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 阅读页

第三节 齐帝

  一、本帝的根基

  齐帝-姓曹名芳。公元233~276年享年44岁。在位十五年(240~254)。国号承魏,国都洛阳,年号:改元者二,正始九年,嘉平六年。

  太皇太后:无。

  太上皇:无。

  皇太后:尊继母郭氏。

  皇后:甄氏、继后张氏,又继后王氏。

  皇妃:王氏。

  皇太子:未立下一代属由朝臣废立的。

  皇子:不见记载。

  皇女:不见记载。

  谥号:历。

  庙号:无。

  墓寝:不载。

  二、任前简历

  曹芳字兰卿史无直载,有说是曹揩子即曹彰孙。他从小生长在皇宫。青龙三年(235)由魏明帝取得充作己子,并立为齐王。景初二年,(238)曹睿病重立为皇太子,不久睿崩即嗣皇帝位。

  三、嗣位背景

  第一、魏明帝已三十多岁了,虽然妻妾甚多,可却身边无子。于是他从宗室中取得二子,一名芳一名询为已有,芳为长子,询为次,舍次立长是历代嗣主规纪。

  第二、魏主曹睿在病危时,已立下遗书,并口授芳为皇太子,委以曹爽和司马懿辅政。

  四、任期要闻与轶事

  1、朝廷上下

  新政再分配,能力乃关键

  魏明帝曹睿驾崩,全权委以曹爽,司马懿辅政。其实在曹睿病重期间,嘱咐后事之际,很想重权托付宗室曹宇、曹爽和曹肇,偏曹氏几个都无能。战胜不了司马懿的阿谀奉承人刘放和孙资,而迫使托付权转移到司马懿手中。独曹爽虽仍表面上占据首辅。自己无能,难怪司马懿大权独揽了。

  曹睿告终,立加曹爽,司马懿,侍中职衔,并宣布停止接待中外使节和都督中外军事,录尚书事。一切兴作都说是遗诏的。由曹爽,司马懿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宿卫,权势相浮。惟爽年轻资浅,常事懿如父,凡事皆访不敢专行,懿亦装着谦虚的样子,故还勉强安静下来。

  这个时候还有东平人毕朝,南阳人何晏,邓扬,李胜,沛人丁盛他们几个人都有才名挟策干进。魏主曹睿在位时,曾说他们浮华躁亮,摒黜不用,偏曹爽要引为伙伴,在他身边当上个一官半职,一经秉政便相继录用,并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心腹。何晏等即为曹爽策划道:“国家重权不愿轻委异姓,今可入自天子,加懿为太傅,外示推重内慎防。维此后尚书奏事,先为大将军,免为懿所牵制,大权庶不致落旁了。”曹爽闻言称善,遂推懿为太傅,且举弟曹义为中领军,曹训为武卫将军,曹彦为散骑常侍。又徙吏部尚书卢毓仆射,即令何晏代任。进邓扬,丁谧为尚书,毕朝为司隶校尉,步胜为河南尹,征东将军满宠为太尉,卫臻为司徒,崔林为司空不变。自以为全部安排妥当了。一切权力不会跑掉,可以自己独占了。哪知司马懿对他所做的一切都看得非常清楚,只是冷眼旁观哩!早已窥透隐情,但因尚对自己有礼貌,只好姑与周旋,不加干涉。越年改元,正始元年(240)司马懿提出;中书监刘放为左棣大夫;中书令孙资为光禄大夫。到了孟夏,曹爽与何晏等所谓的伙伴和心腹人物,开始逐渐经常在一起作歌饮酒,把朝廷军政大事丢过脑后了。司马懿却与刘放、孙资他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从此慢慢地露出头角来了。

  曹爽自恣祸及三族

  曹爽执意畔蜀,弄得个大败而归。但他尚不引以为咎。首辅的职位并没有动摇。少主年令尚稚,不过十五六岁,不识贤愚,已立甄氏为后,也尚年少。郭太后深居宫中,守着曹丕遗诘不预外事不理政务。太傅司马懿是说患病就是不病也不敢明咎,所以曹爽丧师无人纠劾。

  至此曹爽不以为耻,反而得意洋洋,不尽心理政专放纵恣情,一日不如一日竟发展到结党营私,骄奢无度。郭太后见得实在不上眼稍有违言,批评了他几句。爽便把她徙居到了永宁宫,并派人管束。那曹爽则从宫中寻求美女,见有姿色可人,便即取来,连前魏主曹睿身后遗妾,也被爽传取数人,藏入窟室轮流奸淫。他的饮食穿戴尽似天子,相比各种玩物也充积府中。又建重楼、画阁、雕宇、峻墙。昼与私党同饮,夜与姬妾交欢,真个是事事称心,无求不有。

  爽弟曹义深以为忧,屡次对着爽哭着劝谏,爽终不从。有时与弟曹训、曹彦等出外游猎,日暮不归。有司农桓范也谏道:“将军总领万机,哭禁兵不宜与兄弟并出。若有人闭城拒绝,谁来接你进去呢?还乞求你要三思罗!”爽感到无所谓,他说:“何人敢这样做,你太多心了呢!”桓范无奈,只好任他自行。

  独司马懿天天称病,累日不出。河南尹李胜求曹爽想要求到荆州去任刺史一职,得到了曹爽的同意。李胜便去向司马懿辞行,他见懿拥被卧着,有二婢在左右分侍,目眼口蹇,似乎不省人事。维连叫数声才声响道:“你是何人?”胜答:“河南尹李胜,今奉诏命调为荆州刺史,特来拜辞,不忍太傅竟病成这个样子。”懿喘息了许久道:“并州么?君受屈此州,地近朔方须好好防备!”李胜听后着急地说:“是荆州并非并州。”懿故意错说道:“君从并州来么?”胜又答论道:“现奉调为荆州刺史。”懿才大笑道:“年老耳聋未解君言,君今还官本州威得壮烈,好建奇功,可昔我死在即,不得复见了。”胜又以吉人天相为解。懿显得无所谓地说:“人生总有一死,只我子师、昭两儿才浅识短,还让君等念我旧情代为照拂呢,且请将我意代达大将军。”说至此,声带鸣咽,旁顾二婢,用手指口以作喝状。一婢取汤与饮,懿将口就汤不能吸尽流下沾襟。一婢忙取襟揩拭,累得懿不勘疲泛,气竭声嘶。李胜目睹这种情况只好不使再说,因而告辞。由懿子师和昭送出门外。

  李胜飞马至曹家,向爽报告司马公尸居余气,形神已离,可无再虑了。曹爽亦大喜,胜别过爽自去赴任。何晏、邓杨等闻懿病笃无不开怀。时有平原人叫做管辂善于卜易,远近有名。何晏便把他请到家中问他可任至三公否,说什么近日梦见青绳聚梁等为何兆。管辂料定他的心怀不良也是无好结果,便与他胡乱说了几句。何晏说还不是老生常谈,管辂答说不错呢。老生见不生,常谈见不谈,说罢拂袖而去。

  转眼魏正始九年(248)正月了。司徒卫臻逊位,以司空高柔为司徒,光禄大夫徐邈为司空,不久辞职。以车骑将军王凌为司空,太尉满免,由蒋济继任。少主曹芳,按照常规出谒高平陵,曹爽兄弟并邀了好多私党临驾出都。独司马懿称病已久,未能相从。爽总道是懿病将死,毫不加防。那知懿与二子师、昭,已经从各方面打听了好几天了,完全掌握了爽的行动情况,已确认是个极好的机会,便当即发难。勒兵闭城,使司徒高柔,假节行大将军事,占据曹爽营地;太仆王观行中领军事,占据曹义营。然后就去向郭太后表明,说曹爽舞邪乱国,应该废去他的官职加以斥责。郭太后记得先前勒令她迁宫一事愤从心搂,颇恨曹爽就表示同意他们这样做。接着太尉蒋济,尚书令司马孚为司马懿拟出草表,由懿带头劾爽。使黄门赍出城外奏报少主。懿自引兵到武库去,配齐所需器械屯驻在洛水桥。曹爽的大将军府里尚留有司马鲁芝在家,知道了都中的变化情况,很着急要去出城通报曹爽。这时也有商诸参军辛敞正在一个人独自左疑右虑,不好作出决定,便去过问胞妹辛宪英。宪英为太常羊耽的老婆。她很是个精明人,看到其弟踉跄进来,问其何事,敞又惧又急地说:“天子在外,太傅谋变,妹尚未知么?”宪英微笑着说:“太傅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消灭曹大将军的。”辛敝又问:“太傅可以成功吗?”宪英说:“曹将军哪是太傅敌手。”辛敝又问:“要出城否?”宪英说:“随大流便了。”辛敝即与司马鲁芝引数十骑夺门径去。早有人报告司马懿。懿考虑的不是芝、敝两人,而是司农桓范素有智略,恐他出去从曹爽。所以司马懿则采取了以托郭太后的命令召桓范来为中领军。桓范本来想从命,可是范的儿子在外,跟着曹爽没奈何,不可不从曹爽。于是桓范出至平昌城门,门已紧闭,守吏是桓范的旧部,叫做司番。也有不让他出去的思想,可是桓范叱喝他是旧属,不得拦阻,即被他过去了。司马懿闻范出走急对蒋济说:“桓范出去了。”齐笑着说:“不要紧,曹爽不会信任桓范的。”懿即召侍中许允,尚书陈泰要他俩人去见曹爽叫他自己迅速赶回都城来认罪,可保身家。许陈两人照办。懿又召殿中校尉尹大目,好言对他说:“君为曹将军的故人,烦你与曹爽做一下工作,说服他老实回来。只是免官以外,别无他事如若不行可指洛水为誓。”大目表示愿意去做好工作。

  那曹爽尚随着少主到处射鹰走犬,高兴得很。忽有黄门跑到跟前,下马跪着交书与少主芳。接受后启至揽表,只见上面写着:“臣懿承先帝委托怎么辅佐陛下。今天将军爽背弃先帝遗志,放乱国宪,不理政事,淫污酒乐,专拉帮结派,专权为私,又以黄门张当为都监,离间百官,伤害骨肉。天下汹汹,这根本就不是先帝的本意所出。根据这种情况,臣虽已年迈,怎么敢忘记先帝的遗言呢?所以要求陛下罢免曹爽、曹义所管理的吏兵,以侯的身份去任他处,不得在军营延宵,否则即以军法从事。臣的队伍已至洛水浮桥,监督其行动情况,谨此上闻。”

  少主芳阅罢,交与曹爽。曹爽目瞪口呆面如土色。不一会儿司马鲁芝和辛敝到来,报知城门四闭。太傅亦兵屯洛水桥,请大将军商定大计。曹爽与兄弟等商议俱无良策。可巧桓范亦到,一下马就说:“太傅已变,大将军何不请天子去许都调兵讨逆。”曹爽说:“照你的说法,我的家属不尽在城中呀,必然会遭到屠戳了。”桓范见爽当断不断,又对义说:“若不以范言,你们几个的门户能够保留吗?今天子在侧,能号令四方。奈何自投死地呢?”那曹义亦默然不语。范又进言说:“此去许昌不过一宿可以到达,关南有将军别营一呼即应,所忧的是粮食问题,幸我又带了大司农印章,可以征发。事在急行,稍迟便要遇祸了。”刚刚说完,许允和陈泰又到了,他们传达懿言:“请爽兄弟回去,可保爽身家。”更觉滋疑。未几,又由尹大目驰至,他又说:“太傅讲了,指洛水为誓,就是要大将军免去军权,余无他意。”爽听了这些话以后,信以为真,稍觉愁眉。时已天晚,便留宿伊水南岸,发屯田兵数千名聊充宿卫。自在帐中势力徘徊,直至五更尚无把握。桓范入帐催逼道:“事已火烧眉毛了,如何尚未决定。”爽举刀投地说:“我虽免官,但还是个富家翁。”桓范大哭出帐道:“曹真倒算是个好人,怎么生出曹爽、曹义这样二兄弟来呢?真是无用之物。”天明了曹爽则对少主说:“自愿免官。”并把大将军印解下交给许允和邹泰带回洛阳。主簿杨综恰恰谏阻道:“公现在挟主握权,什么事实不可以做呢,怎么能轻易就放弃了大将军印绶乖乖地去送死哩!”曹爽还在自信道:“太傅老成重病谅无食言。”即奉主还宫。懿当然迎驾,且听令爽等还家。当夜就由懿遣兵围住爽第。越日即由廷尉奏称说:“黄门监张当已被拿住,并说爽兄弟三人,及何晏、邓扬、丁谧、华轨、李胜等同谋反,约于五月举事。司农桓范,知情不报,应该连坐。”于是分头拿捕,一同下狱。陆续斩首,并夷三族。懿赦了司马鲁芝和辛敝扬综三人。

  司马懿计杀曹爽,得专政权,光禄大夫刘放孙资等说懿有大功力升丞相,并有九锡,少主芳照依。太常王肃送诏,懿固辞。是年改元嘉平元年(249)。太尉蒋济殁,以司空王凌为太尉;以司隶校尉孙礼为司空,次年孙礼殁,以尚书令司马孚为司空。

  司马师得势耍权谋废立

  且说魏主曹芳嗣位已有十余年。一切政事俱归司马氏裁决。司马懿先杀曹爽,威震朝野。到了临死这一年,还杀死了太尉兼扬州都督王凌,及凌甥充。州刺史令狐愚,说他谋立楚王彪,所以又请旨赐彪自尽。并将诸王公锢置邺中派人管束,不准与郡国交通。以司空司马孚为太尉光禄勋郑冲为司空。

  到了司马师继承司马懿辅政的时候。他的用权理念还大过乃父(懿于嘉平三年殁)。魏主曹芳年已逾冠一些儿没有主权,当然不乐。嘉平三年(251)曹芳后甄氏病逝。越年嘉平四年(252)立光禄大夫张缉女为继后。缉不得与政,反令避嫌家居,亦怀怨恨。太仆李恢有子名丰,少有清名,为世所称。独其父亲严厉约束,不准他接待客人。可恢死了,李丰出为尚书。仆射司马师还看重他,提他为中书令。李丰又与夏侯玄亲热,玄自从被召入都后,因为是曹爽的亲属,所以削去了他的兵权,只得了一个太常职衔。心里常常闷闷不乐,所以常与李丰一齐玩的时候便起心商议要谋杀司马师为曹爽报仇。夏侯玄的儿子夏侯韬的老婆便是一个公主,所以夏侯韬也官拜给事中。父子乃常入宫廷参予机要,魏主曹芳亦视为心腹之人。曹芳也恨司马氏,常对夏侯父子说起司马氏的事来就流涕。这样一来李丰虽然是司马师提拨起来的,但心里还是拥护和痛情魏主和夏侯玄的。恼恨司马师,即很想与夏侯玄一起设计诛司马氏。且使夏侯韬转张后父亲张缉,联合起来除奸,缉当然相从。

  嘉平六年(254)二月。魏主曹芳拟定封后宫王氏女为贵人。李丰便暗与黄门监苏铄,永宁署令乐敦,召从仆射刘贤等私下定谋:拟定等到魏主封贵人王氏时的仪式上一定会请司马师到场,就借此机会诛杀司马师。接着任夏侯玄为大将军,张缉为骁骑将军。谁知事未几不密为师所闻,他立即遣舍人全羕引兵召李丰。李丰也知道计谋被泄,不敢不往。去到那里见到司马师,那司马师一再盘问。李丰不禁动怒道:“汝父子包藏祸心,将图篡逆,可惜我无力诛汝,我死后当为厉鬼以击贼。”师听后大怒,即令武士执着刀环,猛击李丰腰部,李丰即刻晕毙。司马师遂遣使收捕夏侯玄,及后父张缉,交付廷尉钟毓。毓亲自讯玄,玄正色道:“我有何言,随你定罪罢了。毓乃令玄系狱,遂将玄缉二人斩首东市,玄子韬与公主赐死。再执苏铄,东敦、刘贤等一体交斩并夷三族。司马师还不满意,还要带剑入宫见了魏主芳,便怒目道:张女何在。”芳战栗道:谁为张女?“师历声道:就是张缉女儿。”芳起立作揖道:张缉有罪,该女并不知情,乞大将军宽恕。师又说道:逆犯女儿就使未言知情岂可为国母,应该即日废置。芳俯首无言。师竟逼令张后出宫,可怜张后毁妆易服,哭辞魏主,由内侍拥出宫门幽锢别室。师方才趋出,令词臣草诏废去皇后张氏,不到数日张氏累亡,想是被司马师谋害致死了。

  魏主曹芳无法可施,只得册王氏为贵人,即将王氏继立为后。后父奉车都尉王凌,迁官光禄大夫,受封广明乡侯。曹芳虽不能制师,但始终对司马师不怀好意,师亦心下忌芳,背后里又在潜谋废立了。

  这时正好蜀将姜维收降了魏狄道长李简,进兵河间临洮诸县。司马师接得警号,拟定亲弟司马昭引兵拒蜀。当即入白魏主,请旨召昭,昭留守许昌,奉召入见,魏主芳表示同意,昭率兵拒蜀。中领军许允,与魏主左右、侍臣,想乘间杀昭,再勒兵收师。当下密奏曹芳,芳亦依议。但等到司马昭入宫辞行,曹芳见他威风凛凛,不由得胆战心惊,因此便将密谋撂起不敢发出。偏司马昭又刁猾,微有所觉。便急出宫去与乃兄师商议。师嘱昭留洛阳,观察情况再说,但一时未查出什么确凿言讯,只有许允屡次入内与魏主背地里入语,乃即诬他擅散官物,令他到乐浪郡去守边。且遣壮士在路上刺杀了他。

  这时又正好接得陇右守将徐质军报,与蜀兵连战数次,击死蜀将张嶷,蜀兵已退。司马师乐得将亲弟留下来与议废立之事宜。司马昭更加凶残不亚乃兄。他极口赞同司马师入朝大会群臣,首先倡议说:“今主上荒淫无道亵近娼优。听信谗言,闭塞贤路,若长此守位,必危社稷,敢问诸公意见如何?”群臣一听个个都怕了那司马师,只好随声附和道:“汉代有霍光废昌邑王,俱为安定社稷,所见今日事亦惟公命。”师欣然道:“诸公既然以伊霍的做法,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司马师何敢避责呢?”说着即从袖中取出奏稿令众签名。众见奏稿是请命太后,说得曹芳是如何昏愚,如何淫乱,明明是十有九虚,但又不敢违背师命。若违,谁都知道非诛夷不可,只好依次署讫即签了字。便呈入永宁宫。郭太后本不干予外政,看到这般奏本,默不一言。司马师在朝等候太后的意见,且一边与群僚议定将迎立新城王曹据嗣君。惟太后的意见好多时不见颁到,因此再遣大鸿胪邹芝入问。芝驰至永宁宫,见太后与魏主芳对坐,并面带愁容。芝竟对曹芳说:“大将军想要废陛下,改立彭城王。”太后道:“待我面见大将军,从容决议。”芝作色道:“太后有子不能教,今大将军已与群臣商决勒兵坐待,尚有何言?”太后无词可答不禁泪下。俄而,又有人驰入,手持齐王印绶交与曹芳,令他退就旧藩。芳知不可留,拜辞太后与邹芝同至殿中,别过百僚,出乘王车,竟赴故邸。有几个忠厚官员,送了一程。太尉司马孚悲不自胜。独司马师昂然自若,再使邹芝往素玺绶。太后说:“彭城王,据说是武帝庶民为先皇季叔,若果还得,试问将我置诸何地?且明帝从此绝嗣,大将军想亦未安。我意不如迎立高贵乡公髦。髦系文帝长孙,明帝从子这样才合付右礼,小宗应继大宗,可与大将军谨议,再来报我。”芝听了此言,倒也不便驳斥,便出告司马师。师也觉正论难违,只好依命。使芝再去告诉太后,仍取玺绶。太后道:“要亲交玺髦。”芝复告师。师乃遣使持节迎高贵乡公髦。一面降王皇后为齐王妃,勒令出宫就邸。

  2、讨代内外

  朝中无能人司马懿乘势树威

  正始二年(241)吴兵三路入寇警报速达京都。大将军曹爽不仅失色道:“有这等事么?”一时惊惶失措,看来只好请司马太傅作主了。何晏等亦无计所出,只得促爽与司马懿会议军情。曹爽不得已趋出朝堂。朝中侍臣赶紧向爽问计,爽说:“须待太傅计事。”当下遣人往迎司马懿,谁知司马懿却托词有疾,不肯到来。爽吓得手慌脚乱的,忙入见少主曹芳,请旨召懿。懿接到诏旨后亦推诿于曹爽,并说明自己待疾少愈便当入朝。曹爽见此情景实在着急,便再叫光禄勋卢毓,赍诏向懿问计。懿方答说:“被为淮南要冲,现由将军王陵把守,可以无忧。惟樊城,相中两处,必须大将往援,方能却敌。”毓还朝复旨,朝臣都嘱望曹爽,劝令东征。曹爽未经大敌,不敢出师。转眼间已越数日,樊城被吴将朱然围住,相中亦为诸葛谨所攻,连章告急。许昌和洛阳两都,人心惶惶。司马懿自称病愈,出议军事。这时正好王陵报捷,击退吴将全琮,淮南解严。司马懿说:“相中民夷十万流离无主,樊城被围逾月紧急万分。大将军方握兵权,奈何坐视不救呢?”爽无词可答,只好仍说无才特候大傅定夺。何晏在旁发言道:“樊城坚固易守难攻,敌众屯兵城下,不战亦疲,但用长策制御,自足驱入。”懿微想道:“强场骚动,主少国疑不乘此时出师却贼如何安定社稷?大将军能往则往,如若不能,懿年虽老,愿督军一行。”朝臣听得懿愿出师,当然赞成。懿即调动人马,择日南征。少帝芳亲率百官送至津阳城门外。懿拜别而去。才经旬月,便得捷书。樊城围已解,吴兵连夜遁去,相中亦击退了吴人,于是宣诏班师。太傅司马懿振旅而还,献俘行赏,又有一番张皇气象,不需细表。

  独大将军曹爽,相形见绌,未免减色。本来是邓杨、李胜,劝爽相机立功,方足敌懿。现在却成了功属于懿。而爽则系毫不占。怕死无能,躲在京城不敢出战。难怪司马懿逗笑爽无能了。

  事有凑巧,没过多少天,又得军报说,蜀大将军蒋琬进任大司马,他带兵出屯涪城,图谋袭击魏境。曹爽受了上次的白眼,加上邓杨李胜的劝说,便壮了壮胆后,又来自请伐吴。可是司马懿说:“人家蜀未进兵你怎么去伐他呢?不是挑衅别人吗?何必劳师呢?”因此曹爽不能实现,故与蜀之间迁延了两三年未动兵刀。

  五、国体构建及主要对民政策

  与先帝不变。

  六、重要文化科技成果

  无。

  七、略评本帝

  曹芳即位年少,依托从兄曹爽主辅。曹爽又无能,只好由司马懿主政,钻个空子杀死了曹爽。曹芳弱冠后本来可以主政,但只顾淫污,酒乐。使司马懿又看不惯了。干脆一声令下又把他废了。就这样稀里糊涂,没头没脑地完成了他的皇帝使命!

  
更多

编辑推荐

1博弈春秋人物正解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3俄罗斯历史与文化
4正说明朝十八臣
5中国式的发明家汤仲明
6西安事变实录
7汉武大帝
8咏叹中国历代帝王
9大唐空华记
10红墙档案(二)
看过本书的人还看过
  • 红墙档案(三)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四)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红墙档案(一)

    作者:韩泰伦主编  

    纪实传记 【已完结】

    本书以中南海为记叙轴心,以1949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为记叙时段,以建国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记述了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核心领导人以及他们的战友的政治生涯、衣食住行和感情生活。

  • 菊花与刀:日本文化诸模式

    作者:美 鲁斯·本尼迪克特  

    纪实传记 【已完结】

    作者运用文化人类学研究方法对日本民族精神、文化基础、社会制度和日本人性格特征等进行分析,并剖析以上因素对日本政治、军事、文化和生活等方面历史发展和现实表现的重要作用。用日本最具象征意义的两种事物...