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2.大朝朝仪

2.1 大朝,也称大朝会,顾名思义,是指比常朝规模更盛大的朝会。中国古代的帝王们大多都要在元旦、冬至及大庆之日(如皇帝万寿节)举行大朝会。元旦是一年之始,辞旧迎新,对过去的一年中取得的各项成绩加以庆贺、总结,对新的即将开始的一年给以预祝,以求吉祥如意。所以历代统治者都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节日,届时皇帝要与文武百官及地方朝集使、藩属、各国使者或君长欢聚一堂,共贺佳节。在如此盛大的场合中,尊卑贵贱之分更是值得重视的,因此朝仪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在中国古代社会,又由于人们受五行相克、阴阳交替观念的影响极为深刻,所以每当一个旧的王朝灭亡,新王朝建立后,统治者为了表示自己统治天下是“受命于天”,名正言顺的,都要“改正朔,易服色”。也就是重新确定自己的纪年方法,特别是一年的第一天应始于何时。如夏代历法建寅,以孟春之月(即现在阴历的正月)为岁首;商代建丑,以季冬之月(即现在的阴历十二月)为正月;周代建子,以仲冬之月(现在的阴历十一月)为岁首;秦代建亥,以孟冬之月(今阴历十月)为岁首。由于屡次改历,常使百姓和地方官员不知“天日”。为此,有的封建王朝特在元旦之日“颁正朔”。所谓的颁正朔就是每年元月元日群臣汇聚齐全后,负责主管天文历法的官员向皇帝进献历法,然后皇帝命令读历官读历。读历官大声宣告今年今月今日为元旦……然后皇帝下诏书,将历法颁布于全国,让全体吏民百姓一体遵循“天历”过“日子”。而在大朝朝仪中规模最宏大的莫过于盛大的庆贺、宴会场面了。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但也就是从这一天起,白天开始逐渐加长,一阳初生,万物潜动。所以历代统治者都认为这一天是“阳气始,君道长”,值得庆贺。至于皇帝的生日,即是天之骄子,万民尊长的诞生之日,理所当然就值得庆贺了。此外如遇甘露降生,凤凰朝集或开疆拓土,四夷朝贺,宝鼎出现等喜庆之事,统治者也要举行大朝会进行庆贺。

据蔡质《汉仪》、蔡邕《独断》及《史记·叔孙通列传》记载,从汉代起元旦大朝会就开始成为通例。元旦黎明之际,夜漏未尽之时,公卿、大夫、属郡计吏、蛮夷胡羌、宗室成员万人以上已经个个鲜衣华服,聚会在德阳殿前。在庭燎的大火照耀下,御史执法殿中,虎贲、羽林各拿弓矢、剑戟严密守卫。皇帝在仪仗、近侍护从之下幸临德阳殿,乐队奏乐。三公奉玉璧,二千石奉羔,千石、六百石奉雁,四百石以下的官吏奉雉朝贺皇帝,太常官高声唱赞,太官赐酒食,倡优、杂耍纷纷献艺,钟鼓齐鸣,丝竹悠扬,欢歌笑语,其乐融融。

沿至隋唐礼仪更趋完备、盛大。隋朝诗人李孝贞在《元旦早朝》诗中,描述隋代的元旦朝会是:

暖暖城霞旦,隐隐禁门开。

众灵辏仙府,百神朝帝台。

叶会双凫至,梁王驷马来。

戈铤映林阙,歌管沸尘埃!

隋代时冬至日的大朝会也已成为定制,且其规模之盛大也绝不亚于元旦朝会。因此隋炀帝杨广也作了一首非常得意的《冬至乾阳殿受朝》诗来粉饰他统治下的太平盛世:

北陆玄冬盛,南至晷漏长。

端拱朝万国,守文继百王。

至德渐日用,治道愧时康。

新邑建嵩岳,双阙临洛阳

圭景正八表,道路均四方。

碧空霜华净,朱庭皎日光。

缨佩既济济,钟鼓何

……

……

文戟翊高殿,采分修廊。

元首乏明哲,股肱贵惟良。

舟楫行有寄,庶此王化昌。

唐代更是中华帝国鼎盛之际,万物制度更加鼎盛严明。朝会规模也更是空前盛大。在此我们先看看缔造了大唐贞观盛世的唐太宗在元旦临朝受朝贺的心情和豪迈之感。他在《正日临朝》诗中,如此描述说:

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百蛮奉遐尽,万国朝未央。

虽无舜禹迹,幸欣天地康。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

赫亦俨冠盖,纷纶盛服章。

羽旌飞驰道,钟鼓振严廊。

组练辉霞色,霜戟耀朝光。

晨宵怀至理,终愧抚遐荒。

从诗中我们可知,唐代的天子不仅要受汉族文臣武将的朝贺,还要受边疆各地少数民族和藩属国首领及各国使臣的庆贺。以至于每当朝会之时,驰道冠盖相望,羽旌飞驰;朝堂彩带飘扬,服色纷杂;庭院剑戟耀眼,钟鼓喧天。

2.2 为了更好地对中国古代的大朝仪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们在此特以唐代另一盛世——开元年间的大朝会礼仪状况为例,对中国古代的大朝朝仪作一描述。

按《开元礼》记载,元旦、冬至之日,皇帝、皇后首先要接受以太子为代表的宗室皇亲的朝贺,然后要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最后要接受少数民族首领、外国使者的朝贺,每一次朝贺之后还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宴会以示庆贺。

皇帝、皇后元旦、冬至接受皇太子朝贺的前两天,有关部门就要命令其所属人员各奉其职,不得有误。朝贺的前一天,尚舍、奉御要为皇帝在太极殿的北壁面南设置幄座,守宫等官员要为皇太子在承天门外的东朝堂的北面设置面向南的位次,并在东宫朝堂内为东宫官员设好位次。太乐令应在殿庭悬设编钟、磬等乐器。典仪要为皇太子在横街南道东北面设位次,为典仪在悬设的乐器北面设位次,为两位赞者在太子位的南边设位次,奉礼官要为东宫各位官员在东宫朝堂设置好班次位置。朝贺这一天,按规定的时间,东宫所有的官员都身穿朝服聚集起来。各卫率官员各自整饬,统领所部人员。左庶子手执笏板请“中严”。典谒官引导宫官各就各位。侍卫官员各自拿着他们的武器、仪仗与背着太子印信的右庶子一起到阁门奉迎太子。仆官把金辂车南向放在西阁外,内率一人执刀面向北站在辂车前,中允一人站在侍臣前,赞者(司仪)二人又站在中允的前面。待上述人员各就其位后,左庶子执版奏请“外办”。仆官振动衣服,立正执缰绳。皇太子头戴远游冠(如未加冠,则扎双童髻),身穿绛纱袍,坐着轿子出来。左右侍卫分立两边,内率向前接过仆官手中的缰绳。仆官站着把绶带递给太子。左庶子以下的侍卫官员分左右两边夹持太子,中允官走到辂车前跪下奏请说:“中允臣某言请发引(出发)。”然后俯伏行礼再站起来回到原来的位置。辂车启动,中允与赞者分左右引导,出重明门,到侍臣们上马的地方后,中允奏请太子,请辂车稍停一会儿,命令侍臣们上马。左庶子走到辂车前接受命令,接受命令后说:“诺(行,好罢)。”中允退下来对赞者说:“太子有令,让侍臣上马。”赞者大声传令“侍臣上马。”待文武侍臣全部上马,左庶子、赞者也都各就其位后,中允再次启奏太子请“发引(出发)。”太子辂车启动后,太子三师乘车在前训导,太子三少乘车在后训从,仪仗队敲锣而行,其余所有的侍从人员都骑马随从。到长乐门,停止敲锣,再稍往前。内率下马站在辂车右边,左庶子向前走到辂车的正前方跪下,奏请说:“左庶子臣某说请太子下车”,俯伏然后站起来退到一边站立。皇太子下车,中书舍人引导太子走到前一天为他准备好的座位上坐下,左右侍卫像平日一样各尽其责。

这一天,按规定的时间,禁军各卫各就其位,仪仗黄麾罗列殿庭及紫禁城各街道、门口。等皇太子就座后,侍中版奏皇帝请“中严”。仪仗陈列在皇帝寝宫阁门外,太乐令率全体乐工各就其位,协律郎来到举麾的位置。各执事官各司其职。太子妃在元旦、冬至日也要率本宫人员,在仪仗簇拥下朝贺皇帝、皇后,礼仪与太子朝贺大同小异。

2.3 皇帝、皇后元旦、冬至要接受群臣的朝贺。朝贺前一天,尚舍、奉御等部门要在太极殿北壁下,面南为皇帝设御幄、铺御座,守宫官员要在东西朝堂为文官武将、客使按等次设立位置。太乐令要从太极殿到大殿的庭院悬挂编钟、磬等乐器。在大殿西边的台阶之西东向设一大麾,在悬乐东南西向设一大麾。鼓吹乐在建鼓之外分别设十二案摆放锣鼓等响器。乘黄令陈设车辂,尚辇、奉御陈设舆辇。尚舍、奉御在悬乐西北面的横街之南设解剑席。典仪在横街南面的道东设三品以上文官的位次,褒圣侯与三品以下的介公,公的位次设在横街南面的道西,并为三品以上的武官在介公西稍南设位次。不同品级不同行,同一品级的站两行,北面为首位。在悬乐东边为四品、五品文官设位,六品以下的在横街南面设位。在三品以上的文官东面为东方、南方各州的朝集使、都督、刺史设位次。为西方、北方各州的朝集使、都督、刺史在三品以上的武官西边设位次。四品以下都分方位分别在同样品级的文武官后设位次。各州的使者分方位在朝集使后设位次。为皇亲国戚在四品、五品文官之南设位次,其中同姓皇亲在东,异姓亲戚在西。为三等以下的东方、南方客使在东方朝集使之东设位次,不同的国家、部族各相异位,可以站重行。为三等以下的西方、北方客使在西方朝集使之西设位次。四等以下分方位在朝集使六品之下重行每等异位。在悬乐东北设典仪位次,在南边稍后为二位赞者设位,典仪、赞者位次都面向西。奉礼部门的官员在仪门外的朝堂中为官员们设位次。文官在东朝堂,每等异位重行,面向西。褒圣侯、三品之下介公,公在西朝堂之前,武官在介公之南稍后,每等异位重行,面向西。在异姓亲南方为西方、北方各州朝集使设位,每等异位重行,面向东。各州使者分方位在朝集使之下设位。各方客使也分方设位。

朝贺这一天,按规定的时间,各卫率的将士挥动黄麾大仗各就各位。文武官员、朝集使、客使各穿朝服在朝堂各就各位。侍中版奏皇帝请“中严”。太乐令率乐工就位,协律郎入殿到达举麾位。各侍卫官都各操其器用之物与符宝郎捧着玺宝到阁门奉迎皇帝。典仪率赞者(司仪)先入阁就位。吏部、兵部、户部主客赞,所有的官员、客使都从自己的位次上开始行动,通事舍人分别引导他们在朝堂前的位次就位。侍中版奏“外办”。皇帝元旦身穿衮冕服,冬至戴通天冠,穿绛纱袍,坐轿而出,曲柄华盖、侍卫及其他仪仗在皇帝即将出阁门时先期而动。太乐令撞黄钟,其他五钟都回应,钟声大振。协律郎俯伏举麾,乐队奏太和之乐。皇帝出阁从西朝房走到御座前坐下,符宝郎把玺宝放到御案上。协律郎放下麾,乐队停止奏乐。通事舍人引公以下及诸方客使等按次序进入朝堂,并各就各位。如皇太子也来朝贺,则皇太子朝贺完出去后,典谒引导公、王以下入殿。初入门时,乐队奏舒和之乐,公入至位,乐队停止奏乐。群官、客使等都站定后,典仪曰:“再拜”,赞者高声传唱,群官、客使都行两拜礼。礼毕,通事舍人一人引导上公,一人到西边的台阶。上公刚开始行动,乐队奏乐,上公到解剑席,乐队停止奏乐。上公就席,脱鞋,解下佩剑,放到席上,先俯伏,再站起来。然后通事舍人引导上公走上台阶,一直走到正对御座的前面;面向北跪下致贺词,贺词与太子的基本相同。致完词俯伏,然后站起来。通事舍人引导上公走下台阶到解剑席。上公跪着佩好剑,俯伏,站起来穿鞋。乐队奏乐,上公回到原位,乐队停止奏乐。群臣、客使都行两拜礼。侍中上前接旨,并说:“有制!”群臣、客使再行两拜礼。宣诏官宣诏说:“履新之庆,与公等同之。”如是冬至大朝,诏书则说:“履长之庆,与公等同之。”宣读完后,再行两拜礼,然后舞蹈并山呼“万岁!”然后又行两拜礼,侍中归位。

2.4 再次还应提及的是,每逢大朝会各地都要上表致贺,并进贡物。在朝会开始前,中书侍郎把各州、镇进的贺表放到右延明门外的一个书案上,给事中在左延明门外放一个祥瑞案。当群臣进贺时,命令两个身穿公服的御史互相对应着各举一案。侍郎和给事中各入侍臣班列。户部把各州进的贡物陈列在太极门东西厢房。礼部让各少数民族把进贡的物品中最值得拿出手的礼物拿在手中入殿就位,而把其中重大的不便拿的礼物放到朝堂前。当上公将要进门时,中书侍郎走出侍臣班列,引导举表案的御史走进大殿,走到西边的台阶下,面向东站立;给事中出列把举祥瑞案的御史引导到大殿东边的台阶下,面向西站立。上公准备登上大殿的台阶前,中书令、黄门侍郎都从台阶上走下来,站在台阶下。当上公登台阶时,中书令、黄门侍郎各取需要进奏的表文,先后登上台阶。待上公致完贺礼,中书令上前跪奏各方上的贺表,黄门侍郎上前跪奏祥瑞。礼毕,都走下台阶把进奏的文表放回书案,然后退回原班。侍郎、给事中引导御史举案退到东、西阶前,文案出殿,侍郎、给事中归还原班。而在侍中宣完诏书,等朝集使、少数民族首领行完两拜礼后,户部尚书要走到两阶中间面向北跪下。待黄门侍郎奏完祥瑞后,户部尚书要说:“户部尚书臣某言诸州贡物,请付有关管理部门。”然后俯伏,再站起来。侍中向前听从皇帝的口谕,退回来说:“皇帝有制,同意。”户部尚书还班就位。接着礼部尚书进前,走到两阶中间面向北跪下,启奏说:“礼部尚书臣某言,各少数部族进贡的物品,请交付有关部门。”然后俯伏,再站起来。侍中上前讨旨,退回后宣称:“皇帝有制,同意。”礼部尚书退还原位。侍中还班。太府率领其官属接收各州及各少数部族的礼物,走出归仁纳仪门。典仪高喊“再拜!”众人行两拜礼后,通事舍人按次序引导站在北面的人出殿。公刚开始行动,乐队奏乐,公出门后,乐队停止奏乐。侍中进前跪着启奏皇帝说:“侍中臣某言礼毕”,俯伏,然后站起来退回原位。皇帝站起来,太乐令撞击蕤宾之钟,左右的其他五个钟随声呼应,奏太和之乐,鼓吹大作。皇帝走下宝座,坐轿从东边的朝房入阁,侍卫、仪仗随行而动。到阁门后,乐队停止奏乐。通事舍人引导站在东、西两面位次的人依次出殿,并请少数民族先出。在此还需特别提及的一点是,如是冬至日大朝会,则不进贡物,不奏贺表与祥瑞。

2.5 大朝贺结束后,一般还要举行庆祝宴会。朝贺一结束,太乐令就在殿上设登歌,并引导舞者面南站在悬乐下。尚舍、奉御为上殿的各位官员铺设座位。三品以上的文官的座位面向西设在御座的东南面。褒圣侯及三品以下的介公,公的座位面向东设在御座的西南面。三品以上的武官的座位面向东设在介公,公后。东方、南方三品以上的朝集使、都督、刺史的座位设在三品文官之后。西方、北方三品以上的朝集使、都督、刺史的座位设在三品以上的武官座位之后。东方、南方三等以上的少数部族入朝者的座位设在东方朝集使座位之后。西方、北方三等以上少数部族入朝者的座位设在西方朝集使的座位之后。各等都重行异位,以北为上首。不上殿的官员的座位都设在他们的位次上。在悬乐器西北横街之南为官员们还设置了解剑席。尚食、奉御部门在殿上东序的西端西向设寿樽,在樽南设坛并加爵。太官令在东西厢近北为上殿者设酒樽,为在殿庭的官员各在他们座位南边设樽、设坛。各酒樽、坛都用帷布遮挡。

一切摆设停当后,吏、户、兵部主客赞,群臣、客使都出来,然后由通事舍人引导着各就朝堂前各位。典仪带领赞者(司仪)先进殿就位,然后由通事舍人引导各位上殿的官员进殿各就各位。侍中版奏皇帝“外办”。皇帝头戴通天冠,身穿绛纱袍,在曲柄华盖等仪仗的簇拥下,乘轿出阁。当皇帝将出阁,仪仗启动之时,太乐令就撞击黄钟,它右面的其他五个钟也与之呼应,奏太和之乐,鼓吹声也大作。皇帝出阁,从西边的房子登上宝座面南而坐。符宝郎把玺宝放到御座前,乐队停止奏乐。典仪一人登上东边的台阶面向西站立。通事舍人引导公、王以下各官及诸客使按次序进入大殿各就各位。公、王刚进门时,乐队奏乐,公、王到达他们各自的位次后,乐队停止奏乐。当所有的官员、客使进殿站定后,侍中走到御座前面向北跪下奏称“侍中臣某言请延诸公、王等上殿。”然后俯伏,接着站起来。侍中接皇帝旨“可”后,走到东边的台阶上面西宣达皇帝的旨意说:皇上有旨请公等上殿。典仪向台阶下传话,赞者又大声传呼。所有的官员、客使都行两拜礼。侍中退回原位,官员们行完拜礼后,通事舍人引导应该上殿的官员们来到东、西台阶。公刚开始行动时,乐队奏乐,走到解剑席前时,乐队停止奏乐。公、王及其以下的官员都脱下鞋,跪着解下佩剑放到席上,俯伏,然后站起来。通事舍人接着引导上公一人登上台阶,稍向东走,面向西站定,以下的官员各站在座位后。待所有的人都站定后,光禄卿向前走到东西台阶中间跪下,启奏说:“臣某言请赐群臣上寿。”俯伏,然后站起来。侍中接旨后如说:“可”。光禄卿退下,走到酒樽旁面向西站立。通事舍人引导上公走到酒樽旁面向北站立。尚食、奉御酌酒一爵授给上公。上公举笏板,接过爵。通事舍人引导上公走到御座前,面向北,把爵交给殿中监,殿中监接过酒爵放到御座前。上公执笏板,通事舍人引上公稍向后退,面向北跪下,启奏说:“某官臣某等稽首言,元正首祚(冬至说天正长至),臣等不胜大庆,谨上千万岁寿!”俯伏,站起来行两拜礼。所有的官员、客使都行两拜礼后站在席后。侍中上前接旨,退回来说:“敬举公等之觞。”所有的官员、客使都又行两拜礼。殿中监取爵捧着向前交给近臣,近臣递给皇帝。皇帝举酒,乐队奏休和之乐,所有的官员、客使都舞蹈山呼万岁!然后殿中监上前把虚爵接过交给尚食、奉御,奉御接过爵放回坛上,乐队停止奏乐。当殿中监在殿上接虚爵时,典仪高唱“再拜”,台阶下的赞者接着高喊“再拜”。所有的官员、客使都行两拜礼。通事舍人引上公就座后回归原位,典仪高唱“就座”,台阶下的赞者接着高喊“就座”。所有的官员、客使都俯伏,然后坐下。

太乐令引导唱歌的人及弹琴瑟的人来到台阶下,脱鞋,然后上殿就座。吹笙、管的人走到西边的台阶中间面向北站立。尚食、奉御进酒来到台阶下。殿上的典仪高喊:“酒来了,站起来。”台阶下的赞者接着高喊:“酒来了,站起来。”所有的官员、客使都先俯伏,再起来,站到席后。殿中监到台阶上观察酒是否送来。尚食、奉御捧着酒进前送酒。皇帝举酒,太官令又给所有的官员添酒。酒上来后,典仪在殿上高喊“再拜”,台阶下的赞者接着传喊。所有的官员、客使都行两拜礼,举笏板,接过酒觯。典仪在殿上高喊“坐”,赞者在台阶下接着高喊“坐”。所有的官员、客使都就座,俯伏,坐好饮酒。皇帝第一次举酒时,登上殿的唱歌人就要演唱昭和之乐,演唱三次,尚食、奉御把空觯放回坛,演唱者走下台阶回到原位。酒过三巡,尚食、奉御进献御食,登上台阶,典仪在殿上高喊“吃的东西端上来,站起来。”赞者在台阶上接着高喊同样的内容。所有官员、客使都举笏板、俯伏,然后起来站到坐席后。殿中监走到台阶上,察看端饭的桌案,尚食、奉御品尝完各种食品后,依次进前放到御座前。太官令又巡行所有的官员、客使的食案,待上完吃的东西后,典仪在殿上高喊“就座”,赞者在台阶下接着传喊“就座”。所有的官员都坐下。皇帝开始吃饭,乐队奏休和之乐,所有的官员、客使都吃饭。皇帝吃完饭,乐队停止奏乐。接着喝酒,并摆上汤、果品等。太乐令引导跳舞的人按次序进来。如果皇帝赐酒,侍中就接受旨意走到东边的台阶上面向西传旨“皇帝赐酒”。典仪在殿上,赞者在台阶上接着传喊。所有的官员、客使都举笏板、俯伏,起来行两拜礼,再举笏板,站着接过酒觯,来到席位,俯伏,坐着饮完酒,再俯伏,起来递上空爵,举笏板,再行两次拜礼,就座饮酒。酒过十二巡,宴会结束。典仪在殿上高喊“可,起”,赞者在台阶下接着传呼“可,起”。所有的官员、客使都俯伏,起来,站到席后。通事舍人引导殿上的所有官员都走下台阶,走到席前,跪着带上佩剑,俯伏,站起来穿上鞋,乐队奏乐,所有的官员都回到横街南边的位次,乐队停止奏乐。在大殿庭院中的官员们仍然在席后站定。典仪曰:“再拜!”赞者接着传呼。所有的官员都两次行拜礼。如果皇帝下令赐物,侍中接旨后,走下台阶对所有的人说“有制”。所有的官员、客使都再次行两拜礼。侍中宣读完制命后,所有的官员、客使又再次行两拜礼。通事舍人引导所有的官员、客使按次序出殿。公刚开始行动,乐队奏乐,公出门,乐队停止奏乐。侍中进前启奏皇帝说:“侍中臣某言礼毕”,俯伏,站起来,回到原位侍立。皇帝站起来,太乐令撞击蕤宾之钟,左右的其他五个钟都互相呼应,奏太和之乐,鼓吹大作。皇帝走下御座上轿,从东边的朝房走进内殿阁门,仪仗、侍卫像来时一样护从左右。皇帝进入阁门后,通事舍人引导东面、西面站位的人按次序出殿,少数民族入朝者可优先出殿。

此外百官还要到皇后宫朝贺皇后,仪式与朝见皇帝相似,只是没有那样隆重。内命妇、外命妇、公主、大长公主等也要在元旦、冬至朝贺皇后,礼仪同百官朝见皇帝相似。朝贺结束后皇后还要在寝宫大殿举行宴会款待所有的命妇、女官,仪式与皇帝的宴会基本相同,在此就不再赘述。

2.6 除元旦、冬至外,历代皇帝也多在生日时举行大朝会,其礼仪尤以唐玄宗五十一岁生日时举行的千秋节、康熙五十二年时的六十大寿和乾隆四十九年举行的千叟宴最齐备,规模也最宏大。因在帝王敬老尊老一章有较为详细的介绍,在此不加赘述。

综上所述可知,中国古代帝王们举行大朝仪的礼仪的繁杂、规模的宏大、奢靡几乎是同时代其他任何国家所不可同日而语的。但这一切都仅仅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尊君肃臣。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

  • 建国以来刘志丹研究文集

    作者: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收录对刘志丹同志的研究文章,包括《论刘志丹对中国革命的重大贡献》、《刘志丹在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地位和作用》、《刘志丹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党的建设的贡献》、《共产党人的楷模》、《刘志丹在黄埔军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