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十章 阿克陶县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教育研究课题组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正确领导下,在江西省大力对口援建下,阿克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基础得到增强,教育资源得到整合,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全县教育的总体水平和质量有了较大提高,阿克陶县教育事业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阿克陶县位于天山与昆仑山交接处的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西缘,南北长283.2千米,东西宽216千米,总面积2.4万平方公里。山区面积2.3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6.39%;农区面积87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61%,边境线长达380千米,属半农半牧国家级贫困县。辖13个乡(镇、场)、109个行政村,总人口20.5万人,由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汉族、塔吉克族等13个民族组成,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6%。

  一、调研目的和经过

  为了全面掌握阿克陶县教育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以援疆教师为主体,结合县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成立了调研小组。从2014年5月到10月,先后赴阿克陶镇、皮拉勒乡、玉麦乡、加马铁热克乡、托尔塔依农场、喀热开其克乡、巴仁乡、克孜勒陶镇、布伦口乡、木吉乡等12个乡镇农牧区的50所中小学、幼儿园、职高实地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查看、发放问卷调查表等形式,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二、阿克陶县教育发展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86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75所,学前“双语”幼儿园45所(城镇2所,乡级43所)。在校生43567人,其中少数民族在校生33643人,占在校生的77.2%。学校教职工4398人,其中专任教师3748人,少数民族教师3636人,占87%。全县中小学校舍总面积19.8万平方米(小学10万平方米,中学9.8万平方米)。“十二五”期间,江西援建教育项目总投入1.67亿元。

  (一)基础教育快速发展

  阿克陶县始终坚持“两基”为重不动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力度,在自治区“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江西省教育援建项目”等一系列工程实施下,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在国家扶持下,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全免费。2009年9月,阿克陶县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的“两基”验收。

  1.学前教育。阿克陶县结合江西规划援建项目,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安居富民、定居兴牧建设规划,通过扩大公办幼儿园覆盖面、大力兴办双语幼儿园等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学前教育的覆盖率,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1)幼儿园建设情况。2014年全县有各类幼儿园59所。其中教育部门开办45所,占76%,集体和其他部门开办14所,占24%。县乡镇(场)14所,农村幼儿园42所。幼儿园总数比2010年增加42所。

  (2)幼儿入园情况。2014年全县在园幼儿达到6473人,比2010年增加2698人,其中县直1376人,占21.2%,农村5097人,占78.8%。2014年幼儿毛入学率达到60%。2014年全县幼儿园统一实行“模式二”双语教学。

  (3)幼儿教师情况。2014年全县共有幼儿园教职工457人,园长、专任教师328人,其中幼师专业以上学历的有129人,占28%。

  2.九年义务教育。阿克陶县高度重视“两基”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奋力推进“两基”,全县义务教育普及程度不断提高,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1)全县有小学75所,在校生2178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21268人,占97.6%,有小学教师2135人,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100%,能胜任双语教学1149人,占53.8%。全县有普通初中12所,在校生9015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740人,占97%,有普通初中教师1523人,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100%,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339人,占22.2%。

  (2)为提高教育质量、效益,阿克陶县加大了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以“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和“初中办到县”为契机,加快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大力推进民汉合校,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3.普通高中教育。

  (1)阿克陶县一中和实验中学共有高中在校生3061人,全部为少数民族学生3061人。江西省援建5000万元建设一中,使高中毛入学率由55.8%提升到70.6%。全县有普通高中教师288人,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100%,能胜任双语教学的教师96人,占42.1%。

  (2)2013年全县高中毕业生1003人,升入大中专学习的学生828人,升学率82.6%,比2010年提升20%。

  (二)双语教学全面推进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阿克陶县党委、政府也将推进双语教育摆在了特殊重要的地位。阿克陶县教育局积极主动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双语”教育政策。全县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1.在广大师生和群众中大力宣传少数民族双语教学的政策,让广大群众特别是当地有影响的人士认识到双语教学的必要性,用教学实际成绩对比和学生典型事例,生动地说明了知识改变命运,学生改变家庭命运。原来在没开设双语班的学校就读的孩子的家长不远百里将孩子送到开设了双语班的学校就读,牧区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双语学校就读,甚至家长在县城租房陪读,农区家长舍近求远到县实验小学就读。现在全县各学校均开设了双语班。

  2.全县在87所中小学校开设了511个“双语”教学班,13079名学生接受了双语教育,有学前“双语”幼儿园45所,189个班,6473名幼儿接受了双语教育。“双语”教师总数为1942人(学前双语教师358人,小学双语教师1139人,初中双语教师349人,高中双语教师96人),双语特岗教师594人。

  3.为加强管理,阿克陶县出台了《关于阿克陶县双语幼儿园建设管理办法》《阿克陶县双语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十年目标》《阿克陶县双语教师培训五年规划》。将目标要求责任到人,学校领导对学前和中小学双语教育负有主要责任,具体负责本校双语教育工作。本着“因地制宜,分层实施,逐层递归”的发展思路,从2010年起,对接受过学前双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学生一律采用模式二教学,小学起始年级,县镇学校一般采用模式二实施双语教育;农村学校一般采用模式一实施双语教育,鼓励和倡导各中小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因地制宜地选择相应的双语教学模式。

  4.江西省对口支援的教育援疆项目重点倾斜于双语教育的发展。2011-2015年江西省对口支援阿克陶县总援建资金10.2亿元,其中教育援疆1.67亿元,教育援疆资金所占比例达16.37%。双语教育投入资金1.07亿元,占教育援疆资金的64%,阿克陶一中、阿克陶三中、阿克陶第二小学、阿克陶第三双语幼儿园及7所农村双语幼儿园的相继建成,极大地改善了阿克陶县双语教育的硬件条件。为促进阿克陶县双语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江西省和克拉玛依市发挥对口支援的优势教育资源,将县城几所学校建设成双语教学优秀学校的同时,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带动其他乡村学校发展双语教育。在每一乡镇场创建一所示范性初中、小学、幼儿园,出台评价激励政策,在县乡镇一级的学校中评选出双语教学优秀中学、小学和优秀幼儿园。以先进带后进,用优秀促发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县所有学校中形成学优秀,赶先进,营造双语发展的良好氛围。

  5.截至2013年,内地新疆高中班在阿克陶县招生902人,疆内初中班在阿克陶县招生1000余人。自2011年至2012年,阿克陶县报考内地新疆高中班的人数及录取人数在稳步上升,其中:2011年报名人数为519人,录取人数85人;2012年报名人数为409人,录取人数104人;2013年报名人数为523人,录取人数为222人(其中:本地学生123人,内初班学生99人);2011年报考区内初中班的人数为613人,录取人数128人;2012年报考区内初中班的人数为653人,录取人数117人;2013年报考区内初中班的人数为753人,录取人数186人。江西省继续实施“双百”工程,内高班高考成绩显著。江西省2008年起每年招收100名克州阿克陶学生到南昌莲塘一中上高中,内高班毕业生在2013年高考中摘得克州理科状元、克州文科状元、80%以上达到二本以上分数线。江西省高校每年招录100名克州阿克陶大学生。

  (三)职业教育从无到有

  1.阿克陶县原职业中学只是在一中挂牌,职业教育发展严重滞后。2010年,在国家和江西省的大力支持下,占地98亩、建筑面积达32000平方米的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开始建设,2012年竣工并投入使用,实现了阿克陶县职业教育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性发展。

  2.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有关职业教育惠民政策,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和免学费政策体系,宣传了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招生简章,让学生家长及学生了解到了国家有关职业教育的优惠政策,扩大了中等职业教育“三免一补”(即免除学费、免住宿费、免教材费、补助学金)政策覆盖面,进一步增强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3.县职业高中目前开设了12种专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设施农业、服装设计与工艺、计算机应用、建筑装饰、汽车维修、中餐烹饪、食品生物工艺、畜牧兽医、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以及美发与形象设计等)。2012年职业高中招生人数达到了225人,为疆内中等职业学校输送学生354人,为内地中等职业学校输送学生104人,2013年县职业高中计划招生360人。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1.阿克陶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及中央编办《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通知》文件精神,截至2012年共招聘特岗教师627人、特培生计划教师57人、双语幼儿园教师168人充实到基层学校和幼儿园。

  2.近三年来,通过选派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自治州及县本级培训,共培训双语教师6894人次(其中国家级122人次,自治区级476人次,地州级2416人次,县本级培训3255人次,培训少数民族语言授课教师2250人次),参加培训的少数民族教师占总人数的76%。

  3.江西省紧紧围绕如何化解受援地“双语”教师严重匮乏这一制约瓶颈,坚持送教支教与师资培训相结合,就地培训与来赣培训相结合,传统课堂培训与现代远程培训相结合,短期师资培训与长期人才培养相结合等多种途径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通过派援疆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组织受援地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中短期培训,组织教育专家送教进疆等模式缓解受援地师资力量短缺、师资水平偏低的燃眉之急。一是选派了19名优秀教师分别在克州二中和阿克陶县实验中学支教;二是2011年和2012年选派741名未就业大学生赴江西进行为期3年的培训;三是选派三批双语教师共140名赴江西进行为期3个月的双语教学培训,其中2011年60名,2012年40名,2013年40名;四是暑期安排江西教育专家、名师到阿克陶培训和上示范课,2013年受训人数达1000多人次;五是促进县级双语教师培训,江西省教育厅资助阿克陶教育局20万元,计划五年培训教师1600人,到目前为止已举办四批八期培训,培训学员达686人;六是加强援疆教师的传帮带示范带动作用,援疆教师在每周五、周六对双语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双语骨干教师共计142人;七是实行“1+2”和送教下乡活动,为发挥支教老师的传帮带作用,10名援疆老师与20名本地教师结对提高,10名教师还开展了送教下乡活动,在乡镇学校讲座和示范课达15场(节)。

  (五)教育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从2003年8月1日起,各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已全额纳入县财政预算安排,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得到了有力保障,目前学校公用经费补助标准已经达到了小学500元/生/年、中学700元/生/年,农村中小学取暖费已经达到小学60~112元/生/年,中学60~112元/生/年。

  2.2010年以来,利用农村寄宿制建设“教育扶贫”工程、“义教”工程、危房改造工程、校舍维修工程、援疆援陶工程等300多个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6623.8万元。项目建设覆盖了全县所有中小学校,改扩建校舍面积366637.82平方米。

  3.享受营养餐计划学生29895人,每人每天3元,享受寄宿生生活费补助9187人,每人每天小学生5元、初中生6元。

  三、阿克陶县教育事业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

  (一)基础教育方面

  1.学前教育发展还不能满足社会事业的高速发展。一是县城幼儿园数量不足,2014年,县城3~5岁幼儿有1285人,原县城仅有一幼、二幼,学生949人,2014年江西援建的三幼投入使用,虽能缓解幼儿就学压力,但随着城镇化水平的快速发展,县城公办幼儿园数量还是不足。二是农村幼儿园发展还面临巨大困难,全县农村3~5岁幼儿有3512人,现在园幼儿6473人,尚有74个村无双语幼儿园,大部分有双语幼儿园的村,也仅能保证5岁幼儿入园。三是非教育局举办的幼儿园面临经费困难、办园条件差、设施简陋陈旧等问题。

  2.义务教育发展很不均衡,城乡、农牧区差异大。

  (1)2014年,县城仅两所小学,随着县城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小学就学压力巨大,广大群众对此已有强烈反应。县城有县一中和县实验中学两所完中,共有学生3061人。江西省援建一中5000万元建设的高教楼、宿舍楼、食堂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实验中学的学生主要是县城汉族学生和广大牧区柯尔克孜族学生,由于学校面积和资金投入的问题,该校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江西省2011年援建的第三中学,由于拆迁缓慢,至今未按时竣工投入使用。

  (2)牧区学校条件艰苦、教师匮乏。牧区共有学校20所,在校学生3968人,教师672人。学校距离县城平均在200千米左右,最远的学校距离县城400余千米,山高路远、面广线长,且学校基础设施及教学设施简陋,人员集中极为困难,教学物质严重缺乏,气候环境极为恶劣。至今还有3个乡镇没电,中心小学也是几个教师挤在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办公、睡觉、做饭。客观原因造成牧区学校很难留得住教师,教学水平较高、文化功底扎实、汉语水平较好的特岗教师、高等院校优秀人才、社会招聘老师先后通过不同的方式离开教育教学岗位,甚至一些从内地高等院校招聘的大学生来到牧区后还没有到达学校就因环境恶劣、气候不适等原因离开。以上因素导致了牧区学校教师结构极不合理、教师教学水平不高、“双语”教学推进十分困难、优势教育资源无法发挥作用的局面,制约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3)高中教育发展滞后,教学质量有待提高。2012年全县初中毕业生3048人,升入高中阶段的学生约为1783人,升学率为58.5%。

  (二)职业教育方面

  1.中职普及率很低。2012年升入职业高中学生288人,升入普通高中学生1200余人,普职比严重偏低。

  2.职业高中实训设备奇缺,生均设备值与技能培养的要求相距甚远,实训基地建设尚需加强。

  3.职业高中专业设置和就业脱节。

  (三)双语教育方面

  1.部分校长、老师对双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抓双语教育不积极。

  2.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县委、县政府对双语教育高度重视,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抓双语教学,近几年,质量提升明显,在全州名列前茅,但由于基础、语言环境的局限,少数民族儿童、青少年双语学习面临巨大困难,加上双语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原因,双语教学质量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3.双语教学设备落后。在现有双语师资情况下,一些双语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能弥补师资不足的问题,但配置教学设备资金短缺。

  (四)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幼儿教师编制短缺,数量严重不足。近几年阿克陶县双语幼儿园建设力度大,一大批双语幼儿园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双语教师的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项目建设速度,部分幼儿园建成后面临无教师的窘境。幼儿教师尤其是农牧区幼儿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占比例很低。

  2.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和整体素质偏低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学科教师紧缺,呈现师资数量不足和素质不高并存,教师超、缺编现象并存,地区分布和学科分布不平衡并存,民族分布和城乡分布不平衡并存的局面。

  3.双语教师数量不足。据测算,全县每年需新增中小学教师170至230人之间,逐年递减。符合培训条件,特别是具备一定汉语基础的教师越来越少,培训难度明显增加,许多少数民族教师不可能通过培训实现转型。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小学母语非汉语的双语教师基本无法满足模式二双语教学需要,存在汉语教师发音不标准、不能很好地理解课文、不能用汉语组织课堂教学、不能用汉语讲解数学等问题。双语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

  4.职业教育专业教师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阿克陶职业高中平均师生比为1:6.4,“双师”型教师占25%;聘请校外兼职教师带来的管理和经济压力较大,严重阻碍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结构性短缺和质量不高已成为制约中职教育事业发展的瓶颈。

  5.工作生活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教师流失严重。广大农牧区边远学校教师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招考教师困难,新招录的教师到岗率低。一部分教师因不适应环境,通过找关系调动工作岗位、考公务员、辞职等方式,造成学校教师严重不足、教师流动性较大的问题。

  (五)经费与办学条件

  1.幼儿园和牧区小学办学条件亟待改善。由于经费投入不足,部分村尚无幼儿园,牧区农村小学校舍破烂,设施陈旧。

  2.项目建设相对较多,缺口资金难以得到全部解决。为确保全县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这一目标,国家、自治区、江西省对阿克陶县教育项目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但缺口资金仍然很大。一是配套资金单方造价太低,地质环境复杂,20个小学和90多个教学点大多位于边远牧区及山区,海拔高,交通不便,甚至存在无水、无电、无路的情况,部分工程开工在没有电的情况下,需要使用发电机,每发一度电大概需要5元的成本,由于地处高海拔,发电机不能完全发挥效率,必须要2~3台发电机同时发电才能使工程正常开工,一般都要算主材料运距(如水泥、砖等建筑材料),运输过程中,由于没有路只能走河道,所以运输建筑材料只有在每年3~4月内进行,一块红砖到了边远牧区达到了1.2元,导致工程单方造价2000~3000元,项目招标价格普遍比配套资金单方造价高,项目建设异常困难。二是学校建好后,地面硬化、道路拓宽、修建围墙等资金难以落实。三是部分乡镇位于海拔较高地区,受夏季冰山融雪等天气影响,自然灾害频发,加上山高路险(如恰尔龙乡帕斯瓦提学校、克孜勒陶乡卡普卡等学校根本无路可走,只能在无水时从河滩艰难到达),一些工程的工人是从各地临时招聘,很难适应高山恶劣气候和高原缺氧的气候条件,导致人工工资很高。

  截至目前,幼儿园缺口资金共计900万元;2010年校安工程缺口资金共计190万元;教师周转房2009年至今缺口资金为277.9636万元;职业高中建设2010年合计缺口资金为1215.5万元;县一中400米塑胶跑道缺口资金为5.26万元;实验中学宿舍楼缺口资金为921万元;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薄弱专项资金合计缺口123.136万元;2011年阿克陶县教育局扩建项目合计缺口资金为53.9万元;2012年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三中运动场缺口资金为43万元。

  2014年按照标准化建设进度要求,全县要进行验收的中小学有26所,在校学生数为10785人,班级356个,现占地面积621948.64平方米,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缺少21844平方米,需要资金131.06万元;校舍面积缺少26710.98平方米,需要资金5342.20万元;劳动基地缺少60亩,需要资金240万元;自行车存放地缺少1445.50平方米,需要资金21.68万元,图书缺少62229册,需要资金93.34万元;教学装备总额3372.17万元;共计9381.52万元。(占地面积和田径场计算方式每平方米60元,校舍面积计算方式每平方米2000元,劳动基地计算方式每亩地4万元,自行车存放用地计算方式每平方米150元,图书价格计算方式每册15元。)

  3.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条件,学校公用经费也存在一定的缺口。由于县学校布局较为分散,山区学校和教学点较多,学校食堂工作人员工资是当前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的突出问题,为保障寄宿制学校正常运转,只有用公用经费解决。自治区为农村中小学学生划拨每生每年70元的取暖经费,但因县边远山区学校每年9月份至次年5月份就需要烧煤取暖,只能超标发放山区取暖用煤。县学生公寓管理中心和县一中新增学生宿舍和办公楼没有下拨取暖经费,为保证学生和教职工冬季取暖,只能赊账运行,县政府每年拨经费解决此困难。

  四、教育发展的战略意义和发展目标

  (一)加快阿克陶县教育发展的战略意义

  1.加快教育发展是中央新疆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阿克陶县的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快教育发展,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稳陶兴陶、富民固边”的重大举措。

  2.加快教育发展是实现阿克陶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条件。阿克陶县现处于从农牧业向工业化发展转型的最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人口相对过剩,工业基础薄弱,服务业发展滞后,就业压力巨大。教育在阿克陶县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优先发展教育,对促进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阿克陶县经济的增长极,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

  3.加快教育发展是实现阿克陶县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阿克陶县位于祖国西北边陲,是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区域,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群众聚集地区。长期以来,受国际大环境和周边国家的影响,成为“三股势力”较为活跃猖獗的地区,民族分裂势力和非法宗教势力与我们争夺下一代的斗争十分激烈。在中央、内地省(市)支援下,加快发展新疆教育事业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受教育者学有所长、学有所用,从青少年心灵深处构筑起反分裂、反渗透的思想防线,有力抵御和遏制“三股势力”的干扰和破坏,有效维护中央与自治区、内地与新疆的血脉联系,增进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对落实中央确定的“稳疆兴疆、富民固边”战略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是治本之策。

  (二)阿克陶县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陶”和“人才强县”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布局结构,坚持分类指导、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以农村教育为重点,以全面普及“双语”教学为突破口,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努力办好各族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增强教育对阿克陶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全县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目标:

  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基本普及,3~6岁幼儿3年毛入园率达到80%以上,学前教育保教质量明显提高。义务教育趋于均衡发展,“普九”水平整体提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在校生巩固率均保持在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普及,办学水平明显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

  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高中阶段招生规模的普职比大体相当。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形成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趋于合理,中职、普高教育协调发展的格局。

  双语教育:农牧区少数民族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率先普及,入园率达到90%左右。小学起始年级少数民族学生实现“双语”教学,中小学各学段的“双语”教学有序推进。内地新疆高中班、区内初中班、区内高中班和内地高校支援新疆协作计划招生人数不断提升,启动实施内地新疆中职班项目。

  教师队伍:小学、初中教师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学历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高中阶段教育的教师数量进一步增加,质量有所提高,学历合格率达到90%以上。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30%左右。

  五、阿克陶县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与对策措施

  (一)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依法治教,保证教育优先发展

  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牢固树立“科教兴陶,教育为本”的思想,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加强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努力克服制度障碍,提高教育普惠性。

  1.制定教育发展规划性纲领性文件。比如《阿克陶县2010-2020年教育发展规划纲要》《阿克陶县教育教学工作考评方案》《阿克陶县双语教育发展工作实施意见》《阿克陶县学校建设管理办法》《阿克陶县教职工管理办法》《阿克陶县教师培训规划》等。积极促进管、办、评分离,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

  2.切实加强教育监督检查,完善教育问责机制,综合利用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依法履行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建立健全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维护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建议加强阿克陶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办公室力量,专项资金解决办公经费。

  3.努力构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长效机制,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共同培育下一代的良好环境。建议成立阿克陶县教育发展奖励基金会。

  (二)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均衡发展,保障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前提。保障教育机会平等,扶持困难群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建立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监测制度和评估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进一步改善农牧区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建立优质资源学校帮扶薄弱学校,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机制。建议国家、自治区、江西省加大对农牧区和薄弱学校的资金扶持力度,安排专项资金解决木吉、恰尔隆、塔尔等乡镇学校无路、无电、无水的问题,在牧区乡镇(场)实施教师周转房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增加牧区学校取暖费,提高牧区教师补贴,双语幼儿园和学校建设项目向牧区倾斜。建议实行县城、农区学校与牧区学校结对帮扶,实行评聘高级教师定期牧区支教活动。

  2.加大对边远贫困牧区义务教育经费扶持力度。实施好教育援疆项目、农村双语教师特设岗位招聘计划、城市学校教师支教和高校学生实习支教计划,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农区和牧区之间的教育差距。

  3.建立农牧区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和教育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资助政策体系,采取“奖、贷、助、免、补”的资助措施,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校方投保责任。完善学生医疗保障资金筹集机制和费用分担机制,保障学生基本医疗需求。

  (三)调整教育结构,统筹各类教育,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

  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双语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学前教育。以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在巩固提高“普九”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内涵发展为导向,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水平为目标,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国家、自治区、江西省在政策资金上向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倾斜,加大扶持力度。

  2.以学前双语教育为突破口,以国家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工程项目为基础,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骨干,加快发展农牧区学前教育。基本普及学前教育,逐步将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建议国家、自治区、江西省安排部分资金在无双语幼儿园的村建设双语幼儿园,改造一批幼儿园。建议理顺双语幼儿园管理体制,把集体和其他部门办的幼儿园全部归口教育局管理,解决这些幼儿园办学经费短缺的问题。

  3.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构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对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全部动员到职业学校就读。

  4.把发展职业教育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规模、专业设置与阿克陶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需求相适应;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贯通、职前与职后教育相互衔接、学历学制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为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建议职业学校与阿克陶县江西工业园企业建立订单培养机制,和人社局加强协调,建立劳务输出平台。

  5.加强阿克陶职业学校和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健全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广泛开展面向“三农”的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鼓励更多农牧区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建议自治区、江西省安排资金配置必要的实训设备,统筹职业学校和社区劳动服务平台建设。

  (四)加强德育工作,维护民族团结,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增强学生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1.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广大学生,把“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内容,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进课堂、进头脑。

  2.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形式和手段,构建各学段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认真贯彻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教育条例》,坚持不懈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和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始终。加强无神论教育,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法律意识、中华民族意识和公民意识,培育青少年学生崇尚科学、反对迷信、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五)推进双语教学,规范教学管理,培养“民汉兼通”人才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尊重教育规律、坚持民汉兼通,把握推进节奏,注重学段衔接,确保教育质量,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双语教育。

  1.全县双语幼儿园统一采用模式二双语教学,对接受过学前两年双语教育的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起,实行双语教育。在中小学逐步扩大双语教育的覆盖面,按照双语教育实施方案的进度要求开设双语班,对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加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生,适当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授课课时和课程门类,提高学生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重视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课时和教学质量。为在汉语言学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开设本民族语文课,并鼓励母语为汉语的学生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2.加强双语教育研究,改进教学方法,改革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建立双语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和督导评估机制,鼓励学校积极开展双语教育的改革试验,提高教学质量。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办好学前双语幼儿园或学前班。县直学校实行民汉合园、合校,鼓励民汉学生混合编班。建议加强县教研室建设,配齐配全各学科教研员,在援疆干部里增加教研员岗位。

  3.进一步扩大内地新疆高中班,区内初中班、高中班和江西高校支援新疆协作计划招生规模。建议江西省适当扩大支援新疆协作计划招生规模至150~200人,扩大区内中职学校对口招收阿克陶县初、高中毕业生规模。江西省职业教育在全国领先,建议启动实施内地中职班,和阿克陶县职业高中建立帮扶对子。

  (六)重视队伍建设,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建设立场坚定、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数量足够、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加强教师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师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师德教育评估的长效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的首要条件。

  2.继续实施农牧区学校双语教师特培计划,加大农牧区学前和中小学教师培养力度。建议国家、自治区加大对南疆师范生免费教育力度,实施国家、自治区级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建议江西省每年在援疆资金中安排阿克陶县级和校本培训资金50万元,确保35岁以下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全员参训。建议扩大江西省选派教师援疆支教规模,扩大大学生实习支教和志愿者支教规模,按需补充各学段、各学科短缺的双语师资。建议江西省在“551”培训计划中增加双语教师培训数量,建议采用跟班学习的教师培训方式。建议江西省每年暑期安排教育专家、名师团到阿克陶县讲学和示范课教学,鼓励阿克陶县学校与江西省名校结对。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职业学校持有专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实施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和特聘兼职教师资助计划。完善相关人事聘(任)用制度。建议县政府安排专项经费聘请生产一线专家、技术人员、社会上的能工巧匠担任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建立职业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建议江西省在援疆教师中安排专业型、技能型教师。

  4.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完善津贴补贴标准。适当提高双语教师、农牧区教师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比例。关心教师身心健康,落实教师医疗、养老、住房等保障政策,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将教师住房纳入政府保障性住房体系。完善教师表彰制度,提高特级教师的待遇,对教学能手、教学名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在农牧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建议实行“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十佳校长”评选。

  (七)增加经费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教育投入是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不断增加教育投入。确保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4%以上,并随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进一步提高。

  1.政府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保障。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教育财政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专项用于教育事业。

  2.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来源和稳定增长。制定并逐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人均经费基本标准和人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继续落实好农牧区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政策。教育专项安排要向农牧区、边远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教育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按照“统筹规划、普及提高、融合集成、支撑创新”的原则,优先建设教育信息网络,拓展以卫星电视和互联网为载体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实施农牧区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加快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建设双语教育电视频道和教育资源库,使双语教育电视课程进课堂,实现双语教育网络设施和资源“班班通”。

  (八)贯彻教育方针,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持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

  1.坚持科学的质量观,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纠正单纯追求考试分数的“应试教育”倾向。在保证必修课质量的同时,结合实际,设置丰富多样、高质量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建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完善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管理制度,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思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

  2.加强中小学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中小学校长及班子成员考核、任免、奖惩制度,逐步推进校长竞聘上岗,加强学校党组织建设。加强对学校财务审计,严格财务纪律。制定《阿克陶县教育系统教职工管理办法》,加强对教师队伍管理,严格教师准入制度。

  3.以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开展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和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推进职业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支持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支持职业学校紧缺、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建设。大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代试;积极推进职业技能鉴定,以鉴代试,切实提升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养质量。

  4.以双语教学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是建立科学的双语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二是加强教研队伍的建设,建立县、乡、校三级教研网络,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三是抓好幼小、小初、初高双语教学衔接,合理配置师资;四是进一步提升内高班、内初班录取率和高考升学率。

  课题承担人:蔡勇

  课题参与人:唐旭 杨勇

  张勇志 勒恩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