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章 漫漫香港回归路!七一了却故人愿(2)

  形势变得非常紧张和难以控制。5月22日,香港再次发生暴乱,街头贴满了醒目的反英标语。5月26日,英国航空母舰“堡垒”号载着450名士兵迫不及待开往香港,声称是参加军事演习,在武力支持下,香港政府发布措辞强硬的紧急法令。

  6月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对香港当局和英国政府进行严厉谴责之后,号召香港爱国者“组织起来,准备伟大祖国一旦发出号召,粉碎英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这一天,香港有500人被捕。

  社论等于号召采取行动解放香港。但是,很显然,这不是周恩来和陈毅的意见,而是当时被王力、关锋、威本禹等操纵的中央文革小组的意见。因为在同一天,中国驻伦敦代办在敦促英国外交大臣接受北京的要求,释放那些被捕人员的同时,提醒他说,1961年周恩来曾在北京对蒙哥马利将军说:“如果双方尊重他们相互的利益,香港的现状应可以维持。”

  6月23日,在香港的一次暴力冲突中,有53人被捕,4人死亡。

  第二天,约200人包围了新界边境的沙头角警察所,左翼工会组织号召举行总罢工,几天以后,中华全国总工会筹集了1000万港币,给香港同胞物质支援。

  香港因此瘫痪,物价飞涨。

  事态继续恶化,7月8日,在沙头角又召集了一次群众大会,有不少中国居民参加。港英当局派出武装警察人员前往驱散,双方发生冲突,导致了一场射击,双方都有伤亡。中英两国彼此提出抗议。英方公布5名士兵死亡,11名士兵受伤;中方公布有1名死亡,8名受伤。有趣的是双方都小心谨慎地声称说中方武装部队没有参与射击。

  在中国的压力面前,香港并不为此手软,它继续寻找和没收武器、炸药,撕毁标语,扣押嫌疑分子,它还开始对左派报纸和记者的煽动行为采取法律行动。

  7月21日,香港法院宣判一些新闻工作者有罪,中国就软禁了路透社驻北京记者安东尼?格雷。

  8月,香港政府又封闭了3家左派报纸,逮捕19名记者和34名工作人员,并向法院控告中共控制下的《大公报》《镜报》和两家印刷公司。

  中国政府在8月20日提出了严厉抗议和最后通牒。通牒说:除非港英政府撤销封闭三家报纸的决定,释放所有被捕人员,停止反对他们的一切法律措施,否则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港英当局自己负责。

  后果是什么呢?

  次日,北京举行了群众大会。

  第三天,一团大火冲天而起,震惊了世界,这就是红卫兵焚毁英国驻华代办处。

  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极端行为,是因为以姚登山为首的激进派夺取了外交部大权,实行了“红卫兵外交”。

  事情变得更糟了。

  谁也无法预料下面会出现什么更剧烈的冲突,幸好毛泽东进行了干预。9月初,他下达了禁止暴力斗争的命令。

  形势顿时逆转。

  中国对英国驻华代办处被烧事件表示了道歉,所有参加1968年夺外交部大权的负责人后来都受到了严肃处理。

  香港的局势也顿时缓和,左翼势力也接到了可以鸣金收兵的指示,在9月份,除了断断续续的爆炸事件以外,香港反英活动已明显减少。

  10月21日,《人民日报》以胜利的语气报道说,香港当局已接受中国的要求,同意拆除深圳边境某些障碍物,重新开放文锦渡桥。其实这两者都是合理要求,香港政府是欣然同意的。

  拆除障碍物是让一些广东农民进入他们正在进行耕种的土地,文锦渡桥是香港市民和物资出入中国的一条重要供应线路。

  到这一年底,香港事态已基本恢复正常。应当提及的是,在英港与中国关系恶化的几个月里,由中国供应的水、食物和原料从未中断,一旦中断,香港就将成为一座死城。

  智斗“铁娘子”,邓小平不怒而威:香港主权不容讨论

  中国历史进入1982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事业蒸蒸而上的时刻,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这位年过七旬的中国人民的儿子,始终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随着中国日渐强盛,香港问题已经不得不提上中英谈判的日程上了。

  于是,在这一年的金秋,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住进了一位显赫的大人物,她就是应邓小平邀请访华的英国首相、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这位年过不惑、头脑敏捷而又以作风硬朗著称的女强人,至今仍保持着两项世界之最:20世纪执政最长的女性首脑和第一位生有双胞胎的国家女性元首。1979年她领导保守党在大选中获胜后,风光地入主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成为英国和欧洲的第一位女首相。

  1982年春,在英国与阿根廷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之战中,撒切尔夫人不顾众多反对,巨赌一把,派舰队夺回该岛,幸亏美国向阿根廷政界施加压力,法国也来帮忙,对阿根廷实施禁运,否则英国舰队就要吃大亏。英国军队最终登陆成功,全歼马岛阿根廷守军,重现皇家海军威风,世界舆论也一时大哗,撒切尔夫人也因此而获得“铁娘子”的美誉。

  这一次赌赢了,她的自信心大增!

  所以,这次北京之后,她仍想再掷一次骰子;她想与中国领导人谋求“续约”,以经济贸易的对华优惠来换取对香港主权的继续拥有。

  但这一次,撒切尔夫人失算了!9月24日,当她走进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去拜会邓小平时,与门口热情的恭候气氛相反,福建厅的大门紧紧地闭着,没有任何迎候的气氛,她走完了从新疆厅到福建厅的路的一半,福建厅仍无任何动静,铁娘子难免有些不安,当她拖着步子离大门约在20步时,福建厅的门突然大开,邓小平面带笑容从里面迎了出来,往前走了几步,与她握手。

  铁娘子说:“我作为现任首相访华,很高兴看到你。”

  邓小平答话说:“是呀,英国的首相我认识好几位,但我认识的都下台了,欢迎你来呀!”绵里藏针,铁娘子心里很不是滋味。邓小平招呼铁娘子坐下,铁娘子正襟危坐。邓小平在沙发一靠。一个满脸紧张,一个状甚轻松。闲谈几句后,记者们被请出去,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言归正传,谈起归还香港的问题来。

  撒切尔夫人先声夺人:“有关香港的三个条约仍然有效。”她语气逼人地阐明了英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强硬立场。铁娘子自信,凭着自己的雄辩和马岛之战的声威,一定可以压住邓小平。

  但是,铁娘子错了,她听到的回答是斩钉截铁,不容讨论的断语:“香港是中国的领土,我们一定要收回来的。”接着邓小平向撒切尔夫人阐明了中国政府“一国两制”的构想,除了在香港驻军这一条外,香港的一切内部事务,由香港自己管理,香港将是中国高度实现自治的特区,港人治港。

  最后,邓小平摊了牌:第一,主权不容讨论。香港本来是我们的地方,但从现实出发,“香港问题”可以谈,但主权不能讨论。

  第二,希望在一二年内解决香港问题。否则到时候中国将单方面宣布自己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政策。

  第三,与其今后解决,不如现在解决。假如香港出现了不可收拾的局面,那么我们将重新考虑收回主权的日期。

  铁娘子没有料到邓小平这么厉害,她的雄辩在这里派不上用场,马岛之战的声威对中国人也不起作用。中国人有自己的底牌,香港不是马岛,中国也不是阿根廷。而英国的皇家重坦克营则早在朝鲜战场上被几乎是赤手空拳的中国志愿军全歼。她面对的是有着一支打败过几十万美军的英雄部队的中国。

  会谈结束后,撒切尔夫人脸色阴沉,心神不定,表情十分落寞失意,她从福建厅走出来时,心神不定地步下人民大会堂的几十个台阶,慌乱之中,很不小心地摔倒在台阶下,高跟皮鞋、黑色手袋摔在一旁。

  这一跤后来被所有在场的新闻记者通过各种媒介广泛传播。从表面上看,是撒切尔夫人高跟鞋后跟很高,没有踩稳,歪了一下导致身体失去重心,但是这一跤是否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她在谈判失利后沉重的心情呢?

  不在1997年收回香港,人民骂我们是李鸿章

  在钓鱼台国宾馆,撒切尔夫人住进了第12号楼。12号楼的总统套房总统和夫人的卧室,都在二层,各有50多平方米。撒切尔夫人与一般女性不同,她喜欢住那男性味十足的总统卧室,让她的侍从住在女性色彩强烈的粉色的夫人卧室。她喜欢睡在龙床上,龙床雕着116条姿态各异的龙,是仿明代皇宫龙床复制而成,总重量达到1.2吨,厚重的暖阁足以让享用它的主人发思古之幽情。

  然而,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刚刚在第一回合中与邓小平交手,她就仓皇败下阵来,而且输得那么惨!

  第二天会议之前,赵紫阳特地比撒切尔夫人提前五分钟到场,主动与香港记者谈天,香港记者十分高兴,赶紧抓住这难逢的良机问这问那,最想问的当然还是香港的将来,赵紫阳的回答是:“主权问题当然中国是要收回的。”“如果中国收回主权,一定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保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显然,赵紫阳的提前到场,是有意无意地向香港记者吹风,使他们知道中国领导人在香港问题上的意向。

  邓小平已有坚定的决心,他说,我们不在1997年收回香港,人民会骂我们腐败无能,是李鸿章!中国的老百姓能够容忍我们等十几年才收回,忍耐已经很大了,届时再不收回,我们政权的稳定性都会成问题。

  撒切尔夫人也到了人民大会堂,在会谈中,她认识到维持主权已不可能,就让了一步,希望主权归还中国,但是治权仍属英方。

  但是,中国人不同意英国人治理香港。在北京的高级干部中已经传开了邓小平治港的16字方针:“收回主权,保持繁荣,港人治港,增加信心。”

  所以,在第二阶段,香港的治理权之争上,撒切尔夫人又输了。

  此时,英国下议院已经在严厉批评“铁娘子”撇开英国外交部,擅自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

  有的议员甚至批评“铁娘子”高傲和不通事理的态度,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铁娘子”没有对此进行辩护,巩固当局在处理香港问题上的策略分歧已经告一段落,开始采取较为现实的态度同北京对话。

  既然主权、治权都已有定论,今后的香港应当怎样适当地照顾英国的利益,在这一点上,北京做出了一些让步。

  英国资本在香港投资的利益将得到维持,在今后中国经济建设中,中国也适当多购买英国货,而不是过分侧重美国货或者日本货,在合资项目中或能源开发项目中,尽量照顾到英国资本的投资机会。

  中英谈判最终就香港问题成达了协议。

  邓小平拍案大怒

  1984年5月,六届二次政协及六届人大会议正在北京举行,许多港澳记者首次应邀进会采访。邓小平很关心港澳记者对会议的报道,新华社和有关部门每天把香港记者对两会的报道汇编成材料,供邓小平参阅。

  秘书轻轻地走进来,送来5月22日香港报纸的报道。

  邓小平看后拍案大怒。原来有家香港报纸报道前任国防部长在5月21日出席人大会议湖南省小组会议时,就香港驻军问题谈了自己的想法:“中国军队将来不会驻在香港,而香港人也无须负担军费。”

  邓小平放下报纸,怒气冲冲地点上一支熊猫烟,狠吸一大口,心里生气地想着,这个同志,也不知你是怎么想的,中国军队不能在自己的领土香港驻军,那还谈到什么主权?他立即通过大会秘书组,叫他们安排一下,自己要会见港澳代表委员。

  港澳记者们得到通知,请他们在第二天,也就是5月24日到大会堂集中,有重要人物接见。记者们猜来猜去,估计是邓大人要出来接见,连忙作好准备。

  第二天早早赶到了人民大会堂,准备接见时向邓大人提问。到人民大会堂后得到通知,果然是邓小平接见政协和人大的港澳代表,并且得知这次接见,记者不得提问,谈话时,记者不得入内。

  人大、政协中的港澳代表委员在台阶上排好队。等了一会儿,邓小平出来,与港澳代表、委员握手,与他们合影,记者们连忙拍照,随后邓小平朝大家微笑,领头步入东大厅。港澳代表委员跟着鱼贯而入,邓小平回过头来问:“记者们为什么不进来?让他们进来。”

  会议组织者又立即通知外面的记者,可以进去拍照五分钟。记者们欣喜地争先恐后地冲进东大厅,一阵猛拍,十分热闹。五分钟时间到,工作人员们过来,把记者往外推。一直坐着不发一言的邓小平突然开口了:“有这机会,我和记者讲几句话。”

  记者们又惊又喜,这下又可以采访到好新闻了,回去后说不定可以加薪晋级。他们拿出采访本,紧张地看着邓小平。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