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二节 蜀后主

  一、本帝的根基

  后主-姓刘名禅字公嗣。207~271年享年65岁。在位四十年(224~263)国号承蜀汉。国都成都。年号:改元者四即:建兴十四年,延熙二十年,景耀五年。炎兴一年。

  太皇太后:元。

  太上皇:无。

  皇太后:尊吴皇后为皇太后。

  皇后:张氏继后又张氏。

  皇妃:张氏、王贵人。

  皇太子:刘璇。

  皇子:共七子除太子外尚有:刘瑶,封安定王;刘琮,封河西王;刘瓒,封新平王;刘谌,封北地王;刘恂,新兴王;刘虔,封上宪王。以上子生母均未载明。

  皇女:一女嫁亮子。

  谥号:怀帝。

  庙号:后主。

  墓寝:不载。

  二、任前简历

  刘禅小名阿斗。甘夫人生。刘禅从出生的那一天起至当皇帝前简直没有过上一天安逸的日子。战争的颠跛,炮火的灰尘受尽了苦难。长坂坡被冲散,亏赵云辗转救出。有说团圆后又失散被卖给扶风人刘括。刘括得知禅为备儿后并为娶妻生得一子。几年后刘备解放了益州,有个刘禅邻居姓简,当上了刘备的将军。恰好备派他去回乡办事,由刘禅与他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后由简将军告诉了统治汉中的张鲁。张鲁大喜,认为是个结好刘备的好机会。便为刘禅洒浴更衣送与刘备。这段历史由《三国志》书注释者装松之经过与其他传记比较考证后又否认了。反正刘禅是在动乱的年代里成长起来的,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12岁立为王太子,14岁立为皇太子,17岁嗣皇帝位。

  三、嗣位背景

  刘禅当上皇帝,他已是具备了三个方面的有利条件。

  第一,刘禅是刘备的商妻长子于汉献帝建安24年(219)立为王太子;第二,蜀汉章武元年(221)立为皇太子;第三,有诸葛亮效忠其父,真诚辅位。

  昭烈帝刘备驾崩由诸葛亮在永安主丧棺殓。并率百官奉丧还成都。太子禅年方十七岁,在都留守,但出都门守侯,梓官灵迎入正殿,举哀行礼,礼毕读遣诏:“朕病殆不自济,人年五十不称,朕已六十有余,何所复恨?但以你兄弟念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及可服人,你父德薄不是效也。你兄弟政事丞相,更求闻达无替朕命!”太子禅拜受遣昭,亮即请禅嗣位改元建兴。是为后主。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诸葛亮英明辅政首一着

  诸葛亮扶刘禅即位后。首先就把因谏阻先主伐吴而得罪入狱的秦宓释放了出来。亮说宓也是法正一流的人物。他叹息法正早死。不能的话这次法正定会劝阻先主。即使不听只要法正跟得去了,也不致惨败。所以把秦宓释出来以后让他做了个益州别驾。

  接着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府治事并仍然使领益州牧,大小政务皆归裁决。后主便当个现成皇帝罢了。这时候又有个益州部将叫做雍罔的,他竟杀死益州太守叛蜀附吴,亮因新遭大丧未便动兵。且意在和吴伐魏故决计暂时搁过一边。广汉太守邓芝,入为尚书,他窥知亮意,便向诸葛亮提出向吴修好。亮欣然道:“我早就有此意,可就是找不到合适人选到东吴去联络,今便幸得人了。”邓芝问是谁。亮答:“就是你使君哩!”邓芝亦不辞奉命即行。

  吴王孙权正在再迁鄂县,改名鄂为武昌作为武都。闻蜀中遣使到来,心里想他的来意是什么呢。上次吃了我的败仗,还会来求和吗?于是不肯接见。邓芝待了两日作书至权道:“臣今日到此,不光是为蜀,并且为吴。若大王不愿见臣,臣就去了。”孙权得到了邓芝的书,即召他见。邓芝行过了礼便开口问孙权:“大王今日是想与魏和还是想与蜀战呢?”孙权答道:“我不是不愿意与蜀和好,我是怕蜀主幼国小,不足敌魏,所以尚未好决定。邓芝听了孙权的发言,立即应声说:大王为盖世英雄,诸葛亮亦一时豪杰。蜀有重险,吴有三江,若互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峙立。今大王甘心事魏,魏必征大王入朝,奉王子入侍,一不从命,便当奉辞伐叛,蜀亦顺流进取。臣恐大王两面受敌,江东地不能复有了。请大王熟思!”孙权听后思索了良久便说:君言亦是,孤当与蜀联和,烦君先归通报,我当遣使订盟便了。邓芝乃辞归。

  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即蜀建兴二年(282),吴遣中郎将张温去蜀方回访。张温到得成都。后主立而接见,并由诸葛丞相等优礼相待,与申盟好。张温谈笑自若,颇有傲窖。过了两日,便辞行东还。丞相诸葛亮带领百官,亲自送行。

  在温未启行之前,亮设宴款待张温。这里还有一段小故事:文武百官,基本到齐了,独秦宓没有到。亮很着急,多次派人摧促,好多时都还不见人来。这时张温发现了亮的焦急表情。便问亮还要等谁来呢?亮只好答道,我这里益州的学士秦宓,刚说完,秦宓也就来了。张温打量了一下秦宓,便笑着说:“君为益州学士,究竟你所学的些什么东西?有多高的学问呢?”秦宓听了有点不高兴地回答说:“我蜀中的儿童个个都学,何况我这一辈人当然应该学习。”张温接着问说:“君既在努力学习想必你一是懂得天文罗。哪我问你,天有头么?”秦宓随便答道:“有呀,”张温问在何方?宓答:“天在西方,有诗云:‘乃眷西顾’,可知西方有头。”张温又问:“天可有身否?”宓又答:“天处高听宇,若天无耳如何得闻?”张温问:“天有足否?”宓复引《诗》言‘天步艰难’一语证明有足。张温又问天有姓否?宓答言姓刘,温问如何知晓?宓答称天子姓刘可以推知。温复说:“日生于东,”宓不待说完就接口说:“日虽东升,至西必没。”说得张温,瞠目结舌,不敢再言,急得汗流浃背,满面生惭。还是诸葛亮替他排解,才勉强饮了数杯,才算告别。诸葛亮又令邓芝偕行。

  到得武昌,请张温先报孙权。然后进见。孙权向他们说:“两国通好若得同心灭魏天下太平,从此可二主分治,不是一个很快乐的事情吗?”可是邓芝却直答道:“天无二日,民无二王。现在我团结一致,待灭掉了魏之后,就看天命所归了。但作为君主的一定要有才有德,才能服民心,顺民意,做臣子的也才会对其尽忠。到那时若两边的力量相等的话或许还需要通过战争,才能达到统一,才有太平至治的日子呢?”孙权大笑道:“君在今天何必诚肯地讲得那么清楚呢?”所以也厚礼相送邓芝归蜀,至此吴蜀又往来如新了。这就是诸葛丞相,首辅后主,所做的第一件事哩。

  亮殁臣有变 险过安如故

  诸葛亮接受了先主刘备的遗嘱,总想秉承先主的遗志,在他的有生之年,力图灭魏拒吴统一中原,辅佐后主坚固社稷,造福人民。故在安定南中以后,不久即自请北伐,一战失利,决来二次,直至大胜,蜀军才得班师。既而又是定方略:“先联吴抗魏。”声势浩大震撼魏廷。魏王亲征,不料遇战则退,魏大将军司马懿持势高昂,碰上了诸葛兵采取坚壁固守,一兵不出。两下里相持三月有余。诸葛亮无奈,只是内心郁愤成疾,渐致不起。后主闻信忙遣仆射李福省视,并咨询亮的治国和抗曹大计,亮略与谈论,遣福返报。李福辞去,数日后又复到,亮病已加重,见了福面便对他说:“我知君来意,后事不暇细谈。可尽顺蒋公琰。”福又说道:“公琰后谁可大任?”亮答道:“费文祎。”福再问亮不语。又召入杨仪,姜维密嘱后事,并及退兵方法。且令左右扶起榻中,出营回望。时正黄昏了,夜色沉沉忽有一大星,自东北来,色亦有芒,流至西南欲向营中坠下。亮不仅失色哇的一声,呕出一口鲜血,接连尚带着喘声。左右见亮不可支,扶令就寝。亮对着杨仪,姜维道:“天象如此,命已难延,只怕不能与诸君讨贼了!”遂口授遣表,令仪写好,挨至夜半,竟尔寿终,享年54岁,时为蜀汉建兴十二年(235)八月二十三日。

  却说杨仪,姜维依着诸葛亮遗嘱,秘不发丧,但将尸骸安载车上,拔营徐退。当有魏谍报知司马懿,懿闻诸葛亮已死,便放胆追来,将及蜀兵了,忽见蜀兵回旗,鸣鼓前来截击。蜀兵并高声大喊司马懿休走,此番中计快来送死。司马懿听着拍骊便走,魏兵见懿奔,亦弃甲兵仓惶逃命,跑了好几十里,不见后面动静,方才停住。再使探听蜀兵虚实。回报说,蜀兵尽退入斜谷。揭举白旗为亮发丧。懿再转身往追,驰至赤岸。毫不影响。料知蜀兵去远只得退去。及回视蜀兵营垒,无一不布置有方,因即叹息,赞美孔明真天下奇才呢。又对诸将说:国家有福,丧敌人的良才。从此我们可以高枕无忧了,遂引兵回长安。

  且说蜀兵已入斜谷,杨方举哀,全体素服。方将故丞相遗骸妥放棺殓。然后扶梓南归,将要登上阁道的时候,又遥见前面火光冲天,喊声盈路,不放杨长史过去。杨仪、姜维不知何因急忙令人探问,返报前将军魏延截住了去路。原来魏延自持才勇,藐视杨仪,只因仪为丞相长史,不得不稍从含忍。到了现在丞相已经病殁。杨仪想令魏延断后,先令司马费炜往探延意,延勃然道:“丞相虽亡,难道就不去击贼,杨仪等为丞相,官属,尽可能扶奉丧还葬,我仍当留此讨虏,且杨仪何人?敢令魏延断后哩?”炜劝解道:“这是丞相的遗命,不宜有违!”魏延慎目道:“丞相若依我计,早已至长安。我今官居前军帅征西大将军,受封南郑侯,应继承丞相后任。杨不必托名丞相,使君诳我。”炜知不可说,支吾对付,飞马回报。杨仪与姜维商议,针对魏延不听从指挥的这种情况,决定从槎山之路进发绕出栈道,昼夜兼行抄到魏延背后,延闻仪等已至南谷,便迅速也往谷口迎击,并奏称杨仪造反。杨仪亦劾魏延作乱,两表呈递入成都。后主方得李福还报了这些情况,并说丞相孔明寿终勉不得悲恸逾恒,忽又接得延仪二人的评奏。心下大惊,急召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二人,给他们看奏文,卞明顺逆。允与琬齐声说:“臣等愿保杨仪不保魏延。”后主说:“丞相新亡,两人便自相予杀岂非大患?”蒋琬说:“丞相非不知魏延骄戾,只因他勇力过人,妥为驾驭。臣料丞相必有遗策。授与杨仪请陛下勿忧。”后主稍稍放心,当待延、仪二人消息。仪等到了南谷,令王平为先行,平至谷口。正好与魏延相遇,彼此各摆开兵马,互相答话。王平叱魏延道:“你何敢造反?”魏延叱王平为叛党,挥兵击平,王平杨鞭指着魏延的兵士道:“丞相待你们军士何等厚恩,今丞相骨尚未寒,你等如何从逆?况你等都是蜀人,不乘此时回家团圆,静后赏赐,反且助延为乱,自取灭门。你等试想该不该呢?”话音刚落,魏延部下同声响应纷纷散去,魏延大怒挥力出战。王平只好接住厮杀,未及数合,只有马岱来助王平。魏延虽多力终因已卒尽散,不敢蛮战,拍马返奔。马岱从后追击,王平留报杨仪,仪闻魏延败窜,乃偕平二人一起西进,未几即由马岱回军持入魏延的脑首。杨仪用脚蹴踏道:“贼奴尚敢作变么?”遂向朝廷表请诛去魏延三族。

  魏延非真的叛汉。实因与杨仪有隙,妄想除掉杨仪,自己代诸葛亮。哪知舆论不服众意,害得势孤力竭竟身败家亡,这也可否叫做是自作孽不可活呢?留府长史蒋琬想与主分忧,带了宿卫各营,出都赴难,行约数十里,接到杨仪军报魏延已诛,乃退回成都,过两日杨仪等奉亮遗梓,已至都门。后主带领百官亲出迎丧,哭声载道。当下扶梓入城,暂停丞相府中。亮子诸葛瞻年尚幼弱,一切丧葬尽由蒋琬等监理。杨仪呈亮遣表,即由后主展阅。略云:

  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尽愚忠,臣亮赋性愚拙,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成功,何期病入膏肓,命垂旦夕,不及终事陛下,饮恨无穷!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于先皇,布仁思于宇下提拨幽隐,以进贤良屏斥奸邪,以厚风俗。臣家有桑八百株,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以后,不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贫陛下也。

  后主阅罢。潸然泪下,杨仪面奏道:丞相已有遗言,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但足容棺罢了。后主依仪,择期奉葬。后来朝野官民追思亮恩,屡请立庙致祭,乃筑祠沔阳四时享祀。亮子诸葛瞻年至十五,拜为骑都尉得尚公主为妻。后主谨从亮议进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忽闻吴增兵巴丘约数万人,后主不胜惊疑,速问蒋琬。琬请一面添兵永安防备不测;一面保举中郎将宗预出使东吴,探明动静。后主一律依从,宗预至吴都。吴主孙权反诘他添兵永安是何意思,予答说:“江东增戌巴丘,西蜀增戌白帝城,无非为时事所迫,不劳细问。”权欣然道:“君真不亚邓伯苗(邓芝字伯苗)我闻诸葛丞相病殁,恐魏乘丧侵蜀,故就巴丘增兵,遥为援蜀,并无他意。”予又答道:“东西联盟,和好已久,当然彼此相关。陛下且增兵援蜀,难道蜀不可增兵应吴么?”孙权乃优礼相待予,并请宗予,表达自己的态度,决不负约。宗予拜谢西归,报知后主,后主当然喜慰,整个蜀中清楚了这些情况后,显得轻松安闲了。

  独杨仪奉梓回到成都,虽得进拜中军师,却已撤销了兵权。成为了个有名无实的人物。杨仪自认为才可比蒋琬,资望还比琬更优,乃位在琬下,难免心里不舒服。后军师费炜,有空闲时间,便过去与其聊天,谈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杨仪慨然道:“当时丞相初亡,我若举军就魏,何至落到现在的下场。”炜假意劝慰及辞退后,秘密地向后主报告了情况。后主下诏废杨仪为庶人,徙至汉嘉郡。杨仪迁徙,心里越不平,还要上书诽谤,结果是一道诏书收录郡狱,杨仪只好怀愤自杀。于是蒋琬为大将军,费祎为尚书令,两人同心辅政,力守诸葛成效方略,蜀汉安定如故。

  2、讨伐内外

  诸葛亮南征七纵七擒收蛮酋

  蜀相诸葛亮闻知魏兵伐吴被吓退。料他在一段时期内无暇侵蜀。乃筹足军响议定南征。正当这个时候有边疆永昌功曹吕凯,府丞王伉接连上书,报称蛮人土匪雍恺势力很盛,屡次入冠;更有牂牁太守朱褒与越嶲夷王高定皆叛应雍恺,随处骚扰。诸葛亮已调齐兵马,辞别后主督兵南下。在出发前,成都令参军马谡送亮出都,诸葛亮对他说:“我与你共事多年,你也是一个有些水平的人。这次我去出征,你有什么好的意见和建议吗?”马谡回答说:“南中蛮人自己认为他所住的地理位置险要,又距离都府那么远,不服从政府的领导。他们还认为,就是政府派军队进去,他们都不怕,准会胜利。即使我们的政府军今天 击破了他,他明日可又会背叛的。若把他们的人种都杀掉,永远除去后患,这样做又不符合做人的仁义。只好连年驻重兵在那儿把守,发现他们有骚乱就狠狠地给予反击。若这样做的话,我们的国家哪有那么多的兵么?有那么多的粮草来供应么?因此我们只有采取先用兵作威,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丞相这次南征最好使他心服方可一劳永逸呢!”听得马谡说完诸葛亮笑着答道:“君说的话很对,我也是这样想的呢!”马谡送至数十里之外,亮才要他回去成都,自率大军径进。

  蛮人素无纪律,怎能敌得过王师?再加诸葛亮用兵有方,事事占上风。因此所向无阻,势如破竹,当下自越巂进兵,斩雍恺诛高定,传檄诸郡,剿抚兼施。门下督(官名)马忠,他是牂牁人自请效力,亮便拨兵与忠,叫他前往。才过半个月,即得忠捷报说朱褒已经消灭。牂牁地区已经安宁,叛虏的头目全部诛灭。

  本来是大功告成,可以旋师。偏有一蛮酋叫做孟获,纠合雍恺余众出来拒赶蜀兵。诸葛亮派人侦探孟获目前的兵力,和所处位置,更重要的掌握了他这个人的脾气性格和能力,以及他聚众闹事的动机等。知道他没有什么智略,却很骁悍,为当地人所害怕的一个人。因此拟定主意决心将孟获收为己用,使他死心塌地庶无后虞。果然孟获不识军谋,一味蛮抗。战了一次便由亮诱他入伏一鼓擒住,亮问他心服否?获抗言不服,亮却藏过精兵。矿竟使赢卒站列令他四周视察,获看了后大笑说:“我原不知你的兵这样虚实,今天看你的兵简直没有什么用。我能被你们捉住是你们诱我进了你的包围圈内,我出不去,而人又少,才造成的。真正面对面战争,我是不会怕你们的。诸葛亮听了他说后便叫他回去整军再战。孟获可高兴极了返至蛮寨纠众来劫亮营,又被亮手设机谋,四面兜拿又擒孟获。获仍然不服,亮又纵退。获渡过泸水,负险自固。时当五月,溽暑熏蒸,水中又无船只可行,蜀兵惧畏难,想退回去。亮下令道:我兵若归,虏必再出。我去彼来,我来彼去,何时治得平静?今惟有再接再历,渡泸进去,捣穴平蛮,就在此举。愿大众努力,后当重赏。”兵士听了方才踊跃起来。亮即命将士潜造木筏,至夜间悄悄渡泸,直抵蛮峒。孟获自恃险固,并不加防,得至蜀兵深入,仓猝迎故,好容易又被蜀军擒去。亮仍不加诛,令获还峒获更避入深巢,又为蜀兵所破。直至七纵七擒。获无处可容,方才拜服。亮还想赦他回去再与他战,这时孟获哭着对诸葛亮说:感谢你们不杀我,丞相天威无坚不摧,南人誓不再反了!便把诸葛亮的兵马,带到滇池去休息。执优款侍,奉侍诸葛亮如神,无论是蛮子、蛮妇,并来拜谒,亮好言抚慰,仍令孟获管理蛮众,听蜀政令,众皆口服心服,欢耀散去。

  当时诸葛亮队伍里有人提出来在蛮地设置官吏,与孟获同守蛮方。亮慨然道:“设官有三不易,留官必当留兵,兵无所食必将生变,是一不易;蛮人屡败父兄伤亡,免不得记恨官兵互生衅隙是二不易;汉蛮风俗不同,当然异情,留官抚治蛮人不会相信我们留住的官所讲的话,这是三不易。今我不留人不运粮,但使他相安无事便了。若要强迫他们与我们内地人一样,应该等待着今后再来想办法,现在一下子是办不到的事。”于是下令凯旋。孟获率众拜送,并献金银、丹漆、耕牛、战马作为军用,充分犒将士,一无所私。唯途中往返辄患暑疫,经亮采查药物合锉为未,用瓶收贮,每人各给一瓶。遇有中暑中疫等症吹鼻,即能故盛暑行军,奔汲万里,得免死也。诸葛亮安全班师回国,人人欣悦,朝野清平。南中自此按时进贡,各程方物,诸葛亮与民休息,安养有年,乃国富民饶。

  诸葛亮请战北伐街亭失败

  诸葛亮平了南中地区的蛮众。回到蜀都成都休息了一年又要兴师北伐了。他首先布置好内外的防务工作使中都护李严移屯江洲;护军陈到驻永安,作为东防,内史中部督向宠,与宿卫兵;尚书陈震、侍中郭攸、费祎、董允、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分治官府诸事。安排得井井有条后,乃上《出师表》一篇,以陈明宗旨。大意是:

  “先帝创业,但不久就已去世,丢下的这个摊子很是疲敞。今天下三方相争激烈,我们还是处在危急存亡的时候。现在能文能武忠诚于陛下的人,先主遗下来的不多,还要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培养和重用……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世时每与臣(诸葛)谈论此事却感到叹息,痛恨于桓帝和灵帝。现在在朝任职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我觉得还可以请陛下亲之信之。臣本人本系布衣,务农于南阳,看见当今的乱世,不想出来做官。而先帝不以臣卑鄙,硬是要我出山相助。虽三顾草庐之中,由是感动了我,遂随先主出击于危难之间,已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臣谨慎,故临死时托孤臣以大事。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总是觉得怕托孤不效,有伤先帝之明,故想先前定了南方。现还想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也是作为我报先帝即忠于陛下的职分,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当复之敕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这表上陈系在建兴三年(226)三月间,后主禅年已逾冠,立故车骑将军张飞女为后,年富力强只生来庸懦,未识大体。一切军国重事幸由诸葛丞相处理,诸葛亮意表请战,后主自然依从。当下摧趱人马,次第出发,振旅阗阗,伐鼓渊渊,由平阳关进兵,往行汉中,屯驻石马城。

  魏主曹睿甫经嗣立,改元太和。闻得蜀兵进攻,急想亲出御敌,有散骑常侍孙资说:“郑斜谷险阻异常,不宜劳师进取。但命大将据守要害,”睿不同意,便进抚军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屯兵琬城,堵御东西;大将军曹贞,都督关石,专拒蜀兵。新城太守孟达,本来由蜀投魏,与魏侍中桓阶,将军夏侯尚友善,尚、阶相继病殁,达心不自安,事为诸葛亮所闻。嘱中都护李严招达。孟达复书如命,偏魏兴太守申议与达有隙,时常侦伺,一闻达阴通蜀使,即报知曹睿。睿令司马懿相机进讨,懿佯作为慰解,暗中却调出兵马借赵新城,孟达得到司马懿的书,迟疑未决。故遣人访问诸葛亮,亮令孟达赶紧加防毋堕懿计,达尚复书与亮说:“宛城距洛阳八百里,至新城且一千二百里,若司马懿前来亦会知道,往返需一月间事,达城的防卫工作已经做好请放心。”这书递至石马城,亮一阅即叹息说:“孟达必为司马懿所擒了!”果然不到半月,达飞书求援。亮叹说已来不及了,不得已派遣偏师去援新城兵,方就道,孟达败死的消息即已传到,亮只好将偏师调回。

  镇北将军魏延,亮使为丞相司马统领前军。延对亮说:“魏令夏侯柕木都督长安,柕木系夏侯惇的儿子,曾取曹操女为妻,年少志骄,毫无谋略。延愿得精兵五千,取道褒中,沿秦岭东进,绕出子午谷,不过旬日,可到长安柕木。闻得魏延到来,必令弃城自东走,丞相可从斜谷进来,与延兵相合,并力一举,咸阳以西,便可平定了。”亮摇头说:“这个计谋太危险了,不如直接走平坦的道路还更安全得多。”延又说:“从平坦的地方进军,沿途有好多敌兵防守,何时可取中原?”亮还是不以延计。亮使赵云为镇东将军,邓芝为扬武将军,据住箕谷作为疑兵,一面亲率诸军,进攻祁山。

  魏大将军曹真方督兵守郡,哪知蜀军却西出祁山,得到消息后连下南安、天水、安定三郡,但无分身法。顾了此,没有彼,只好飞报魏主,请派将扼守关西。魏主遂起兵五万,使右将军张邰为前驱,自为后应,同至长安,并调司马懿由东会师,共击蜀兵。蜀将马超时已早殁,只有超从弟马岱,从军出征,岱勇略不及马超,所以不令再镇凉州。亮闻得魏将张邰和司马懿合兵来攻,遂召诸将商议,亮说:“魏兵两路前来,必须进攻街亭,此为汉中咽喉,非得大将把守。”时有参军马谡正随亮出发。谡主动向亮请命道:“谡愿往守街亭。”魏延和吴懿亦愿前往。亮因认为马谡素有智略,不致误事,遂使马谡统兵二万人出屯街亭。临行时再三叮咛,嘱他坚守城寨,勿疏忽,且使王平为偏将军,与谡同往。栅又遣魏延等扎驻平阳关,遥应马谡。谡与王平行至街亭,见前面有山,便想引兵登冈,据山立寨。王平不同意,他说宜据城守栅,阻住敌锋。谡傲然不从,平复说道:“敌兵前来围山怎么办呢?”谡笑答道:“居高临下,敌若来围我即麾兵四下,还怕不能杀退么?”平又说:“倘敌兵断我水道又将若何?”谡大笑道:“我既然杀退敌兵,还怕断水么?”平还要苦谏,谡慎目道:“丞相行事尚且每事问我,你怎得挠我兵谋?”平知不可阻了,乃请分军相应作为犄角。谡恨平违令,只拨千人给平,平引兵据城听令。马谡上山,但派人去报告祁山大营。那知张郃和司马懿两军,夤夜杀到,马谡尚据住山顶,扬旗招风自鸣得意。待至翌晨,魏兵已环集山麓,把山围住,谡麾兵杀下,魏兵全然不动。惟用强驽仰射,蜀兵多被射倒,只好退回。马谡尚想与敌拼命,驱兵再下,一连冲杀数次,毫无效果。张邰堵住水道不放蜀兵汲水,蜀兵无从饮食当然自乱。挨至夜半,竟纷纷下山投降魏营。马谡禁遏不住,尚望王平救应。平手下只有千人,哪里杀得过十多万魏兵?他也虽努力相救,半途被魏兵截回,没奈何坚壁自持,保全危寨。马谡待援不至,无法把守,只得率兵窜出山谷,向西逃去。魏兵截杀一阵,二万人所剩无几,还亏魏延从阳平关杀到,方得救出马谡。魏延见魏兵势盛,不敢恋战,忙与谡退保阳平关。王平自知难守,在城中佯鸣鼓角作进兵,实得离去。魏将张邰疑他诱敌,不敢进击平得合师引归。

  司马懿不去追马谡,却统兵迅速来到祁山,进攻诸葛大营。亮接王平军报,已知马谡误事,急忙退回西城。且檄令天水诸郡守吏,齐回汉中,并召赵云、邓芝将军还阳平关。忽报司马懿统兵十余万,蜂拥前来。城中留兵不多,想赶快去阳平关已是不及,将士等并皆失色。亮独谈笑自若,但说无妨。待司马懿的兵将到传令城上偃旗,城中息鼓,大开四门,每门命军役洒扫,不准妄动,自引童两人携琴登城,在城楼上焚香操琴。司马懿当先跃马,来攻西城,遥见诸葛亮如此布置,不禁大疑,端祥了好多时,没有一点儿破绽,乃麾令退兵。部将问为何因,司马懿说:“我闻亮不入子午谷,煞是谨慎。今大开城门,岂肯这般疏略?明明是诱我入城,为掩杀计,我若不退,休为所算!”说毕自去。亮见司马懿退兵,不由的鼓掌大笑。参佐问亮道:“司马懿号为能军,为何忽来忽去?”亮笑着说:“懿知我谨慎,不肯弄险。他见我如此模样,必疑有伏,所以退去。我料他不走大路,必沿北山遁去。今还要送他一程,截留一些辎重,也不负他一番奔走哩!”说着又派部将吴懿等速赴北山,只准在山谷中呐喊,不准厮杀,如有辎重,可以夺取,运回阳平关便了。吴懿奉令即去,亮等回阳平关。那司马懿果如诸葛亮所料,绕走北山,听得后面喊声大震,总道是蜀兵追来,慌忙抛弃了辎重,没命地跑去,吴懿等将辎重运回阳平关。

  亮部退入阳平关内,由魏延、马谡等接着,谡跪伏请罪,亮作色道:“你违我节度,几至倾覆全军,若非名正军法,何以服众?”谡一边哭一边说:“丞相视谡如子,谡视丞相如父。今自知事罪该万死,但愿丞相思我过去有功劳,谡虽死亦感深恩。”亮不禁挥泪道:“你若早听王平计议,何致此败?今事已至此,不能挠法,你家小自当抚恤,你子与我子相等,不必挂怀。”说至此,即令左右将谡推出斩首徇众。仍令缝合尸骸,具棺埋葬,且亲自临祭。事后亮叹息说:“以前先帝言过,谡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自愧不明,致误军事。谡有罪我亦难辞。”遂拟上表自劾,可巧赵云、邓芝自箕谷退归,缴还军令,云自言无功应受惩戒。亮问明邓芝,芝言魏将曹真率兵追袭,幸由云亲身断后,步步为营,始得全军归来。亮说:“街亭军所退兵将,不能够做到互相照顾。而箕谷虽然也不能胜敌,但兵将之间可以互相照顾,而使兵马不受或少受损失。可见用兵原不完全在多寡呢。”赵云尚有军资带还,亮使分赏将士。赵云说:“此次军士没有打胜仗,何为有赏。且暂存库中,作为冬赐,不好吗?”亮点头称善。

  街亭打了败仗诸葛亮表请自贬,箕谷战斗也没有取胜,赵云附表请惩。后主得表,召问蒋琬、费祎。祎答应从亮言暂时降职,乃贬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降赵云为镇军将军,使蒋琬赍诏进营。琬劝亮回成都,亮摇头说:“奉诏讨贼,奈何罢休!”琬再说:“如果再想伐魏必须增兵。”亮说:“街亭败退不是由于兵少,实是亮误用马谡致有此败,今当减兵省将明罚思过。”蒋琬当然佩服,随后辞去。诸葛亮又开始了练兵讲武再作后图。

  计收姜维

  诸葛亮带领的蜀汉北伐部队,自出发后屯驻在石马城,短暂的休息后,接着又迅速往祁山进军。一路上威震魏境,经过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闻风请降。惟此时,天水太守马遵与参军姜维、功曹梁绪等尚在河东。听得蜀军将到祁山,郡县响应,料知无路可归了,想投上圭。姜维劝马遵仍还郡治,遵却疑维有异志,便连夜自走。

  姜维只好还至天水郡中。到了天水,姜维将自己所带的三千兵马埋伏在天水城外。蜀将赵云接得探报,很快也带了兵马五千来到天水,正准备攻城。忽然听到喊声大震,火光冲天。只见姜维挺枪拍马,朝赵云冲杀过来,两个人战了好几个回合,也不分上下。赵云年纪大了,见姜维武艺高强,心里暗暗吃惊,只好带兵返还。姜维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氏,少好读兵书,精通兵法,武艺在当地威望很高。

  赵云回营,见报诸葛亮,说明失败的原因。诸葛亮听到说姜维智勇双全,认为是个难得的人才,便说道:“真没有想到这里小小天水地方,竟然还有这等高人,我们要设计把他收服过来。于是,诸葛亮开始了对姜维进行一番调查工作,得知他有老母居住在上冀。便先派人攻打上冀,逼得姜维带兵去救母。随后诸葛亮又派人领兵埋伏在上冀城周围,待姜维进城后,把城紧紧围住,持续了好多天,姜维的粮食已没有了。诸葛亮又设计让姜维出城夺粮,姜维刚抢了粮车准备回去,便被早已布置好的张冀和王平率军堵住了道路。姜维千辛万苦冲出了重围回到上冀,结果那里又被蜀军占领了。姜维没法,只好单枪匹马地杀开一条血路,又回到了天水,可是天水又被蜀军占领。姜维已是走投无路,不由的仰天长叹,涕泪横流。天水的吏民纷纷劝导姜维归蜀,并摧令姜维去见诸葛亮。正好诸葛亮得知情况后,也领着几个人坐着车子,手持扇子来到姜维跟前。诸葛亮说:伯约都到这个时候了,你还不肯投降吗?”姜维想了想便下马投降。诸葛亮走上前去,握着姜维的手说:欢迎你的到来,我喜欢你的才干。姜维很是感动,连忙拜谢诸葛亮。诸葛亮说服了姜维,举姜维为仓曹椽,并加号奉义将军,如虎添翼,又连拿下几城,蜀国的国威更加大震!

  姜维的母、妻、子经蜀军攻下上冀后而得,将其保护,姜维终能合家团圆。

  诸葛亮北伐再请战

  诸葛亮在第一次请战北伐街亭战斗失败后不久,他没有诏师回朝,而是不甘失败,又请战再次与曹魏分个高低。正要调动兵马不料镇军将军赵云病亡,亮大为恸惜,后主禅亦甚悲悼。追谥云为顺平侯,令云长子赵统袭封。朝廷上下都为失去一位大将感到悲痛,并建议近期内不宜兴师。独诸葛亮锐意北伐,未肯中止,乃上表奏闻说:

  “先帝经常顾虑到汉朝的奸贼长期存在,汉朝的业绩被奸贼霸占,故委托臣加以讨平奸贼也,以先帝的这种明察的思想我决心伐贼勿疑,臣自从受命之日起,就寝不安席,食不有味,我们的皇室也不能长期偏安于蜀都,要夺取全国政权,才是我们的天职所在……臣愿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这首表文蜀人称为“后出师表”,后主惟亮是从,即刻批准。

  诸葛亮即引兵数万,道出散关,进围陈仓。陈仓是魏大将军曹真使部将军郝昭把守,昭字伯道,太原人氏。知兵善战,智勇兼全,他一到陈仓便把工事修整得坚固无缝。等诸葛亮领兵到来累攻不下。亮想了一个办法,他遣郝昭乡人靳详到城下去招降郝昭,郝昭却在城楼上回答说:“魏家的科发你们是知道的,我已经成了魏臣,死也是为魏而死了,请你不要多讲,回去告诉诸葛亮能攻即攻,不能攻就退!”靳详听了魏将的回答知道不可动摇他们的心,便还营告诉诸葛亮。亮再使靳详至城下与魏臣说明利害关系,劝魏臣不降会后悔的。谁知道郝昭更加坚定的说:“我前言已定,何必再说。我与你原先是相识的人,今天恐怕我的箭头就不认识你了。”说着便拈弓搭箭,想射靳详,吓得靳详慌忙退回。这时也触动了诸葛亮。他也立即麾兵猛攻,城上矢石如雨,无隙可乘。亮改用云梯数十具,四面攀登。郝昭用炙箭注射,梯被烧断,兵皆坠死。亮再用火冲车攻城,昭又用绳素穿石,猛力掷下,一阵又全部折断。亮又遣人运士填堑,暗掘地道入城,昭内筑重濠,猛截地穴,使蜀兵无从钻入,好容易已过旬日一点儿也没有攻下。

  曹真遣将军费耀援昭,魏主曹睿,又使张邰带兵迅速赶到。这时诸葛亮正在考虑军食不多了,要去筹军粮的问题,又闻得魏兵大至,只好撤围引兵回归,但密令魏延领兵待后。魏延即徐徐退回。忽然后面尘土飞扬,喊声紧逼,料是魏兵追来了,魏延便令部兵张旗先行,自率锐骑数十,伏于林箐中,静侯魏将。魏将乃是王双,望见前面旗帜,总顾挥兵急追。魏延等他骤马跑过,却握刀突击,大喝一声,不等王双回头,便从他背后劈去,连肩带头砍落马下。魏兵见主将毙命,当然骇散。延得再驱杀一阵,枭得许多首级,然后返入汉中,向亮缴令。

  诸葛亮撤围以后休息了月余,又是冬尽春来,已是建兴七年(230)。再遣部将陈式出攻武都,阴平二郡。魏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来援,与陈式相持数日,诸葛亮用奇兵助式,击退了郭淮,很快攻下了二郡城池,留将把守。自回汉中,后主刘禅复拜诸葛亮为丞相,亮想辞去,经诏使费祎相劝还是受命。

  联吴发兵讨魏

  诸葛亮率军北伐,经两次大战,虽取得了些胜利。但也深感曹军的强大,而自己人马虽然勇敢,而且齐心,但毕竟兵的数量过少,力量较之总要差一些。于是他与东吴孙权取得联系,与他合作东西进攻,两国各发兵十万浩浩荡荡前来。魏主曹睿见势头,决定使将军秦朗督兵三万,往长安会合司马懿,一同拒蜀,自率将士东行抵敌吴兵。

  吴主孙权正出兵巢湖,准备进攻合肥,新城。并遣陆逊等入江夏沔口,西指襄阳,令孙皓等人淮北,目标广陵淮阴。魏主曹睿也遣将分堵,自己乘龙舟东下,直达寿春,援应合肥。合肥守将满宠设一计策,装作放弃合肥新城,以诱敌至寿春城下,然后再合兵围攻。曹睿却不从。硬令满宠率众坚守,等待援应。

  这时东吴那边,有陆逊献计给孙权,愿出奇兵去裁断曹睿的归路。不幸被魏兵巡逻的人所知,计不得行。吴将诸葛瑾闻知,忙报以陆逊。逊才催人去栽种蔬菜。自己与诸将作棋。显得无事一般。诸葛瑾看见陆逊这种形态,心里有点慌张。陆逊看出后,且对瑾说:“军机泄漏,我有所探知。但若带兵撤退,敌人必定来追,岂不更危险么?”说完便邀瑾入后帐,密嘱数语,瑾欣然趋出,仍督舟师向衮阳城。陆逊这时也摧动陆军,与诸葛瑾的兵并进。魏衮阳守将刘劭,本来已经得到了曹睿的指令出兵攻瑾。一听得是陆逊亲自出兵到此,便慌忙引退。陆逊到了白河口,便暗遣部将周峻等,分别的赶到江夏、新市、安陆、百阳。魏兵搞不清什么名堂,只好不敢出来,任他来去自由。那吴主孙权,督攻新城,反被满宠选得壮士毁去了攻击的战具,只得失利退归。陆逊听得吴王已退,然后也得引还,毫无损失安然抵镇。孙昭等也即回来。魏王曹睿素闻陆逊有名,还恐他截击白路,知道了吴兵东返,也不敢进逼,掉转头来西行。这时诸将请示主睿去长安合兵攻蜀,曹睿独说:“吴既却兵,蜀自丧胆。司马大将军自己有能力制敌就不需要麻烦我亲自去了。”司马懿只好自带兵前往。不久司马懿便向曹睿报告说:“蜀兵出屯五丈原,(今陕西郿县)现在只有以守为战,等到蜀兵粮尽自然退师。”曹睿接到军报后,揣知司马懿的意图。只令懿约束诸将,坚壁固守,有敌到来,就坚决拒击。

  原来司马懿与诸葛亮战过数次,败多胜少,此次又闻亮要来争功,当然打定主意但守勿战。当诸葛亮出兵到达漕南时,司马懿即在引兵渡渭水,准备在渭水靠背立寨。他对其他诸将说:“诸葛亮若动武功依山来追。我们就麻烦了,若是西出五丈原的话便可无忧。”今闻亮果出五丈原中,乃使郭淮守住北山。亮已令运粮军士用着木牛流马,果至斜谷口集中。准备久驻待战。目前则派兵屯田,至渭水两岸,到处种作,惟严格纪律,不准侵犯群众利益,扰乱居民。应该兵民相安无事。亮满以为就地获得了许多粮食,以后就好与司马懿坚持到底,免得奔波往返再致徒劳。谁知屡遣人下战书促懿出战,并且提出无论斗将斗兵斗阵任司马懿自己选择,可懿只是不出。后经亮摧逼不过懿才勉强答应斗阵法,于是亮布置好八褂阵,司马懿亦认识,及遣戴凌等攻打。哪知戴凌等一入阵中,辩不出什么方向,没头没脑的乱撞,终被蜀兵个个擒住。诸葛亮命把魏兵剥去衣甲,一律放回,叫他们告诉司马懿,要他自己亲自出来攻阵。懿佯约明日,收兵回营意不复出,亮遣人责备司马懿背约。司马懿始终坚持忍辱,置之不答。这是诸葛亮第六次北伐(第四、五此见魏明帝传)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了一百多天。八月诸葛亮积劳成疾,不久病逝军中。

  重挫曹魏无能兵

  蜀汉延熙元年皇后张氏病殁。又立后妹张氏为继后;立长子璇为皇太子,次子瑶为安定王。改建新十五年为延熙元年(238)。还有车骑将军吴懿也是这年病亡,所以诸军统归蒋琬节制,监军姜维为副。琬与维分别驻守汉中及涪城。至延熙六年(243)蒋琬抱病甚重。故令姜维屯涪城另选得镇北大将军王平往守汉中。

  当时魏国得知这个消息,大将军曹爽本因前次不敢率兵伐吴,被大傅司马懿奚落,心里怀惭。又有尚书邓扬,河南尹李胜劝曹爽要相机应功方可敌懿。所以他巴不得马上去伐蜀立功。可是又被司马懿拦阻。其理由是人没有犯我,我何必去犯人?故迁延到了几年后的今天。他看到蜀兵将的调整认为是个薄弱的环节,虽人同样没有犯我,但我想要把他消灭,因决然出兵攻蜀。有征西将军夏侯玄同爽意见,他附和爽议怂恿前去。司马懿再出劝阻。爽不肯服从。乃于魏正始五年,即蜀延熙六年(243)春,发兵与玄会师,长安共计得兵十余万众。经骆谷逼汉中声势浩大,蜀兵在汉中驻守不满三万。诸将听说魏大将军曹爽亲率大军伐蜀前来,不免面有惧色。不得已只好也部署兵力,拟定固守婴城,假如敌人攻破的话,就以涪城的兵力出来援助。镇北大将军王平说:“此去涪城约千里路遥,援兵怎能迅速赶到。倘若贼众攻入阳平关就糟糕了。”说罢,再经反复考虑后,遣护军刘敏,引兵万人往据兴势山,采取多张旗帜绵延百里,兴势山为关口,保障与兵内互相呼应,便成重镇。

  果然魏兵为兴势山所阻,曹爽的兵马到了这里不能前进。从长安搬运各种军用物资和粮草,沿途跋涉千加万难,全要用人肩挑手扛。来不及就用牛马车拖,也是很难做到的事。曹爽与夏侯玄两人,已经屯兵月余,粮食将尽了,一筹莫展。这时夏侯玄接得司马懿手书,内称:“你们现在的处境是相当危机,兴势山地势非常险要,已为蜀兵占领,恐万难进兵。若再不知情迅速撤离的话恐怕会全军覆灭,究由何人来负责呢?”立即将懿书转交给爽,曹爽不肯退回硬要强进。忽有探马入报:“蜀又令尚书费祎为大将军,统兵来援。曹爽才与夏侯玄商议决定退兵。”

  退至三岭间(沈岭、衙岭、分水岭)为汉中入骆的通道,岭间已经布满蜀兵,旗帜遍布,上面表明汉大将军费字样。吓得魏兵人人胆怕个个心寒。曹爽到此无路可走只得令玄为先锋。自为后应,硬着头皮麾兵过去,接连冲突数次才得杀开一条血路,越岭奔回。所有辎重抛尽,十万人伤亡过半,狼狈还都。

  蜀大将军费祎奏凯还朝,受封成乡侯。蒋琬本兼益州刺史,因见祎才略突出。故让州职于费祎。侍中董允为尚书令,佐祎辅政。越年蜀太后吴氏寿终。接连是大司马蒋琬,尚书令董允相继得病去世。蜀人称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为四圣相,亦号四英。至今只有费祎尚存,祎用曹先郎陈祗为侍中,祗多技巧,好奸,小智,与黄门丞黄皓相好。原先只怕董允,现允亡,亦无所忌惮了。他与黄皓两个人还合得来,不过忠于朝廷的思想较于以上所述四英倒差远了。相反与之朋比为奸。且后主从此亲政。提黄皓为中常侍,亲小人远贤臣,前诸葛公的话,终成空论,竟不得几,就倾颓了。

  夏侯霸逃蜀,参战无功

  蜀汉延熙十二年,曹魏正始九年(249)。后主刘禅进监军姜维为卫将军。与费炜并禄尚书事。姜维具有胆略尝想继承丞相诸葛亮的遗志北伐中原。独费祎不以为然,他慢慢的借口裁减他的军力,使姜维统兵只有万人。若要自发去战,兵源过少便就力不从心了,使他打消了这个念头。另一方面费祎又做姜维的思想工作说:“我们的才智远不及过去诸葛丞相。丞相先前都未戡定中原何况我辈?不如保国安民,静待今后着是否有待能人,今天是不可希冀侥幸轻举妄试,一或挫失后悔不及了。”姜维因为军权在费祎手里不便以予,只好蹉跎过去。

  一天忽有一魏将军入蜀境,叩关请降,自述姓名,叫做夏侯霸。但由关吏报告姜维,维感到惊疑道:“霸是夏侯渊次子与蜀有仇,其父夏侯渊是蜀老将黄忠所杀。何故今天前来乞降,莫非怀诈不成?”遂督关吏严行盘诘,然后接到关吏的报告说:霸为曹爽外弟,官拜护军,归魏征西将军夏侯玄麾下。曹爽被诛后,夏侯玄已奉诏入朝改派雍洲刺史郭淮代任,霸又与淮有隙,又恐坐爽亲党必将及祸,不得已奔入蜀中。路过阴平吓得要命又迷失了路,加上随身的粮食又尽,杀马为食,只好出行山间小路,衣服损烂,足手划破,千辛万苦,始得来到这里逃生。

  姜维听后,认为是真情当然召入。霸跪伏地上,泣谢前情。姜维上前亲为扶起,用言安慰,复引霸入见后主。后主亦慰劳一番,令为姜维的参军。霸拜谢而出。姜维问霸道:“司马懿专政,未知他会来窥探我国的情况么?”霸答:“司马懿经常呆在家里,集中精力办家里的事情,他根本无暇顾及外事。唯有一个叫做钟士季的年少有才,他日得志必为蜀患。姜维问钟士季为谁,霸答故太傅钟繇子,现为秘书郎。姜维听了这些话后,乃欲先择机伐魏,遂上表固请奉诏出师。夏侯霸随同姜维同行,到了雍州境内,审视地势,见有曲山可据,即引兵占住,分筑二城,使部将勾安、李韶居守自募,羌胡遗众,往略诸郡。魏征西将军郭胜,急令雍州刺史陈泰,往攻二城。泰发雍州兵前往,把二城团团围住,令他水泄不通,城中无水可取将士枯渴。亏得初冬下雪,融作饮料,尚得苟延残喘。维闻二城被困,引兵急救,才至牛头山,就被陈泰拦住。陈泰才识练达,料知姜维的兵马来援,必过此山。故就山设垒,亲自守侯,连日攻扑,终不能克。突然有探骑入报道:魏将郭胜前来援陈泰。先驱已渡过洮水。姜维与夏侯霸商议:郭淮进至洮水,定来截我的归路,如何是好?”霸皱眉道:看来不如速退免得丧师。姜维令夏侯霸先行,自为断后,星夜退归那曲山。二城待援不至,守将勾安、李绍无求突围,只好降魏。独姜维还入汉中,心下不服输。便拟定计划,约东吴来夹攻曹魏,派使者奔东吴去了。

  姜维承亮志 坚持屡伐魏

  姜维降蜀后,诸葛亮把他当做自己军事上的接班人。多次带他出征,意在培养。姜维感念诸葛亮之恩,多次立下战功。诸葛亮死后,他率军平安撤退。此除前述外,又多次北伐与魏军进行坚决的抗争,有败也有胜,贵在其忠心耿耿为蜀强国安民,使先主开创的事业得以延伸和发展。

  魏景初三年,蜀延熙二年(239)魏明帝曹睿死,以后魏国的大权逐渐被司马氏掌握。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废掉魏主曹芳,改立曹髦为帝。不久司马师去世,司马昭为大将军总揽朝政。

  姜维则抓住这新政不稳的时机,奏请后主再次北伐。后主刘禅同意了。姜维带了五万人马。突袭南安。魏雍州刺史王経率领兵七万迎战姜维,接连攻打数次,也没有将雍州拿下。这时魏将陈泰和邓艾又率领大军前来增援王経了,姜维担心腹背受敌,便率领人马退往祁山一带。

  在行进的路上,又得知祁山已被魏军占领,并防守十分严密。姜维就与副将鲍索商量,留他在原地扎营。每天派人去魏营打探,记住每次总要更换铠甲和旗号,先把邓艾稳住,自己带领一队人马去袭击南安。邓艾发现每天有蜀兵来打探,却不见有出战迹象。于是登上高处再查看,发现每次来打探的人都是同一拔人,只不过每天所穿的衣服不同,邓艾明白了。原来姜维偷袭南安去了。他赶紧命令陈泰到董亭去阻截姜维的后路,自己率一支大军赶去南安救急。

  不几天姜维率军已到南安,首先抢占地势安下营寨。这时只听到喊声连天,锣鼓齐鸣,魏兵从山头一拥而下,冲着蜀军杀了过来。蜀军没有任何准备,被打得节节败退。等姜维反应过来,回身冲杀时魏军已退回了山上。天也已黑了,姜维准备在山下扎驻人马,可是又有魏兵偷下山来,点火燃烧蜀军的军仗。就这样折腾了一夜,蜀军的大营始终未安下来。姜维没有办法,只得命令夏侯霸带领一队兵马留下来牵制邓艾,自己领兵去攻打上邦。当姜维率兵走到段谷的时候,又遇到了邓忠,师篡设下的伏兵,激战一番后,姜维准备回撤。不料,邓艾又从后方拦住了去路,三路魏兵发起了猛烈的攻势,打得蜀军落花流水。好在夏侯霸率军赶到,才杀还魏兵。姜维与夏侯霸带了残兵回到蜀地。这次出征蜀军损失惨重,姜维上表请罪,后主将他贬为后将军,代领大将军职务。

  魏正元二年,蜀延熙四年,吴赤乌四年(241),魏国政局发生了动荡,诸葛诞联合东吴大军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集合魏国主力大军出征。姜维得到消息后,又立刻调发军队再次讨伐中原,准备先攻打囤粮的长城(地名)。长城守将是司马昭的族兄司马望,望得到消息后,急忙带领副将王真和李鹏出城迎敌。两军交战没多久,司马望不敌姜维,落荒而逃,退回城派重兵守住城门不再出战。

  姜维见司马望不肯出战,就命令士兵用火箭炮打入城中,并在城下堆起柴草放起火来。顿时城内火光冲天,军心大乱。就在长城马上就要被攻破的时候,邓艾却派了他的儿子邓忠带着一支人马又冲了上来,姜维只好应付邓忠,与他战了四十多个回合不分胜负。姜维心生一计,转身就走,邓忠那里肯舍,紧紧追让。姜维便挂枪搭箭射向邓忠,只见那邓忠身子一闪,躲了过去弃枪逃跑了。姜维追赶,这时邓艾又追了上来,挡住姜维的去路,大喊:“姜维,你敢欺负我儿子么?”姜维担心周围有埋伏,无心对战,只好退了下来。邓艾也整合兵马在渭水扎营,两军又相持了一些日子。姜维听到说司马昭打败了吴军,正准备带兵回救长城,只得下令撤兵退回汉中。

  魏甘露三年,蜀景耀元年,吴太平二年(258),姜维再次上表伐魏,率兵二十万,在谷口扎寨。魏廷得到警报后,令邓艾在谷口提前挖通了地道等姜维把军营扎下。邓艾就命令邓忠、师纂各领一支人马进攻蜀营,又安排副将郑伦率军从地道偷袭蜀营的左寨。一到半夜,魏军里应外合,突然杀进蜀营斩首无数,姜维命令左右加紧防严,才得保住了中央大寨。

  第三天两军对峙,姜维按照诸葛亮教授的兵法,布下八卦阵,邓艾见状也摆出了八卦阵,两军对战。正要接触时,姜维一挥手令旗随着摆动了一下,蜀军立刻变成张蛇卷龙阵,一下子把邓艾困在了中间。邓艾大惊失色,发现自己中了计,但已经来不及脱身了,好在危急关头司马望领兵冲了过来救出了邓艾。蜀军趁机攻占了魏军的九座营寨,邓艾等失败退到了渭水南岸。

  第二天邓艾又来叫战,姜维命令张翼、廖化带领部分军队到山后去埋伏,邓艾派了司马望来战姜维。姜维带兵出阵,司马望又布了八封阵,姜维冷笑他,并说邓艾不敢出战明斗,便去偷袭我营寨。司马望一听大吃一惊,急忙挥军杀向姜维,只见姜维一挥手,两边的蜀兵齐声喊杀过来,杀得魏兵片甲不留。司马望策马逃跑,在半路上遇着邓艾,才知道邓艾也中了蜀军的埋伏,不但先锋郑伦被廖化杀死,自己也中了四箭,带着残兵退回来。

  两人回到军营,决定使用反间计,让蜀主疑心姜维,把他召回成都。于是派了谋士党均带着厚礼去贿赂蜀主刘禅最宠的宦官黄皓,难怪姜多次叫战,邓艾不出。不两天但接到了后主的诏书,令他立刻班师回朝。姜维无奈,只好命廖化,张冀带兵断后,自率大军退回到了汉中。

  蜀人轻防国灭亡

  魏甘露三年,蜀景耀二年,东吴景帝永安元年(259)。

  正值魏兵出攻寿春,蜀将姜维欲乘虚北伐。特率数万人通道骆谷,进攻长城(县名)。魏征西将军邓艾与长城都督司马望,坚壁拒维,相持不下,及魏平寿春,司马昭还师。姜维也引兵退还。但自姜维执掌军政主张北伐至此,已经过六次了,差不多连年兴师。蜀民当然愁苦,当时有中散大夫焦周曾作《仇国论》讽刺姜维连年用兵无效果,反苦了百姓,但姜维不在乎。

  尚书令陈祗与常侍黄皓,在内用事,扰乱国政。不久陈祗死,后主禅用仆射董厥子为尚书令,尚书诸葛瞻为仆射,并进董阙和诸葛瞻为将军,又命侍中攀建为尚书令,厥曾仕丞相府中令史,诸葛亮常称为良士。瞻即亮子得尚公主为妻,两的性格又素慎重未能力除黄皓,独樊建不与皓往来。但有一套手段,果承宠眷蒙蔽后主,右将军阎宇与皓亲善,皓欲黜去姜维。所以经常与宇商量对策,以宇出面代为行使阴谋。姜维察觉后对后主说:“黄皓奸巧专恣,将败国家,请陛下速诛此人。”后主笑着说:“皓是一个跑腿的小臣,有何能为?”说着便叫黄皓出来当面谢过姜维,弄得姜维不好意思地溜走了。

  景耀五年(262)姜维又要伐魏,车骑将军廖化劝阻不从。他以夏侯霸为前锋进攻洮阳一交阵,霸即中箭身亡。姜维与邓艾在侯和城下交战又失利,只好退还。

  黄皓遂乘间在后主面前又好说姜维的坏话了。他说姜维老是要去打魏国,但老是打败仗,请陛下令阎宇代替姜维好了,后主虽未依言,心下又对姜维也的确产生了疑意。姜在退兵的途中得知了这个消息,便使人送书至朝廷自请在沓中地种麦,不复还都。两个月以后,有人说有个魏人潜伏着窥探蜀地消息,并将情况反映到了后主,要求后主遣左右车骑将军张冀、廖化督领兵马,出镇平阳关,及阴平桥头,防备不虚,后主接得此报乃与黄皓商议。皓复奏道:“这又是姜维贪功,故有此奏。臣料蜀中天险,魏人亦未必敢来。陛下如有怀疑的话,听说都中有个师巫能知未来,可传旨问明。”后主遂令黄皓去问巫师,未几返报说:“巫师又请得了神来说陛下,后福无穷,何来列寇。”后主信以为真,乐得耽情酒色,往享太平,所有姜维的表文,统置之不理。

  当时还发生过这样一回事。都乡侯胡琰的老婆贺氏,生得美丽绝伦,因入宫朝见皇后,被皇后留住,住了近一个月才许回家。这胡琰却怀疑贺氏与后主私通。竟呼家卒将贺氏挞面数百下,将贺氏好好一张尚宠的脸,糟蹋得不像话。胡琰还不放过,硬要把贺氏驱出。可怜贺氏哭哭啼啼,只好去宫中面诉冤情。后主见她面青肿不禁大怒,立命左右拘琰下狱,并令廷尉从重定罪,结果说琰是冤枉打妻,违犯国法罪当弃市。于是将琰处斩,这样的事情公布于社会。时人则认为胡琰是罪轻法重,政府这样的法律人民害怕,所以越加造成了人民对朝廷的反抗。后主呢,对待这些舆论当作痴聋人一样,全无知觉。

  再说自姜维上表后,过了半年,并不见魏兵入境,益觉得黄皓忠诚。姜维的话可不听了。谁知时隔不久,霹雳一声,震动全蜀,魏兵竟三路杀到,势如破竹。魏大将军司马昭,因蜀人屡次犯边。他打算派人去刺杀姜维,好在从事中郎苟勋劝说:“明公应当堂堂正正出师讨蜀,奈何令刺客西行,这样做无名无望呢?”说得司马昭悦然心动,丢了刺官不派,便下决心大举攻蜀。司马昭把他的这个计划向众臣一讲,遭到了多数人的反对。独钟会竭立赞成,司马昭而令钟会为镇西将军都督关中,部署人马。再使邓艾为西征将军与钟会并进,邓艾以蜀没有向魏挑衅为理多次提出,不应该去挑战人家,但昭遣主薄师纂为司马再三劝勉,邓艾无奈只好奉命。约越数月钟会也已筹足饷械便统率十余万人,分别从骆谷,子午谷,直趋汉中。邓艾督三万余人,自狄道入沓中,牵制姜维,再令雍州刺史诸葛绪督三万人,自祁山往武卫桥头,绝断姜维归路。三路魏兵同时出发,又由司马昭遣廷尉卫颧,持节监军。

  且说从前先主平定汉中曾在阳平关外,分置戍严防外寇,至今姜维用事,他说:“不如敛兵聚谷退守汉东二城。”这一计策恰好为钟会进兵,遂得长驱无阻,直达阳平关下。姜维自督诸军攻关,使前将军李辅,与获军苟恺,各率万人往围汉城、乐城使他隔绝不通。阳平关本来险峻,守将傅佥扼住关口,任凭钟会有十万大军,一时总难飞越。傅佥恐寡不敌众,忙遣使飞报成都,乞师相助。未几来了一个蒋舒,本为武兴军督,由后主调他助佥。佥意在坚守,舒却要出战,两人各执一是,结果是傅佥仍守关,蒋舒出迎敌。谁料蒋舒出关以后,竟向魏乞降,反引魏先锋胡烈同来叩关。傅佥在关上俯瞩,明明是蒋舒还军当然开关接入。关门一开魏兵如潮涌进,乱杀守兵。傅佥才知道是为蒋舒所卖,于是只好下关格斗,力杀魏兵数十人,自己身受重伤,当下用剑割颈,一道忠魂往西天去了。魏兵共顺流入关,得了许多粮草甲仗,很是喜慰。便即犒赏将士,越日,又得李辅荀恺军报,乃是汉乐二城已经归降。钟会便越放胆前进,行至定军山,忽然阴云布合,愁雾迷蒙,几乎连前面路径,都不可辨。钟会问降将蒋舒道:“山上有无神庙?”舒答无庙宇,只有诸葛亮墓。钟会恍然大悟,说有诸葛亮墓,理应致祭,遂具备畜牲面首亲往祷祀,且誓言入蜀以后决不妄杀一人,待至祷,毕云雾得开,然后再进。

  后主刘禅闻汉中失守,急遣左右车骑张翼、廖化及辅国大将军童厥领兵拒魏。一边又遣使向吴求援,一面下令大赦,改景耀六年,为炎兴元年。这时姜维尚在沓中,闻得魏兵进攻。慌忙调兵抵御,可巧邓艾引兵杀到,便与对垒相持了好几日。忽由探马来报,魏将诸葛绪进据桥头,截我去路。姜维闻言沉吟,想命军士改向北行,扬言将截住绪后,绪果然所吓,退兵三十里。四面窥探,并无蜀兵。哪知姜维已还向桥头趋回剑阁去了。蜀将廖化、张翼、董阙等奉命拒魏,正与姜维相遇。姜维说:“剑阁险阻必可固守,不如并力拒住,待敌粮尽退归。再来收复汉中。”廖化等也以为然,遂合兵同至剑阁依险分屯。果然钟会兵至,就是邓艾、诸葛绪齐趋集也是屡攻不克,徒费奔波。钟会知难欲退,偏邓艾冒险进取,引兵自行。这时诸葛绪还是和邓艾在一起的,钟会见邓艾的兵,不受自己节制,便拉拢诸葛绪,对他说:“不要跟邓艾去,打了胜仗也无功。”诸葛绪听从。可是过了二日,钟会竟诬绪杬皆不进。竟将他入槛车送归。所有诸葛绪的兵三万人,悉归钟会管辖了,钟会且留攻剑阁,专探邓艾消息。

  邓艾率领部曲,不顾艰险,行近江油。江油守将马邈漫不加防,一闻艾兵已到城下,吓得魂飞胆落,慌忙开城迎降。蜀卫将军诸葛脆,方守涪城,闻得江油被陷,忙调兵抵仰,尚书郎黄崇劝诸葛瞻急出据险。瞻因兵力尚未集,不便急出,才阅二日,魏兵已将险要占去,眼见得涪城难守,不得已退保绵竹。邓艾命子邓忠,及司马师签,引兵追诸葛瞻,被瞻一鼓击退。艾子报称敌未可击,邓艾大思道:“存亡利害在此一举,若非冒死击进。难道还有生路么?”邓忠与司马纂不复马过去,便与瞻再战。这番接仗与前次不相同,魏兵便以死为志,锐不可当。瞻正虑招架不住,偏又有大队杀来,乃是邓艾自来接应,两军杀至日暮,蜀兵四散。诸葛瞻与尚书黄荣皆并阵亡。瞻子诸葛苗,中将弱冠登城遥望,见父瞻陷入阵中,不禁恸哭道:我父子荷国重恩,应该效死,只恨朝廷不早斩黄皓故有此祸。今我父已死我何生为!遂策马杀出卑格,毙魏兵数人,也即捐驱。邓艾遂杀入绵竹,城守兵尽溃。绵竹距成都只百余里,败报早已发至,急得后主禅束手无策,忙召朝臣商议。有人说东出奔吴,有的说避往南中七郡,惟光禄大夫谯周说:不如降魏。后主迟疑不决流涕还宫。

  是时吴太后与梁王刘理皆早殁,鲁王刘承徙封甘陵不在都中,余发张后及太子刘璇等毫无主张。“先帝于地下,奈何遽出去降呢?”后主瞧着乃是第五子北地王刘谌。后主怒说道:“童子何知,也可多言!”谌大哭道:“先帝创业艰难,一直拱手让人,岂不何惜,谌宁死不受辱呢!”后主还是将他叱退。俄而谯周入报魏兵将到城下,陛下若依我言,还可保全爵禄,臣愿至魏营力争,决不使陛下受灾。后主听到此语心下稍宽。乃使谯周缮就降书,与侍中张绍附马都尉绍良,同起艾营请降。艾在潍城得书大喜,同意优待接降。遣往良等持书返报蜀主。自率部兵经谐成都,后主便叫人反缚双手,并叫人抬着棺材,出城降艾,艾即令焚烧棺材,亲手解缚,好言抚慰,仍令还宫安民。是日北地王刘堪挚妻子至昭烈庙中,哭拜一番后,拨剑杀死妻子,然后自杀,蜀汉至此乃亡。总计蜀汉自先主开基称帝三年,后主禅嗣位四十年合得43年。

  五、国体构建及主要对民政策

  与先帝不变。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刘微著有《九章算术注》一书。他的主要贡献是割圆术,即今圆周率。他求得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14,又用几何方法把它化为157/50叫作微率;二是关于体积计算,他能得圆台(锥)的体积与其外切正方台(锥)的体积之比为3.14:4;三是十进小数的应用;四是改进了线性方程组的方法;五是总结发展了重差术。

  七、略评本帝

  后主刘禅乳名阿斗。古有扶不起的阿斗之说。就是说阿斗这个人,头脑简单,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