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景帝

  一、本帝的根基

  景帝-姓孙名休,公元235~264年。享年30岁,在位六年(公元259~264年)。国号承吴。国都建业。年号:永安六年。

  太皇太后:无。

  太上皇:无。

  皇太后:无。

  皇后:立朱氏。

  皇妃:不载。

  皇太子:孙覃。

  皇子:孙雯,封世南王;懿,封泽王;孙寇,封陈王。

  皇女:无。

  谥号:景帝。

  庙号:无。

  墓寝:定陵。

  二、任前简历

  孙休字子烈是吴大帝孙权的第六个儿子。13岁时跟随中书郎射慈,郎中盛冲学习诗书礼乐等儒家文化。东吴神凤元年(252)孙权封他为琅琊王。先居住虎林(安徽中部)后迁至丹阳(安徽宣城一带),太平二年(258)孙亮被废而迎入嗣位。

  三、嗣位背景

  太平二年(公元258)十月大将军孙琳废前主孙亮。本想自立为帝但恐众臣不服,只好与典军施正商议。施正劝孙琳迎立琅琊王。孙琳采纳了他的意见。当即令宗正孙楷,中书郎董朝迎休入朝。当时孙休得一梦,见龙上天,有首无尾,惊为奇事,至是心里产生了此去的怀疑,便在路中慢慢腾腾的走,好多日不得到达京城。一天忽然碰上一老人,直至曹休跟前道:“事久生变,愿大王速行。”休乃兼晨入都,好在及时赶到。由孙恩奉上玺绶三让乃受,即日坐正殿嗣位。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孙休持德执政

  孙休既正位,下令大赦,改元永安。孙琳自称草莽臣,缴还印绶,乞避贤路。休特旨慰谕,命琳为丞相荆州牧,孙恩也晋爵加官,余亦封赏有差。还刻吴神凤元年(252)吴大将军诸葛格将孙休徙封至丹阳。这时在丹阳任太守的李衡屡加欺负孙休。衡妻习氏劝谏不从,孙休只好上书要求调往他处,乃改迁会稽。今天孙休进京嗣位。李衡却吓坏了。怕孙休报怨,他便想逃奔曹魏。李衡的老婆又劝说:“君本是布衣出身,承蒙先帝的提拨,重用我们还未曾报德,反欺负朝廷徙封的诸王,本来是你自己贻误自己。正因为是这样所以你内心便产生了对刚上任的天子,也就是被你原来欺负过的人的嫌疑,怕他会来挑衅你。甚至消灭你。因此我劝你一误已是奈何,岂再叛主降虏呢?”说得李衡头脑直发热便皱眉道:“今将奈何?”习氏道:“琅琊王(指孙休)素好声名,他肯定不会怀报复之心,我建议你先自行进京诣狱请罪,妻料你不但免祸,并可照旧当你的官呢!”李衡听了妻言,即日自诣建业入狱请罪。有人报知吴主孙休,果然奉诏赦勉,说他在君为君,不必多疑。仍然命令他还郡治事,还加了威远将军的职。衡后来年龄大了退居休养,自己靠点生产过日子。但衡也想欺负军民。又是习氏屡次加诫,限制他,只在武陵地方橘千株,故平安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且说孙琳一门得封五侯,并拥有很多禁兵,其权力超过了吴主。其实吴主孙休头脑还是很清醒的,他表面上是给孙琳施恩政宠,背后里实是加防。一次孙琳尝奉牛酒入宫向休上寿,孙休谦谢不受。孙琳持酒至张布府中,与布共饮,酒后触他内心的私念,便向布说道:“我前废少主,朝廷多劝我自立,我以为今天的主上贤明,故迎他为直君。可是我今天奉酒去为他上寿,他反而不接受,莫非疑我不成?看来只好变过一种计策对他呢。”张布当时任左将军,为孙休的心腹,等到孙琳走开后,即入宫去密报。孙休听了后很是不安,没奈何只好从优给予孙琳的赏赐,遇上孙琳有什么请求,无不勉强依从之。这时孙琳假意申请出屯武昌,要主上调兵给仗,并撸取武库兵器。时有将军魏貌,与卫士施朔入奏道:“琳必将谋变不可不防。”休亦急召布密议,布荐西奉可用。孙休再征丁奉入宫,与其商讨诛逆,奉说道:“丞相兄弟支党甚多,不易猝制。好在腊日将到,大会群臣,待琳入席,便可下手,内面要左将军张布,外面有老臣便了。”孙休闻言大喜。即嘱布、奉两人秘密行事,并令魏邈施朔为助,未几已届腊会先一夜间,有风拨木、飞石扬沙,孙琳也觉惊心,托言有疾不愿赴会,偏中使屡来敦促,只好应召。家人从旁劝阻,琳勃然道:“朝命已至,何惮不往,万一有变。可令府中放火为号,我自当速归。”说完即行,到了朝堂,百官经皆待着,等孙琳入殿,连吴主孙休亦起座相迎。孙琳行过了礼昂然高座,当即开宴聚饮,酒至半酣,望见殿外浓烟冲起,即有人说那个地方起火了。这时孙琳却起座欲归,孙休劝止说:“外兵甚多,何劳丞相出去观视呢?”孙琳不肯应命,离席便行,张布举杯一掷,便有武士突出,立将孙琳拿下,吴主孙休喝声道:“斩!”孙琳忙跪叩道:“乞贷一死,愿徙交州。”孙休又叱道:“你何不徙腾胤、吕据等人呢?”孙琳复碰头道:“愿役为官奴。”孙休又叱道:“你何不使胤、据为奴?”张布即将孙琳押出殿门,一刀斩讫挥首示众道:“罪止孙琳余皆不问。”殿内外听了此言。俱肃静无声,俄而丁奉牵着孙恩、孙干进来。这时只见吴主孙休也高声叱令枭首。惟孙罔被他乘船北走,由魏邈施朔追去。不两日追上把他抓了来,伏诛了事。孙琳兄弟家属一概并戮,追夺孙峻官爵,剖棺戮尸、改葬诸葛格,腾胤等冢,有廷臣请立格碑、吴主休说:“不宜立碑。”惟孙休妃为朱据女,母即休姊朱公主,朱公主为峻所杀,埋尸石子岗,乃得改葬。册朱妃为皇后,立子覃为太子,封南阳王,孙和子孙皓为乌程侯,皓弟德为线塘侯,谦为承侯,以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俸禄勋孟宗为左、右御史大夫。所有参与谋孙琳诸将,如张布、丁奉等并有赏,江东乃安。

  2、讨伐内外

  蜀亡援兵回,吴主忧伤命

  魏兵大举入关进攻蜀汉。后主刘禅惊惶失措,召众臣急议除寇。调兵遣将分布各地防守外,一边派使者前往东吴求救。东吴接待来使问明情由,表示同意出兵援蜀。便遣大将军丁奉向寿春,偏将丁封,孙异向沔中,将军留平进攻南郡。这三路的兵马,并不是真正能夺到什么地盘,而只是用来牵制魏军罢了。谁知道吴兵还不能到得目的地,就听说成都已经投降了。吴主孙休本想把部队调回来,可是丁奉他们还想趁火打劫去,夺取一些蜀汉的土地。于是部将步协,带领了一万人马,向永安进发。永安是巴东郡的治所。太守罗宪对将士们说:“东吴好象嘴唇跟牙齿一样地互相依赖着。蜀遭到了大难,东吴不但不表示担心,反倒违背盟约,贪图眼前的好处。天下哪儿有这么不讲道理的人呢?再说蜀亡了,东吴也长不了,我们怎么也不能投降。”将士们气得咬着牙说:“东吴猪狗不如!”他们就修理城墙,加强防御,坚决地不让趁火打劫的强盗占到便宜。

  可是罗宪只有两千士兵,怎么抵挡得了步协的大军哟!他派参军杀出重围往北向安东将军陈骞求救。救兵没到,步协日夜攻打。罗宪鼓动将士们出去打一仗,步协没料到罗宪会来这一招,突然打了出来。打得吴兵大败而逃,步协却差点丧了性命。吴主获得军报冒了火儿。他不但不调回部队,反而又派领军将军陆抗(陆逊儿子)率领三万人马去攻打永安。三万吴兵也只能围住永安,围了好几个月可还不能把永安打下来,那参军扬宗,突出重围去到魏,安东将军陈骞那儿,请他发兵去救永安。这时候司马昭成心灭蜀,他曾经反对邓艾去打东吴,为了这个缘故陈骞不敢自己作主,他还得向司马昭请示一下,司马昭想去收服南中,就把永安这一头暂时搁下。

  不久魏兵收服了南中,核计着怎么去帮助罗宪抵抗东吴。但他又一想,这个时候还不能跟东吴撕破脸皮。于是又过了一段时间,蜀汉差不多全部平定了,只有永安那一处还没有接收过来。罗宪被东吴围了六个月了救兵还不到,城里发生了疫病。有人劝罗宪把永安扔了逃出去。罗宪说:“一城的百姓都依靠着我,现在情况紧急,我倒逃走,还像话吗?万一没法子我就死在这儿。”他还是鼓励着士兵守住城。

  安东将军陈骞了解到永安受困这么长的时间了,城里又患着疫病,守城兵士和百姓够苦的了。因此再次上表晋王司马昭出兵去救永安,司马昭同意了决定派荆州刺史胡烈率二万人马往南进军,不直接去救永安,反而绕到吴镇军将军陆抗军队的背后,向西陵就是夷陵进攻。

  吴主孙休得军报着了慌,谁都知道守住西陵要比进攻永安重要的多。他只好叫陆抗撤兵回来。胡烈就这样救了永安。司马昭拜罗宪为陵江将军,封为万年亭侯,昭旧请他镇守永安。

  吴主孙休为了想夺取永安,前后发兵三四万,围攻半年多的时间,真个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心中闷闷不乐。加上蜀汉沦亡,说不定要不了多长时间,魏又要大伐东吴了。因此越想越急,突然害起病来了,并且病得越来越重。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不会太长了,遂昭丞相濮阳兴,入宫嘱咐后事,可是这时已不能说话了,只好握住兴手,使太子覃出拜,算是托孤遗命,是夕便殁。

  五、国体构建及主要对民政策

  同先帝不变。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无。

  七、略评本帝

  景帝孙休在位六年,亲政勤廉,办事公筵,以德感人,深得人心,特别突出在打击和粉碎了孙琳集团的乱政势力,从而挽救朝廷以至国势的稳定。

  当然孙休更知道进一步整顿好内部政权,稳定发展空前的大好形势,任务还很艰巨,斗争尚是激烈,加上蜀汉沦亡带来的压力,不免身体过早地消亡,的确是可叹,可惜,无可奈何花落去。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