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40章 叶帅午夜布奇兵!“四人帮”中计就擒(17)

  等候在客厅里的不是别人,而是海军大将萧劲光。这位年过七旬的老将军,是中国现代军事家、人民解放军海军创建人之一。早在1920年在长沙参加“俄罗斯研究会”,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曾先后两次赴苏联学习,并在那里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毕业于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回国后,在中国革命根据地担任中央军政学校校长,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政治委员,率部转战闽赣地区,与叶剑英并肩战斗。后来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他们虽然各在一方,但仍然互相关心,保持着战斗友谊。建国后,萧劲光奉命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为人民海军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在他出任国防部副部长以后,与叶帅的交往增多,特别是在“文革”中,更是相互激励,与林彪、江青一伙进行不懈的斗争。1973年叶帅出席海军的一次重要会议,应萧劲光之请,赠诗一首:“沧溟列舰耸层楼,王浚年高雪满头。应向青年寻后继,不拘一格莫嫌仇。”在毛泽东病危期间,萧劲光预料江青、张春桥一伙在毛主席身后会有动作,借领袖名义干不可告人的篡权勾当,便冒着风险到叶帅那里建议,请叶帅下命令调集军队,采取“分割围歼”的方法,解决“四人帮”。叶帅当时沉思良久,摆了摆手,示意主席病重,现在还不是时机。但是,时机到了,萧劲光这次读了“按既定方针办”的“临终嘱咐”黑文,感到事态严重,立刻要求来见叶帅。

  “等急了吧?”叶帅同将军亲切握手。

  “什么时候了?急死人了!”

  萧劲光来不及更多的问候,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严肃地建议说:“叶副主席,事不宜迟,再不动手,他们就要动手了!”

  “我们正在商量采取措施。”

  叶帅请将军坐下,从“社论”谈到形势,一再叮嘱,要加强战备,听候命令。

  老将军此刻虽然尚不知对付“四人帮”的全部战略部署,但心里总算有了底,高兴地笑了。

  “请叶副主席放心,千万保重身体!”说罢就要告辞。

  “急什么呢?”叶帅留他吃午饭再走,又关切地问了问苏振华的情况,请代向他“吹吹风”,要提高警惕!

  老将军带着嘱托,迎着满天风云,离开了后海。

  《永远按毛主席既定方针办》的社论像一股瘴天雾地的龙卷风,刮遍华夏大地。饱经十年浩劫的善良人们,又一次遭到了恐怖的袭击。

  老一辈革命家和落难的“老家伙”们,焦心积虑,加紧酝酿着应变良策。

  素有政治头脑和文化素养的千百万干部和群众预感到一场更大的暴风雨即将来临。

  中国大地在颤抖!

  “四人帮”在狂笑:

  江青穿起黑“龙袍”,脱掉“连衣裙”,准备“登极”了。当代的“武则天”到处抛头露面,发表演说,大讲“相公堂子”和“女皇帝”。

  姚文元关起门来,同他的文痞们加紧炮制各种“诏文”。

  张春桥、王洪文躲起来摇着电话机,忙着发号施令,调兵遣将。

  “民兵指挥部”昼夜值班,“第二武装”开始行动了。

  “四人帮”放风,社会上传闻:10月8、9、10日有“特大喜讯”。

  余党们蛊惑人心,要“准备庆祝”。上海一些商店里,鞭炮、红纸被抢购一空。

  好一派热闹景象!

  只可怜,空欢喜,好梦不长!

  “四人帮”错误地估计了形势。他们以为控制了舆论工具,掌握了“第二武装”,文武齐全,做好一切准备,包括暗杀在内的一切手段和措施,就可以实现其篡党夺权的欲望。他们是过高地估计了自己,过低地估计了人民群众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叶剑英等“老家伙”们,也过低地估计了他们要取而代之的华国锋。

  但将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在“四人帮”的一片夺权的大合唱中,叶剑英紧盯着他们一场场丑剧的表演,冷静地观察着事态的变化发展。从已经察觉的种种迹象表明,疯狂的“四人帮”就要动手,一场反革命政变正迫在眉睫。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他以一个战略家的眼光,断定这是‘四人帮’篡党夺权的“先兆”。“见而不发,人将先发,发而不敏,人将先收。”他感到不能再等待了,若再推迟下去,则不是我们解决他们,而是他们解决我们了。

  “马头!今天晚上提前吃饭,准备车子!”

  这天下午叶帅给警卫参谋下了命令。

  什么时候走?到哪里去?马西金已摸到了首长的脾气,现在是“非常时期”,不便问,也不必问,听招呼就是了。

  黄昏。晚霞飘动。叶帅坐进红旗轿车,向后望望西山落日,小声说道:我们要来个‘夸父追日’!叮嘱司机赵绍贤,要和落日赛跑,抄近路开往东交民巷。

  大红旗飞速疾驶。在夕阳西下前,到达目的地附近,故意转了几个圈子,进到东交民巷十五号院。

  这是华国锋的新居,曾是西哈努克的豪华旧居。

  华国锋在宽大的客厅里来回踱步,正为国庆后“四人帮”发动的“逼宫”攻势大伤脑筋,尤其10月4日“按既定方针办”的社论,使他坐立不安,心烦意乱。

  叶剑英的突然到来,赶走了满室的闷气,室主人顿时神情为之一振。

  “看到他们发出的信号了吗?”

  宾主落座以后,几乎同时提出了这个问题。

  于是,话题由此说起。叶剑英把这几天的所闻所见以及从各个渠道掌握的可靠情报,尤其“四人帮”派人到北京郊区部队活动的情况,和盘托出。

  华国锋聚精会神地听着,不时点头,插话,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告诉老帅,彼此交换着意见。

  “国锋同志,看来事态的发展,现在解决他们的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啦,他们就要下手了,我们不能再等待啦。必须当机立断!”

  “是啊,原来设想还有几天,恐怕来不及了。”

  “军事家最忌讳的是贻误战机。现在要根据情况改变原来的部署,要提前采取行动,我们要‘先发制人,以快打慢’否则会坐失良机,陷于被动。”叶剑英怕对方未听清楚,又重复着说:“要快打慢,快打慢!”

  很显然,这是粉碎“四人帮”的一个新的战略部署。叶剑英在催促这位主要领导人,时间要往前赶。

  华国锋脸上出现严肃的表情,沉思片刻,说:“叶帅,看来,我们是有把握的。你看哪一天动手好?请你决定!”

  “根据我们准备的情况,我提议六日或七日下决心,一破一立除四害,你看怎样?请你最后下决心!”

  “那就这样吧。”华国锋仍然不太放心,他想起不久前与汪东兴交谈的情形,说:“只是不知道东兴那里准备得怎么样,不知能不能来得及?”

  正说间,秘书来报告,苏振华就要来见。

  叶帅听罢起身:“我这就准备到东兴那里去。”

  华国锋送叶帅上车,并嘱咐叶帅多保重身体。

  这里补叙一笔,叶帅与华国锋最后商议,叶帅提议六日或七日下决心“一破一立除四害”这句名言,完全有据可查。在1976年10月8日中央召集武汉、南京、济南、山东、湖北、江苏、上海有关负责人“打招呼”会议记录中写得清清楚楚。

  谋成于秘败于泄

  “大事不糊涂,小事更周到。”这是萧克将军对叶帅的一个评语。的确如此,叶剑英这位身经百战,惯于运筹帷幄的军事家,像对待革命战争年代的重大战役一样,来对待这次与“四人帮”斗争的最后一役。这一役虽然只解决几个人的问题,但在某种意义上,比大兵团作战,还要难一些。这因为情况不同,战法不同,又没有先例。在“临战”前夕,有许多特殊问题需要精细缜密地研究解决。诸如,那几个人都能按时到会吗?他们住地又不在一起,会同一时间来怀仁堂吗?会顺从地接受“审查”吗?要采取哪些预防措施?对江青是否需要“特殊照顾”?执行特殊任务的人选物色得怎么样?可靠程度如何?会议定在晚间还是深夜恰当?参加“会议”的人员和内容什么时候发通知?怀仁堂的场地怎么样?警卫要不要加强?甚至连怀仁堂有几道岗、正厅有几道门,开哪个,关哪个,进哪个,出哪个,他都想到了。再者,除了“四人帮”之外,还有哪几个人非要解决不可?自然是人数越少越好。是同一时间解决还是放后一步?这些人解决之后,安置在什么地方进行“隔离审查”?如何依法处置,如何向政治局报告,如何向人民群众交待?还有,对一些重要机关和机要部门要不要采取紧急措施……

  这一系列问题,看来很小很细,未免有点烦琐,但正如列宁说过的那样,是整个“链条”中的若干个“环节”,直接关系着这场斗争的全局,都需要认真地安排和解决,稍有疏忽,一着不慎,则全盘皆输。

  为了取得决战全胜,叶剑英又一次来到中南海汪东兴的家里,倾听他汇报最后一切准备工作落实的情况,对遇到的难题摆开来一一解决,使行动计划更臻于完善,更为可行。

  汪东兴又将进一步落实的情况,及时报告华国锋、叶剑英。最后经过紧急磋商,确定提前到10月6日晚8时采取行动。“会议”事先由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主要有两个议题:一、审议《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清样。二、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方案和中南海毛主席故居的安置。按照规定,政治局常委出席会议的,只有华国锋、叶剑英和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不是常委怎么办?为了让他参加,以改动文献的名义,通知他列席会议。姚文元不住在钓鱼台,他在城里的住处属北京卫戍区管辖范围。为防万一,作两手准备,先通知他来怀仁堂开会,把这条鳄鱼调到中南海,万一来不成,再临时通知卫戍区领导负责就地解决,特意通知吴忠作好准备。对于江青这个特殊人物以及另外的几个死党分子也提出了可靠的处置方案。

  “谋成于秘,败于泄”。叶剑英作为一个谙熟历史又有丰富斗争阅历的军事家,深知历史上有许多“谋成泄败”的先例,而且有切身体验。他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曾遇到多起类似的事件,有经验也有教训。1922年陈炯明在广州炮轰总统府,他那时跟随孙中山,组织反击,不料海军司令温树德会后告密,使革命舰队遭到损失;1927年,广州起义中也有内奸几次捣鬼,险些误了大事;最严重的是1935年长征路上,张国焘制造“密电”事作,经过党中央紧急果断处置,才化险为夷。前车之鉴,不可不慎。叶剑英一再叮嘱汪东兴,这次对“四人帮”采取紧急的重大政治行动,在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须虑之周详,妥善安排,严密组织,实际做起来,人不能多,越少越好,要绝对可靠,守口如瓶。万一走漏风声,就会打乱一盘棋,招致失败。他和汪东兴反复磋商,周密部署,从警卫人员的挑选到“隔离审查”的措施,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慎重敲定,再由汪东兴负责主办,检查落实。

  事后汪东兴回忆说:本来计划在国庆后准备十天再动手,后来考虑拖得越久,越危险,便改为六天,定在六号。十月五日下午决定按事先设想行动方案办,即,以在怀仁堂正厅召集政治局常委会(华、叶、王、张四人)的名义解决。当时发了文件,一是审议毛选五卷的清样;二是研究毛主席纪念堂的方案和中南海故居的安排。计划用找姚文元来改动文字的名义,把姚文元从钓鱼台或住地调到中南海。

  特殊“战争”的前夜

  中南海。

  红墙绿水,金碧辉煌,庄严典雅,气势宏伟。

  这个金元以来的宫苑胜地,明清以后列为“禁苑”。民国初年曾在此设总统府,新中国成立以后,这里就一直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所在地。数百年来,这个“圣地”,虽几经朝代更迭,宫廷政变,刀光剑影,但依然保存得金瓯无缺,在占地1500余亩宽阔园林的湖面周围,分布着丰泽园、崇雅殿、瀛台胜境,西南两岸陈列着怀仁堂、紫光阁、武成殿和宝月楼……殿台楼阁布局有序,建筑风格变化万千。它们依山就势,掩映错落,纵横开阖,曲折有致,真是“翡翠层楼浮树杪,芙蓉小殿出波心”,呈现出一派幽静和平的景象。

  然而,谁能料到,就在这古老的“宫廷”里,如今有一个地方并不“和平”,正在悄悄地酝酿着一场特殊的“战争”。这个地方不是别处,又恰恰是中共中央办公厅。

  办公厅主任的办公室里,气氛有点异常,人们进进出出,神情紧张。连日来,汪东兴根据华国锋、叶剑英的指示,与张耀祠、武建华、李鑫等有秩序地进行着“战前准备”和“战斗动员”。这位当年曾被毛泽东称为“有办法挡江青”的第一线指挥员,分别召集负有特殊使命的行动组,逐个部署“战斗”任务。小组成员都是经过严格审查精选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对党忠诚,立场坚定,身体健壮,具有长期革命斗争和警卫工作经验。根据“隔离审查”的对象,分别编成几个小组,每个组有三四名组员。汪东兴逐个找小组负责人和组员谈话,交代任务,征求意见。这些“无名英雄”领受这项重大政治任务时,知道是叶帅亲自交代的,心情十分激动,表示愿意保卫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利益,为民除害,坚决服从命令,听指挥。没有一个人提出异议和反对的。经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各个小组统一了认识,确定了各自行动方案,并严守纪律,绝对保密。

  数十名整装待发的战士,如刀出鞘,箭上弦,随时准备听从党的呼唤,投入一场“无声”的战斗。

  早在抗日战争时期被国民党军将领和记者称为“游击战争战略家”的叶剑英,居然在1976年秋天,又打起游击战来。

  尤其这几天,他更是不断地变换战略阵地。为此,司机赵师傅车上的油箱总是灌得满满的,医护人员的药箱也整理得好好的,随时准备“开路”。

  为了指挥解决“四人帮”的最后“战役”,为了保证这次“战役”大获全胜,万无一失,叶帅今天又上了西山。

  这里,王洪文正忙着照标准相,早已离去。

  这里,地下战备设施更为严密。

  这里,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比玉泉山更为深沉。

  在这里,元帅召见总政治部副主任梁必业,告诉他最近同华国锋总理等商谈过,国内局势有点紧张,总政机关要提高警惕,保持稳定,同时要加强部队的管理教育。

  梁必业这个“红小鬼”,早在中央苏区就熟悉叶“参座”,在红一军团,尤其在四野政治部工作期间,经常见到叶帅,听取指示。今天,在这个关键时刻又一次当面聆听教诲,接受任务。他现在实际上主持总政工作,受够了“空头”主任张春桥的“闷棍”和欺压,恨不得一下子除掉“四人帮”。听叶帅一说,便领会了意图,感到责任非常重大,当即表示全力以赴,坚决贯彻执行。

  在这里,元帅又一次请来了杨成武。

  他先关心地问了问聂帅的情况,然后说:“你可以告诉聂总,已经商量好了,请他放心。”杨成武还想再探听一下详情,未等开口,叶帅又提出了一连串问题。

  “现在总参机关怎么样?”

  “军队战备怎样?”

  “没有问题。”杨成武满有把握。

  “你要同可靠的同志个别商量一下,切实掌握好三总部、陆、空军和沿海边防,务必搞好战备,无论如何要保证军队不出问题。”

  杨成武像接受战斗命令一样,站起来:“请叶帅放心,军队永远听党的话,听军委指挥!”

  在这里,元帅又拿起电话机,亲自给有关可靠的老部下通话。

  一位空军的领导人深夜在卧室里突然接到叶帅的电话,听到他亲切的声音,坚决表示:提高警惕,听从命令,服从指挥!

  历史选择了这一天

  10月6日,星期三。阴间多云风力二三级。最高气温18度。风向北转南。这是日历上的普通一天。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