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八章 阿克陶县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张向东

  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会议提出“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的具体战略选择,明确了现代文化在全局工作中的引领地位。然而,在南疆地区,尤其是阿克陶县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可以说还刚刚起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显得非常弱小。为了促进阿克陶县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江西省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2014年度调研课题计划安排,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阿克陶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阿克陶县是祖国最西部的一个县,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西缘,西南部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414千米。全县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1万人,由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汉族、塔吉克族等13个民族组成,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6%。2013年实现生产总值20.4亿元,同比增长18.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7.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21元,同比增长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万元,同比增长17.7%。阿克陶县是典型的半农半牧国家重点扶贫县。

  阿克陶县现有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子阅览室、文物所各一所,有藏书20126本,其中民文藏书7710册、汉文藏书9872册、少儿书籍(民汉)2544本、民文杂志144本、汉文杂志403本。县级文工团1个(67人),麦西来甫演出队1个(18人),民间艺人演出队1个(43人),农民演出队15个,各类民间文艺骨干人才达到500余人。县级广播电视台1座(27人),农村电影放映队1个(5人),乡级文化广播站15个(78人),已投入使用村级文化室109个,农家书屋124个。全县从事文化工作的在编人员183人,其中县文广系统105人,各乡镇78人。

  全县现有有线电视用户7566户,“村村通”用户15517户,2013年完成了14339户“户户通”安装任务,2014年计划安装31971户“户户通”。阿克陶县现有大喇叭788个点,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2.89%和93.26%。阿克陶县广播节目也全面改版,根据当前的宣传工作重点,在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上狠下功夫,阿克陶维语广播频道在原有4个栏目的基础上增加到12个,广播的播出时间也由4个小时增加到了17个小时。现有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机11台,按照一村一月一场电影的要求,每年放映电影不少于1400场。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阿克陶县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援疆的大机遇,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投资4400余万元新建集文化馆、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演艺中心为一体的文化科技教育中心,投资2500万元新建的集体育活动开展和群众健身服务为一体的全民健身中心已全部完工,15个乡镇(场)文化广播站和119个村级文化室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全面完成了农家书屋建设工作,目前全县已建成124户农家书屋。投资1100余万元完成广播电视中心和全县电视节目数字化改造工程,农村数字化无线接收系统改造工程及建筑面积为3600平方米的广播电视综合服务大楼已投入使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转项目已全面启动,现有有线电视用户7566户。让群众共享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

  (二)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按照文化工作“三贴近”的要求,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通过举办农民文化体育节、农民书画展、少数民族手工艺展、约隆歌演唱会以及各类文化研讨、文艺演出等活动,极大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一是做好节庆文化活动。在每年元旦、春节、“三八”、“五一”、“五四”、“六一”、“十一”等重大节庆期间开展各项群众性文化活动,同时结合地域特色开展一些特色文化活动,如巴仁乡“杏花”节大型演出活动;“五一”篮球、乒乓球、象棋比赛活动;布伦口乡阿肯弹唱、约隆歌演唱活动,同时还组织一些专题活动,如“法系万家”宣传、计生宣传等。全年举办的各类文化艺术、体育竞赛、绘画摄影、手工展示等活动达到100场次,群众文化活动异常活跃。二是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活动。针对阿克陶县有着浓郁的木卡姆、约隆歌和玛纳斯文化底蕴,阿克陶县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先后举办两届约隆歌演唱会和学术交流会,并于2012年6月29日在布伦口乡举办了克州第五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暨新疆第四届国际旅游摄影节等系列活动,开辟了阿克陶县传统文化活动的新纪元,达到“文化塑县”的目标,加快了阿克陶县文化产业化发展步伐。三是积极创作专业艺术精品。注重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创作出有艺术性、观赏性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艺精品,阿克陶县文工团编创集体舞蹈《节日》《欢庆》《婚庆》《刀郎》《民族大团结》《欢乐的阿克陶》等作品,每年送文化下乡演出100场次,并在第四届专业文艺会演中获得优秀组织奖。在克州第五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暨新疆第四届国际旅游摄影节活动上演出的《玛纳斯》《江格尔》《格萨尔王》三大民族史诗的同台实景会演,获得国际和国内的高度赞誉,开了中国民族史诗实景演出的先河,成为阿克陶县的文化精品。四是公益文化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从2011年6月1日开始,县图书馆实行了开展形式多样的两馆免费开放活动,同时,以“世界读书日”“送书下乡”、组织开展民间文艺和丰富多彩的文化系列等活动,让各族群众共享文化成果。

  (三)新闻出版业快速发展

  全县有在册作家56人,其中国家级、区级作协19人,州级作协26人,县级作协16人,摄影美术协会3人。2010年至2012年在国家级刊物创作发表作品20余篇,在省级刊物发表400余篇,在地州级刊物发表1100余篇,其中3人出版了个人作品集。全县共有农家书屋124个,乡镇文化站14个,已完工村级文化室119个,网吧5家、音像书吧3家、打字复印店8家、印刷厂1家、棋牌室18家、书店5家。年发放图书、音像、期刊制品42.4万册(“东风工程”图书、音像、期刊制品26万册,价值210万元,发放“农家书屋”图书和音像制品16.4万册,另外还给每个农家书屋配送了书架、报架、书柜、DVD等设备,价值218万元),“东风工程”和“农家书屋”已真正成为传播科学文化和农牧业技术的重要阵地,也是满足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有效途径。同时,积极深入开展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严厉查处纠正各种违规行为,确保了阿克陶县新闻出版物市场的安全和稳定。

  (四)文化遗产保护成绩显著

  根据坚持“抢救第一、保护为主、传承发展、合理利用”的方针,按照“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的原则,先后深入全县15个乡(镇、场)119个行政村,对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行了全面普查,对1300名艺人进行造册登记;调查项目涵盖17个门类100多个种类,其中民间文学、民间故事10多个,民间音乐、民间舞蹈20多个,婚、丧、嫁、娶等民间习俗20多种(类),传统手工技艺15个,制作VCD光碟近十盘;拍摄各类民俗照片1000余帧。基本摸清了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起源、延续、发展、分布和保存现状等情况,建立了“保护名录”和“民间艺人数据库”;已公示阿克陶县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66项,传承人162人,其中区级1人。国家级有柯尔克孜族《约隆歌》1项,自治区级有柯尔克孜族《约隆歌》、维吾尔族塔合麦西来甫等2项,州级有“维吾尔族达斯坦”等42项。2010年申报了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柯尔克孜族艾列切克”“柯尔克孜族白毡帽”“柯尔克孜族壁挂”“维吾尔族达斯坦”“维吾尔族土陶烧制技艺”等5项。同时,积极加强文物保护。截至2014年8月底,全县已发现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30处,其中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自治州级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5处,其中古文化遗址13处、古墓葬17处,此外馆藏展品种类200件,数量528件。对重大交通工程沿线文物进行普查,在大型的道路建设、水利建设、城市规划中提前介入,为文物保护工作争取了主动。

  (五)旅游文化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阿克陶县旅游资源丰富,境内耸峙的群山、林立的雪峰、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造就了帕米尔高原巍峨雄奇、逶迤隽秀、观之不尽的奇特景观,构成世界著名的“帕米尔山结”,“昆仑三雄”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屹立高原。为加快发展阿克陶县帕米尔高原独特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业大发展,让世人一睹帕米尔高原瑰丽的风光和高原民族奇特的风俗,在慕士塔格峰下的喀拉库勒湖畔举办了以“雄山圣水帕米尔、神奇壮美阿克陶”为主题的新疆克州第五届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暨新疆第四届国际摄影节活动,开展了以“史诗之光,辉映中国”为主题的中国三大民族史诗同台弹唱会演及传承与保护研讨会;以“走进帕米尔决战昆仑山”为主题的《中国摄影家》首届“奥林匹克”团体摄影大赛;以“书写援疆情怀,铸就强疆丰碑”为主题的首部新时期援疆题材电影《冰山下的来客》开机仪式;以“呼唤英雄回归、展现多彩民俗”为主题的首座史诗英雄玛纳斯雕像揭幕仪式暨布伦口乡柯尔克孜民俗文化旅游村(江西新村)落成典礼活动,大力宣扬了阿克陶县的旅游资源,展示了阿克陶县的旅游文化,使阿克陶县成为旅游新热点。同时,大力发展集餐饮、住宿、民俗歌舞表演和特色旅游产品为一体的现代旅游服务产业,不断提高产业附加值,打造新的增收亮点。2013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游客16.18万人(次),同比增长43.1%;实现旅游收入1760.16万元,同比增长57.2%。

  二、阿克陶县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阿克陶县是祖国最西部边陲的经济小县,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相对落后,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业结构不优。阿克陶县文化产业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集中度偏低,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善,且分散经营现象普遍,出现了发展方向不明确、经营理念不清晰、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现象,影响了产业整体发展,不能形成大产业,无法开拓大市场。

  二是产业机制不活。阿克陶县尚未完全建立起统一的文化产业领导与协调机制,在文化产业管理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事不分、管办不分、职能交叉、多头管理、各自为政现象,宏观调控乏力,影响文化产业机制的形成。

  三是文化资源挖掘整合不够。资源开发能力弱,资源综合利用不够,开发各自为阵,缺乏有效整合,资源优势还不能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比如,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如何衔接,文化资源与特色产品、工艺饰品生产如何结合,没有一个协调机构来统一策划、对外营销;旅游部门推介景点,没有一份完整的导游词。同时,文化产业市场不健全,文化消费水平低,市场容量有限,也制约了文化产业发展。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阿克陶县文化产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产业基础差,底子薄,用于文化建设的资金有限,致使文化产业资金缺口较大,文化产业发展底气不足。

  五是产业品位不高。目前,阿克陶县整理挖掘和研究利用历史文化、区域特色文化、地方民俗文化,开发产业文化方面还很欠缺。特别是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不够紧密,文化产品特色不突出,旅游文化场馆设施建设滞后,在高起点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精品或主题文艺大作方面更需加强。

  六是专业人才不多。阿克陶县现有专业和业余文化从业人员479人(文广系统216人,民间艺人162人,作协56人,文化经营场所从业人员40余人)。受过专业培训人员很少,短期专业培训机会不多。文化产业人才总量不足,文化创意人才和经营型人才缺乏。阿克陶县文化产业专业队伍中,既熟悉文化产业又熟悉市场经济的经营管理人才十分匮乏,文艺创作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不足,本地人才外流,外来人才留不住,不能形成文化产业企业家队伍和人才群体,特别是在全州出名的文化产业实业家或领军人更是凤毛麟角,远不适应引领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制约了阿克陶县文化产业向新兴领域、纵深空间和更高水平的发展。

  三、加强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深入走访调研发现,阿克陶县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发展条件和独特的资源优势。一是阿克陶县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66项,包括国家级1项(约隆歌),区级5项,州级42项,传承人162人,带动了近万人从事民族歌舞、刺绣、服饰、土陶、餐饮及丰富的民俗文化工作。二是阿克陶县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奥依塔克冰川公园、卡湖、慕士塔格峰等世界著名景区和古朴的民风民俗资源。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转化成经济优势,是阿克陶县文化旅游发展的重点。同时也感受到阿克陶县大力挖掘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提升县域形象,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县域吸引力,增加阿克陶县各族群众对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本地区凝聚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1.做好产业发展规划,促进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把文化产业发展纳入“十三五”总体规划,聘请文化、旅游、建设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智囊团,深入调研,摸清家底,吃透县情,加强研究,编制《阿克陶县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专项规划》和《阿克陶县文化产业项目实施方案》,对阿克陶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制订科学计划。规划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明确产业格局,合理选点定位,精心选择主导产业,确定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重点。同时要加强与《江西省对口援疆规划(2016-2020年)》对接,争取更多文化产业项目纳入下一个五年援疆规划。

  2.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活力。阿克陶县要在短期内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急需创新机制,重点抓好政府部门管理机制、现行文化事业单位运行机制、投融资机制、文化企业运行机制和有效的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要尽快建立起灵活的文化产业经营和人才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要依托民营经济优势,不断创新新型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让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的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3.搭建支持平台,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尽快制定出台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全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明确的发展导向,给予有力的政策保障,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借助对口援疆的东风,积极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交流和人才培养活动,丰富对口援疆内容,放大援疆效应,搭建各种平台,举办文化旅游交流月,组织两地文艺演出活动,支持江西省内有实力的旅行社赴新疆拓展旅游业务,组织“江西人游新疆”“新疆人游江西”活动。加强与江西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为阿克陶县文化建设注入新鲜活力。

  4.创新投融资机制,为文化产业发展破除资金瓶颈。要尽快打破行业界限,整合资源,建立紧密的协作机制,积极推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要制定出台相关的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收、融资等方面的优惠措施和办法,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广泛吸引国内外资本、民间资本参与阿克陶县文化建设和重大文化项目的投资开发,让更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参与文化产业建设。

  5.创新人才机制建设,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快创新用人机制,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建立竞争、激励和分配约束机制。实行优惠政策和人才流动新机制,广泛吸引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企业家来阿克陶县创业。加大本土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壮大政治坚定、精通双语的宣传文化干部人才队伍,重视从农牧民中发现和培养文化能人。

  6.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援疆资金和县本级财政要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重大项目,给予前期启动经费补助;对文化产业研究、开发,给予资金扶持;对市场前景好的文化企业,给予资金、信贷、贴息等支持;对项目推进等做出重大贡献的有功人员,给予直接奖励。重点扶持和奖励少数民族文艺作品的创作;开发整理各民族本土的音乐、歌舞、服饰、民居、饮食、民间故事等民族文化资源,吸纳融合多元文化,研究论证,把一批具有可操作性的文化精品项目推向市场。

  7.唤醒文化产业意识,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县委、县政府要更加注重文化产业发展的大环境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开展“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活动。要正确处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关系,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唤醒民众文化产业意识,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观;要进一步深化改革,统一思想,尽快形成全县上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合力,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文化建设、齐心协力建设文化强县的良好舆论氛围。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