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三、中国马牧业中的技术文化

中国古代各民族在长期的养马、用马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如马匹的选种与繁殖,马匹的喂养与调教,马匹优劣的鉴定,马匹圈棚厩舍管理,马病的发现与诊治等等。这些知识和经验,构成了中国马文化中的技术文化。但详细介绍这些纯技术性的文化,不是本书的任务。本节只略选其中一二,稍加介绍。

(一)游牝别群

季春之月,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牺牲驹犊,举书其数。

这是《礼记?月令》中关于马的配种与繁殖的一段记载。古人已经发现马的发情和产子的一些规律,故作此语。游牝,即发情。季春之月,正是牛马的发情期,所以要在此时做好配种产驹等工作。《礼记?月令》又云:

仲夏之月,游牝别群,则絷腾驹。

到了仲夏时节,母马已经有孕,则要“别群”放牧,甚至要将公马絷绊起来,以保护母马及腹中的幼驹平安。《礼记?月令》中的记载虽然比较简约,但仍能从中看出古人繁殖马匹的一些经验和技术。

(二)攻特去势

去势,即阉割。阉割术的发明,是人类畜牧史上的一件大事。沈括《梦溪笔谈》云:“六畜去势,则多肉而不复有子耳。”阉割术的发明和使用,不仅仅是使畜类“不复有子”,更重要的是,它可使畜类“多肉”,身体健壮,而且阉割弱畜使其丧失生殖能力,也有利于畜类自身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传说黄帝时代已经发明马去势术的说法显然是个神话,但商周时期已经有为马去势之术则是现实,甲骨文和《周礼》等文献对商周时期的马去势都有反映。

学者们根据甲骨文材料,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商代已经有了为马去势之术。首先因为商代已经有了为其他畜类去势之术,比如为豕去势之术。甲骨文中的豕字表示雄性时要在腹下加“⊥”,但甲骨文中豕字下面表示雄性的符号有的与腹部相连,有的则不连。闻一多先生对此作如下解释:“腹下一画与腹连着者为牡豕,则不连者殆即去势之豕。”商人既然已经懂得了为豕去势,推之于马,当属自然之事。据王宇信先生考证,甲骨文中母马和其他动物一样,较为常见,一般在畜体旁加“匕”字,但与其他畜类不同的是,甲骨文少见以“⊥”表示的牡马。这并不是说商代没有公马,而是许多公马都是做了去势处理,只留下了种马。甲骨文中还有一表示马的字,是在马体旁加一类似剪子的符号“□”代替了“⊥”字(历史研究所拓本5475),类似的符号还见于其他记载(如拾11?11、后下42?5、京2458、金556、乙8909、京人3245等),该符号旁还加有人的双手符号,像双手持剪之形。但至今未见商代金属剪子实物,王宇信推测该符号可能是表示用于为马去势的皮条。我国农村有些地区至今还将风干后的动物筋做成皮条(皮套),将马势绞掉,其效果据说比刀剪好。

至于周代的马去势术,人们多引用《周礼?夏官?校人》中的“夏祭先牧,颁马攻特”这一材料。特,本义是公牛,后引申为公畜。这里的“特”就是公马的意思,“攻特”就是为马去势。周代为马去势一般选择在夏季进行,并且形成定制。从殷墟甲骨文到《周礼》,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马去势术的发生在时间上是相当早的。

(三)执驹调教

马不是生下来就不用管,长大以后就可以驾车或作为骑乘使用的。马匹在使用前,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教。商周时期,马匹广泛用于车驾,若不经调教,怎能驰骋疆场?《周礼?夏官?校人》:“春祭马祖,执驹。”郑玄注:“执犹拘也,中春通淫之时,驹弱,血气未定,为其乘匹伤之。”《周礼?夏官??人》有“教?”、“攻驹”、“执驹”等,都是在讲马的调教。《诗?小雅?白驹》:“皎皎白驹,食为场苗。絷之维之,以永今朝。”可能就是古时行执驹之礼时人们唱的恋歌。陕西眉县曾出土一驹尊,其上铭文记载了周王举行的执驹之礼,但其上铭文的具体含义,尚不能完全解释清楚。

战国秦汉以后,骑兵成为主要兵种,骑乘出行之风也很盛,更需要对马匹进行调教。另外,古代多以调教马匹比喻教育人,如庄子、荀子的文章(后详),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了古人注重马的调教。但具体如何调教,已不可详考。宋司马光著有《圉人传》,其中的圉人谈起调马来就像庖丁谈解牛之道:

臣贱夫也,不知异术,而唯养马之知。夫马大肥则陆梁,太瘠则不能任重,策之急则骇而难驯,缓则不肯尽力。善为圉者,渴之饥之,饮之秣之,视其肥瘠而丰杀其菽粟,缓之以尽其材,总之以禁其逸,鞭策以警其思隐,以驯其心,使之得其宜适而不劳,亦不使有遗力焉。其术甚微,得于心,应于手,已不能传于人,亦不能从己传也。如此故马之材在马,马之性在我,虽悍戾何伤哉!

圉人调马“得于心,应于手”,如庖丁解牛之“游刃有余”,足见其谙熟此法。我国古代和近现代的一些游牧民族也都有着自己的调马之道。他们不但平时注重马的调教,每逢举行赛马比赛等竞技活动时还对马实行专门的调教。

(四)棚圈厩苑

牧养马匹有多种方法。较为原始的是野牧,即任马匹自然流动而牧。但更多的是采取群牧法。白天将马匹成群放牧,夜晚将其关在棚圈之中。上举西南夷之滇人就有此俗。他们所饲养的马匹圈舍位于杆栏式建筑的下层,人则在上面居住。北方地区的圈舍则与此不同,多与人的住所分立而设。

马之棚圈至少在商代就已经存在。甲骨文中有“牢”字,或从牛(后从牛为定形),或从羊,也有从马的(如宁沪1?522),像马在圈中之形。《说文》:“牢,闲也,养牛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币也。”古代有许多表示马或马和其他牲畜圈舍的汉字,如牿、厩、闲等。

《易?大畜》:“六四,童牛之牿,元吉。”《书?费誓》:“今惟淫舍牿牛马。”孔传:“今军人惟大放舍牿牢之牛马。”孔颖达疏:“此言大舍牿牛马,则是出之牢闲,牧于野泽,令其逐水草而牧之,故谓此牢闲之牛马为牿牛马,而知牿即闲牢之谓也。”古人言牿总是牛马并提。《说文》:“牿,牛马牢也。”《玉篇》:“牿,牢也。”《淮南子?齐俗训》:“析天下之朴,牿服马牛以为牢。”大概“牿”是牛马混圈之“牢”。

马之圈舍又称“厩”。《说文》:“厩,马舍也。”《诗?小雅?鸳鸯》:“乘马在厩,摧之秣之。”《周礼?夏官?校人》:“六系为厩,厩一仆夫。”《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墨子?非攻上》:“至人入栏厩,取人牛马者,其不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史记?鲁周公世家》:“家无衣帛之妾,厩无食粟之马。”这里的厩都主要指马舍。后引申扩大泛指牲口棚牢栏。

古礼有“天子十二闲”之说。《周礼?夏官?校人》:“天子十有二闲,马六种;邦国六闲,马四种。”郑玄注:“每厩为一闲。”这里的闲就是马厩,所谓“天子十二闲”,就是说天子有十二个厩苑。这种礼制在秦汉时期还在承袭。《睡虎地秦墓竹简》有《厩苑律》,提到了“大厩”、“中厩”、“宫厩”等。秦始皇陵马厩坑出土的器物上刻有“宫厩”、“中厩”、“大厩”、“左厩”、“三厩”等字样,可能就是沿袭《周礼》的“天子十有二闲”的制度。《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六厩。”颜师古注引《汉旧仪》:“天子六厩,未央、承华、??,辂?、大厩,马皆万匹。”隋唐之时,“天子六厩”之制仍存。《隋书》、《旧唐书》、《新唐书》的《百官志》中有载。

古代的牢闲之制,说明人们很注重马匹的棚圈管理。我国北方游牧民族在牧养马匹时在这一点上也很重视。

(五)相马与马医

古代有着发达的相马术。相马的“相”,即相面的相。算命先生根据人的五官外貌来推知人的吉凶福祸,预测人的前途命运,而相马家则根据马匹的外形如头、眼、耳、鼻、口、齿、蹄、鬃、尾等特征鉴定其品种的优劣,并选定优良的品种。两者虽同出一理,但前者走向了迷信,后者则带有更多的科学成分。所以相马今天才有了新的名字――“马匹外形学”。

提起相马,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伯乐、九方皋等相马大家。实际上,在他们之前,中国就已经有了相马术了。中国相马术仍然开始于商代。在甲骨文中,就已经有了关于相马的记载。谢成侠《中国养马史》中曾以《通》730为例,说明殷商时代的相马术。甲骨卜辞的其他一些记载也可看出商代有了相马术。甲骨卜辞在记载占卜、祭祀、田猎等活动提到马时,特别强调马的毛色、体态、特征等,这实际上是在根据马匹的外形来选择、决定用来作为祭祀牺牲和驾车逐猎的马。

周代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相马术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相马名家辈出。伯乐和九方皋都是这一时期出现的相马名家。伯乐本名孙阳,号伯乐,善于相马,据传著有《相马经》。唐张《朝野佥载》:“伯乐令其子执马经图样以求马。”如果此说可靠,则距今2500年前就已经有了相马经之类的专著。伯乐还曾向秦穆公举荐“共担缠薪菜者”(《列子?说符篇》)的朋友九方皋。《庄子?徐无鬼》中提到了相马之事:“吾相马,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是国马也,而未若天下马也。天下马有成材,若却若佚,若丧其一,若是者,超轶绝尘,不知其所。”可见徐无鬼也是一个相马家。《吕氏春秋?观表篇》提到的相马家就有十个,他们是寒风、麻朝、子女厉、卫忌、汗鄙、投伐褐、管青、陈悲、秦牙和赞君。古籍中提到如此之多的相马家,可见相马术在当时已经相当发达。

春秋战国时期相马术发达,这和当时马匹发挥的重要功能有关。商代所以从颜色、牙口等方面来相马,主要是为了祭祀和战争的需要。而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彼此争战,马匹的重要性更显突出。选择优良的马匹作为马种和军马对于国家的强盛、战争的胜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时势造英雄,相马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名家辈出正是出于这样一个背景。

秦汉时期相马家也不少。《史记?日者列传》记汉代有“黄直,大夫也;陈君夫,妇人也,以相马立名天下”。汉武帝派兵攻打大宛国时就曾聘请了两个善于相马的高手,以掠取大宛良马。汉代最有名的相马家恐怕要属马援。马援是东汉名将,人称“伏波将军”。少时离家去北疆养马驭马,后从军,曾南征交趾及五溪蛮。他有句名言:“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他不但是一个军事家,也是一个相马家。“援好骑,善别名马。”马援的相马术得之于师承。据《后汉书?马援传》记载,马援之前有子舆、仪长孺、丁君都、杨子阿等,他们以师徒承传的方式传授相马术,马援的老师就是杨子阿。马援之相马术既继承了前代诸师的相马精华,又有自己戎马生涯中的相马的体会和经验。为了使自己的相马法能普及天下并传之后世,马援用自己远征骆越缴获的铜鼓铸造一尊铜马作为良马的标准模型,马高三尺五寸,围四尺五寸,置于宣德殿下,以为名马式。

汉代以后,相马术仍在承传,且有许多相马著作出现。由于相马的主要任务是在众马之中选择良马,所以人们又以物及人,将其从畜牧行业引申到社会领域,以相马喻选拔人材,于是千里马成了人材的象征,伯乐则成了善于发现人材者的代名词。

古代的相马者可能也充当了马医的角色。相马者既然能根据马匹的外形判断马之优劣,也自然应当能看到马的一些病理现象,从而采取一些医治的措施。古籍中提到的相马著作从名字上看也像是包括为马治病的内容。传说远古时代已有马医,黄帝时有马师皇,以擅长医马闻名。当然这只是个神话。但周代已有马医。《周礼?夏官?巫马》:“掌养疾马而乘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受财于校人;马死则使其贾粥之,人其布于校人。”这里的巫马,就相当于马医,古代巫、医不分,所以医生有时也称为巫。而《列子?黄帝》中则真正出现了“马医”二字:“范氏门徒路遇乞儿马医。”马医与乞儿并称,说明地位较低。

(六)《马书》与《相马经》

我国古代关于养马技术和经验的著作还是比较丰富的。古代文献中曾提到过数十种养马著作,如《隋书?经籍志》中记有《疗马方》、《伯乐治马杂病经》、《治马经》、《阙中铜马法》等,《新唐书?艺文志》记有《相马经》、《伯乐相马经》等,《宋史?艺文志》记有《司牧安骥集》、《马经》、《马口齿诀》、《医马经》、《辨马图》等。这些书,涉及了马的繁育、调教、疾病治疗等诸多方面内容。可惜的是,这些丰富的马书流传至近世的却不多。现存最古老的养马著作为《宋史?艺文志》中提到的《司牧安骥集》。明人杨时乔所撰《马书》也流传了下来。杨时乔,字宜迁,江西上饶人,嘉靖进士。万历间就任太仆寺卿。书成于万历二十二年(1594)。全书十四卷,现存十一卷,论述马政、牧养调练、良马选育、色脉诊断、运气症候、脏肺生理病理和病因、针烙和疾病治疗等,书中辑录了6世纪以前的大量资料,并有作者自己的体会和经验,内容丰富,是集大成之作。另外,还有一些农书中也保留了一些养马的内容,如《齐民要术》中就有《养牛马羊驴骡》之内容。

马书之中,最多的恐怕就是关于相马这一内容。我国向来有相畜的传统,《汉书?艺文志》记有《相六畜》一书,民间也有相牛经等承传。《相马经》之类的著作,在我国出现得更早。据传说伯乐就著有《相马经》。汉马援还博采众家相马之说,著有《铜马相法》,且引其中部分内容如下:

水火欲分明,水火在鼻孔两间也。上唇欲急而方,口中欲红而有光,此马千里。颌下欲深,下唇欲缓,牙欲前向,牙(欲)去齿一寸,则四百里;牙剑锋,则千里。

古代文献中曾提到过十多种相马著作,如《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等,提到了许多相马著作和其他马书。可惜的是,这些丰富的马书流传至近世的却不多。贾思勰《齐民要术》记有古代相马法,不足3000字,记述了古代的相马经验。如:

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光;脊为将军,欲得强;腹胁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

马头欲得高峻,如削成。头欲重,宜少肉,如剥兔头。

马眼欲得高,眶欲得端正,骨欲得成三角,睛欲得如悬铃。

马耳欲得相近而前竖,小而厚。

鼻大则肺大,肺大则能奔。

脊背欲得平而广,能负重。

书中还有一些今天看来是迷信的说法,如:

白马四足黑,不利人。

黄马白喙,不利人。

后左右足白,杀妇。

旋毛在目下,名曰承泣,不利人。

后人都认为《齐民要术》所记为古代的《相马经》。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相马经》的发现,才使我们见到了长期以来失传而又重见于世的最古的畜牧著作,使我们对古代相马著作有了更新的认识。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有多种帛书,帛书《相马经》是其中重要著作之一。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相马经》,全文共77件(77行),约5200字,部分已残缺。字体为隶书,抄写相当工整。书中主要是讲述如何通过马的目睫眉骨来鉴别马的优良,内容绝大多数为现存《相马经》所没有。帛书相马经中,很多是关于马头部的相法,特别是相眼更为详细,实为今本相马经所不及。如:

目欲高,高有材。

纯丰盈大者,欲眼盈,盈坚久,能正直者,欲目下直,直善行。

上下会眼而中央平,平坚久。

大意是说,具有眼睛“高”、“盈”、“直”等特征的马匹是“有材”、“善行”、“坚久”有力的良马。其次是四肢的大体相法;至于躯干各部以及鼻、唇齿重要部位都未抄录在内,只提到一句关于耳的。它的文体类似于赋,文字内容今天很难读懂。文中还提到南山、汉水、江水等,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的著作。

因帛书《相马经》的主要部分仅是马的目睫眉骨等几个局部,所以它可能不是古《相马经》的全部。谢成侠认为,帛书《相马经》“可以肯定抄录自早已失传了的《相马经》”,是汉初承袭前代相马诸家之说的一部著作的抄本,其中也编人了南方大国――马匹众多的楚国的相马经验。虽然不完整,但可窥见古代相马经的全豹。
更多

编辑推荐

1大罗金仙在星际
2尸人
3墨龙变
4洪荒青莲圣卷
5八神异界游
6斗神狂飙
7全系修真大法师
8近战召唤师
9魔法通行证
10逆龙道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兽战天下

    作者:胡不归  

    工具百科 【已完结】

    一个野兽横行,掠食者和猎物以无穷的手法演出变化多端的二重奏或多重奏的欲望世界。一个从小被恐怖组织训练成杀人机器,为了自由从而不得不战斗及杀戮的冷血杀手。就是关于这个坚忍冷酷,但不失血性的勇悍男儿...

  • 幻神

    作者:云天空  

    工具百科 【已完结】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大圣兽的名字,想必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可是有谁知道,四大圣兽到底为什么会成为仅次与神的存在?他们是经过怎样的努力,最终成为圣兽的?他们各自拥有着什么样的神奇本领呢?有谁...

  • 活金

    作者:逐没  

    工具百科 【已完结】

    灵脉为生命之脉,为免灵脉不被破坏也就有了‘护灵人’。林宝驹的先祖是‘护灵人’中的奇才,拥有逆天造势的才能,曾强行降伏金马,让金马成为白马山的灵脉之主,用来守护灵脉。白马吸水,养活一方。灵脉若散,...

  • 传奇之纵横玛法

    作者:星星辰  

    工具百科 【已完结】

    在网吧里激战了三天三夜的星辰,终于完成了统一沙巴克的伟大霸业,但是由于劳累过渡,居然晕倒在地。当他醒来后,却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神秘奇妙的世界,而这个世界赫然是他所玩的传奇游戏里的玛法世界,这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