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节 首位华人大亨竟是报业巨子

  大亨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末的大上海,专指称霸一方的帮会头目或达官巨富。然而,这个听起来威风凛凛的词,并不是中国的“土产”,而是舶来品。它的来历颇为有趣。

  19世纪中叶,英国人约翰亨生发明了一种在车后驾驶的双轮小马车,就以自己的名字将此马车命名为“亨生”,“亨生”几经改良,成为豪华私人马车。随着上海的开埠,亨生豪华私人马车于1880年后进入上海,被称为“亨斯美马车”。根据1900年的统计,当时整个上海拥有“亨斯美马车”者不足10人,而且全部是工部局董事或外商大班。华人中第一个拥有“亨斯美”的人是《申报》老板史量才,还是花费了数十万两之高价从一个德国人手中买来的。于是上海人就将拥有这种马车的人称为大亨。后来引伸开来又把称雄一方者叫做大亨,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申报》是中国报业史上创刊时间最早、出版时间最长、发行期数最多的报纸,它于1872年4月30日由英籍人美查等合办,在上海汉口路正式创刊,到1949年5月26日停刊,共历时77年零62天,除中途停刊外,共出版2559号。

  《申报》面世,遂冲破“邸报”、“产京报”与“政治公报”的樊篱,开始重视对国内外大事的采访与记载,目光投向社会市井,成为“中国第一张现代意义的报纸”。自此之后,外国人在上海创办的《沪报》、《新闻报》等接踵而来,“于是新闻业遂卓然成海上之新事业”。《申报》在对我近代新闻事业产生深远影响的同时,对近代文学也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时至今日,走在上海街头,还能听到不少上海老人把“买张报纸看看”叫成“买张申报看看”。《申报》已经停刊半个多世纪了,哪里还有《申报》可买?一打听才明白,那是叫惯了,习惯使然。是谁叫响了《申报》这块金字招牌,给人们留下如此深刻的影响?他就是一代报王史量才。

  史量才,这位杰出的商人、教育家和报业巨子,是上个世纪初中国最出色的自由主义者和民主人士之一,史量才继承了老《申报》的传统,20世纪30年代初在一批文化人的协助下,努力开创中国现代商业大报的传统。该报在全国29个城市设立分馆,增加各地通讯;改革副刊《自由谈》和其他内容,从文艺到医疗,适应各类读者的需要;出版系列书刊,从月刊、年鉴到地图,品种多样;兴办社会文化事业,例如流动图书馆、新闻函授学校、业余补习学校、申报服务部等。这使得申报馆成为一个以报纸为中心的文化群体。

  史量才主持申报后,外扩报馆,内引英才。当时名噪一时的黎烈文、邵飘萍等,都曾罗致在他的门下。申报的“笔阵”中,共产党员有胡风、艾思奇等七八人之多,其他的知名人士还有陶行知、邹韬奋等。《申报自由谈》更是开一代杂文之先河,其刊发的鲁迅杂文是著名的“匕首和投枪”。三十年代的一场激烈的文艺论争,就是从那里开始的。史量才先生主张言论自由,关心民众疾苦;《申报》鞭挞社会、针砭时弊,深深触犯了最高当局。《申报》鼓吹民主,批评政府,惹怒蒋介石。1932年,蒋介石发动对江西红军的围剿,《申报》连发3篇社论,三论《剿匪与造匪》。蒋介石恼羞成怒,曾严令“禁止申报邮递”。

  作为心忧天下的爱国报业大亨,史量才曾经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国有国格,报有报格,人有人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不国!”他用生命捍卫了自己的国格、报格、人格。由于思想倾向进步,国民党当局威逼利诱无效,使得史量才招来了杀身之祸。终于,在1934年11月13日,史量才从杭州西湖“秋水山庄”归沪途中,在浙江海宁翁家埠,被戴笠的手下的特务枪杀,终年54岁,一代报业大王就这样魂归尘土,可悲复可叹。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