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一节 何谓“以人文本”

  陈宇笛

  摘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应通过对“以人为本”思想本身及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内涵和实质的理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于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核心;贯彻落实

  胡锦涛同志曾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并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才能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一)准确把握“人”与“本”的概念

  以人为本作为一个哲学问题,必须从最普遍的意义上来理解其内涵和实质。“人”和“本”是以人为本的两个基本概念,对以人为本的理解首先必须要在一般意义上把握“人”和“本”。

  首先是“人”的概念,在最普遍的意义上,构成这个世界的无非就是人与物,与人相对的只有“物”。但人与物及其关系,既对立又统一。以人为本,根本在于确立人在物质世界中的地位,肯定人对于物而言所具有的高贵价值和能动作用,从根本上解决千百年来形成的人与物之间愈来愈难以弥合的对立关系,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物之间的统一和共同发展。简言之,以人为本,就是一个从根本上解决人与世界矛盾关系的普遍命题。同时,以人为本,在这里不是以某个、某类具体的人为本,也不是以作为某阶级而存在的人为本,而是以作为“人”的人为本,即作为类的人为本。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本体”之本,世界的“本原”之本;一种是事物的“根本”之本,与“末”相对。人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因此,以人为本之“本”,在一定范围内,是个本体论的概念,是本原之本。但是,以人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属人世界,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关注。说到底,以人为本主要是个哲学价值论命题。以人为本,即是说,与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

  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发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认为:“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二)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区别

  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在我国古代,一些思想家提出了“民本”思想。如《管子霸业》中“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的词句,《孟子尽心》中“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及《荀子王制》中“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表述到了今天仍让人记忆犹新。这些“民本”思想,体现了思想家、政治家们在探讨国家治理、执政规律过程中对民众的认识,特别是对民众在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民众的力量及基本权利在一定程度上的关注和重视,但这其中的“民”,是相对于“君”、相对于统治阶级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是实现“得民心、存社稷、固君位、达邦宁”的“驭民”“治民”之术,其价值取向是君本位而非民本位。这与我们今天所强调的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

  (三)与西方人本思想的区别

  西方文化中的人本思想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智者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被认为是肯定人在宇宙万物核心地位的最早言论。而后,西方人本思想在文艺复兴时期及人道主义思潮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毫无疑问,西方人本主义思想具有积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它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权、弘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西方人本主义以个人为单位、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基本追求,在处理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主张个人利益至上。同时人本主义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开人的社会性,以抽象的、永恒的人性说明社会历史,在本质上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统治地位服务的。这与我们今天强调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

  总之,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人本”或“民本”思想,是特定历史时期人的思想解放和人的自身解放运动的先导,对推动历史进步和人自身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些思想本身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而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正是在扬弃以往思想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积极借鉴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思想的时代产物。

  
更多

编辑推荐

1中国股民、基民常备手册
2拿起来就放不下的60...
3青少年不可不知的10...
4章泽
5周秦汉唐文明简本
6从日记到作文
7西安古镇
8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的关系
9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伦...
10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下)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西安文物考古研究上)

    作者: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共收入论文41篇,分7个栏目,即考古学探索、文物研究、古史探微、遗址调查报告、地方史研究、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文物管理工作。

  • 浙江抗战损失初步研究

    作者:袁成毅  

    科普教育 【已完结】

    Preface Scholars could wish that American students and the public at large were more familiar...

  • 中国古代皇家礼仪

    作者:孙福喜  

    科普教育 【已完结】

    本书内容包括尊君肃臣话朝仪;演军用兵礼仪;尊长敬老礼仪;尊崇备至的皇亲国戚礼仪;任官礼仪;交聘礼仪等十个部分。

  • 中国古代丧葬习俗

    作者:周苏平  

    科普教育 【已完结】

    该书勾勒了古代丧葬习俗的主要内容,包括繁缛的丧仪、丧服与守孝、追悼亡灵的祭祀、等级鲜明的墓葬制度、形形色色的安葬方式等九部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