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七章 “两居”工程建设研究

  熊伟 张庆园

  一、研究背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着眼于群众第一、民生优先的原则,把富民安居工程和富民兴牧工程作为全面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两大民生工程,作为解决广大农牧民生产生活最紧迫、最现实问题的优先工程。自治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150万户农民安居工程和10.6万户游牧民定居工程,让民生工程真正成为凝聚人心、激励精神,动员各族群众热爱祖国、建设美好家园的民心工程。自2010年新疆实施“两居”工程以来,对改善新疆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两居”工程建设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如购房补助标准认定、资金筹措、房屋设计、配套设施、安居与增收的有机联动机制,等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居”工程的建设进度,影响了“两居”工程的社会效益。2014年5月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同时发展要落实到改善民生上、落实到惠及当地上、落实到增进团结上,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要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重点向农牧区、边境地区、特困人群倾斜,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贫扶到家。从新疆地区的现实情况分析,进一步优化“两居”工程建设,对于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建设新疆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两居”工程是我国解决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在政治、军事、生态敏感区的新疆进行安居工程建设具有强烈的特殊性。近年来,关于新疆“两居”工程建设的学术成果十分丰富,对研究如何改进和优化“两居”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然而,随着新疆“两居”工程的深入推进,实践中不断显现出的新矛盾、新问题需要系统分析和解决。

  二、阿克陶县“两居”工程建设现状

  “十二五”期间,阿克陶县计划完成19070户安居富民房,每户建设面积原则上不小于80平方米,建设资金中央每户补助1.05万元,自治区补助0.8万元,江西援疆补助1万元,合计为2.85万元,资金不足部分为农民自筹;计划完成定居兴牧工程3887户,建设面积原则上不小于80平方米,建设资金中央每户补助2.5万元,自治区补助1万元,援疆补助1万元,合计4.5万元,资金不足部分为农民自筹。

  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三高四不落后”(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益,住房面积不落后、功能不落后、质量不落后、产业不落后)、“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的具体要求,在江西省的大力援助下,阿克陶县委、县政府强力推进“两居”工程建设,提出了“科学规划、统筹安排、整村推进、集中连片、以点带面、产业带动、特色鲜明、效应凸显”的工作思路。在农区:一是将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同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二是将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同发展戈壁产业有机结合;三是将安居富民工程建设同村容村貌整治、社会化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在牧区:一是将定居兴牧工程建设同边境扶贫试点工作有机结合;二是将定居兴牧工程建设同水能、矿业开发,移民搬迁安置工作有机结合;三是将定居兴牧工程建设同改善牧民居住条件,提高牧民生活品质以及兴牧兴业有机结合。

  三、关于“两居”工程建设的主要观点

  (一)实施“两居”工程的必要性分析

  从推进新型城镇化角度看,“两居”工程为加快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提供了条件。“两居”工程涉及600多万农村人口(约占新疆农村人口的48%),如果这部分农村人口中有50%或30%(约300万或180万)能够通过“两居”工程改变分散居住模式,相对集中到城镇居住,就为改变目前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和农业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也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形成人口规模效益提供了条件。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角度看,“两居”工程不仅改善了农牧民的居住环境,且“两居”工程的对象包括农村各年龄段人口,特别是老人、儿童和妇女,这些都是对医疗、卫生、健康、教育等公共服务需求量更大的群体。“两居”工程向城镇集中,进一步提高他们享有公共服务的水平,特别是能提高农村儿童的教育水平。尤其在新疆,这些公共产品的普及更有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二)实施“两居”工程的实效性分析

  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安居工程31.07万户,共投入资金259.16亿元;实施牧民定居工程5500户,共投入资金5.6亿元。自治区游牧民定居工程促进了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城乡统筹发展,并积极探索定居建设模式,采取县城集中、乡镇所在地集中、村社适当集中三种定居建设模式,提高安居工程的实施绩效。定居工程的实施,促进了牧民观念的转变,推动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促进了项目区农牧民收入的增加,有效地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安居工程不仅改善了农牧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还提高了农牧民劳动技能和商品意识。

  (三)“两居”工程存在问题的分析

  首先是用地问题,建房必须要有土地,而土地来源多样化,那么“两居”工程用地到底应该分散供应还是集中供应,以划拨方式供应还是以出让方式供应。其次是质量问题,受传统畜牧业发展的影响,生产方式粗放,生产技术滞后,导致牧区贫困程度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条件较差。定居工程造价低,建材人工费上涨对富民安居工程和定居兴牧工程造成严重影响。再次是定位问题,游牧民定居工程发展不平衡、牧民文化素质低、自然草地资源退化、定居点后续建设滞后,造成游牧民居而不定,定居质量不高,定居标准偏低。最后是资金问题,对牧区后续产业培育缺乏政策和资金支持,导致劳动力转移难度较大。

  (四)“两居”工程制度优化的分析

  资金方面,首先要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筹措资金;其次要加强金融风险防控,不断完善新疆“两居”工程的保障机制和工作机制。组织管理方面,首先要成立自治区农牧民安居工程领导小组,并明确各单位职责,提高安居工程建设的管理绩效;其次要加强和完善农牧区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整合基层资源,增强定居点自治和服务功能;再次要区别对待农区与牧区的安居工程建设,有针对性地对农牧户的生产方式、住房情况、人数、劳动力、经济状况、建房能力和需求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配套发展方面,首先必须要注重公平性,建立有利于“两居”工程顺利实施的利益平衡机制;其次要坚持定居游牧,突出游牧民家庭的主体地位,发展旅游业、打通边境口岸、推动社会事业的进步。

  (五)对现有研究成果的简评

  近年来,学术界对新疆和四川省藏区的农牧民安居工程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为中央推动新疆地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起到了理论参考作用。但多属于政策制度和实施成效的宏观研究,缺乏对“两居”工程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具体问题的研究,比如资金问题,资金的充足性、购房补贴的标准问题都是影响“两居”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而现有文献中极度缺乏针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本文就是力图通过对“两居”工程推进中购房补贴、资金来源和农牧增收等方面的研究来思考如何优化“两居”工程建设。

  四、进一步优化新疆“两居”工程建设的建议

  (一)保障住房补贴标准公平

  公平是新疆推进安居工程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政府修建安居房的目的是为了改善农牧民的生活条件,帮助农牧民实现安居乐业,因此,这项民生工程要取得应有的社会效益,客观要求政府制定科学、公平的房屋补贴标准。多年来,新疆所规定的补贴标准是基于对当地群众具体情况进行鉴别分类的原则之上,如富民安居改造补助2.85万元,游牧民定居补助4.5万元,不同农牧民获得的政府补贴额度是不一样的。然而农牧民个人之间贫富差距很大,而且作为整体而言,他们之间的收入情况和财富也有较大差异。广大农牧民经常认为自己没有被公平对待,尤其是生活在不同行政辖区边界周围的居民。一直以来,当地政府是以搬迁安居类别为划分标准,这种“一刀切”的划分方式容易导致政府补贴的实质不公,会使农牧民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不利于“两居”工程的深入推进,补贴资金更是没有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因此,建议制定差别化的资金补助政策,考虑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人口数、物力、财力和实际承受能力,设计更为科学、公平的补贴方式和标准,把解决好农村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加大资金补助力度,鼓励引导农牧民以各种方式参与工程建设,提倡互帮互助、投工投劳、勤劳致富。

  (二)保障农牧民信贷资金充足

  政府补助款只是建房费用的一部分,剩下的支出金额需要住房户个人来筹集,因此,资金来源的充足性决定了“两居”工程的实施进度和实施效果。“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两居”工程建设任务,除落实国家、自治区的补助和援疆省市的资金外,地县和农民自筹资金达800多亿元。因此,金融信贷资金支撑至关重要。根据“两居”工程政策,农牧民在得到政府住房补贴后依然无法自建住房时,可向国有银行贷款。新疆农信社作为“两居”工程贷款的主办银行,2011年共投放“两居”贷款24.76亿元,2012年净投放达32.29亿元。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农牧民不愿偿还或无力偿还银行贷款,拒绝搬进保障房,在安居小区附近搭建帐篷。通过与当地农牧民访谈得知,他们普遍认为银行的借贷资金是国家给的福利,先借了再说,至于还贷那是以后的事,他们甚至希望国家能完全免除这笔购房贷款。国有银行能够从农牧民那里收回其为建造安居房所借的贷款的可能性很小,而安居工程的深入推进离不开资金支持,国家“四位一体”的资金筹集渠道仅能缓解农牧民购房困难,却无法彻底解决处在低收入水平线的农牧民实现定居问题。因此,建议国家可否根据自身公共财政状况,分阶段免除农牧民的借贷资金。对于广大农牧民来讲,只有保证了资金的充足性,安居工程才有可能继续深入推进,并且产生应有的社会效益。

  (三)保障农牧民持续增收

  安居与乐业是解决新疆民生问题的两个重要环节,密不可分,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安居保障房的修建,一手抓农牧民的就业工作,只有将“安居”与“乐业”结合起来,才能吸引、动员和组织广大农牧民参与到安居工程中来,实现整个农牧区的安居乐业。在实地调研中发现,地方政府片面理解安居工程的战略意图,部分地区将“两居”工程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得仔细认真,但对于农牧民就业增收给予的关注度不够,将“安居”与“乐业”割裂开来,致使大面积的安居房小区成为形象工程,农牧民搬进新房的意愿不高。新疆地区的支柱产业是农牧业,农牧民人口基数大,收入增长缓慢,创造二、三产业更多的就业机会尤为重要。但是,就目前新疆二、三产业发展现状来看,第二产业大多属于镶嵌性工业,是中央政府和兄弟省市的援建项目,在新疆缺乏根基,无法有效帮助农牧民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增加;第三产业在当地虽有发展,但也没有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因此,解决农牧民持续增收问题只能是立足于新疆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发展生态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快推进农牧业的产业化、生态化过程,大力发展农牧业深加工、精加工,提高农牧产品的附加值;也可以考虑在新疆农牧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将农牧业与加工业相结合,切实帮助农牧民实现剩余劳动力转移;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帮助农牧民外出打工,参与到内地的城镇化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农牧民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实施多年的新疆“两居”工程,解决了广大农牧民的定居问题,有效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状况,其中采取的很多举措,如提供免费房屋设计、提供政府补贴、协调金融机构提供信贷等,都让农牧民感受到了政府的实惠,基于此项民生工程惠及绝大多数农牧民,“两居”工程总体上可被视为一项非常成功的措施。当然,随着“两居”工程的深入推进,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这些都需要继续深入研究,最终将这项民生工程实施好。

  参考文献:

  [1]徐平,顾安才,庄文伟。游牧民定居推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新疆金融,2009(6)。

  [2]丁恒杰,绽永芳。游牧民定居推动甘南牧区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J]。草业与畜牧,2010(10)。

  [3]张佳丽。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DB/OL]。西藏农牧信息网,2007-12-10.

  [4]青海省农牧厅办公室。青海省农牧厅采取六项措施加强游牧民定居工程建设[J]。青海农牧业,2010(2)。

  [5]陈国栋。保障性安居工程供地的战略思考[J]。中国地产市场,2011(11)。

  [6]万建国。建材人工费上涨对巴州“富民安居工程”“定居兴牧工程”建设的影响及对策建议[J]。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