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一节 谁是黄埔军校的首个共产党人?

  研究中国现代史时,张申府绝对是一个无法绕过的重量级人物。尽管历史几乎将他遗忘,以至于现在的许多人对他很陌生。

  1917年毕业于北大的张申府,与毛泽东同年出生(1893),并曾与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共事,当时是毛泽东的顶头上司。张申府后来在回忆中说:“那是五四时期,毛泽东在我属下工作,解放之后,他到处说‘张申府的老板面色很难看’。因为他忘不了我有一次要他重新再填写一叠图书卡片。”

  张申府在北大时担任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中国现代最伟大的杂志之一《新青年》的编委,早期革命家郑超麟先生曾经回忆说,自己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很大程度是因为看了张申府先生在《新青年》的文章。

  1918年冬,陈独秀、李大钊、张申府三人联手创办了新文学运动的旗帜之一的《每周评论》,由张申府负责编辑,但是在国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张申府在当时首次向国人介绍了罗素、罗曼罗兰等西方进步思想家,先后在《新青年》等杂志上翻译了罗素的多篇文章,年仅25岁时,就成为了闻名遐迩的罗素专家。‘罗素’二字的翻译定名就是出自张手。罗素曾在给一位法国友人的信中说:“中国的张申府先生,比我还了解我的著作。”

  1920年8月中旬,陈独秀筹备建党,为了确定组织名称,在上海的陈独秀在给李大钊和张申府的信中说:创党之事“只有你(指张申府)与守常(李大钊)可以谈”。建党之初时张申府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他与李大钊是当时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两位创始人,张国焘是由他介绍才进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

  张申府还是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介绍人。他又与周恩来一起介绍朱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4年2月,刚从欧洲归来的张申府来到中国革命的大本营广州,因有李大钊和陈独秀的推荐,加上当时广州留学生很少,改组后的国民党迫切需要人才,张申府受到廖仲恺等人格外热情的欢迎。时值国民党筹办黄埔军校,参与筹建军校的还有孙中山邀请的几名苏联军事顾问,他们中有的人会讲英语、德语。通晓英语、德语的张申府很快成为校长蒋介石的翻译,参加了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

  1924年5月,孙中山任命张申府为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是当时中共在黄埔军校中的第一人。

  当时的政治部主任是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在他离开时张申府多次任政治部代主任,黄埔军校开办后,特别需要政治工作干部,党代表廖仲恺和政治部主任戴季陶多次叫张申府为军校推荐人才,张申府开出十五人名单,第一个就是周恩来,张还为周解决了欧洲回来的经费,用一手之力将周推上了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位子,也将他推上了政治舞台。

  1924年6月下旬,张申府因与蒋介石难于共事,辞去政治部副主任职务。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张申府列席了会议,会上因讨论党的纲领时反对与国民党结盟而与蔡和森、张太雷等人发生争执,而后负气提出退党。

  退党之后,张申府以教学和翻译著述为生,先后在暨南大学、大陆大学、大夏大学、中国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任教,所教的都是罗素哲学或逻辑。当时的哲学界:杜威实验主义哲学的主要介绍者是留美的胡适,柏格森生命哲学主要介绍者是留德的张君劢,黑格尔哲学的主要介绍者是留美留德的贺麟,罗素新实在论哲学的主要介绍者是留法的张申府。

  1931年,张申府被清华大学聘为哲学教授,讲授逻辑与西洋哲学史。当时,清华大学哲学系还有冯友兰、金岳霖、邓以蛰三位教授。几人颇相契合。〔冯友兰的堂妹后来还嫁给张申府的弟弟张岱年。〕几位大师级的教授齐聚哲学系并称“四大金刚”阵容豪华,空前绝后,颇为壮观。

  张申府还第一个发掘了钱钟书先生,在一篇文章中,他说:“钱钟书和我的兄弟张岱年并为国宝”。当年,钱钟书不过是20出头在校学生,后来钱钟书和张岱年先生都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著名学者,足见张申府在识人方面的先见之明。

  1935年冬,张申府与刘清扬、姚克广(姚依林)、孙荪荃(时任女一中校长,张申府当时的情人,后来嫁给了另一位传奇人物中共的创党元老谭平山)等共同发动和领导了北平的“一二九”学潮,张申府是游行总指挥之一。当时的政府于1936年2月将张申府、刘清扬同时逮捕,将他们关在安定门内的陆军监狱。两个月后,才由冯玉祥保释出狱。出狱之后,张申府又讲了几个月的课,到暑假时,清华当局囿于当局压力把张申府解聘了。

  1936年1月,北平文化界救国会(民盟的前身,救国会另几位主要领导是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成立,张申府被推选为大会主席团成员和救国会的执行委员,后又担任华北各界救国会的负责人,是爱国进步教授中一位活跃的较有影响的代表。

  张申府离开共产党之后还追随邓演达。为继续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他与邓演达、章伯钧、黄琪翔共同在上海创建了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今日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的中国农工民主党之前身),人称第三党。

  1938年7月,国民党在汉口召开了国民参政会一届一次大会,张申府与“救国会”的沈钧儒等六人被聘为第一届参政员。张申府为参政员,与蒋介石矛盾日深,蒋有一次当面骂他,说他“反对政府”,“你不但写文章反对政府,还在防空洞里反对政府!”并表示有人在防空洞里亲耳听到的。

  张申府气愤地说,自己根本不认识这个人,纯属无中生有。

  张申府因为平白无辜挨了蒋介石的一通骂,怒气难平,就提出要离开重庆去打游击。政治部长张治中听说后,跑来一再慰留,他才留下了。自然,参政员是无法再当下去了。

  1948年,张申府在储安平主编的《观察》上发表了一篇《呼吁和平》的文章,正是因为这篇文章,给他带来了诸多的灾难。11月15日,在香港召开的的民盟总部第四次扩大会议,以“张申府之言行已走上反人民反民主的道路”为由,开除了曾是创始人的张申府的盟籍。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痛斥叛徒张申府的卖身投靠”!十天后,已进入东北解放区的张申府的夫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共产党员、著名政治活动家刘清扬在《人民日报》刊登出离婚启事,标题赫然为“张申府背叛民主为虎作伥,刘清扬严予指责”。并宣布与张申府从此一刀两断。

  建国以后,张申府在北京图书馆当了研究员,专心于文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1957年他被划成右派,在文革中受到了巨大的冲击,直到1979年才获彻底平反。1986年张申府辞世,享年93岁。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