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皇权的最后胜利

一、冲突的引发

武帝选择儒家学说为指导思想后,就兴致勃勃地按儒家要求执政。

儒家讲究礼仪,推行王道,崇尚古代圣王业绩。

为了宣明政教,必须建立明堂。

明堂源自原始社会氏族议事的大房子,是古代天子祭祀先祖、朝见诸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朝中儒生虽然都从史书上知道明堂的用途,可对于它的具体形制谁也不清楚。

有人推荐八十高龄的《诗》学大师申公来指导。

申公名培,是赵绾和王臧的老师,也是汉代鲁《诗》的创始人。

文帝时曾任博士官,现在退休在家教习弟子。

武帝当时年轻有为,喜欢和文人高谈阔论,薄古非今。

他接见申公后一连问了几个问题来讨教治国之道,老头却淡淡地说:“治国不靠空话要靠行动。”

让武帝有些摸不着头脑。

正在尊儒兴头上的武帝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封他为太中大夫,留在京城共议明堂事宜。

众儒生不仅要求建立明堂,在巡狩、封禅、改历等各方面也都按儒家学说办理。

朝中以窦婴、田、赵绾、王臧为代表,竭力推行儒术,实行儒家政治。

过去占统治地位的黄老思想被搁置一边,朝中信奉黄老的大臣也备受冷落,他们纷纷到窦太后面前诉苦。

窦太后对孙子刘彻一系列尊儒活动早有耳闻,虽然有些不悦,但年老体衰,武帝已经亲政不便干涉,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算了。

不久武帝采取新措施,检举不法的外戚宗室,撤销了他们的宗籍,并让列侯离开京师回到自己的封地去住。

这一下子触动了许多外戚皇族的利益,他们中有许多是窦太后的亲戚。

公主们也不愿意离开京师到偏远的地方居住。

他们纷纷到老太后那儿告状,窦太后的怒气又增加了三分。

在汉朝廷内部形成了以窦太后为首奉行黄老的旧派势力和以武帝为首的尊崇儒说的新派力量。

新派需实行改革,使用强有力的国家政策来推行霸权,显然和旧势力的清静无为格格不入。

两派势力必然会展开激烈的斗争。

赵绾等新兴儒官看出了阻挠改革的力量实际是窦太后,于建元二年(前139)初,上奏武帝,建议他遇事自己做主,不必向东宫奏事。

东宫即窦太后居住的长乐宫,因为在东边所以简称东宫。

窦太后闻听大怒,于是爆发了积压已久的怒气。

她派人搜寻赵绾、王臧的罪过,陈给武帝,并把他训斥了一顿,同时要求惩办赵、王二人,说他们两个是新垣平第二。

新垣平是文帝时的一个骗子,他鼓吹长安东北有神气,应该建立祠庙。

信仰神灵是古代帝王的通病,文帝也不例外,被新垣平哄得团团转,对他言听计从。

文帝不仅按照新垣平所说的在渭阳(今陕西省渭水北岸)建立一座五帝庙,并亲自去祭祀五帝,把新垣平奉为神仙,封他为上大夫。

新垣平多次弄虚作假哄骗文帝来显示自己的神威。

他事先派人送玉杯,又在文帝面前装成未卜先知的样子,最后被大臣张释之等看出破绽,终于揭穿了他的把戏,依法查办,夷灭三族。

文帝因为这件事十分沮丧,也给当时仍是皇后的窦漪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把王臧、赵绾和新垣平视为同类,可见她生的气确实不小哩!

武帝迫于祖母的压力,同时也看到旧势力的强大,如果一味抗争,可能不会有好结果,反正祖母已老,以后仍是自己的天下,于是他就按窦太后的指示,撤窦婴、田之职,把赵绾、王臧逮捕下狱。

不久,赵绾和王臧在狱中自杀了。

武帝听从窦太后的安排,任命许昌为相,庄青翟为御史大夫。

朝廷内部的儒派势力被驱逐出去,尊儒活动暂时中断。

二、太后之死与皇权胜利

窦太后干预朝政,赵绾、王臧自杀,明堂停建,朝中儒家集团解散,一切又恢复成老样子。

尊儒活动进入低谷,这对年轻的武帝是一个考验,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黄老学说的不可行性,更加肯定了“大一统”作为治国方针的合理性。

武帝面对眼前形势,藏起自己的锋芒,不和窦太后发生正面冲突,非常顺从地起用了一批她喜欢的人来辅政,比如任用“万石君”这样的老实人。

“万石君”是河内人石奋一家人的绰号。

石奋十五岁时就侍候高祖,经历了惠帝、吕后、文帝、景帝,一直在朝中为官,虽然没有什么学问,但是忠厚老实,办事谨慎,从无差错。

石奋的四个儿子也个个像其父亲那样忠实可靠。

到景帝时,父子五人全部为官,每人俸禄二千石,合为万石,所以人称“万石君”。

像“万石君”这样的人只知道墨守成规,自然合老太后的口味,但对武帝来讲,他打算有所作为,需要有在事业上能够锐意进取、勇于革新的人来辅佐。

武帝把朝中之事交给信奉黄老的旧臣管理,每日吃喝玩乐,消磨时光,等待时机再展宏图。

武帝经常和幸臣韩嫣深夜出城狩猎,几日不归,有时踏坏农田也毫不在乎。

有一次留宿客栈和老板发生争执,幸亏老板娘从中周旋才得以脱身。

武帝就是这样放纵自己来逃避现实,发泄心中的苦闷。

建元五年(前136),武帝二十一岁,他看到窦太后病得很重,没有精力干涉朝政,就积极地活动起来,趁机建立“五经博士”,表示官方承认儒家的专宠地位,由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迈出了新步子。

建元六年,窦太后病逝于长乐宫。

信奉黄老的旧派势力失去后宫的支持,显然不堪一击。

武帝等待几年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大干一场了。

首先,他罢免了当初由窦太后指定的丞相许昌和御史大夫庄青翟,重新启用田为相,并以韩安国为御史大夫。

朝中的黄老旧臣差不多被清除干净了。

田也起用了许多儒生为官,汉王朝呈现出一派尊儒景象。

已经停止的明堂继续修建,儒生们也积极活动起来,用儒家经典解释各种事物理由,儒学思想越来越受到重视。

元光元年(前134)五月,武帝再次召集天下贤良商量对策,名儒公孙弘复出,再任博士。

以后十年,公孙弘以儒生身份平步青云,由博士升任左内史、御史大夫,于元朔五年(前124)拜为丞相,封平津侯。

他学习儒学便可由布衣入侯,成了一个鲜明的例子,向世人展示儒学的魅力。

天下文人纷纷响应,一时间学习儒家经典蔚然成风,儒家的统治地位逐渐稳固。

为了贯彻董仲舒“兴太学,置明师”主张,武帝又设太学,为五经博士召弟子。

儒学和官学结合起来,标志着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的正式确立,具有划时代意义。

对此,后文将专门论述,这里就不多说了。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