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六章 援疆资金推进阿克陶县双语教育探析

  黄绍松 黎武 陈星 胡正生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相对滞后,特别是南疆地区,90%多的学生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群众和师生汉语水平低,有的甚至根本不懂汉语,很难用国家通用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严重影响南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同时,汉族干部群众和师生懂民语的也不多,对新疆的社会治理能力影响不容小觑。开展“双语”教育对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各民族发展进度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阿克陶县来说,推动“双语”教育稳步发展,有利于建设平安阿克陶、和谐阿克陶、幸福阿克陶。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江西省安排专项援疆资金并向教育倾斜,在阿克陶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下,全县教育投入不断加大,教育基础得到加强,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双语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同时也推动了全县教育的总体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阿克陶县教育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阿克陶县双语教育工作基本情况

  (一)阿克陶县教育分布及双语教育基本情况

  1.阿克陶及其教育教学工作基本情况。阿克陶县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交接处的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西缘。总面积的2.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39%;农区面积8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61%,边境线长达380千米,属半农半牧国家级贫困县。辖15个乡(镇、场)、120个行政村,总人口20.5万人,由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汉族、塔吉克族等13个民族组成,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6%。截至2014年7月,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9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职业高中1所、初级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76所。学前“双语”幼儿园62所。在校生44531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43430人,占在校生的97.5%。学校教职工4712人,其中专任教师4282人。

  从学前教育阶段看。截至2014年7月,全县已建成各类幼儿园62所,其中教育部门办园47所,组织部主导下的村办幼儿园14所,社会办学幼儿园1所。全县共有幼儿园教职工547人,其中:园长、专任教师360人,占65.8%,具有幼师专业学历的154人,占28.2%;在园3~6岁幼儿达到7105人,其中县直1507人,占21.2%,农村5097人,占78.8%。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2.9%。2013年全县幼儿园统一实行“模式二”双语教学。

  从义务教育阶段看。目前全县共有76所小学,2所完全中学、8所初级中学。截至2014年7月,全县共有小学教师2267人,其中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1141人,占53.4%;有普通初中教师1266人,能够胜任双语教学教师434人,占34.3%。小学生2.2万人,初中生9687人。

  从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看。目前,全县共有两所完全中学,普通高中教师288人,能胜任双语教学96人,占42.1%。截至2014年7月,县一中有高中在校生2636名、实验中学有高中在校生425名,全部为少数民族学生,汉族高中生在克州二中就读。2014年全县高中毕业生1003人,升入大专学习的学生828人,升学率82.6%。

  2.推行双语教育采取的基本政策措施。双语教育是指在少数民族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开展相关课程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有两种模式:模式一,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初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高中汉语、外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模式二,全部课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开设民族语文课程;不具备师资条件的学校,体育、音乐、美术课程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授课。双语教师即双语教育岗位教师,指在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班分别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进行相关课程教学的教师。主要采取几种方式推行双语教育:

  (1)科学选择双语教学模式。根据自治区制定的双语教育发展十年规划,结合阿克陶县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双语教育模式,在合理平稳推进双语教学模式二的同时,牧区乡(镇、场)中心小学从小学起始年级开设部分模式一,在农村和边远山区按照群众意愿适当保留一些民语普通班。

  一是每年秋季学期开始,凡接受过两年以上学前双语教育以及在公办农村双语幼儿园就读的幼儿,达到规定入学年龄的少数民族幼儿,尽可能全部纳入小学一年级双语班学习(条件允许的亦可进入汉语言学校就读)。接受小学双语班学习的少数民族毕业生,原则上全部进入初中一年级双语班学习。

  二是积极推行民汉学生混合编班,鼓励具备条件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语授课班学习。对于申请到汉语授课班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接受,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意愿。

  三是高度重视中小学起始年级双语班的开班工作。指导学校认真制订双语教育工作计划,充分准备起始年级双语班所需的教师、教材和教室等办学条件,确保双语班的教学质量和效益。

  四是规范办班有序推进。由于师资、学校布局调整等原因,暂时不具备开办双语班条件的,适当保留少数民族语言授课的普通班。对已进入双语班学段学习的学校和学生要一直坚持走下去,严禁走回头路,以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2)规范化选用双语教材。根据自治区教育厅2012年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双语教育质量的意见》(新教双〔2012〕9号)的精神,严格按照双语教育两种模式对教学语言的规定,规范教材的使用,避免出现在模式二教学当中低段使用人教版《语文》教材、高段使用新教版《汉语》教材的现象。同时,积极开展双语教材培训工作,促使双语教师能够尽快熟悉、理解和使用教材,切实提高双语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双语”教研员、骨干教师积极性,加强对“双语”教材的研究,从实际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青少年认知特点和成长规律,满足“双语”教学工作有序推进。

  (3)在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的教学班抓好汉语语文教育。在积极推进双语教育的同时,按需保留以本民族语言文字为主进行教学的教学班,供学生和家长自主选择。同时,认真执行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把汉语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调整课程设置方案,增加汉语课程课时,使普通高中毕业生达到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标。

  (二)江西省援助克州阿克陶教育情况及成效

  1.基础设施投入。江西省对口支援的教育援疆项目重点倾斜于双语教育的发展。2011-2015年江西省对口支援阿克陶县总援建资金10.2亿元,其中教育援疆1.67亿元,教育援疆资金所占比例达16.37%。双语教育投入资金1.07亿元,占教育援疆资金的64%,阿克陶一中、阿克陶三中、阿克陶第二小学、阿克陶第三双语幼儿园、7所农村双语幼儿园的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阿克陶县双语教育的硬件条件。

  2.实施“双百”工程。江西省2008年起每年招收100名克州阿克陶学生到南昌莲塘一中上高中,内高班毕业生在去年高考中摘得克州理科状元、克州文科状元、80%以上达到二本以上分数线。江西省高校每年招录100名克州阿克陶大学生。

  3.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一是至2014年选派了40名优秀教师分别在克州二中和阿克陶实验中学支教;二是2011年和2012年741名未就业大学生赴江西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未就业大学生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国家通用语言汉语的学习培训;三是选派三批共140名双语教师(2011年60名,2012年40名,2013年40名)赴江西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双语教学培训。另外采取安排江西教育专家、名师到阿克陶培训和上示范课,发挥援疆教师的传、帮、带示范带动作用。

  (三)阿克陶双语教育的成效

  在阿克陶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和江西省的大力支持下,阿克陶县双语教育规模逐步扩大,双语教育条件明显改善,双语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双语教育体系初步建立。全县开设“双语”教学班680个,接受“双语”教育学生16716名;小学采用模式一的教学班级298个,学生7375名,采用模式二的教学班级290个,学生6373名,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73%;初中采用模式一的教学班级76个,学生2285名,采用模式二的教学班级4个,学生95名,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27%;高中采用模式一的教学班级12个,学生588名,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占少数民族学生总数的18%。全县双语教师2024名,占全县教职人员的39.64%。双语教育工作取得明显的进展,为普及双语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存在的困难和薄弱环节及其分析

  在新形势下,阿克陶县乃至新疆全区双语教育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总体上看,还不能适应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需要,还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双语教育的要求和期盼。双语教师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双语教育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行为需要进一步规范,双语教育理论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双语教育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就阿克陶县来说,主要存在几个方面困难和薄弱环节。

  1.从教育需求来看。主要是学前教育发展还不能满足社会事业的高速发展。一是县城幼儿园数量不足,2013年,县城3~5岁幼儿1285人,原县城仅有一幼、二幼,学生949人,2013年江西援建的三幼投入使用,虽能缓解幼儿就学压力,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县城公办幼儿园数量还是不足。二是农村幼儿园发展还面临巨大困难,全县农村3~5岁幼儿有3512人,现在园幼儿6473人,尚有72个村无双语幼儿园,大部分有双语幼儿园的村,也仅能保证5岁幼儿入园。三是非教育局举办的幼儿园面临经费困难、办园条件差、设施简陋陈旧等问题。四是幼儿教育专业师资匮乏。很多教师非幼师专业毕业,缺乏幼教专业知识,加之没有从事幼儿教育的经历,还不能适应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2.从教师生活条件看。农村牧区生活、学习条件艰苦,存在教师招不来、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牧区共有学校20所,在校学生3968名,教师672名。学校距离县城平均在200千米左右,最远的学校距离县城400余千米,山高路远、面广线长,且学校基础设施及教学设施简陋,人员集中极为困难,教学物质严重缺乏,气候环境极为恶劣。至今还有3个乡镇没电,中心小学也是几个教师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办公、睡觉、做饭。客观原因造成牧区学校很难留得住教师,招考教师困难,新招录的教师到岗率低。一部分教师因不适应环境,通过找关系调动工作岗位、考公务员、辞职等方式,造成学校教师严重不足、教师流动性较大的问题。教学水平较高、文化功底扎实,汉语水平较好的特岗教师、高等院校优秀人才、社会招聘老师先后通过不同的方式离开教育教学岗位,甚至一些在内地高等院校招聘的大学生来到后还没有到达学校就因环境恶劣、气候不适等原因离开。以上因素导致了牧区学校教师结构极不合理、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双语”教学推进十分困难、优势教育资源无法发挥作用的局面,制约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从教育硬件建设来看。基础设施建设存在政策性资金缺口及拆迁难的问题。一是国家、自治区下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江西省对口援助项目只预算了主体建设资金,且单方造价低。未充分考虑阿克陶地质环境复杂,20个小学和90多个教学点大多位于边远牧区及山区,海拔高,交通不便,甚至存在无水、无电、无路的情况,发电、运输成本高,如恰尔龙乡帕斯瓦提学校、克孜勒陶乡卡普卡学校等根本无路可走,只能在无水时从河滩艰难到达。有的一块红砖到了边远牧区成本达到1.2元,高山恶劣气候和高原缺氧的气候条件,人工工资很也高,导致工程单方造价2000~3000元,项目招标价格普遍比援助资金单方造价高,项目建设异常困难。二是援助项目资金预算未涉及附属工程建设资金,也造成较大的项目资金缺口。一些学校建好后,地面硬化、道路拓宽、修建围墙等资金受援方难以落实。三是项目拆迁资金地方配套不够,或者拆迁工作不力。目前阿克陶县被征迁群众要求高、要价高,征迁工作十分困难。据阿克陶县教育局统计,目前教育项目共缺口资金3449.05万元。

  另外,双语教学设备落后。在现有双语师资情况下,一些双语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能弥补师资不足的问题,但配置教学设备资金短缺。

  4.从教师队伍看。一是幼儿教师编制短缺,数量严重不足。近几年阿克陶县双语幼儿园建设力度大,一大批双语幼儿园相继建成投入使用,但双语教师的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项目建设速度,部分幼儿园建成后面临无教师的窘境。幼儿教师尤其是农牧区幼儿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

  二是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和整体素质偏低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学科教师紧缺,呈现师资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并存,教师超、缺编现象并存,地区分布和学科分布不平衡并存,民族分布和城乡分布不平衡并存的局面。可以称之为有数量缺质量,全县师生比为1:7,而内地一般为1:18.

  三是双语教师数量不足。据测算,全县每年需新增中小学教师170~230人,逐年递减,学前双语教师80人。符合培训条件、特别是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的教师越来越少,培训难度明显增加,许多少数民族教师不可能通过培训实现转型。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母语非汉语的双语教师基本无法满足模式二双语教学需要,存在汉语教师发音不标准、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不能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不能用汉语讲解数学问题等现象。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5.从经费保障来看。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学校公用经费也存在一定的缺口。由于阿克陶县学校布局较为分散,山区学校和教学点较多,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工资是当前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突出问题,为保障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转,只有用公用经费解决。自治区为农村中小学学生划拨每生每年70元的取暖经费,但因阿克陶县边远山区学校每年9月份至次年5月份就需要烧煤取暖,从而要超标发放山区取暖用煤。

  6.从思想认识来看。一是部分校长、老师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抓双语教育不积极。境内外“三股势力”向学校渗透的野心从未停止,与学校争夺青少年的形势更加严峻,特别是地下讲经点屡禁不止。少数校长和教师受此思想影响有抵触情绪。二是受传统思想和极端宗教思想影响,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学生学习双语的积极性也不高。个别乡镇学生到校率较低的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巴仁乡等乡镇仍然存在学生到校率较低的问题。主要原因是一部分学生随父母外出经商、务工,长期不在本地;另一部分学生,农闲时到校上课,农忙时在家务农,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教学管理工作,也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7.从教育质量来看。双语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阿克陶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抓双语教学,近几年质量提升明显,在全州名列前茅,但由于基础、语言环境的局限,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双语学习面临巨大困难,加上双语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原因,双语教学质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三、援疆资金推进双语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原则

  整合衔接。江西省的援疆资金要与中央、当地政府社会资金整合起来,集中资金办大事,着力解决双语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重点工程和项目参照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精神足额安排援疆资金不要求当地配套,解决受援地配套难落实问题,避免“半拉子”工程现象。同时,要拾遗补阙,对中央和自治区等未实施领域或支持力度不大而受援地自身难以解决的迫切困难和问题,援疆资金要积极主动介入。

  适当超前。针对特殊的问题要采取超前或特殊的办法去解决。比如,双语教师紧缺,而整个教师队伍人员又多,有的地方超编或满编。推行双语教育是千秋大业,关系到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和民族团结,关系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刻不容缓。李克强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强调,就业是新疆最大的民生问题,而民生牵着民心。积极推进“双语”教育和职业教育,帮助新疆各族群众特别是年轻人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他们带来更多发展机遇。要实事求是,积极进取,不等不拖,把握节奏,加快推进。

  突出重点。根据双语教育规律和阿克陶县双语教育推进的实际,从幼儿抓起、从教师抓起,集中双语教育资源,从学前和低段抓起,逐步推进。建设一支数量和质量满足双语教育要求的双语教师队伍。

  统筹规划。推进双语教育任务重、情况复杂,需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区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既要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又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既要立足于推动当前工作,又要着眼于实现长远目标,循序渐进。同时,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力求实效。把普及双语教育与提高双语教育质量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手推进、相互促进,力求实效、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思路和目标

  在中央、自治区和江西多年的支持下,阿克陶县的学校医院等基础设施有的基本达到并超过内地水平,今后援疆支持应突出“三个注重”:更加注重如人才培养、引进等软件建设,更加注重打基础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隐性绩效,更加注重长治久安等长远发展问题。

  培养包括汉族在内各民族的民汉兼通人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意见》(中发〔2014〕5号)提出“从加强民族交流、促进民族团结、推进各民族发展进步的高度,坚定不移依法推进双语教育”“建立推动双语学习的激励机制,支持少数民族干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鼓励汉族干部学习少数民族语言”。为落实好中央要求,双语教育既要加大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更重要而又亟待加强的是加大对汉族学生选修民语语文课程,培养更多的民汉兼通的汉族学生,为各行各业培养后备人才队伍。

  加强公职人员等双语教育。既要对适龄学生推行双语教育,又要对相关公职人员、社会人员等加强国家通用语言和民语的学习。医生、教师是加强交往交流交融活动的重要群体,这两种职业人才也是更易被群众接受的人员。在当前形势下,县乡基层应大量增加汉族医生、教师,并做好民语的学习培训工作。借鉴近代西方传教士的经验,可鼓励汉族医生信仰当地宗教,并培养为清真寺伊玛目(宗教活动主持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语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基本普及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接受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幼儿占同年龄段少数民族幼儿的85%以上;到2015年,少数民族中小学基本普及双语教育,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75%左右,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80%左右;到2020年,接受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占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90%以上,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达到95%左右。积极探索,不断推进,构建起各学段相互衔接、各学科相互渗透的具有新疆特色的双语教育体系,使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基本熟练掌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语言文字,有条件的还要掌握一门外语。

  四、援疆资金推进双语教育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按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努力实现学生成长在学校、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的目标。

  (一)加大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中发〔2014〕5号文件提出:全力支持南疆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办学质量,完善学校设点布局,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重点以乡镇为单位,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

  1.大力支持中小学布局调整。按照全县乡镇适度集中办学与就近办学相结合的工作思路,调整中小学布局,在充分考虑人口分布实际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调整,牧区所有中小学全部到县城入学,重点建设好县三中和小白杨小学,农区调整中小学布局,在玉麦、皮拉勒乡、巴仁乡等三个乡镇建寄宿制中小学,其他乡镇主要安排小学或教学点和幼儿园,全面布局双语幼儿园,真正实现学生成长在学校、生活在学校、学习在学校的目标。江西省援疆资金要配合其他资金支持学校布局调整。

  2.足额安排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根据2014年6月1日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进一步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的意见》(中发〔2014〕5号)精神,提出“对南疆四地州实行特殊扶持政策”“落实好免除公益性项目地县两级地方配套资金政策,免除部分由中央和自治区承担”。2014年8月31日通过的新《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关于“上级政府在安排专项转移支付时,不得要求下级政府承担配套资金”的要求精神,在统筹中央和其他渠道资金的基础上,江西省援疆资金须补足补齐学校建设需要,尽量不需当地配套资金。同时,既要安排主体工程资金,还要考虑附属设施建设资金。为体现受援地政府的责任,地方仍要承担拆迁的资金。

  3.将第三中学扩建部分和学校附属设施建设纳入“十三五”援疆综合规划,推动第三中学建设。按照江西援疆2011-2015年综合规划,分别建设综合楼、男生宿舍楼、女生宿舍楼、食堂及浴室等四个主体建筑,面积3.07万平方米。目前规划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由于种种原因,进展缓慢,目前已建成1.26万平方米综合教学楼,共有40间普通教室、各种功能室;男生宿舍楼及女生宿舍楼已完成工程招标,正处于拆迁阶段。根据实际需要,第三中学建设项目如没有中央、自治区或克拉玛依等援助的情况下,在制定“十三五”援疆综合规划时,应将第三中学扩建部分和学校附属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之中,推动学校布局调整。据县教育局初步测算,除扩建部分外,配套设施需投资1070万元,其中:教学仪器300万元,校园硬化420万元,绿化100万元,围墙和大门130万元,校园网络化建设120万元。

  4.将小白杨双语小学、胡杨双语小学相关附属设施建设纳入“十三五”援疆综合规划。小白杨双语小学目前即将投入使用,现共有普通教室48间,各种功能室24间,可容纳2100名学生。24间功能室所有教学仪器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但由于援疆资金中未设计附属工程建设资金,目前学校只有主体教学楼投入使用,附属设施由于资金不足无法实施,缺少硬化资金260万元,绿化资金60万元,围墙及大门资金85万元。建议将附属设施资金405万元列入“十三五”援疆规划。

  将实验中学现有校舍改建为“阿克陶县胡杨双语小学”,将巴仁乡、皮拉勒乡、玉麦乡较偏远村的4~6年级的1090名学生和实验小学超规模的600名学生和目前教育相对薄弱的玉麦乡加依铁力克小学、恰格尔小学以及巴仁乡加依小学、古力巴格小学的1200名学生纳入“第三双语小学”就读,学校办学规模可达1800人,教学班达45个,实现吃住在学校的目标。两学校相关附属设施建设可纳入“十三五”援疆综合规划。

  (二)加强双语教育硬件建设和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根据阿克陶县实际需要,在建设一批义务教育双语寄宿制学校和普通高中的基础上,配合中央、自治区等资金,安排江西省援疆资金配备教学实验仪器和双语图书,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着力建设示范幼儿园,推动双语教育和学前教育发展。

  1.积极发展学前双语教育。在国家双语幼儿园建设项目未能覆盖的地方,根据需要,安排江西省援疆资金改造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的校舍,依托乡、村小学举办双语幼儿园或学前班。同时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在江西省援建7个幼儿园的基础上,安排新建或改扩建一批双语幼儿园。据县教育局统计,需安排48所幼儿园,五年内实现全县所有乡村全覆盖。积极开展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双语幼儿园,努力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双语教育体系。

  2.着力建设好教师周转房。针对新增双语教师情况,加快农村学校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双语教师生活条件。

  3.加强双语教学资源建设。安排援疆资金帮助受援地阿克陶建设幼儿园双语图书角和中小学双语图书馆(室)。

  4.积极推进双语现代远程教育。配合中央资金,安排江西省援疆资金,扶持中小学计算机教室项目和“班班通”项目建设,为全县双语教学班配备“班班通”设备,实现远程直播课堂进教室,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质远程教育资源。加强新疆教育电视台和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建设,促进电视课程制作和远程教学研究,开设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数字频道。

  (三)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并举,壮大双语教师队伍

  按照增量补充、存量培训、定向培养、滚动推进的方针,加强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其中,采取鼓励措施引导内地人才来疆教书是缓解双语教师紧缺所必需,也为南疆民族人口结构优化做贡献。有更多的汉族同志掌握民语是新疆,特别是南疆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的一种重要资源。

  1.培养和引进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针对阿克陶县符合培训条件,特别是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的教师越来越少,培训难度明显增加,许多少数民族教师不可能通过培训实现转型这种情况,要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一是培养受援地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二是在内地大量公开招聘汉语教师,进行两年免费强化培训合格后上岗。三是在内地师范类学院定向培养学习民语后到阿克陶来教书。中发〔2014〕5号文件明确提出:“新疆双语教师特岗计划”向学前教育阶段延伸。统一招聘中小学和幼儿园双语教师,享受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三年聘期结束后,考核合格自愿留任的,有空编的直接入编,满编或超编的,纳入当地教师队伍,超编问题通过增加人才储备编制和自然减员等方式解决,工资纳入当地财政统发。

  2.实施“369”工程引进江西人才援疆助教。从2016年起,根据阿克陶县实际需要,江西可每年专门招聘一批大学毕业生,免费培训民语两年合格后,须在疆教书满三年即可纳入江西正式编制教师,工资纳入江西财政统发,据个人自愿返赣或继续留疆教书;如在疆教书满六年的,返赣后可保留在疆的一半边艰补贴;如满九年的,返赣后可全额保留在疆边艰补贴;如愿留在克州阿克陶的,编入当地正式教师。

  培训费纳入双语教师培训项目,两年培训期间参照新疆大学生村官标准给予相应待遇,由援疆资金解决;在疆教书前三年享受当地公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由援疆资金解决或根据新疆政策由受援地聘任纳入当地财政统发;在疆教书四至九年期间,纳入江西省统一组织的援疆教师管理,享受相关待遇。

  教师返赣后新增加的边艰补贴的70%由援疆资金解决,该块补贴执行至江西省资金援疆政策结束为止;返赣教师新增边艰补贴的30%按其隶属关系由江西各级财政负担,该块补贴执行时间至教师本人退休为止。

  对于自愿留疆的,每年用援疆资金奖励相当其半年边艰补贴用于其自身素质提升,这块奖励执行至江西省资金援疆政策结束为止。如存在超编情况,根据当地政策,纳入“新疆双语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资由当地财政统发或先由援疆资金解决,待其自然减员后纳入当地正式编制。

  实行该工程,除培训费外,如招聘30人,按每人8万元待遇计算,前五年每年需安排援疆资金240万元。其后每年援疆资金承担的部分边艰补贴不超过50万元。

  3.加大双语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力度。摸清教师队伍情况,合理安排培训与转岗。在“十三五”规划中,增加双语教师培训项目、双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开发建设双语教师培训资源库。每年安排500万元援疆资金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

  继续实施“双语”教学骨干赴赣跟班助教培训。每年继续派遣若干名农牧区中小学、幼儿园可塑性强、汉语基础好、责任心强、可堪大任的双语教师到江西省跟班学习培训一个月,按照“按需定学、学以致用”的原则,对培训教师进行学科课程、班主任管理培训。

  继续实施高中“双语”教学骨干赴赣跟班听课培训。每年由县实验中学和县一中在数理化科目中各派遣若干名可塑性强、汉语基础好、责任心强、可堪大任的教师到江西省莲塘一中跟班听课培训一年。

  对受援地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定期免费培训和学习,使他们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适应双语教育的要求。

  4.加大支教力度。根据受援地克州阿克陶需要,扩大江西省教师支教规模。按照省教育厅和克州政府教育共建协议,创建“江西班”品牌,选拔优秀教师,增加支教人数。开展江西省师范院校实习支教活动并不断扩大支教规模。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中,扩大大学生赴受援地农村中小学开展双语教育志愿行动规模。依托江西省对口支援阿克陶县支教教师的资源优势,采取讲座、理论培训、专业知识培训、观摩示范课、结对帮扶等方式对受援地教师展开培训。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对江西省支教老师和志愿者进行民语培训,把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提出的“交流交往交融”要求落到实处。

  (四)调动各方积极性,提升双语教育质量和水平

  1.继续推行双语优教优学“十百千”奖励工程,形成尊师重教促学氛围,提高双语教育水平。2014年在全县实施“江西援疆‘双语’优教优学‘十百千’奖励工程”,即:一是每年对全县普通高考成绩前十名的学生进行奖励;二是每年对“双语”教学成绩优异的一百名教师进行奖励;三是每年对“双语”学习成绩优秀、品学兼优的一千名中小学生进行奖励。“十三五”规划要继续推行该工程并不断完善和提高奖励标准。

  2.推行奖励政策,鼓励学生进入双语班或汉语班学习。从2016年起,初次进入小学一年级或初中一年级模式二教学的双语班或汉语班学习的适龄学生(不分民族),每人一次性奖励600元。一人一次,不重复。按每年符合条件的新生入学人数5000计算,需要300万元。同时,考虑2016年以前已经进入模式二教学的双语班和汉语班学习的学生,对全县中小学模式二教学的双语班和汉语班2016年秋季在校生每人给予一次性奖励600元。按2014年模式二双语教育人数6373人计算,需要约400万元。2016年两项共计700万元。2017年起每年仅需前一项资金300万元。

  3.鼓励汉族学生学习民语。在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基础上,大力培养当地民汉兼通的汉族学生,为全县乡村基层党政干部、医生、教师,甚至清真寺伊玛目(宗教活动主持人)等各行各业培养后备人才队伍。从2016年起,对初次进入初一的汉族学生,如选修民语语文课程,每人一次性奖励1000元,一人一次,不重复。按全县每年300人计算,年均需要30万元。民语语文优秀的,纳入双语优教优学“十百千”工程给予奖励。

  4.用援疆资金完善双语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严格实行双语教师资格制度,把好双语教师入口关。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对新聘任的母语非汉语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达到中国少数民族汉语水平等级考试(MHK)相应标准的,给予1000元奖励,每上升一个等级,奖励1000元。对新聘任的母语为汉语的双语教师,民语水平等级考试达到相应标准的,也同样给予1000元奖励,每上升一个等级,奖励1000元。建立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年度考核机制,按照“十百千双语教育工程”管理办法,对若干考核优秀的给予奖励。对在学校工作多年、不适应双语教育工作要求的教师,调离双语教师岗位。按全县符合条件的双语教师2000人测算,起始年2016年需安排援疆资金200万元。其后年度等级上升人数和新增双语教师人数都不多,所需援疆资金不会超过50万元。

  5.将当地宗教教义翻译为国家通用语言,对少数民族群众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扫盲培训。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未接受过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的民族群众(不包括在校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扫盲培训。主要方式是把当地大多群众信仰的宗教教义翻译为国家通用语言来讲授。在阿克陶县,这类群体约有5万人,从2016年起,分五年培训,每年扫盲培训1万人,人均培训费及奖励费600元。每年费用600万元,五年总计3000万元。

  6.用援疆资金激励各方积极性推动双语教育发展。推行双语教育是新疆各级政府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当地落实问责制的基础上,安排援疆资金奖励全县各乡村、单位和相关人员,有利于全县双语教育的发展。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100万元对双语入学率增幅大或者入学率高的乡村、单位和相关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7.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双语教育的舆论环境。在国家和新疆各地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宣传推进双语教育,营造良好舆论环境的同时,从2016年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200万元援疆资金支持举办双语教学研讨会、双语口语大赛、双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等相关活动。同时,安排专项资金,对当地母语为汉语的党政干部、医生等公职人员推行民语学习活动。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在人事等行政强制措施基础上,适当采取经济手段,对民语水平等级考试达到相应标准的,给予1000元奖励,每上升一个等级,奖励1000元。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以及母语为汉语的党政干部、医生等公职人员关心、支持、参与双语教育的积极性。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