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八、三国

魏武帝曹操(155-220年66岁卒葬邺城西山冈)



汉魏之际一枭雄,假借天子传号令。

讨伐董卓征陶谦,胁迫献帝都许城。



官渡之战少胜多,袁绍败绩弃山河。

扫障除碍魏武志,马踏乌桓务除恶。



官渡战后曹骄横,大军南下攻荆州。

赤壁对峙众寡殊,火烧连营借东风1。



曹操奸雄疑心重,残杀五子宁负朋。

自私狠毒处世态,遇事谁敢诉衷情2。



飞鹰走狗好游荡,忧心他人说短长。

伪装中风诓叔父,无拘无束更狂放3。



军令如山不扰民,法不容情刑至尊。

主簿受命议其罪,割发代首以示髡4。



匈奴使者见魏王,床头捉刀站一旁。

季圭代曹使臣评,不如捉刀气轩昂5。



赤壁失利战渭南,夹关对阵争潼关。

曹操牵制出奇计,侧翼渡河入长安。



讨曹檄文辱祖先,宦官遗醜欲夺权。

曹操盛怒责陈霖,拉弓焉能不射箭6。



曹操南征伐张绣,返程炎热水难求。

计喊前行有梅林,望梅止渴涎水流。

十一

任侠放荡颇机灵,太尉观人知纵横。

汝南月旦评真谛,治世能臣乱世雄7。

十二

门首悬挂五色棒,违犯禁令棒击亡。

灵帝关爱被敲死,收敛行迹先豪强8。

十三

音节殊妙鼓声悲,铿锵无怍不谄媚。

曹操凭势辱名士,渔阳掺挝羞权贵9。

十四

轻信庞统与蒋干,连夜打造连环船。

周瑜火攻船尽毁,浓烟滚滚火烧天10。

十五

治平赏德事赏功,曹操下达求贤令。

不拘一格勿记仇,唯才是举济济行。

十六

临终遗言厚葬除,天下未定不遵古。

一生俭约行诸事,金玉珍宝禁入墓11。

魏文帝曹丕(187-226年39岁卒葬洛阳首阳陵)



曹丕用事废献帝,残汉衰竭魏所替。

外戚宦官远朝政,士族门伐鼓勇气。



文斗不比武斗差,失败仍须行大法。

七步成诗了人愿,煮豆燃萁烧自家。



“废帝”刻碑写“禅让”,刘协落难封山阳。

只要能捡一条命,管他谁来当上皇12。



博闻赵咨使曹魏,曹丕傲然弄嘲问。

聪明特达八九十,车载斗量超吾辈13。



王粲喜欢听驴声,不晓黔驴闹技穷。

天子曹丕临粲丧,赴丧志哀学驴鸣14。



钟毓见王心恐慌,颤颤惶惶汗如浆。

钟会还比钟毓怕,战战栗栗汗逃光15。

魏明帝曹(205-239年34岁卒葬洛阳高平陵)



君子之泽五世斩,曹氏三世近衰残。

明帝临朝务奢华,矛盾迭起国人怨。



急征强敛耽饰玩,大兴土木建宫苑。

后宫费与军费等,百姓流离失家园。



母子双鹿郊野游,巧遇父子畋猎手。

丕张弓箭射母鹿,睿不射子将后留16。

齐王曹芳(231-274年43岁卒)



曹芳八岁即帝位,司马辅政做重臣。

傀儡皇帝不理朝,废为齐王司马吞。



优人高唱青头鸡,曹芳畏惧不出击。

司马引兵入城池,谋废曹芳做浆泥17。

魏高贵乡公曹髦(241-260年20岁卒葬瀍涧之北)

曹髦十四被迎立,司马之心路人知。

天子不甘做傀儡,昭党挥刀杀皇帝18。

魏元帝曹奂(246-302年56岁卒)

曹髦被杀曹奂立,司马依然掌社稷。

被废恬作陈留王,以晋代魏司马氏。

【注释】

1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两个有名战例。官渡之战是兵少力弱的曹操打败了兵多力强的袁绍;赤壁之战恰好相反,是兵少力弱的孙、刘联军打败了兵多力强的曹操。

2 董卓入洛阳后,曹操不愿与董卓合作,改姓易名,离洛阳东逃,过友人伯奢家,伯奢出行,五子皆在。叙宾主之礼后,曹操听到食器碰撞之声,误以为主人欲图谋自己,于是,夜里杀了朋友伯奢的五个儿子,既而凄怆地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3 曹操少年时游荡无度,任性好玩,叔父曾多次向其父曹嵩言及此事,曹操忧虑,就想办法报复。有一次,他在路旁遇见叔父,就装出面色败坏、口眼歪斜的样子。叔父觉得奇怪,就问,回答说:“突然中了恶风。”叔父马上告诉曹嵩,曹嵩很惊愕,急呼曹操前来,一看,其面貌口型和以前一样。曹嵩问道:“叔父刚才说你中风,已经好了吗?”曹操答道:“我本来不曾中风,只是叔父不喜欢我,故意说我的坏话罢了。”于是曹嵩对其弟产生了怀疑,后来叔父再告发曹操的过错,曹嵩就不再相信,曹操于是就可以尽情游玩了。

4 曹操征讨南阳张绣,道路两边全是麦田,曹操下令士兵,不准践踏麦田,违者斩首。不巧,曹操的坐骑受惊,践踏了麦田一大片。曹操立即要主簿议罪。主簿说:“《春秋》之义,刑不加于尊。您是军中主帅,不能治罪。”曹操说:制定法令的人,违法而不治罪,怎能统率部下。我是主帅虽不能自杀,但也要加刑。于是拔出佩剑,将头发割掉一绺,掷在地上,表示自己受了髡刑。

5 曹操晋爵魏王后,要接见匈奴使者,但又觉得自己貌不惊人,遂让崔季圭代替他接见,他自己“捉刀立床头”假充卫士。接见完毕,曹操派人问匈奴使者对魏王的印象如何?使者回答说:“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后人常以“捉刀”指替人办事或写文章。

6 官渡之战前,陈霖替袁绍撰写讨伐曹操的檄文,骂曹操是“宦官遗醜”。后来陈霖被曹操俘获,曹操对陈霖说:“汝前为本初(袁绍)作檄,但罪状孤,可也,何乃辱及祖、父也?”陈霖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

7 曹操少年时机警有权术,但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不为世人所知,仅得到梁国人桥玄、南阳人何颙的赏识。桥玄官至汉太尉,以知人著称。他看到曹操,十分重视,说:“我见天下名士多了,还没有像你这样的,你好自为之。我老了,愿以妻儿相托。”当时汝南人许靖、许劭兄弟,善于品评人物,每月评论一次,称为汝南月旦评。桥玄对曹操说:“你名气不大,可以去见许劭。”曹操去见许劭,问道:“我是什么样的人?”许劭不回答,曹操再三相请,许劭说:“你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大笑,遂为世人所知。

8 曹操20岁时,被举为孝廉,担任郎官,做洛阳北部尉。曹操初入尉廨,令修缮四门。制造五色棒数十根,每门左右各悬挂十余根,有犯禁令的,不论平民豪强,一律用棒打死。数月后,灵帝爱幸的小黄门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曹操下令用棒打死。从此,京城洛阳豪强收敛行迹,不敢违犯禁令。曹操初入仕途,就崭露头角,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勇敢。

9 祢衡与孔融为忘年之交。孔融向曹操称赞祢衡之才。曹操倾心欲见,祢衡称疾不肯前往,且有不敬之语。曹操甚为愤恨,因祢衡才名甚噪,不便处死。谋辱之,令录祢衡为鼓吏。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专制鼓吏服装,鼓吏击鼓前要脱故衣,着新装。依次传祢衡近前。祢衡击《渔阳掺挝》,踏地来前,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四座宾客为之改容。祢衡不肯换服装,有司呵道:“鼓吏何独不易服!”祢衡停步,当着曹操的面,依次将衣服脱光,裸体而立,然后徐徐着新衣,面无怍色。曹操对宾客说:“本来要辱祢衡,反而被祢衡辱。”

10 赤壁之战前,曹军与孙权、刘备联军隔江对峙。庞统与蒋干渡江见曹操,献策说:“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风浪不息;北兵不惯乘舟,受此颠簸,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为一排,或五十为一排,首尾用铁环连锁,上铺木板,乘此而行,任它风浪潮水上下,复何惧哉?”曹操即时传令,唤军中铁匠,连夜打造连环大钉,锁住船只。结果周瑜用火攻,曹军船只不能脱开,尽被烧毁,曹军大败。

11 曹操临终遗言是:天下未定,不得遵古。意思是国家尚未安定,因而他死后不得按古代的丧葬礼仪制度去大办丧事。他还说,死后穿的服装要和生前相同。安葬之后,文武百官便脱掉丧服。驻防各地的将士不要离开驻地,官吏要各守职位。入殓时穿一般的时服,埋葬在邺城西的山冈上,不要用金玉珍宝陪葬。曹操一生提倡俭约,反对厚葬,有助于克服当时奢侈淫逸的恶习。

12 汉献帝落入曹氏之手,被迫让位。曹丕为留英名于后世,指鹿为马,把“废帝”说成“禅让”,并嘱刀笔吏王朗作碑文,由梁鹄书写,由钟繇镌刻。名曰《受禅表》《上尊号奏》,永久性保存于河南繁阳(即今河南临颍县繁城)。曹丕称帝后,废献帝改封为山阳令。

13 延康元年(220)冬,魏王曹丕代汉称帝,孙权派使臣称藩,被封为吴王。南阳人赵咨,字德度,博闻多识,应对辩捷,为吴中大夫,奉命出使曹魏。魏文帝曹丕嘲问赵咨:“吴地像大夫这样的人有几个?”赵咨回答说:“聪明特达者有八九十人,像臣这样的,车载斗量,不可胜数。”

14 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东汉末年避乱在荆州(今湖北襄樊),依刘表,后归曹操,与曹丕友善。喜欢听驴鸣。死后既葬,魏文帝曹丕临其丧,环顾同行者说:“王公好听驴鸣,可以各学一声驴鸣以送他。”于是。赴丧的人都学一声驴鸣。

15 钟毓、钟会兄弟年少时就有名声,魏文帝曹丕得知,对其父钟繇说:“可让二子来见我。”于是敕见。钟毓心情紧张,脸上有汗,曹丕问:“你为何流汗?”钟毓答道:“战战栗栗,汗出如浆。”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流汗?”钟会答道:“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16 魏明帝曹的生母甄皇后因失去魏文帝曹丕的宠爱,有怨言,被曹丕赐死,曹丕让郭皇后抚养曹,曹对生母未终其天年耿耿于怀。后曹随曹丕游猎,遇到母鹿和小鹿,曹丕先将母鹿射死,然后让曹射小鹿,曹拒绝说:“陛下已杀其母,臣不忍再杀其子。”曹丕遂放下弓箭。从此对曹另眼相看,决定立为太子。

17 嘉平六年(254),蜀将姜维进攻陇右(甘肃陇山以西地区)。征安东将军司马昭从许昌回京,领兵抵御姜维,齐王曹芳在平乐观阅军。中领兵许允和左右小臣计谋,乘司马昭告别之机,将他杀死,然后领其军队击败大将军司马师。当时诏书已经写好,司马昭前来辞行,曹芳正在吃栗子,优人云午等高唱:“青头鸡,青头鸡。”青头鸡,是指鸭,意即要将司马昭扣压起来。曹芳畏惧,不敢下令,司马昭引兵入城,司马师于是谋废齐王曹芳。

18 及曹芳被废,公卿迎曹髦为帝,时年14岁。朝廷大权为司马氏所独揽,他不甘当傀儡,率宿卫数百攻司马昭(司马懿之子,司马师之弟),被昭党羽杀死。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年63岁卒葬惠陵)



寄人篱下身卑微,窥测时机冲天飞。

三顾草庐得诸葛,赤壁破曹扬武威。



三义兄弟刘关张,卧龙军师诸葛亮。

文兼武备行韬略,三足鼎立欲霸强。



伟岸挺拔车盖桑,树下嬉闹穷儿郎。

誓言志乘羽葆盖,叔父斥其太猖狂1。



精诚所至感刺客,竟将实情一语破。

悄然离去不行刺,逢凶化吉避灾祸2。



青梅煮酒论英雄,皇叔匕箸手中抖。

巧借微雷来掩饰,伺机逃离脱虎口3。



恩礼非常屡设宴,曹营款待居未安。

关羽系念思刘备,身在曹营心在汉。



刘备求见遭拒绝,怒从心起怨恨结。

重责督邮二百杖,抛挂印绶弃官阶4。



忧国忘家破迷津,济世安民用苦心。

无言可对小微利,求田问舍枉安身5。



长坂陂上决死生,翼德瞪目横矛封。

曹兵心怯不敢前,刘备脱险顿轻松6。

蜀汉后主刘禅(207-271年65岁卒)



后主刘禅性怯懦,深居内宫行淫乐。

朝政大事懒理会,不知宫外有山河。



庸碌无能小阿斗,国破家亡不知愁。

乐伎歌舞夜夜欢,乐不思蜀到白头7。

【注释】

1 刘备少而丧父,与母卖鞋、织席谋生。其房舍东南角篱笆旁有一棵桑树,高5丈许,树冠浓密圆大,远望如同车盖,来往的人都觉得此树不寻常,也有人说:“此家必有贵人。”刘备常与同宗少年嬉戏于树下,他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羽葆盖车。”叔父刘子敬听见说:“你别胡说,这样说是要灭门的。”

2 刘备礼贤下士,多所施舍。不论何等士人,都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深得人心。他做平原相时,郡民刘平看不起他,耻为其下,便物色刺客前往刺之。刺客至,刘备不知,待遇甚厚。刺客感悟,不忍行刺,遂以实情相告,然后离去。

3 刘备在许城时,汉献帝的舅舅车骑将军董承,接受献帝装在衣袋中的密诏,欲和刘备谋,共诛曹操,尚未行动。曹操宴请刘备,席间谈论当时的天下英雄。刘备言袁绍、袁术为英雄,曹操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使君(刘备)和我两人,本初(袁绍)之辈,不值一提。”刘备正在用菜,听到曹操说自己是英雄,怕曹操不相容而加害于己,勺子、筷子都掉到地上,恰巧这时天上响雷。刘备忙掩饰说:“雷声把匕箸都震落了。”后来,刘备借机离开许城,逃离虎口。

4 东汉灵帝末年,刘备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军,因功除安喜县尉。郡督邮因公事到县,刘备请求谒见,遭到拒绝,大怒。径直入内,用绳子将督邮捆绑,打200杖,然后解下印绶挂在督邮颈上,弃官而去。

5 刘备和名士许汜在荆州牧刘表府上闲坐,评论天下士人,论及广陵太守陈登,许汜说他在战乱中过访陈登,陈登不以礼相待,很长时间不说话,自己睡在大床上,让客人睡小床。刘备说:“君有国士之名,在天下大乱、主上蒙尘之时,希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心,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取,这正是陈登所憎恶的,为何与君谈话?如果遇着小人,要睡在百尺楼上,让君睡在地上,何足上下床之间呢?”“求田问舍”是说到处打听,盘算着买田置屋,形容只关心着小家庭的利益。

6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征,荆州牧刘表死,子刘琮遣使请降,刘备奔向江陵,曹操怕江陵的军资被刘备占据,率领5000精锐骑兵,一天一夜行300多里,在长坂陂追上刘备。刘备丢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南走,赵云身抱刘禅,保护甘夫人,皆免于难。张飞率20骑断后。他据水断桥,瞪目横矛,大喊:“我是张翼德,谁来决一生死!”曹兵不敢近前,刘备等遂得走脱,到达夏口(今湖北武汉市)。

7 蜀汉灭亡后,后主刘禅被迁到洛阳。有一天,司马昭宴请他,并让乐伎表演蜀地歌舞,蜀汉旧臣看了都很伤感,刘禅却嬉笑自若。司马昭对贾允说:“真想不到一个人竟会糊涂到这种地步!即使诸葛亮还活着,也没法辅佐他保全蜀国,何况姜维呢!”过了几天,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刘禅说:“此间乐,不思蜀。”

吴侯孙策(175-200年26岁卒)



少年英杰孙策郎,平定江东威名扬。

东吴赖其三足鼎,乃与蜀魏争霸强。



骁勇搏斗难评点,各有所获鸣金还。

语及神亭交手事,孙策重才捐前嫌1。

吴大帝孙权(182-252年71岁卒葬蒋陵)



孙策亡故托孙权,移交半壁好河山。

雄踞六郡抚黎民,东吴稳定局势安。



哭兄不止泪潸然,张昭劝说孙孝廉。

奸雄角逐不容悲,开门揖盗自找烦2。



遣使远结公孙渊,张昭劝谏触龙颜。

土堵火烧千番计,车迎重臣入御园3。



酒可消愁能壮胆,江山社稷被喝完。

孙权钓台酩酊醉,张昭力劝罢盛筵4。



驴脸拉长听评说,孙权观驴戏诸葛。

子瑜儿子会添字,孙权赐驴贺傻恪5。



火眼金睛识英雄,生子当如孙仲谋。

刘表父子若豚犬,死生决斗现原形。

吴会稽王孙亮(242-260年19岁卒葬于赖乡)



孙亮负才少聪慧,窥见孙琳藏祸心。

练兵习武谋诛琳,大事未遂竟被废。



中藏库中蜜渍梅,忽闻鼠屎恼人心。

孙亮巧计破疑案,陷害藏吏毒黄门6。

吴景帝孙休(234-264年31岁卒葬定陵)

废亮迎休做帝王,孙琳权倾人主上。

巧借朝会斩权臣,夷灭三族除祸殃7。

归命侯孙皓(242-283年42岁卒葬河南洛阳)



末代皇帝归命侯,荒淫残暴世稀有。

剥面挖眼锯头颅,人人自危国堪忧8。



史官匡正怃旨意,酒不过量捕入狱。

上书诘问罹祸难,帝杀韦昭灭正气9。

【注释】

1 太史慈从辽东(今辽宁辽阳市)回,渡江到曲阿(今江苏丹阳)去见同乡扬州刺史刘繇,未至,孙策已率军进攻曲阿。刘繇只派太史慈侦察敌军虚实。太史慈仅带一骑兵前往,在神亭与孙策及十三名将佐相遇,太史慈奋勇上前,与孙策搏斗。孙策刺伤太史慈的坐骑,夺取太史慈的手戟,太史慈也夺取孙策的兜鍪(头盔)。这时两家兵众赶来,各自鸣金收兵。后太史慈在泾县(今安徽泾县西)被孙策俘虏,孙策亲解其缚,执其手,语及神亭交手事,大笑,拜折冲中郎将。

2 建安五年(200),孙策死,将这职事交给孙权,权大哭不止,孙策的长史张昭劝孙权说:“孝廉,这难道是痛哭的时候吗?如今奸雄角逐,豺狼满路,却要哀亲戚,顾礼制,就像开门而揖盗,是不能称为仁的。”于是孙权立即更换衣服,上马出巡军队。

3 孙权因公孙渊称藩,欲派人去辽东拜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劝阻,孙权不听,君臣争论不休,孙权恼羞成怒,手持佩刀愤怒地说:“吴宫士人入宫则拜我,出宫则拜先生,我对先生的尊敬,已到顶点。而先生数次在众臣面前驳我。”张昭视孙权良久,说:“我虽知不会被采纳,每每尽愚忠,实因太后驾崩前,呼我至床下,遗诏顾命之言犹在耳。”说到这里抽泣流涕,孙权扔刀在地,亦泪流满面。但是孙权仍然派张弥、许晏去辽东。张昭见孙权不听劝谏,称病不朝。孙权也恼恨张昭,令人用土堵住张昭府门,张昭令家人也从里面用土封门。后来公孙渊果然杀死孙权派去的使臣张弥和许晏。孙权自知不对,并亲自到张昭家去请,承认过错,张昭以病重推辞,闭门不纳;孙权于是放火烧张昭府门,想恐吓张昭出来,张昭反而把门闭得更紧。孙权又派人将火扑灭,站在门口良久,张昭儿子方将父亲扶起,孙权用车驾迎入宫中,自责不已,张昭迫不得已,重新朝会。

4 孙权在武昌时,登临钓台,饮酒大醉。派人用水洒群臣之身,并说:“今日痛饮,只有大醉从台上坠下,方可停止。”张昭面孔严肃,缄默不语,外出坐在车上。孙权派人喊他回来,问:“为了大家取乐,先生为何犯愁呢?”张昭回答说:“昔日殷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也以为快乐,并不以为是作恶啊!”孙权无话可答,感到惭愧,遂罢酒宴。

5 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字子瑜。脸形很长,如同驴脸。有一天,孙权大会群臣,让人牵来一只驴子,检视了一下驴脸,在上面写了“诸葛子瑜”四字。诸葛恪忙跪下说:“请允许我再加两个字。”孙权同意了。诸葛恪拿起笔,在“诸葛子瑜”四字下面写上了“之驴”二字。在场的众臣欢笑不止。孙权就将这头驴子赐予诸葛恪。

6 孙亮少年早慧,一次他出西苑,欲食生梅,派黄门去中藏库中取蜜渍梅,取来一看,见蜜中有鼠屎,召藏吏来问,藏吏叩头请罪。孙亮问藏吏:“黄门向你讨过蜜吗?”藏吏回答:“以前讨过,实不敢给。”黄门不服,孙亮说:“这容易弄明白。”他让人将鼠屎弄碎,见里面是干的,便大笑道:“如果鼠屎早在蜜里,内外应该都是湿的,现在外湿内干必定是黄门放进,陷害藏吏。”黄门服罪,左右都惊叹孙亮聪明。

7 孙琳为东吴宗室,从兄孙峻死,代掌国政,遂专权,孙亮谋诛,反被废为会稽王。立孙休为帝,孙琳自任大将军、丞相。一门五侯皆典禁兵,权倾人主。后有人告孙琳怀怨欲谋反,孙休将告者交孙琳处理,孙将其处死,内心恐惧,请求出屯武昌,孙休准许,遂暗与张布等谋于朝会中杀孙琳。永安元年(258)十二月腊会,孙琳称病不朝,孙休派使者催促十几次,孙琳被迫赴会,被斩首,夷三族。

8 永安七年(264)即帝位,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暴君。在位期间,专暴荒淫,重用群小用剥面、挖眼、锯头、枭首等酷刑屠杀正直的大臣,弄得上下离心,人人自危。拥立他的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后悔立他为帝,竟被他处死。

9 吴郡云阳(今江苏丹阳)人韦昭,少好学,擅长撰文。孙皓在位时,迁中书仆射,职省,为侍中,常领左国史。不信祥瑞,孙皓欲为父孙和作纪。韦昭坚持孙和未登帝位,只能收入列传。因忤旨意,屡被责让。韦昭忧惧,请求免去侍、史二官,完成《吴书》的撰述。孙皓不许。孙皓设宴席,无论酒量大小都要饮七升。韦昭酒量小不能饮,以不遵诏论罪,被捕入狱,又因其上书中有点污诘责。华覈上书将韦昭比作当代之司马迁,称其史才,求减为徒刑,令完成《吴书》。孙皓不许,遂杀韦昭。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大唐空华记
9红墙档案(二)
10红墙档案(三)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

  • 目击天安门-(二)

    作者:韩泰伦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选择了中国政治变迁的聚焦点--天安门这一独特的视角,完整系统地记述了天安门历经的沧桑巨变,挖掘出中国100多年,特别是建国50年来天安门地区发生的政治事件的内幕秘闻,是一部中国的近现代史的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