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六章 阿克陶县就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就业研究课题组

  中央领导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和“要从稳疆安疆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解决就业与民生问题,使新疆的发展立足就业、惠及民生”,特别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新疆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方向,必须抓紧抓实抓好。要积极引导各族群众有序进城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返乡自主创业。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重点之一就是以增加就业为重点,加大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

  阿克陶县属于半农半牧山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为更好地推进阿克陶县的就业创业工作,江西对口援疆前方指挥部下达了重点研究课题——“阿克陶县就业现状、存在问题和对策研究”任务。为完成好此项研究任务,前方指挥部副总指挥严佛元带领援疆的人社部门干部和阿克陶县人社部门有关人员组成了课题组,围绕阿克陶县的就业问题,先后到县技工学校、江西工业园区企业、农业合作社、中小微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实地调研,特别是在2014年10月下旬和12月上中旬,两次赴阿克陶县在内地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浙江宁波、慈溪、余姚和广东东莞、惠州等地的7家企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深入了解阿克陶县的就业状况、就业政策、就业培训、就业环境等方面情况,并同各行各业的相关人员围绕当前就业方面社会普遍关注的诸多热点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度的交流。在此基础上,对阿克陶县就业情况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最终形成了课题研究报告。

  一、阿克陶县2014年的就业基本情况

  阿克陶县是祖国最西部的一个县,地处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西缘,西南部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414千米。全县总面积2.5万平方公里,分平原农区和高山牧区两个部分,其中高山牧区占96.4%,平原农区占3.6%(约864平方公里)。全县直辖15个乡(镇、场),119个行政村,总人口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6万人),由维吾尔族(14.97万人,占72.8%)、柯尔克孜族(4.3万人,占20.9%)、汉族(0.7万人,占3.4%)、塔吉克族(0.54万人,占2.6%)等民族组成,属于典型的半农半牧国家重点扶贫县。

  2014年,阿克陶县完成城镇就业2606人,其中:城镇新增长劳动力255人、大中专毕业生1183人、城镇失业人员1148人、技校生20人,完成克州下达目标任务的10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7188人(次),实现劳务创收3.68亿元。

  (一)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现状

  近年来,阿克陶县采取了五种措施促进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一是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乡(镇)公务员、中小学教师、大学生村官及“三支一扶”事业编制人员促进其就业;二是鼓励未就业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三是鼓励未就业毕业生自主创业;四是实施高校毕业生赴对口援疆省市培养帮助其实现就业;五是对有就业愿望的未就业毕业生开展就业见习活动。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措施,阿克陶县近五年未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基本稳定在97%左右。

  (二)县内企业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现状

  截至2014年12月底,阿克陶县工商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11家,规模以上企业有10家,规模以下企业实际运行101家,县内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3608人次,阿克陶县科邦锰业制造有限公司目前吸纳本地劳动力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人数达到200人。

  (三)创业促就业现状

  为提高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阿克陶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根据创业者的不同创业意愿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共开展创业培训人员239人,帮助162名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务工人员、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实现了成功创业,带动150余人就业。

  (四)“两后生”就业现状

  2014年对就业愿望的“两后生”1033人进行了相应的技能培训,重点突出了国家通用语言、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和法律知识的培训,并与江西工业园区大安、科邦、昆础3家企业开展劳务对接,签订230人的用工协议。同时,积极向区外发达省市拓展就业岗位,与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13家企业达成劳务输出合作协议,共组织“两后生”1000余人到内地企业务工,帮助其走出家门,实现转移就业。

  (五)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为阿克陶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到经济发达地区学技术、变观念、创收入、增才干提供了大好机遇,同时也有力地促进了阿克陶县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及阿克陶县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14年,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5.7万人(次)(其中疆外有组织转移2991人),实现劳务创收3.68亿元,劳务输出人员主要包括在疆内季节性务工和疆外长期务工人员,疆外务工人员主要分布在天津、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市,输出的人员主要从事纺织以及各种服装、床上用品、电子行业。

  (六)职业技能培训情况

  2014年共完成各类培训5935人次,其中:创业培训239人,技能培训2363人,三定培训557人,农村致富技术培训2588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4056人,为鉴定合格的1378人核发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七)江西就业援疆工作情况

  2014年,在江西和阿克陶县党委、政府的努力下,一是大力推进就业援疆工作机制建设,江西前方指挥部分管领导、阿克陶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和人社部门有关人员,与江西人社部门洽谈江西阿克陶县技工院校建设和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管理服务和富余劳动力入赣就业等合作帮扶机制;二是继续加大技工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共拨付300万元用于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添置实训设备,拨付500万元建设就业创业基地孵化中心;三是加大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力度,共拨付330万元扶持阿克陶县开展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1832人次,扶持转移到内地省市就业2991人次。组织省内工业园区10余家企业,与新疆赴赣劳务对接组召开劳务对接工作洽谈会,签署用工框架协议,推动富余劳动力入赣就业。

  二、促进就业创业的主要政策措施

  近年来,按照自治区和克州的统一部署,在江西对口援疆的扶持下,阿克陶县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内地就业。

  (一)企业贷款贴息政策

  关于鼓励各类企业招用南疆三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克州)少数民族或女性大中专毕业生,取得贷款,可享受每人每年5万元贷款额度的贴息政策。在克州行政区域内注册的各类企业及在克州行政区域内承揽生产经营和工程项目的企业,自2011年1月1日起,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南疆三地州少数民族或女性大中专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国家规定的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可享受每人每年5万元贷款额度的贴息。

  (二)企业社保补贴政策

  大中专毕业生到企业就业的,对企业、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部分均给予补贴。一是对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部分给予补贴政策,按照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新党发〔2009〕11号文件,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自治区财政厅新人社发〔2010〕1号文件及克劳社发〔2010〕136号文件精神对相关问题的通知执行。二是对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费部分给予全额补贴政策,自2011年1月1日起,企业新招用并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大中专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可享受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部分的全额补贴政策。

  (三)灵活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养老保险补贴政策

  自2011年1月1日起,在克州区域内从事灵活就业,并按规定以灵活就业参保形式在克州缴纳养老保险,并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大中专毕业生,给予全额养老保险补贴政策。补贴标准按自治区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60%为缴费基数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全额给予补贴,补贴期限最长为3年。

  (四)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政策

  对初次创业从事个体经营的大中专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额度可提高到10万元;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按人均不超过10万元、总额不超过100万元给予小额担保贷款。贷款期限可延长至3年,到期确需展期的,可展期1年。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贴息,展期不贴息。

  (五)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积极组织实施有培训意愿的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就业引导性培训、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培训,培训补贴全部实行先垫后补(帮扶)方式。

  (六)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职业培训保障基本生活政策

  对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参加语言、技能、创业培训的,在参加培训期间,给予生活补助。生活补助标准按照克州当年度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补贴期限与培训期限相同。

  (七)企事业单位安排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见习给予生活费补贴政策

  大中专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期间,所在见习单位要为见习毕业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见习单位再给予见习大中专毕业生一定的生活补助。对见习期限未满即与见习毕业生签订2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将剩余期限见习补贴一次性补发给企业。

  (八)鼓励社区做好就业工作政策

  按社区城镇户口居民每人每年10元标准建立社区就业援助金,主要用于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微利项目、灵活就业时的启动资金补贴及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补贴。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微利行业及实现灵活就业的提供就业援助金标准为最高不超过5000元,且3年内不得重复申请。

  (九)养老保险补贴政策

  在克州注册的各类企业以及在克州区域内承揽生产经营和工程项目的企业,自2010年1月1日起,新招用克州籍员工,且按规定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在克州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按新党发〔2009〕11号文件规定,享受50%的养老保险补贴。

  (十)加大“两后生”技能培训政策

  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强化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新政发〔2011〕67号)文件精神和克州党委政府提出的“要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完善克州职业技术学校配套设施建设,专业设置要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促进就地就近就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培训,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产业机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以提升职业毕业生素质和技能为核心,每年培训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生,培训合格率达到95%以上,90%以上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就业达到90%以上。以企业订单培训为主,逐步建立就业导向、政策扶持、社会参与的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技能培训工作机制,使没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普遍得到培训,技能水平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就业率明显上升。

  (十一)加大就业援疆工作支持力度

  “十二五”期间,江西共安排了资金4400万元扶持阿克陶县促进就业工作,其中县职业高中(县劳动就业职业培训中心)项目建设1300万元、就业创业基地孵化中心项目建设500万元、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及培训2668万元。四年来,共扶持阿克陶县培训未就业大学毕业生961名,培训富余劳动力累计3657人次,帮助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累计8995人次,目前在浙江、福建、广东等地12家内地企业务工有1100多人。

  三、就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阿克陶县委、县政府和江西援疆的共同努力下,阿克陶县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管用的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内地就业的管理服务措施,鼓励和引导阿克陶县富余劳动力到内地企业务工,促进农牧民学技术、变观念、创收入、长才干,已经成为阿克陶富民兴县的一项重大举措,阿克陶县的富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已成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劳务输出的典范,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肯定和表彰,在浙江慈溪务工的热汗古丽成为转移就业增收致富的典型,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但是,由于地处边塞、自然条件恶劣、思想观念相对保守落后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阿克陶县的就业工作仍面临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

  (一)结构性失衡日渐突出

  由于阿克陶县地处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比较滞后,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较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占比较大,产业集群尚未形成,以产业促进就业条件还未具备,劳动密集型企业少,就业空间不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比较突出。一方面是区域性失衡,本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到外地去就业,而本地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十分有限,造成就业难;另一方面是行业性失衡,由于行业间利益分配不均衡,社会保障不一致,使大部分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多集中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而对于到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就业则是瞻前顾后,不愿长期工作。

  (二)少数民族群众就业观念落后

  阿克陶县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型较为缓慢,相当一部分农牧民少数民族群众仍然拘泥于传统的观念,没有融入现代生活、现代生产,就业观念陈旧,择业观念单一,缺乏求上进的思想,掌握国家通用语言能力较为薄弱,学习专业难度大,不适应现代化管理的生产环境。部分劳动力思想观念守旧,创业意识不强,存在依赖政府、恋土恋乡、安于现状、小富即安的意识。部分大中专毕业生对就业的理解存在偏差,认为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才算就业,而在企业工作不算就业。特别是政府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后,部分大中专毕业生认为政府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有保障,造成了原本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也纷纷选择公益性岗位,给就业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三)职业技能培训教育发展不足

  职业培训与就业需求不相适应,培训资源、培训基地、培训经费分布不均匀,专业学科建设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加上培训对象文化语言水平低,造成就业不对路,就业的流失率高,企业就业人员稳定性不强。另一方面,城乡劳动力参加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组织各类培训需要给乡镇下达任务才能完成。就如县技工学校2014年秋季招生,才有60余人报名,离学校招生计划差距很大。

  (四)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发展不平衡

  自主创业难度大,瓶颈因素较多。少数民族产业工人成长缓慢,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在阿克陶县至今尚未形成产业工人队伍,懂管理会经营的优秀少数民族企业家很少,未能起到带动本土产业,培养带动少数民族产业工人的作用。

  (五)政府投入有待加强

  阿克陶县党委、政府虽然意识到了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对就业工作做了一定的投入,但是,部分领导和单位,特别是乡(镇、场)的领导干部,对促进就业在全乡、全县乃至全疆工作大局中的重要性的认识较为肤浅,仍然用传统和模糊的认识看待当前阿克陶县的就业问题,没有将其纳入全乡(镇、场)、全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战略考虑,对就业工作关注不够,特别是资金投入上明显不足。

  (六)江西就业援疆中支持不够

  “十二五”期间,江西就业援疆特别是支持阿克陶县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内地就业工作关注不够、投入不足。首先,从规划上看,“十二五”期间没有一个系统的就业援疆规划,也没有专门的人对口抓好就业援疆工作。其次,从资金上看,“十二五”期间只安排了4000多万元资金用于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占五年全部援助阿克陶县总资金10.2亿元的5%不到。第三,从实施上看,“十二五”期间,没有注重发挥江西就业服务的优势资源来推动就业援疆,扶持阿克陶县促进各族群众就业创业,特别是转移到内地就业。

  四、促进阿克陶县就业的几点建议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援疆工作座谈会强调,要大规模扩大当地就业、积极鼓励到内地就业,努力保持新疆就业局势稳定。要坚持就业第一,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坚持把增加企业就业作为新疆特别是南疆发展的重要任务,重点支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促进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支持协调力度,继续开展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到援疆省市培养工作,完善就业服务工作,加强大规模培训,通过充分就业,改善各族群众生活。

  就业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改善民生,而且促进社会和谐,加强民族团结,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就业与促进民族团结紧密联系,促进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特别是转移到内地就业,能够更进一步地改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强各民族的团结。要把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机遇同阿克陶县就业工作紧密联系,充分利用国家相关优惠政策,以阿克陶县江西工业园区为主要载体,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为此,阿克陶县委政府和江西应坚决贯彻落实“坚持就业第一、增强就业能力”的指示精神,千方百计促进就业,通过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扩大就近就地就业、鼓励转移就业,推动阿克陶县就业工作长足发展。

  (一)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阿克陶县委政府和江西援疆应坚决贯彻落实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把阿克陶县的就业问题作为落实会议精神的突破口,根据中央和江西、新疆两省区就业方面的新要求新举措,把阿克陶县的就业当作民生工程、稳定工程、团结工程,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要建立经济发展与社会就业联动机制,把阿克陶县的就业问题当作江西援疆和全县各级党委政府、企事业单位各行各业的重要工作任务和重要政治责任来考量和具体落实,要求树立把就业作为第一责任、第一目标的观念,做到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担当。

  (二)要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

  根据阿克陶县的特殊情况,制定特殊的就业政策,采取有灵活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差别化就业政策来促进就业。按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一部署,将实施五大培训计划,分别是新成长劳动力专项培训计划、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计划、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工人培训计划、“短平快”项目促进就业培训计划。阿克陶县要跟进自治区的培训计划,及时调整和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力度,努力提高就业群体的就业水平,促进就业群体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要按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文化素质,使他们不断适应现代生活和现代就业环境。当前,重点是把“两后生”就业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加大就地培训力度,并选择一些素质较高的分批送到疆内疆外各类专业技能大中院校,进行免费专业培训,提高他们文化、语言的掌握能力。要注重培训实效,采取由学校培训与实地培训和企业代培相结合的办法,实施订单式培训,合理配置培训资源、培训经费,结合实际调整培训内容,把培训效果与专业操作能力的提高挂钩。

  (三)要切实加大就业援疆工作力度

  要按照江西省委书记强卫提出的“重点依托我省技师学院和高级技校,采取定向、定点培训的办法,进一步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大力促进劳动力提高就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继续鼓励少数民族群众和大学毕业生到江西就业创业”的就业援疆工作思路,统筹谋划,扎实推进,扶持阿克陶县做好促进就业创业工作。一是科学合理编制就业援疆“十三五”规划。经过前期调研,我们已经拿出了初步的江西就业援疆“十三五”规划,确定了扶持阿克陶县就业服务工作基础建设项目(包括就业服务工作队伍和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劳务输出就业服务站建设)、技工学校建设和技能培训项目(包括技工学校分校建设、技工学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硬件设施建设、技校师资队伍建设、全民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工程)、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内地就业激励工程、创业扶持和激励工程共四个方面八个项目。下一步,继续积极配合做好“十三五”就业援疆规划编制工作,在“十三五”援疆规划中切实体现“把促进新疆就业作为对口援疆的第一任务”的要求。二是继续大力推进就业援疆工作机制建设。健全完善技工院校建设和技能培训、劳务输出管理服务和富余劳动力转移入赣就业等合作帮扶机制。三是加大扶持技工学校建设和技能培训力度。从资金、师资、专业建设等方面支持阿克陶县建设公共实训基地和技工院校,探索实施“政校行企”技能培训模式,依托江西技校优势资源,培训技校师资,在江西开设阿克陶县高级技工进修班,选派优秀技校学生到江西开展短期培训,实施全县农牧民技能提升计划,切实提升全县就业群体的就业能力,促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四是加大扶持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内地就业工作力度。依托江西在浙、闽、粤的驻外劳务管理机构,建立阿克陶县在内地务工的就业服务站,扶持转移富余劳动力到内地就业。开展富余劳动力入赣转移就业示范点建设,打造以转移就业促进民族融合的品牌。

  (四)要引进和培育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就业

  继续实施定向招商,面向纺织服装、陶瓷和农产品加工等劳动力密集型企业比较集中的江西、浙江、福建等省份,进行定向招商,着力引进和培育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大就业容量,保证就业人员的稳定性。大力发展适合于当地条件的工业经济,形成产业集群,以产业促进就业。要求阿克陶县各类企业要把吸纳当地人就业作为企业的硬指标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把推动就业置于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以就业促进发展,以发展推动就业。

  (五)要大力发展和全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大力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在政策、体制、机制层面上给中小微企业创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在项目安排、融资、土地征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和全力扶持,建立就业补贴机制,充分发掘中小微企业的就业潜能,积极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群体就近就地就业。

  (六)鼓励阿克陶县本土企业到江西等内地发展

  积极引导和鼓励阿克陶县本土企业赴江西等内地发展,从而带动阿克陶县少数民族群众到内地创业就业。如争取给予餐饮、民族服饰、特色农牧业和果业等产业以特殊政策进行重点扶持。

  (七)鼓励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鼓励发展农牧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发展,既为农牧民创造产品销路又让他们得到就业机会。打造阿克陶县创业就业示范街,实施创业激励政策,对在江西和阿克陶县创业成功的阿克陶籍人员按带动就业人数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

  (八)加大对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内地就业典型模范的宣传报道力度

  挖掘就业创业典型,选树就业创业先进,并把就业创业典型事迹制作成影像专辑和宣传画,在电视、广播上广为宣传,在县乡两级播放和张贴,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让更多的就业群体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自觉加入到就业培训、就近就地就业创业和转移到内地就业中来,努力形成全县人人要培训、个个想就业、家家思创业的良好氛围,创造人带人、户带户、村带村集体外出务工的良好局面。

  为使阿克陶县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建议阿克陶县下一步就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落实新疆和江西关于扩大就业和就业援疆工作新部署新要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服务制度建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竞争能力,加大就业扶持力度,鼓励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内地就业,引导就业群体在当地和内地创业就业和灵活就业。具体措施有:

  第一,开发岗位扩大就业。结合阿克陶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加大就业岗位开发力度。依托各项基础项目建设,找准就业增长点,推进岗位开发。同时,积极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把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与完善就业服务功能结合起来,与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起来,与帮扶困难群众再就业结合起来。实施就业激励政策,大力发展劳动服务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促进就业再就业,降低登记失业率。

  第二,统筹城乡一体化就业。一是建立完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依托阿克陶县各乡镇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全县建立城镇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农民工求职登记制度、困难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和创业服务制度。同时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培训、送补贴”服务。二是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整合现有就业培训资源,统筹组织好对全县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和“两后生”的培训,全面提升求职者的技术技能素质,妥善解决困难家庭的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做好城乡“两后生”转移就业工作。三是建立城乡就业和失业统计调查制度。将城镇就业失业登记制度管理范围扩展至城乡劳动者,建立涵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统计调查制度。

  第三,加强就业服务促进就业。一是逐步健全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就业服务网络。做到“六个到位”,即:机构到位、人员到位、制度到位、资金到位、场地到位、设施到位。并在规模较大的奥依塔克重工业园区建立相应的服务机构,为各类求职就业的劳动者服务。逐步在全县120个行政村和城区9个社区建立“就业信息宣传栏”。二是完善就业登记制度。通过定期登记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办法,摸清本地劳动力资源状况,准确掌握各类人员就业和失业的实际情况。三是强化劳动用工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录用登记备案制度,明确各类用工单位录用人员登记备案的办法和程序,做好各类企业新录用人员登记备案的跟踪服务工作,为企业依法用工、劳动者享受合法权益和准确计算失业率创造条件。四是搞好用工对接服务。继续加强与县内外用工企业的联系,开展有效的劳务对接活动,签订就业订单,组织定向培训,帮助城乡富余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第四,落实政策促就业。一是延伸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城乡劳动者,积极协调金融机构,创新担保方式,简化程序,降低贷款门槛,扩大发放范围,逐步提高贷款额度、延展贷款期限。二是税收优惠政策。将享受的范围扩大到城镇所有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从事非农产业的就业困难群体。三是各类补贴政策。对城乡劳动者,提供减免费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服务。打破地域限制,对促进就业的各类职介机构、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对创业成功人员提供一定的创业补贴和开业补贴。

  课题组成员:严佛元 尹建明 刘洪

  朱松涛 陈祖祯 易图国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