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十五章 谈谈援疆干部人才的修养问题

  王承忠

  修养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能力和修养是托举人生的两个“翅膀”。慎独要修养,群处更需要修养。

  毛泽东同志早在1921年和彭璜的通信中就说过:“吾人有心救世,而于自己修治未到,根本未立,枝叶安茂?工具未善,工作奚当?”修养是一个党员干部包括任何一个成人立身处世的必修课,同样是我们援疆干部人才的一门必修课。

  援疆干部人才总体上是当今中国干部人才中一个具有家国情怀、勇气担当和各有所长的群体,普遍有着较高的修养和内涵。但由于援疆工作队的临时集合性、援疆工作的繁重性、援疆性质的援助性、受援地的远离家乡性、援疆过程别离亲人的久远性、援疆环境的全新和复杂性,特别是南疆反恐维稳形势对援疆干部人才形成的无形的心理压力和难以得到像在内地一样的工作之余的彻底放松感等等,这系列因素的综合,无不在考验着援疆干部人才的心理素质,无不对援疆干部人才的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江西省委书记强卫2014年6月24日在看望江西第八批援疆工作队并与援疆干部人才座谈时,对援疆干部人才提出了“要成为民族团结的使者、传承红色基因的先锋、干事创业的能手”的要求和希望。这些要求和殷殷嘱咐,无不包含着对援疆干部人才加强和提高自身修养的内在要求。援疆干部人才的个体修养是发挥第八批援疆工作队整体效能的基本前提、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

  毋庸讳言,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入疆近一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刚入疆时的新鲜感、彼此间刚开始浅层交往的礼让客气有所淡化,代之以各自岗位具体的工作、环境和随之出现的这样那样的矛盾,代之以集体生活中映照出来的一个个鲜活的个性。同时,在大家远离家乡、远离家人、缺少家庭“港湾”的天然身心调节,又远离原单位缺失派出单位组织的近前督察,在重新过集体生活和在边疆工作的融合、磨合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躁、怒、忧、比、推、躲及任性等情绪性反应及影响工作的现象,这其实是一种时间的必然。但因为是来援疆,因为我们所肩负的光荣使命,因为是远在他乡异地,因为是在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因为我们所处的特殊环境,因为我们代表着派出省市干部人才的形象,因为我们无法返回的选择和承诺,因为组织的嘱咐和亲人的期盼,所以,对上述现象,尽管是“苗头”,尽管是初始,尽管是极个别,我们每一名援友都要有所察,有所识,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警,有所敛,有所改,互相提醒,善意规劝,相互帮助,共同提高,都要控控自己的脾气和性子,自觉增强自我修养意识,使自己在不长也不短的三年援疆过程中始终握住一根修养的“精神手杖”。

  我初步感到,有这么几点特别需要注意:

  一要增强理性,克服率性。理性是指人类能够运用理智的能力,率性是指人任着自己的本性去做而不加约束。古往今来,无数的事实表明,理性即成熟,率性尚嫌嫩;理性多成事,率性常败事;理性人多敬,任性受人轻。前已述及的“八个因为”,足以成为我们援疆干部人才特别需要增强理性的重重理由。我们在援疆过程中遇到一些矛盾,面对各种困难,这是必然的,冲动处理就是犯低级错误。养成理性而非率性的习惯,就要不断提高修养,培养宽阔的胸怀,良好的心态,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提高对自身言语、情态和行为的理性控制能力。言语上,常言道“水深流去缓,贵人话语迟”,不妨有话说得迟缓、和缓一点;情态上,有道是“怒乃心头浊气涌”“临喜临怒看涵养”,当以制怒、不可有激切之形为要;行为上,有道是“持身贵严厉,处事宜宽平”,当以宽平处事为范。

  二要团结至重,克服偏狭。团结的重要性谁都知道,若不团结,任何力量都是弱小的。一支援疆工作队,团结是最高要求,也是最低标准。但团结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一种健康向上的氛围来培育,在这一点上,前指党委书记式贤同志倡导的“团结上进,为民务实,清廉守纪,平安健康,爱国奉献”的理念,既平实又精准,已然成为全体队员团结援疆的切实引导;团结也是变化发展的,要靠每一名队员的修养、努力和维护。我们真要向爱护眼睛一样珍惜援疆干部人才队伍的团结。维护团结,人人有责,个个有份。万里之外来援疆,没有不团结的道理。大的方面讲,没有团结,怎么去做民族团结的使者、传承红色基因的先锋、干事创业的能手?小的方面讲,我们万里之外来援疆,要紧的是“人累脑累心不累”,要的是心情愉快。只要不团结,伤害的是双方,而绝不是一方,何必呢!我们万里之外来援疆,不是来比高低的,不是来争强斗胜的,更不是来使小肚鸡肠、闹肚皮官司的。大家在一起,年龄有长幼,经历不一样,能力有伯仲,性格存差异,工作各所见,意见有不同,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关键是大家要坦诚相待,“做事不能应付,做人不能对付”,要齐心协力,取长补短,相互补台,促进每一名援疆干部人才的健康、进步和快乐。人是宇宙中最聪明的动物,“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应之;以虚弄人者,人亦心倍明之”。当然,维护团结也要讲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则风清,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总体上要讲党委领导下的民主集中制;要讲下级尊重、服从上级;要讲按纪律办事;要讲各职能组室之间的相互尊重,分工负责又相互配合;要讲年轻者尊重年长者,年长者关爱年轻者,年轻者要主动积极多干事,工作不推诿。同时还要注意,团结需要各层面正职的胸襟,副职的成熟度;需要各职能部门公心公正公平的服务;需要防止走向庸俗化的好人主义及团团伙伙、帮帮派派的江湖气习;需要每个援友间互相包容的修养。习近平总书记说得真好:“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我们援疆干部人才更要成为一个团结援疆的集体呀!

  三要克己居敬,克服自是。克己,是指约束自己,是孔子倡导的一种修养方法。居敬,就是持身恭敬的意思,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要始终保持一种谦敬畏慎的人生态度。我们每个援友,本都是各条战线上的普通一员,但一经加入了援疆的队伍,则可以说“普通一员不普通,平凡岗位不平凡”,它分明已经把我们个人有限的生命、平凡的岗位、微薄的力量融入了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和崇高事业中去。我们来援疆,不能不克己,凡事绝不可由着自己的性子来;我们来援疆,无论是谁,都不要过高看待自己,都不能不居敬,要敬重受援地的组织和干部群众,要敬重前指党委和前指内部的各级组织,要敬重每一名援友。我们来援疆,大家共相处,都“心心常似过桥时”,心有所敬、言有所戒、行有所止,都要多换位思考,遇到生活的磕碰、服务的不周、工作的相左、传言的议论,要“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我们来援疆,要行万里路,开万里怀,“消却心中鄙吝,眼前时有月到风来”,一切不如意不顺心都可以涵容消化。前几天,在前指党委中心组学习会上,我记得勒恩同志说得好“一个人的心态很重要”,的确,“心为己帝”,如果我们每个援友都能注意修心修行,互相帮助,我们就一定能不辱使命,胜利凯旋。

  清代陆清献说得好:“老大始知气质驳”。反思自己已届知天命之年,修养上还有许多割之不去的毛病,思之悚憟:一有心直口快之弊,言语上欠谨慎;二是方正有余,灵活不足;三是不拘小节,疏而有漏;四是涵容性还不够,还未真正达到“大气”;五是“坐而倡言”多于“起而立行”;六是遇事欠冷静、不沉着,更未达到“骤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境界,在工作生活的阶段性目标不能如期完成时,有时流露浮躁之状;七是时有“冷热病”,意志不够坚强。除此之外,定然还有许多毛病和不足,真诚地希望组织上和援友们多多批评提醒帮助。

  从来量变引质变,小病不治大病滋。从自身易犯的毛病来看,具体还应从如下七端加意努力:一是扩展眼界胸襟,在“养大气”上下功夫;二要多做多看多思,在“慎言语”上下功夫;三应注意沉着冷静,在“祛燥气”上下功夫;四宜牢记谦敬畏慎,在“防傲气”上下功夫;五要增强辩证思维,在“制戾气”上下功夫;六须加强沟通协调,在“生和气”上下功夫;七是经得起逆境考验,在增强“挫折耐性”上下功夫。提高自我修养,是一个艰苦、细致、深入、漫长的自我心理保健和催熟过程,不能指望一蹴而就。但这方面的觉悟越早、越高、越准,修养的长进就越快。“病去如抽丝”,修养靠恒持。我坚信:修养渐入佳境日,便是君子自强时。

  总之,援疆非儿戏,一诺重千斤!人生无草稿,此行倍足惜!我们当下的援疆时光,正是我们每个援友生命中或迟或早的——最不寻常、最有价值、最值珍惜和把握的“生命线段”!愿我们每个援友在援疆的过程中,都援有所为,援有所成,援有所乐,共同收获身体健康、工作丰实、修养提高、心理拔节的人生硕果!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