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四章 阿克陶县交通体系优化研究

  郭新宇 刘红生 陈广禄 黄卫国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14年5月28日至29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新疆工作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必须从战略全局高度,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并着重提出要加大对新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快新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目前,阿克陶县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仍较为落后,全县没有一个高速通道,对外通道单一且等级较低,全县境内仍有多个行政村未实现通达。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落后,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因此,有必要进一步优化阿克陶县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抢抓有利时机,争取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促使阿克陶的交通运输体系与周边地州实现无缝对接。

  其次,随着奥依塔克工业城的设立,将为整个阿克陶县的经济快速发展带来契机。依托“中巴公路”,奥依塔克工业城与喀什、阿图什实现紧密联系。加强与喀什、阿图什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克、喀一体化发展,对于实现克州和喀什两地的共同飞跃,进而带动整个南疆片区的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而交通一体化是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前提和支撑,因此,要实现阿克陶、喀什、阿图什的携手联动发展,必须首先做好交通的协调规划,实现相互间的无缝对接。

  综上,为适应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阿克陶县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必须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统筹规划,优化运输结构,不断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和水平,构建完善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在这样的背景下,适时优化阿克陶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对阿克陶县综合交通发展问题进行探讨和系统的研究,加快构建和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与协调作用,对阿克陶县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研究目标

  坚持增强供给能力、提高运输效率和改善服务质量并重的原则,强化各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协调,推进运输结构优化升级,构筑公路、水运、铁路、航空、管道综合协调发展的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整合现有资源,提高系统效率。进一步扩大重要走廊运输能力,优化配置走廊运输方式,缓解走廊运输压力。加强综合交通枢纽规划建设,提高综合运输换乘效率,有效衔接区域内外客货运交通联系。加强综合交通网络与城市交通的衔接,推动城乡运输一体化。完善市域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的衔接,积极融入区域交通网络,提高运输开放性。

  (三)研究意义

  通过对阿克陶县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优化,进一步加强阿克陶与南疆三地州主要城市间的沟通,促进全县经济的总体发展;进一步紧扣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总体布局,加强阿克陶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中亚各国间的联系,逐步融入新疆提出的“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五大中心,即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技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核心区”的总体构思。

  二、综合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一)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阿克陶县位于祖国的最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的西部边缘,地处东经73°26′5″~76°43′31″、北纬37°41′28″~39°29′55″之间。北部与乌恰县和疏附县为邻,东北部以岳普湖河为界与疏勒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四十一团场隔河相望,东部与英吉沙县、莎车县相连,南部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相接,西部、西南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380千米。整个县境呈西北向东南走向,总面积24540平方公里。

  阿克陶县现辖11乡、2镇、2场、119个村委会、556个村民小组。农区乡镇场有7个:玉麦乡、阿克陶镇、皮拉勒乡、巴仁乡、加马铁热克乡、喀热开其克乡、托尔塔依农场;牧区乡镇场有8个:奥依塔克镇、克孜勒陶乡、布伦口乡、恰尔隆乡、库斯拉甫乡、木吉乡、塔尔塔吉克族乡、阿克达拉牧场。总人口20.32万人,农业人口16.6万人。全县耕地面积24990公顷,粮食播种面积26597.34公顷(含复播)。地表水年径流量28.2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3.6亿立方米,水能资源蕴藏量90万千瓦。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铅、铜、金等16种金属矿和煤、水晶、金刚玉等18种非金属矿。

  (二)综合交通发展现状

  阿克陶县境内公路总里程2101千米,其中:国道1条(国道314线阿克陶县过境段),总里程160千米;省道1条(省道214线阿克陶县过境段),总里程70千米;县道13条,总里程418千米;乡道66条,总里程581千米;村道219条,总里程872千米。全县15个乡镇全部通了公路,乡镇通公路率为100%;12个乡通了油路,乡镇通油率为80%;119个行政村中有101个行政村通了公路,行政村通公路率为84.87%;有71个行政村通了油路,行政村通油路率为59.67%。目前,还有库斯拉甫乡、恰尔隆乡、塔尔塔吉克族乡、克孜勒陶乡4个乡的8个行政村不通公路。

  随着近年来公路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阿克陶县的交通运输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4年9月底,全县拥有道路旅客运输车辆244辆,总座位数3148座,营运客运线路2436公里,客运班线29条(其中:市际班线8条,县际班线2条,县内班线16条,乡村线路3条);2014年乡镇通班车率87%,行政村通车率72%。

  (三)综合交通现状评价

  近年来,随着阿克陶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阿克陶县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各方式运输量持续提高,为阿克陶县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仍存在如下问题:

  1.综合交通网内各交通方式发展不平衡

  公路领跑于其他运输方式,而铁路、航空发展严重滞后,有些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新的瓶颈制约。

  (1)铁路运输基础建设仍有待提高。

  目前阿克陶县境内已通铁路,是喀和铁路(新疆喀什到和田)上的一站,也是喀和铁路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唯一客运站。北距喀什站38千米,东南距和田站447千米,对于阿克陶县客货运输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但该线路仍为单线铁路且铁路站等级偏低,线路运营班次较少。因此,阿克陶县铁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提高。

  (2)公路网络布局和结构有待完善和加强。

  ——公路网布局。阿克陶县地处中国西部边陲,与口岸连通道路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阿克陶县对外公路通道较少,只有G314和S214两条国省道,其中经县城的对外公路通道仅S214为三级公路,技术等级较低,路面通行能力差。公路通道的缺少严重制约县域经济的发展。

  随着阿克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周边市县的联系也日益增强。现阿克陶已能通过S214与南疆铁路等途径与喀什直接连通,且等级较低,然后对于其他邻近县市,则缺乏直接联系通道。

  ——公路网结构。目前,阿克陶县域内公路网已具有一定规模,但与周边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公路网结构方面,国省干线比例仅占10.9%,比例较低。阿克陶县境内现尚无高速公路通道,而已建的国省干线普遍技术等级低,通行能力差,多为三级公路,一级公路占比为0,严重制约着阿克陶县的发展。

  农村公路方面,近年来虽然阿克陶加强了农村公路建设,但是仍存在不少的服务盲区。交通发展存在结构性矛盾,农区、山区交通发展不平衡,尤其是山区农村交通条件落后,通村油路覆盖率较低。全县15个乡镇场中,仍有3个乡未通油公路;119个行政村中,18个行政村未通公路,71个行政村不通油路(含不通路)。这些乡镇、行政村基本上分布在山区。而且由于阿克陶县大部分是山区,公路等级低,缺少桥涵防护设施,造成公路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大多数等外路仅能维持季节性通车。

  阿克陶县边境线较长,边防公路建设意义重大。目前阿克陶县境内已建边防道路通油率极低,绝大部分仍为沙砾路面,路面条件有待进一步提升。

  2.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

  目前阿克陶县境内尚无综合客运枢纽,各种运输方式分别规划、建设交通枢纽,较少从综合运输体系的角度考虑相互配合、共用及互联互通等,相互之间衔接协调困难,甚至同一种运输方式之间也衔接不畅,无法组织高效率、高质量的换乘和中转。现有场站多为单方式枢纽,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缺少有效衔接,这为不同交通方式的联运带来了诸多不便,交通效率无法满足阿克陶县日益增长的客、货运需求。货运节点方面,缺少较大的物流园区,制约了阿克陶县大宗货物运输的发展。

  3.交通一体化衔接方面有待完善

  随着喀什与周边阿图什、阿克陶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推进,阿克陶与喀什地区的联系更为紧密。然而,通过调查可以发现,目前阿克陶与喀什的公路联系通道仅有G314、S214,其中县城及周边乡镇与喀什等的对外连接只有依靠S214,然而S214目前仅为三级路面,道路通行能力差。联系通道的短缺对于一体化发展影响较大,必须适度增加。区域干线公路的通达可以有效提升城市区位优势,引导城市开发。然而,鉴于干线公路的快速通达性,如果由主城穿过,势必会对城市造成一定程度的切割。同时,城市交通与区域车流的过度交织也会导致交通效率的下降,造成交通拥堵。

  三、综合交通体系发展总构思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量质

  目前阿克陶交通基础设施薄弱,公路方面,国省干线骨架结构薄弱,技术等级低,通达深度不够。境内国省干线基本为穿堂过的形式,大多数离国省干线较远的山区的乡镇和行政村还未通公路或油路,常年与外界联系较少。铁路只有一条客运单线铁路,技术等级较低。综合交通的发展,交通设施是基础,必须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在量和质上都要有跨越式的发展。

  (二)全面衔接喀什交通,一体发展

  2014年5月28日至29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加强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立足区位优势,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采取特殊的财政、投资、金融、人才等政策,加大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力度,促进南疆加快发展,促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喀什在5年前就设立成为经济特区。阿克陶紧邻特区,应紧紧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全面衔接喀什特区,接受特区的经济辐射,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区域一体化的发展,首先需要交通一体化发展的支撑。从阿克陶与喀什交通一体化发展看,一体化联系通道的等级较低,没有高速公路通道,通道数量也较少。随着喀什经济特区的发展,阿克陶与喀什交通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目前阿克陶与喀什交通一体化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因此要大力发展综合交通,与喀什交通实现无缝衔接,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保障。

  (三)实现公共运输优先,城乡覆盖

  优先发展大容量快捷运输,着重解决主要对外通道、县域内城乡之间,特别是与喀什间的客运运输需求。因此,重点发展对外通道上的铁路运输和城市内部以及相互之间、城乡之间的公路快捷运输,逐步形成主要对外通道、区域内城乡之间分别以铁路、高等级公路运输为主的客运交通形式。

  优先发展公共客运枢纽场站,以统一规划、逐步推进为原则,以综合客运枢纽建设为重点,以新建和改造相结合的方式,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客运枢纽场站的建设。

  (四)提升国防公路等级,保障安全

  阿克陶县西部、西南部分别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接壤,国境线长380千米,是边防大县。国防公路的等级提升极大地解决了我军运输战备物资的地理阻碍和提升对边境突发事件处理的反应速度。边境公路的畅通关系着国家安全,要坚持将国防交通建设寓于阿克陶综合交通的大发展之中。

  (五)强化资源运输通道,促进开发

  阿克陶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已查明的有铁、铜、金、铅、锌、煤、刚玉、水晶、云母、石棉、石膏、磷等30余种,其中铁、铜、金、铅、锌、煤、水晶、云母已初步得到开发利用,尤其是对铜、金、铁等矿的开发效益较好。阿克陶县的农业资源也较为丰富,巴仁杏已誉满天山南北,高山牦牛更是高原牧区的优势种家畜。丰富的矿产资源需要有配套的集疏运通道,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农业资源特别是瓜果类产品对运输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对公路提出了较高的等级要求。在阿克陶县综合交通发展中,要特别注重资源运输通道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六)完善旅游交通设施,扩大影响

  阿克陶集中了天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类型多、容量大、品位高。旅游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快捷、舒适、选择多样的客运服务。将旅游服务与综合交通枢纽、通道规划整合为一个整体,加强与喀什机场、铁路客运站、公路客运站等重大对外交通枢纽紧密衔接的集疏系统与配套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对外辐射通道,建设连接旅游景区的干线公路等基础设施和开通连接区域内主要旅游景点的观光巴士,全面增强旅游城市的综合功能。

  四、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优化

  (一)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概念及作用

  由于各地区的地理特点、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具体表现也有所不同;在不同区域尺度内,运输通道作为运输骨干,具有最优的通达性,使资源、物流、人流、资金、技术和信息沿运输通道集中并扩散,从而促进所在地域的发展,这种影响作用在不同研究层次,其研究角度和重点不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综合运输通道是联结不同区域的重要和便捷的一种(多条线路)或多种运输方式的组合,承担着区际运输联系的大部分或全部客货运输任务。综合运输通道是综合交通运输网的骨干,具有运输能力大、客货运量大、技术先进等特征。由于综合运输通道连接着区域的经济中心、重要工业基地,通过众多的大中城市和城市群,同时与多条运输线路相连接,因此,规划和布局好综合运输通道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利于资源的集约化,提高运输效率;有利于引导国土资源开发;有利于引导产业带形成和优化;有利于城镇聚合轴的形成,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快。

  (二)综合交通通道布局

  1.通道布局原则

  服从国家、自治区综合交通网规划,满足国家、自治区运输通道在克州境内布局,并加以充分利用,提升阿克陶的交通区位。服务于阿克陶总体经济,引导相关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市(特别是喀什地区)的快捷联系,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有效扩大综合运输通道服务覆盖面,形成全县综合交通骨架网络,使得更多地区享有更便捷、更多样、更低成本的运输服务。保证通道内至少有两种交通运输方式,其中公路等级为二级及以上。

  2.通道布局方案

  阿克陶综合运输通道布局不仅要满足国家、自治区运输大通道在阿克陶境内的走向,也要充分适应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要求,还要满足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G314国际通道。我国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对外通道,在阿克陶县境内达到总里程160多千米。阿克陶县要充分依托此国际通道大力发挥奥依塔克的区位优势,将奥依塔克打造成全县大宗物资的集散地,加强区域内各乡镇及城区与奥依塔克间的公路通道联系。

  (2)高速公路通道。喀叶高速从阿克陶穿城而过,但是在阿克陶县境内没有出口,对阿克陶的经济发展未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阿克陶应尽快实施与喀叶高速的连接通道措施,以加大阿克陶城区对外通行能力,加速全县经济的迅速发展。

  (3)县城与喀什地区连接的对外通道。目前阿克陶县城与喀什连接的对外通道主要依托S214,然而S214仅为三级公路,道路通行能力较低,已经无法满足沿线交通出行的需要,严重制约了阿克陶的对外沟通与联系和经济发展。实施S214的改造升级对阿克陶来说显得迫在眉睫,它的实施对短期内改善阿克陶的交通出行条件,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4)县城与奥依塔克之间的联系通道。依托“中巴公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两大优势,奥依塔克的区位优势显得极为明显。目前阿克陶县城与奥依塔克之间的联系通道缺失,两地之间仅仅依托一条县乡公路(阿克陶境内为县道,喀什境内为乡村道路),道路街道化严重,部分路段破损厉害,大中型车辆几乎难以通行,造成阿克陶县城与奥依塔克之间大宗农牧物资及矿产难以迅速转运,无法充分发挥奥依塔克的区位优势,严重制约全县经济发展。建成县城与奥依塔克之间的联系通道对发展阿克陶口岸经济定位有着积极作用。

  (5)奥依塔克经乌恰至伊尔克什坦口岸通道。伊尔克什坦是我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边境口岸,打通奥依塔克经乌恰至伊尔克什坦口岸通道,对阿克陶将奥依塔克打造成大宗物资集散中心,对阿克陶向口岸型经济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五、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优化

  2013年初,克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已委托规划设计单位对克州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规划,但没有针对阿克陶县作为克州第二大城市,与克州政府所在地阿图什市人口、经济相当的具体情况,在交通体系规划中未重点考虑,尚有进一步优化的必要。

  (一)公路网优化

  1.公路网功能层次划分

  (1)划分原则。公路层次结构明确:公路各层次要“身份明确”,一目了然,避免烦琐杂乱和互相交织,使每条线路都能有很明确的定位。服务功能完善:各层次要充分体现公路功能特征,既有承担“主动脉”功能的骨架公路,又要有起着“支动脉”和“微血管”功能的干线公路和集散公路,合理配置,形成高效的有机整体。管理主体明确:公路网的功能分类设置要与现行的公路行政管理体制紧密结合,有利于对公路网的规划、建设、管理,便于事权与财权的划分,提高工作效率。

  (2)功能层次划分。根据前述分类原则并结合阿克陶公路网的发展现状,将全县公路分为骨架层公路、干线层公路、集散层公路和专用公路。其中骨架层公路为高速公路,干线层公路为国省道公路,集散层公路为重要县道公路,专用公路指的是边防、旅游公路。

  2.公路网络优化思路

  构建阿克陶“通畅、便利、高效、和谐”的公路网络体系,服务于阿克陶交通通道的建设,打造内连外通的发展环境,促进阿克陶城镇化进程以及与喀什等周边地区一体化发展。

  3.公路网络布局优化

  阿克陶的公路路网布局应充分结合克州的交通总体规划,并考虑与喀什等周边地区实现无缝对接,各层次的公路布局优化如下:

  (1)骨架层公路

  ——喀阿高速

  原国道G315线经提升改造后改为高速公路G3012线,但线路走向与G315基本相同,没有经过阿克陶县城。因此,为解决阿克陶县客运物流快速流通的问题,有必要沿现S214线走向规划一条快速通道。

  线路走向优化:北端起点位于与G3012交会处互通,向南经阿克陶县、英吉沙县等地区,终点位于英吉沙县附近,规划等级为高速公路。

  线路功能:北接G314,在阿克陶县境内与S310相交,是阿克陶县联系喀什市以及周边县的重要通道。

  ——喀吐高速-G314

  北端起点为乌恰县中吉边界,向南到达喀什境内与喀什绕城高速南外环相交,穿越阿克陶县境内到达红其拉甫口岸,等级规划为高速公路。

  线路功能:建立吐尔尕特口岸以及红其拉甫口岸与喀什联系的高速通道。

  (2)主干线层公路

  考虑未来地区对交通运输快速化需求,为解决阿克陶县对高速公路和国省道的有效利用、衔接、转换,解决县域内部主要乡镇结点快速交通联系和对外交通问题。

  ——S214

  线路走向:北端起点位于与喀什南绕城高速公路交会处,南端起点位于与G315交汇会,规划线位从阿克陶县城外围经过,避免对城区的干扰,穿越克孜勒陶、恰尔隆等乡镇后与G314相交。

  规划等级优化:起点至阿克陶县城段作为阿克陶与喀什、阿图什的重要通道,公路等级为规划为一级公路,由于该路段街道化严重,货车、客车、畜力车、三轮车摩托车、自行车等各种交通工具均存在,为混合交通,因此在设计道路宽度时,应按城市道路考虑,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渠道化隔离;阿克陶县城至G314相交段为二级公路;国道315岔口处经克孜勒陶、恰尔隆等乡镇后与G314相交段作为G314的备用公路,避免G314在灾害或军事等紧急情况下中断时,塔县能有第二通道,并提升原有克孜勒陶、恰尔隆乡县道的等级。

  ——S310

  西端起点位于与喀伊高速交会处,东端起点位于喀什麦盖提县,线路将口岸与喀什岳普湖县、麦盖提县以及阿克陶县串联起来,是喀什大外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串联阿克陶城区、奥依塔克工业园及伊尔克什坦口岸的交通通道。

  线路走向优化:对原有线路走向进行优化,原规划线路通过波斯坦铁列克乡,优化线路经过奥依塔克工业园。

  规划等级优化:G3013互通交会处至阿克陶县城为二级公路,阿克陶县城至奥依塔克工业园段为一级公路,奥依塔克工业园段至喀伊高速交会处为二级公路。

  (3)次干线层公路

  考虑节点覆盖度,解决县域一般节点沿线交通联系问题,形成末梢联络式的布局形态,县乡道公路均是国省道公路与乡镇的联络线。

  (4)专用公路

  主要解决两条专项公路:

  ——布伦口经木吉乡至塔吉克斯坦界专用公路。东起G314,途径木吉乡至塔吉克斯坦界,其重要功能为旅游、边防及资源运输。

  ——布伦口乡至朗库里专用公路,其主要功能是旅游、边防。

  (二)铁路网络布局优化

  1.铁路网优化思路

  根据上位规划,在不增加铁路投资的情况下,建设多条阿克陶县对外联系的铁路运输通道。

  2.铁路网优化布局

  在2013年克州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实施的综合交通总体规划中,涉及阿克陶县的铁路主要为中巴铁路,原规划走向为由喀什经疏附县至奥依塔克工业园,然后沿G314布线,最后经红其拉甫口岸出境至巴基斯坦。该规划不但增加线路里程,而且疏附县城距喀什市太近,铁路对疏附县经济的带动作用不大。

  线路走向优化:中巴铁路从喀什出发,沿既有喀和铁路至阿克陶县站,然后从阿克陶县站分线,至奥依塔克工业园,沿G314布线至红其拉甫口岸。

  六、城市交通衔接优化

  通过对城市交通与区域交通衔接的研究,突出城乡交通一体化。优化的目的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与城市出入口衔接,研究在城市出入口附近公路干线和城市干线的衔接方案;二是互通布局与衔接,从促进城市发展、方便利用角度分析互通布局。

  (一)交通干线在县域附近现状走向

  1.S214

  现S214(三级公路)从阿克陶县城中部穿过,沿线城镇化比较严重。

  2.G315

  现G315从阿克陶县域东侧穿过,与阿克陶县城距离约20千米,目前已经完成高速公路改造。

  3.S310

  现S310由东向西延伸至阿克陶县东侧的疏勒县的塔孜洪乡。

  4.喀和铁路

  从县城东侧穿过,站点设置在亚格恰克村附近,为客货两用站。

  (二)交通干线在城市节点附近规划方案

  1.S310西延

  为了强化喀什南部地区与口岸联系,规划S310西延至乌恰县,阿克陶境内线路走向沿着现有县道(X390、X391)。

  2.S214东移

  随着阿克陶城市空间发展,规划县城段S214进行改线,东移至喀和铁路的西侧。

  (三)阿克陶县城主要出入口

  七、效益评价

  (一)支撑并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阿克陶综合交通网络的规划优化实施,大大缩短了县、乡镇之间的时空距离,畅通了区域交通联系通道,为社会经济的稳健发展提供了便捷、快速的运输条件,拉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它的快速发展很好地支撑并且促进了地区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优化城镇布局的效果

  阿克陶综合交通规划优化时考虑了自治区上位规划及市、县城市规划的要求,重点考虑综合运输的发展和总体走向与未来的生产力布局、经济产业带、城镇空间布局、中心城市发展轴之间的关系。它的建设完善,会加速经济轴线的迅速发展和产业带的形成,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运输规模的扩大和运输效率的提高。城镇规模扩大,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从而加快城市化进程,从根本上改变居民的生活方式,改善生活质量。

  (三)有力地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阿克陶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未来将是阿克陶的重要产业。随着地区公路网建设完善,尤其旅游线路建设,极大地推动当地旅游事业的发展及地区经济的繁荣。

  (四)促进国土资源的集约利用

  阿克陶综合交通的规划、建设,将促使阿克陶交通建设更加合理有序地进行,消除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的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节省大量的土地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造福于子孙后代。同时综合交通干线网的有序建设,还能有效改善市域的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土地、水资源占用等效果。

  (五)拉动土地资源的增值

  交通建设和发展会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周围土地的使用价值,改变土地资源的使用用途,工矿企业、开发区建设用地大幅度增加,农业用地将不断减少。交通的建成将有力地带动沿线交通辅线的配套建设,同时经改造路段沿线的名胜古迹开发、旅游景点建设等其他用地也将大幅度增加,从而拉动沿线土地资源的增值。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