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四节 高贵乡公

  一、本帝的根基

  高贵乡公-姓曹名髦,公元241~260年,享年20岁,在位六年(公元255~260年)。国号承魏,国都洛阳,年号正元二年,甘露四年。

  太皇太后:尊前朝太后郭氏。

  太上皇:无。

  皇太后:尊前皇后。王氏。

  皇后:未立。

  皇妃:无。

  皇太子:无。

  皇子:无。

  皇女:无。

  谥号:无。

  庙号:无。

  墓寝:以民礼葬之。

  二、任前简历

  高贵乡公曹髦字彦士。系魏文帝长孙,明帝弟东海王曹霖子。正始五年(244)四岁受封高贵乡公。一贯在封地随父母长大嗣位时十四岁。(公元254)

  三、嗣位背景

  一是司马师与其弟司马昭密谋废除了前魏帝曹芳。但一时还不敢篡权。

  二是司马师强迫群臣同意迎入彭城王曹据为嗣君。但为了要求得郭太后的皇帝玺绶。郭太后便提出要改迎入高贵乡公曹髦,以历史惯例中、小宗应继大宗为理,好将郭太后的位置摆平,从而迫使司马师不得不依。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入朝嗣位

  大将军司马师立意要废去齐帝曹芳。郭太后无奈,只好依了他。但提出小宗继大宗,立高贵乡公曹髦。师出于正论难违,才就照办。而遣使往迎。

  几天以后,髦至洛阳。朝中公卿大臣统往西掖门拜迎,髦下车答拜,礼官说不必答礼。只听得高贵乡公曹髦很认真地说:“我是人臣,今奉了太后征召,未知何事,怎得见了你们这些大臣不要答拜呢?”说着即步行入殿。郭太后早已闻知,这时候已在大殿东堂坐着等呢。髦见了太后,倒身下拜。太后起身牵起曹髦,嘱咐了数语,并亲手将玺绶给了他。髦推辞不肯接受,经太后努力劝授,好一阵后方才受玺易服,御殿登座,下令朝见百官,改嘉平六年为正元元年(255),大赦天下。

  紧接着对大将军司马师口授,给予了超出众臣的优待条件:即上朝不快步;奏事不报名,还可带剑上殿。以太尉司马孚为太傅,司徒高柔为太尉司空,郑冲为司徒尚书,仆射卢毓为司空。对其他有关大臣也各封赏有差。真个是废立有功,只怕是篡弑更会增光了。

  漭撞讨逆自丧身

  甘露二年司空卢毓殁,大将军诸葛诞为司空。甘露三年司空诸葛诞遭诛以骠骑将军王昶为司空。到了甘露四年(260)宁陵地方,井中出现黄龙。群臣上表称贺。魏主曹髦独叹息道:“龙为君象,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乃属居井中,有何祥瑞可言?”因此,自作得《潜龙诗》一首,以示自己讽刺自己了:“伤截龙受困,不能饮深渊,上不飞天汉,下不见于田,蟠居于井底,鳅鳝舞其前,藏牙伏爪甲,嗟我亦同然!”

  这诗为司马昭所闻,很是不悦。心里又起了废立的念头。每见到魏主曹髦总是用言训讽嘲笑。惹得曹髦忍无可忍。这时司空王昶薨,陈留王峻薨,车骑将军孙壹又为婢所杀,髦乃召侍中王沈,尚书毛经,散骑常侍王业私下与语道:“司马昭居心叵测,路人皆知,我不能坐受废辱,今当与卿共讨此贼。”王经当即谏阻道:“晋鲁昭公不忍季氏,散走失国为天下笑。今大势久归司马氏,内外公卿俱为他的爪牙。不顾顺逆,陛下宿卫空虚,甲兵单弱,如何能出讨权臣?还乞求你慎重三思。”听后曹髦愤然起坐道:“我已决意出讨,虽死不惧,况未必遽死哩!”说着即从袖中取出诏书,投诸地上,自往永仁宫禀明太后去了。

  王沈等踉跄趋出。王沈对王经说:“此事只好往白司马公,免致同尽。”业也以为然。独王经不从。于是只有王沈,同王业二人去告诉司马昭。昭得知此消息后迅速部署。立即通告护军贾充,叫他整兵防备曹髦。那魏主曹髦自永宁宫出来,竟不顾利害,召集殿中宿卫及苍头官僮数百人鼓噪出宫。自己拨剑升辈,当先押反,直奔止车门。门外有屯骑校尉司马伸系是昭弟,当即引兵拦住;髦历声喝道向前再行,方至南阙见贾充带着兵士数千前来迎战。曹髦呼喝不住,两下竟厮打起来,太子舍人成济,颇有勇力堕充军前,便问充道:“此事究应何处置!”充悍然道:“司马公养你为何用,正为今日哩!”成济又问:“当诛呢,当缚呢?”充又答:“杀死便了,何必复问?”成济遂把矛直进驰至髦的跟前,曹髦大喝道:“我为天子,贼臣怎得无礼?”成济并不答话,横茅直刺曹髦。髦忙用箭招架,挡不住成济的长矛。霎时间胸际受伤撞落马下,成济再顺手一刺刀透背上,鸣呼毕命。

  卫士僮仆等统皆逃散,贾充就去报告司马昭。昭假意大惊,自投地上。太傅司马孚闻讯飞快奔往现场,手枕着髦尸,且哭且语道:“陛下被杀实由臣罪!”当下令从吏棺殓曹髦尸体,放入偏殿。司马昭趋至殿中,召开群臣会议,百官皆至。独陈泰已为尚书仆射,但在都不入。昭令泰舅荀凯往召。泰觑道:“时人说我陈泰可比得上舅舅,今天舅舅反比不上泰呢?”泰子弟俱劝泰一行。泰素服大行,先至髦灵前哭一番然后见昭,昭佯为流涕道:“今日事应该如何办理?”泰泣答道:“独斩贾充稍可以谢天下。”昭沉吟半响,又复问道:“再思及次。”泰朗声道:“只有生此更进,还有何次可言?”昭乃不复再问,令左右为太后作诏。诬髦忤逆不孝,意图杀母,宜废为庶人。尚书王经敢逢君恶,亦应当惩等语,当即使人至永宁宫,迫令太后钤印,即日颁发。昭却与司马孚等联衔请用王礼葬髦。但一面派人拘王经全家下狱。王经有老母,亦被囚系,王经向母叩谢道:“不孝子累及慈亲,奈何,奈何?”母反破涕为笑道:“人谁不死,但恐死不得所。今因此拼命死亦何恨呢?”越日王经全家被诛,满城市民无不泪下。司马昭见人心未死,乃归罪成济,派兵将捕。济不肯受拘,裸体登屋,诬诋司马昭,把他主使贾充及所有弑君阴谋和盘托出。嗣经兵士四面放箭成济无从逃避,当然射死,临死时尚骂不绝口,昭又夷成济三族。

  司马昭既把魏主曹髦除了。遂议另立嗣君,这是缓说之事。还有是年故汉献帝夫人曹节病殁,追谥为献穆皇后。丧葬礼仪皆亦汉朝故例。

  2、讨伐内外

  司马师抱病平叛军

  司马师谋废立成功后的第二年。扬州都督毋丘俭与刺史文钦,便领兵讨伐司马师。这时司马师正患着目瘤,请了医生进行割治在国府养病。闻得此报告急召河南尹王肃,尚书傅嘏,中书侍郎钟会等入议军情。司马师说:“我本想亲征叛乱,可惜目瘤未愈不能出行。”钟会答道:“此呈若大将军不能亲征的话,恐怕一进不能荡平!”王肃等也赞成钟会的意见。司马师听了大家的发言后说:“诸君既勉我亲征我亦顾不得目疾了。”遂令弟司马昭兼中令六军,暂时把掌握朝政的事交给他。自己准备乘坐软舆督军,命荆州刺史王基为监军向东进发。王基向司马师献议道:“液南人民非真思乱,不过是为俭等胁迫而来。若我们的大军一临,必然民解。我王基愿统率前军速往平乱。”师顾然依议。王基即星夜进兵。先将南顿城据住。毋丘俭因王凌死后代督扬州,素与夏侯玄、李丰友善。玄丰受诛,俭亦不安。所以与刺史文钦结交。钦本与曹爽又是同乡,爽很重用钦,爽与玄丰二人都被司马氏所害,故钦与俭都恨司马氏。曹芳被废,俭子毋甸请父兴师乘机讨逆。毋丘俭乃矫托郭太后密诏,散发至各州郡,号召兵马讨伐司马师。自率州兵渡过淮河,行至攻城探悉王基据守顿城,乃就攻城驻扎,派人赍书至兖州往招刺史邓艾。艾字士载,籍隶棘阳,口吃不能急言,少年丧父为人放牧,有聪慧。独为大尉掾,继迁尚书郎,出参征西军事,任南安太守,后又提为兖州刺史。此次接了俭的来书,一看便把书撕掉,并斩掉来使。即率万余人迅速到得乐嘉城,与师相应。司马师命镇南将军诸葛诞,由安风出取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由青州出液宋地,自己引兵往与邓艾结合。这时文钦则已进袭乐嘉城,猝与司马师相遇,不战却即退去了。文钦子鸯,年方十八骁勇绝伦,独无惧色,且请与文钦夜袭师营,与兵夹攻,文钦从东进,鸯从西入。父子计议已定,等到夜半鸯率壮士到司马师营前鼓躁杀人。师本善行军,自有预备,当即似充坚守营座。不动妄动。交士虽遵令守住,怎奈营外的喧声愈呼愈震。司马师病卧帐中,惊愤交并,急得目睛突出,痛不可耐,但又未便叫吟,强为镇定,齿皆咬破。好容易挨至黎明,营尝未陷,那文鸯传父至。两路进攻,哪知文钦竟不到,日已高升,只得引兵退去。行才里许,后面又来了许多追兵,统将乃是司马班。文鸯匹马单枪,回头杀入,无人敢当,纷纷倒退,鸯乃复去。司马班又麾兵追鸯,文鸯反战六七次,杀死班兵六七百人。班不敢再进,鸯乃得还。途中才遇见了乃父问明情由,系是夜间看不见道路,不得已觅道归来,文鸯很是叹惜。乃一起抵项城。毋丘俭已经遁去。原来吴丞相孙峻闻俭出兵只淮。料知扬州空虚,乘间进攻寿春,再加诸葛诞亦出安风津,向寿春进发。俭闻得此信,慌忙走还。文钦父子孤军无继,只得弃了项城奔回寿春,背后忽有人追来道:“文刺史何不暂留数日,乃如此急走呢?”议钦回头一看乃是尹大目,便骂他负爽旧恩,助师为逆,大目还想说话,文钦竟弯弓急射,大目且去阻语道:“罢了幸各努力!”说毕即返。其实尹大目是有心曹氏的,来报知师目突出,教他留守项城静心待变。偏文钦闻言不悟,竟致尹大目白走一遭,至行近寿春,闻得城中已溃,无家可归没奈何,投降孙峻去了。

  毋丘俭退出攻城,意欲南归,被胡遵截杀了一阵,部兵四散。乃北走慎县,随身已无一卒,独至水草中暂憩。正好安凤津民张属所见把他射死,献首军前。毋丘俭儿子毋甸未曾随父逃往新安,终被捕诛。尚有甸子弟数人亦投奔吴军。吴军方至橐皋诸葛诞已入寿春,孙峻料去无用也即引兵退还。司马师已平定淮南,即令诞,都督扬州。诸葛诞听令,司马师自率大军还都。才到得许昌,目痛愈剧一经朦胧,便见夏侯玄、李丰、张茂等立在面前。自知性命不保,不能至洛阳。可巧司马昭到来省疾,便即嘱咐后事,语尚未毕,眼中一声怪响鲜血直流,顿时致命。司马昭取得师的印绶,即总督人马,向朝廷表示讣闻。魏主髦,令昭留屯许昌,授应内处。昭询诸中书侍郎钟会,会劝昭回驻洛南。昭不待朝命,便即引归。魏主髦无可奈何,只得使昭继承兄职,嗣定大权,复归司马昭有了。

  司马昭挟主出师平诞叛

  诸葛诞驻节寿春,坐镇扬州。他本来与夏侯玄,邓扬等互相标榜。当时社会上都影响很大,号为“八达”,至夏侯玄等被消灭。诸葛诞心里也是很急的,但是力不敌司马氏,只好隐居恣住不发。等到毋丘俭等人发难时,诸葛诞还倒相助司马师平乱呢,并表现得很积极。故事后司马师且进令他代替了毋丘俭的职务,并进封高平侯加官征东大将军。好一个大抬举,加重用。正因为这样,诸葛诞又联想到王凌、毋丘俭相继被诛夷,恐不免司马氏对自己也不是怀着蛮好的心意。他怎么会不知道自己与夏侯玄的关系呢?早晚是会被他算计的。因此决定凭着现在自己已有的条件,再赦罪犯,培养蓄积敢死士,拿出一些钱财来,散借兵士,将更使其受感动,收结人心。又借口防止吴兵入侵,向朝廷提出增兵筑城为自固计。

  当时的国政全揽在司马昭手中。对诸葛诞的这些举动他怎么能看不出来呢?因此他对诞产生了疑心。长史贾充借慰劳为名,遣使致诞处观察他的变化情况。接着司马昭又令贾充去寿春与诸葛诞相见。诞留充宴饮,互抉政治,贾充用言探试说:“洛阳都中诸贤皆愿禅代,君以为如何。”诞不禁作色道:“你不是贾豫州的儿子么?”心想那贾充本就是前豫州刺史贾逵的儿子,几多代以来都受着国家的恩宠。怎么今天说出这等话来呢!贾充感到有点惭沮地说:“贾充我只不过将别人的言语告诉公你罢了。”诸葛诞不待贾充说完又接着说:“洛中有变,我当效死报国,身为人先。”贾充已知诞意,饮罢便告辞了。回到都城向司马昭作了汇报,并向昭献计道:“诸葛诞在扬州颇得人心,已始把他征令入都,免后患。”昭蹙眉道:“恐诞未必肯来。”充又说:“召他不来祸倒小,若他来了祸恐大了,望明公妥善处理好。”司马昭乃请旨征诞为司空,诞果然迟疑,且见诏中说:“可将兵符交与扬州刺史乐琳。”这句话又使诸葛诞对乐琳产生了看法,不由得愤疾交加,当即带领数百骑赶到扬州去。假说是将要奉诏入洛,来与乐琳辞行。琳不知有诈,迎诞入厅,诞便指挥骑士一拥上前,吓得琳逃至楼上终被杀死。于是诸葛诞立即征兵聚粮,准备起事,且遣长史吴纲送少子诸葛靓入质东吴向东吴称臣乞援。

  东吴相孙峻已殁。当由从弟孙琳代职,正值诸葛诞遣子入质称臣请救。琳才欲图功耀威当然乐从。便命将军全端,全怿,唐资等与降将文钦父子领兵三万往救寿春。

  魏大将军司马昭闻得诸葛诞起兵,急忙入宫面奏,逼令魏主髦亲征。且请郭太后慈驾同行,不消说司马昭挟天子又挟太后一同出征的意思是怕他走后朝廷生变。郭太后和魏主曹髦不敢不从,当由昭调集大兵二十六万陆续东下,自拥两宫车驾出屯头。使镇东将军王基与安东将军陈骞领兵十万进图寿春,王基等方至城下,吴将全端、全怿等已先入寿春城中,助诞固守。王基挥兵围城,再向司马昭请兵十万,把寿春四面环围。围得水泄不通,文钦等屡出犯围均被击退。

  吴又遣将军朱异率三万人至安丰,为寿春外援。魏又令将军石苞,同兖州刺史周泰,徐州刺史胡质等击败朱异。报告孙翊又大发士卒,仍然要朱异同将军丁奉、黎斐等引兵五万,再救寿春。朱异将辎重留放在都陆,自己去了黎浆。不意魏将石苞等又复杀来,朱异措手不及,导致临城失守,仍然败退。还有魏泰山太守胡烈潜到精兵五千,从间道绕出都陆,把朱异所留的辎重一把火烧成了灰,弄得朱异兵丧粮尽,不得已又只好回见孙琳。琳怒责道:“你两次失败何颜见我?”朱异以魏兵势大为辞,琳复叱道:“再去决一死战不必向我说舌。”异回答说:“有兵无粮,不能再往。”孙琳指案道:“谁叫你辎重被毁,到此还敢违我令么?”朱异想再辩,孙琳拨剑起座,把朱异劈做两段。朱异为东吴名将,被孙琳杀死将士都有违言。孙琳也自知支持不住,素性退兵吴都。

  正在这时吴国将领全怿的哥哥的儿子全炜,因事得罪了吴廷只好奉母来投奔魏国。又可巧魏司马昭亲自来督战,便胶下了全炜等并就此事加以发挥说吴将孙琳还都,因救诸葛诞无功,乃罪及家族,因此奔魏逃命来了。全怿得了此书,心里产生了惶急,即与全端带领部众出城降魏,寿春城内兵力就孤单了。诸葛诞部将蒋班和焦彝劝诸葛诞背城一战。诞又不从,二人料诞必败也出降魏军。寿春自被围以后,差不多已有半年了,勉强过了残冬粮食尽,诸葛诞屡次突围终不能脱。文钦向诞献计,请那些北兵尽行驱出。但留吴兵与诸葛诞坚守方可省食,诸葛诞不禁起疑。文钦说至再三,诞勃然大怒道:“你教我尽去北军,连我也好关死了!”说着即拨刀砍死文钦。钦子文鸯、文虎、闻乃父被杀当然痛愤,便逾城投奔魏营。军吏请按他前罪加诛,司马昭不同意,他向众军吏解释说:“文钦敢叛国,应受族诛,但今却不应当比作先前的来看待。钦子穷迫来降营,将他诛戮反使城内守兵誓死拒我岂不可虑?”乃召入鸯虎二人,面加安慰,更表为偏将军封关内侯。一面使骑士数百人绕城丈呼道:文钦子尚不见诛反加封赏你等何不早降,同受爵禄呢?守兵听着俱被诱动,往往缒城出降。昭乘势攻城一日一夜,使得占领了要地杀入城中。诸葛诞率亲兵数百人开城欲走,被魏司马胡奋追及,一刀毙命。胡奋指挥部兵,将诞亲兵一起缚住,劝令投诚,谁知他们都不肯降,一刀一个杀了个干净,并将诸葛诞全家诛戳夷及三族。还有吴将,唐咨也降魏了。惟偏将军于诠,慨然太息道:“大丈夫受命行军不能救人反有屈节我所不为。”说罢,大军突来竟为乱军所杀。司马昭安民已毕,查点吴兵乞降的不下一二万人。有人说,吴兵的家尽在江南,将来必有他变,不如坑死了事。司马昭又摇头说:“古时良将出师全国为上,但教无恶歼诛,何必多戮他人?”遂令降卒,分布三河听令安处。程唐、咨、为安远将军,咨以下有裨将数人,亦各予名位,众皆悦服。

  司马昭自率大军西归,牵着两宫车驾,回到洛阳。群臣称昭功德,应援荣封。魏主髦,乃令昭为相国封晋公加九锡,昭尚推辞再三,方将再劝则受。

  五、国体构建及主要对民政策

  同先帝。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无。

  七、略评本帝

  司马氏专权已久,从司马懿至司马师到司马昭父子三人垄断了整个魏国曹氏政权。先帝由司马师擅自废弃,新立高贵乡公也始终抓不到政权。而高贵乡公凭着自己的血气方刚,恼羞成怒一时的冲动,莽撞地带着一小部分兵力。企图敌过奸臣司马昭。在既无谋又少力的前提下,落得了个鸡蛋碰石头,一身粉碎的下场。怀恨而亡。可悲可泣!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