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25章 马上得天下(10)

  如果大顺军的反攻晚半个多月,形势就有可能不同:阿济格的军队还在边外,或临近陕北,多铎军已经南下,从山东入苏北,而京畿一带肯定空虚,大顺军打下怀庆后,经卫辉、彰德,直指京师,前方根本无险可守,多尔衮只有北逃一途。但是,怀庆战役对清廷来说好似救命的灵芝仙草,使多尔衮侥幸地避免了一次重大失误。他接到罗绣锦的告急文书后,立即下令多铎军按原计划于二十五日启程南下,但“顺路”先去征剿大顺军,如果在路上全歼了大顺军,则继续按原计划南下,如果大顺军撤退,则要跟踪追击,与英王阿济格的部队一起,形成两面夹击之势,攻打西安。与此同时,多尔衮又派人赴阿济格军中,将这项安排通知阿济格。《清世祖实录》卷10,顺治元年十月丙子。

  除此之外,多尔衮又紧急调动山东、山西的清军。当时清在山东的官员有固山额真石廷柱、山东巡抚方大猷、河道总督杨方兴、济宁道朱国柱等,他们一方面安抚山东的士绅、消灭当地的地方武装、防范大顺军的反攻,另一方面也深入苏北,蚕食南明的地盘。九月,清兵的先头部队已近山东与江苏交临的郯城、宿迁。十月初,清军在山东的主力从济宁出发,一部分南下至沂州,另一部分西趋濮州,极可能是大顺军向河南的逼近,使清军被迫向西防御。而南下沂州的清军则进至沭阳、邳州、宿迁一线,止步于黄河以北,甚至将一部分清军从徐州调向河南。计六奇:《明季南略》卷2,“北事”。山西为清军攻克后,固山额真阿山奉命与阿哈尼堪、马喇希等率军自蒲州南下,到潼关去支援多铎。而多铎自己亦率兵经山东济宁赴河南。这样,李自成军的怀庆反攻惊醒了多尔衮双管齐下的迷梦,使他从山东、山西等地集结兵力,把分散的指头攥成一个拳头,向李自成的大顺权利恶狠狠地击来!

  二、大顺悲歌。

  大顺军的反攻,实际上并非偶然的随意一举,它本身是李自成全面反攻计划的一部分。由于清军基本占据了山西,原来从山西北上的企图不得不被放弃,而改从河南开始恢复大业。据说怀庆之役后,大顺军兵分三路出潼关,三营直奔与鲁、苏,皖交界的归德,一营南下到南阳府的裕州,二营驻扎在豫中的郏县,计六奇:《明季南略》卷2,“李自成杂志”。显然是准备以河南全省为基地,再图进举。而怀庆之役胜利后,李自成又亲赴山陕交界的韩城,准备催兵渡河,复攻山西。而山西绛州、稷山一带,“炮声不绝,灰尘蔽天”,大顺军大队骑兵驰骋道上,使清朝官员十分恐慌。顺治元年十二月十三日,宣大山西总督吴孳昌启为塘报紧急贼情事。原件藏第一历史档案馆。但就在这时,李自成得到了清兵主力行将进攻陕北的消息,便停止对山西的攻势,将主力北调。这年十二月,李自成也亲自由同州(前述韩城即属同州)过白水,企图赴延安御敌。《白水县志》卷上,“述要”。转引自顾诚:《明末农民战争史》,第29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10月版。但这时又传来清军自河南向潼关进发的消息,搞得大顺军一时进退失据,不知该向何方增援。

  多铎部大约在十一月中旬到达山东济宁,在彼处调兵遣将。计六奇:《明季南略》卷2,“北事”,“高杰与刘泽清书”中“一王子”疑指多铎。看来多铎并不急于向西攻打,因为他在十二月上旬以后才抵达河南怀庆,十四日到达孟津,图赖先率精兵渡过黄河,多铎率大部为后继。十五日,多铎主力亦渡过黄河,前锋参领索浑在灵宝击溃大顺军果毅将军张有声、都司黄士欣的部队,直奔潼关进发。这时多铎身边只有五、六千骑兵,步兵还在鲁、豫交界的单县一带。计六奇:《明季南略》卷3,“史可法奏李际遇降清”。不过许定国、李际遇等南明军阀和地方武装数万人降清,往潼关一路皆由他们接引,所以清军一路顺利。

  来自东南的威胁日紧一日,但阿济格、吴三桂等人的部队却并未急进陕北,而是绕道土默特、鄂尔多斯部落,并到那里“妄行需索”,迟迟未能入边。李自成这才下令调转马头,回师增援潼关。十二月二十二日,多铎军抵潼关,但为攻坚,需调红衣炮及步兵前来,因此没有马上进攻。大约与此同时,大顺军援兵亦到。二十九日,双方初次交手,刘宗敏初战失利,次年正月初四日刘芳亮、李自成与清兵再战,再失利,十一日,清军调来红衣炮轰击,大顺军几度反击,都告失败,李自成只得率主力撤回西安。次日,清军攻陷潼关,守将马世耀伪降被杀。潼关是进入陕西的门户,潼关不守,三秦难保,何况清军阿济格部又从背后扑来!在这种情况下,李自成在撤回西安之后,立即决定放弃西安,经蓝田、商州向河南转移。

  一年前,大顺权利在西安建立,彼时大顺军所向披靡,明朝统治土崩瓦解,一年后,李自成先败出北京,又败出西安,大顺权利从此走上了下坡路,不久便成为历史。大顺权利速兴速亡的悲剧,又怎能不令人伏案深思?

  对于大顺权利来说是悲剧的,对多尔衮而言却是喜剧。二月份,西安被克的消息传来,北京的文武群臣齐集武英殿,对福临行礼称贺。多尔衮赶忙下令给多铎,表示对攻克西安、打败大顺军感到无比高兴,认为攻破了大顺军这个主要敌人,那么统一大业就可以说是成功了。下一步是继续南下,按原计划攻打南京,消灭大顺军余部的任务交给阿济格去办。最后还勉励他:“大丈夫为国建功,正在此时。”同时下令给阿济格,指责他耽误战机,并把肃清大顺军的任务交给他。《清世祖实录》卷14,顺治二年二月辛酉。

  多铎这边似乎是立功心切,他既不待阿济格来西安会师,又不等多尔衮的指令,于二月初即离开西安,由潼关再入河南,二月十四日前后得到多尔衮的指示,决定三月初五日率军南下。

  阿济格则似乎有些时运不济。他本来就耽误了军机,入边后又在榆林、延安一线遭到李过、高一功部的坚决抵抗。大顺军坚守了二十天,直到弹尽粮绝,听说李自成已撤出西安,这才从延安突围,向汉中转移。这样,阿济格占领延安后向西安挺进,大约已是二月中旬的事。这时,阿济格已经接到多尔衮的命令,于是不敢再耽搁,继续进军,追击李自成。

  李自成二月初进入河南,在内乡歇马十余天,但听说多铎部也进入河南,阿济格军又尾随而来,于是赶忙进入湖广,从襄阳经武昌到九江。在这期间,大顺军先后与追击的清军大战八次,均告失利,刘宗敏等被俘牺牲,牛金星、宋献策等投降,起义军遭到重大损失。五月初,李自成途经湖北通山县境内的九宫山,他先率二三十人前去观察地形,不料遭到当地乡绅程九伯的武装乡团袭击,由于大队遥远,救援不及,因此全部殉难。李自成牺牲的消息传到后面的大队人马中时,全体将土痛哭失声,然后对通山的这股敌人实行了大规模的报复。这之后,大顺军略事休整,分道进入湖南,不仅与从延安撤下来的李过,高一功部会师,而且与南明何腾蛟部结成抗清联军,继续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抗清大业。

  三、弘光权利的覆灭。

  三月初七日,多铎的兵马乘胜前进。清军分兵三路:一路由多铎自己统率,从虎牢关出;一路由固山额真拜尹图指挥,从龙门关出;一路由尚书韩岱统领,走南阳。三路殊途同归,直指归德。本月二十二日,清军克归德,南明的河南巡按凌驷被俘,不屈自缢而死。河南、开封、归德三府也为多铎分别安插官员,以示抚绥。多铎在归德期间,清军已进入安徽,占领了颍州、太和。四月初五日,多铎军经过十数天休整,再度出发南进,经毫州、泗州,直抵淮河,南明将领烧断淮河桥后逃走,清军则夜渡淮河。十七日,清军已迫近扬州,搜罗了三百多条船,准备渡江。十八日,大军兵临扬州城下,南明弘光权利已经危在旦夕了。

  在清军铁蹄踏踏、矛头直指南京之际,弘光权利虽然开始恐慌,但并未有所举措。由于三月份有个自称崇祯太子的人来到南京,使各个党派为了自己的利益又跳出来争斗。远在武昌的左良玉也接连上疏,为“太子”争地位,甚至打出“清君侧”的旗号,率军顺江而下。兵至九江时,左良玉病死,其子左梦庚统领队伍继续东来。这时清军已入安徽境内,史可法飞章告急,请求增援,文武臣僚大多请求弘光派兵防御淮扬一线。但马士英却指着这些官员大骂,“你们这伙东林党,想借防江纵左军进犯!清兵到了还可以议和,左逆到了,你们是大官,我君臣却得死!我们宁可死在清兵手里,也不死在左兵手中。”抽调黄得功、刘良佐部抵御左军,而守江北之史可法实际上是个光杆司令。《鹿樵纪闻》卷上。

  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崇祯元年进士。他身材矮小,皮肤黝黑,精力过人。崇祯末年,他一直在安徽一带与农民军作战,是明朝统治者的忠臣。弘光权利建立后,他以南京兵部尚书的身份入阁,但不久就被排挤出朝,到扬州去督师。这时候,黄得功、刘良佐被马士英支去抵挡左梦庚,高杰已被叛将许定国在睢州杀掉;刘泽清在清兵渡淮之前,也已率兵鼠窜,实际上在扬州的只有高杰的残部,以及少数增援兵马,总共不过一万几千人,而他将要面对的是七八倍于他的清军。

  多铎在泗州渡淮之后,从天长、六合一线逼近扬州西北,他对史可法先行招诱,但遭拒绝,于是在围困了一星期之后于四月二十五日开始攻城,扬州军民虽拼死抵抗,但终因寡不敌众,为清军冲入城内。史可法自刎不成,被俘牺牲,其他文武官吏壮烈殉难者在两百人以上,扬州人民死难的更是不计其数。但是,清军亦为攻破此城付出了死数千人的代价!多铎为了报复,下令屠城十天,数以万计的百姓死在清兵的屠刀之下!时人有诗曰:

  “……杀戮不分老与少。城中流血迸城外。十家不得一家在。到此萧条人转稀。家家骨肉都狼狈。乱骨纷纷弃草根。黄云白日昼俱昏。仿佛精灵来此日。……”邢?:《石臼后集》2,转引自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1,邢?,第98、97页。

  五月初,清军至瓜州,与弘光权利隔江相峙。南京城内人心惶惶,镇江、丹阳、常州、无锡等地百姓也纷纷外逃避难。初七日,马士英召集百官议事,大家或窃窃私语,或默无一言,直到散会,才有人说,“顾不得那么多了,只好投降。”初八日夜,多铎放草船点火,吸引南岸的炮火,初九日晨战船过江,守江的郑鸿逵、郑彩水师拉起帆篷东逃。次日,弘光帝与宦官四,五十人仓皇出走,到太平府去投奔黄得功。马士英则保太后逃往杭州。十四日,多铎兵到石头城外,忻城伯赵之龙等首先迎降,南京不战而克。就在两,三天后,叛将刘良佐率清军追至芜湖,擒弘光帝。二十五日,将其押往南京,成为多铎的阶下囚。

  弘光权利的兴亡,恰恰也是一年整。其主昏臣奸,比崇祯一朝有过之而无不及,其灭亡之速,亦在情理之中。难怪清军初入南京时,百姓反抗者并不多,而弘光帝被清军俘虏、押解回宁时,竟遭到百姓的夹道唾骂!

  四、胜利冲昏头脑。

  几个月来,多铎的军队进展是否顺利成为多尔衮关心的问题。顺治二年二月打下西安,李自成被迫东逃,多尔衮就已大大松了一口气。但是,他还不敢懈怠,他不知道对南明改用赤裸裸的武力征服政策之后,会引起对方什么样的反响。四月壬戌,他下令给多铎,硕塞、孔有德、耿仲明及其他贵族将领以赏赐,以示对远征在外的武士的关怀。

  五月己酉,多铎的告捷文书到达北京,多尔衮不禁欣喜若狂,立即下令筹备祭告诏赦事宜,并特派侍臣前往多铎军中慰问,并让多铎赶紧把有功的将帅官兵名单报上来,好给予升赏。次日,将平定江南的捷音向全民公布。六月己未,小皇帝福临上殿升座,多尔衮率诸王贝勒大臣上表行礼,祝贺南京的平定。同时分别遣人祭告天地、太庙、社稷。己卯,以南京平定,颁布大赦河南、江北、江南等处诏,共三十五款,近三千字。

  多尔衮以为天下大势就此安定了,或者至少可以说,清王朝入统中原已有九成九的把握。真是这样么?

  这一年的五月二十八日,大学士们去见多尔衮,多尔衮对他们说:

  “最近我看官员的章奏,多次用礼乐制度为根据来反对剃头,太不伦不类。本朝怎么没有礼乐制度啊?如今不遵本朝制度,那就一定是要遵从明朝制度,是何居心?要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还说得过去。要老说礼乐制度,就讲不通了。我一向怜爱群臣,听其自便,不愿剃头的,并不勉强。如今老这么说,就该传旨叫全体官民都剃头!”北平故宫博物院编,1933年,故民博物院《多尔衮摄政日记》。

  果然不出数日,发令就下了。

  顺治二年六月丙辰,多尔衮以皇帝福临的名义派尼雅达、费扬古去慰问多铎,告诉他,“各处文武军民,全都命令他们发,如有不从的,以军法从事!”③《清世祖实录》卷17.同月丙寅,多尔衮正式下达命令给礼部:

  “向来发制度没有马上强求一致,暂时让大家自便,是想等天下大定以后再开始实行。如今满汉一家,君王好比父亲,百姓好比子孙,父子一家,怎能不是一个样子?若不统一,还是两条心,等于不是一国的人。这事不用我说,天下臣民自己都应该知道的。从今天宣布之后,京城内外限十天,外地各省自部文到日算起,也限十天,全部发。听从的,是我国百姓;迟疑犹豫的,和反抗的盗贼相同,一定重重治罪。如果逃避,不肯剃头,巧言争辩的,决不轻饶。各地方文武官员都要严加察验。如果有再为此事上疏、企图让已经安定了的地方百姓仍然保持明朝制度、不随本朝制度的,杀无赦。其衣帽装束,可以逐渐改变,都随本朝制度,不得违反。你部立即向京城内外、全国各地宣布,使全体官民一体遵行。”③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本来清军的南下就打破了南明官绅联清抗闯的迷梦,满汉矛盾变得尖锐起来――明鲁王朱以海在钱肃乐等人的支持下在绍兴监国,建立权利,唐王朱聿键亦在郑芝龙、黄道周等人的扶助下称帝于福州,年号隆武,一些汉人士绅也因家破人亡、家园被毁而四处奔走呼号,倡导反清――此时多尔衮又下了发令!这无疑是向一堆干柴上浇油点火,怎能不引起江南人民的奋起抗争!

  多尔衮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时下发令,的的确确是个大蠢举。本来多铎进南京时,有李乔剃头易服,被多铎骂了一顿。后来多铎还在南京城门上贴了告示,说,“剃头一事,本国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尔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无耻官员先剃求见,本国已经唾骂。特示。”计六奇:《明季南略》卷4,“二十六丁未”,第225页。

  这样,南京内外才稍稍安定,就是兵发苏杭,也还没有引起什么恐慌,所谓“东南郡邑,一时帖然,犹若不知有鼎革之事者”。就是这个“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命令一下,使“前朝孤臣义士”,以及平民百姓“纷纷四起”。[清]吴伟业:《鹿樵纪闻》卷上,“南国愚忠”商务印书馆,1927年铭印本。有个外国传教士记述说,“鞑靼人对服装和头发的式样要求很严格,谁不接受这种装束就被判为最大的叛国罪。这个法律多次使他们陷于危险,打乱了他们整个计划。中国人为保护他们的头发和服装所表现出的悲愤和战斗勇气,甚于保护国家和皇帝,他们往往宁愿掉脑袋也不愿遵从鞑靼风俗。”卫匡国:《鞑靼战纪》。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