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37章 和 平 篇(1)

  西安事变实录西安方面与二宋的谈判。

  周恩来于12月17日傍晚到达西安后,就于当晚和张学良进行了会谈。在这次会谈中,两人商定了与宋子文谈判的五项条件:(一)停止内战,中央军全部开出潼关。(二)下令全国援绥抗日。(三)宋子文负责成立南京过渡政府。肃清一切亲日派。(四)成立抗日联军。(五)释放政治犯,实现民主,武装群众,开救国会议。《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341页。

  周恩来在12月21日收到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让他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资格,公开与蒋介石、陈立夫、宋子文、阎锡山、于右任等进行谈判并调停双方的电报后,于当晚24时向毛泽东发出电报,对红军主力部队的行动计划提出了建议。周恩来在电文开头特别注明,该电由“毛(泽东)译”。电报全文如下:

  (一)军事计划已照你19日12时电商定(电发报24号),请即照你19日13时电实行,主力10天内集中长武县(今彬县),再10天集中咸阳、兴平,能快更好,其他尾追与东开部队亦照来电,请勿再改。

  (二)此间力求坚守渭南、临潼线待红军来会战。

  (三)保卫西安,我正在各方动员。

  (四)红军向西安附近开,与接防甘(泉)、延(安),请发政治训令,宣布东北军、十七路军及其指挥下的民团为抗日同盟军,以友军相待,对陕(西)甘(肃)省政府统治地区不变更其行政组织与我党在这些地区的政策路线,均请说明,并告我。《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活动》,第127页。

  12月22日,宋子文、宋美龄和蒋鼎文、戴笠、端纳等由南京飞抵西安。就在当天,周恩来致电毛泽东、张闻天、秦邦宪、朱德等:我来此四日,中心在抓紧反对和推延内战,要求改组南京政府,巩固红军与东北军、西北军三方面的联合。建议中央“对蒋过去误国政策,尤其最近使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互消的计划,尽情宣布以影响全国发动。《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344页。

  宋子文在当天下午5时到达西安后,即在金家巷张公馆与张学良、杨虎城进行了会谈。在场的还有蒋鼎文、戴笠。张学良和杨虎城同意在第二天向宋子文提出一份具体建议。随后,宋子文前往高桂滋公馆,拜见了蒋介石。蒋介石让宋子文和宋美龄一同去和周恩来会谈。据宋子文在当天的日记中所记,蒋介石要宋子文向周恩来提出四项条件:“(1)取消中华苏维埃政府。(2)取消红军名义。(3)放弃阶级斗争。(4)愿意服从委员长作为总司令的指挥。”② ③《史事探幽》上卷,第84、84、84―85页。

  蒋介石还要宋子文向周恩来转告他的以下意见:“他一刻亦没忘记改组国民党之必要。他保证于三个月内召集国民大会,对此,如果必要,他可让蒋夫人签具一份保证。但是,在此之前,他须召开国民党大会,以还政于民。重组国民党后,倘若共产党服从他如同他们之服从(孙中山)总理,他将同意:(1)国共联合;(2)抗日容共联俄;(3)他将给汉卿发布手令,收编红军,收编人数将视其拥有武器之精良度决定。”②。

  23日上午,张学良和杨虎城向宋子文提出了具体建议。据宋子文在当天的日记中记述,这一建议为:“由委员长出面,即刻在西安召集一由朝野各界官员名流出席之大会,这些人应包括陈果夫、李(宗仁)、白(崇禧)、李济深、冯玉祥、孙夫人(宋庆龄)、韩(复榘)、宋(哲元)、刘湘、宋子文、张学良等。俟大会作出决议,委员长可离开西安。另有一种选择,就是大会在太原府召开,但在此期间委员长要留在西安。会议的议题为落实17日与委员长讨论过的四项条件。”③

  宋子文在此所述的所谓“17日曾与委员长讨论过的四项条件”,当指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事变当天通电提出的八项救国主张中的前四条,即:(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负责救国。(二)停止一切内战。(三)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四)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据蒋介石在《西安半月记》中12月18日日记中所记,是晚,张学良来到蒋介石居室,曾说:“‘现在此事亟待速了,前所要求之条件,最好请委员长加以考虑,择其可行者允实行几条,俾易于解决。’并言:‘现在已无须八条,只留四条矣。’余问:‘所删者为何四条?’彼答言:‘后四条皆可不谈矣。’余告以:‘余不回京,任何一条,皆不能实行,亦无从讨论,不问为八条四条也。’”《张学良在一九三六》,第284―285页。

  宋子文对张杨提出的建议并不满意。据宋子文在当天的日记中所述:

  我对如此条件甚感失望,因为我了解南京方面的态度,他们不会接受。但是,我想我们自己可经讨论提出反建议。我与戴(笠)及蒋铭三谈及此事,我们同意提出如下反建议报委员长批准:

  一、不召开名流与政府官员参加之大会。

  二、改组政府,排除亲日派。

  三、释放在上海被捕七人。

  四、强力保护国家利益之政府一旦组成,中日战争将很快爆发,只要战争爆发,将自动废除塘沽何梅察北协定。《史事探幽》上卷,第85页。

  就在这天上午,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和宋子文进行了一次谈判。谈判地点在金家巷张公馆西楼二楼会客厅。周恩来代表中共及红军提出了六项主张:(一)停战,南京方面撤军潼关外;(二)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三)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四)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允许中共公开活动;(五)召开各党各派各军救国会议;(六)与同情抗日的国家合作。《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345页。

  周恩来在谈判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对处理西安事变的意见。据宋子文在当天的日记中所写,周恩来在谈判中义正辞严地指出:“在陕、甘地区,国〔民党〕军〔队〕屯兵五十万围剿中共,仅遣往绥远的两个师未参战,而中共此时已在其致国民党的宣言中同意放弃(赤色)宣传,原则上同意取消苏维埃政府及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作战。若委员长同意抗日,中共可不要求参加改组后的政府。中共将为共同的事业而战,然红军的人数不应仅限在三千至五千人之间。陈立夫已经代表委员长同意,红军可拥有三万人。中共欲保留其军事系统,此亦应不困难,因不管怎样,在委员长自己的系统外,已有如此多其他军事系统。中共同意于国民大会召开时参加大会,以一个民主之中央政府来取代中华苏维埃政府。”②《史事探幽》上卷,第85页。

  宋子文在日记中还写道:“同时,他们(指中共方面),亦将承诺放弃(赤色)宣传与停止向目前的苏维埃政府控制以外的地区渗透。他们知道委员长有抗日之心,然其目前的做法不利于开展有效之抗日。他们(指中共方面)欲支持者非委员长个人,而系出于民族之大义。他们认为委员长虽赞同联俄,但却拒绝容共。他(指周恩来)还多次提到委员长周围之亲日派。他说,上述这些条件合情合理,与数月前向国民党方面所提条件完全一样,他们并未因西安事变而增加一丝筹码。他愿意会见委员长,欲使其明白,委员长所建议的办法很难向人民解释。他称,就在中共与张、杨诸人一起竭尽全力,以图结束西安事件时,他知道,南京有些要员正摆酒设宴,拉帮结派,准备夺权,企盼委员长永不返回。”②

  就在这天上午,宋子文的随从秘书陈凤?、陈康齐曾被宋子文召至金家巷张公馆。陈康齐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上午大约10点,我们接到少帅府打来的电话口信,让陈凤?和我立刻赶到那里。街上一切正常,快到少帅府时,道路被铁丝网和沙袋封住,只留有一辆轿车通过的空当。卫兵盘问我们的司机,当我们向其解释了我们此行的使命时,他们给我们放行。临近少帅府时,我们看到了更多的铁丝网和沙袋。有一些战略要点地带,都布置了中型的机关枪。进入少帅府后,我们被带到会客室。宋博士进来,带给我们一封电报,让我们编码。完成编码后,我们被送回宾馆。”②《史事探幽》上卷,第91、86页。

  当天下午,周恩来和张学良、杨虎城与宋子文继续进行谈判。谈判中主要就改组政府、撤兵、释放七君子和释放蒋介石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周恩来和张学良、杨虎城希望由宋子文负责组阁,宋子文表示:“出于政治及个人原因,我绝对不会领导现在之内阁,且亦不会参加。”②双方还就外交部长、军政部长、交通部长、海军部长等人选交换了意见。

  在同宋子文进行谈判的当天,周恩来就宣布成立抗日联军西北军政委员会及发表联合宣言问题,致电中央书记处。电报全文如下:

  西北联军局面,张〔学良〕,杨〔虎城〕及其部下左派均望早日宣布以坚定内部(有成为闽变之续者),影响国内,(李〔宗仁〕、白〔崇禧〕、刘湘均以此观望),其办法完全同意我们提议。我因顾及外交及缓延内战,故主张暂缓发表,但红军现向西安附近集中,迟早必须宣布。我提议:

  (甲)红军过?县(今彬县)后,应即对外发表宣言。

  (乙)东北军、西北军、红军三方面亦应发表联合宣言,说明联合抗战保卫西北的意义,并坚决抗拒企图侵占西北、破坏统一战线的任何敌人,最后宣布成立抗日联军西北军政委员会,并推举张〔学良〕为总司令统一指挥。此电稿请即拟定告我,以便磋商。

  (丙)抗日联军西北军政会我方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贺〔龙〕、刘〔伯承〕、宋〔时轮〕、宋〔任穷〕。

  (丁)红军即为抗日联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朱〔德〕。

  (戊)军政参谋长拟推〔叶〕剑英(张要他)。

  (己)军政会下各种组织,我方应准备〔林〕伯渠、〔杨〕尚昆、〔罗〕瑞卿、〔叶〕季壮来参加。

  (庚)红军加入抗日联军后,其给养薪饷补充应有初步改变,并由西北军政会统筹。

  (辛)地方武装一概以抗日义勇军名义出现,其供给仍由地方筹给。

  (壬)在全国民主政权建立前,苏区政府仍旧只名义上冠以抗日字样。

  子、红军在抗日地区行动的政策请考虑我前电建议,速定出宣布。

  丑、在抗日联军宣布后,共产党应在群众中公开活动。

  (癸)以上各项,速审后复。《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第十七路军中的活动》,第128―129页。

  接到周恩来的电报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于当天召开常委会议,讨论是否宣布与张学良、杨虎城部队组成西北抗日联军和参加抗日联军军事政治委员会问题。出席会议的有毛泽东、张闻天、朱德、张国焘、何克全、张浩、林彪、林伯渠。毛泽东在发言中主张参加西北抗日联军军事政治委员会,对外暂不宣布,对内可以宣布。并说,我们加入抗日联军,同时向南京招手。《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第629页。

  张闻天在发言中指出:“我看现在和平是没有绝望的。南京内部,中派是在动摇中,左派愿出来调停,亲日派在恐惧中,张、杨更左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是立即发表宣言为有利,还是暂缓发表为有利?我想左派都是希望我们宣布的,但是要争取中派,暂不宣布争取时间更容易活动。但我们实际行动是不放弃的,这对张、杨也是有利的。因为问题不是左派问题,是要争取更多的到我们这方面来,对我们方面实际也没有损失。现在有实权的人多是中派。”发言中还指出:“现在我们积极援助张、杨,事实上已在做,这是没有问题的,但马上加入这一政府,是不妥的。”《张闻天年谱》上卷,第401页。

  根据会议讨论的结果,毛泽东、张闻天于24日复电周恩来和在23日抵达西安的秦邦宪,电报指出:“对临时军政委员会名单,我们方面拟参加朱德、彭德怀、贺龙、叶剑英、徐向前五人。(周)恩来、(林)伯渠参加实际工作不参加名单,以便将来进行国民党工作。(毛)泽东不参加。对张(学良)、杨(虎城)说明,共产党为争取全国各派,应采取此种方针,对张、杨亦是有利的。”《毛泽东年谱(1898―1949)》上卷,第630页。

  周恩来在23日参加了西安方面与宋子文的谈判后,即向中共中央报告了与宋子文谈判的情况。电报全文如下:

  (甲)宋子文、宋美龄、蒋鼎文昨到西安。蒋暗示宋改组政府,三个月后开救国会议,改组国民党,同意联俄联共。

  (乙)今日我及张、杨与宋谈判。

  第一部分,我提出中共及红军六项主张:

  子、停战,撤兵至潼关外。

  丑、改组南京政府,排逐亲日派,加入抗日分子。

  寅、释放政治犯,保障民主权利。

  卯、停止剿共,联合红军抗日,共产党公开活动(红军保存独立组织领导。在召开民主国会前,苏区仍旧,名称可冠抗日或救国)。

  辰、召开各党各派各界各军救国会议。

  巳、与同情抗日国家合作。

  以上六项要蒋接受并保证实行。中共、红军赞助他统一中国,一致对日。宋个人同意,承认转达蒋。

  第二部分,宋提办法及讨论情况。

  子、宋提议先组织过渡政府,三个月后再改造成抗日政府。目前先将何应钦、张群、张嘉?、蒋鼎文、吴鼎昌、陈绍宽赶走。推荐孔祥熙为院长,宋子文为副院长兼长财政,徐新六或颜惠庆长外交,赵戴文或邵力子(张、杨推荐)长内政,严重或胡宗南长军政,陈季良或沈鸿烈长海军,孙科或曾养甫长铁路,朱家骅或俞飞鹏长交通,卢作孚长实业,张伯苓或王世杰长教育。我们推宋庆龄、杜重远、沈钧儒、章乃器等入行政院。宋力言此为过渡政府,三个月后抗日面幕揭开后,再彻底改组。我们原则同意,要宋负责;杜、沈、章等可为次长。

  丑、宋提议由蒋下令撤兵,蒋即回京,到后再释爱国七领袖。我们坚持中央军先撤走,爱国领袖先释放。

  寅、我们提议在这过渡政府时期,西北联军先成立,以东北军、十七路军、红军成立联合委员会,受张领导,进行抗日准备,实行训练补充,由南京负责接济。宋答此事可转蒋。

  卯、在蒋同意上述办法下,我们与蒋直接讨论各项问题(即前述六项)。宋答可先见宋美龄(子文、学良言她力主和平与抗日)。

  (丙)如你们同意这些原则,我即以全权与蒋谈判,但要告我,你们决心在何种条件实现下许蒋回京。请即复。《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第1版,第70―72页。

  在周恩来和张学良、杨虎城同宋子文进行谈判的当天下午,秦邦宪和叶剑英抵达西安。叶剑英是11月下旬返回保安,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的。叶剑英在西安事变的爆发前夕,由保安前往西安。途中,得知西安事变爆发的消息后,奉党中央命令返回保安。秦邦宪在12月20日参加了讨论红军进入友军地区的地方工作问题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之后,于21日与叶剑英一同离开保安,并在23日乘坐张学良提供的飞机,于当天下午赶到西安。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的具体分工是:周恩来负责上层统战和群众团体工作,秦邦宪主持党内工作,叶剑英参加西北联军参谋团的工作。《周恩来年谱(1898―1949)》修订本,第346页。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汉武大帝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