几个小菜碟,里面放置烟酒之类的待客之物。表礼之仪由女方家总管主持,他人主持亦可。表礼由男方家带事人行之。因迎人前已将各彩礼交付过了,这时礼品是为迎人所带的“礼仪”性礼品,很简单,主要是肉、糕及现金。表礼人出示礼品时应依礼品性质唱颂词。

  首先表的是“离母肉”。离母肉是猪的肋条肉,一整块,约四斤左右者居多,亦有六斤、八斤者,应取双数。离母肉中间用一张红纸条缠着。肉的顶部用刀开一小口。表离母肉颂词为:

  女儿是娘心头肉,今日离家为人妇。

  婚嫁本是终身事,女儿走后娘挂牵。

  两家都是好人家,双亲疼爱好相处。

  时分八节有惦念,常把娘亲记心间。

  其次是“离母糕”。“离母糕”是四十八片很规整的已经炸好的油糕。用四十八之意是表示四门八亲。四门指老外家、小外家、房头、姑姨家,八亲是指四门长房男女尊亲。当奉上“离母糕时”,表礼人唱道:

  养儿育女不容易,长大成人离家去。

  世上事儿少逢遇,常叫娘亲心中记。

  四十八片离母糕,两家都能步步高。

  四门八亲有照应,两姓人家一家亲。

  公婆待媳如亲生,媳妇侍奉定殷勤。

  妯娌和睦如姊妹,大伯小叔同兄弟。

  娘亲训育记心里,婆婆教诲事事行。

  不让娘亲有担忧,更叫公婆都满意。

  接下来是表“离母钱”,表礼唱道:

  女儿出嫁娘牵挂,娘身常被女儿念。

  奉上离母钱一份,两相牵挂母女亲。

  再下来就是“姊妹钱”,表礼人唱:

  父母亲育不容易,长大本应侍双亲。

  今日离家为人妇,膝下尽孝少机会。

  兄弟姊妹多费心,代女尽孝常感激。

  问寒问暖时常事,出告入面不能少。

  表礼之后还有一些礼俗要进行,即向酒瓶、油瓶、面袋里添加相应的食品。酒瓶、油瓶又叫“转道瓶”。所谓“转道”是指此瓶是婆家带来,在娘家添加了相应食品后还要带回来,只是转了一圈,故名“转道瓶”。无论酒瓶、油瓶还是面袋,婆家不能装满,只装一半,到了娘家后由娘家添满,其用意是两家合一家,满瓶满袋,日后小两口会成为满意夫妻,平安一生,代代满堂红。婆家应在酒瓶中放几粒红小豆,因红小豆是避邪之物,所以用之。没有红小豆时绿豆亦可。面袋不可太大,一般是可装几斤者为宜。添加酒、油、面必须是女方父母,父亲添酒,母亲添油、添面。这时,女方家总管唱道:

  亲家添酒,富贵长久。

  亲家添油,新媳妇心明。

  亲家添面,两家和睦。

  表礼后,新媳妇开始妆扮,由迎送妇女共同协助新娘的妆扮。此时,还有两项礼俗,先由迎人妇女为新娘装“揣怀钱”,还要唱:

  大有妈有,不如怀揣自有。

  柴米油盐,要知贵贱难易。

  天长地久,要晓来日方长。

  仔细勤俭,才能年年富有。

  一边唱着,一边将揣怀钱塞到新娘衣袋。

  接下来开始围“儿女馍馍”,迎人妇女放一个,送人妇女跟一个。馍馍是男女双方各自准备,围毕后收起,由迎人妇女带回,专供新人食用。一边放馍,一边还要唱道:

  头一个放出新科状元,二一个放来双喜临门,三一个放下金银山,四一个放得四季发财,五一个放来五子登科,六一个放了六合同春,七一个放得七子团圆,八一个放得八方来财,九一个放得富贵长久,第十个放出满堂流彩。十一个放了佳节号春,十二个放得流年圆满。儿女馍馍围新娘,前后左右都围定,子孙绕膝后福广,代代相传香火旺。团团圆圆,和和睦睦,早生儿女,喜得贵子。

  祝毕,鼓乐齐鸣,燃放鞭炮,启轿起程。

  迎人回来后入洞房上头。上头时也要摆放儿女馍馍,一边放,一边唱道:

  头一个,新科状元居第一;二一个,两人恩爱敬如宾;三一个,金山银山永世有;四一个,四海扬威显名声;五一个,五子登科满堂彩;六一个,六合同春庆吉祥;七一个,七子团圆振家声;八一个,八仙下界贺新婚;九一个,富贵长久佑子孙;第十个,十全十美人人夸;十一个,洞房花烛十分喜;十二个,流年昌顺年年好。

  然后开始上头,唱道:

  头一梳,梳就一对恩爱夫妻;二一梳,梳成两家铁打富贵;三一梳,梳来金山银山聚宝盆;四一梳,梳得四季发财流金;五一梳,梳出五子登科大喜;六一梳,梳得六六大顺运昌;七一梳,梳来七子团圆聚家;八一梳,梳得八方来财进宝;九一梳,梳得富贵长久永世;十一梳,梳得十分满意人家。结发夫妻姻缘定,天作地合婚配就,白头到老有照应,子嗣绵延永世昌。

  女家表礼

  女家表礼是在迎人回来以后的第二天,早上吃过饸饹后,开席之前举行。

  迎人回来后的当天晚上先给新娘吃碗饸饹和几片糕,吃饸饹这种长面既祝愿新娘长寿,又有用饸饹来“拴”新娘的心的寓意。吃糕是祝新娘步步高。

  表礼由男方总管主持,女方带事人表礼。

  第一项是表压箱钱。所谓压箱钱是放在箱子里的钱,它的用意是新娘从娘家到婆家自始至终都是有钱的,娘家压,婆家跟并加倍。跟是指娘家压了多少,男方也放多少。倍是娘家放多少,男方应加倍放之。这些钱都是由新娘收取。陕北民间有人认为这一做法是娘家给女儿占据财产,其实不然,是一种祝愿。表压箱礼时,总管唱道:

  财宝满箱,用之不竭。

  当新郎父亲放钱时,如果是“跟”的数目,总管即唱道:

  相随相跟,富贵不断。

  如果是“倍”的数目,总管即唱:

  添财加宝,福禄无尽。

  娘家陪嫁品一般有镜子、面盆、衣物等,表这些礼品时,根据具体什物来唱。

  表镜子时唱:

  妆台一座巧玲珑,心明眼亮一世清。

  表面盆时唱:

  革面常净,反思自清。

  表衣物时唱:

  相依(衣)相靠,白头到老。

  另有其他礼品,可根据物件性质即兴唱出。

  婚礼祝词

  一、落花轿祝词

  九宫八卦巧安排,花轿新人进院来。

  花轿落在八卦中,八方四面神保佑。

  新人走进九宫里,天地六合同庆春。

  吉日吉时有吉神,花好月圆成婚配。

  延安以南则将迎花轿进门称做“旱头”,其歌词云:

  旱头一撇,新人下马;旱头一撂,新人下轿。

  一撒金,二撒银,三撒媳妇进了门。

  旱头是用干草,即谷秆子扎制成人形,并在人形上缠上彩色纸条。

  延安南部还有一种“拉花堂”的习俗,就是在扫帚上缀上小面花、核桃、枣等食品,由男方即新郎的姐夫拿着,同时还要歌唱,其歌云:

  “枣刺上面插花花,喜喜啦啦一家人。”或云:“枣刺上面插兔儿,新媳妇穿的红裤儿。”或云:“拉枣刺,拉枣刺,明年养个黑小子。”“扫帚一拍,养了一堆;扫帚一刉,养了一院。”“刉”,刺杀之意。《山海经·中山经》中云:“刉一牝羊,献血。”

  二、拜天地

  延安以北称为拜天地,延安以南则称为“拜双雁”,双雁是用红纸写上两个雁字,然后将其对折一下,两个雁相叠在一起,以寓两雁相偎永不分离。此俗是从古之“奠雁”习俗承袭下来的。古人凡婚姻六礼中的每项仪俗中都有雁作为礼品出现,因为雁在爱情上是专一的,配偶死后,另一只终身不嫁不娶。“拜双雁”之仪是:新郎新娘二人共提一只米面斗来到天地牌位前,放好米面斗,将对折好的双雁插在斗上,侍立听候司仪念唱而行拜礼。

  司仪唱:“一拜神灵送福来,金银财宝面前摆。金山银山米面斗,富贵长青摇钱树。福禄喜贵一齐来,前程好运不断头。今日双双拜天地,双雁永世不分离。”

  新郎新娘行拜天地和拜双雁之礼。

  司仪又唱道:“二拜后土加一丁,两家儿女结婚姻,保佑两家吃口旺,一年四季常安康。”

  新郎新娘再拜天地和双雁。后土即土地神,与天共为阴阳,因此有天公地母之说。

  司仪又唱曰:“三拜公婆福寿长,钱财万贯多牛羊。”

  新郎新娘向翁姑行拜礼。

  司仪最后又唱道:“四拜七十二路有功神,敬物尤在敬合同,过往神灵并仙佛,保佑新人拜天地。”

  拜双雁之仪完毕,进入洞房。

  三、撒帐

  撒帐之仪是新郎新娘进洞房之前所行礼仪,有专人行之,撒帐词为:“一撒东方甲乙木,二撒南方丙丁火,三撒西方庚辛金,四撒北方壬癸水,五撒中央戊己土,金谷留根长一埂,一撒来一功,二撒云儿来,再拜玄空命里相合撮两和,喊一声惊天动地,尽在福禄之中。天无忌,地无忌,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大吉大利。”

  新制婚礼仪节

  礼制大都由朝廷颁布,民间行之。朝廷依前朝礼制,结合新朝习俗,制定出适合社会通行的礼制仪俗,以通行天下。民国时期,因新的礼制没有颁行,人们便在旧礼制的基础上结合社会、文化的进步,建立了一套新的民俗礼仪制度,流行近百年来仍然影响着后世礼俗。现将民国时期的新婚礼仪介绍如下:

  一、新婚礼说略

  古时候,人们有亲迎的礼俗,从民国开始,人们大都不再去亲迎了。这一习俗盛行于都会城市和商埠。但在内地仍然实行着亲迎之礼。

  新式婚仪是:婚礼堂前所备的证书,诸如婚约、婚书等,由证婚人来宣读。介绍人、证婚人、男女宾代表都应有颂词。在有的婚礼仪式上,还有主婚人宣读训词的,并由来宾歌唱结婚歌曲。

  新式婚礼有三个显著特点:

  1.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是男女双方自由恋爱,也必须由男子向父母陈以志愿,在得到父母的允准后,再请介绍人去征求女子父母的意见。女子父母允准后,由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双方最后同意后,婚姻才能确定下来。

  2.订婚时,男女双方要订立婚约。婚约内容包括求学、置业等誓言。

  3.结婚之日应由男女双方各自的父母赠给金戒指,以及礼服一袭。

  二、议婚仪节

  婚姻大事由家长主张,父母为子女议婚。首先要询问子女的意愿,然后再遣使媒人往来通辞。等到双方家人及子女允许后,再根据男女本身情况以及他们的出生年月日和主婚人的情况,来决定订立婚约等日期。

  三、纳彩问名仪节

  纳彩之前,男方主人要准备好有关文书,以请问女子姓氏、家世、出生年月日等。另外还要将男子的姓名、伯仲排行以及出生年月日一应文书交于媒人,以预先告知女家。

  纳彩之日,男家以子弟一人为使,着大礼服,奉书偕媒人一同前往女家。女家主人也要穿着大礼服,迎候于门外。将宾客让入门后,宾客东位而面西,将书奉致,并致辞。致辞后陈礼物于庭。主人面向北,行鞠躬礼后受书。宾客请以退避,由傧者(也有使子弟一人行此仪者)引领宾客到别的房间。女家主人将文书收纳。然后将书有女子姓名、出生年月日、伯仲排行等文书备齐。由傧者请宾客升堂,主人奉书出堂,面朝西行鞠躬礼后将婚约文书授予宾客。宾客亦行鞠躬礼受书。随从人员请退,主人请醴于宾客,宾客依礼相辞(礼辞只可一次),然后许馔布席,宾主各就其位。酒过三巡后,宾客离席告退,行一鞠躬礼。主人答一鞠躬礼,送宾客于门外。

  四、纳币仪节

  纳币之前,男家应先准备一礼单,详细载明礼物名称和数量,礼品有钱币、饰物、食品等。礼单所列礼品应事先由媒人告知女家。到了纳币日,男家主人遣使奉书携带礼品与媒人一同前往女家。女家主人接受礼品与文书后要出具回复文书,交于宾客带回。纳币之仪亦要醴宾,其仪如纳彩。

  五、请期仪节

  请期是商订迎娶之日。男方主人要出具文书,置办礼品,遣使与媒人同到女家。女家主人将宾客迎入堂后,先由宾客致辞,表明请期之意。女家主人则相辞,向宾客表达迎娶之日由男家来决定。宾客在这时将请期文书奉上,女家主人接受文书后表示许诺。宾客告退,主人醴宾,其仪如纳币。

  六、亲迎仪节

  在迎娶的前一日,女家要遣人来男家,将妆奁用具陈列于婚室(洞房)之中。婿家要于婚室中宴请女家来人。各自以客东主西的位置而坐。还要在案上陈列合卺器具。

  证婚人的位置要安排在厅堂正中。醮爵器具陈列在厅堂的东面。

  新郎初婚着盛装,是爵弁服裳。爵弁服即黑色服装和礼帽,这是源于官者章服都是如此。

  迎娶日,鼓吹乐人在堂前吹响。有鼓吹而不吹者,被视做没有人听。

  新郎乘一马(或车),两炷红烛挂在前面的马身上。迎亲妇女乘彩车(或轿)。这些车、马、轿准备好以后在门外等候。

  主人着盛装出,醮子。如果父亲殁去,则以有服之尊长来行醮仪。醮仪是主人与新郎站位于堂东,面向南,由执事授爵,新郎面朝北而跪,受爵。受爵仪毕,将爵交于执事。此时,父命子亲迎。新郎出而乘马。执事者随以礼物,仪从在前,妇车在后,前往女家迎娶。礼物中有应有屦两双。屦是古代用麻或葛做的鞋,后世将屦泛指为鞋。婚礼中为何称屦而不称鞋,因为屦有践踏的意思。扬雄《羽猎赋》中云:“屦般首。”“般首”是一种猛兽,用屦可以将其践踏,是避邪的用意。

  迎娶日,新娘的父亲要告于祠堂。没有祠堂者可告于“寝”,这里的“寝”指“寝宫”,也就是坟茔。告祠堂或坟茔之词曰:某之第几女,某将以今日归某氏,敢告还醮。

  告庙后,女于堂,父东母西,在姆相女,具服加饰,着婿家衣裳后来到父母前,面朝北,再拜于父母。侍者斟酒醮女。这一礼仪与父亲醮子之仪相同。父亲训导女儿以宜家之道,母命之,女谶之。

  迎娶车轿来后,女家主人迎于门外,主人站位在西南,新郎面朝北而立,从者陈礼物于堂上后,新郎三鞠躬,主人不必答礼。姆奉女出于中门,新郎鞠躬,然后依次走出送亲妇女。主人不必出。新娘登车由迎亲妇女侍应。新娘登车后由新郎执鞭策马驱车三周后交由驾车人驾车启程。如果使用花轿时,新郎应为新娘揭帘,等新娘登轿后再走出堂来。新郎若是骑马应先来门前,等新娘走出上车轿时,将新娘导入车轿内。

  升堂之仪,新郎新娘面向北并立。执事者请证婚人(亲友中年德高者充任)就位,面朝南而立,宣读证婚书。证婚书用金牋或朱砂牋书写,书写之词可以随意。证婚书由新郎新娘署名并加盖印章。证婚人、主婚人、媒人也应如此。(还要遣人将书致予女氏主人署名加印。若行礼不在婿家,女氏主人可以先至,与众人共同完成此仪。)

  执事者唱赞,新郎新娘交见。新郎面向西,新娘面向东,相向而立,互相行三鞠躬礼。唱赞、礼毕,新郎新娘谢证婚人。证婚人面向西,新郎新娘面向东而立,向证婚人行三鞠躬答谢礼。唱赞。新郎新娘谢媒人。媒人依礼相辞后许谢,面向南而立,新郎新娘行三鞠躬答谢礼,媒人亦答礼。由执事导引,新郎先行,姆奉新娘从其后,来到婚室。(若行礼不在新郎家中,新郎乘车在前,新娘从其后,相随来到新郎家后行合卺之仪。)媵(这里指新娘家的送亲者布婿席于东),御(新郎家的迎亲者布妇席于西),将勺匙□醓酱摆设好,新郎恭敬揖拜新娘对面而坐,饮食婚席。食用完毕后,媵取小杯子,装满酒后,交给新郎以酳,即用酒漱口,御也把小杯子装满酒后交给新娘以酳。酳酌必须用三杯之数。漱毕口后,行合卺之仪,仪毕,新郎出,由媵御将衾铺展开来后,新郎再进来,燃放红烛。

  七、新娘见公婆仪节

  厥明,即天刚明时,新娘就得起床,身着盛装服饰,由新郎引领着来见公婆。媵执笲(古代的一种圆形竹器)。《仪礼·士昏礼》:“妇执笲枣栗自门入。”笲应用帛将其包裹住,里面装满枣和栗子,以及腶脩。腶脩,是一种经过捶捣并加上姜桂制成的肉干。《仪礼·有司彻》:(主妇)取糗与三腶脩,执以出。糗是炒熟的米、麦等。《书·费誓》:“峙乃糗粮。”没有公公的不用枣栗,没有婆婆的不用腶脩。姆设席于堂中,座位是:公公在东,婆婆在西,都是面朝南而坐。媵入,奠笲于席,公婆即席,新郎新娘并立,面朝北,再拜于公婆。公婆答以鞠躬礼。如果有公公的尊长在世,新娘拜见尊长之礼如同公婆。新娘拜见丈夫的伯叔父母,行三鞠躬礼,尊长答以一鞠躬礼。见姊妹小姑,以丈夫齿序而礼,但都是一鞠躬礼。见丈夫兄弟之子,若女来见,这些子女要向新娘行三鞠躬礼,新娘答以一鞠躬礼。

  八、新娘盥馈舅姑飨新娘仪节

  盥是洗手的意思,也指洗手的器具。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承姑奉盥,训子停机。”这里指新娘侍奉公婆饮食的礼仪。这一日,新娘准备好酒食、勺匙筷子、□醓等调料,等公婆就座后,新娘的从者奉酒食盘授予新娘,新娘将酒食献于公婆。视公婆将要食毕时,便酌酒以酳公婆,送酒时行一鞠躬礼。公婆食毕后共同起身以飨新妇。一旁侍者即布置新娘之席,稍微成东西向摆上酒食、勺匙筷子、□醓等。公婆临席,待新妇食毕后,婆婆近前,新妇行鞠躬礼,接受婆婆所授之酒而饮。饮毕,公婆返回房内休息,新妇退出。

  九、庙见仪节

  新婚后的第三日,新妇要见于家庙。无庙者则见于寝(即坟茔)。这日天明时分,由执事准备好酒食盒。主人启椟陈主(椟是柜子),如同祭礼。主人之位在阶下之东,婚者在后,主妇位在阶下之西,新妇在后,各就其位后,再拜。然后由主人升位、献酒,读告辞曰:某之第几子,某今已婚毕,率新妇某见。余辞如祭式。毕,退立于东,新妇进入当中阶下,面朝北再拜后起身复位。主人复位,主妇以下行礼,再如礼纳主。慢慢退出。

  十、新郎见新妇之父母仪节

  选择好日子,新郎以贽往见女之父母。贽是古人指初见尊长所带的礼物。到了女之家门,主人要在厅堂等候,新郎升阶后面北三鞠躬,主人面南,答一鞠躬礼。然后入见主妇于内庭。礼仪如见主人。若是新郎与新妇一同拜见妇之父母时,新妇应再拜,婿亦再拜。然后见妇党诸亲。妇家醴婿如常礼。

  结婚仪节(一)

  一、奏乐。

  二、司仪入席,面北而立。宣唱以下仪节:

  1.男宾入席,面北立。

  2.女宾入席,面北立。

  3.男族主婚人入席,面南立。

  4.女族主婚人入席,面南立。

  5.男族全体入席,面西立。

  6.女族全体入席,面东立。

  7.证婚人入席,面南立。

  8.介绍人入席,面南立。

  9.纠仪人入席,面北立。

  10.男女傧相引新郎新妇入席,面北立。

  11.男傧相入席,面北立。

  12.女傧相入席,面北立。

  13.奏乐。

  14.证婚人宣读证书。

  15.证婚人用印。

  16.介绍人用印。

  17.新郎新娘用印。

  18.证婚人为新郎新妇交换饰物。

  19.新郎新妇行结婚礼。东西相向而立。双鞠躬。

  20.奏乐。

  21.主婚人致训词。

  22.证婚人致箴词。

  23.新郎新妇谢证婚人,三鞠躬。

  24.新郎新妇谢介绍人,三鞠躬。

  25.男女宾代表致颂词,赠花,两鞠躬。

  26.奏乐。

  27.新郎新妇致谢词,两鞠躬。

  28.女宾代表唱结婚歌。

  29.证婚人、介绍人退。

  30.男宾退。

  31.女宾退。

  32.新郎新妇行谒见男女主婚人及男女族全体礼。

  33.奏乐。

  34.男女主婚人及各尊长面南立。新郎新妇三鞠躬。

  35.男女平辈面西立,男女晚辈面东立,两鞠躬。

  36.男族女族全体行相见礼,东西相向立,两鞠躬。

  37.男女傧相引新郎新妇退。

  38.男女两家主婚人及男族女族全体退。

  39.纠仪、司仪退。

  40.茶点。

  41.筵宴。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