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八节 第一个火线牺牲的我党早期领导人是谁?

  他如同一声巨雷从天边滚过,惊醒了沉睡中的国人。他以“巨雷”精神与不朽业绩竖起了一座历史的丰碑,尽管他在我们的记忆中已渐行渐远。

  在短短的29年人生历程里,他拥有着中共历史上太多的“第一”:

  1920年于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毕业后,他就参加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1920年春,他主持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是我党早期工人运动最早的启蒙者。

  1921年初他被派赴苏俄,担任国际远东局中国科书记,成为第一个在共产国际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

  1921年6月,他受党的委托,出席在莫斯科召开的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成为中国共产党出席共产国际会议的第一位代表。

  他是共青团的创始人和第一任团中央书记。

  他在党内最早主张并实践了革命的统一战线思想。

  他在国际国内东奔西走,是当时党内旅程最长的活动家。

  他是党内参加外事活动最多的领导人。

  他领导建立了中共在大城市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广州苏维埃政府)。

  他是我党第一个牺牲于战斗火线的中央政治局委员。

  ……

  即便只拥有其中一项荣誉,也足以在历史上不朽。而他却将众多荣誉集于一身,仿佛一个绝世高手精通各派武功。

  他,就是张太雷。

  张太雷1898年6月17日生于江苏常州,字泰来,号曾让,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1919年投身五四运动。1820年10月参加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参加革命后取“泰来”的偕音,改名为太雷,寓意为惊醒世人、击碎旧世界的巨雷。他与我党另一位早期革命家瞿秋白是同乡,两人曾是常州府中学堂同班好友,他还是瞿秋白的入党介绍人。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创始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是革命危急关头党的核心领导人。1927年4月27日,中共“五大”在武昌召开。张太雷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在会上他与瞿秋白、蔡和森、恽代英、李立三、任弼时等一起,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支持毛泽东关于进行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武装的正确主张。在大革命失败、陈独秀离职的紧要关头,张太雷又与周恩来等五人组成的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领导全党。

  名垂青史的广州起义(与秋收起义、南昌起义一起被称为我党早期领导发动的三大起义)就是张太雷领导的。12月11日凌晨2时许,广州起义总指挥张太雷偕叶挺、恽代英等来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驻地,举行了起义誓师大会。凌晨3时30分,三声炮响和一阵信号排枪,宣告震惊中外的广州起义爆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起义部队占领了公安局和珠江北岸的大部分地区。上午6时,张太雷主持召开了工农兵代表会议,成立了广州苏维埃政府,张太雷为代理主席。次日中午,在战火纷飞中,广州工农兵群众1万余人举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张太雷发表演说,宣读政纲和政府成员名单。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群众大会圆满结束,张太雷满怀胜利的喜悦返回起义总指挥部。就在这时,一股敌人在帝国主义军舰的掩护下,向起义军反扑过来,张太雷闻讯赶往大北门指挥战斗,途中遭敌人埋伏,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29岁,成为我党第一个牺牲于战斗火线的中央领导人。

  张太雷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伟大的革命理论家与宣传家。他学识渊博,下笔千言,倚马可待。在当时的革命报刊上发表过大量理论文章与战斗檄文,李大钊赞他“学贯中西,才华出众”。据熟悉张太雷的老一代人回忆,张太雷高高的个子,英俊的面庞上架着一副宽边眼镜。他在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读书时成绩一直突出,特别是英语非常流利,还精通俄语。他发表的文章俱都文采飘逸,有典型的学者风范。

  实践工作中,温文尔雅的张太雷却没有一点娇嫩之气。参加北京共产党小组后,他便与邓中夏一起到长辛店开展工人运动,与工人一同睡土炕、吃窝头。当时他的生活费每月只有7块钱,但他只留下3块钱当伙食费,其他的钱用于招待工友,以至于自己经常吃不饱。张太雷在广州给苏联顾问鲍罗庭当翻译时,出于工作需要每天衣装笔挺。然而此时他还担负对工农的宣传工作,常常要换上与群众一样的装束,在满是鱼腥味的小船舱内和肮脏的陋室内召集会议,进行鼓动。据老同志回忆,他虽然是党内参加外事活动最多的领导人,个人财产就只有为工作需要买的两套西装,出差剩余的经费全部交给党,连接济他时时惦念的寡母,都要靠组织帮助一点钱。当时,党在经济上极其困难。张太雷看到身边的同志需要接济,便慷慨解囊,有时只好把西装送进当铺,外出前领到活动费再赎回来!学识渊博加上吃苦耐劳、公而忘私,使张太雷在同志们中拥有极高的威望。

  历史与人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做出卓越贡献的英杰。1933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举行第48次会议,决议在江西石城、瑞金、福建宁化三县成立太雷县,为中央政府直属县。如今座落在常州市清凉路子和里3号的张太雷纪念馆,吞吐着岁月的烟云,如一位老人时时在叙述着历史。“一身拼热血,开济万民心。华章译文在,读之泪沾襟。”在张太雷的母校天津大学美丽的校园内,有一条用来纪念这位杰出校友的太雷路,一尊张太雷的汉白玉塑像静默在敬业湖边的北洋广场上,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