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妙趣横生的“十七字诗”

  “十七字诗”又称“吊脚诗”、“翘脚诗”,全诗四句,前三句均为五字,末句为两字,共十七字。从内容上看,十七字诗是亦庄亦谐的结合,前三句多是庄重的内容,后一句多是诙谐风趣的调侃;从形式上看,它是整齐与错落的统一,前三句每句三顿,合辙押韵、通俗流畅,后一句跌落而为一顿,在节奏的起伏中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

  十七字诗不仅保持了一般诗歌的概括性、抒情性和音乐性,又往往在协调中增加不协调的成分,增加了趣味性、通俗性,构思巧妙,尤其是最后二字,结构突兀,极尽诙谐幽默之能事,颇具“画龙点睛”之妙。所以,十七字诗“虽为小道,亦有可观焉”,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后来,这种变体诗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即人们通常所说的“三句半”。后人一般把十七字的“三句半”叫十七字诗,把不是十七字的“三句半”叫瘸腿诗。

  从现存资料来看,流传最早的十七字诗是南宋时无名氏作《临安十七字诗》:

  驾幸景灵宫,诸生尽鞠躬;乌头身上白,米虫。

  《西湖游览志余》记载了这首诗,并交代了写作背景:“车驾飧(祭献)景灵宮,太学、武学、宗学诸生,俱在礼部前迎驾。临安府有人作十七诗。盖讥其襆头襴服,岁糜廩禄,不得出身,年年迎驾耳。”其意翻译成现在的话就是,大宋皇帝崇奉道教,常驾临景灵宫祭神,届时都要太学、宗学、武学生员身着制服,立在礼部衙前恭迎。这些生员大多没有真才实学,只会“尽鞠躬”,都是混饭吃的主儿。

  最后的一句“米虫”,极为诙谐,十分形象地嘲讽了这些尸位素餐的生员们。

  同为讽喻性的十七字诗,还有这么一首上乘之作:元朝末年,张士诚占领江浙后,自封吴王,任胞弟张士信为相。士信与黄敬夫、蔡彦文、叶德新三人狼狈为奸,凌虐百姓。明朝建立后,把他们治成死罪、枭首示众,民众无不拍手称快。有人作了首诗:

  张王做事业,专用黄菜叶;一夜西风起,干瘪。

  还有一些十七字诗旨在娱人娱己,体现生活情趣。如:某文士一日在朋友家闲聊,忽报友妻生一女孩,全家甚喜,文士为表示庆贺,当即作诗一首。诗道:“全家喜洋洋,太太生儿郎。”吟至此,众人大惑不解,以为文士弄错了,把生女错为生男了,大家惊奇而望之,而文士不多辩,继续吟道:“掰开两腿看,象娘!”众人大悟,笑之。

  十七字诗应对起来,更是别有风味。据明冯梦龙《广笑府》记载:

  潘生赴京应举,途中下榻一酒店。酒店女主人姓陆,作了一首十七字诗赠送潘生:

  秀才本姓潘,应选赴长安;一举登高第,做官。

  儒生听后,亦作十七字诗一首答到:

  佳人本姓陆,美质无瑕玉;念我客窗寒,同宿。

  一老人听后,恐此二人苟合有悖纲常与律法,于是也以一首十七字诗好心劝免:

  潘郎与陆嫂,无事寻烦恼;若还到官府,不好。

  历史上的十七字诗在坊间十分盛行,曾出现过许多好作品,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多。这种风趣幽默的诗体,非常受民间欢迎,极大地娱乐了当时处在社会基层的老百姓,使他们在辛苦劳作之余能得以轻松。刘继兴认为,史上最精彩的一组十七字诗,产生在明朝正德年间,现录之以飨各位看官:

  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有一人好作十七字诗,且才思敏捷,触目成咏。时徽郡天大旱,太守不思兴修水利,却率人下跪祈雨,连求几天,仍是晴空万里。这个人便作十七字诗嘲之:

  “太守求雨泽,万民多感德;昨夜推窗看,见月。”

  太守得知后大怒,马上派人把他捕至衙门,说:“听说你善作十七字诗,好!我现在就罚你以我的别号‘西坡’当堂题写一首十七字诗,若写得好,就放你回家。否则,要用大刑。”话音未落,其人已出口咏道:

  “昔人有东坡,今人有西坡;若将二人较,差多!”

  太守听后,勃然大怒,将其重责十八大板。没想到,板子还未打完,其人又诗兴大发,吟诗一首:

  “作诗十七字,被责一十八;若上万言书,打杀。”

  太守听后,真是哭笑不得,最终以诽谤、侮辱朝廷命官罪将其发配郧阳充军。其人的舅父闻讯赶来给其送行。甥舅相见,抱头痛哭。其人触景生情,又作诗一首:

  “发配到郧阳,见舅如见娘;两人齐下泪,三行!”

  原来这个人的舅舅一目失明。

  来到发配之地,郧阳县令听说他是个作诗奇才,想见识见识,令他吟诗一首。这时县令的太太刚好从后堂走过,这个人见县太爷妇人虽然颇有几分姿色,但却是一双大脚,便即兴吟道:

  “环佩响叮当,夫人下画堂。金莲三寸小,横量。”

  县太爷听后,哭笑不得,心中恼怒,但又不好发作。

  明人冯梦龙撰《古今谭概》、郎瑛撰《七修类稿》和清人褚人获撰《坚瓠集》、独逸窝退士撰《笑笑录》等笔记小说中都记载了这一则十七字诗故事,其情节、文字大同小异。

  §§苍茫云海间--历史人物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